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手机网络 > 青少年手机沉迷网络的新闻

青少年手机沉迷网络的新闻

发布时间:2022-09-14 08:00:36

A.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玉林市博白县公安局龙潭派出所青少年盗窃案案例】2009年10月10日早上6时许,广西玉林博白县公安局龙潭派出所接到辖区内群众报警,称其美好超市被人翻墙入内盗走部分现金及香烟等物品,具体损失不详。

接警后,民警经过走访了解到,约半小时前有人看见3名可疑少年提了一只纤维袋子从报案人家门口的巷道出去了,而且目击者还认识其中一名少年李某15岁的儿子李某某。根据现场的情况,民警断定该案应系未成年人作案。

就在民警正在进一步调查时,又有群众反映3名少年并没有向镇外方向逃离,而是提着那只袋子龙中大路往龙潭中学走了。根据线索,由失主带路,民警在龙潭中学内将3名少年抓获。

经查,3名少年(张某十六岁、李某某十五岁、吴某十六岁)都是龙潭中学的在校生,于几天前离家并逃学外出上网,他们在浪花网吧花光身上所有的钱之后还想弄点钱继续上网。于是,其中有一名少年(李某)想到盗窃美好超市,便提议前去看看。

3人到超市后发现,超市大门紧锁没有人。于是,3人便合谋翻墙进入超市实施盗窃。谁知超市里居然没有多少现金,于是他们便“就地取材”,用小卖部里的纤维袋子将香烟、火腿肠、方便面、饮料等盛了半袋子后仓皇逃离现场。由于在街口被人发现,三人便快速地往学校的路回去,没想到却被民警和失主逮了个正着。


【玉林市博白县亚山派出所青少年抢劫案案例】2009年1月20日下午5点左右,王东和李强从网吧出来,身上仅有的20块钱只够他们吃顿晚饭了,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呢?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铤而走险,找个有钱的同学,抢点钱。

当天晚上8点左右,李东和王强埋伏在学校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外出的同学陆陆续续回学校了,突然隔壁班陈刚引起了他俩的注意,听说陈刚家挺有钱的,开学的时候还是还是他爸爸开小车把他送到学校的,他俩决定就找陈刚下手,王东从地捡起一块砖,和李强一起悄悄地从陈刚后面跟了上去,随后两人互相使了一下眼色,李强冲上去一手搂住陈刚的脖子,一手捂住他的嘴巴。

陈刚想反抗,王东举起手中的砖块威胁说:不要动,我们是求财的,再动我砸死你!两人把陈刚拖进了边上的树林,逼陈刚把身上的钱拿出来,陈刚不肯,李强就随手给了他一个耳光,陈刚还是不肯,王东举起手里的砖头就砸在他头上,流血了,陈刚不敢反抗了,李强上去从陈刚的上衣口袋搜出了50元现金。

这时,前面好像有人(注:系附近某电子厂员工杨某下班回家路过)经过,王东和李强拿着钱赶紧逃走了,陈刚找到同班同学胡某,把自己被人抢劫的事情告诉了他们,胡某随即拿出自己的手机报警。

民警迅速展开了调查,两个小时后,民警在学校附近的网吧里把正在上网的王东和李强抓获,两人对抢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法医鉴定:陈刚头部的损伤已构成人体轻微伤。

(1)青少年手机沉迷网络的新闻扩展阅读:

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

第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大量案例已经证明,上网成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出现个别青少年几天几夜在网吧游戏因疲劳过度而猝死的极端事件。

陶醉在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往 往深陷网吧不能自拔,劳心劳神。即便他们离开网络游戏,也常会出现头晕、眼花、食欲下降等各种症状。

第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专家指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 上则表现出自我封闭、自以为是等抑郁性神经症。

这些青少年虽然能通过虚拟世界中的打拼、搏杀获 得心理上的满足,但他们无法从中提高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因此沉迷网络游戏的人一旦回到实际生活中,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以致他们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总是选择逃避。

第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业。

学生上网成瘾造成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最终被迫退学的报道,这些年来屡见各种媒体。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网络游戏玩家中每天玩 3 小时以下的仅占 26. 17%,玩 3 至 6小时的占 28. 17%,而每天玩到 6 小时以上的竟高达 45 . 65% 。

第四、诱发青少年误入犯罪歧途。

对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行为自控能力还较弱的青少年而言,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情节极可能成为引发他们犯罪的诱因。

