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
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通信技術、網路技術、感測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1)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在國際標准制定中掌握重要話語權,初步實現「兩端趕超、中間突破」即在高端感測、新型RFID、智能儀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統、核心晶元等感知識別領域和高端應用軟體與中間件、基礎架構、雲計算、高端信息處理等應用技術領域實現自主研發,技術掌控力顯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離無線傳輸等物聯網網路通信領域取得實質性技術突破,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2)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在感測器與感測器網路、RFID、智能儀器儀表、智能終端、網路通信設備、等物聯網製造產業,通信服務、雲計算服務、軟體、高端集成與應用等物聯網服務業,以及嵌入式系統、晶元與微納器件等物聯網關鍵支撐產業等領域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初步形成從晶元、軟體、終端整機、網路、應用到測試儀器儀表的完整產業鏈,初步實現創新性產業集聚、門類齊全、協同發展的產業鏈及空間布局。
(3) 物聯網應用水平顯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聯網示範應用重大工程,在國民經濟和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物聯網先導應用全面開展;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全面啟動,寬頻、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初步形成。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導論、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工程電磁場、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現代通信網、感測器原理、嵌入式系統設計、無線通信原理、無線感測器網路、近距無線傳輸技術、二維條碼技術、數據採集與處理、物聯網安全技術、物聯網組網技術等。
本科,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課程設置選項之一
2010年初教育部下達了高校設置物聯網專業申報通知,眾多高校爭相申報。由於物聯網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從技術角度,主要涉及的現有高校院系與埋拿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電子與電氣工程,電子信息與通訊,自動控制,遙感與遙測,精密儀器彎鎮搭,電子商務等等。物聯網專業可能會在上述這些院系中開設。 與物聯網應用相關的專業, 如建築與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運輸與物流,節能與環保等等,可能會考慮開設選修課或在研究生、博士生階段設置相關交叉學科的學位。
物聯網可以是一個「專業」,但不一定是一個「學科」。國內有些專家反對設置「物聯網專業」,因為定位不清,一個學校往往有好幾個院系爭奪「物聯網專業「的申報,又不是一個明確的學科,難以培養出真正的專業人才,培養出來的人可能是「萬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階段,建議只作為研究生專業,像MBA一樣的模式。和許多高校設置的「電子商務」專業一樣,「電子商務」也有同樣的定位不清問題,只要高校設置的物聯網專業能夠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尤其是跨專業復合型人才,就應該可以設置,不必拘泥於它究竟屬於哪個現旅李有的「學科」。 下表列出了一個高校物聯網專業課程設置的初步建議,算是拋磚引玉。
課程1物聯網導論推薦使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物聯網導論》(國際著名物聯網專家、ACM中國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劉雲浩編著)等教材。 全面了解物聯網的3個重要特徵,並且需要大概了解物聯網的感知識別、網路構建、管理服務等技術及其行業綜合應用。
課程2 C語言程序設計推薦使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C語言程序設計》(譚浩強教授的經典著作)、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設計語言(第2版新版)》(國際經典教材)等教材。 物聯網涉及底層編程,C語言為必修課,同時需要了解OSGi,OPC,Silverlight等技術標准。
課程3 Java程序設計推薦使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Java語言程序設計教程》等教材。 物聯網應用層,伺服器端集成技術,開放Java技術也是必修課,同時需要了解Eclipse,SWT,Flash,HTML5,SaaS等技術。
課程4無線感測網路推薦使用清華出版社出版的《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科院軟體所研究員孫利民、哈工大教授李建中等編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短距離無線通訊入門與實戰》等教材。 學習各種無線RF通信技術與標准,Zigbee,藍牙,紅外,WiFi,GPRS,CDMA,3G,4G,5G等。
課程5 TCP/IP網路協議推薦使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用TCP/IP進行網際互連(第1卷):原理、協議與結構(第5版)》等教材。 TCP/IP協議標準是所有有線和無線網路協議的基礎,Socket編程技術也是基礎技能,為必修課。
課程6 嵌入式系統技術推薦使用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嵌入式系統技術教程》等教材。 嵌入式系統(包括TinyOS等IoT操作系統),是物聯網感知層和通訊層重要技術,為必修課。
課程7感測器技術推薦使用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的《感測器技術》等教材。 物聯網專業學生需要對感測器技術與發展,尤其是在應用中如何選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感測器的設計與生產,對相關的材料科學,生物技術等有深入了解。
課程8RFID技術推薦使用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物聯網RFID原理與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射頻識別(RFID)技術原理與應用》等教材。 RFID作為物聯網主要技術之一,需要了解,它本身(與智能卡技術融合)可以是一個細分專業或行業,也可以是研究生專業選題方向。
