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俨然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以及身心健康发育的最大因素,甚至比早恋危害还要大。经过众多家长的摸索实践得出的结果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用魔法打败魔法”是很多85后家长的共同想法,传统的说教和棍棒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或引发逆反心理。相比之下,对症下药的方向教育,要是能运用得当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武汉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严重到影响学习的程度。该男生不仅放学后玩,就连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游戏。班主任找他几次谈话教育都无济于事,即使家长不让他玩游戏也没用,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在脑子里复盘游戏,同样对学习无益。
家长经过深思熟虑,跟老师沟通后决定,让8岁的儿子休学一周,专心在家里打游戏。或许通过这种饱和式反向教育,会让学生一次玩个够,以后就不会再沉迷游戏了。
很多网友乍一听会觉得不可思议,休学必然会导致落下学习进度,长时间玩游戏损伤学生的视力。万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适得其反,家长后悔都来不及了。实际上该家长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策略。
即使休学也会早早就叫他起床,每天玩游戏时间要达到16个小时,也就是除了8小时睡眠以外,可以都用来玩游戏。一日三餐家长也不会特意帮他准备,家里食材齐备,他想吃就要自己去做。打完游戏后还要复盘,家长要让学生感受到,职业打游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第一天学生表现得很兴奋,平时的赖床和磨蹭现象都不治而愈。从早到晚沉浸在游戏世界,饿了就去吃凉饭,晚上只睡3、4个小时。家长没有想象中焦虑,内心反而很平静。
家长在网上分享这套教育方式后,很多网友献计献策,还呼吁专业选手陪练,降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把他吓回学校里去。
类似的反向教育案例有很多,有些学生酷爱看电视或刷手机视频,家长就让学生一直看,学生睡着了也要叫醒继续看,直到学生表示再也不想看了为止。或许能从某种程度上起到脱敏的作用,以后不会再有那么大的“瘾”。
据悉目前该学生已经玩了3天游戏,被大神虐崩溃4次。家长担心学生坚持不到一周,还鼓励他,说专业选手是轻易不会培养新人的,是看他有潜力才出手相助的,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每次游戏输了,学生还要总结复盘,家长会认真批改。短期来看,初见成效,至于未来会如何还要交给时间去印证。
其他家长看完直呼应该推广,这种现象尤为普遍,中小学生多少都有点依赖网络。最好能纳入学校教育范畴,让那些沉迷游戏的学生都去参加游戏集训,或许当爱好变成职业的时候,学生的幻想破灭,反而就戒了网瘾。
很多职业联赛选手培养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淘汰的过程,也是戒网的过程。留下的学生可能颇具天分,还能推动该项事业的进步,也算是因材施教。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若能得以正向引导,会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相反,若是学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会逐渐放大,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家长越不让做的事,他们越来劲。
普通的说教或强制措施,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棍棒教育也是治标不治本,学生的内心还会对网络游戏充满渴望。即使当下得不到满足,等到上大学后,脱离家长的管教,回加倍玩回来,这也是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以后就不务正业的原因。
适当的反向教育,会让学生体验到撞南墙的感受。隔岸观火不如身临其境,饱和教育就是要打破学生的一切幻想,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若还心存喜爱,那可能正是天赋所在。要是只是一时兴起,绝对会产生逆反心理,以后再也不想玩游戏了。
家长和学生的沟通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否定他们的想法,懂得换位思考。只不过家长在进行反向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有完善的计划,对学生给予正向引导,以免事与愿违。
⑵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
每个家庭都会有多余的手机,让孩子拿着看视频或者玩游戏,也有不少家长会给孩子买手机,让孩子上学的时候带手机。孩子使用手机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孩子自制力差,不能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过度沉迷于游戏、视频等,那么负面影响就太大了!
清华大学的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美国有一项研究让人“触目惊心”,在100个孩子当中,有一半是平时接触不到手机的,另一半是对手机沉迷的,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十年后发现,沉迷手机的那些孩子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大学,不玩手机的孩子只有三个没考上大学!
这个数据给很多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当你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手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负面影响?在中小学生当中,现在很少有不接触手机的,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放松一下没问题,但是下面这些沉迷手机的后果你考虑到了吗?
