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線感測器執行網如何實現區域最優化協作
為了解決測量無線感測器網路可靠性的問題,提出一種可靠性評估模型,此模型綜合考慮了基於容錯的網路抗毀性和基於能效的網路壽命這兩個主要因素。通過確定K-覆蓋和K-連通,可有效評估自然失效和能量約束條件下的網路可靠性,同時可以延長網路壽命並提高網路的魯棒性。實驗結果表明在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可靠性與感測器密度存在一定關系。通過實現可靠性模型中的最優化目標,滿足了感測器覆蓋率和網路連通率要求,提高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安全性能。
無線感測器網路W
SN(w ireless sensor net-w
orks)[1]是由一組稠密布置、隨機撒布的感測器組成的無線自組織網路,以其隨機布置、自組織、適應苛刻環境等優勢,具有在多種場合滿足軍事信息獲取的實時性、准確性、全面性等需求的潛力。然而,在大多數應用環境中對無線感測器網路
『貳』 網線感測器能在linkboy上實現的實驗有哪些
LED控制碼凱實驗。網線感測器能在linkboy上實現的實驗有LED控制實驗,無線網路感測器是一種集感測謹蠢器、控制器、計算能力、通信祥模陪能力於一身的嵌入式設備。
『叄』 無線感測器定義及其應用實例解析
無線感測器,看到這個代名詞,我想大多數人是一頭霧水,一臉表現出很茫然的樣子。這也並不奇怪,無線感測器,目前還只運用於一些大型檢測工作中,自然而然,能夠接觸到它的也就只是一些專業的工作人員了。比如它可以監測地震,然後將監測到的信息通過無線網路傳輸到檢測中心的無線網卡,直接送入到計算機里邊兒。既然我們對它有這么多的疑惑,那接下來我就將向大家介紹介紹什麼是無線感測器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應用實例。
無線感測器的組成模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在工作時它將由電池或振動發電機提供電源,構成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由隨機分布的集成有感測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微型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網路。它可以採集設備的數字信號通檔喚過無線感測器網路傳輸到監控中心的無線網關,直接送入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如果需要,無線感測器也可以實時傳輸採集的整個時間歷程信號。監控中心也可以通過網關把控制、參數設置等信息無線傳輸給節點。數據調理採集處理模塊把感測器輸出的微弱信號經過放大,濾波等調理電路後,送到模數轉換器,轉變為數字信號,送到主處理器進行數字信號處理,計算出感測器的有效值,位移值等。
橋梁健康檢測及監測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SHM)是一種基於感測器的主動防禦型方法,可以彌補目前安全性能十分重要的結構中,把感測器網路安置到橋梁、建築和飛機中,利用感測器進行SHM是一種可靠且不昂貴的做法,可以在第一時間檢測到缺陷的形成。這種網路可以提早向維修人員報告在關鍵結構中出現的缺陷,從而避免災難性事故。
糧倉溫濕度監測
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在糧庫糧倉溫度濕度監測領域應用最為普遍,這是由於糧庫糧倉溫度濕度的測點多,分布廣,使用縱橫交錯的信號線會降低防火安全系數,應用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布線簡單,安裝方便,易於組網,便於管理維護等特點。
混凝土澆灌溫度監測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將數字溫度感測器裝入導熱良好的金屬套管內,可保證感測器對混凝土溫度變化作出迅速的反應。每個溫度監測金屬管接入一個無線溫度節點,整個現場的無線溫度節點通過無線網路傳輸到施工監控中心,不需要在施工現場布放長電纜,安裝布放方便,能夠有效解決溫度測量點因為施工人員損壞電纜造成的成活率較低的問題.
