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移動互聯網發展歷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如何
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歷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
作者: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 陸峰博士
本世紀以來,我國移動互聯網伴隨著移動網路通信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快速發展,尤其是2009年國家開始大規模部署3G網路,2014年又開始大規模部署4G網路,兩次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大規模創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術發展:WAP應用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模式。
該時期由於受限於移動2G網速和手機智能化程度,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處在一個簡單WAP應用期。WAP應用把Internet網上HTML的信息轉換成用WML描述的信息,顯示在行動電話的顯示屏上。由於WAP只要求行動電話和WAP代理伺服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現有的移動通信網路協議做任何的改動,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GSM、CDMA、TDMA等多種網路中。在移動互聯網萌芽期,利用手機自帶的支持WAP協議的瀏覽器訪問企業WAP門戶網站是當時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主要形式。
市場競爭:移動夢網催生了一大批SP服務商。
2000年12月中國移動正式推出了移動互聯網業務品牌「移動夢網Monternet」,移動夢網就像一個大超市,囊括了簡訊、彩信、手機上網(WAP),百寶箱(手機游戲)等各種多元化信息服務。在移動夢網技術支撐下,當時涌現了雷霆萬鈞、空中網等一大批基於夢網的SP服務提供商,用戶通過簡訊、彩信、手機上網等模式享受移動互聯網服務。但由於移動夢網服務提供商存在業務不規范、亂收費等現象,2006年4月,國家開展了移動夢網專項治理行動,明確要求扣費必須用戶確認、用戶登錄WAP需要資費提示等相關規范,大批SP服務商因為違規運營退出了市場。
二、成長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術發展:3G移動網路建設掀開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新篇章
隨著3G移動網路的部署和智能手機的出現,移動網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機上網帶寬瓶頸,簡單應用軟體安裝功能的移動智能終端讓移動上網功能得到大大增強,中國移動互聯網掀開了新的發展篇章。經過3G網路一年多的試點商用,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分別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術制式的第三代移動通信(3G)業務經營許可,中國3G網路大規模建設正式鋪開,中國移動互聯網全面進入了3G時代。
市場競爭: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探索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
在此期間,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摸索如何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網路、騰訊、奇虎360等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企圖推出手機瀏覽器來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新浪、優酷、土豆等其他一些互聯網公司則是通過與手機製造商合作,在智能手機出廠的時候,就把企業服務應用如微博、視頻播放器等應用預安裝在手機中。
商業模式:成熟商業模式亟待規模化應用
在此期間,盡管蘋果公司智能手機成功的商業模式刺激了中國互聯網產業界,但由於智能手機發展處在初期,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還主要出在高端人群階層,特別是搭載安卓系統的移動智能終端還未大面積應用,原有諾基亞塞班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支撐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有限,以至於很多創新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盡管已經上線,但並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成熟商業模式較少。
三、高速成長期(2012年-2013年)
技術發展:智能手機規模化應用促進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
具有觸摸屏功能的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普及應用解決了傳統鍵盤機上網眾多不便,安卓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普遍安裝和手機應用程序商店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手機上網功能,移動互聯網應用呈現了爆發式增長。進入2012年之後,由於移動上網需求大增,安卓智能操作系統的大規模商業話應用,傳統功能手機進入了一個全面升級換代期,以三星、HTC為代表的傳統手機廠商,紛紛效仿蘋果模式,普遍推出了觸摸屏智能手機和手機應用商店,由於觸摸屏智能手機上網瀏覽方便,移動應用豐富,受到了市場極大歡迎。由於手機廠商之間競爭激烈,智能手機價格快速下降,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機大規模量產,推動了智能手機在中低收入人群的大規模普及應用。在此期間,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傳統手機巨頭由於未能充分把握移動互聯網發展機遇,未能成功打造移動智能手機產業生態圈,傳統手機製造巨頭迅速隕落。
市場競爭:微信快速崛起,成功鎖定移動互聯網入口
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普及應用,激發了手機OTT應用,以微信為代表的手機移動應用開始呈現大規模爆發式增長。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即時通信微信服務,截止2013年10月底,騰訊微信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6億,每日活躍用戶1億。除了騰訊之外,小米推出了米聊,阿里推出了來往,網易推出了易信等即時通信業務,紛紛搶占移動互聯網即時通信業務,力圖把控移動互聯網入口騰訊公司憑借在桌面互聯網時代的社交應用固有的優勢,採用手機號碼綁定社交應用等技術,實現了在移動端社交應用的快速拓展,讓電信運營商等競爭對手措手不及。新浪微博在此期間受惠受智能機普及應用,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截止2013年底,2013年底用戶規模已經超過5億,但是後期由於微信的強勢快速崛起,以及微博本身商業模式的原因,微博發展出現了遲緩現象。以至於2014年新浪微博登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時候,外界普遍認為新浪微博錯過了上市的最佳窗口期。