課程9 工業信息化及現場匯流排技術推薦使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現場匯流排技術及應用教程》等教材。 工業信息化也是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需要了解,它本身也可以是一個細分專業或行業,也可作為研究生專業選題方向。
課程10 M2M技術推薦使用TSTC Publishing出版的《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等教材。 本書是美國「Texas S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專業教材,在美國首次提出了M2M專業教學大綱,M2M也是物聯網主要領域,需要了解,建議直接用英文授課。
課程11 物聯網軟體、標准、與中間件技術 推薦使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間件技術原理與應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物聯網:技術、應用、標准和商業模式》等教材。 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應用,軟體是靈魂,中間件是產業化的基石,需要學習和了解,尤其是對畢業後有志於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學生。
②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篇
以下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無線 網路技術 論文三篇。
無線網路 技術論文一
試想一下,在有線網路時代,用戶的活動范圍受限於網線,無論到哪裡必須要拖著長長的纜線,為尋找寬頻介面而苦惱。為此,無線網路應運而生。和有線網路相比,雖然無線網路的帶寬較小;相對目前的有限網路有較多的等待延遲;穩定性較差;無線接入設備的CPU、內存以及顯示屏幕等資源有限等 缺陷。但無線網路可適應復雜的搭建環境,搭建簡單,經濟性價比強,並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擺脫網線的束縛,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溝通。故自開發之初,就迅速搶占著市場。目前無線網路從覆蓋范圍上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類:(1)系統內部互聯/無限個域網(2)無線區域網(3)無限城域網/廣域網。故本文就此介紹各類無線網路的的應用現狀。
一、無限個域網(WPAN)
無線個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5標准。無限個域網可以看成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特例。其覆蓋半徑只有幾米。其主要應用范圍包括:語音通信網關、數據通信網關、信息電器互聯與信息自動交換等。WPAN通常採用微微蜂窩或毫微微蜂窩結構。WPAN是當前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相應的新技術也層出不窮,主要包括藍牙技術、IrDA、Home RF、超寬頻技術和ZigBee技術等,具體介紹如下:
(一)藍牙技術 是一種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語音和數據業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其基本網路結構是微微網。其優點在於低功耗、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集成電路簡單,易於推廣等。藍牙技術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5GHz ISM頻段,消除了國界的限制,可在短距離中互相連接,實現即插即用,在無線電環境非常嘈雜的環境下,其優勢更加明顯。目前在為3個使用短距離無線連接的通用應用領域提供支持,分別是數據和語音接入點、電纜替代和自組網路。
(二)IrDA技術 是目前幾種技術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它採用紅外線作為通信媒介,支持各種速率的點對點的語音和數據業務,主要應用在嵌入式系統和設備中。
(三) Home RF 用於在家庭區域內,在PC和用戶電子設備之間實現無線數字通信的開放式工業標准。
(四)超寬頻技術 是一種新技術,其概念類似於雷達,它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優點將使它成為未來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五)ZigBee技術 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路技術。它是一種介於無限標記技術和藍牙之間的技術提案,主要用於近距離無線連接。
二、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1標准。通過利用空中的電磁波代替傳統的纜線進行信息傳輸,可以作為有線網路的延伸、補充或代替。相比較而言,無線區域網具有以下優點,
(一)移動性:通信范圍不在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可以為用戶提供實時的無處不在的網路接入 功能,使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
(二)靈活性:無線區域網的組網方式靈活多樣,可方便的增減、移動、修改設備。
(三)經濟型:無線區域網可用於物理布線困難或不適合進行物理布線的地方,可將網路快速投入使用節省人緣費用。
它是目前發展最熱的無線網路類型,具體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方式也很多,但目前還只能用於不移動或慢速移動的用戶或業務,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出適合高速移動的無線區域網。按應用類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固定基礎設施的,一類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無固定基礎設施無線區域網又叫自組網路(Ad Hoc),其中最突出的是移動Ad Hoc網路,它在軍用和民用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它可在任意通信環境下迅速展開使用、能夠對網路拓撲變化做出及時響應。是目前和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一種組網技術。
三、無限廣域網(WWAN)
無線廣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20標准。它更強調快速移動性,其連接能力可覆蓋相當廣泛的地理區域。但其信息速率通常不是很高,只有115kb/s。當前無線廣域網多是行動電話及數據服務所使用的數字移動通信網路,常用的有GSM移動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而3G、4G技術也都屬於無限廣域網技術。該技術是使得 筆記本 計算機或者其他的設備裝置在蜂窩網路覆蓋范圍內可以在任何地方連接到互聯網。
四、結束語
