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学生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戒断性包括项目8、9、10、11,失控性棚搜包括了项目1、2、3、4、5、6、7,低唤和茄效性包括项目15、16、17,逃避性和察包括项目12、13、14。
㈡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
下面是一些与您使用网络有关的问题,主要关注的是您使用网络的具体情况。每一个描述都有从完全不符合到中性到完全符合的5个不同选项。请仔细阅读每一个描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己看法的选项,并在相应的选项上打“O”。
性别:_______ 年龄: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
完全不符合
基本不符合
不确定
基本符合
完全符合
1 我上网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玩游戏
2 我对网络游戏有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
3 我曾分不清游戏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4 我玩游戏时输了再玩直到赢为止
5 在游戏中不断练习使用新的战术(技术)才能让我过瘾
6 不上网时我脑海里浮现网络游戏的场景
7 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出我的计划
8 向周围人隐瞒自己痴迷网络游戏的程度
9 曾一度想不玩网络游戏但是失败了
10 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忘记吃饭或写作业
11 我如果有几天不玩网络游戏就会坐立不安、心神不宁
12 宁愿玩游戏也不愿和人出去玩
13 因为要玩网络游戏向别人借钱
14 玩游戏让我获得别处得不到的满足感
15 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感到安全
16 游戏高手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羡慕
量表16个题目,分两个维度:
1 游戏非适应性认知(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游戏过度正性的评价,能从游戏中虚拟获益,但现实人际关系和学业受损)
2 游戏成瘾行为(包括个体进行网络游戏时行为的冲动性,缺乏控制,戒断症状和相关品行问题)
两个维度对应的题目:
1 游戏非适应性认知:1、 4、 5、 7、 10、 12、 14、 15、 16
2 游戏成瘾行为: 2、 3、 6、 8、 9、 11、13
计分方法:
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计分相应为1-5分,得分越高,越符合网络成瘾标准。
量表可分为总分、游戏非适应性认知维度得分、游戏成瘾行为维度得分。
㈢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台湾陈淑惠)评分标准,及评分范围的具体含义急急急!麻烦发到1036748469qq.com谢谢哈
采用台湾陈淑惠教授 1999年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由于考虑到台湾与大陆在人种、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一致性,认为采用此量表比采用其它量表更适合。该量表由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两部分组成: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分为强迫性上网、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三个因素,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分为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两个因素。全量表共有26题,其中强迫性上网行为分量表5题,网络戒断与退瘾反应分量表5题,网络成瘾耐受性反应分量表4题,时间管理问题分量表5题,人际及健康问题分量表7题。采用Likert自评式4点量表记分方法,即“极不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2分、“符合”记3分、“非常符合”记4分。全量表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总分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
该问卷被广泛用于多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被证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陈淑惠教授两次在台湾大学的实测结果的再测信度为0.83,各分量表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9与0.89之间。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本研究中克龙巴赫系数a=0.92,各分量表一致性系数在0.61与0.79之间。
㈣ 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手机上瘾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手机上瘾?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近日,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用户每天玩手机花费了3小时,全球排名第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人开始正视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手机上瘾?
以下编译自 Young, Kimberly S. 的手机成瘾评量表
1. 你会发现使用手机时间超过原先预计的时间吗?
2. 你会放下该完成或正在执行的事而将时间用来使用手机吗?
3. 你对手机讯息的兴奋感或期待远胜于其他人际互动吗?
4. 你会在手机上结交新朋友吗?
5. 你会因为使用手机而被家人朋友抱怨或指责吗?
6. 你会因为使用手机而上学或上班迟到早退或缺勤吗?
7. 你会每几个小时就不自主的检查脸书或line电子邮件信箱等社群软件吗?
8. 你会因为使用手机而使工作表现失常或成绩退步吗?
9. 当有人问你使用手机做些什么时,会有所防卫或隐瞒吗?
10. 你会使用手机寻求情感支持或社交慰藉吗?