除了利用即時通信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之外,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推進業務向移動互聯網轉型。除了騰訊推出微信之外,阿里、網路等其他互聯網公司也加快移動互聯網轉型。阿里加大了手機淘寶和手機支付寶業務推廣力度, 2013年雙11購物節,手機淘寶的整體支付寶成交額同比增長560%,單日成交筆數佔比整體的21%,同比增長420%,截止2013年底,手機支付寶用戶數量超過1億。由於微信支付的快速發展,支付寶和微信展開了移動支付爭奪大戰。網路也加快將搜索等業務向移動端遷移,推出了手機搜索、手機地圖等各類手機應用。除此之外,新浪、網易等傳統門戶網站也加快了在移動端布局,紛紛加大手機端新聞APP應用推廣力度。
商業模式:打通渠道和鎖定場景成為該時期商業模式競爭的本質。
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公司更是創新了智能手機的營銷模式,打出了不靠手機硬體、靠手機服務掙錢的「智能手機+互聯網服務」新商業模式,依託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作為載體,加大公司互聯網服務應用的推廣力度。例如小米手機上,幾乎所有預安裝的服務都是小米公司自己的服務,小米手機上既有小米應用程序商店,也有小米即時通信應用米聊和小米視頻服務等等。小米這種「智能手機+互聯網服務」商業模式創新在當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小米公司迅速成為了互聯網公司中新秀。得益於小米公司的巨大成功,雷軍的互聯網思維廣為社會各界傳頌。另外,滴滴打車、今日頭條等一大批基於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應用在此期間大量涌現,極大地激發了投資界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投資興趣。
四、全面發展期(2014年-至今)
技術發展:4G網路建設將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推上快車道。
隨著4G網路的部署,移動上網網速得到極大提高,上網網速瓶頸限製得到基本破除,移動應用場景得到極大豐富。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發放了TD-LTE 4G牌照,中國4G網路正式大規模鋪開。2015年2月27日,工信部又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FDD-LTE)」經營許可。4G網路建設讓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走上了快速發展軌道,截止2016年5月底,中國4G用戶已經達到5.8億,4G用戶數占行動電話總用戶數比例達到44.6%。同時,根據CNNIC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6月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了6.56億。
市場競爭:移動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開展業務的重要驅動,應用場景層出不窮。
由於網速、上網便捷性、手機應用等移動互聯網發展外在環境基本得到全部解決,移動互聯網應用開始全面發展。桌面互聯網時代,門戶網站是企業開展業務的標配,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APP應用是企業開展業務的標配,4G網路催生了許多公司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業務。特別是由於4G網速大大提高,促進了實時性要求較高、流量較大需求較大類型的移動應用快速發展,許多手機應用開始大力推廣移動視頻應用,涌現出了秒拍、快手、花椒、映客等一大批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視頻和直播應用。
商業模式:通過補貼壯大用戶規模是互聯網公司圈地的主要模式
在此期間,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圍繞移動支付、打車應用、移動電子商務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為了推廣移動支付,構建強連接的社交關系,騰訊和阿里分別於2015年春節和2016年春節花巨資利用央視春節晚會進行大規模推廣。騰訊和阿里還圍繞移動電子商務展開了激烈競爭,騰訊為了彌補自己電子商務發展短板,2014年3月戰略入股京東,並將微信作為京東移動電子商務入口。阿里更是加大了手機淘寶、手機天貓、手機支付寶的推廣力度,2015年雙11節期間,其中移動端交易量占據了68%。京東、蘇寧等為了推廣錢包服務,採取了支付補貼的方式來吸引客戶安裝。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更是為了爭奪用戶開展了曠日持久的打車補貼大戰,最後由於打車補貼損害了雙方共同投資者的利益,在資本的干預下,兩個昔日廝殺的競爭對手最後相愛合並。滴滴和快的合並之後,滴滴出行和Uber之間又開始了補貼大戰。
五、關於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
一是移動互聯網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整體規模將實現躍升。移動互聯網正在成為我國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新驅動力。當前,國內經濟疲軟,規模不經濟導致經濟增速減緩。移動互聯網行業卻逆流而上,以創新驅動變革,以生產要素綜合利用和經濟主體高效協同實現內生式增長,發展勢頭強勁。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迎來高峰發展期,總體規模超過1萬億元,移動購物、移動游戲、移動廣告、移動支付等細分領域都獲得較快增長。其中,移動購物成為拉動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受市場期待和政策紅利的雙重驅動,移動購物、移動搜索、移動支付、移動醫療、車網互聯、產業互聯網等領域的藍海價值正在顯現。未來,移動互聯網經濟整體規模將持續走高,移動互聯網平台服務、信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涌現的業態創新將推動移動互聯網產業走向應用和服務深化發展階段。
二是移動互聯網向傳統產業加速滲透,產業互聯網將開啟互聯網企業新征程。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技術的創新演進正在拓寬企業的組織邊界,推動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向企業級消費延伸。傳統製造企業正在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深化移動互聯網在企業各環節的應用,著力推動企業互聯網化轉型升級。面向傳統產業服務的互聯網新興業態將不斷涌現。新興信息網路技術已經滲透和擴散到生產性服務業的各個環節,重構傳統企業的移動端業務模式,催生出各種基於產業發展的服務新業態,加快對醫療、教育、旅遊、交通、傳媒、金融等領域的業務改造。移動互聯網發展不斷引領傳統生產方式變革,產業互聯網開啟新征程。移動互聯網利用智能化手段、將線上線下緊密結合,實現信息交互、網路協同,有效改善和整合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控制、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加快生產流程創新與突破,推動企業生產向個性化、網路化和柔性化製造模式轉變,推動了產業互聯網的智能化、協同化、互動化變革,實現了大規模工業生產過程、產品和用戶的數據感知、交互和分析,以及企業在資源配置、研發、製造、物流等環節的實時化、協同化、虛擬化。