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路不但在帶寬、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均取得了極大提升,同時在應用上,基於Wi-Fi無線應用也已從當初「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接入」服務轉變成車載無線、無線語音、無線視頻、無線校園、無線醫療、無線城市、無線定位等諸多豐富的無線應用。以後,無線網路在學術界、製造業、倉庫業、醫療界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對於無線網路來說,在應優先解決以下問題:(1)加強移動設備管理(MDM)和安全系統;(2)部署大規模語音和視頻無線區域網;(3)無線區域網控制器安裝在企業內部還是外部? 這些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也是決定未來無線網路所扮演的角色。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二
說到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得到美軍和盟軍的廣泛使用。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它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從最早的紅外線技術到被給予厚望的藍牙,乃至今日最熱門的IEEE 802.11(WiFi),無線網路技術一步步走向成熟。然而,要論業界影響力,恐怕誰也比不上WiFi。
Wi-Fi (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 的縮寫)為IEEE定義的一個無線網路通信的工業標准(IEEE802.11)。 Wi-Fi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下面介紹一下Wi-Fi聯接點網路成員和結構:
站點(Station) ,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的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統用於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 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ess Point, AP) 。接入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和有線區域網或 其它 網路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隻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的定址不屬無線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 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聯接(Reassociation)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 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 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
簡單而言,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網路。AP一般稱為網路橋接器或接入點,它是當作傳統的有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也是無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因此任何一台裝有無線網卡的PC均可透過AP去分享有線區域網絡甚至廣域網路的資源,其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內置無線發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無線網卡則是負責接受由AP所發射信號的CLIENT端設備。
雖然WIFI無線技術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隨著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標準的統一,WIFI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大的便利和更光明的前景,無線網路技術也會向著更主流的方向發展。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
一、引言
在人們即將邁入21世紀的時候,網路不知不覺成為每個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用它來查詢所需的資料、瀏覽各方面的新聞、甚至查詢當天出行的路線等等。 然而人們想要完成所有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通過有線網路。對於慢慢發展起來的無線網路,大多數人都對它很陌生,而且目前在國內,如果你要使用它的話,費用還挺貴,因此,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大部分人遠離它,甚至都從不過問它。
其實,無線網路是網路時代的一種進步、一種改革。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更便捷,並且也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所以,為了讓那些不懂它或者不想接近它的人,更多地知道、了解它,讓它們去接觸、甚至慢慢使用上它,下面就從五個方面簡單地介紹一下無線網路。
二、無線網路的誕生
從1969年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開始至今,網路的歷史並不算長;下面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 故事 來說明,故事開始於當年的8月30日,由BBN公司製造的第一台「介面信息處理機」簡稱IMP1,在預定日期的前兩天抵達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克蘭羅克是當時進行這次實驗的教授,還有他的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然而就在10月初的時候,第二台IMP2運到了阿帕網試驗的第二節點,即斯坦福研究院(簡稱:SRI)。
經過數百人一年多時間的緊張研究,阿帕網遠程聯網試驗即將正式實施。那台由IMP1聯接的大型主機叫做Sigma-7,已運至加利福尼亞大學,與它通訊的那台SRI大型主機叫作SDS 940的機器,也在同一時間到達,經過一到兩個月的准備工作,於10月29日晚上,在全球首次實現兩台機器之間的通信實驗,克蘭羅克教授立即命令他的研究助理、加利褔尼亞大學學生名叫查理·克萊恩(英文名:C. Kline),坐在一台名叫IMP1的終端前面,吩咐他要戴上耳機和麥克風,通過長途電話隨時與另外一名負責SRI終端操作的技術員保持密切聯系。
實驗就這樣開始了,據當時克萊恩的回憶,是他的教授讓他首先傳輸5個字母,分別為:L、O、G、I、N。用它們來確認分組交換技術的傳輸效果。並且教授指導它,只需要鍵入其中的L、O、G三個字母,使IMP1機器傳送出去,再由SRI機器自動產生「IN」,最後合成為前面要實現的五個字母組合,即:LOGIN。經過教授指導及克萊恩與SRI終端操作員的配合,就在22點30分的時候,帶著激動的心情,C.Kline就開始在鍵盤上敲入第一個字母「L",然後對著麥克風喊:「請問您收到『L』了嗎?」 另外一頭的回答是:「是的,我收到了『L』。」
他繼續做著同樣的工作……
「你收到O嗎?
