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四版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四版

发布时间:2022-05-31 15:00:14

㈠ 求高手帮忙《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4

1.C 2.D 3. 4.D 5.B 6.D 7.D 8.A 9. 10.A
有几题不会!

㈡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ppt有翻译版的吗

了解:主/终端系统的概念;包交换和通道/路由等的概念;用户和服务器的概念;受导引和未受导引的媒质;三种接入网
理解:电路交换和包交换的差别;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流量密度的概念
掌握:协议的定义;存储-和-前向传输的定义;延迟的类型(定义和计算);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㈢ 谁有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版)的PPT

改进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和教学法. 20年多来,我一直在《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 第三版》中文版,影印版皆作者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解释了当今通信服务的底层

㈣ 那位给发一下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四版)第六章,28题:简述RIP,OSPF,和BGP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

1、RIP现在基本不用,就算是小型网络,也可执行OSPF,如果网络太小,比如几台路由器,可用静态路由;

2、OSPF适合中大型网络,一般路由器在1000台以下的都行,只要规划合理;

3、BGP自治系统外部路由,目前唯一使用的EGP路由。

RI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ospf也会也是工作在网络层,但是BGP就不是,工作在传输层,利用TCP的179端口,因为BGP主要用在运营商,概念和RIP,ospf完全不同,是距离矢量但又有链路状态的特性的混合协议。因为他是AS by AS的传递路由信息。比其他协议更稳定,而且安全的以后总协议。

(4)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四版扩展阅读:

RIP很早就被用在Internet上,主要传递路由信息,通过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位置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信息计算自己的路由表信息。

最大跳数为15跳,超过15跳的网络则认为目标网络不可达。此协议通常用在网络架构较为简单的小型网络环境。分为RIPv1和RIPv2两个版本,后者支持VLSM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上的改进。RIP的收敛速度较慢。

路由协议主要运行于路由器上,路由协议是用来确定到达路径的,它包括RIP,IGRP(Cisco私有协议),EIGRP(Cisco私有协议),OSPF,IS-IS,BGP。起到一个地图导航,负责找路的作用。它工作在网络层。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

㈤ 求: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中文版)

http://lib.verycd.com/2006/07/28/0000112659.html

eMule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eMule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潘爱民版.rar 18.4MB
eMule主页 下载eMule 使用指南 如何发布

㈥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的作者简介

彼得森(Peterson,L.L.),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主任和教授,他于1985年的设计与实现。Peterson教授还是普林斯顿大学PlanetLabConsortium的主管、NSF的GENI行动计划规划组的主席,以及ACM的特别会员。
BruceS.Davie拥有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于1985年加入Cisco公司,并于1998年被授予Cisco特别会员荣誉称号。他主持设计了MPL.S协议,并开发了其他重要的因特网技术。Davie博士拥有近20年的网络与通信工程方面的经验,在加入Cisco之前曾担任贝尔通信研究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还是IEEE的高级会员。

㈦ 谁有Larry L.Peterson 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课后习题答案啊能给我一份吗

这个真没有!

上360学习网学习吧,我是360学习网的于箱老师!我们的网站上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课程的视频讲解免费看!并且还有试卷可以免费下载!每份试卷的每道题都有视频讲解可以免费看!
做好以下的内容就会进步的!
1 上课用心听,听懂多少就多少
2 作业独立完成, 坚决不抄袭别人的,哪怕做不玩也不要抄袭
3.每天订正好当天不会的和错的题目 问老师问同学都可以
4考前复习平时不会的和错的题目!
如果采纳我的答案为正确答案,网络知道就会显示我们的网址!我们是网络知道开放平台合作伙伴!

