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开发中心

计算机网络开发中心

发布时间:2022-05-16 20:24:18

1. 我国计算机网络建设始于哪一年

我国计算机网络建设始于:1994年4月20日,20年了。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建设计算机网络。最初建成的是铁
路、银行、气象等十二大网络,其中最早投入使用的铁道部MIs系统,使用200台中小型机、2万台微机及4000台终端,把12个铁路局、56个分局、
70个网络节点连成了一个网络,
1986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ANET)启动,其合作伙伴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1987年9月14日21207,时任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的钱天白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简短的一句话标志着中国开始通过网络和世界沟通,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钱天白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用户”。
1990
年11月28日,钱天白代表中国正式在斯坦福网络信息研究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开通了使用“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
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建在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1992年7月,我国实现了全国电子信箱系统联网,定名为中国公用电子信箱系统我国互联网最初应用范围仅限于科研、教育领域。在这一阶段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网络和北京中关村的NCFC网络。

能物理研究所的网络于1988年初步建成,是国内最早的具有现代化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当年便实现了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国际计算机网的连接。1990年
5月起,开始向其他单位提供非营业性的网络服务。1991年3月,该网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实验室(SLAC)计算机网络建立了连接,随后在技术
设备上不断改进提高,采用了高速通信信道,1993年3月,与美国能源科学网实现连接。
中关村网络于1990年4月由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利用世界
银行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在北京中关村开始建立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光缆计算机网络,其名称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中关村网络”。它包括一
个主干网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3个院校网,总投资为7000万元人民币,1993年12月主干网开通。
1994年4月20日,中国科
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络与中关村网络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开通了网络全功能服务,开启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从网络
管理模式上看,可称为非开放性的学术网络阶段。高能物理研究所为了满足一些单位使用互联网的需要,进一步开展了用户入网的工作,使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共
享世界信息资源。1994年5月15日,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此后,该栏目开始
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宙》。也是在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
站,这是中国内地的第一个论坛。
1994年8月,邮电部与美国sprint电信公司签署协议,由sprint协助建立中国公有计算机互联网(ChiMNet),经过9个月的努力,首先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国际节点,完成了国际互联网与国内公用数据网(China DDN)的互联。

2.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是属于企业还是事业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CNIC)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研事业单位, 是中国科学院信息化持续建设、运行与服务的支撑单位,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运行管理机构,先进网络与高端应用技术的研发基地,国内外先进科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CNIC成立于1995年4月,是在中国科技网(CSTNET)和科学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研支撑服务机构。CNIC拥有七个业务中心,其中包括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科学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ARP运行支持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协同工作环境研究中心和网络科普教育中心。拥有三个支撑部门,其中包括:e-Science应用推进总体组、e-Science呼叫服务中心和期刊编辑部。CNIC以中国科技网的发展、e-Science的环境建设与应用示范、ARP的运行维护和应用支持、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管理等为支撑服务的主要方向,结合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应用的需要,组织并完成其他重点项目的建设。

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管理运行的CSTNET是中国最早的顶级互联网络,兼具全国公益性网络和中国科学院科研网络双重特征,负责运行管理国内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的网络。CSTNET拥有多条国际线路,通往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线路出口带宽为5510M,到中国香港地区为2.5G,到中国台湾地区为1G,并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教育网、北京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等国内主要互联网运行商分别通过1G至2.5G链路实现高速互联。“中美俄科技与教育环球高速网络(GLORIAD)”是以在网络上合作开展的科学研究应用为目的,以中、美、俄、韩、加和荷六国为主建立的全球性高速互联网络,在建立了香港开放交换节点 HK OEP(HK Light)和北京开放交换节点BJOEP的基础上,成员单位已达11个,在国际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CSTNET作为中国第一家实现Internet全功能接入的互联网络,秉承永远争第一、始终求完美的服务目标,始终用心勾勒着中国科技的网络天地。在今后发展中,CSTNET将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服务平台,力争成为各项科研事业发展的强大的信息化引擎;同时,将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向世界展示CSTNET的独特魅力,让引领科技的中国互联网络——CSTNET享誉世界。