地震監測
通過使用由大量互連的微型感測器節點組成的感測器網路,可以對不同環境進行不間斷的高精度數據搜集。採用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模塊和無線通信協議可以使感測器網路的生命期延續很長時間。保證了感測器網路的實用性。
無線感測器網路相對於傳統的網路,其最明顯的特色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即:「自旅禪組織,自癒合」。這些特點使得無線感測器網路能夠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去監測人力難以到達的惡劣環境地區。BEETECH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體積小巧,不需現場拉線供電,非常方便在應急情況下進行靈活部署監測並預測地質災害的發生情況。
建築物振動檢測
建築物懸臂部分不會因為旁邊公路及地鐵交通所引發的振動而超過舒適度的要求;通過現場測量,收集數據以驗證由公路及地鐵交通所引發的振動與主樓懸臂振動之相互關系;同時,通過模態分析得到主樓結構在小振幅脈動振動工況下前幾階振動模態的阻尼比,為將來進行結構的小振幅動力分析提供關鍵數據。
以上這些看起來很「翻番復雜」的文字呢,就是對無線感測器定義以及它的一些應用實例的解析了,這些也都是我所能了解到的知識信息了,對於無線感測器還有很多與其相關的知識信息,但是在這里我也只能給大家提供這么多了。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會親身接觸到無線拆蠢塵感測器,但是它卻一直在我們的身邊,給予我們幫助,為我們「保駕護航」。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肆』 什麼是無線感測網路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一種分布式感測網路,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檢查外部世界的感測器。WSN中的感測器通過無線方式通信手念,由大量的靜止或移動的感測器以自組織和多跳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路,以協作地感知、採集、處理和傳輸網路覆耐純蓋地理區域內被感昌薯咐知對象的信息,並最終把這些信息發送給網路所有者的。因此網路設置靈活,設備位置可以隨時更改,還可以跟互聯網進行有線或無線方式的連接,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自組織的網路。
無線感測器網路所具有的眾多類型的感測器,可探測包括地震、電磁、溫度、濕度、雜訊、光強度、壓力、土壤成分、移動物體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邊環境中多種多樣的現象。潛在的應用領域可以歸納為: 軍事、航空、防爆、救災、環境、醫療、保健、家居、工業、商業等領域。
『伍』 無線與感測器網路實驗課程 。想問下有哪些感測器的具體應用。比如在門上安裝兩個紅外感測器記錄進出的人
所有的感測器增加無線功能,就是無線感測器。
比如測量水深,水溫,流速的感測器,才一個無線傳輸模塊。
比如太陽能路燈,要上報電流,電壓等電氣參數,通過GPRS無線傳輸。
比如老人院老人佩戴設備集成角度感測器,如果摔倒無線傳輸報警。
比如電瓶車,位置偏離了限定的范圍或者發生異常震動,會通過無線上報。
智能家居更是這樣,WIFI、ZigBee,GPRS各種無線網路與林林總總的感測器結合的一個典型應用。
實際是感測器結合無線傳輸模塊,以及上位機共同構成了一套遠程監控系統。
『陸』 無線感測器在網路中的應用設計
下面是由整理的畢業設計論文《無線感測器在網路中的應用設計》,歡迎閱讀。
1引言
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簡稱WSNs)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感測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形成一個多跳自組織網路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感知和採集網路分布區域內監視對象的各種信息,並加以處理,完成數據採集和監測任務。WSNs綜合了感測器、嵌入式計算、無線通訊、分布式信息處理等技術,具有快速構建、自配置、自調整拓撲、多跳路由、高密度、節點數可變、無統一地址、無線通信等特點,特別適用於大范圍、偏遠距離、危險環境等條件下的實時信息監測,可以廣泛應用於軍事、交通、環境監測和預報、衛生保健、空間探索等各個領域。
2節點的總體設計和器件選型
2.1節點的總體設計
WSNs微型節點應用數量比較大,更換和維護比較困難,要求其節點成本低廉和工作時間盡可能長;功能上要求WSNs中不應該存在專門的路由器節點,每個節點既是終端節點,又是路由器節點。節點間採用移動自組織網路聯系起來,並採用多跳的路由機制進行通信。因此,在單個節點上,一方面硬體必須低能耗,採用無線傳輸方式;另一方面軟體必須支持多跳的路由協議。基於這些基本思想,設計了以高檔8位AVR單片機ATmega128L為核心,結合外圍感測器和2.4 GHz無線收發模塊CC2420的WSNs微型節點。這兩款器件的體積非常小,加上外圍電路,其整體體積也很小,非常適合用作WSNs節點的元件。
