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篇
以下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無線 網路技術 論文三篇。
無線網路 技術論文一
試想一下,在有線網路時代,用戶的活動范圍受限於網線,無論到哪裡必須要拖著長長的纜線,為尋找寬頻介面而苦惱。為此,無線網路應運而生。和有線網路相比,雖然無線網路的帶寬較小;相對目前的有限網路有較多的等待延遲;穩定性較差;無線接入設備的CPU、內存以及顯示屏幕等資源有限等 缺陷。但無線網路可適應復雜的搭建環境,搭建簡單,經濟性價比強,並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擺脫網線的束縛,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溝通。故自開發之初,就迅速搶占著市場。目前無線網路從覆蓋范圍上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類:(1)系統內部互聯/無限個域網(2)無線區域網(3)無限城域網/廣域網。故本文就此介紹各類無線網路的的應用現狀。
一、無限個域網(WPAN)
無線個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5標准。無限個域網可以看成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特例。其覆蓋半徑只有幾米。其主要應用范圍包括:語音通信網關、數據通信網關、信息電器互聯與信息自動交換等。WPAN通常採用微微蜂窩或毫微微蜂窩結構。WPAN是當前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相應的新技術也層出不窮,主要包括藍牙技術、IrDA、Home RF、超寬頻技術和ZigBee技術等,具體介紹如下:
(一)藍牙技術 是一種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語音和數據業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其基本網路結構是微微網。其優點在於低功耗、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集成電路簡單,易於推廣等。藍牙技術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5GHz ISM頻段,消除了國界的限制,可在短距離中互相連接,實現即插即用,在無線電環境非常嘈雜的環境下,其優勢更加明顯。目前在為3個使用短距離無線連接的通用應用領域提供支持,分別是數據和語音接入點、電纜替代和自組網路。
(二)IrDA技術 是目前幾種技術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它採用紅外線作為通信媒介,支持各種速率的點對點的語音和數據業務,主要應用在嵌入式系統和設備中。
(三) Home RF 用於在家庭區域內,在PC和用戶電子設備之間實現無線數字通信的開放式工業標准。
(四)超寬頻技術 是一種新技術,其概念類似於雷達,它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優點將使它成為未來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五)ZigBee技術 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路技術。它是一種介於無限標記技術和藍牙之間的技術提案,主要用於近距離無線連接。
二、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1標准。通過利用空中的電磁波代替傳統的纜線進行信息傳輸,可以作為有線網路的延伸、補充或代替。相比較而言,無線區域網具有以下優點,
(一)移動性:通信范圍不在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可以為用戶提供實時的無處不在的網路接入 功能,使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
(二)靈活性:無線區域網的組網方式靈活多樣,可方便的增減、移動、修改設備。
(三)經濟型:無線區域網可用於物理布線困難或不適合進行物理布線的地方,可將網路快速投入使用節省人緣費用。
它是目前發展最熱的無線網路類型,具體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方式也很多,但目前還只能用於不移動或慢速移動的用戶或業務,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出適合高速移動的無線區域網。按應用類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固定基礎設施的,一類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無固定基礎設施無線區域網又叫自組網路(Ad Hoc),其中最突出的是移動Ad Hoc網路,它在軍用和民用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它可在任意通信環境下迅速展開使用、能夠對網路拓撲變化做出及時響應。是目前和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一種組網技術。
三、無限廣域網(WWAN)
無線廣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20標准。它更強調快速移動性,其連接能力可覆蓋相當廣泛的地理區域。但其信息速率通常不是很高,只有115kb/s。當前無線廣域網多是行動電話及數據服務所使用的數字移動通信網路,常用的有GSM移動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而3G、4G技術也都屬於無限廣域網技術。該技術是使得 筆記本 計算機或者其他的設備裝置在蜂窩網路覆蓋范圍內可以在任何地方連接到互聯網。
四、結束語
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路不但在帶寬、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均取得了極大提升,同時在應用上,基於Wi-Fi無線應用也已從當初「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接入」服務轉變成車載無線、無線語音、無線視頻、無線校園、無線醫療、無線城市、無線定位等諸多豐富的無線應用。以後,無線網路在學術界、製造業、倉庫業、醫療界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對於無線網路來說,在應優先解決以下問題:(1)加強移動設備管理(MDM)和安全系統;(2)部署大規模語音和視頻無線區域網;(3)無線區域網控制器安裝在企業內部還是外部? 這些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也是決定未來無線網路所扮演的角色。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二