11. 你会迫不及待的一早起床便提前使用手机或上床前才将手机关机吗?
12. 你会觉得少了使用手机,人生是黑白的吗?
13. 若有人在你使用手机时打扰你,或建议你缩短使用次数你会愤怒吗?
14. 你会因为使用手机而牺牲或缩短晚上的睡眠吗?
15. 你会在脱机时仍然对使用手机的内容念念不忘吗?
16. 当你使用手机时会一再延长自己的使用时间和次数频率吗?
17. 你曾尝试缩减使用手机时间或不使用手机却失败的经验吗?
18. 你会试着隐瞒自己使用手机时数或传讯内容吗?
19. 你会选择把时间花在使用手机而不想出门吗?
20. 你会因为在一天当中没使用手机而心情郁闷、易怒或心神不宁吗?
根据上述评量表,将每题分数相加(几乎不会1分、偶尔2分、常常3分、大部分4 分、总是如此5分),所得的总分就是“手机偏好指数”。分数结果分析如下:
1.正常级(20-49 分):属于正常的行为,虽然有时候会花了些时间在使用手机上消磨,但还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2.预警级(50-79 分):正遭遇到因使用手机而引起的问题,虽然并非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还是应该正视网络带来的人生冲击。要有警觉,并开始改变习惯!
3.危险级(80-100 分):网络使用情形已成为严重的生活问题,应该评估使用手机带来的影响,并且找出病态性成瘾的根源。或许已经成为成瘾者,恐怕需要很强的自制力才能回复常态。建议赶快找专家协助。
手机上瘾症状:
1、手机一旦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就开始烦躁不安。
2、睡觉的时候把手机放在床头柜甚至是枕边。
3、到处找手机,最后发现就在自己的手里。
4、产生幻觉,总感觉手机铃声一直在耳边响。
5、莫名地喜欢上“滑动解锁”的动作,感觉很过瘾。
6、走路时也不忘玩手机。
7、还没到月末,手机流量就莫名其妙的没了。
8、聚会时低头玩手机。
9、一个人从不觉得无聊,反正可以玩手机。
10、只有在乘飞机的时候才会手机关机,否则绝不关机。
11、听到别人手机震动或者手机铃响,就下意识的看看是不是自己的。
手机上瘾危害:
视力模糊。没有安全感。头痛。不喜欢眼神交流。与亲朋聚会减少,越来越内向孤独。弯腰驼背。大人常顾着玩手机,顾不上孩子,导致对孩子关心变少,有的甚至因为玩手机没留意孩子,导致孩子走丢。因为走路等不注意路面而致命。
1.如果智能手机不能随时浏览信息,我会感到不舒服。
2.如果无法通过智能手机搜索信息,我会感到气恼
3.如果智能手机无法查看新闻(比如事件、天气等),我会感到焦虑。
4.如果智能手机的某些功能出现问题,我会感到气恼
5.如果手机没电了会很可怕。
6.如果手机余额即将不足或数据流量将耗光,我会抓狂
7.到了一个地方后,首先会查看是否能连上WiFi。
8.如果智能手机无法使用,我会担心被困在某地。
9.如果有一段时间无法翻看手机,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看手机欲望
“手机上瘾症”是指人们依赖手机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手机不在身边就觉得没着没落的;担心手机没信号,时不时掏出来看一下;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等。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恰拉尔·耶尔德勒姆等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女性出现“手机上瘾症”的几率比男性高3.6倍,当“手机上瘾症”开始干扰人的精神心理健康时,就不得不注意了。
为此,科学家总结出了20道题,大家不妨自测是否有“手机上瘾症”。每道题的评分范围为1~7分,其中1分为非常不认同,7分为非常同意。
1.如果智能手机不能随时浏览信息,我会感到不舒服。
2.如果无法通过智能手机搜索信息,我会感到气恼。
3.如果智能手机无法查看新闻(比如事件、天气等),我会感到焦虑。
4.如果智能手机的某些功能出现问题,我会感到气恼。
5.如果手机没电了会很可怕。
6.如果手机余额即将不足或数据流量将耗光,我会抓狂。
7.到了一个地方后,首先会查看是否能连上WiFi。
8.如果智能手机无法使用,我会担心被困在某地。
9.如果有一段时间无法翻看手机,我就会产生更强烈的看手机欲望。
以下测试题是假设你没有带手机时,是否会出现的状况。
10.我无法随时打电话给家人或朋友,因此会感到焦虑。
11.家人或朋友无法找到我,我会感到担心。
12.我不能接收短信或电话,所以会感到紧张。
13.无法同家人或朋友一直保持联系,我会焦虑。
14.无法确定是否有人找我,所以我会感到紧张。
15.同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将中断,所以我会感到焦虑。
16.无法随时与网友联系,我会感到紧张。
17.无法从社交媒体和网络世界获取最新资讯,我就会感到紧张。
18.不能及时收到通知或提醒,我就会感觉不方便。
19.不能接收查看邮件信息,我会感到焦虑。
20.不知道去做什么,所以感觉很别扭。
评分标准:20~60分,有轻度“手机上瘾症”。60~100分,中度“手机上瘾症”。100分以上,则患有严重“手机上瘾症”。建议有轻度或中度“手机上瘾症”的人,每天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使用手机,而是用固定电话,或尽量把手机转接到固定电话上,尽量增加一些与朋友或家人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坚持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摆脱“手机上瘾症”了。如果对手机严重依赖,最好请医生协助解决。
你是否沉迷于手机?让专家告诉你一些手机成瘾的早期标志:
1. 没有原因,却一直查看手机消息
2. 一想到没有手机,就心情焦虑、坐立不安
3. 躲避人际交往,却愿意将大把的时间用在手机上