圖1給出WSNs微型節點結構。它由數據採集單元、數據處理單元、數據傳輸單元和電源管理單元4部分組成。數據採集單元負責監測區域內信息的採集和數據轉換,設計中包括了可燃性氣體感測器和濕度感測器;數據處理單元負責控制整個節點的處理操作、路由協議、同步定位、功耗管理、任務管理等;數據傳輸單元負責與其他節點進行無線通信,交換控制消息和收發採集數據;電源管理單元選通所用到的感測器,節點電源由幾節AA電池組成,實際工業應用中採用微型紐扣電池,以進一步減小體積。為了調試方便及可擴展性,可將數據採集單元獨立出來,做成兩塊能相互套接的可擴展主板。
2.2處理器選型
處理器的選型要求和指標是功耗低,保證長時間不更換電源也能順利工作,供給電壓小於5 V,有較快的處理速度和能力,由於節點是需要大量安置的,所以價格也要相對便宜。選用AVR單片機,考慮到電路中I/O的個數不多,功耗低、成本低、適合與無線器件介面配合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對比後,選用Atmel公司的ATmega128L。該微型控制器擁有豐富的片上資源,包括4個定時器、4 KB SRAM、128KB Flash和4 KBEEPROM;擁有UART、SPI、I2C、JTAG介面,方便無線器件和感測器的接入;有6種電源節能模式,方便低功耗設計。
2.3無線通信器件選型 CC2420是一款符合ZigBee技術的高集成度工業用射頻收發器,其MAC層和PHY層協議符合802.15.4規范,工作於2.4 GHz頻段。該器件只需極少外部元件,即可確保短距離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數據傳輸單元模塊支持數據傳輸率高達250 Kb/s,即可實現多點對多點的快速組網,系統體積小、成本低、功耗小,適於電池長期供電,具有硬體加密、安全可靠、組網靈活、抗毀性強等特點。
2.4感測器選型
由於WSNs是用於礦下安全監測,常要檢測礦下可燃氣體的濃度(預防瓦斯氣體濃度過高)和空氣濕度,所以要選擇測量氣體濃度和濕度的感測器。
2.4.1 HIH-4000系列測濕感測器
HIH-4000系列測濕感測器作為一個低成本、可軟焊的單個直插式組件(SIP)能提供儀表測量質量的相對濕度(RH)感測性能。RH感測器可用在二引線間有間距的配量中,它是一個熱固塑料型電容感測元件,其內部具有信號處理功能。感測器的多層結構對應用環境的不利因素,諸如潮濕、灰塵、污垢、油類和環境中常見的化學品具有最佳的抗力,因此可認定它能適用礦下環境。
2.4.2 MR511熱線型半導體氣敏元件
MR511型氣敏元件利用氣體吸附在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表面而產生熱傳導變化及電傳導變化的原理,由白金線圈電阻值變化測定氣體濃度。MR511由檢測元件和補償元件配對組成電橋的兩個臂,遇可燃性氣體時,檢測元件的電阻減小,橋路輸出電壓變化,該電壓變化隨氣體濃度的增大而成比例增大,補償元件具有溫度補償作用。MR511除具有靈敏度高、響應恢復時間短、穩定性好特點外,還具有功耗小,抗環境溫濕度干擾能力強的優點。WSNs的節能和井下惡劣溫濕環境要求MR5111可以滿足。
3 WSNs節點設計
3.1數據採集單元
考慮到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節能和井下惡劣的溫濕環境,為了便於數據採集,系統設計採用HIH-4000-01型測濕度感測器和MR511熱線型半導體氣體感測器。圖2、圖3分別給出其電路設計圖。
3.2數據處理單元
ATmega128L的外圍電路設計簡單,設計時注意在數字電路的電源並人多隻電容濾波。ATmega128L的工作時鍾源可以選取外部晶振、外部RC振盪器、內部RC振盪器、外部時鍾源等方式。工作時鍾源的選擇通過ATmega128L的內部熔絲位來設計。熔絲位可以通過JTAG編程、ISP編程等方式設置。ATmega128L採用7.3728 MHz和32.768 kHz兩個外部晶振。前者用作工作時鍾,後者用作實時時鍾源。
3.3數據傳輸單元
3.3.1 CC2420外圍電路設計
圖4給出數據傳輸單元的外圍電路。CC2420隻需要極少的外圍元器件。其外圍電路包括晶振時鍾電路、射頻輸入/輸出匹配電路和微控制器介面電路3部分。
射頻輸入/輸出匹配電路主要用來匹配器件的輸入輸出阻抗,使其輸入輸出阻抗為50 Ω,同時為器件內部的PA及LNA提供直流偏置。射頻輸入/輸出是高阻抗,有差別。射頻端最適合的負載是115+j180 Ω。C61、C62、C71、C81、L61組成不平衡變壓器,L62和L81匹配射頻輸入輸出到50 Ω;L61和L62同時提供功率放大器和低雜訊放大器的直流偏置。內部的T/R開關是為了切換低雜訊放大器/功率放大器。R451偏置電阻是電流基準發生器的精密電阻。CC2420本振信號既可由外部有源晶體提供,也可由內部電路提供。若由內部電路提供時,需外加晶體振盪器和兩只負載電容,電容的大小取決於晶體的頻率及輸入容抗等參數。設計採用16 MHz晶振時,其電容值約為22 pF。C381和C391是外部晶體振盪器的負載電容。片上電壓調節器提供所有內部1.8 V電源的供應。C42是電壓調節器的負載電容,用於穩定調節器。為得到最佳性能必須使用電源去耦。在應用中使用大小合適的去耦電容和功率濾波器是非常重要的。CC2420可以通過4線SPI匯流排(SI、SO、SCLK、CSn)設置器件的工作模式,並實現讀,寫緩存數據,讀/寫狀態寄存器等。通過控制FIFO和FIFOP引腳介面的狀態可設置發射/接收緩存器。