科学数据中心是全院重要科学数据资源的长期保存与服务中心,是全院科学数据库建设、管理、共享与应用的综合服务中心。其主要负责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负责中国科学院重要数据资产的长期数字化保存和管理,面向全院乃至全国提供综合性数据服务,特别是为e-Science提供数据应用服务;为全院科学数据库建设、应用与服务的统计分析、监督评估提供支撑,并成为全院科学数据库对外宣传的窗口;组织科学数据相关的规范标准与共享政策的制定与推广实施,开展科学数据管理、共享与应用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IT技术支持、服务与培训,并组织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跟踪国际发展趋势,开展全院科学数据库发展战略研究。

超级计算中心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CNIC)的支撑服务单位,旨在为院内外科研单位提供超级计算服务和技术支持,主要从事超级计算机的运行维护、并行计算技术研究与实现及其应用服务和支撑,为大规模计算复杂技术和企业应用提供解决方案。“十一五”期间,结合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和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部署,院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能力超过百万亿次,实现了院超级计算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超级计算中心以保障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正常运行与维护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和快捷的计算服务与技术支持为工作核心。超级计算中心将持续规范管理,加强运行、维护与服务,挖掘、培育和推广应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支撑服务体系,建成高性能计算与应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成为科学院e-Science强大的科学计算支撑平台和国家级的科学计算中心及国际知名的高性能计算中心。

ARP运行支持中心(简称ARP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支撑与服务机构。承担了中国科学院ARP系统实施部署、测试验收、试运行保障任务,并着力在科研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政府行业信息化、信息资源指标体系建设与信息挖掘服务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研究工作。

ARP中心的发展方向和任务是:信息系统分析、系统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承担ARP系统的建设、运行和技术支撑服务;研究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政府、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从事网络信息资源采集、挖掘和发布技术研究。

CNNIC是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3日组建的非营利性的管理和服务机构,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CNNIC是信息产业部批准的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是我国国家级IP地址分配中心,为我国互联网发展提供IP地址、CN域名、中文域名、通用网址等互联网地址服务,并以专业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不间断的域名注册、域名解析和Whois查询服务。

在“十一·五”期间,将CNNIC建设成世界一流的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服务信息化和谐社会建设。在业务量上居于世界各国前列,系统运维环境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相关互联网标准制定中有较高的参与度,在国际重要同业组织中拥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管理上规范、高效、专业,为员工提供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

协同工作环境研究中心的定位是研发和建设支撑e-Science活动的协同工作环境,为我院的科研人员开展e-Science应用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相应的支撑服务,进而积极推动基于协同的新型科技活动方式和e-Science应用的发展。协同工作环境研究中心的核心业务包括:协同工作环境的建设和服务;e-Science应用的咨询与支持服务。

协同工作环境研究中心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和建设e-Science虚拟实验室,探索相应的服务模式。从长远来看,协同工作环境研究中心将逐步建成成熟、稳定、可持续的虚拟实验室运行服务模式和体系,并在虚拟实验室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适应更大范围、具有更高质量的协同工作环境,形成商业级的产品和服务。

网络科普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十一五”院信息化部署,本着“整体规划,集成提升,发挥优势,服务公众”的原则,依托网络中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宣传中科院知识创新,服务科学传播和教育,做好网络环境下的科普(虚拟博物馆建设)和国家数字科技馆(标准及体验馆)两个项目的建设工作,力争将网络中心建设成为新型网络科普应用的示范基地、科学院网络科普资源统筹规划、集中存储与集成服务中心,面向科普活动需求,提供多层次特色服务,并最终成为国家级网络科学传播平台。

e-Science应用推进总体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开放式的项目管理机制和集中的信息平台,积极探索e-Science应用的各类科研示范,从而支撑我院e-Science的广泛应用。

e-Science呼叫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整合现有超级计算中心、科学数据中心和协同工作环境研究中心的相关支撑服务职能及资源,建立统一呼叫服务平台向全院用户提供支撑e-Science应用相关的信息及技术支撑服务。
 
期刊编辑部的主要职责是:出版发行面向全院的管理支撑类期刊:“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动态”;出版发行面向全院的技术支撑类期刊:“e-Science技术与应用”。