㈧ 计算机网络系统

分为 总线型拓扑 星型拓扑 环型拓扑 总线型拓扑 总线型拓扑是采用单根传输作为共用的传输介质,将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和电缆直接连接到这根共享的总线上。 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特点如下: (一)易于分布 由于节点直接连接到总线上,电缆长度短,使用电缆少,安装容易,扩充方便。 (二)故障诊断困难 各节点共享总线,因此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将引起整个网络无法正常工作。并且在检查故障时必须对每一个节点进行检测才能查出有问题的节点。 (三)故障隔离困难 如果节点出现故障,则直接要将节点除去,如果出现传输介质故障,则整段总线要切断。 (四)对节点要求较高每个节点都要有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以便与其他节点有序地共享总线。 总线型拓扑结构适用于计算机数目相对较少的局域网络,通常这种局域网络、的传输速率在100Mbps,网络连接选用同轴电缆。总线型拓扑结构曾流行了一段时间,典型的总线型局域网有以太网! 星型拓扑 星际拓扑结构是用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其他节点直接与中心节点相连构成的网络。中心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是连接设备。常见的中心节点为集线器。 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属于集中控制型网络,整个网络由中心节点执行集中式通行控制管理,各节点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节点。每一个要发送数据的节点都将要发送的数据发送中心节点,再由中心节点负责将数据送到目地节点。因此,中心节点相当复杂,而各个节点的通信处理负担都很小,只需要满足链路的简单通信要求。 星型拓扑结构的特点如下。 (一)可靠性强 在网络中,连接点往往容易产生故障。星型拓扑结构中,由于每一个连接点只连接一个设备,所以当一个连接点出现鼓故障时只影响相应的设备,不会影响整个网络。 (二)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由于每个节点直接连接到中心节点,如果是某一节点的通信出现问题,就能很方便地判断出有故障的连接,方便的将该节点从网络中删除。如果是整个网络的通信都不正常,则虚考虑是否是中心节点出现了错误。 (三)所需电缆多 由于每个节点直接于中心节点连接,所以整个网络需要大量电缆,增加了组网成本。 (四)可靠性依赖于中心节点 如果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则全网不可能工作。 总的来说星型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管理,建网容易,是目前局域网普采用的一种拓扑结构。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一般使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符合综合布线标准,能够满足多种宽带需求。 环型拓扑 环型拓扑结构是使用公共电缆组成一个封闭的环,各节点直接连到环上,信息沿着环按一定方向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环接口一般由发送器、接收器、控制器、线控制器和线接收器组成。在环型拓扑结构中,有一个控制发送数据权力的“令牌”,它在后边按一定的方向单向环绕传送,每经过一个节点都要被接收,判断一次,是发给该节点的则接收,否则的话就将数据送回到环中继续往下传。 环型拓扑结构的特点如下: (1)所需要的电缆少 与总线连接类似,环型拓扑也是共享传输介质的,比较节省电缆。 (2)控制简单 信息单向传输,不需要路径的选择。 (3)使用于光纤 由于环型拓扑数据的传输方向都是单向的,比较适合选用光纤。 (4)整体可靠性差 由于所有的节点一个挨着一个地连接,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到全网。 (5)故障诊断困难 诊断故障时,需要对每个节点进行检测,才能查出有问题的节点。 (6)对节点的要求高 环型拓扑结构中要求每个节点对信息都要都有地址识别能力,因此,每个节点的网络接入设备较复杂,也比其他网络拓扑结构的接入设备昂贵。 环型拓扑结构是三种基本拓扑结构中最少见的一种! 这个事儿还的你自己问,别听他们在那胡说啊,要说这个事情的话我觉得可以找一下国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㈨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的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序言
第1版序言
前言
第1章基础
1.1应用
1.2需求
1.2.1连通性
1.2.2成本-效益合算的资源共享
1.2.3支持公共服务
1.3网络体系结构
1.3.1分层和协议
1.3.2OSI体系结构
OSI体系结构,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1.3.3因特网体系结构
1.4实现网络软件
1.4.1应用编程接口(套接字)
1.4.2应用实例
1.4.3协议实现的问题
1.5性能
1.5.1带宽与时延