3.3.2配置IEEE 802.15.4工作模式
CC2420為IEEE 802.15.4的數據幀格式提供硬體支持。其MAC層的幀格式為:頭幀+數據幀+校驗幀;PHY層的幀格式為:同步幀+PHY頭幀+MAC幀,幀頭序列的長度可通過設置寄存器改變,採用16位CRC校驗來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發送或接收的數據幀被送入RAM中的128位元組緩存區進行相應的幀打包和拆包操作。表1給出CC2420的四線串列SPI介面引腳功能。它是設計單片機電路的依據,充分發揮這些功能是設計無線通信產品的前提。
3.3.3 CC2420與單片機介面電路設計
圖5給出CC2420與ATmega128L單片機的介面電路。CC2420通過簡單的四線(SI、SO、SCLK、CSn)與SPI兼容串列介面配置,這時CC2420是受控的。ATmega128L的SPI介面工作在主機模式,它是SPI數據傳輸的控制方;CC2420設為從機工作方式。當ATmega128L的SPI介面設為主機工作方式時,其硬體電路不會自動控制SS引腳。因此,在SH通信時,應在SPI介面初始化,它是由程序控制SS,將其拉為低電平,此後,當把數據寫入主機的SPI數據寄存器後,主機介面將自動啟動時鍾發生器,在硬體電路的控制下,移位傳送,通過MOSI將數據移出ATmega128L,並同時從CC2420由MISO移人數據,8位數據全部移出時,兩個寄存器就實現了一次數據交換。
4結語
通過對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中感測器元件、數據處理模塊、數據傳輸模塊和電源的選擇,設計了一種以CC2420和ATmega128L為主體的硬體方案。利用該方案設計的CC2420和ATmega128L的外圍電路以及兩者之間的介面電路。此外,還對感測器與單片機的介面電路進行設計。通過實驗驗證,設計的硬體節點基本上達到了項目要求,經調試能通過感測器正確真實地採集數據,並實現兩個無線節點(兩個電路板。AA電池供電)在30 m左右的通信、傳輸數據、並反映到終端設備。
『柒』 無線感測器應用無線感測器特點
隨著科技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人類已經置身於信息時代。而作為信息獲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術感測器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感測器信息獲取技術已經從過去的單一化漸漸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網路化方向發展,並將會帶來一場信息革命。那麼,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無線感測器應用及無線感測器特點族攔。
無線感測器應用
1、軍事領域的應用
在軍事領域,由於WSN具有密集型、隨機分布的特點,使其非常適合應用於惡劣的戰場環境。利用WSN能夠實現監測敵軍區域內的兵力和裝備、實時監視戰場狀況、定位目標、監測核攻擊或者生物化學攻擊等。
2、輔助農業生產
WSN特別適用於以下方面的生產和科學研究。例如,大棚種植室內及土壤的溫度、濕度、光照監測、珍貴經濟作物生長規律分析與測量、葡萄優質育種和生產等,可為農村發展與農民增收帶來極大的幫助。採用WSN建設農業環境自動監測系統,用一套網路設備完成風、光、水、電、熱和農葯等的數據採集和環境控制,可有效提高農業集約化生產程度,提高農業生產種植的科學性。
3、生態監測與災害預警
WSN可以廣泛地應用於生態環境監測、生物種群研究、氣象和地理研究、洪水、火災監測。環境監測為環境保護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是生態保護的基礎。在野外地區或者不宜人工監測的區域布置WSN可以進行長期無人值守的不間斷監測,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研究提供實時的數據資料。具體的應用包括:通過跟蹤珍稀鳥類等動物的棲息、覓食習慣進行瀕危種群的研究;在河流沿線區域布置感測器節點,隨時監測水位及水資源被污染的情況;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容易發生的地區布置節點,可提前發出災害預警,及時採取相應抗災措施;可在重點保護林區布置大量節點隨時監控內部火險情況,一旦發現火情,可立刻發出警報,並給出具體位置及當前火勢的大小;可將節點布置在發生地震、水災等災害的地區、邊遠山區或偏僻野外地區,用於臨時應急通信。
4、基礎設施狀態監測系統
WSN技術對於大型工程的安全施工以及建築物安全狀況的監測有積極的幫助作用。通過布置感測器節點,可以及時准確地觀察大樓、橋梁和其他建築物的狀況,及時發現險情,及時進行維修,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5、工業領域的應用