近年来,CNIC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在APNIC、ICANN、APAN、欧盟等国际组织中占据相应得国际地位,承办了2007年的APAN会议、中美高级网络技术研讨会、GRIDs@Work2007联合研讨会等国际会议。与美国纽约科学计算中心等单位合作建立了“中美联合科学计算中心”。CNIC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与研究交流。

CNIC现有人员总数520名,硕士以上学历占58%。其中,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290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97名。研究生156 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教育机构。

CNIC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申请专利17项,获得计算机软件着作权16项。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将努力使自己成为全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全院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全院信息化支撑体系的龙头、全院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思想库。

3. 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计算机专业近些年来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形势,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将会短缺的非常严重,虽然每年的报考人数很多,但是高学历、高能力的计算机人才依旧稀缺。在国内,IT人才、电子商务人才、网络存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情况下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较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项目的策划人员偏少。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趋势

(1)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和岗位层次更加广泛,需求的主题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型用人单位。因为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会增加,就业率与供求比例相对走低。

(2)教师职业备受欢迎。2002年的时候我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就已经上升到3.6,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教学技术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3)各大企业也是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加大,当然会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迅速增长。企业发展迅速与这一行业的职工能力强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

二、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

(1)技术支持与销售:工作内容主要是跟客户沟通,打交道。技术也会有,工作压力相对较大,但是保证业绩的情况下,收入也非常可观。本科生原则上就可以应对,这几年招收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

(2)产品开发:工作内容是译码。电信行业、金融行业什么都有。产品开发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国企对于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很大。收入稳定,工作压力比销售小很多。

(3)研究:研究方面的工作至少得是研究生毕业。既可以留校当教师,也可以去微软研究院等单位做研究。总体需求量比较少。

三、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

(1)目前国内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并不是非常多,但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工业与科学、国防和教育事业都需要大批的高能力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

(2)我们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作为基础,还要积极了解计算机方面的新信息,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实践经验不可缺少,也可以有目的的参加见习培训,学校安排的实习工作等。

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计算机软件、硬件和通信设备组合而成。下面对一个计算机网络所需的主要部分,即服务器、工作站、外围设备、网络软件作简要介绍。

1.服务器(Server)

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一般是指分散在不同地点担负一定数据处理任务和提供资源的计算机,它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管理整个网络,它影响着网络的整体性能。一般在大型网络中采用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作为网络服务器,可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对于网点不多,网络通信量不大,数据安全性要求不太高的网络,可以选用高档微机作网络服务器。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担负的网络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文件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等。在小型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文件服务器。一般来说网络越大、用户越多、服务器负荷越大,对服务器性能要求越高。

2.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有时也称为“节点”或“客户机(Client)”,是指通过网络适配器和线缆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是网络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个人计算机。它和服务器不同,服务器是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并管理整个网络,而工作站只是一个接入网络的设备,它保持原有计算机的功能,作为独立的计算机为用户服务,同时又可按一定的权限访问服务器,享用网络资源。

工作站通常都是普通的个人计算机,有时为了节约经费,不配软、硬盘,称为“无盘工作站”。

3.网络外围设备

是指连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一些连线或连接设备,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传输介质,网卡(NIC)、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网桥(Bridge)等,又如用于广域网的设备:调制解调器(Modem)、路由器(Router)、网关(Gateway)等,接口设备:T型头、BNC连接器、终端匹配器、RJ45头、ST头、SC头、FC头等。

4.网络软件

前面介绍的都是网络硬件设备。要想网络能很好地运行,还必须有网络软件。

通常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NOS)、网络协议软件和网络通信软件等。其中,网络操作系统是为了使计算机具备正常运行和连接上网的能力,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Linux、Novell Netware、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XP等;网络协议软件是为了各台计算能使用统一的协议,可以看成是计算机之间相互会话使用的语言;而运用协议进行实际的通信则是由通信软件完成的。

网络软件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因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相互通信、访问控制和文件管理等都是通过网络软件实现的。

二、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所谓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结点(包括连接到网络中的设备、计算机)的地理分布和互连关系的几何构形,即网络中结点的互连模式。

网络的拓扑结构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指标,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等,通过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互连设备,可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大网络。