带宽(band width)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 (Hz)来表示。
在通讯和网络领域,带宽的含义又与上述定义存在差异,它指的是网络信号可使用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或者说是“频带的宽度”,也就是所谓的“Bandwidth”、“信道带宽”——这也是最严谨的技术定义。
在100M以太网之类的铜介质布线系统中,双绞线的信道带宽通常用MHz为单位,它指的是信噪比恒定的情况下允许的信道频率范围,不过,网络的信道带宽与它的数据传输能力(单位Byte/s)存在一个稳定的基本关系。我们也可以用高速公路来作比喻:在高速路上,它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流量就相当于网络的数据运输能力,而这条高速路允许形成的宽度就相当于网络的带宽。显然,带宽越高、数据传输可利用的资源就越多,因而能达到越高的速度;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善信号质量和消除瓶颈效应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
网络带宽与数据传输能力的正比关系最早是由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ClaudeShannon所发现,因此这一规律也被称为Shannon定律。而通俗起见普遍也将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与“网络带宽”完全等同起来,这样“网络带宽”表面上看与“总线带宽”形成概念上的统一,但这两者本质上就不是一个意思、相差甚远。
1.5.2延迟和带宽的乘积
1.5.3高速网络
1.5.4应用程序性能需求
1.6小结
第2章直接连接的网络
2.1网络构件
2.1.1节点
“节点”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电力学中,节点是塔的若干部件的汇合点。机械工程学中,节点是在一对相啮合的齿轮上,其两节圆的切点。在网络拓扑学中,节点是网络任何支路的终端或网络中两个或更多支路的互连公共点。生化工程中,代谢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称为节点。在程序语言中,节点是XML文件中有效而完整的结构的最小单元。在作图软件MAYA中,节点是最小的单位。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属性组。节点可以输入,输出,保存属性。
2.1.2链路
所谓链路就是从一个节点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
补充: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往往要经过许多段这样的链路。可见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2.2编码(NRZ、NRZI、Manchester、4BB)
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编码在电子计算机、电视、遥控和通讯等方面广泛使用。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在计算机硬件中,编码(coding)是指用代码来表示各组数据资料,使其成为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信息。代码是用来表示事物的记号,它可以用数字、字母、特殊的符号或它们之间的组合来表示
将数据转换为代码或编码字符,并能译为原数据形式。是计算机书写指令的过程,程序设计中的一部分。在地图自动制图中,按一定规则用数字与字母表示地图内容的过程,通过编码,使计算机能识别地图的各地理要素。
n位二进制数可以组合成2的n次方个不同的信息,给每个信息规定一个具体码组,这种过程也叫编码。
数字系统中常用的编码有两类,一类是二进制编码,另一类是二—十进制编码。
2.3组帧
2.3.1面向字节的协议(PPP)
2.3.2面向比特的协议(HDLC)
2.3.3基于时钟的组帧(SONET)
2.4差错检测
2.4.1二维奇偶校验
2.4.2因特网校验和算法
2.4.3循环冗余校验
循环冗余检查(CRC)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若CRC校验不通过,系统重复向硬盘复制数据,陷入死循环,导致复制过程无法完成。出现循环冗余检查错误的可能原因非常多,硬件软件的故障都有可能。
循环冗余检查(Cyclical Rendancy Check),就是在每个数据块(称之为帧)中加入一个FCS(Frame CheckSequence,帧检查序列)。FCS包含了帧的详细信息,专门用于发送/接收装置比较帧的正确与否。如果数据有误,则再次发送。
循环冗余检查(CRC)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若CRC校验不通过,系统重复向硬盘复制数据,陷入死循环,导致复制过程无法完成。
2.5可靠传输
2.5.1停止和等待
2.5.2滑动窗口
2.5.3并发逻辑信道
2.6以太网(802.3)
2.6.1物理特性
2.6.2访问协议
2.6.3以太网的经验
2.7环网(802.5,FDDI,RPR)
2.7.1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
2.7.2令牌环维护
2.7.3FDDI