三是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交相輝映,新業態將拓展互聯網產業增長新空間。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一批新型的有別於傳統行業的新生企業開始成長並壯大,也給整個市場帶來全新的概念與發展模式,打破了固有的市場格局。互聯網思維受到熱捧,各行各業開始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各種「創新」、「突破」之舉,以求實現真正的突破。在傳統工業經濟向互聯網經濟轉型過程中,舊有的社會經濟規律、行業市場格局、企業經營模式等不斷被改寫,不可思議地疊加出新的格局。在製造業領域,工業智能化、網路化成為熱點;在服務業領域,個性化成為新的方向;在農業領域,出現「新農人」現象。
四是移動互聯網正在催生出新的業態、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產業。當前企業越來越重視引入移動互聯網用戶思維,挖掘市場長尾需求,後向指導生產,探索企業增值新空間。移動支付、可穿戴設備、移動視頻、滴滴專車、人人快遞等新的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涌現,引發傳統行業生態的深刻變革。從零售、餐飲、家政、金融、醫療健康、到電信、教育、農業,移動互聯網在各行業跑馬圈地,改變原有行業的運行方式和盈利模式,移動互聯網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用戶提供「指尖上」的服務,促成了用戶與企業的頻繁交互,實現了用戶需求與產品的高度契合,繼而加大了用戶對應用服務的深度依賴,構建形成「需求-應用-服務-更多服務-拉動更大需求」的良性循環。隨著企業「以用戶定產品」意識的提升、移動互聯網用戶黏性的增強和參與熱情的高漲,未來,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將持續火熱,加速推動各行各業進入全民創造時代。
六、關於發展移動互聯網的若干建議
一是加快推進移動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國寬頻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普及率、網速、價格等方面與發展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成為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亟待加強。要加快實施寬頻中國戰略,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和行政村寬頻普及服務,尤其注意加快農村互聯網寬頻普及率。積極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與布局,提高移動4G普及率,加快5G研發和試商用。要擴大公共區域無線區域網覆蓋范圍,免費公用wifi和收費商用wifi相結合,提高寬頻接入服務質量。
二是加強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攻關。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推進移動智能終端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重點支持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手錶等操作系統研發和核心處理晶元、電源管理晶元等晶元研發,支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支持跨終端跨屏幕操作系統平台、開發與測試工具、搜索引擎、信息技術服務支撐工具等基礎軟體技術開發。
三是打造移動互聯網產業生態圈。加快制定並出台相關政策,圍繞移動智能終端產業關鍵環節核心技術突破和服務能力提升,加強對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合作和產業分工引導,鼓勵終端製造商、軟體提供商、電信運營商與移動互聯網服務商之間在各個環節加強合作,充分利用本土企業創新優勢,推動我國移動智能終端產業整合發展,構建「終端+軟體+服務」整體產業格局,形成良性互動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生態圈。支持建設第三方內容服務平台,促進各類平台開放融合,在終端接入方式、接入內容、接入對象等方面實現開放與共享。積極引導建立產業聯盟或企業戰略聯盟,廣泛開展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互換、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提高平台競爭力,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提升我國在利潤分配中的競爭地位,促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是建立信息安全評測體系。為引導移動智能終端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國要依據現有的安全問題根源,從智能終端安全、移動應用安全兩個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評測體系。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評測智能終端的硬體安全、系統安全、預置應用安全、介面安全;另一方面從移動應用軟體安全、移動應用軟體商店安全、移動應用第三方業務系統安全等三方面評測移動終端安全,從而從終端側、應用服務側聯合解決信息騷擾、隱私竊取、惡意吸費、木馬侵入等安全問題,並指導和敦促相關企業整改,保證移動終端信息安全。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⑵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1.1無線數據——生機無限
當前移動數據通信發展迅速,被認為是移動通信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近年來出現的
移動數據通信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電路交換型的移動數據業務,如TACS、AMPS和GSM中的
承載數據業務以及GSM系統的HSCSD,另外一種是分組交換型的移動數據業務,比較著名的
有摩托羅拉的DataTAC、愛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統的GPRS。
目前,無線數據業務只佔GSM網路全部業務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來的兩年中
這種狀況將開始扭轉,並大大改變。1999年以後,隨著HSCSD、GPRS等新的高速數據解決
方案顯露崢嶸,並成為數據應用的新的焦點,無線數據將成為運營商經營計劃中越來越重
要的部分,它預示著未來大量的商業機遇。
應用驅動市場
無線數據業務的主要驅動力在於用戶的應用。話音是單一的、容易理解、應用的市場。
然而無線數據則不同,無線數據最初的應用重點放在象運輸管理這樣的專業市場。近期無
線數據業務的目標市場是銷售人員或現場工程師這樣的用戶群。從這些先發目標的應用中
積累無線數據的經驗,並從中受益。隨著速率的增長,其他更通用的應用將會出現,無線
數據業務將開始影響大眾市場。
在過去的十年裡,傳統的生活方式已經在迅速改變,人們更經常性地移動,職業和個
人生活之間的分界變得模糊,人們需要不分時間、地點訪問很重要的信息。發生在用戶身
上的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將成為驅動無線數據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網際網路的影響
和通信的其他領域一樣,無線數據業務的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來自Internet。根據最
