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网络结构模型中什么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可靠连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传输层用来提供端到端的服务,意思就是在这个层次,不需要关心报文的中间的转发,看上去就像两端直接在通信。
网络层则提供点到点的通信,用来处理网络中的报文路由转发。
❷ 什么是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主要内容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协议、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及网际互连原理与实现。
❸ 网络层的功能都有什么
网络层主要功能
网络层为建立网络连接和为上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 路由选择和中继.
2. 激活,终止网络连接.
3. 在一条数据链路上复用多条网络连接,多采取分时复用技术.
4. 差错检测
5. 排序,流量控制.
6. 服务选择.
7. 网络层管理.
8.分段和合段
9.流量控制
10.加速数据传送
11.复位
网络层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传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际互连等。
❹ osi参考模型的第一、二、 三层分别是什么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的第一、二、 三层及各自的功能:
第一层:物理层,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网卡、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常用设备有网桥、交换机
第三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
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除了选择路由之外,网络层还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上的拥塞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生成计费信息。
(4)网络层建立什么连接扩展阅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了OSI RM(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参考模型很快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模型。
在设计OSI 参考模型时,遵循了以下原则:各个层之间有清晰的边界,实现特定的功能;层次的划分有利于国际标准协议的制定;层的数目应该足够多,以避免各个层功能重复。
通常OSI参考模型1-3层称为底层(lower layer),又叫介质层(media layer),底层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送,网络互连设备往往位于下三层,以硬件和软件的方式来实现。
OSI参考模型的第五层到第七层称为高层(upper layer),又叫住几层(host layer),高层用于保障数据的正确传输,以软件方式来实现。
❺ 网络互连分为哪几个层次各有什么不同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
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
最早的时候网络刚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大型的公司都拥有了网络技术,公司内部计算机可以相互连接。可以却不能与其它公司连接。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的信息对方不能理解。所以不能互联。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其内容如下: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
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
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
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
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
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
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
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
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
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 网络层叫包 数据链路层叫帧 物理层叫比特流 这样的叫法叫PDU (协议数据单元)
OSI中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作用。比如网络层就要管理本机的IP的目的地的IP。数据链路层就要管理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等等,所以在每层拆分数据后要进行封装,以完成接受方与本机相互联系通信的作用。
如以此规定。
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
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知道道这么多就可以了。至少CCNA就考这么多。
❻ 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中有哪些是在通信前需要建立连接的,那些是不需要的,请具体介绍哈,谢谢!
助人为快乐之本,第一时间来帮TA简介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大要素组成。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编辑本段
计算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
常用的网络协议
一:NETBEUI
NETBEUI是为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用于携带NETBIOS通信。NETBEUI缺乏路由和网络层寻址功能,既是其最大的优点,也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它不需要附加的网络地址和网络层头尾,所以很快并很有效且适用于只有单个网络或整个环境都桥接起来的小工作组环境。
因为不支持路由,所以NETBEUI永远不会成为企业网络的主要协议。NETBEUI帧中唯一的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该地址标识了网卡但没有标识网络。路由器靠网络地址将帧转发到最终目的地,而NETBEUI帧完全缺乏该信息。
网桥负责按照数据链路层地址在网络之间转发通信,但是有很多缺点。因为所有的广播通信都必须转发到每个网络中,所以网桥的扩展性不好。NETBEUI特别包括了广播通信的记数并依赖它解决命名冲突。一般而言,桥接NETBEUI网络很少超过100台主机。
近年来依赖于第二层交换器的网络变得更为普遍。完全的转换环境降低了网络的利用率,尽管广播仍然转发到网络中的每台主机。事实上,联合使用100-BASE-T Ethernet,允许转换NetBIOS网络扩展到350台主机,才能避免广播通信成为严重的问题。
二:IPX/SPX
IPX是NOVELL用于NETWARE客户端/服务器的协议群组,避免了NETBEUI的弱点。但是,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于大型企业网。它允许有许多路由网络。包括32位网络地址,在单个环境中带来了新的不同弱点。
IPX的可扩展性受到其高层广播通信和高开销的限制。服务广告协议(ServiceAdvertising Protocol,SAP)将路由网络中的主机数限制为几千。尽管SAP的局限性已经被智能路由器和服务器配置所克服,但是,大规模IPX网络的管理员仍是非常困难的工作。
三:TCP/IP
每种网络协议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只有TCP/IP允许与Internet完全的连接。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和一些商业组织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即便遭到核攻击而破坏了大部分网络,TCP/IP仍然能够维持有效的通信。ARPANET就是由基于协议开发的,并发展成为作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交流媒体的Internet。
TCP/IP同时具备了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不幸的是牺牲了速度和效率(可是:TCP/IP的开发受到了政府的资助)。
Internet公用化以后,人们开始发现全球网的强大功能。Internet的普遍性是TCP/IP至今仍然使用的原因。常常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用户就在自己的PC上安装了TCP/IP栈,从而使该网络协议在全球应用最广。
TCP/IP的32位寻址功能方案不足以支持即将加入Internet的主机和网络数。因而可能代替当前实现的标准是IPv6。
应用层
·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 DNS (域名解析)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 Gopher (英文原义:The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中文释义:(RFC-1436)网际Gopher协议)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 IMAP4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4) 即 Internet信息访问协议的第4版本
· IRC (Internet Relay Chat )网络聊天协议
· NNTP (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RFC-977)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 XMPP 可扩展消息处理现场协议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