1.总线型

在总线型结构中,将所有的入网计算机接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上,为防止信号反射,一般在总线两端连有终端匹配器如图6-1(a)。总线型结构的优点是信道利用率高,可扩充性好,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当数据在总线上传递时,会不断地“广播”,第一节点均可收到此信息,各节点会对比数据送达的地址与自己的地址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接收该数据,否则不必理会该数据。缺点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网络结点在相互通信,网络延伸距离有限,网络容纳的节点数有限。在总线上只要有一个结点连接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网络运行,且不易找到故障点。

图6-1 网络拓扑结构

2.星型

在星型结构中,以中央结点为中心,其他结点都与中央结点相连。每台计算机通过单独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中央结点,由该中央结点向目的结点传送信息,如图6-1(b),因此,中央结点必须有较强的功能和较高的可靠性。

在已实现的网络拓扑结构中,这是最流行的一种。跟总线型拓扑结构相比,它的主要的优势是一旦某一个电缆线段被损坏了,只有连接到那个电缆段的主机才会受到影响,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便于管理。缺点是该拓扑是以点对点方式布线的,故所需线材较多,成本相对较高,此外中央结点易成为系统的“瓶颈”,且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全网瘫痪。

3.环型

在环型结构中,如图6-1(c)所示,各网络结点连成封闭环路,数据只能是单向传递,每个收到数据包的结点都向它的下一结点转发该数据包,环游一圈后由发送结点回收。当数据包经过目标结点时,目标结点根据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判断出是自己接收,并把该数据包拷贝到自己的接收缓冲中。

环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网络管理比较简单,实时性强。缺点是:成本较高,可靠性差,网络扩充复杂,网络中若有任一结点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网络瘫痪。

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要弄清网络的体系结构,需先弄清网络协议是什么。

网络协议是两台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时使用的语言,是通信的规则和约定。为了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网络协议定义了数据应该如何被打成包、并且定义了在接收数据时接收计算机如何解包。在同一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为了相互通信,必须运行同一协议,就如同两个人交谈时,必须采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和语速。

由于网络结点之间的连接可能是很复杂的,因此,为了减少协议设计的复杂性,在制定协议时,一般把复杂成分分解成一些简单成分,再将它们复合起来,而大多数网络都按层来组织,并且规定:(1)一般是将用户应用程序作为最高层,把物理通信线路作为最低层,将其间再分为若干层,规定每层处理的任务,也规定每层的接口标准;(2)每一层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与再上一层不发生关系;(3)每一层可以调用下一层的服务传输信息,而与再下一层不发生关系。(4)相邻两层有明显的接口。

除最低层可水平通信外,其他层只能垂直通信。

层和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们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理解网络的层次关系。假如一个只懂得法语的法国文学家和一个只懂得中文的中国文学家要进行学术交流,那么他们可将论文翻译成英语或某一种中间语言,然后交给各自的秘书选一种通信方式发给对方,如图6-2所示。

图6-2 中法文学家学术交流方式

下面介绍两个重要的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

由于世界各大型计算机厂商推出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不同计算机厂商的设备相互通信困难。为建立更大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必然要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连,因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着名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规定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等七层,受到计算机界和通信界的极大关注。

2.TCP/IP参考模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是Internet使用的通信协议,由ARPANET研究中心开发。TCP/IP是一组协议集(Internet protocol suite),而TCP、IP是该协议中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两个协议,所以用TCP/IP来泛指该组协议。

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被分为四层:

(1)网络接口层 是该模型的最低层,其作用是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网络帧,分离IP数据报。

(2)网络层 IP协议被定义驻留在这一层中,它负责将信息从一台主机传到指定接收的另一台主机。主要功能是:寻址、打包和路由选择。

(3)传输层 提供了两个协议用于数据传输,即传输控制协议TCP和通用数据协议UDP,负责提供准确可靠和高效的数据传送服务。

(4)应用层 位于TCP/IP最高层,为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协议。例如: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文件传协议FTP、远程登录协议Telnet、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该协议是后来扩充的)等。随着Internet的发展,又开发了许多实用的应用层协议。

图6-3是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简单比较:

图6-3 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对比

5. 计算机网络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1.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s(7|4
�0�8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mH8R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PV'v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u,n,
�0�8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KOkhD
2.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R%
�0�8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KbP
20 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F?
�0�8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F6A
20 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rMUJ
4. 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0�8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_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6.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2.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局域网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