說到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得到美軍和盟軍的廣泛使用。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它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從最早的紅外線技術到被給予厚望的藍牙,乃至今日最熱門的IEEE 802.11(WiFi),無線網路技術一步步走向成熟。然而,要論業界影響力,恐怕誰也比不上WiFi。
Wi-Fi (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 的縮寫)為IEEE定義的一個無線網路通信的工業標准(IEEE802.11)。 Wi-Fi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下面介紹一下Wi-Fi聯接點網路成員和結構:
站點(Station) ,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的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統用於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 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ess Point, AP) 。接入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和有線區域網或 其它 網路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隻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的定址不屬無線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 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聯接(Reassociation)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 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 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
簡單而言,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網路。AP一般稱為網路橋接器或接入點,它是當作傳統的有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也是無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因此任何一台裝有無線網卡的PC均可透過AP去分享有線區域網絡甚至廣域網路的資源,其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內置無線發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無線網卡則是負責接受由AP所發射信號的CLIENT端設備。
雖然WIFI無線技術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隨著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標準的統一,WIFI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大的便利和更光明的前景,無線網路技術也會向著更主流的方向發展。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
一、引言
在人們即將邁入21世紀的時候,網路不知不覺成為每個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用它來查詢所需的資料、瀏覽各方面的新聞、甚至查詢當天出行的路線等等。 然而人們想要完成所有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通過有線網路。對於慢慢發展起來的無線網路,大多數人都對它很陌生,而且目前在國內,如果你要使用它的話,費用還挺貴,因此,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大部分人遠離它,甚至都從不過問它。
其實,無線網路是網路時代的一種進步、一種改革。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更便捷,並且也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所以,為了讓那些不懂它或者不想接近它的人,更多地知道、了解它,讓它們去接觸、甚至慢慢使用上它,下面就從五個方面簡單地介紹一下無線網路。
二、無線網路的誕生
從1969年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開始至今,網路的歷史並不算長;下面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 故事 來說明,故事開始於當年的8月30日,由BBN公司製造的第一台「介面信息處理機」簡稱IMP1,在預定日期的前兩天抵達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克蘭羅克是當時進行這次實驗的教授,還有他的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然而就在10月初的時候,第二台IMP2運到了阿帕網試驗的第二節點,即斯坦福研究院(簡稱:SRI)。
經過數百人一年多時間的緊張研究,阿帕網遠程聯網試驗即將正式實施。那台由IMP1聯接的大型主機叫做Sigma-7,已運至加利福尼亞大學,與它通訊的那台SRI大型主機叫作SDS 940的機器,也在同一時間到達,經過一到兩個月的准備工作,於10月29日晚上,在全球首次實現兩台機器之間的通信實驗,克蘭羅克教授立即命令他的研究助理、加利褔尼亞大學學生名叫查理·克萊恩(英文名:C. Kline),坐在一台名叫IMP1的終端前面,吩咐他要戴上耳機和麥克風,通過長途電話隨時與另外一名負責SRI終端操作的技術員保持密切聯系。
實驗就這樣開始了,據當時克萊恩的回憶,是他的教授讓他首先傳輸5個字母,分別為:L、O、G、I、N。用它們來確認分組交換技術的傳輸效果。並且教授指導它,只需要鍵入其中的L、O、G三個字母,使IMP1機器傳送出去,再由SRI機器自動產生「IN」,最後合成為前面要實現的五個字母組合,即:LOGIN。經過教授指導及克萊恩與SRI終端操作員的配合,就在22點30分的時候,帶著激動的心情,C.Kline就開始在鍵盤上敲入第一個字母「L",然後對著麥克風喊:「請問您收到『L』了嗎?」 另外一頭的回答是:「是的,我收到了『L』。」
他繼續做著同樣的工作……
「你收到O嗎?