2.7.4弹性分组环(802.17)
2.8无线网络
2.8.1蓝牙(802.15.1)
2.8.2Wi-Fi(802.11)
2.8.3WiMAX(802.16)
2.8.4蜂窝电话技术
2.9小结
第3章分组交换
3.1交换和转发
3.1.1数据报
Data gram
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基本单元,包含一个报头(header)和数据本身,其中报头描述了数据的目的地以及和其它数据之间的关系。
完备的、独立的数据实体,该实体携带要从源计算机传递到目的计算机的信息,该信息不依赖以前在源计算机和目的计算机以及传输网络间交换。
在数据报操作方式中,每个数据报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整个数据报传送过程中,不需要建立虚电路,网络节点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各数据报不能保证按顺序到达目的节点,有些还可能会丢失。
数据报工作方式的特点
1、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2、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
3、每一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4、数据报方式报文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3.1.2虚电路交换
3.1.3源路由选择
3.2网桥和局域网交换机
3.2.1学习型网桥
3.2.2生成树算法
3.2.3广播和多播
3.2.4网桥的局限性
3.3信元交换(ATM)
3.3.1信元
3.3.2分段和重组
3.3.3虚路径
3.3.4ATM的物理层
3.4实现和性能
3.4.1端口
3.4.2网状结构
3.5小结
第4章网络互联
4.1简单的网络互联(IP)
4.1.1什么是互联网
4.1.2服务模型
4.1.3全局地址
4.1.4IP中的数据报转发
4.1.5地址转换(ARP)
4.1.6主机配置(DHCP)
4.1.7差错报告(ICMP)
4.1.8虚拟网络和隧道
4.2路由
4.2.1用图表示网络
4.2.2距离向量(RIP)
4.2.3链路状态(OSPF)
4.2.4度量标准
4.2.5移动主机的路由
4.2.6路由器实现
4.3全球因特网
4.3.1划分子网
4.3.2无类路由(CIDR)
4.3.3域间路由(BGP)
4.3.4路由区
4.3.5IP版本6(IPv6)
4.4多播
4.4.1多播地址
4.4.2多播路由(DVMRP,PIM,MSDP)
4.5多协议标记交换
4.5.1基于目的地的转发
4.5.2显式路由
4.5.3虚拟专用网和隧道
4.6小结
第5章端到端协议
5.1简单的多路分解协议(UDP)
5.2可靠的字节流(TCP)
5.2.1端到端的问题
5.2.2报文段格式
5.2.3连接的建立与终止
5.2.4滑动窗口再讨论
5.2.5触发传输
5.2.6自适应重传
5.2.7记录边界
5.2.8TCP扩展
5.2.9其他设计选择
5.3远程过程调用
5.3.1RPC基础
5.3.2RPC的实现(SunRPC和DCE)
5.4实时传输协议(RTP)
5.4.1需求
5.4.2RTP细节
5.4.3控制协议
5.5性能
5.6小结
第6章拥塞控制和资源分配
6.1资源分配中的问题
6.1.1网络模型
6.1.2分类法
6.1.3评价标准
6.2排队规则
6.2.1FIFO
6.2.2公平排队
6.3TCP拥塞控制
6.3.1加性增乘性减
6.3.2慢启动
6.3.3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
6.4拥塞避免机制
6.4.1DECbit
6.4.2随机早期检测(RED)
6.4.3基于源的拥塞避免
6.5服务质量
6.5.1应用需求
6.5.2综合服务(RSVP)
6.5.3区分服务(EF和AF)
6.5.4基于等式的拥塞控制
6.6小结
第7章端到端的数据
7.1表示格式化
7.1.1分类方法
7.1.2例子(XDR、ASN.1、NDR)
7.1.3标记语言(XML)
7.2数据压缩
7.2.1无损压缩算法
7.2.2图像压缩(JPEG)
7.2.3视频压缩(MPEG)
7.2.4在网上传输MPEG
7.2.5音频压缩(MP3)
7.3小结
第8章网络安全
8.1密码工具
8.1.1密码原理
8.1.2对称密钥密码
8.1.3公钥密码
8.1.4认证码
8.2密钥预分发
8.2.1公钥的预分配
8.2.2对称密钥的预分发
8.3认证协议
8.3.1原始性和实效性技术
8.3.2公钥认证协议
8.3.3对称密钥认证协议
8.3.4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
8.4安全系统
8.4.1极好隐私(PGP)
8.4.2安全外壳(SSH)
8.4.3传输层安全(TLS、SSL、HTTPS)
8.4.4IP安全(IPsec)
8.4.5无线安全(802.11i)
8.5防火墙
8.6小结
第9章应用
9.1传统应用
9.1.1电子邮件(SMTP、MIME、IMAP)
9.1.2万维网(HTTP)
9.1.3域名服务(DNS)
9.1.4网络管理(SNMP)
9.2Web服务
9.2.1定制应用协议(WSDL,SOAP)
9.2.2一个通用的应用协议(REST)
9.3多媒体应用
9.3.1会话控制和呼叫控制(SDP、SIP、H.323)
9.3.2多媒体应用的资源分配
9.4覆盖网络
9.4.1路由覆盖
9.4.2对等网(Gnutella,BitTorrent)
9.4.3内容分发网络
9.5小结
术语
习题选答
参考文献
……