4. 半夜醒来看手机
5. 因过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学习或工作表现退步
6. 易因邮件和手机app而分心
像毒品得戒,还是现代人的过度夸大?
有少数国家开始就手机使用颁布管理条例。
㈤ 如何用SPSS分析网络成瘾,手机成瘾/依赖量表的结果
可以做信度效度等分析
㈥ 求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 要有评分标准的哈 千篇一律的不要!
1. 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是 否
2. 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是 否
3. 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是 否
4. 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是 否
5. 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是 否
6. 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是 否
7. 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是 否
8. 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是 否
9. 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要长?
是 否
10 是否下网时觉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是 否
答一个“是”得一分,你的总分5分以上(包括5分)说明网瘾很大,得8分以上需要诊断是否患了IAD.
网络成瘾 VS 网络依赖
网络成瘾 网络依赖
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严重的影响生活,除了维持生命需要的吃睡,时间精力都花在网上 一旦有空闲时间就想上网,但仍旧能保持正常的社会生活
人际交往 实际生活中没有人际交往,自我封闭 和周围人正常交往
情感表现 情感冷漠,和家人朋友没有语言交流 情感表现正常,有固定的社交圈
思维意识 依赖虚拟世界,厌恶现实 能分清虚拟和现实的区别
心理病症 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偏执症等心理症状 没有心理上的病症
大脑控制元素 脑中控制情绪,心境的元素5HT不平衡 5HT平衡
㈦ young网络成瘾量表怎么分析
1. 将个人答案根据“很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很符合”分别对应0-4分,然后将每一题得分相加,得出总分。 2. 根据总分数进行分析:分数较低:说明伍团如网络成瘾程度较低;分数较高:说明网络腔启成瘾程度较高。 3. 对于单项得分,可或察以在总分中做出比较,如某项得分较高可以认定这一项比较明显,应该重点关注。
㈧ 求!!熊婕老师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具体的评分标准!!!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手机具有通讯、娱乐、摄像、计算、阅读和文档编辑等一系列的功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威胁。不少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严重的甚至产生了手机成瘾的症状。熊婕等人在2012年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适合测查国内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状况,信效度良好。但此量表的测量学评价指标是基于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而CTT无法识别影响测量目标的各种误差的来源和大小,以至于不能精确地估计信度,也不能提出减少误差的方案。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Theory,GT)弥补了CTT的不足,引入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可分解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误差来源,对测量信度的评价更加准确。本研究分别运用一元概化理论和多元概化理论考察《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测量学性能。以双侧面混合p×(i:h)随机测量模式和多元p˙×i)o随机测量模式的概化设计,对西南地区1253名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状况的调查。结果如下:(1)双侧面混合设计分析显示与被试有关的变异占量表变异的大部分,量表的概化系数为0.88,可靠性系数为0.85。(2)多元概化分析中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的概化系数在0.64~0.80之间,可靠性系数在0.63~0.77之间,全域总分的概化系数为0.91,可靠性系数为0.90。四个维度对全域总分方差的贡献比与量表编制的赋值意图存在差异,后续修订工作中可进行相应的修正和完善。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既可作常模参照测验,又可作标准参照测验。
㈨ 社交焦虑量表(IAS)有分维度吗有几个维度呢跪求解答,谢谢!