近的研究,未來兩年歐洲的網際網路用戶數量將翻一番。在我國,網際網路用戶的年增長率將
高達300%。顯然用戶在運動中接入網際網路的需求將會增長。
為了滿足接人網際網路的需求,一個全球性的開放協議——無線應用協議(WAP)應運
而生。WAP為將Internet的信息內容以及增值業務傳送到移動終端提供了一種開放的通用
標准,實現了IP與GSM網路的橋接,是一個為廠商提供加速市場增長、避免網路割接、保
護運營商投資的標准,WM確保任何與WAP兼容的GSM手機都能工作。WAP是實現無線數據市
場快速發展的工具。
數據速率的發展
GSM承載業務所提供的GSM數據速率最高只能達到9.6kb/s。國際上1998年引入的高速
電路交換數據(HSCSD)技術將實現57kb/s的數據速率,對要求連續比特率和傳輸時延小
的應用是理想的,如會議電視、電子郵件、遠程接入企業的區域網和無線圖象。1999年商
用化的GPRS是第一個GSM分組數據應用,將實現超過100kb/s的數據速率。對較短的「突發」
類型業務是理想的,如信用卡認證、遠程測量和遠程事務處理。EDGE(增強數據速率GSM改
進模式)使用修改過的GSM調制方式來實現超過300kb/S的數據速率。EDGE會讓GSM運營商
特別受益,他們不但可以贏得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經營執照,還可以提供有競爭力的寬頻數
據業務。
1.2個人多媒體通信——網路演進的方向
對隨時隨地話音通信的追求使早期移動通信走向成功。移動通信的商業價值和用戶市
場得到了證明,全球移動市場以超凡的速度增長。移動通信演進的下一階段是向無線數據
乃至個人移動多媒體轉移,這一進展已經開始,並將成為未來重要的增長點。
個人移動多媒體通信將根據地點為人們提供無法想像的、完善的個人業務和無線信息,
將對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在個人多媒體世界裡,話音郵件和電子郵件被
傳送到移動多媒體信箱中;簡訊將成為帶有照片和視頻內容的電子明信片;話直呼叫將與
實時圖象相結合,產生大量的可視行動電話。還將實現移動網際網路和萬維網瀏覽。象無線
會議電視這樣的應用將隨處可見,電子商務將蓬勃開展。對於運動中的用戶還有隨時隨地
的各種信箱和娛樂服務。
2網路技術的寬頻化
在電信業歷史上,移動通信可能是技術和市場發展最快的領域。業務、技術、市場三
者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伴隨著用戶對數據、多媒體業務需求的增加,網路業務向數據
化、分組化發展,移動網路必然走向寬頻化。
通過使用電話交換技術和蜂窩無線電技術,70年代末誕生了第一代模擬行動電話。AM
PS(北美蜂窩系統)、NMT(北歐行動電話)和TACS(全向通信系統)是三種主要的窄帶模
擬標准。第一代無線網路技術的一大成就就是去掉了將電話連接到網路的用戶線。用戶第
一次能夠在他們所在的任何地方無線接收和撥打電話。
第二代系統引入了數字無線電技術,它提供更高的網路容量,改善了話音質量和保密
性,並為用戶引入了無縫的國際漫遊。今天世界市場的第二代數字無線標准,包括GSM、D
-AMPS、PDC(日本數字蜂窩系統)和IS-95CDMA等,均仍為窄帶系統。
第三代移動系統,即IMT-2000,是一種真正的寬頻多媒體系統,它能夠提供高質量寬
帶綜合業務並實現全球無縫覆蓋。2000年以後,雖然窄帶行動電話業務需求將依然很大,
但隨著Internet等高速數據通信及多媒體通信需求的驅動,寬頻多媒體綜合業務將逐步增
長,而且就未來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無縫覆蓋而言,寬頻多媒體綜合業務將逐步增長,而
且就未來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無縫覆蓋而言,寬頻移動通信作為整個移動市場份額的子集
將顯得愈來愈重要。第三代系統預計在2002年投入商用。
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系統的變化並不象從第一代模擬網路到第二代數字網路那樣存在重
大的技術變遷。從目前的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來講,第二代系統將逐步平滑過渡到第三代
系統,在此演進過程中,移動網路所能實現的數據速率逐步升級;GSM承載業務所能提供的
數據速率為9.6Kb/s,1998年商用的HSCSD技術實現了57kb/s的數據速率,1999年引人的GP
RS將實現超過100WS的數據速率,將在2000年引入的EDGE技術可實現超過300kb/s的數據速
率。2001年後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系統將能夠在廣域網上實現384kb/s的數據速率,在辦公
室和家中還可以達到2Mkb/s。
3網路技術的智能化
移動通信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新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廣泛應用,促使移動網路得到了
迅速發展。移動網路由單純地傳遞和交換信息,逐步向存儲和處理信息的智能化發展,移
動智能網由此而生。移動智能網是在移動網路中引入智能網功能實體,以完成對移動呼叫
的智能控制的一種網路,是一種開放性的智能平台,它使電信業務經營者能夠方便、快速、
經濟、有效地提供客戶所需的各類電信新業務,使客戶對網路有更強的控制功能,能夠方
便靈活地獲得所需的信息。移動智能網通過把交換與業務分離,建立集中的業務控制點和
資料庫,進而進一步建立集中的業務管理系統和業務生成環境來達到上述目標。通過智能
網,運營公司可以最優地利用其網路,加快新業務的生成;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來設計業
務,向其他業務提供者開放網路,增加效益。
關於移動智能網的研究,早在1995年就已開始,剛開始時並沒有具體的標准協議出現,
各廠商各自製定了自己的標准,並且據此進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如Alcatel、Nortel、
Ericsson等都先後推出了自己的初期產品。這些工作為最終移動智能網標準的形成積累了
經驗。
1997年末,美國蜂窩電信工業協會(CTIA)制定了移動智能網的第一個標准協議——
IS-41D協議。1998年1月,歐洲電信標准研究所(ETSI)在GSM phase2+階段引入了CAMEL
協議(移動通信高級邏輯的客戶化應用程序),當時的版本是phase1。1998年4月,ITU-T
在新推出的智能網能力集一2標准中描述了移動接入的功能實體,稱為CAMELphase2標准。
伴隨著移動網路向第三代系統的演進,網路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升。智能網及
其智能業務是構成未來個人通信的基本條件。
4更高的頻段
從第一代的模擬行動電話,到第二代的數字移動網路,再到將來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
統,網路使用的無線頻段遵循一種由低到高的發展趨勢。
1981年誕生的第一個具有國際漫遊功能的模擬系統NMT的使用頻段為450MHz,1986年
NMT變遷到900MHz頻段。我國目前的模擬TACS系統的使用頻段也為900MHz。在第二代網路
中,GSM系統的開始使用頻段為900MHz,IS-95CDMA系統為800MHz。為了從根本上提高GSM
系統的容量,1997年出現了1800MHz系統,GSM900/1800雙頻網路迅速普及。2000年將投入
商用的第三代系統IMT-2000則定在2GMHz頻段。
5更有效利用頻率
無線電頻率是一種寶貴資源。隨著移動通信的飛速發展,頻譜資源有限和移動用戶急
劇增加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出現了「頻率嚴重短缺」的現象。解決頻率擁擠問題的出路是
採用各種頻率有效利用技術和開發新頻段。
模擬制的早期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採用頻分多址方式,主要通過多信道共用、頻率復用
和波道窄帶化等技術實現頻率的有效利用。隨著業務的發展,模擬系統已遠不能滿足用戶