「是的,我收到了『O』了,
就這樣一步接著一步地繼續下去,突然出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IMP1儀表顯示傳輸系統崩潰,通訊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克蘭羅克教授與他的四十名學生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訊試驗宣告結束,當時僅僅傳送成功兩個字母L、與O、,也就這次字母傳送實驗真真切切地標志著網路的真正誕生;歷史上把這一次事件的發生作為了互聯網誕生的見證。
無線網路的誕生呢?那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的美國在科技方面領先於其他國家,不管是在通信還是網路方面,因此美國的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利用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此技術具有高強度的加密保護功能,開始了他們在戰場上的技術突破。從這一刻起,無線網路也算是正式誕生了。
三、無線網路的概念與安全
(一)概念
所謂無線網路,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不需要通過線纜這種介質來做傳輸而已,另外用戶可以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一種全球語音和數據的網路,它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除了傳輸介質: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之外,在分類上和有線網路也稍有區別,分無線個人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
在一個無線區域網內,常見的設備有:無線網卡、無線網橋、無線天線、和無線路由器等等無線設備。一旦建立起一個區域網之後,無線網路就會存在著一定的輻射危險,甚至可以說比有線網路在時間以及范圍上顯得更加強烈,所以,為了盡少量地受到輻射,應該把常用的無線路由、無線AP擺放在離我們人體和離卧室遠一些的地方,還要注意避免把一些無線產品過分靠近音響、電視等電子產品,防止它們之間互相的干擾產生的其它輻射。總之,只要我們與它保持較遠的距離,避免長時間呆在無線網路環境中所產生的累積效應,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那麼無線網路的輔射就對人類構不成多大的威協。
(二)安全
在使用無線網路的時候,安全性固然重要,在安全防範方面,與有線網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無線網路的安全主要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把握:
1.採用強力的密碼。談到密碼,是一個讓人非常敏感的東西,足夠強大的密碼可以讓暴力解除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情況。相反,如果密碼強度不夠,幾乎可以肯定會讓你的系統受到損害。所以,不但要設密碼,而且還要足夠強力才行。
2.嚴禁廣播服務集合標識符(簡稱:SSID)。SSID其實就是給無線網路的一種重命名,假如不能對它進行保護的話,帶來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嚴重的。同時在對無線路由器配置的時候,須禁止服務集合標識符的廣播,盡管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減輕威脅程度,因為很多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都是採用掃描的方式尋找一些有漏洞的系統作為它們的突破口。一旦隱藏了服務集合標識符這項功能,也就大大降低了破壞程度。
3.採用有效的無線加密方式。相反,另一種動態有線保密方式其實並不算很有效。使用象aircrack等類似的免費工具,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鍾里找出動態有線等效保密模式加密過的無線網路的漏洞;無線網路保護訪問是目前通用的加密標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使用一些更強大有效的方式。畢竟,加密和解密的斗爭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
4.採用不同類型的加密。不要僅僅依靠以上談到的無線加密手段來保證無線網路的整體安全。不同類型的加密可以在系統層面上提高安全的可靠性。例如:OpenSSH就是一個不錯的加密選擇,它可以在同一網路內的系統提供安全通訊,即使需要經過網際網路也沒有問題。與採用了SSL加密技術的電子商務網站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實際上,為了達到更安全的效果,建議不要總更換加密方式。
5.控制介質訪問控制地址層。即我們所說的MAC地址,單獨對其限制是不會提供真正的保護。但是,像隱藏無線網路的服務集合標識符、限制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對網路的訪問,是可以確保網路不會被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騷擾的。另外此種 方法 對於整個系統來說,無論是新手的惡意攻擊還是專家的強烈破壞,都能起到全面的防護,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