在工業安全方面,感測器網路技術可用於危險的工作環境,例如在煤礦、石油鑽井、核電廠和組裝線布置感測器節點,可以隨時監測工作環境的安全狀況,為工作人員的安全提供保證。另外,感測器節點還可以代替部分工作人員到危險的環境中執行任務,不僅降低了危險程度,還提高了對險情的反應精度和速度。
無線感測器特點
1、電源能力局限性
節點通常由電池供電,每個節點的能源是有限的,一旦電池能量耗盡,節點就會停止正常工作。
2、節點數量多
為了獲取精確信息,在監測區域通常部署大量感測器節點,通過分布式處理大量採集的信息能夠提高監測的精確度,降低對單個節點感測器的精度要求;大量冗餘節點的存在,使得系統具有很強的容錯性能;大量節點能夠增大覆蓋的監測區域,減少洞穴或盲區。
3、動態拓撲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一個動態的網路,節點可以隨處移動;某個節點可能會因為電池能量耗盡或其他故障,退出網路運行;也可能由於工作的需要而被添加到網路中。
4、自組織網路
在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中,通常情況下感測器節點的位置不能預先精確設定。節點之間的相互鄰居關系也不能預先知道,如通過飛機撒播大量感測器節點到面積廣闊的原始森林中,或隨意放置到人不可到達或危險的區域。這樣就要求感測器節點具有自組織的襲滲能力,能夠自動進行配置和管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自組織性還要求能夠適應網路拓撲結構的動態變化。
5、多跳路由
網路中節點通信距離一般在幾十到幾百米范圍內,節點只能與它的鄰居直接通信。如果希望與其射頻覆蓋范圍之外的節點進行通信,則需要通過中間節點進行路由。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網路節點完成的,沒有專門的路由設備。這樣每個節點既可以是信息的發起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轉發者。
6、以數據為中心
感測器網路中的節點採用編號標識,節點編號不需要全網唯一。由於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節點編號與節點位置之間的關系是完全動態的,沒有必然聯系。用戶查詢事件時,直接將所關心的事件通告給網路,而不是通告給某個確定編號的節點。網路在獲得指定事件的信息後匯報給用戶。這是一種以數據本身作為查詢或者傳輸線索的思想。所以通常說感測器網路是一個以數據為中心的網路拍穗脊。
『捌』 為大學建設一個無線感測器網路實驗室需要購買哪些設備和軟體
硬體不貴
先買一些節點來研究,自己畫原理圖自己防他的板子做自己的節點,還可以擴展。
我們用的是UC伯克利的點。現在自己做了。
然後就是一些擴展設備了,這個就多了想買什麼買什麼,天線、編程板神馬的。。。還有各種固定節點的設備,我們還有太陽能板、防水盒等等。
軟體開源的tinyos好裝好學還免費。
最難的是實驗設計。。。我們想開實驗,就是不知道怎麼設計實驗項目。。。
『玖』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與應用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與應用
無線感測器網路簡稱WSN,它綜合了現代無線網路通信技術、感測器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其應用十分廣泛。下面是我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於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與應用,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一種新型的感測器網路,其主要是由大量的感測器節點組成,利用無線網路組成一個自動配置的網路系統,並將感知和收集到的信息發給管理部門。目前無線感測器網路在軍事、生態環境、醫療和家居方面都有一定應用,未來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發展前景將是不可估量的。
一、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
(一)節點數量多
在監測區通常都會安置許多感測器節點,並通過分布式處理信息,這樣就能夠提高監測的准確性,有效獲取更加精確的信息,並降低對節點感測器的精度要求。此外,由於節點數量多,因此存在許多冗餘節點,這樣就能使系統的容錯能力較強,並且節點數量多還能夠覆蓋到更廣闊的監測區域,有效減少監測盲區。
(二)動態拓撲
無線感測器網路屬於動態網路,其節點並非固定的。當某個節電出現故障或是耗盡電池後,將會退出網路,此外,還可能由於需要而被轉移添加到其他的網路當中。
(三)自組織網路