其主要特征为: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业部门。局域网技术是从远程分组交换通信网络和I/O总线结构计算机系统派生出来的。

1976年,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以太网(Ethernet),它成功地采用了夏威夷大学ALOHA无线电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发展成为第一个总线竞争式局域网络。

3.第3阶段: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发展时期。

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网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ISO的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协议的能力。

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与局域互连、局域网与各类主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络(ISDN)和智能化网络(IN)的发展,标志着局域网络的飞速发展。

4.第4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现在是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化,协同计算能力发展以及全球互连网络(Internet)的盛行。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与网络融为一体,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

拓展资料: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即连通性和共享。

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这些年来中国信息技术的变革也是全球信息产业变革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电信和IT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过程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整体速度。结果是中国电信网络的发展非常普及,现在电话的用户数(包括移动电话)超过了5亿户。从全球来讲,美国电信产业从1984年AT&T分解之后开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美国的迅速发展导致电信设备的研制、电信网络的建设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信息应用的消耗量,使网络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大量过剩,直接的结果是导致大量的电信公司陷入了破产或经营不善的境地。

在我国可看到这样几个趋势:一个就是电视、计算机和其他消费家电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与通信领域技术的融合,使传统通信领域的游戏规则和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国家已经由原来以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状态演变成几家大运营商在网络运营方面共同竞争的状态,在信息服务方面有多家信息服务提供运营商在进行全方位的竞争;产业间融合的趋势正逐步加快,创造了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产业融合使整个消费电子类产品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争夺非常集中的焦点,如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和数码产品等。刚才我谈到了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如沃达丰、BT等,因在电信方面过分的投入,以及后来在管治政策方面出现严重问题,主要是在移动牌照拍卖方面导致企业负担沉重,使得这些电信运营企业不得不低价变卖他们的通信网络。这反过来给了中国、日本、韩国这些后发展起来的IT大国很好的机会。最近中国网通集团收购了环球亚洲电讯的整体网络,中国运营商不仅仅在国内提供电信服务,也在立足于面向未来,逐步开始向全球提供电信服务和网络接入服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从信息技术来讲,全球的IT制造业逐步向中国转化,一个是由于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再一个就是近些年中国工人的水平和整个IT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中国作为全球IT制造业基地的形象正逐步地确立起来。从IT业市场来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T产业市场,吸引全世界的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技术的研发机构将关注的焦点放到了中国地区。新技术的应用在中国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如大家普遍使用的闪存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迅速应用起来。还有象QQ,QQ实际上是广东电信的一个课题组研究的一个小项目——即时通信,去年已经突破了5个亿的收入,在互联网上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在面向全球的信息技术产业变革和调整的过程当中,中国信息产业保持比较理性和稳健的步伐,使中国电信运营商在全球动荡的情况下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在全球IT产业陷入冰河期的时候仅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开始从谷底走出来,进入一个春天。中国设备制造商在全球IT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抓住时机,现在在互联网的高、中、低端设备方面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确立了很好的基础和地位。另外,中国这几年网络设备的快速增长,包括终端市场,在今后一两年内还会保持持续增长,而且这种持续是受前几年增长的带动。在前不久我们有一个分析,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中国网民将近达到一个亿。这第一个一个亿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达到二个亿就比较难了。这就需要城市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IT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与大家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才有可能达到。在达到第二个亿之后,要达到第三个或第四个亿就非常费劲。因为从整体上来讲,国民收入、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必须达到相适应的一个地步,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而我们现在实际上是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从未来来看,我们应该很清楚,当网民数量达到第三个亿或第四个亿,当网络运营商建设网络规模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会受到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现在建设的IPv4的网络仅仅是中国电信在国内的带宽总量就超过了2500个G,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上面可承载的信息内容和可以为公众提供的服务是非常大的。2500个G的概念是如果家庭上网使用专用1兆的带宽,那么它可为2500万用户提供服务。实际上大家使用的都是共享带宽,而且日常家庭上网的基本功用已经基本满足大家的使用。在2005、2006年之后,IPv4网络建设的速度也将放缓。同时大家可以看到,IPv6的建设正在逐步展开,几大运营商,包括教育网、科技网等等都已经参与到IPv6实验网的建设当中去。随着实验的进行,商用实验网将很快推出,按照中国电信、网通、移动这几大运营商习惯来看,推出的速度会非常快。我们初步估计在2010年前后,IPv6将占据国内互联网的主流。同时大家应该看到IPv4不会退出这个市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种制式都会保留。因为在网络设备上,IP v4、IPv6双栈路由器已经非常普遍,高端路由器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使用IPv6不会影响IPv4业务的开展。