發展的需求。數字移動通信比模擬移動通信具有更大的容量。同樣的頻分多址技術,數字
系統要求的載干比較小,因而頻率復用距離可以小一些,系統的容量可以大一些。而且,
數字移動通信還可採用時分多址或碼分多址技術,它比模擬的頻分多址制在系統容量上大
4-20倍。
CSM作為最具代表性和最為成熟的數字移動通信系統,其發展歷程就是一部頻率有效利
用技術的演進史。GSM採用時分多址制式,其對頻率的有效利用主要是通過頻率復用技術的
不斷升級實現的。從傳統的4×3方式,到3×3、1×3、MRP、2×6等新的復用技術,頻率復
用的密集度逐步提升,頻譜效率快速提高,GSM系統的容量得到逐步釋放。
1995年開始投入商用的IS-95CDMA(窄帶)系統,以無線技術的先進性和大容量等特
點著稱。它以擴頻技術為基礎,不同用戶的信號靠不同的編碼序列來區分,如果從頻域或
時域來觀察,多個CDMA信號是相互重疊的,故理論上CDMA系統的頻譜利用率比GSM系統更高,
網路容量更大。同時CDMA系統具有一定的過載能力,即系統具備較容量。
作為未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主流無線接入技術的WCDMA(寬頻碼分多址)能夠更高效
地利用無線電頻率。它利用分層小區結構、自適應天線陣和相平解調(雙向)等技術,網
絡容量可得到大幅提高,可以更好地滿足未來移動通信的發展要求。
6網路趨於融合,走向統一
6.1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結構
第三代系統的主要目標是將包括衛星在內的所有網路融合為可以替代眾多網路功能的
統一系統,它能夠提供寬頻業務並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為了保護運營公司在現有網路設施
上的投資,第二代系統向第三代系統的演進遵循平滑過渡的原則,現有的GSM、D-AMPS、
IS-136等第二代系統均將演變成為第三代系統的核心網路,從而形成一個核心網家族,
核心網家族的不同成員之間通過NNI介面聯結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實現全球漫遊。在
核心網路家族的外圍,形成一個龐大的無線接入家族,現有的幾乎所有的無線接入技術及
WCDMA等第三代無線接入技術均成為其成員。第三代系統充分顯示了未來電信網路的融合特
征。
6.2未來的網路構架
技術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市場管理政策的放鬆將使計算機
網、電信網、電視網等加快融合為一體,寬頻IP技術成為三網融合的支撐和結合點。未來
的網路將向寬頻化、智能化、個人化方向發展,形成統一的綜合寬頻通信網,並逐步演進
為由核心骨幹層和接入層組成、業務與網路分離的構架。
⑶ 5g未來發展前景和趨勢是什麼
5G產業主要上市公司:中國電信(00728)、中國聯通(600050)、中國移動(00941)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移動通信基站數量、移動通信基站新建數量(凈增數量)、宏基站、小基站新建數量、5G產業鏈各環節投資佔比、移動通信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移動通信網路設備(主設備)投資規模、行動電話基站天線投資規模、移動通信網路規劃運維投資規模等
5G投資周期將持續至2030年6G商用的到來,總投資有望超過1.8萬億元
由於處於「追趕者」的角色,我國的2/3/4G網路建設周期較短;經歷了「2G跟隨」、「3G突破」到「4G同步」後,我國的5G已經全球領先。在5G時代,中國將目標定為領跑者之一,不僅追求產業和市場,更要在標准和技術方面有自己的話語權。
同時由於5G應用場景的多樣化(增強移動寬頻、海量連接、高可靠低時延等應用場景)及各下游產業應用進度的不同,使得5G的投資相比3/4G會是一個更為長期的過程。在5G網路建設初期,運營商開展5G網路大規模建設;其中,2019-2025年是運營商以滿足消費者為主的2C端網路建設的主要階段,5G將形成覆蓋全國的大覆蓋、高容量深穿透網路;而在2025年之後,5G在垂直行業的應用成為網路建設的主推動力,2B端網路的部署將引領投資的方向,同時小基站熱點擴容將長期持續,建設模式將呈現多元化的狀態。
參照國外3/4G周期,如歐洲2003-2009年、美國2004-2010年等生命周期為7-8年,預估我國5G的規模建設將一直持續到2030年6G商用的到來。
在總投資方面,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我國四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與中國鐵塔5G總投資有望超過1.8萬億元,相較於4G時代增長超過60%。從投資節奏來看,5G時期投資規模較為平穩;由於行業技術、產品功能的持續升級,應用場景的增長,2024年以後投資規模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
5G時期基站建設數量有望達到1000萬站,宏基站先發力,小基站隨後爆發
——無線基站可分為宏基站和小基站
根據3GPP組織的規則,無線基站分為4類,分別是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飛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飛基站,通常合稱小基站或小站。無線基站主要劃分依據是功率和容量,其中:宏基站的功率在10W以上,可同時接入用戶數視基站規模而定,一般在1000個以上;微基站功率為500mW—10W,同時接入用戶數為128—512個;皮基站功率為100—500mW,同時接入用戶數為64—128個;飛基站功率小於100mW,同時接入用戶數8—16個。宏基站適用於廣域覆蓋,微基站偏向局域覆蓋,皮基站相當於企業級WiFi,而飛基站則與家庭路由器相當。
——我國已開通5G基站數量全球排名第一
根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931萬站。其中,4G基站總數達到575萬站,城鎮地區實現深度覆蓋;近兩年電信運營商持續加大5G網路建設力度,5G網路建設穩步推進,累計開通71.8萬站,5G網路已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重點縣市。
根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21年6月末,全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948萬站。其中,4G基站總數為584萬站,佔全部基站數量比重為61.6%;5G基站總數為96.1萬站,我國已開通5G基站數量全球排名第一。
——到2025年我國5G宏基站和小基站累計建設數量達到500萬站,到2030年達到1000萬站
5G時期基站建設規模方面,為滿足5G信號覆蓋的需要,電信運營商通過2/3/4G的頻率重耕和合理化共建共享,預計在第一階段(2020-2025年)中低頻段5G宏基站、室內基站合計建設規模與4G基站數量相當。而在第二階段(2026-2030年),5G針對垂直應用的建設以及小基站的擴容將一直持續到2030年6G商用的到來,建設規模預計與第一階段相當,但小站比例明顯增加。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國力爭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路,力爭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6個,也就是說到2025年我國5G基站數量將達到360萬站以上。在上述工信部的保守預測基礎之上,結合國內運營商的5G業務發展和投資規劃,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1年由於晶元短缺,我國的5G建設進度已經被拖慢,下半年建設節奏有望恢復,全年電信運營商將建設超過80萬站5G基站;未來我國5G基站建設數量將呈現較為平穩的節奏;到2025年,預計累計建設的5G基站數目約在500萬站;到2030年,預計5G宏基站和小基站新建數量合計可達1000萬站。