無線感測器的節點位置並不能進行精確預先設定。節點之間的相互位置也無法預知,例如通過使用飛機播散節點或隨意放置在無人或危險的區域內。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感測器節點自身能夠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能夠自動進行相關管理和配置。
(四)多跳路由
無線感測網路中,節點之間的距離通常都在幾十到幾百米,因此節點只能與其相鄰的節點進行直接通信。如果需要與范圍外的節點進行通信,就需要經過中間節點進行路由。無線感測網路中的多跳路由並不是專門的路由設備,所有傳輸工作都是由普通的節點完成的。
(五)以數據為中心
無線感測網路中的節點均利用編號標識。由於節點是隨機分布的,因此節點的編號和位置之間並沒有聯系。用戶在查詢事件時,只需要將事件報告給網路,並不需要告知節點編號。因此這是一種以數據為中心進行查詢、傳輸的方式。
(六)電源能力局限性
通常都是用電池對節點進行供電,而每個節點的能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一旦電池的能量消耗完,就是造成節點無法再進行正常工作。
二、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應用
(一)環境監測應用
無線感測器可以用於進行氣象研究、檢測洪水和火災等,在生態環境監測中具有明顯優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農業大國,因此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利用無線感測器進行對生產環境變化進行監測能夠為農業生產帶來許多好處,這對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醫療護理應用
無線感測器網路通過使用互聯網路將收集到的信息傳送到接受埠,例如一些病人身上會有一些用於監測心率、血壓等的感測器節點,這樣醫生就可以隨時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旦病人出現問題就能夠及時進行臨時處理和救治。在醫療領域內感測器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例如芬蘭的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一種可以穿在身上的無線感測器系統,還有SSIM(Smart Sensors and Integrated Microsystems)等。
(三)智能家居建築應用
文物保護單位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對具有意義的古老建築實行保護措施。利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節點對古老建築內的溫度是、濕度、關照等進行監測,這樣就能夠對建築物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控。對於一些珍貴文物的保存,對保護地的位置、溫度和濕度等提前進行檢測,可以提高展覽品或文物的保存品質。例如,英國一個博物館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設計了一個警報系統,利用放在溫度底部的節點檢測燈光、振動等信息,以此來保障文物的安全[5]。
目前我國基礎建設處在高速發展期,建設單位對各種建設工程的安全施工監測越來越關注。利用無線感測器網路使建築能夠檢測到自身狀況並將檢測數據發送給管理部門,這樣管理部門就能夠及時掌握建築狀況並根據優先等級來處理建築修復工作。
另外,在傢具或家電匯中設置無線感測器節點,利用無線網路與互聯網路,將家居環境打造成一個更加舒適方便的空間,為人們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生活環境。通過實時監測屋內溫度、濕度、光照等,對房間內的細微變化進行監測和感知,進而對空調、門窗等進行智能控制,這樣就能夠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四)軍事應用
無線感測器網路具有低能耗、小體積、高抗毀等特性,且其具有高隱蔽性和高度的自組織能力,這為軍事偵察提供有效手段。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軍事研究中應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感測器網路在惡劣的戰場內能夠實時監控區域內敵軍的裝備,並對戰場上的狀況進行監控,對攻擊目標進行定位並能夠檢測生化武器。
目前無線感測器網路在全球許多國家的軍事、研究、工業部門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尤其受到美國國防部和軍事部門的重視,美國基於C4ISR又提出了C4KISR的計劃,對戰場情報的感知和信息綜合能力又提出新的要求,並開設了如NSOF系統等的一系列軍事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