我们返回来看,10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成绩巨大、辉煌。互联网给中国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信息平台,在这个信息平台上,由中国的网民、中国的老百姓自己去选择了解什么东西。在传统上,我们所接受的信息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相交流所得到信息都是单向式的。从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来讲,大家接受信息的模式是大家很关注、很相信、很接受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但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具有一个平等的平面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获取信息又使人们认识到什么是信息,哪些信息是自己所需要的。同时人们获取信息时会发现在发布信息、获取信息过程当中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力,进而人们发现了自己在社会当中应该拥有的权力。我觉得这是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和普通老百姓在思维、意识和创新的观念上带来的巨大改变。现在大家以平常心态看待网上出现的QQ、ICQ或网上社区,而在10年前我们看待这些新鲜事务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些是不是政府认可的或者是不是大家的公共观念可以接受的。现在,我们对于创新的想法,对于创新的意识和观念与以往具有本质的不同。网络给予大家一种在网上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是以往任何一种媒体不具备的,也不能够给予中国老百姓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带给大家的思维定势。互联网的发展真正能够使中国13亿人的智慧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创造出无穷的力量。这种平等的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实现的机会。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许多问题。我们在网络资源方面非常紧张,只有5000万的资源,却有将近1个亿的用户。通过向APNIC、Verisign申请,我们已经与Verisign公司达成协议,将Verisign的一个服务器移至中国境内,这对于我们国内互联网的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的资源、互联网市场经营模式、管理方面、业务规范、上网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国内的从业者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地探索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生存方式。在前不久的互联网大会上,各方面的专家和业界的精英与领袖们都在这方面进行针锋相对的探索,在网上也有热烈的反映。另一方面,政府制订信息网络化发展的政策也是一个逐步探索逐步成熟的过程。我们很早就明确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这样一个方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网上的许多业务仍然存在主管部门的职能交叉、分工不清的问题,也导致网络发展和管理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政府从国家整体战略上对互联网管理和互联网发展逐步思索、探索得越来越清楚的过程。在制定政策、法规、行为规范方面会有更加成熟、宽松和适合网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出台。

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应该是非常严重的,黑客攻击行为、网上盗窃、网上欺诈、网络病毒这些问题非常多。网络运营商的经营已经形成了大家比较固定的观念,比较有保障。但信息服务提供商盈利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单调,这会影响他们长期的发展和服务的提供。网上的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还比较多。今年6月10日,我们开通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开通了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中心网站。网站开通之后,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我们及时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汇报了情况,十几个部委联合采取了对于网上不良信息尤其色情网站色情信息的治理。这适应了社会公众和网民的需要,也是社会共同的呼声。协会对反垃圾邮件也开展了工作,包括推动政府立法、组织技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在7月初我们有一个统计,全球垃圾邮件的头号输出国是美国,它的垃圾邮件数量占73%到74%;全球垃圾邮件服务器头号大国是中国,因为用户收到垃圾邮件当中74%是从中国的邮件服务器传递给他们的。我昨天刚刚得到一个统计数字,经过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治理,垃圾邮件服务器头号大国已经不是中国而是韩国了,韩国已经占到全球垃圾邮件服务器的47%,中国已从73%、74%下降到31%。这是政府、业内、行业组织采取了大量的行动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省及市、县级的相关部门对服务器和IDC机房进行检查之后取得了成效。

