1. 究竟网络有几个层次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着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可靠的物理媒体。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物理层记住两个重要的设备名称,中继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和集线器。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称这种数据块为帧(frame),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与接收方相匹配;以及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的管理。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有关数据链路层的重要知识点:
1>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2>基本数据单位为帧;
3> 主要的协议:以太网协议;
4> 两个重要设备名称:网桥和交换机。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如果您想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网络层,那就是“路径选择、路由及逻辑寻址”。
网络层中涉及众多的协议,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协议,也是TCP/IP的核心协议——IP协议。IP协议非常简单,仅仅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传送服务。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与IP协议配套使用实现其功能的还有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具体的协议我们会在接下来的部分进行总结,有关网络层的重点为:
1> 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此外,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2> 基本数据单位为IP数据报;
3> 包含的主要协议: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互联协议);
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RARP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协议)。
4> 重要的设备:路由器。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在这一层,信息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
网络层只是根据网络地址将源结点发出的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结点,而传输层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传送到相应的端口。
有关网络层的重点:
1>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以及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2> 包含的主要协议: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3> 重要设备:网关。
5)会话层
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6)表示层
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7)应用层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重点:
1> 数据传输基本单位为报文;
2> 包含的主要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SMTP(邮件传送协议),POP3协议(邮局协议),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摘抄
2. 企业局域网的三层架构是怎样的
应该是接入层(提供到桌面的连接)汇聚层(提供链路的集合和备份)核心层(提供路由选择和与外部连接)
3. 论述网络中处于不同层次的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和特点
1、物理层:中继器(Repeater)和集线器(Hub)。用于连接物理特性相同的网段,这些网段,只是位置不同而已。Hub
的端口没有物理和逻辑地址。
2、逻辑链路层:网桥(Bridge)和交换机(Switch)。用于连接同一逻辑网络中、物理层规范不同的网段,这些网段的拓扑结构和其上的数据帧格式,都可以不同。Bridge和Switch的端口具有物理地址,但没有逻辑地址。
3、网络层: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的逻辑网络。Router的每一个端口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4、应用层:网关(Gateway)。用于互连网络上,使用不同协议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通信,目前尚无硬件产品。
前两者属于OSI和TCP/IP模型的最低层,即物理层,起到数字信号放大和中转的作用。
中继器(REPEATER),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互连设备。(局域网络互连长度是有限制,不是无限,例如在10M以太网中,任何两个数据终端设备允许的传输通路最多为5个中继器、4个中继器组成)。REPEATER可以增强线路上衰减的信号,它两端即可以连接相同的传输媒体,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媒体,如一头是同轴电缆另一头是双绞线。
集线器(HUB)实际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它有一个端口与主干网相连,并有多个端口连接一组工作站。它应用于使用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中,连接多个计算机或网络设备。集线器又分成:1
能动式,2 被动式,3 混合式。1
动能式:对所连接的网络介质上的信号有再生和放大的作用,可使所连接的介质长度达到最大有效长度,需要有电源才能工作,目前多数HUB为此类型。2
被动式只充当连接器,其不需要电源就可以工作,市场上已经不多见。3 混合式:可以连接多种类型线缆,如同轴和双绞线。
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网桥和交换机属于OSI和TCP/IP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拆除、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帧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等。
网桥(BRIDGE)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局域网(LAN)连起来,根据MAC地址(物理地址)来转发帧,可以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它可以有效地联接两个LAN,使本地通信限制在本网段内,并转发相应的信号至另一网段,网桥通常用于联接数量不多的、同一类型的网段。
网桥通常有透明网桥和源路由选择网桥两大类。 1、透明网桥
简单的讲,使用这种网桥,不需要改动硬件和软件,无需设置地址开关,无需装入路由表或参数。只须插入电缆就可以,现有LAN的运行完全不受网桥的任何影响。
2、源路由选择网桥
源路由选择的核心思想是假定每个帧的发送者都知道接收者是否在同一局域网(LAN)上。当发送一帧到另外的网段时,源机器将目的地址的高位设置成1作为标记。另外,它还在帧头加进此帧应走的实际路径。
交换机(SWITCH)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其实SWITCH的前身就是网桥。交换机是使用硬件来完成以往网桥使用软件来完成过滤、学习和转发过程的任务。SWITCH速度比HUB快,这是由于HUB不知道目标地址在何处,发送数据到所有的端口。而SWITCH中有一张路由表,如果知道目标地址在何处,就把数据发送到指定地点,如果它不知道就发送到所有的端口。这样过滤可以帮助降低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量,提高效率。但是交换机的功能还不止如此,它可以把网络拆解成网络分支、分割网络数据流,隔离分支中发生的故障,这样就可以减少每个网络分支的数据信息流量而使每个网络更有效,提高整个网络效率。目前有使用SWITCH代替HUB的趋势。