过度沉迷手机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1.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心理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影响生长发育。
2.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往往都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的孩子。
3.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的电磁波辐射,对健康状况和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职责后更需要在手机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整天沉迷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知道了孩子沉迷手机的后果之后,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些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机,把手机没收,孩子肯定会反抗,如果继续纵容,又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长。恩诺教育一级心理专家林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做到合理引导和干预,可以让孩子适当使用手机,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防止沉迷手机。
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呢?恩诺教育以及心理专家林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希望家里有中小学生的家长,都认真看看,帮孩子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不要沉迷手机。
家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对孩子玩手机进行干预和引导: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2.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家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的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怼的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强压;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正确做法: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作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正确做法: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⑶ 长时间玩电脑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有哪些
12岁时,长时间玩电脑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一些暴力游戏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他们无所事事,他们玩游戏是因为他们消磨时间。如果父母帮助孩子找到一些其他的爱好,戒掉网瘾未必是不可能的。比如,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孩子就可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上。读书不仅能让孩子在知识上成长,还能成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多和孩子交流。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时,家长应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网络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应用网络。如果孩子用网络学习,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如果用网络玩游戏,会让自己陷入网瘾的世界,甚至耽误学业。
3、父母平时多陪陪孩子。通过这些年的教育经历,我发现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大多是很少或没有陪伴的父母。有些孩子自我陶醉是因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但由于自身对网络诱惑的免疫力低下,所以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因此,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既能享受天堂的快乐,又能有效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
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家长该如何管教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为手机的功能太多了,可以看视频、听歌、玩游戏等等,大部分成年人一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较多是的, 可以说,机器是分不开的。 而未成年人更容易因为心理发育而沉迷于手机。 很多家长都很担心,不知道怎么解决。
4. 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的家长回家后经常玩手机,这会影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家长首先要摆脱手机成瘾的症状,少玩手机,多和家人交流。 如果父母有工作,他们也应该告诉孩子他们在工作,而不是在玩手机。
5、多重正面引导。
通过适当的形式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是改变孩子玩手机习惯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对学习和生活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让孩子放松学习,养成不良习惯。 因此,家长应引导和教育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让孩子只将手机用作搜索信息和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游戏机。
6.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困难。
许多孩子因为学习困难而无法获得成就感,所以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建议家长监督孩子的课后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
⑸ 孩子厌学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怎么办
孩子厌学沉迷手机网络游戏一定要多和她沟通交流,不要打击刺激她,要带她出去走走,散散心,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分散他的注意力,一定要说服教育,不要打骂孩子。
⑹ 孩子玩手机上瘾、沉迷网络,不能瞎紧张,要把它变成工具而非玩具
导读:
现在的父母提起手机往往是深恶痛绝,似乎孩子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沉迷手机和网络,所以家长都视手机为洪水猛兽,甚至疾呼国家为什么不出台政策,禁止网络 游戏 。
据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而在网民的职业结构中, 学生占比最多,高达23.7% 。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互联网的趋势已经锐不可挡,在当今这样一个 社会 , 想要让孩子不接触手机和网络是不现实的 ,毕竟 社会 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这个 科技 日新月异的 社会 里,我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紧密。
以前大家出门需要带三大样:钱包、手机和钥匙,可是现在已经不需要带钱包了,这就是网络带来的便捷。
这些年,我们频频从新闻中,看到各种网瘾少年的新闻:
大量的青少年深受其害,一则则新闻看起来触目惊心,对此,家长往往感到有心无力。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现在手机和网络上瘾的仅仅是儿童和青少年吗?
其实,成年人也一样,甚至是 老年人都加入了发抖音、入社群、甚至网络K歌的大军,几乎是人人“机不离手”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小偷都失业了,因为大家出门也不带钱,手机又拿在手里,小偷只能干瞪眼。
全民皆手机的时代,单独谈论少年儿童,是因为 网络成瘾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更大,影响也更深远 。
一、论伤害眼睛首当其冲
现在孩子近视的年龄越来越小,青少年儿童的近视比例越来越高。成年人看久了电子屏幕都会出现 眼干、发涩以及视疲劳 ,何况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
如果日常家庭里,家长手机不离手,孩子一哭闹就用电子产品去哄,省时省力,孩子怎么能不对手机上瘾呢?