现在中文信息资源还存在很大不足。前两年曾有一个口号,是某家公司做过广告——“到2007年中文将成为网上第一大语言”,而现在网上中文信息资源只占全球3%,即使每年翻倍,到2007年也达不到目标。我们希望国内信息服务提供商、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加快信息资源开发,不论是从网上信息阵地的占领、为下一代青少年服务、提供网络业务等诸多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必须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网络科普联盟组织的青少年健康网络行活动中介绍的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等这类网上应用。将来要加大投入,加大在这方面的开发,一方面要通过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制止有害信息对青少年成长中的侵蚀,另一方面也要向他们提供有益的健康的信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这样互联网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网上行为也要逐步地进行规范。美国这种网上自由、无管理、无法律的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深入全球的,大家曾认为互联网上的任何行为就不应该受到任何规范,不应该有管理。现在出现的问题使大家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确实需要对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网上行为同样应该遵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同样应该受现实社会规则的约束,网上出现的网络滥用行为是利用了网上的优良特质,从业者、行业组织、政府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我们在9月2日公布了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互联网公共电子邮件服务规范,可以说这是国内乃至全世界第一个在互联网应用方面提出的从业规范。我们与国际上也进行了多次沟通,电子邮件虽然是最普及的应用,但解决垃圾邮件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网络的管理、技术、规范。美国在今年1月1日公布了反垃圾邮件法案之后,垃圾邮件反而以每月2%的比率持续上涨,这说明没有同业的积极参与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支持配合,仅靠法律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所以我们公布的电子邮件规范力图在互联网的应用服务领域立下第一个规矩,供应商清楚电子邮件服务应有质量和保证;用户在享受电子邮件服务时,不论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了解自己的义务和权力,使大家能够在这方面建立起规范的意识。现已有14家企业书面明确表示他们自愿参与和遵守服务规范,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用户数已经占到了国内电子邮件注册用户数的80%以上,这件事情还要持续深入地推进下去。电子邮件服务规范是一个起步,我们还会在互联网上的其它各个方面逐步规范服务,让互联网用户相信网上提供的服务是可以信赖的,使互联网不再是家长的敌人。在网络变得可信和让人放心之后,家长和老师才能放心让孩子自由地在网上冲浪。

网络滥用行为已经是全球化的一个趋势。现在已形成国际垃圾邮件发送者组织,由垃圾邮件的制造者、订单采集者、他的合伙人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将垃圾邮件发送给世界各地,规避各国已经制订的反垃圾邮件法律。例如,他们从美国接受全球订单,搜集整理电子邮件地址,再发到加拿大中介人那里,由中介人分配订单并制订结算办法,中介人再把订单发到中国或韩国,由他的合作者或代理人通过在国内注册的大量域名和虚拟主机转发垃圾邮件回美国。转发回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规避美国国内已经制订的法律。垃圾邮件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网上的滥用行为使互联网上全球化和国际性的犯罪组织正逐步形成。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在反对网上滥用行为的立法、管理和政策等一系列方面加快采取措施。随着垃圾邮件的出现,又出现了一些反垃圾邮件组织,他们公布黑名单,试图把垃圾邮件挡在自己的邮箱用户之外,但由于公布黑名单在全球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和基本规则,所以公布的黑名单在很多情况下是公布了大量的IP地址段。中国互联网协会也在公布黑名单,是哪一个地址发了垃圾邮件就公布哪一个地址。而Spamhaus和Spamcop这些组织公布的黑名单是一段一段的地址段,这些地址段中有可能包括128个、256个甚至几万个中国的IP地址,他认为在这些IP地址段中有一些相连的地址发出了垃圾邮件,所以整个地址段都被当作是垃圾邮件的发送源。全世界几十万个邮件服务商就会根据他公布的IP地址把中国这个地址段的信息全部屏蔽掉。在这个网段上我们确实有个别用户,比如几个或十几个用户发送了垃圾邮件,其结果是导致这个网段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户正常的邮件通信被中断。所以我们既要制定反垃圾邮件的政策,又要向国际呼吁和反复沟通,反对公布地址段的办法。因为在地址资源分配时对中国就不公平,我们有大量的动态IP地址在使用,这不仅仅是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都是不公平的。七月份我们参与ITU会议时,赞比亚代表站起来就说反对垃圾邮件的行为我们支持,但是现在出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垃圾邮件的问题。赞比亚全国的IP地址已经全部被列入黑名单,它所有的对外通信已经全部被阻断了。发达国家有很充足的IP地址,它并不担心某一地址段有问题,而且它很少使用动态IP。只有IP地址不充足的国家才面临这些问题,这不公平也不公正。互联网上尽管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有许多东西是大家平常不会遇到的,背后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利益、各个方面利益的冲突。