總之,隨著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研究不斷深入和擴展,人們對無線感測器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然而目前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存儲能力、傳輸能力、覆蓋率等。盡管無線感測器網路還有許多技術問題待解決使得現在無法廣泛推廣和運用,但相信其未來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拾』 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與應用的目錄
第1章無線感測器網路概述
1.1感測器網路的研究歷史
1.1.1早期的軍用感測器網路研究
1.1.2美軍DARPA的分布式感測器網路研究計劃
1.1.3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軍用感測器網路
1.1.421世紀的感測器網路研究
1.2WSN基本概念
1.2.1什麼是WSN
1.2.2WSN與MANET的異同
1.2.3WSN的通信體系結構
1.3WSN的主要技術
1.3.1系統體系結構
1.3.2網路與通信的控制
1.4影響WSN設計的因素
1.4.1容錯
1.4.2擴展性
1.4.3價格
1.4.4硬體限制
1.4.5WSN拓撲
1.4.6WSN工作環境
1.4.7傳輸媒介
1.4.8功耗
參考文獻
第2章無線感測器網路競爭類MAC協議
2.1感測器媒介訪問控制協議(S-MAC)
2.1.1能量浪費原因分析
2.1.2S-MAC協議概述
2.1.3休眠的協調
2.1.4避免旁聽與消息分片傳輸
2.1.5時延分析
2.1.6S-MAC協議實現
2.1.7S-MAC協議的性能
2.2超時MAC協議(T-MAC)
2.2.1T-MAC協議概述
2.2.2T-MAC基本協議
2.2.3分群與同步
2.2.4RTS操作與TA選擇
2.2.5避免旁聽
2.2.6不對稱通信
2.2.7T-MAC的性能
2.3伯克利媒介訪問控制協議(B-MAC)
2.3.1B-MAC協議的設計與實現
2.3.2壽命建模
2.3.3參數
2.3.4自適應控制
參考文獻
第3章無線感測器網路分配類MAC協議
3.1流量自適應媒介訪問協議(TRAMA)
3.1.1TRAMA協議概述
3.1.2TRAMA協議組成
3.1.3訪問方式與相鄰節點協議
3.1.4傳輸時間安排交換協議
3.1.5自適應選舉演算法
3.1.6TRAMA的性能
3.2分布式隨機時隙安排協議(DRAND)
3.2.1TDMA時隙分配問題定義
3.2.2DRAND演算法詳述
3.2.3DRAND正確性
3.2.4DRAND復雜性分析
3.2.5DRAND的性能
3.3功率高效與時延意識媒介訪問協議(PEDAMACS)
3.3.1PEDAMACS協議概述
3.3.2PEDAMACS分組格式
3.3.3本地拓撲建立階段
3.3.4AP拓撲信息收集階段
3.3.5傳輸時間安排階段
3.3.6拓撲調整階段
3.3.7傳輸時間安排演算法
參考文獻
第4章無線感測器網路混合類MAC協議
4.1斑馬MAC協議(Z-MAC)
4.1.1時間同步協議(TPSN)
4.1.2Z-MAC協議概述
4.1.3相鄰節點尋找與時隙分配
4.1.4本地成幀
4.1.5Z-MAC協議的傳輸控制
4.1.6發送規則
4.1.7直接競爭通知
4.1.8Z-MAC傳輸時間安排的接收
4.1.9本地時間同步
4.1.10Z-MAC協議的性能
4.1.11Z-MAC協議隨機分析
4.2漏斗-MAC協議
4.2.1漏斗問題
4.2.2按需發送信標
4.2.3面向中心節點的傳輸時間安排
4.2.4定時與成幀
4.2.5Meta-傳輸時間安排的廣播
4.2.6動態深度調整
4.2.7漏斗-MAC協議的測試床實驗評估
參考文獻
第5章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中心路由協議
5.1協商式感測器信息分發協議(SPIN)
5.1.1SPIN概述
5.1.2Meta-Data
5.1.3SPIN消息
5.1.4SPIN資源管理
5.1.5SPIN實現
5.1.6SPIN-1:3步握手協議
5.1.7SPIN-2:低能量門限的SPIN-1
5.1.8用於與SPIN比較的其他數據分發演算法
5.1.9SPIN的性能評估
5.1.10SPIN小結
5.2定向擴散
5.2.1定向擴散的組成要素
5.2.2命名
5.2.3興趣與梯度
5.2.4數據傳播
5.2.5路徑建立與路徑裁剪的強化
5.2.6定向擴散的分析評估
5.2.7定向擴散的模擬評估
參考文獻
第6章無線感測器網路分層路由協議
6.1低能量自適應分群分層(LEACH)
6.1.1LEACH協議體系結構
6.1.2群首選擇演算法
6.1.3分群演算法
6.1.4穩定狀態階段
6.1.5LEACH-C:BS建立分群
6.1.6LEACH的分析與模擬
6.2兩層數據分發協議(TTDD)
6.2.1兩層數據分發
6.2.2柵格結構
6.2.3TTDD轉發
6.2.4柵格維護
6.2.5TTDD開銷分析
6.2.6TTDD的性能
6.2.7TTDD討論
參考文獻
第7章無線感測器網路地理位置路由協議
7.1定位技術
7.1.1距離測量與角度測量
7.1.2位置計算
7.1.3TPS網路模型
7.1.4TPS定位方案
7.1.5TPS技術性能分析
7.2貪婪地理路由演算法
7.2.1概述