· SIP 信令控制协议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SSH (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
·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 RPC (Remote Procere Call Protocol)(RFC-1831)远程过程调用协议
·RTCP (RTP Control Protocol)RTP 控制协议
·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传输协议
· 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安全传输层协议
·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
·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 GTP 通用数据传输平台
· STUN(Simple Traversal of UDP over NATs,NAT 的UDP简单穿越)是一种网络协议
·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校时协议
传输层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
·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
·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简写RTP)实时传送协议
· RSVP (Resource ReSer 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
· PPTP (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点对点隧道协议
网络层
IP (IPv4 · IPv6) · ARP · RARP · ICMP · ICMPv6 · IGMP · RIP · OSPF · BGP · IS-IS · IPsec
数据链路层
802.11 · 802.16 · Wi-Fi · WiMAX · ATM · DTM · 令牌环 · 以太网 · FDDI · 帧中继 · GPRS · EVDO · HSPA · HDLC · PPP · L2TP · ISDN
物理层
以太网物理层 · 调制解调器 · PLC · SONET/SDH · G.709 · 光导纤维 · 同轴电缆 · 双绞线
❼ TCP/IP有哪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TCP/IP是有共网络接口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共四层协议系统。
第一层是应用层,功能是服务于应用进程的,就是向用户提供数据加上编码和对话对的控制。
第二层是运输层,功能是能够解决诸如端到端可靠性和保证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包括所给数据应该送给哪个应用程序。
第三层是网络层,功能是进行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及IP地址的寻找最佳途径等功能。
第四层是网络接口层,功能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是数据包从一个设备的网络层传输到另外一个设备的网络层的方法。还有控制组成网络的硬件设备。
(7)网络层建立什么连接扩展阅读:
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和IP两个协议,而是指一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 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
TCP/IP协议产生过程为:
(1)1973年,卡恩与瑟夫开发出了TCP/IP协议中最核心的两个协议:TCP协议和IP协议。
(2)1974年12月,卡恩与瑟夫正式发表了TCP/IP协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为了验证TCP/IP协议的可用性,使一个数据包由一端发出,在经过近10万km的旅程后到达服务端。
在这次传输中,数据包没有丢失一个字节,这成分说明了TCP/IP协议的成功。
(3)1983年元旦,TCP/IP协议正式替代NCP,从此以后TCP/IP成为大部分因特网共同遵守的一种网络规则。
(4)1984年,TCP/IP协议得到美国国防部的肯定,成为多数计算机共同遵守的一个标准。
(5)2005年9月9日卡恩和瑟夫由于他们对于美国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TCP/IP协议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是它恰好适应了世界范围内数据通信的需要。它有以下特点:
(1)协议标准是完全开放的,可以供用户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网络硬件系统,可以运行在广域网,更适合于互联网。
(3)网络地址统一分配,网络中每一设备和终端都具有一个唯一地址。
(4)高层协议标准化,可以提供多种多样可靠网络服务。
参考资料:网络——TCP/IP协议
❽ 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功能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功能是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如果您想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网络层,那就是"路径选择、路由及逻辑寻址"。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
网络层中涉及众多的协议,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协议,也是TCP/IP的核心协议——IP协议。IP协议非常简单,仅仅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传送服务。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与IP协议配套使用实现其功能的还有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因特网报文协议IC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8)网络层建立什么连接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
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层次式结构,即将一个计算机网络分为若干层次,处在高层次的系统仅是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层实现该功能所采用的算法和协议;较低层次也仅是使用从高层系统传送来的参数,这就是层次间的无关性。因为有了这种无关性,层次间的每个模块可以用一个新的模块取代,只要新的模块与旧的模块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接口,即使它们使用的算法和协议都不一样。
❾ 什么是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 它建立在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之上,将数据从源端经过若干中间 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网络层是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 的最低层,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 概括起来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路由选择 将分组从源端机器经选定的路由送到目的端机器。
拥塞控制 当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高于一定的水平,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这些分组时,就会使这部分以至整个网络的性能下降。
流量控制 用来保证发送端不会以高于接收者能承受的速率传输数据,一般涉及到接收者向发送者发送反馈。
差错控制 要求每帧传送后接收方向发送方提供是否已正确接收的反馈信息,从而发送方可以据此决定是否要重发。
❿ 按照osi网络技术标准,一个计算机网络被分成多少层次,负责通信的是哪几层,负责
第7层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应用层能与应用程序界面沟通,以达到展示给用户的目的。 在此常见的协议有: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第6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终端类型的转换。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会话层管理登入和注销过程。它具体管理两个用户和进程之间的对话。如果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用户执行一项特定的操作,会话层协议就会管理这些操作,如阻止两个用户同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同一组数据。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传输层把消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在接收端对它们进行重组。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传送到主机。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带宽,又不影响会话层。在建立连接时传输层可以请求服务质量,该服务质量指定可接受的误码率、延迟量、安全性等参数,还可以实现基于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除了选择路由之外,网络层还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上的拥塞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生成计费信息。常用设备有交换机;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常用设备有网卡、网桥、交换机;
第1层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除了物理层之外其他层都是用软件实现的。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