——5G基站建設第一階段以宏基站為主,小基站建設在第二階段發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在5G時期第一階段(2020-2025年),5G基站建設以宏基站為主,2020-2024年是5G宏基站建設的高峰期;在第二階段(2026-2030年),5G針對垂直應用的建設以及小基站的擴容將一直持續到2030年6G商用的到來,小站比例明顯增加,2025年及以後是5G小基站建設的高峰時期。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1年,我國5G宏基站建設數量達到70萬站,5G小基站建設數量達到11萬站。
5G產業鏈環節眾多,通信網路設備投資佔比最大
5G產業鏈條環節眾多,含零部件、主設備、運營商和下游應用等。前期投入主要包括無線設備、傳輸設備、基站設備、小基站、光通信設備、網路規劃實施等。從應用方向上看,5G應用包括產業數字化、智慧化生活、數字化治理三大方向;5G通用應用(即未來可能應用於各行業各種5G場景的應用)包括4K/8K超高清視頻、VR/AR、無人機/車/船、機器人四大類;5G應用到工業、醫療、教育、安防等領域,還將產生X類創新型行業應用。
通信運營商參與5G網路建設的主要投資領域包括:基站系統及網路架構領域的通信網路設備、基站天線、基站射頻模塊、光纖光纜、光模塊等,以及系統集成與應用、網路規劃運維等服務層面。其中,通信網路設備是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環節,因而又稱為「主設備」,主要包括無線、傳輸、核心網及業務承載支撐等系統設備。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5G時期5G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投資佔比不同,其中通信網路設備佔比最大,為35.9%,基站天線、射頻、光纖光纜和光模塊的投資佔比分別為2.8%、10.2%、2.5%、3.7%。
——5G時期移動通信網路設備(主設備)投資節奏展望
通信網路設備(主設備)環節涉及無線和傳輸等設備,投資佔比最大。通信網路設備是行動電話系統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無線、傳輸、核心網及業務承載支撐等系統設備。依據運營商測算,在4G系統中通信網路設備的投資超過了4000億元,由於承載業務和支撐的基站數較4G有明顯的增加,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5G時期主設備整體投資將增長60%以上,預計5G時期通信網路設備(主設備)投資總規模佔5G總投資的比重達到35.9%,投資總額將接近66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5G建設周期較長,一直持續至2030年,對應地,通信網路設備(主設備)的投資周期也較長。2022年,隨著宏站和小站建設數量雙雙放量提升,預計通信網路設備(主設備)投資規模迎來峰值,達到785億元。2023年以後,通信網路設備(主設備)的投資規模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5G時期移動通信基站天線投資節奏展望
前瞻產業研究院基於前文對5G基站數量的假設(5G宏站和5G小站建設數量預計分別為480萬站和533萬站),對基站天線投資規模測算如下:每個5G宏站平均需要配置3副天線,每副宏站天線價格以3000元計算;每個小站平均需要配置2副天線,每副小站天線價格以1000元計算,則5G基站天線總投資規模達到538.6億元。
結合4G經驗來看,運營商進行規模部署網路前,設備商需要首先進行天線和射頻的集采和集成,基站天線、射頻模塊、光模塊等核心器件環節的投資高峰一般會比主設備早半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1年5G基站天線、射頻模塊、光模塊等細分領域將迎來快速增長;2023-2029年,5G基站天線投資規模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5G時期移動通信網路規劃運維投資節奏展望
盡管5G網路架構比4G要復雜得多,基站總數增多,業務復雜度也隨之提高,但集中化、智能化趨勢明顯。因此5G時代的網路規劃和運維成本可能不會有大幅提升,預計與4G時代基本持平。4G時期網路規劃運維投資規模約為1342億元,以增長12%左右測算,5G時期網路規劃運維投資規模為1500億元左右。
網路規劃運維在5G建網的早期和建網完成後將受益,前期為網路規劃階段,結合5G建設周期的跨度,投資窗口為2020-2024年;後期為網路運維階段,投資窗口為2025-2030年。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⑷ 微分銷: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有哪些發展趨勢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3G及超3G時代的到來及各種應用的推出,在產業鏈各方的推動下,互聯網已經從電腦走向手機及其他移動設備,從辦公室、書房走向口袋,移動互聯網和有線互聯網融合的速度加快。
移動互聯網主要佔據的是人們的上下班途中的時間、外出旅行時間、等候時間及在外的休閑娛樂時間,使人們能夠便捷地享受互聯網的服務,將互聯網延伸至大眾生活的全天候24小時。
未來中國移動互聯網主要呈現出六大發展趨勢。
人民網研究院5月29日發布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藍皮書》,認為移動互聯網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巨大影響,但它仍處在發展的早期,「變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徵,革新是它的主要趨勢。未來其六大發展趨勢為:
一是移動互聯網超越PC互聯網,引領發展新潮流。有線互聯網(又稱PC互聯網、桌面互聯網、傳統互聯網)是互聯網的早期形態,移動互聯網(無線互聯網)是互聯網的未來。PC機只是互聯網的終端之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電紙書)已經成為重要終端,電視機、車載設備正在成為終端,冰箱、微波爐、抽油煙機、照相機,甚至眼鏡、手錶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為泛終端。
二是移動互聯網和傳統行業融合,催生新的應用模式。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正在呈現出新的特點,平台和模式都發生了改變。這一方面可以作為業務推廣的一種手段,如食品、餐飲、娛樂、航空、汽車、金融、家電等傳統行業的APP和企業推廣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構了移動端的業務模式,如醫療、教育、旅遊、交通、傳媒等領域的業務改造。
三是雲計算的這種模式的普及,使網路資源得到最大化的運用。而這種網路化資源一定是全球性的。個人的配置再高、硬碟再大,計算能力和存儲量始終是有限的。有了雲計算這種模式,全世界的資源就可以為我所用,而且這些信息不在我的個人設備里。雲計算使得全球性的網路平台變成個人的計算平台、分享模式。所以,雲計算遠遠超過了單個設備的能力,使所有的擴展性資源實現按需服務。雲計算是共享性的,加上在信息技術里的開放性意識
四是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多樣化,細分市場繼續發力。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網路、終端、用戶等方面已經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不盈利的情況已開始改變,移動互聯網已融入主流生活與商業社會,貨幣化浪潮即將到來。移動游戲、移動廣告、移動電子商務、移動視頻等業務模式流量變現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興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務對象面向城市主體——政府、企業和個人,它的結果是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和完善,終極表現為人類擁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的本質在於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智慧城市將成為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市提升的新引擎,達到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體現了更高的城市發展理念和創新精神