7.2.2基於DT的膨脹分析
7.2.3貪婪轉發(GF)
7.2.4有界Voronoi貪婪轉發(BVGF)
7.2.5網路膨脹分析總結
7.2.6基於概率通信模型的擴充
7.3位置輔助泛洪協議(LAF)
7.3.1LAF協議概述
7.3.2採用LAF分發信息
7.3.3LAF中的資源管理
7.3.4柵格維護開銷
7.3.5數據分發規程的完備性
7.3.6LAF節能分析
7.3.7位置估計中的誤差
7.3.8LAF的性能
參考文獻
第8章無線感測器網路端到端可靠傳輸協議
8.1事件到中心節點的可靠傳輸協議(ESRT)
8.1.1問題定義
8.1.2評估環境
8.1.3特性區域
8.1.4ESRT協議描述
8.1.5擁塞檢測
8.1.6ESRT協議對並發事件的處理
8.1.7ESRT協議的性能分析
8.1.8ESRT協議的模擬結果
8.1.9?的正確選擇
8.2基於多電台虛擬中心節點的過載流量管理(SIPHON)
8.2.1擁塞檢測與預防(CODA)
8.2.2虛擬中心節點尋找與可見度范圍控制
8.2.3SIPHON擁塞檢測
8.2.4改變流量的傳輸路徑
8.2.5次網路中的擁塞
8.2.6虛擬中心節點開銷分析
參考文獻
第9章無線感測器網路逐跳可靠傳輸協議
9.1合成擁塞控制技術(FUSION)
9.1.1擁塞崩潰的症狀
9.1.2逐跳流量控制
9.1.3速率限制
9.1.4MAC層優先順序化
9.1.5應用自適應
9.2慢分發、快提取可靠傳輸協議(PSFQ)
9.2.1PSFQ協議概述
9.2.2PSFQ分發操作
9.2.3PSFQ提取操作
9.2.4PSFQ報告操作
9.2.5單個分組消息的交付
9.2.6PSFQ的性能
9.3下行數據可靠交付可擴展體系結構(GARUDA)
9.3.1面臨的挑戰
9.3.2可靠性語義
9.3.3GARUDA的基本原理
9.3.4單個分組或第一個分組的交付
9.3.5即時構建GARUDA核
9.3.6兩階段丟失恢復
9.3.7其他可靠性語義的支持
9.3.8GARUDA的性能
參考文獻
第10章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融合技術
10.1樹狀結構累積
10.1.1分布式生成樹演算法
10.1.2E-Span樹
10.2不受應用約束的自適應數據累積(AIDA)
10.2.1AIDA協議概述
10.2.2AIDA體系結構
10.2.3AIDA控制單元中的累積方案
10.2.4AIDA累積功能單元
10.2.5AIDA分組格式
10.2.6AIDA分組頭開銷分析
10.2.7AIDA節省分析
10.2.8AIDA的性能
10.3無結構累積法與半結構累積法
10.3.1數據意識任意組播(DAA)
10.3.2ToD上的動態轉發
10.3.3性能分析
10.3.4ToD和DAA的性能
參考文獻
第11章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
11.1WSN安全概述
11.1.1WSN安全威脅模型
11.1.2WSN安全面臨的障礙
11.1.3WSN安全要求
11.1.4WSN安全解決方案的評估
11.2WSN中的安全攻擊
11.2.1物理層安全攻擊
11.2.2鏈路層安全攻擊
11.2.3對WSN網路層(路由)的攻擊
11.2.4對傳輸層的攻擊
11.3SPINS安全解決方案
11.3.1符號
11.3.2SNEP
11.3.3μTESLA
11.3.4μTESLA詳細描述
11.3.5SPINS實現
11.3.6SPINS性能評估
11.4LEAP+安全解決方案
11.4.1假設條件
11.4.2LEAP+概述
11.4.3單獨密鑰的建立
11.4.4成對密鑰的建立
11.4.5分群密鑰的建立
11.4.6全網密鑰的建立
11.4.7本地廣播認證
11.4.8LEAP+安全分析
11.4.9LEAP+性能評估
參考文獻
第12章無線感測器網路中間件技術
12.1WSN中間件面臨的挑戰
12.2WSN中間件的功能要求
12.3ZebraNet系統中的中間件系統(Impala)
12.3.1ZebraNet系統簡介
12.3.2ZebraNet中間件體系結構
12.3.3應用適配器
12.3.4應用更新器
12.3.5周期性操作調度
12.3.6事件處理模型
12.3.7Impala網路介面
12.3.8Impala評估
12.4感測器信息網路化體系結構(SINA)
12.4.1SINA的功能組成
12.4.2信息抽象
12.4.3感測器查詢與任務分配語言(SQTL)
12.4.4感測器執行環境(SEE)
12.4.5信息收集方法
12.4.6應用舉例
參考文獻
第13章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及編程
13.1感測器網路的應用
13.1.1軍事應用
13.1.2環境應用
13.1.3醫療衛生應用
13.1.4家庭應用
13.1.5其他商業應用
13.2WSN應用設計原理
13.2.1設計方面
13.2.2確定WSN操作坊式
13.3WSN網路編程
13.3.1編程抽象
13.3.2現有若干編程模型簡介
13.4分層編程與ATaG編程架構
13.4.1WSN的分層編程
13.4.2抽象任務圖編程架構(ATaG)
13.4.3採用ATaG的應用開發方法
13.4.4一個ATaG應用例子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