眼科医生指出: 孩子看电子屏幕时间过长,眨眼次数减少,会让泪液过快地蒸发,从而导致眼睛干涩,角膜上皮也会有损伤。
二、影响大脑发育
美国有研究人员曾经做过研究,得出结论,学龄前儿童看电子产品,真的能影响大脑发育。
他们通过对实验中的儿童进行脑部扫描,观察到, 孩子看屏幕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时间越久,白质神经纤维发育水平就越差。而白质神经纤维对孩子的语言、认知水平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
美国还做过一项研究,发现 10岁左右的儿童,如果每天看屏幕时间超过7小时,大脑皮层会有变薄的迹象,在语言和推理上的能力也会降低 。
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来证明,大脑构造的变化到底会造成何种影响,但是长时间沉迷电子产品的确会引起脑部发育异常。
三、影响智力
科学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有1000亿个大脑神经元 ,人之所以会思考,是因为大脑神经元在发挥作用 。
美国《大西洋月刊》曾在2013年12月报道, 阅读可以保护神经元,激活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 ,比如当读到“太阳”时,可以调动抽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太阳的形象;而读到“山楂”,味觉则会发挥作用,都是积极的影响。
而孩子看手机,里面都是简单的图像, 大脑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信息 ,长期面对屏幕,就会导致思考能力下降、现实中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从而影响智力。
虽然沉迷手机很可怕,但是不可能杜绝孩子接触手机,否则就是“因噎废食”了。毕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会更加方便,而线上教育也发展的如火如荼,所以, 应该把手机当作一个工具去看待,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就需要家长的智慧引导了 。
1、制定合理的规则。 比如规定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如果某些任务完成得好,适当延长时间作为奖励等等。
2、做好网络安全和所看内容的把控。 引导孩子观看积极的内容,比如一些寓教于乐的节目,边玩边学,不仅愉悦身心,还能增长知识。
3、多陪伴孩子。 沉迷网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和现实世界的连接,如果孩子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更有趣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在虚拟世界中找 情感 寄托了。
4、父母以身作则,放下手机。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想要教育好孩子,先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⑺ 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原因 孩子沉迷于手机的是什么原因的呢
1、孩子缺乏自制力。有的孩子年纪比较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观念以及强大的自制力。他在玩手机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短暂的快乐。但是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一时沉迷一时爽,一直沉迷一直爽”。有的孩子为了使这种短暂的快乐得以持续,于是便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到了手机上,利用这种空虚且虚无缥缈的快乐满足自己。即使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因为缺乏自制力,孩子还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2、缺少父母的监督与约束。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缺少父母的监督与约束。有的家庭当中父母都是双职工,平时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很少会去关注孩子的成长,更不要提监督和约束孩子的行为。在父母这种放养式的教育模式之下,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就比如受到手机中各个软件的诱惑而沉迷其中。
3、孩子在网络上寻求心灵的归属。孩子迷恋手机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自己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虚拟的网络上,孩子能够在这些树洞中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还有可能遇到知心的好友,倾听自己的烦恼。这种心理需求也会导致孩子沉迷手机,寻求心灵上的归属。
4、手机中的各种软件有“上瘾机制”。在如今的各大软件供应商中,不少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专门去研究了一套上瘾模型。这种上瘾机制会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软件产生依赖性,还会不断的刺激用户的神经,让他们感觉到愉悦和满足。在自制力不强的人面前,面对这样强大的上瘾模型,有谁能够不沉沦其中呢。
5、父母也沉迷于手机,不关注孩子。孩子迷恋手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父母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些父母一回到家里就躺在沙发上开始玩手机,不关注孩子的成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在这种影响之下,孩子也养成了沉迷手机的坏习惯。
⑻ 如何引导孩子从沉迷网络中走出来
1、做好统筹规划。在赋予子女手机使用的权利时与子女约定手机使用时限等具体事项,约定临时使用手机的事由和合理流程。
2、做好兴趣拓展。在子女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时,利用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分散其注意力,坚定地对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说“不”。
3、做好亲子沟通。家长要学会讲故事,联系身边事例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4、做好正面榜样。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家长带头遵守规定,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⑼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如何解决 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玩积木、打球、跳舞、看电影、逛商场等。带孩子发现了更多有趣的事情,这样不但能锻炼孩子的兴趣特长,也能让孩子逐渐摆脱对手机、游戏的依赖,不至于网络成瘾。
2、父母要花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有时候会沉迷网络,其实是因为父母总是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比较孤单,只能够依靠网络、手机来寻求安全感。所以父母要花多点时间来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相信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之下,对手机的依赖就会慢慢变少,时间久了,自然也就会放下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