在我国,2001 年与网络有关的犯罪占总犯罪率的 0. 6%,2002 年 增加到 7%,2003 年达到 13 %,而到 2004 年已升至 21%。

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习、生活最主要的两个场所,老师和家长与青少年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关系也最为密切。因此,老师和家长应义不容辞地发挥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力军作用。

在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各种措施中,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明确限定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都是必要的。

B. 沉迷网络的事例有哪些

1、不慎交友,身遇残害。利用网络结识朋友,也是人们交往的一个方面。但青少年因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缺乏经验,往往容易上当受骗,甚者会身遇残害。
案例一:与网友见面,受骗被强暴。山东青岛一女青年在网上结识一位男青年后,邀其见面,不想被男青年强行带到威海,被非法拘禁10天中遭强暴,后被派出所民警解救。
案例二:与网友见面,被绑架致死。今年1月6日,湖南长沙市一名十几岁男孩,唐某,在长沙市一网吧与网友见面,后被绑架,绑匪将唐某掐死后向其家长索要8万元赎金。近日,绑匪虽被长沙警方抓获,但唐某生命却再也不能复生了。
案例三:与网友见面,受骗被轮奸后杀害。河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六名女学生与网友见面,被网友轮奸后杀害;
案例四:接识网友,受骗被奸拍裸体照骗钱。我市某县一女中学生,名叫小娟(化名),通过上网聊天结识了一名男子。此后,该男子对小娟百般呵护,小娟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位知心大哥。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该男子以他过生日为由将小娟邀请到他的住处聚会,当晚参加聚会的还有该男子的两名朋友(均为青年男子)。就在当晚,小娟酒后不仅被该男子强暴,同时,该男子还拍下了小娟的裸体照片,小娟对此浑然不知。小娟酒醒后发现已失身,考虑到自己的名誉,并没有及时报案,而是选择了沉默。此后该男子竟用拍的该女子的裸体照片相威胁,勒索5000元。
2、网络成瘾,走上犯罪。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催化剂作用。当前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在网吧实施犯罪。主要表现是,经常在网吧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实施犯罪行为;在我市一家网吧就多次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老板不让上网就对老板动刀子。二是通过网络选择作案目标。主要表现是,利用在网上聊天的机会,有目的地询问网友的财产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等待时机成熟,便以见面交友为由,将网友约出来,然后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广西贺州市某镇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李某,年仅十六岁,他迷恋网吧后,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以及伙食费全都耗尽在网吧里。一天晚上,他独自在县城商业街散步时,发现前面有一个女青年单独行走,就产生了抢劫念头,即冲上前用手勒住女青年的脖子,将她拉进一条小巷内,即拿出小刀指着女青年说,不要喊,喊我就“一刀捅死你。”李某便对女青年进行搜身,抢走了现金200元钱,后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是利用网络结伙作案。主要表现是利用网络寻找伙伴,几个或一伙青少年犯罪分子行动前进行计划、分工,相互配合,得手后按所起的作用大小瓜分赃款;今年1月10日,安徽合肥市公安局刑警二队,接到一男青年许某的报案,称其在网吧上网时,结识了一个网名叫“诱惑”的17岁女网友,并相约到安徽省广电学校附近网吧见面。当两人见面后,“诱惑”谎称自己回家取衣服,将许某骗至常青镇十五里河附近一桥边,由埋伏在此的男青年实施抢劫,将手机和400余元现金抢走。四是通过网络利用色相作案。主要表现是,通过网络裸聊结识女友,实施强奸。五是沉迷网吧而导致犯罪。主要表现是上网没钱,进行偷、枪。今年5月19日,湖南衡阳市一中学三年级学生颜某,因没钱上网偷不着钱,竟将40岁的父亲颜某锤杀。

沉迷网游花费惊人

除身体上的病患,网游还给少年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陶然称,每个沉迷网游的少年平均花费在万元以上。来自浙江的一个少年,买装备、请代练花掉10多万元,这些钱主要是通过逼迫家长的方式得到。

在北京一家网吧内,网游发烧友小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小伟说,他一年前开始玩网络游戏《梦幻西游》。他在游戏中所练的角色,已经是所在区的第一名。小伟说,他练这个号已经花掉了5万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网练号,曾经几天几夜不睡觉,饿了就吃方便面。夜以继日地练号,使他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排名越来越靠前。