没有。
网络成瘾量表五个维度,社交焦虑量表一个维陵禅销度,要证明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可以用尺游SPSS回归分析。
SAS焦虑自评量表袭败没有维度,就一个总分。
㈩ 儿童心理测试之成瘾问题
两个多月前,看到中科院心理所多模态感知计算实验室的一则被试招募广告,是“阳光伴我行”项目的心理 健康 测评,施测内容大致是填问卷、完成电脑上的任务,关键是有120元的被试费,于是我说服闺女一起去挣了120元的零花钱,测试结束,当场结算。
历时两个多月,测评报告出来了,涉及情绪问题、成瘾行为、攻击行为、ADHD四个方面的内容。看完挺有收获,整理一下发给大家看看,估计大家看了会跟我一样有收获。
内容比较多,会按测试涉及的四个方面分别发出来,本次是成瘾行为,以下是正文。
2 成瘾行为
2.1 定义
对于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成瘾行为,本研究报告主要关注在网络成瘾行为上。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于1996年首先提出网络成瘾(Intemet Addition Disorder, IAD)障碍的概念,指的是在没有成瘾物质的条件下,人的上网行为冲动失去控制,主要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对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网络成瘾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网络 游戏 成瘾,手机成和圆瘾等。
2.2 流行病学
国外青少年及大学生网络的成瘾发生率为1% 15%,日本较高为15%;中国报道的发生率为5.7% 17.49%。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2.3 影响因素
2.3.1 家庭因素
(1)家庭生活
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心智尚未成熟,若缺乏必要的父母监控和足够的温暖支持,他们就可能出现过度的网络使用。
(2)亲子关系
研究发现良好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质量是青少年网络 游戏 成瘾的重要保护性因素,而消极的亲子关系可能促使青少年到网络世界中寻求心灵慰藉,就成了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
(3)父母冲突
父母婚姻冲突是青少年网络 游戏 成瘾的显着风险因素。即父母冲突更多的家庭会更高概率检出孩子有网络 游戏 成瘾风险行为。
2.3.2 环境因素
(1)链宴师生与同伴关系
研究发现,不良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都是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良好的师唤唤塌生关系、同学关系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网络 游戏 成瘾。而同伴侵害、结交越轨同伴是青少年网络 游戏 成瘾的重要风险因素。另外,有网络 游戏 成瘾同伴也会显着增加初中生自己的网络成瘾倾向。
(2)学校因素
有研究表明,学生与学校的联结程度(指学生在学校感知到被关怀的程度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偏低时,其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也越高。积极的校园氛围对初中生网络成瘾和网络 游戏 成瘾具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即学生感知到的校园氛围越积极,越少表现出网络成瘾。
2.3.3 个体因素
(1)冲动性
研究者们一致发现,在个人因素方面,冲动是青少年网络 游戏 成瘾的最强劲的预测因素。基于中国中学生样本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倾向青少年的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显着高于非成瘾青少年。
(2)心理需求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有研究表明,如果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例如自主性,自我认同感,自我效能感等,青少年就可能发生“病理性补偿”过程,青少年便有可能通过诸如上网打 游戏 这种容易产生成就感的方式进行补偿。
(3)其他 情感 因素
有研究表明,孤独感、抑郁情绪、自卑感等特质对网络成瘾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具有这些特质的青少年社交活动相对缺乏,更倾向于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支持。
2.4 测评工具介绍
2.4.1 网络 游戏 障碍量表( IGD-20 Test )
网络 游戏 障碍量表(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Test, IGD-20 Test)是由Pontes等人于2014年根据DSM-V的诊断标准制定而成,包含6个部分,分别是凸显性(Salience),情绪调节(Mood Modification),耐受(Tolerance),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矛盾性(Conflict),复发性(Relapse)。该量表共20题,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方法来评估症状发生的频率(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我国学者Anise M. S. Wu学者及其团队在2016-2019年引进、翻译并验证了该量表在中学生群体和大学生群体的适用性。该量表得分范围是20-100分,得分越高,网络 游戏 成瘾倾向更明显。