6.監控網路入侵者的活動。眾所周知,人類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著網路。所以入侵者也隨時會攻擊到你的網路中來,那麼你就需要對攻擊的發展趨勢以及了解它們是如何連接到你的網路上來的進行一定的跟蹤,為了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依據,你還需要對日誌里掃描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更有利的部分,以備在以後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通知。總之,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不斷更新,未來,我們更需要對以上十點進行理解性地記憶與靈活性地變通使用。
四、無線網路的技術與應用
目前,在國內無線網路的技術並不算很盛行,與有線網路相比,它還不是很成熟,可是,發展至今,在無線的世界內,新技術層出不窮、新名詞是應接不暇。例如:從無線區域網、無線個域網、無線體域網、無線城域網到無線廣域網;從移動AdHoc網路到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 Mesh網路;從Wi-Fi到WiMedia、WiMAX;從IEEE802.11、IEEE802.15、IEEE802.16到IEEE802.20;從固定寬頻無線接入到移動寬頻無線接入;從藍牙到紅外、HomeRF,從UWB到ZigBee;從GSM、GPRS、CDMA到3G、超3G、4G等等。
在應用方面,其中兩種主要的方式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和無線區域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GPRS手機無線網可稱作是目前社會上一種真正意義的網路,它主要是通過行動電話網路來接入Internet的,所以只要你所在的區域開通了GPRS業務,那麼不管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實現上網;後者呢,主要是與有線網路作比較,突出它的便捷性,因為它是利用射頻技術(即:Radio Frequency簡稱:RF)來實現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 RF取代了舊式的那種通過雙絞銅線來實現上網的煩索性;另外,除了以上談到兩種主流方式,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形勢下,我國通信方面出現了移動的TD-SCDMA和電信的CDMA2000以及聯通的WCDMA三種無線網路通信方式,所以,未來只要有3G網路信號存在的地方,便可以實現上網。
五、就業前景
一種新型的產業必定會為社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並且推動整個社會走上更穩健的步伐 。例如:在就業方面,它產生了一批新型的就業崗位,比如:3G網路工程師、無線網路優化崗位等等,通信方面,出現堪察、無線網路測試等等,因此而減輕了整個社會在就業上不少的壓力,再者,在另外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下生產出的產品技術應用逐漸成為無線網路市場主流的情況下,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不但在帶寬以及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取得了極大突破,而且在應用上,如今的無線網路也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用戶隨時隨地接入網路,甚至已經能更多地參於到行業信息化的服務中來,可想而知,將來出現無線醫遼、無線校園、無線城市等其他行業應用成為無線網路市場的主流也不是夢想。
六、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與無線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線網路將成為推動整個網路市場前進的新生力量,並且在不可預見的未來,紛繁多樣、永遠在線的智能終端技術將會把娛樂、辦公、消費、醫遼、 文化 教育 、生活服務等多種行業區域的全部功能融會貫通,一起服務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使之變得更輕松、更智能。使智能技術與無線網路更好地密切結合,讓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和新的生活方式進入到未來的社會當中。最後,讓我們迎接一個「網聚萬物」、「網隨人動」的無線時代。
『貳』 科技巨頭排隊入股,印度的「Jio」打造第四種互聯網模式
已關注
Jio的崛起之路。
編者按:在收購了Jio後,印度首富安巴尼帶領從電信業務起家的Reliance Jio Infocomm在印度的互聯網一路乘風破浪。Jio通過為印度人提供免費電話和極為便宜的4G網路逐漸壯大起來,目前從用戶數量計算,Jio已經是印度最大的運營商,據統計,Jio在過去的12個星期內得到了157億美元的注資,相應的,Jio在這段時間內共計交出了自己25.24%的股權。本文作者知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認為,Jio走的是美國、中國、歐洲之外的第四種互聯網道路。原文標題《India, Jio, and the Four Internets》
互聯網的分裂加劇:美國模式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默認模式,但歐盟和印度正越來越多地追求自己的道路。
美國模式
美國的互聯網模式是一種自由放任政策的模式,很難否認它的有效性。多年來,不僅科技行業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而且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占據了主導地位,傳遞著美國的軟實力,就像麥當勞和好萊塢。但這種做法有明顯的弊端:互聯網缺乏競爭,既導致壟斷企業主導市場,又形成了良莠不齊的社區。
美國的做法的優點和弊端如下:
優點: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美國自由經營,使其擁有龐大且有利可圖的用戶基礎,為海外擴張提供資金。
新的美國科技公司面臨的進入壁壘相對較少,尤其是在內容或數據收集的監管方面。
美國政府向這些美國公司徵收絕大部分稅收,包括來自海外的收入,也看到美國整體的世界觀通過美國科技公司對外輸出,同時也能獲得非美國公民的數據。
美國公民在網上的自由度很高,不過對私人公司收集數據的限制很小。
非美國公民在網上的自由度很高,盡管對私人公司或美國政府收集由此產生的數據的限制很小。
非美國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美國和其他效仿美國做法的國家自由經營。
缺點:
非美國政府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控制有限,對其收入的獲取有限,對信息傳播的控制有限。
我的偏向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為美國的做法是最好的。當然,很多人站在新公司的角度提出質疑,因為大公司傾向於主導他們的市場,而其他人玩家則專注於數據的收集;我擔心提出其他的解決方案比目前的情況更糟糕,特別是考慮到數據工廠的消費者利益。不過,我相信歐盟法院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即美國政府從非美國公民那裡收集數據的能力是一個嚴重的隱私問題。
這些爭論凸顯了我們都能同意的一點:非美國政府對美國科技公司的霸權有很多合理的抱怨。
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的驅動力首先是對信息的控制。同時,中國的做法對中國的經濟效益也是不可否認的。中國是唯一一個在規模和廣度上可以與美國相媲美的國家,這得益於龐大的市場和缺乏外部競爭的結合。此外,這也導致了各種創新,因為中國向移動領域的跨越式發展避免了PC時代的包袱,而這種包袱仍然限制著許多美國公司。
注意到這一點,我們不禁要問,中國模式的可復制性到底有多大。如果沒有中國這樣的龐大市場,實現中國模式可能就要難得多了。
歐洲模式
歐洲通過GDPR和新版著作權法案(Copyright Directive)等法規,以及近期法院判決駁回歐盟委員會和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談判的隱私保護框架(包括之前判決駁回安全港隱私原則框架),歐洲正在分裂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互聯網。
不過,這個互聯網,感覺是所有可能的結果中最糟糕的一個。一方面,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是贏家,至少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是的,所有的監管的繁文縟節都增加了成本(對於目標廣告來說,可能會減少收入),但對潛在的競爭對手的影響要大得多。用一種比喻的說法,歐盟正在限制城堡的大小,雖然它大幅挖深加護城河。
歐洲的競爭者似乎也不太可能填補這個空白。任何希望實現規模化的公司都需要先在本國市場實現規模化,然後再走向國外,但對於那些已經完成了數據迭代和實現產品與市場契合的公司來說,歐洲作為二級市場似乎更有意義,因為歐洲市場對實驗更開放,監管負擔更輕。更高的成本意味著你需要一個更大的成功預期,這意味著一個經過驗證的模式,而不是一個投機的模式。
最糟糕的是,至少從歐盟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對歐洲政府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這就是過分監管的問題:如果不注重增長,就很難創造雙贏的局面。
印度模式
印度市場一直有點獨特:在數字商品領域,外國公司通常不受約束,導致谷歌和Facebook等美國公司以及TikTok等中國公司在印度擁有大量用戶,但在實體科技層面,印度卻管得更嚴。從對電子產品徵收大量的關稅,到禁止外國直接投資於電子商務等領域。此外,在互聯網接入和物流方面,印度一直是最具挑戰性的市場之一。
同時,印度市場對於美國和中國的科技公司來說是世界上最誘人的市場,中美的本土市場已經基本飽和。這導致外國科技公司與印度監管機構之間經常發生一些碰撞,無論是Facebook試圖在印度引入Free Basics(免費上網服務)或WhatsApp支付遇到的困難,還是加大對亞馬遜和Flipkart電商業務的限制。
不過,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美國科技公司已經看到了一個正視這個圈子的方法,它預示著第四種互聯網:投資Jio平台。
對Jio的賭注
印度佔主導地位的電信網路Jio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體現了建設的力量,以及押注技術驅動的顛覆所帶來的巨大回報。我在4月份描述了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打賭經濟學原理(the economics of the bet )。
理解安巴尼賭注的關鍵在於,印度現有的移動運營商都和全球的移動運營商一樣,是建立在語音通話基礎上的數據公司,而Jio從一開始就被打造成一個數據網路公司,特別是4G網路。
與2G和3G不同的是,4G不支持傳統的電路交換電話服務;相反,語音呼叫的處理與其他數據一樣。
因為一切都是數據,所以4G網路可以用商品硬體來構建,而2G和3G網路則不能。
由於Jio提供的是數據網路,所以帶寬相對較低的語音通話是最便宜的服務,而且容量實際上是無限的。
換個角度來說,Jio是一個賭注,賭的是零邊際成本,或者說,至少比競爭對手的邊際成本大幅降低。這意味著,最佳策略是, 花費大量的前期資金,然後尋求服務於最多的消費者,以獲得前期投資的最大杠桿。
這正是Jio所做的:它花了32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印度的網路,推出了三個月的免費數據和免費語音服務,一旦服務期滿,就還是保持免費語音服務,同時只對千兆位元組的數據收取幾塊錢。這是典型的矽谷賭局:先花錢,然後在數量上補回來,因為技術的零邊際性造就了優越的成本結構。