「是的,我收到了『O』了,
就這樣一步接著一步地繼續下去,突然出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IMP1儀表顯示傳輸系統崩潰,通訊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克蘭羅克教授與他的四十名學生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訊試驗宣告結束,當時僅僅傳送成功兩個字母L、與O、,也就這次字母傳送實驗真真切切地標志著網路的真正誕生;歷史上把這一次事件的發生作為了互聯網誕生的見證。
無線網路的誕生呢?那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的美國在科技方面領先於其他國家,不管是在通信還是網路方面,因此美國的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利用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此技術具有高強度的加密保護功能,開始了他們在戰場上的技術突破。從這一刻起,無線網路也算是正式誕生了。
三、無線網路的概念與安全
(一)概念
所謂無線網路,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不需要通過線纜這種介質來做傳輸而已,另外用戶可以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一種全球語音和數據的網路,它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除了傳輸介質: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之外,在分類上和有線網路也稍有區別,分無線個人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
在一個無線區域網內,常見的設備有:無線網卡、無線網橋、無線天線、和無線路由器等等無線設備。一旦建立起一個區域網之後,無線網路就會存在著一定的輻射危險,甚至可以說比有線網路在時間以及范圍上顯得更加強烈,所以,為了盡少量地受到輻射,應該把常用的無線路由、無線AP擺放在離我們人體和離卧室遠一些的地方,還要注意避免把一些無線產品過分靠近音響、電視等電子產品,防止它們之間互相的干擾產生的其它輻射。總之,只要我們與它保持較遠的距離,避免長時間呆在無線網路環境中所產生的累積效應,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那麼無線網路的輔射就對人類構不成多大的威協。
(二)安全
在使用無線網路的時候,安全性固然重要,在安全防範方面,與有線網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無線網路的安全主要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把握:
1.採用強力的密碼。談到密碼,是一個讓人非常敏感的東西,足夠強大的密碼可以讓暴力解除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情況。相反,如果密碼強度不夠,幾乎可以肯定會讓你的系統受到損害。所以,不但要設密碼,而且還要足夠強力才行。
2.嚴禁廣播服務集合標識符(簡稱:SSID)。SSID其實就是給無線網路的一種重命名,假如不能對它進行保護的話,帶來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嚴重的。同時在對無線路由器配置的時候,須禁止服務集合標識符的廣播,盡管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減輕威脅程度,因為很多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都是採用掃描的方式尋找一些有漏洞的系統作為它們的突破口。一旦隱藏了服務集合標識符這項功能,也就大大降低了破壞程度。
3.採用有效的無線加密方式。相反,另一種動態有線保密方式其實並不算很有效。使用象aircrack等類似的免費工具,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鍾里找出動態有線等效保密模式加密過的無線網路的漏洞;無線網路保護訪問是目前通用的加密標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使用一些更強大有效的方式。畢竟,加密和解密的斗爭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
4.採用不同類型的加密。不要僅僅依靠以上談到的無線加密手段來保證無線網路的整體安全。不同類型的加密可以在系統層面上提高安全的可靠性。例如:OpenSSH就是一個不錯的加密選擇,它可以在同一網路內的系統提供安全通訊,即使需要經過網際網路也沒有問題。與採用了SSL加密技術的電子商務網站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實際上,為了達到更安全的效果,建議不要總更換加密方式。
5.控制介質訪問控制地址層。即我們所說的MAC地址,單獨對其限制是不會提供真正的保護。但是,像隱藏無線網路的服務集合標識符、限制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對網路的訪問,是可以確保網路不會被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騷擾的。另外此種 方法 對於整個系統來說,無論是新手的惡意攻擊還是專家的強烈破壞,都能起到全面的防護,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