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小伟开始委托代练公司替他练号,代练公司的几个人24小时不下线,替小伟在网上打游戏。“玩游戏不仅是寻求在网上玩的乐趣,更大的快感是自己在网游世界中得到别人的承认。我委托代练公司帮我练号,每天给他们100元钱,这样我不用自己上线玩,我的角色也可以升级。”小伟说,目前他是所在区的第一名,游戏中帮派之间的战争他必须出场,“有龙头老大的感觉。”另外,小伟为提升角色的能力,还在网上花钱买装备,现在他的游戏角色的装备价值近万元。

据一位资深网络游戏玩家估算,在《梦幻西游》玩一个155级的顶级角色,按每天在线10个小时,需要练半年左右,游戏中开销、花费点卡和在网络上购买装备总计1.2万元左右。

戒除网瘾漫长而痛苦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收治的2000多个网瘾少年中,有38%因为父母阻止他们玩网游而骂过父母,来自安徽、湖南、北京的几个孩子甚至用刀砍过父母。长期玩网游的孩子失去正常人的情感,处于麻木状态,单纯依靠反沉迷系统的硬性限制是不够的。“反沉迷系统起到的更多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玩网游上瘾,对于已成瘾少年,需要多重力量联合救助。”陶然说。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网瘾少年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在治疗中心时,这些孩子表现为焦躁不安,无法自控。因为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无专门治疗网瘾药物,只能用一些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辅助治疗。更多的是采用“健康行为覆盖”的方式,通过军训、音乐、绘画等方式慢慢缓解孩子的网瘾。

陶然说,2000多例网瘾少年中的30%以上属痴迷网游型,在治疗中心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治疗还是无法戒除网瘾,一些戒除掉网瘾的少年在回家后又重新上瘾。“戒除网瘾更多的需要家长的合理管教,不要通过极端的方式管教孩子。”对此,成功帮助儿子戒除网瘾的畅占亭说,“我帮儿子戒掉网瘾的过程,跟儿子成为朋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后才能培养他的其他兴趣,最终彻底戒掉网瘾。”

目前,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过程中。北京、河南、广州、山东、湖北等地都已有了戒除网瘾训练营。共青团中央网络协会与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合作开展1318工程,每年夏天针对家庭相对贫困,年龄在13到18岁的网瘾少年,举行公益性的戒除网瘾夏令营。2006年收治了60余人,其中有30多人戒掉网瘾。

链接

沉迷网游 频发恶性事件

■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网游的16岁少年小韬向父亲要钱未果后,扬言杀死父亲。当晚,父亲发现儿子房间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绝望的父亲用地上的哑铃将儿子杀死。

■2002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网游的未成年人在海淀区学院路“蓝极速网络”网吧纵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区13岁的少年张潇艺因上网玩《魔兽世界》成瘾而跳楼自杀。

■2005年7月17日,河北省定兴县一名15岁的网瘾少年绳勒刀捅,致母亲受伤。

■2006年3月22日中午11时许,甘肃省武威市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继续回网吧上网。

畅占亭,河南洛阳网瘾少年畅文(化名)的父亲。

为帮儿子戒除网瘾,畅占亭2002年辞去工作,用4年的时间成功帮儿子戒除网瘾。昨天上午,畅占亭被新闻出版总署邀请到发布会现场。

陶然,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曾经帮助畅文治疗网瘾。

陶然说,同畅文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国有近100万青少年网民出现中度或深度网络成瘾。他说,沉迷网游、身染网瘾已成当今社会青少年易患重症。

典型案例

父亲辞职 帮儿子戒网瘾

畅占亭,河南洛阳人。原本在一家公司做会计工作。2001年,他发现12岁的儿子畅文经常泡在网吧内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从班级前5名下落到倒数第一。畅占亭说,为挽救儿子,他不止一次地打过儿子,但根本不管用,儿子为了上网,偷家里的钱,甚至将学校刚刚发的新书当废纸卖掉换钱上网。

畅文的网瘾越来越大,经常泡在网吧里彻夜不归。畅占亭为找儿子几乎跑遍洛阳市涧西区的100多家网吧。“为了找儿子,我当时还画了一张洛阳市涧西区所有网吧的分布地图。”畅占亭说。