六是大數據挖掘成藍海,精準營銷潛力凸顯。隨著移動帶寬技術的迅速提升,更多的感測設備、移動終端隨時隨地地接入網路,加之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帶動,中國移動互聯網也逐漸步入「大數據」時代。目前的移動互聯網領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準營銷為主,但未來隨著大數據相關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數據挖掘的不斷深入,針對用戶個性化定製的應用服務和營銷方式將成為發展趨勢,它將是移動互聯網的另一片藍海。
為了移動互聯網在我國信息化建設中快速普及;幫助政府、行業、企業迅速掌握這門技術和平台,我們攜手移動信息化解決方案及技術向傳統領域的企業、政府及公共事業部門,系統普及當下最新關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產品、應用、移動政務、智慧社區、智慧城市及公共服務管理平台、手機營銷及手機廣告、移動電子商務、企業及行業移動互聯網解決方案等知識
就當前在醫療行業,移動互聯網也將會運用的特別廣泛,還有醫療大數據分心更是醫療行業需要的,雲智醫療互聯網+醫療大數據平台能夠用收集終端採集數據,然後進行數據整合、整理分析,最後做出醫療數據分析,為健康管理提供更方便的服務和更好的管理,POCT將是得力的數據採集終端之一。
⑸ 結合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實際,闡述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
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Web應用技術的不斷創新,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將成為繼寬頻技術後互聯網發展的又一個推動力,為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平台,使得互聯網更加普及,並以移動應用固有的隨身性、可鑒權、可身份識別等獨特優勢,為傳統的互聯網類業務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商業模式;同時,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為移動網帶來了無盡的應用空間,促進了移動融合的業務形式,移動互聯網業務正在成長為移動運營商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
1、移動互聯網的特點
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特點不僅體現在移動性上,可以「隨時、隨地、隨心」地享受互聯網業務帶來的便捷,還表現在更豐富的業務種類、個性化的服務和更高服務質量的保證,當然,移動互聯網在網路和終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特點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終端移動性:移動互聯網業務使得用戶可以在移動狀態下接入和使用互聯網服務,移動的終端便於用戶隨身攜帶和隨時使用。
(2)終端和網路的局限性:移動互聯網業務在便攜的同時,也受到了來自網路能力和終端能力的限制:在網路能力方面,受到無線網路傳輸環境、技術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終端能力方面,受到終端大小、處理能力、電池容量等的限制。
(3)業務與終端、網路的強關聯性:由於移動互聯網業務受到了網路及終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業務內容和形式也需要適合特定的網路技術規格和終端類型。
(4)業務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業務時,所使用的內容和服務更私密,如手機支付業務等。
2、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
世界各國都在建設自己的移動互聯網,各個國家由於國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一些移動運營商採取了較好的商業模式,成功地整合了價值鏈環節,取得了一定的用戶市場規模。特別是在日本和韓國,移動互聯網已經憑借著出色的業務吸引力和資費吸引力,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動互聯網發展非常迅猛,以娛樂類業務為例,目前,基於手機的娛樂內容已經創造了一個數百億元的市場,成為運營商發展的重要戰略。2007年初,和記黃埔旗下3集團在全球主要市場推出的以X-Series命名的移動互聯網業務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娛樂類服務。
2.1 日本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現狀
日本可以稱得上是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其移動數據業務收入約佔全球40%的份額,接近三分之一的日本人使用移動互聯網業務,其中80%在終端上使用業務。除了數據接入費和廣告費之外,來自移動內容和移動商務的收入超過10億美元(以上數據為2007年6月底數據),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728萬,占移動用戶87%的比例(2007年底數據)。
根據Wireless Watch Japan 2007年9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日本移動運營商提供的主要移動互聯網業務包括NFC應用、移動電視、基於位置的服務和移動廣告等。
日本移動運營商採取的包月資費方式,以及用戶終端性能的提高、雙向高速移動網路的發展,促進了日本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從最初的信息服務、圖鈴內容下載,到目前具有移動Web 2.0特性的新業務,日本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三大移動運營商致力推動的移動互聯網和固定互聯網的互通與融合將進一步豐富移動互聯網的業務種類,用戶從中可以真正享受到無處不在的接入與服務。
2.2 韓國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現狀
韓國是全球移動互聯網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根據韓國互聯網發展研究機構(NIDA)的調查,2007年6月,韓國共有3.4億互聯網用戶,其中46.8%的用戶使用手機上網。使用過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在移動用戶的比例為51.3%,比2005年9月的統計提高了10個百分點。
自從2002年韓國移動運營商把CDMA網路全面升級到CDMA2000 1x EV-DO以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SKT和KTF分別推出了包括一系列高端移動多媒體應用和下載服務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業務。雙向高速網路進一步帶動了具備移動Web 2.0特徵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用戶市場對移動互聯網業務的需求從鈴聲下載、新聞服務等逐漸向移動多媒體、移動社區、移動UGC等新型移動互聯網業務轉移。據估計,約50%的韓國人口都是SKT的移動賽我網注冊用戶(Tekes & Finpro GlobalICTTeam 2007.9),在線交易類業務也極大的沖擊了離線業務市場,如移動拍賣等。