6.監控網路入侵者的活動。眾所周知,人類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著網路。所以入侵者也隨時會攻擊到你的網路中來,那麼你就需要對攻擊的發展趨勢以及了解它們是如何連接到你的網路上來的進行一定的跟蹤,為了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依據,你還需要對日誌里掃描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更有利的部分,以備在以後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通知。總之,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不斷更新,未來,我們更需要對以上十點進行理解性地記憶與靈活性地變通使用。
四、無線網路的技術與應用
目前,在國內無線網路的技術並不算很盛行,與有線網路相比,它還不是很成熟,可是,發展至今,在無線的世界內,新技術層出不窮、新名詞是應接不暇。例如:從無線區域網、無線個域網、無線體域網、無線城域網到無線廣域網;從移動AdHoc網路到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 Mesh網路;從Wi-Fi到WiMedia、WiMAX;從IEEE802.11、IEEE802.15、IEEE802.16到IEEE802.20;從固定寬頻無線接入到移動寬頻無線接入;從藍牙到紅外、HomeRF,從UWB到ZigBee;從GSM、GPRS、CDMA到3G、超3G、4G等等。
在應用方面,其中兩種主要的方式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和無線區域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GPRS手機無線網可稱作是目前社會上一種真正意義的網路,它主要是通過行動電話網路來接入Internet的,所以只要你所在的區域開通了GPRS業務,那麼不管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實現上網;後者呢,主要是與有線網路作比較,突出它的便捷性,因為它是利用射頻技術(即:Radio Frequency簡稱:RF)來實現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 RF取代了舊式的那種通過雙絞銅線來實現上網的煩索性;另外,除了以上談到兩種主流方式,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形勢下,我國通信方面出現了移動的TD-SCDMA和電信的CDMA2000以及聯通的WCDMA三種無線網路通信方式,所以,未來只要有3G網路信號存在的地方,便可以實現上網。
五、就業前景
一種新型的產業必定會為社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並且推動整個社會走上更穩健的步伐 。例如:在就業方面,它產生了一批新型的就業崗位,比如:3G網路工程師、無線網路優化崗位等等,通信方面,出現堪察、無線網路測試等等,因此而減輕了整個社會在就業上不少的壓力,再者,在另外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下生產出的產品技術應用逐漸成為無線網路市場主流的情況下,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不但在帶寬以及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取得了極大突破,而且在應用上,如今的無線網路也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用戶隨時隨地接入網路,甚至已經能更多地參於到行業信息化的服務中來,可想而知,將來出現無線醫遼、無線校園、無線城市等其他行業應用成為無線網路市場的主流也不是夢想。
六、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與無線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線網路將成為推動整個網路市場前進的新生力量,並且在不可預見的未來,紛繁多樣、永遠在線的智能終端技術將會把娛樂、辦公、消費、醫遼、 文化 教育 、生活服務等多種行業區域的全部功能融會貫通,一起服務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使之變得更輕松、更智能。使智能技術與無線網路更好地密切結合,讓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和新的生活方式進入到未來的社會當中。最後,讓我們迎接一個「網聚萬物」、「網隨人動」的無線時代。
③ 網路的組網方式是什麼
常見的三種:寬頻路由器組網方式、無線寬頻路由器組網方式、雙網卡互聯組網方式。
光介面板的傳輸距離特性:在OptiX 155/622H(Metro1000)設備中,即便是同一種光板,對於不同的傳輸距離,也都有其對應的型號。因此在組網中,應根據實際需要傳輸的距離選擇其對應型號的單板,以防止接收光功率低於接收靈敏度或光功率過載的現象發生。
網路結構:
基本網路結構有環形網和鏈形網。由於環形網具有良好的自愈能力,因此只要路由分布允許,應盡可能組建環形網。鐵路、公路沿線網,由於路由分布的關系主要採用鏈形網。這種組網方式比較簡單,使用的光纖數少,但對業務通常不能實現保護。
