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太网中的最小帧长是根据什么来设定的
以太网中的最小帧长的设定:
1,假设公共总线媒体长度为S,帧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0.7C(光速),网络的传输率为R(bps),帧长为L(bps),tPHY为某站的物理层时延;则有:
碰撞槽时间=2S/0.7C+2tPHY
因为Lmin/R=碰撞槽时间
所以Lmin =(2S/0.7C+2tPHY )×R ,Lmin 称为最小帧长度。
碰撞槽时间在以太网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有如下特点:
(1)它是检测一次碰撞所需的最长时间。
(2)要求帧长度有个下限(即最短帧长)
(3)产生碰撞,就会出现帧碎片。
(4)如发生碰撞,要等待一定的时间。t=rT。(T为碰撞槽时间)
2,下面我们来估计在最坏情况下,检测到冲突所需的时间
(1)A和B是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主机,设信号在A和B之间传播时延为τ,假定A在t时刻开始发送一帧,则这个帧在t+τ时刻到达B,若B在t+τ-ε时刻开始发送一帧,则B在t+τ时就会检测到冲突,并发出阻塞信号。
(2)阻塞信号将在t+2τ时到达A。所以A必须在t+2τ时仍在发送才可以检测到冲突,所以一帧的发送时间必须大于2τ。
(3)按照标准,10Mbps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最大长度为2500米,最多经过4个中继器,因此规定对于10Mbps以太网规定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必须为51.2μs。
(3)51.2μs也就是512位数据在10Mbps以太网速率下的传播时间,常称为512位时。这个时间定义为以太网时隙。512位时=64字节,因此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512位时=64字节。
㈡ 采用CSMA/CD协议的基带总线,其段长……则该网络上的最小帧长应为
CSMA/CD协议即载波监听/碰撞检测协议,碰撞检测只能在两个端点处进行,要保证发送时检测到所有可能的碰撞,那么发送一个帧的时间必须大于帧的往返时间。
发送前端口会检测链路有无信号,且两端都会检测,在信号到达前,端口可能误以为信道空闲,造成碰撞。而如果帧的到达时间设为往返时间2倍,则在这个时间段内两端都完成信道状态检测,准确判定碰撞与否。
依题意,往返时间为1000/200=5us,故帧长度=2*5us*10M/s=100b。
㈢ 10M以太网的最短帧长是多少
以下供参考:
1.以太网帧的最短长度为64字节,或者帧中的数据不得少于46个字节,其中以太网帧头有18字节(以太网2的值为:MAC+2类型+4CRC,注意,如果是802.3的规范,它支持SNAP和802.3以太,其中的2个字节的类型字段就变为帧的长度),小于以上长度的帧或数据需要在帧中加入“填充数据(pad)” 。
2.以太网帧的最长长度为1518字节。我们所说的MTU 以太网一般为1500,加上以太网帧头18字节。(1500数据+18以太网帧头,注意,802.3规范已经把最大长度改为1536(0x0600)了)。
3.为什么以太网的最短长度为64字节?万一长度小于64字节呢?
a.按以太网的标准最大长度2.5km计算,802.3标准将长度达到最大值的以太网两倍往返时延取为51.2μs = (2500*4)/((1.9~2.4)*10**8)s.
b.5-4规则:电磁信号在铜介质上的传播速率为1.9×10**8~2.4×10**8m/s).
c.保证在发送256bit(32字节)所需的时间内使信号充满整个碰撞域.
d.保证最短长度的帧在发送完毕之前,必须能够监测到可能最晚来到的冲突信号。
e.为了"冲突检测"机制成功,第帧必须至少持续发送2t时间(发送2t时间后一数据帧还没有发送完)。t的大小是由网络协议标准定义,当t确定后,最短数据帧也被确定,反过来一个冲突域最大范围也被确定,在以太网中,2t被定义为51.2us,最短帧长为64byte,一个冲突域最多由4个中继器组成,这样的话,一个冲突域中的线缆最大长度也有一定的限制。
f.如果数据帧小于64字节的话,就会看作"碎片".即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受损。
㈣ 以太网MAC帧最小长度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这个要从网络的性能说起,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不同帧长下信道利用率
E=tf/[2τ(1-A)A+tf+τ]=1/ [a(2A-1-1)+1]
当A=0.368时,上式为E=1/(4.44a+1)
2τ=51.2μs,R=10Mb/s,竞争时槽为64字节
当帧长为1024字节时,竞争时槽若接近e个,则网络的效率可达理想的值0.85,这个选择最佳帧长的依据之一。
还有网络与发送站的站数图我就不打出来了太复杂了不好打,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啊,打了半天字了,回答完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㈤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数据速率为1Gb/s,网段长1km,信号速率为200,000km/sec,则最小帧长是___比特。
最小帧长的公式为:
最小帧长=(2倍网络跨距/传播速率 + 2倍处理延迟)*传输速率
上面问题中不算处理延迟,则代入上面的数字即为:
Lmin = 2 * 1Km / 200,000Km/s * 1Gb/s
= 2 * 1/2*10^5 * 10^9
= 10^4
即10000,选C。
㈥ 有一个电缆长度为1Km的CSMA/CD局域网,数据传输速率为1Gbps,信号传播速度为2×105Km/s。试求出最小帧长度
根据公式L/S=2D/V
帧长度L=S*2D/V
-------分割线说明,居然那么多人点踩。真看不明白
为了使两个站点都能及时正确接受到冲突发生的信号,要满足传输一帧的时间大于2倍的信道传输时延
所以:CSMA/CD总线网中最短帧长的计算公式为:
最短数据帧长(bit)/数据传输速率(Mbps)=2*(两站点间的最大距离(m)/传播速度)
也就是:L/S=2*(D/V)
移项后:L=S*(D/V)*2
原题:,S为1Gbps,D为1Km,V为2*10^5Km/s
代入公式:L=1Gbps*(1K/2*10^5K)*2
㈦ 长度为1公里、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微秒。求该网络正常运行的最小帧长
假设公共总线媒体长度为s,帧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v(光速),网络的传输率为r(bps),
帧长为L(bps),DAY为某站的物理层时延;
则有:
碰撞槽时间=2s/v+2day
因为lmin/r=碰撞槽时间
所以:lmin =(2s/0.7c+2tphy )×r
lmin 称为最小帧长度。
碰撞槽时间在以太网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有如下特点:
(1)它是检测一次碰撞所需的最长时间。
(2)要求帧长度有个下限。(即最短帧长)
(3)产生碰撞,就会出现帧碎片。
(4)如发生碰撞,要等待一定的时间。t=rt。(t为碰撞槽时间)
㈧ 一个长度为2km,10mbps的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us,求最小帧长。
设最小帧长为L,由公式:最小帧长/速率>=2*(传播距离/传播速度),可得L/(10*10^6bps)>=2*(2*10^3m)/(200*10^6m/s),L>=200bit,故最小帧长为200比特。
㈨ 802.3MAC帧最小是64字节中的64字节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是根据网络发送与接收特点决定的
最小帧长必须大于整个网络的最大时延位(最大时延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位)
如果帧长度太小,就可能出现网络上同时有两个帧在传播,就会产生冲突(碰撞)而造成网络无法发送数据。
根据实践得知 六位(也就是64字节)的帧是帧能顺利发送和接收而不发生冲突的最小数据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