未来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宽带业务和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如可照相手机越来越多,实际上这对网络带宽和频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整个宽带的建设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网络的整体发展。IPv6和网格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建设将在今后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另一方面,从去年我们组织“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的过程中看到,中国互联网的制造业在网络设备方面的研发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包括现在在高、中、低端路同器产品方面都已经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现。我们现在有许多邮件服务商、技术提供商在网络标准方面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开发。这个方面是我们在国际方面要加强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随着电子政务的普及、随着相关法律措施的完善,象前一段时间通过的电子签名法,逐步使得电子商务真正能够在建立了社会信用机制的基础之上开展起来。大量电子社区的出现也使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互联网经营和生存的模式也将更加丰富。互联网产业的从业者以今后的发展具有坚定的信息。从以往看,大家在网上更多的是浏览信息、使用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把互联网更多地当作自己的一个高级的信息技术玩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玩具能够变成工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的工具。电子政务的推进会推动这样一个进程。网络服务会逐步规范化,这个规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也不是政府下达文件指令或行业组织号召一下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从业者的认识,当大家都意识到,当大家都规范起来并能够在这个产业里很好地生存时,这个规范才有实际的价值。网络的应用也更加开放,这个开放指的是各个方面,包括社会事务方面,有许多政府网站已经将其事务到网站上去,如征求意见、地方基层选举等,这些使网络的应用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尽管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即它的简单性、便宜性,使得它的安全问题仍然很突出。尤其是IPv6出现以后,它的安全性、服务质量会有更大提高,在将来一段时间针对IPv6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会出现。我们希望网络信息要人为本,尤其是今年互联网大会的一个主题是构建一个繁荣诚信的互联网,互联网做为一个信息平台它的用户主流50%以上是30岁以下青少年,那么为青少年建设的网络应该是一个可信、健康的网络,它应该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朋友和助手。科普网站和提供精神食粮信息资源开发的单位在这方面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希望学校老师、家长成为应用互联网的行家里手,不应该害怕使用互联网。现在孩子对互联网的使用要比家长熟练,这也是家长不让孩子上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希望将来家长了解哪些网站对孩子是有益的,能够指导他们浏览什么样的网站。这样,学校老师和家长对互联网学习将成为热潮。PFP业务将来对网络结构和网络安全会产生重大影响,这是互联网技术开发和政策管制部门所关心的。网络教育将是下一个互联网业务的热点问题,网络搜索,大容量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网络资源信息开发等业务都将成为互联网业务的热点问题。功能比较强大的个人终端以及共享信息资源这些将来会出现。
参考资料:http://www.kepu629.cn/showthread.asp?id=49&thistype=%D1%A7%CA%F5%BD%BB%C1%F7

8. 计算机网络以什么为中心,共分几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以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为中心。

共分为四个代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从80年代末开始,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

(8)计算机网络开发中心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9.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事实上计算机网络是二十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正以高速向前迈进。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
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
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OSI体系结构。
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由于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待遇怎么样啊

待遇应该不错吧?我见过几位,都挺美的样子,因为我所在单位跟他们有合作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开发中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双频wifi5g网络没有4g好 浏览:881
移动网络部给力是什么原因 浏览:667
网络属性看得出来是多少兆的网么 浏览:812
桥接的路由器经常网络不可用 浏览:410
出门微信支付不了钱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138
连上网络了为什么用不了 浏览:816
如何制作网络远程教学 浏览:939
5g网络哪个优先 浏览:754
十代思域中控怎么连接手机网络 浏览:388
偏远山区哪个网络的移动信号强 浏览:706
央企考核网络安全 浏览:329
除了共享热点还可以共享网络吗 浏览:620
苹果如何用网络路由器改画质 浏览:106
双网络代号图怎么看工作延误几天 浏览:54
共享网络文明资料 浏览:906
远程桌面连接报错由于网络问题 浏览:244
如何增强网络通信信号 浏览:10
网络游戏退钱的方式有哪些 浏览:582
信号满格没有网络是什么原因 浏览:773
无线网络共享上网 浏览:6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