㈩ 关于谢希仁着《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的两个问题

1。连接简单;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总线结构省线。星型结构比较稳定,任何一个线出问题了都不会影响其他端口;不使用共享总线,所以不会有总线拥塞问题;可扩展性好,可以通过级联扩展网络。

2.
1)首先强调关于HDLC的定义问题:
约束通信双方按一定规则进行通信的体系为数据链路控制规程(DLCP),也叫数据通信控制规程(DCCP)。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组织和大财团都在研究制定此类规程。从发布的规程体系看,共包括两类——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和面向比特的控制规程。
面向字符的规程,典型代表有美国标准协会ANSI的X3.28,ISO的ISO1745、DEC公司的DDCMP、中国的GB3453-82、IBM公司的BSC。
后来,IBM公司在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基础上发展出面向比特的规程。再后来,ANSI和ISO两组织以IBM的SDLC为基础发展了两个类似的规程,一个是ANSI的高级数据通信控制规程(ADCCP),另一个就是ISO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即HDLC。
(2)一般情况下,HDLC规程帧格式中的8位地址码段已经足够(256个地址),若实在不够,则该8位地址是可以扩展的(按8位扩展),并且可以许循环扩展下去,具体扩展方式是将地址的首8比特的第一位置0,表示下一个8比特是基本地址的扩展(没有扩展时则表示是控制码段)。
(3)地址的命名规则以实际系统构造方式为前提,是可以设计的。不同的系统,对规则的定义是不同的,应结合具体系统来理解。例如,基本地址方式下,256个地址是等同的,扩展后,前128位可以是主系统,后256位可以是子系统。也可以是128位与256位的组合形成新的独立地址码(但在解码时需要设计具体进程)。还可以是其它解释,一切看自己的系统规程设计。
(4)如第(2)点所说的地址扩展方式,一切以具体系统的具体规程为原则,不存在绝对的“网络层向链路层提供的是网络层地址”(此情况仅指你目前正在认识的系统),另一方面,在地址扩展方式下,很容易区分网络层地址和接入系统地址。
(5)MAC是和网络拓扑及具体互联媒质相关的协议规程。但是,仅仅适合于局域网的规定结构方式(不能与网络拓扑重构概念混淆)。在许多网络中,其互联媒质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有所规定,因此不存在MAC问题,但在局域网中,由于结构形式、联结媒质可以多样化,因此相关规程中作了一些定义,试图全方位适应各种情况的规程协议(也是目前流行规程),将MAC接入控制作为规程要点之一。当然,目前一些局域网技术规程有扩大化应用趋势(包括MAC方面),但MAC的重点是根据具体媒质和具体拓扑结构来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进程控制方式或规程,是比地址码概念更外围的规程,一旦选定具体MAC规程(可以是动态选择),通信进程便按照设计的HDLC规程约定完成

3.交换机应该用在局域网负荷重的那个网络。

4.因为无线网可靠性比较差,丢包率高,在底层协议做完整性检查比较划算。以太网物理介质可靠性高,在高层协议做完整性检查更划算。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四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宿舍网络怎么开wifi 浏览:104
查看网络共享文件夹的ip 浏览:460
怎么打开国家中小学网络音乐 浏览:864
家用宽带网络怎样修改密码 浏览:107
怎样给笔记本电脑的网络设置 浏览:544
无线网连不上无线网络 浏览:769
lte没有网络是什么原因 浏览:531
网络时间怎么快了几分钟怎么处理 浏览:307
如何通过网络查看男朋友下的软件 浏览:43
河南网络安全审计硬件多少钱 浏览:229
扫网络要用什么 浏览:283
如何覆盖网络密码 浏览:38
如何在手机上免费玩网络游戏 浏览:933
手机经常网络断线 浏览:110
怎样设置雷电模拟器网络 浏览:942
手机改3g网络后信号好了 浏览:369
evo笔记本的网络在哪里 浏览:40
代购网络安全防范宣传 浏览:961
手机网络贴吧 浏览:514
公司开通多少兆的网络 浏览:4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