根據NIDA在2007年9月發布的最新調查,韓國用戶數最多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包括移動多媒體服務、移動音樂門戶網站服務、手機游戲、移動購物、手機銀行以及包括移動搜索、移動社區等在內的無線和固定互聯網互通服務。
2.3 我國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現狀
我國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應用與日韓不同,採用的是WAP協議。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多數採用WAP接入的方式。根據CNNIC的調查,截至2007年3月底,我國WAP活躍用戶數約為3900萬人,具有獨立域名的WAP站點數量約為6.5萬個,WAP網頁數量約為2.6億個。根據用戶規模、網站數量以及用戶特徵等方面綜合判斷,目前WAP在我國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相當於傳統互聯網2000~2001年間的發展水平。
與日韓兩國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的使用狀況相比,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最感興趣的還是手機圖鈴業務、音樂和游戲業務。而2003年前後,韓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最感興趣的業務是圖片、音樂和游戲,日本的音樂和游戲類業務也在移動互聯網開始起步後的2~3年左右最受用戶歡迎。目前日韓用戶的興趣點已經從圖片和音樂下載類業務逐漸向具備Web 2.0特徵、體現移動和固定互聯網融合的業務轉移。預計在今後的1~2年內,隨著我國移動網路帶寬的增加,用戶對業務的需求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從信息量少的內容獲取類業務向視頻類業務、體現移動網和互聯網融合的業務轉變。為了適應未來客戶需求可能發生的變化,我們認為移動UGC、內容共享/下載、移動游戲等移動互聯網業務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⑹ 移動互聯網未來的趨勢是什麼
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當今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為了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基於我國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基礎和基礎設施建設,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在2015-2020年間迅速增長,並且將在未來5G商用和便攜設備創新的背景下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
移動互聯網是指互聯網的技術、平台、商業模式和應用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並實踐的活動的總稱。用戶通過手機、PDA或其它手持終端通過無線通信網路接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終端向個人的延伸,是移動和互聯網融合的結果。
目前來說,移動互聯網的市場業務體系主要包括三大類:移動通信業務的互聯網化、互聯網業務的移動化和基於移動互聯網進行業務創新。
移動互聯網市場用戶數量龐大
移動互聯網用戶是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基礎,基於我國的人口規模和互聯網設施普及,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基數龐大。根據CNNIC統計數據,2014-2020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和佔全網民比例比均呈現上漲趨勢,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手機網民9.86億人,較2020年3月增長了0.89億人;
2020年末我國手機網民佔比增長到了99.70%,相較於2014年的85.82%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說明手機等移動設備已經成為上網的必需設備之一。
其中,在5G用戶數上,2020年每月我國5G用戶數量都處於快速增長中,其中中國移動的5G用戶數量最大。截止2020年12月底,中國移動共有5G用戶1.65億人,中國電信共有5G用戶0.86億人,兩者合計約2.5億人。
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增長迅速
移動互聯網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微信、支付寶、位置服務、各種應用App等豐富多彩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迅猛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信息時代的社會生活。
從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的變化情況來看,2015-2018年是流量爆發式增長期,增速均超過了100%,在2019-2020年流量使用規模增速開始放緩,這也與我國手機網民增長情況相符合。2020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為1656億GB,同比2019年增長35.7%。
從我國移動互聯網的市場規模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披露數據,2015-2020年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呈現上漲趨勢,2019年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3.20萬億元,同比增長13.20%,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預測,2020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6.64萬億元。
移動互聯網市場前景廣闊
2020年,是互聯網新的50年的開啟之年,更是5G在中國大規模商用之年,移動互聯網在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推進國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將發揮更加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未來我國將擴大投資、重點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路,拓展5G應用等。在「新基建」帶動下,我國移動互聯網必將迎來跨越式發展,5G網路建設及其應用拓展將成為近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牽引,並且也將引領移動互聯網消費的新浪潮。據此,預計到2026年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到32萬億元。
更多數據來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