2002年,畅占亭辞去工作,专门帮儿子戒除网瘾。“我渐渐发现打孩子根本不管用,后来跟儿子交朋友,陪他一起上网吧玩游戏,跟他沟通,并培养他的其他兴趣。”畅占亭发现儿子喜欢学英语后,给儿子请了外教,并买书给外教,再让外教以自己的名义送给儿子。“通过各种小技巧,儿子渐渐喜欢上学英语。”畅占亭说,经过4年多的努力,终于帮儿子戒掉网瘾。

为帮助更多不幸的家庭,畅占亭2006年在洛阳开办了一所家长培训学校,将自己帮儿子戒除网瘾的经验传授给其他网瘾少年的家长。

专家解析

青少年玩网游易上瘾

“2005年起,我们治疗中心已收治沉迷网游的少年2000余名。”陶然说。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成立于2005年,收治的网瘾少年中90%以上沉迷网络游戏。陶然教授说,未成年人玩网游相对于成年人更容易上瘾。

“网络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成瘾性,网游的升级制度让人有成就感,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生活中受挫后,他们能在网游中得到满足,找到归属感。另外,网游的情节设置很吸引人,就像看一部情节精彩的电视剧一样,很难自控。而网游中的团体作战、划分帮派把孩子们组织到了一起,一些级别高的玩家在游戏中有身份、有地位,他们充当领导的角色,离开他游戏无法继续,吸引着他们无法不玩游戏。”陶然说。

陶然说,2000多个网瘾少年的背后是2000多个不幸的家庭。这些孩子的共性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好,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有的孩子则是本来学习成绩很好,染上网游后,成绩急剧下降。

另外,这些孩子性格内向、偏执,有的则患有强迫症。“长时间地接触画面不接触数字和文字,导致这些孩子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身体上则表现为视力下降、脊柱弯曲、营养不良等。”陶然在分析了2000多例网瘾少年后得出该结论

C. 沉迷网络的事例

1、事例1

2008年6月5日,高桥藕缆桥一快餐店老板娘惨死店中。6月10日,兇手落网,这名19岁的少年杀人动机竟是为了抢劫上网的费用,作案前他已在网吧连续奋战近一周,抢钱杀人后他又回到了网吧,继续网络游戏。

胡安戈是遂宁射洪县人,父亲胡明是当地某企业领导。2006年,20岁的胡安戈从绵阳某大专院校成人教育学校毕业,之后留在成都并沉迷网络,3个月就将父母给他做生意的5万元全用来购买了网络游戏“传奇”的装备。

感到无颜面对父母,小青年胡安戈竟荒唐地选择毒杀父母。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他死刑。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一味施高压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钉钉子,只管敲就行。钉子没自我意识,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尤其在青春期,这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强烈。家长一坚决反对,孩子反而觉得,不玩是听家长的,玩是“做自己”,对自主的渴求压倒了自制,事情于是棘手。

管理要想有效,就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特点。先要取信于子女,别扣道德帽子。然后,靶向治理,精准施策。与其全面禁网,不如摸清楚,到底哪一款游戏最让孩子沉迷、沉迷点在什么地方,进行重点管理。

和孩子一起认识危害、讨论办法,让孩子自己拿出防沉迷举措,家长督促落实,尊重孩子的自主心理。孩子假如给自己留了继续玩游戏的空间,只要保证可控制、有分寸,比如完成作业玩半个小时,可以开个小口,毕竟危害在于丧失自制。

D. 绍兴网瘾少年被骂后跳下11楼致终身残疾,为何有些孩子会沉迷网络游戏

恰逢最严游戏禁令实施一周年之际,我最近看了不少关于网游沉迷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事,很少有文章谈到为什么未成年人会喜欢玩游戏并且容易发生沉迷,我就简单聊聊。当前大部分游戏机制服务于增加用户游玩时长:虚拟世界相比现实世界能更快更实时的满足游玩者精神上的需求,连续不断的快速反馈促进着多巴胺的分泌。但是,真正让孩子喜欢玩游戏的,并非在此,当然也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未成年人自制力缺乏,而是“孩童的探索与幻想天性”。

之所以用“天性”,是因为“探索与幻想”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历史上的童年阶段,就拿移动互联网还没到来之前的时代举例,当时玩手游的不多,但沉迷电视也是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小孩在童年常会有“幻想中的伙伴”存在,另外,小孩子非常容易混淆动画中的人物和现实生活中他所幻想出的伙伴。