2.4.2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 MPAI )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MPAI)是学者梁永炽编制的,共有17个条目,采用1分(从不)到5分(总是)5点计分,得分高者表示手机成瘾倾向明显,被试在17个条目中有8个为肯定回答即判定为手机成瘾。该量表包括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4个因子,该量表已在国内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中使用过,验证了其适用性。该量表得分范围是17-85分,得分越高,手机成瘾倾向更明显。
2.4.3 行为抑制 / 激活系统量表( BIS/BAS )
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ehavioral Inhibition / Activation System Scale, BIS/BAS)是Carver等人于1994年根据Gray的理论编制,量表有20个项目,后依据学者修订,删去2个项目后剩18个项目。量表分为行为抑制系统(BIS)和行为激活系统(BAS),行为激活系统包括奖赏反应(Reward Responsiveness)、驱力(Drive)和愉悦追求(Fun Seeking)3个维度。行为抑制测量惩罚敏感性,行为激活测量奖励敏感性。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该量表得分是看不同维度,以维度分说明个体的激活或抑制行为的动力来源高低。行为激活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被试容易受到奖赏等积极刺激的影响而激活趋利行为;行为抑制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被试容易受到惩罚等消极刺激的影响而抑制趋害行为。
2.4.4 性格强度量表( CSI )——自律分量表
性格强度量表(Character Strength Inventory, CSI)是Thomas A. Wright学者在2017年依据其在工业组织的研究经验研发的一系列人格相关量表,其中自律分量表用于衡量个体的工作自律程度。本研究用此量表衡量儿童青少年在自主行为上的自律性。该量表有8道题,采用李克特7级评分,从1-“极不同意”到7-“极同意”。该量表得分范围为8-56分,分数越高说明个体自律性越高。
2.5 测评工具得分总结
测评结果我就不发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给我,咱们单独交流。
2.6 干预建议
2.6.1 家庭生活
(1)亲子关系与沟通
有研究发现亲子依恋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很好的保护因素,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其他风险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父母如何才能和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首先在沟通上,父母应该避免使用讽刺挖苦的方法,多积极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加强与孩子的 情感 交流,真正地接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体会到父母和家庭给自己的 情感 支持。其次,在网络使用行为上,父母应调整自己对孩子网络行为的过多的负面看法和负面评价,不要认为孩子一无是处,应多看到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避免将事件和观点的冲突演变成亲子关系的冲突。第三,父母也应该主动向孩子讨教,丰富自己互联网方面的知识。避免因为不了解互联网而一味地加强对孩子上网活动的严格监督和控制,这样只会更加激化亲子之间的冲突,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进一步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 情感 隔阂,从而导致青少年对互联网更大程度的依赖。父母可以适当地增补互联网方面的知识,与孩子探讨互联网上的活动,可以营造更畅通的沟通环境,获得孩子的尊敬与亲近。
(2)满足心理需求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父母要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积极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每个孩子都有心理需求,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有很多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这是促使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很多父母在孩子网络成瘾之后,想到的只是不要让孩子上网,并没有想用什么样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上网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自然而然地就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埋下冲突的种子,破坏亲子关系,并且形成恶性循环,比如父母往往对孩子进行责骂,甚至打孩子从而更易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自暴自弃地沉迷于网络 游戏 ,进一步让孩子倾向于逃入虚拟世界来避开现实生活中的冲突。