路由器(ROUTER)位于网络层,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几个使用不同协议和体系结构的网络。当一个子网传输到另外一个子网时,可以用路由器完成。它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过滤和分隔网络信息流。一方面能够跨越不同的物理网络类型(DDN、FDDI、以太网等等),另一方面在逻辑上将整个互连网络分割成逻辑上独立的网络单位,使网络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
对于不同规模的网络,路由器作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在主干网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选择。主干网上的路由器,必须知道到达所有下层网络的路径。这需要维护庞大的路由表,并对连接状态的变化作
出尽可能迅速的反应。路由器的故障将会导致严重的信息传输问题。
2、在地区网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网络连接和路由选择,即连接下层各个基层网络单位——园区网,同时,负责下层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3、在园区网内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网。早期的互连网基层单位是局域网(LAN),其中所有主机处于同一个逻辑网络中。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局域网演变成以高速主干和路由器连接的多个子网所组成的园区网。在其中,各个子网在逻辑上独立,而路由器就是唯一能够分隔它们的设备,它负责子网间的报文转发和广播隔离,在边界上的路由器则负责与上层网络的连接
4. 网络分层设计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请问这三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接入层
接入层利用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无线接入技术等传输介质,实现与用户连接,并进行业务和带宽的分配。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
2、汇聚层
汇聚层为接入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如地址合并,协议过滤,路由服务,认证管理等。通过网段划分(如VLAN)与网络隔离,可以防止某些网段的问题蔓延和影响到核心层。汇聚层同时也可以提供接入层虚拟网之间的互连,控制和限制接入层对核心层的访问,保证核心层的安全和稳定。
3、核心层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骨干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所有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所以对核心层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核心层设备将占投资的主要部分。 核心层需要考虑冗余设计。核心层可以使网络的拓展性更强。
(4)企业网络的连接层次和功能层次扩展阅读
三层网络结构基于性能瓶颈和网络利用率等等的原因,资深的网络设计师都在探索新的数据中心的拓扑结构。
三层网络结构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模式是不断地改变的。大多数网络都是纵向(north-south)的传输模式-主机与网络中的其它非相同网段的主机通信都是设备-交换机-路由到达目的地。同时,三层网络结构在同一个网段的主机通常连接到同一个交换机,可以直接相互通讯。
5. 网络互联的层次模型,主要设备及功能是什么
西农的同学伤不起啊~~~!!!都不给分啊~~~
┌—————┐
│ 应用层 │←第七层
├—————┤
│ 表示层 │
├—————┤
│ 会话层 │
├—————┤
│ 传输层 │
├—————┤
│ 网络层 │
├—————┤
│数据链路层│
├—————┤
│ 物理层 │←第一层
└—————┘
一般需要路由器,交换机,中继器,集线器,网关,网桥。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其功能是为数据包提供路由,就是为数据包提供下一跳的地址,路由器是连接在不同网络之间的。网关也是路由器,局域网的出口路由一般叫做网关。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包在各个端口间的快速交换,其不需要解析数据包的IP来路由,所以比路由器速度快;但是其不能隔离网段,也不能隔离广播。中继器,集线器,都是工作在物理层的,它只是将收到的信号再发送到其它分支上去。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包括了中继器的功能。
6. 网络层次有哪些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是,DTE和DCE双放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7. 网络互连分为哪几个层次各有什么不同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
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
最早的时候网络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大型的公司都拥有了网络技术,公司内部计算机可以相互连接。可以却不能与其它公司连接。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的信息对方不能理解。所以不能互联。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其内容如下: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
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
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
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
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
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
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
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
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
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 网络层叫包 数据链路层叫帧 物理层叫比特流 这样的叫法叫PDU (协议数据单元)
OSI中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作用。比如网络层就要管理本机的IP的目的地的IP。数据链路层就要管理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等等,所以在每层拆分数据后要进行封装,以完成接受方与本机相互联系通信的作用。
如以此规定。
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
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知道道这么多就可以了。至少CCNA就考这么多。
8. OSI/RM模型包含哪几个层次以及各层次主要功能
OSI/RM模型包含7个层次: 应用层 直接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运输层 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 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 两个相邻的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将网络层交下来IP数据报组装成帧,结点之间的链路传送帧中的数据。 物理层 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会话层表示层 电路交换 优点:通话中两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缺点:线路传输效率很低用户占用的通信线路大部分时间是空闲的,资源未被使用而消费 分组交换 优点:较高的交换速率数据传输效率高 可靠性非常高效,灵活和迅速。 缺点:造成时延,开销 报文交换 优点: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可靠性,容易发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同时发送多个目的地址,优先报文优先转换,通信线路利用率高。 缺点:时延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