孩子总归是要有娱乐的,其实吧,因为能做到给孩子提供特别好的探索世界途径的家长并不多,所以我真的希望家长能正视孩子的天性:在复现现实的行为中探索未知,如果学习一点心理学的人就都会知道,探索未知是一种需要后天继续引导培养才能构筑起来的伟大能力,而游戏尽管是娱乐手段,但都具备复现现实并让孩子们低成本探索的功效。游戏没了,其实父母想象中那个听话、上进的孩子也不会出现,因为,没有游戏,有电视、有下棋、有遛鸟——历史已经证明过了。游戏不是洪水猛兽,洪水猛兽是家长对孩子缺失或错误的教育。

E. 如何看待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谢友之邀!答题:观注 社会 ,解人生百态!文化是指引前进的道路,文化是 科技 改革的先锋,文学与理论是 历史 遗留的财富!有知识才懂礼仪,有文化才有成就!教书育人,是教师们的义务,只有懂得文化含义的人才知道老师的辛苦?没有知识和文化怎样赶上这种高 科技 时代?人生就像是一个 游戏 ,谁玩谁?谁能笑到最后?严格要与文化的思想价值的人才有提,在沉迷中不知醒悟者那就犯罪!

对于 社会 与家庭教育是老师与家长不可推却的责任,望子成龙,教育是必经之路!在错误中指引正确的方向,在错误中迷反回头。悟识人非,学习正确的一面,向错误低头。人生择路,不明事理那就是不归之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 游戏 ?应该怎样去教育?首先从 游戏 的意讲起,有先进的 科技 才有高端的网络,这一切都是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有高文化的创作才能被推广和运用,玩 游戏 是好奇,也是增加大脑的转变与提升智慧的思维。但不成迷,而这一切一但成迷就会荒误学业,失去更多要学到的知识。

在生活之遇到这些情况该怎样改变和应对?那就是教育!在不当误学习的情况下玩 游戏 可以提升大脑与思维丰富的想象,过火自灭!青少年对于网络的好奇与天真产生的兴趣,使自己沉迷于网络。怎样改变?是作为家庭和教育是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引开辩解不良所发生的后果在于感情与文化的交流,怎样做人?学习文化意味着什?怎样在世界中立足?又怎样改变一切不良事好?这就是政治课题。

在一个懂事识理的人面前讲真理,明白之人自知改过,在一个不懂事不识理的人面前讲真里,听不进去,是不思悔改之举,也是叛逆!用正能量正确的文化教育在沉溺网络 游戏 的青少年,是对 社会 与家庭的认识,是引向正道的开拓者!谢谢大家阅读!

表少年沉溺网络 游戏 危害极大,原因基本都有雷同!危害也显而易见!

一是家长的娇惯与不负责。 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关注度不够,常让孩子一个人独处。遇到心烦的时候,经常告诉孩子自己玩,或是干脆手机丢给孩子,落得个“清静”。对于网络上的东西不加以引导,导致孩子对“新事物”兴趣越来越浓,好奇心越来越大。一旦事情长久化,孩子的“恶习”将很难控制。孩子在成长阶段,本身的自控能力就差,再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那么误入歧途是早晚的事。

二是虚拟网络的存在感。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长久的处于被管理、被训斥状态,再加上各别家庭父母长期的吵架、伴嘴。孩子感受不到在家庭中的存在感,那么网络无疑是个最好的地方。一方面能够体现朋友一起玩的乐趣,另一方面能够体验到地位的“变迁”。网络 游戏 也能够转移家庭矛盾的注意力,长时间下去,只要家庭一闹矛盾,孩子就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忘记”。

三是对孩子危害极大。 网络 游戏 长久的持续下去,对孩子的学业、身体都有极大的危害。精力分散,学习无兴趣。长时间熬夜,近视眼,身体发育不良。网络世界人群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也特别大。在未成年阶段,孩子极易受外界的哥们义气、读书无用、网络老大等思想导入歧途,不可不重视。

家长们要如何做呢?