這個故事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為與Facebook的免費上網服務Free Basics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終的結果是扎克伯格所說的必須要做的事情: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該國最貧困的地區,他們連接到了互聯網。不過與Free Basics不同的是,這是Jio提供所有的互聯網服務。
對印度人來說Jio,比Facebook的Free Basics要好得多。扎克伯格並沒有計劃顛覆印度舊的移動秩序,在那裡,運營商將大部分投資集中在印度最大的城市,並爭奪社會上最富有的階層,收費如此之高,以至於知名投資人Andreessen可以直截了當地宣布,不提供Free Basics是 "道德上的錯誤"。在那個世界裡,印度的窮人也許可以使用Facebook,但不會有更多的東西,相反,有了Jio,他們不僅有整個互聯網,而且從印度到中國到美國的公司都在競爭為他們服務。
我寫過Facebook投資57億美元入股Jio平台10%,結果那是對Jio眾多投資中的第一筆:
5月,銀湖資本(Silver Lake Partners)投資Jio 7.9億美元獲得1.15%的股份,General Atlantic投資9.3億美元獲得Jio 1.34%的股份,KKR投資16億美元獲得2.32%的股份。
6月,穆巴達拉和阿迪亞阿聯酋主權基金和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分別投資13億美元獲得1.85%的股份,8億美元獲得1.16%的股份,16億美元獲得2.32%的股份;銀湖資本增資6.4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08%,TPG投資6.4億美元獲得0.93%的股份,Catterton投資2.7億美元獲得0.39%的股份。此外,英特爾投資2.53億美元,獲得0.39%的股份。
7月,高通投資9700萬美元,持股0.15%,谷歌投資47億美元,持股7.7%。
憑借這一連串的融資,信實工業徹底還清了為打造Jio而借來的數十億美元。不過,越來越明顯的是,該公司的野心遠遠超出了單純的電信提供商的范疇。
Jio的願景
上周三,在信實工業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穀歌投資Jio平台後,安巴尼表示:
我想首先與大家分享一下Jio當前和未來舉措的理念。數字革命標志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顛覆性變革,可與大約5萬年前地球上出現的具有智慧能力的人類相媲美。之所以可以相提並論,是因為人類現在開始將幾乎無限的智慧注入到周圍的世界中。
我們今天正處於一個智慧星球進化的初始階段。與過去不同的是,這種進化將以革命性的速度進行。在21世紀剩下的80年裡,我們的世界與20世紀前的世界相比,將發生更多難以察覺的變化。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機會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大問題。這將為所有人創造一個繁榮、美麗和幸福的世界。印度必須引領這場變革,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此,我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企業都必須通過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能力來實現和賦權。這就是Jio的目的,這就是Jio的雄心。
朋友們,Jio現在是印度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擁有最大的客戶群、最大的數據和語音流量份額,以及覆蓋我國縱橫交錯的世界級下一代寬頻網路......Jio的願景站在兩個堅實的支柱上。一個是數字連接,另一個是數字平台。」
簡而言之,Jio決心實現其他國家電信供應商長期以來未能實現的夢想:從固定成本的基礎設施向高利潤服務的升級。安巴尼的願景是全面的。
Jio利用其投資成為印度電信服務的壟斷供應商。
Jio現在是印度政府的一個籌碼,既可以對互聯網實施控制,又可以收取自己的收入份額。
Jio成為外國公司投資印度市場的可靠介面;是的,他們將不得不與Jio分享收入,但Jio將撫平許多的監管和基礎設施障礙。
這種做法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好處和壞處的邊界變得模糊了,一方面,Jio為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帶來了互聯網,而這些印度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互聯網,隨著Jio的服務和合作關系的上線,這種投資的好處只會增加。另一方面,鎖定一個壟斷性的玩家,尤其是在政府已經表現出希望對信息流進行更多控制的情況下,這確實是一個不利因素。
如果一個有效的市場意味著所有的利潤都流向矽谷,印度又何必特別在意效率呢?在以Jio為中介的市場中,美國的科技公司賺得更少,印度不僅在國內收了更多的稅,從長遠來看,對印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印度的抗衡
在不考慮利害關系的地緣問題的情況下,評估科技行業,越來越不可能,或者至少是不負責任。考慮到這一點,我歡迎Jio的野心。美國期望印度在技術上成為某種附庸國,不僅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尊重印度的,Jio考慮的是美國科技公司經常忽略的問題,這不僅對印度很重要,對世界其他大部分國家也很重要。
歐洲的互聯網與美國、中國、印度的願景不同的是,缺乏願景。除了不斷說 "不 "之外,什麼都不做,導致只剩下蒼白的模仿,結果就是金錢比創新更重要的現狀。
(譯者:蒂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