(3)父母卷入
在家庭生活和孩子教育中,父母应该注意自己适当的卷入程度。一方面,父母不能忽视不管,纵容青少年在尚且缺乏自制力的时候沉溺于网络;另一方面,父母也应注意不能过度管理,青少年期的孩子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发展,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自身的情况和意愿出发,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更多的自主空间,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父母关系
家庭生活中父母冲突会破坏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进而破坏家庭氛围,从而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寻找父母都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父母冲突在所难免,在父母有冲突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这样可以降低父母冲突对孩子的影响。而父母冲突一旦被孩子知觉,父母应引导孩子对冲突原因进行合理归因,以免孩子把冲突原因归于自己而产生威胁感,或产生自责感。第三,孩子经历父母冲突之后,父母应对孩子进行情绪抚慰,甚至向孩子道歉。这有助于降低孩子的情绪不安感,以免造成情绪失调,从而转向网络世界避开现实生活。
2.6.2 环境生活
(1)同伴关系
有研究表明,同伴侵害以及结交不良行为同伴都是网络成瘾行为的风险因素。因此,学校、教师应给予具有这些特征的青少年足够关注,特别是遭受同伴侵害风险的青少年。青少年自己一方面要知道在遇到同伴侵害时及时向父母,老师等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应学会辨别好与不好的同伴关系,主动远离不良行为的同伴,多与良好行为的同伴交往。
(2)学校心理 健康 教育
学校方面应积极开展对应的心理 健康 教育和活动。比如可以开设面向网络依赖群体的团体辅导,开展网络成瘾行为相关的讲座等。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转移其注意力,扩大学生的社交,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
良好的校园氛围也关系到学生 健康 积极的成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满足学生的自主需求,也需对学生应当多些关心,多些交流多些信任,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积极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抑制其网络 游戏 成瘾倾向,与此同时,不良的校园氛围会降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会使得这些学生转向网络 游戏 世界寻求自我效能感。
另外,心理弹性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能够反向预测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由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点,他们会体验到很多的消极情绪和压力,家长和学校应该重视加强青少年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教育,教会他们积极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事件,增强其心理弹性,减少他们通过沉溺网络来逃避现实压力的机会,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
2.6.3 个人生活
青少年应该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更加积极地参加 社会 活动,以降低孤独感体验,增加其 社会 归属感及自我认同感的亲 社会 性,使自己更愿意与他人沟通相处,乐观积极,对人际交往有更大信心,而不是在网络世界里寻求虚拟关系。
青少年自己也应尽量有限度地控制网络使用时间和频率,自身应意识到手机成瘾的危害性,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从自身的角度思考,以提高缓解抑郁、网络成瘾的主动性,也更能保证 社会 其他干预活动的有效性。还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了解个人喜好及自己的优缺点,树立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抑制不理智的冲动,合理地掌控自我、悦纳自我。
另外,关注即时满足的青少年更容易卷入网络依赖行为,因为即时满足的个体比关注未来的个体更容易通过发泄与幻想的应对方式指向网络依赖;因此,青少年可以练习延迟满足,把注意力放在未来,同时训练自己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
声明:以上测评内容,版权归属中科院心理所多模态感知计算实验室。
——全文完,如果觉得不错,就关注、点赞、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