一是要多关爱孩子。 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二是要控制住。 父母间有矛盾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有事背后两人讨论,当着孩子的面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三是要引导。 要培养孩子的现实兴趣,让孩子的精神转移到自己所喜爱的事情上来,如果再配以家长的互动,效果会更好。

四是要注意管控。 网络 游戏 必然是需要网络的,孩子对网络感兴趣,可是引导学习类、研究类的网站,慢慢消除孩子对网络 游戏 的兴趣。当然也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玩 游戏 的坚决制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 游戏 ,荒废了学业,危害了身心 健康 ,让许多家长疼心不已,他们对孩子沉溺于 游戏 也没有办法。那么作为父母对孩子沉溺于 游戏 该怎么办呢?侯妈专注亲子教育十几年,现在教各位父母如何应对青少年沉溺于网络 游戏 。

1. 父母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孩子心理 健康 没有缺陷,也就不会沉溺于 游戏 了。

2.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首先自己不玩 游戏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父母不玩 游戏 自然也降低了孩子玩 游戏 的概率。

3.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沉溺于 游戏 的后果,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去玩 游戏 了。

4. 在当今的 社会 让孩子完全不玩 游戏 是不可能的,那么父母就要控制好孩子玩 游戏 的时间,跟孩子约定好每天玩多长时间的 游戏 ,到时间了就要去学习。

5. 对于孩子已经上瘾,父母要没收孩子的手机,拆除家里玩 游戏 的电脑等软硬件,把孩子和 游戏 隔离开来。

6. 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交友,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前不久,韩国内容振兴院通过官网公开了“ 游戏 玩家调查研究结果”。

该结果以2014年开始到2017年为止进行的针对儿童、青少年和家长2000多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该报告大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导致儿童或青少年网瘾的原因,网瘾和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 游戏 对青少年 社会 性的培养所带来的作用。

1.导致网瘾的罪魁祸首为学业压力

报告指出,出现网瘾现象的玩家均具备比常人更低的自我控制力,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学业压力。而学业压力的来源,则都是源自父母。

2.网瘾人群中患精神障碍的概率为6.67%

研究人员从2014年开始到2017年为止,调查了169名儿童和青少年的网瘾和精神障碍情况。结果显示,169人之中网瘾人数为19人,DISC检查危险人数为15人。而又是网瘾又是处于危险人群的调查者只有一人。因此,研究人员预测,网瘾人群中患精神障碍的概率为6.67%。

3.打上网瘾的烙印会抹杀创意性和可能性

报告指出,目前大多数青少年都通过 游戏 进行交友。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儿童和青少年表示跟朋友玩 游戏 时会比自己玩 游戏 时更快乐。对此,研究人员分析,玩家在 游戏 过程中,获得社交方面的快感会大于从 游戏 本身获取的快感。

最后,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 游戏 作为给青少年的 社会 化过程提供核心经验的重要道具,具有 社会 意义。同时,不能忽略通过 游戏 进行自我创作的人群。因为若给这类青少年打上网瘾的烙印,等于是抹杀其无线创意和可能性。因此,需要大家改变对 游戏 的认知,同时要进一步调查 游戏 的作用。

这个一直都是家长讨论的重的话题。

也伤透了心,还伤害了孩子。

在家长眼里很难明白青少年为什么要沉迷 游戏 人生,可能他们是把 游戏 看得比命生还重要呢。

盒子君可以告诉你,得让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令他知道 游戏 并不是他的一切。

一般情况下,沉迷 游戏 往往是从小的时候开始。



可能是缺少父母的爱造成的。

有些父母常常缺少家庭责任感,也很少关心子女,一天到晚只会找工作忙为借口,在这种缺少关爱的情况下,子女只能沉迷 游戏 里,认为在网络 游戏 里有关心他的人。

可能跟家庭暴力有关。

家庭暴力和父母关系不和谐会导致小孩心灵创伤,他感会知道父母是否开心快乐,从而影响他的心灵情绪,活在阴暗里,所以会找 游戏 麻目自我。

缺少了重要的人生认知能力。

有些小孩在接触到 社会 新奇事物的时候,家长没有正确的指导他们什么才是重要的,而当发现小孩沉迷 游戏 的时候也不重视,不马上指导小孩合理安排玩 游戏 的时间,反而让 游戏 去教会他走上错误的“道路”。



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孩子沉迷 游戏 而父母是有负责帮助他们的,让他走上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合理对待 游戏 。

如果小孩已沉迷网络 游戏 ,那你可以让他离开“网络”,而不是急着让他离开 游戏 。

当一个人上“瘾”后,什么事都急不了。

千万记住,别打、别骂、别在公共场所闹,要留有“面子”给他,你要是跟小孩干上,他也会干。必须让他知道你关心他,慢慢来。

大多沉迷都是来自“网络”,因为网络可以跟自己认为关心他的人聊天,得到失去的关爱。

最后让小孩少玩电脑,可以买PS4或switch等电视型 游戏 机,一起与你的子女玩一些VR、多人、益智的 游戏 ,增加子女与父母的互动让家庭亲密度增加,当然还要带子女去感受阳光。令子女慢慢知道没网络 游戏 也可以活的很开心。





谢谢提主邀请!只要你邀请 游戏 领域问题给盒子君,我就会认真回答!

青少年沉溺网络 游戏 已经成为一个普遍 社会 现象。

沉溺网络 游戏 害处多

首先,沉溺 游戏 的孩子往往比较冷漠。心里只有 游戏 ,平时你见到他的时候都是无精打采的,一提到 游戏 ,两眼冒光。

其次,沉溺于 游戏 的孩子影响自己的认知。前一阵子有新闻报道,一12岁少年玩 游戏 上瘾,进入了虚幻世界无法自拔,以为自己也会有超能力,在24楼跳下,还认为自己会飞。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沉溺于 游戏 的孩子犯罪动机会提高。有调查表明,青少年犯罪多数集中在沉溺于 游戏 的孩子中。

改善这一现象刻不容缓

1、对公共型网吧严厉查处。

2、积极引导孩子户外运动,运动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加强孩子的思想教育,学校可以开展拒绝网络 游戏 倡议活动,成立文明宣传小分队。

游戏 没有错,说实话,真的 游戏 是一个非常艺术的东西,因为假如说我们从设计策划,然后一点一点的数据变成做出来,发现 游戏 是一种工程量特别大的任务。他的每一个步骤其实都包含着很多的知识量,我们想把它做成绝非是一种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事情都怪在 游戏 身上,终究还是因为他做的太好了,所以说我们觉得他太信任他,又惹了我们,因为看到了这么好的东西,情不自禁的想去得到她,想去体验他,因此装自己的自制力又说到了一定的威慑,所以说可能还是我们自己本身的问题吗?现在许多家长开始说,孩子整天玩 游戏 ,不好好学习,全放在了 游戏 上面,而不去说自己引导有问题,家长的无能反而怪这个 游戏 身上,就好比说路上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被一个流氓骚扰,流氓说是这个女孩子长得太漂亮的原因,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一样不讲道理。所以说玩 游戏 不玩 游戏 是非常好的意志行为,能让人懂很多道理,尤其是玩高质量的 游戏 ,其实远比看一部电视剧所得到的信息要多,而且也能提升我们的审美,只不过是有许多人把它给曲解了的,并不能体验到 游戏 的魅力,反而是沉迷了进去。这是不讲道理的。他的每一个步骤其实都包含着很多的知识量,我们想把它做成绝非是一种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事情都怪在 游戏 身上,终究还是因为他做的太好了 游戏 没有错,说实话,真的 游戏 是一个非常艺术的东西,因为假如说我们从设计策划,然后一点一点的数据变成做出来,发现 游戏 是一种工程量特别大的任务。

22

沉迷也要看实力 如果真的有电竞的潜力。

并且专注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么可以发展。

否则乖乖学习吧.

这个问题也要结合自身家境。目前年轻代家境普遍比较好,滋生了他们的惰性以及对 游戏 的依赖。

家长还是要想一些引导性方案,切勿强制性标准。

近几年网络 游戏 可谓是很火,捧红了一大批主播,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大批青少年在 游戏 的世界里醉生梦死。上到五六十下到几岁的孩子天天抱着手机,很多人沉溺其中一天到晚就是玩 游戏 ,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其实适当的 游戏 可以打发下生活中闲暇时间,要意志坚定自己把控 游戏 时间,不要让 游戏 支配你的生活。 游戏 中大量道具价格往往是不菲的,不要肆意挥霍钱财,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能做到严格克己才能在 社会 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整天沉溺 游戏 玩的不好还天天玩就是团烂泥,必将无法面对未来的生活。



1.孤独,可以说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孤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可以说下,当然,如果有说得不对的也可以给我留言。由于现在的 社会 压力,使得很多父母不得不四处奔波着,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资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致使很多的孩成为了留守儿童,想念自己父母的时候也只能通过手机电话联系,孩子的内心是渴望关心,渴望父母的关心,十几二十岁的人又刚处于性格好动期,接触到虚拟里面的东西很容易就上隐,从而沉迷其中,最后无法自拔,甚至走向犯罪或自我沉迷,分不清虚拟还是现实。

2.学习压力,很多为人父母的都应该知道,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有多重,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的父母还不停的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根本不管孩子自己的喜好,这也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孩子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就会寻找方法,可十几二十岁左右的孩子却缺乏判断能力,致使原先是为了用来缓解学习压力的 游戏 变成了最后的沉迷。

3.家庭因素,现在很多的父母也是很喜欢玩 游戏 ,而且大多数都是当着孩子的面玩的,也许,这也是导致青少年沉迷 游戏 最大的原因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更是处干塑造期,你当者孩子的面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青少年的孩子,更是会去尝试,然后沉迷。所认,很多时候当然孩子沉迷 游戏 的时候,做父母的不是只一味的去批评和指责自己的孩子,更多的还是要好好的自我反省。

青少年沉迷网游那是肯定不好的,不仅影响学习,更是影响他的以后以及以后的家庭,作为父母的不是一味的去责骂和指责,而是要去引导孩子从中走出来,青少年处于叛逆期,要清楚孩子的脾气,从而引导。以上只是个人的分析和看法,如有不恰之处,还望留言指正。

F.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

每个家庭都会有多余的手机,让孩子拿着看视频或者玩游戏,也有不少家长会给孩子买手机,让孩子上学的时候带手机。孩子使用手机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孩子自制力差,不能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过度沉迷于游戏、视频等,那么负面影响就太大了!
清华大学的一位心理学专家指出,美国有一项研究让人“触目惊心”,在100个孩子当中,有一半是平时接触不到手机的,另一半是对手机沉迷的,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十年后发现,沉迷手机的那些孩子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大学,不玩手机的孩子只有三个没考上大学!
这个数据给很多中国家长敲响了警钟,当你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手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负面影响?在中小学生当中,现在很少有不接触手机的,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放松一下没问题,但是下面这些沉迷手机的后果你考虑到了吗?
过度沉迷手机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1.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心理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影响生长发育。
2.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往往都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的孩子。
3.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的电磁波辐射,对健康状况和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职责后更需要在手机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整天沉迷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知道了孩子沉迷手机的后果之后,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些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机,把手机没收,孩子肯定会反抗,如果继续纵容,又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长。恩诺教育一级心理专家林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做到合理引导和干预,可以让孩子适当使用手机,但是一定要合理使用,防止沉迷手机。
家长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呢?恩诺教育以及心理专家林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希望家里有中小学生的家长,都认真看看,帮孩子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不要沉迷手机。
家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对孩子玩手机进行干预和引导: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2.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正确的做法:
1.父母家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的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怼的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强压;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正确做法: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作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正确做法: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G. 14岁少年沉迷手机游戏,在家将抢走手机的爷爷杀害,手机害了多少年轻人

现在的手机害了很多自制力不强的年轻人。造成他们对于学业的荒废,甚至由于过度熬夜玩手机而长期作息不规律,最后造成身体出现问题,也会给家庭带来很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甚至会不断的增加家庭矛盾,使家庭不幸福。

假期回家后,和周围邻居谈论着邻家孩子,我发现我们这边的很多叛逆期的孩子对于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反而是沉迷手机,沉迷游戏。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很多诱惑,甚至大人有时候也会控制不住自己,更何况是小孩子呢,而农村一般没有很大的教育观念,所以他们多数对于孩子的叛逆处理的相对而言不太妥当。所以会引起更坏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游戏的管制,重视起来。

阅读全文

与青少年手机沉迷网络的新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苹果提示助手没网络 浏览:961
家里的网络不好路由器可以增强吗 浏览:280
酒店网络佣金如何记账 浏览:422
无线网网络受限怎么办 浏览:543
怎么设置呼叫转移网络异常 浏览:967
编制双代号网络哪个软件好 浏览:559
迅雷网络的无线桥接怎么用 浏览:860
网络盒一天用多少电源 浏览:288
怎么知道网络设置 浏览:893
动车移动网络卡 浏览:962
手机网络显示啥表示真5g 浏览:890
考研计算机网络各部分占比 浏览:907
三星无法连接4g网络 浏览:169
欧拉好猫无线网络 浏览:25
网络安全需求量大吗 浏览:207
校园网络信号满了 浏览:840
网络诞生的原因有哪些 浏览:952
副卡正常打电话没有网络信号 浏览:62
无线网络的组成部件及作用 浏览:205
移动网络改名字模板 浏览:6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