不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把鏈形網改造成環形網來實現對業務的保護。鏈形網中只要各站之間的距離不太長(一般三個站之間的最大距離≤80km),而線路光纜又足夠(四條光纖)時,我們也建議將其建成環形網,將鏈形網建成環形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組網技術與配置
④ 無線區域網的組網標準是什麼
目前最新的無線區域網標准
一、蜂窩移動通信(1)
工作頻段: 1710一1755MHz和1805一1850MHz
二、蜂窩移動通信(2)
工作頻段: 1865一188OMHz和l945一1960MHz
上述兩種業務頻段作為公眾蜂窩移動通信頻段,由國家無委根據公眾蜂窩移動通信運營單位的申請和實際需求進行分配或指配。
三、無線接入(FDD方式)
(一)工作頻段:1800一1990MHz和1960一1980MHz
(二)上述頻率用於公眾通信網,由國家無委根據公眾通信運營單位的申請和實際需求進行分配或指配。
四、無線接入(TDD方式)
(一)工作頻段:1900一1920MHz
(二)頻率指配及台站(網)審批管理許可權按現行的微波通信台站管理辦法執行。
五、擴頻數據通信
(一)工作頻段:2400一2483.5MHz
(二)台站(網)審批管理許可權按現行的微波通信台站管理辦法執行。
上述第一至第五項業務的有關技術指標由國家無委辦公室另行制定。
六、多路微波有線電視電視傳輸系統(MMDS)
工作頻段:2533一2599MHz
七、無線電定位
工作頻段:2300一2690MHz
八、微波接力通信
工作頻段:2300一2690MHz
九、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無線電磁波輻射頻段:2400一2500MHz
上述第六至第九項業務的申批管理辦法及技術指標按現行規定執行。
十、由於移動業務難以與微波和無線電定位業務在同頻段兼容,因此,在兩者有影響的地區,由移動通信業務設台組網單位與現有微波或無線電定位設備使用單位(持有無線電台執照者)協簡,本著既要保障移動通信業務發展需求,又要妥善處理現用設備的原則,採取設備改頻、替代及經濟補償等方法予以解決。
⑤ 網路項目工程師需要學習什麼課程
1) 熟悉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2) 熟悉網路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3) 理核拍解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方法;
(4) 熟悉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5) 熟悉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基礎知識;
(6) 掌握網路安全的基本技術和主要的安全協議與安全系統;
(7) 掌握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和網路協議的基本原理;
(8) 掌握計算機網路有關的標准化知識;
(9) 掌握區域網組網技術,理解城域網和廣域網基本技術;
(10) 掌握計算機網路互聯技術;
(11) 掌握TCP/IP協議網路的聯網方法和網路應用服務技術;
(12) 理解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13) 掌握網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 熟悉網路系統的基本性能測試和優化技術,以及可靠性設計技術;
(15) 理解網路應用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16) 理解網路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17) 了解有關知識產權和互聯網的法律、法規;
(18) 正確閱讀和理解本領域的英文資料。
2.通過本級考試的合格人員能根據應用部門的要求進行網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網路設改孝羨備的軟硬體安裝調試工作,能進行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網路資源;作為網路專業人員對系統開發進行技術支持和指導;具有工程師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能指導助理工程師從事網路系統的構建和管理工作。
3. 本級考試設置的科目包括:
(1) 計算機與網路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
(2) 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
二、考試范圍
考試科目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
1. 計算機系統知識
1.1 硬體知識
1.1.1 計算機結構
· 計算機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存儲器、I/O部件)
· 指令系統(指令、定址方式、CISC、RISC)
· 多處理器(緊耦合系統、松耦合系統、陣列處理機、雙機系統、同步)
· 處理器性能
1.1.2 存儲器
· 存儲介質(半導體存儲器、磁存儲器、光存儲器)
· 存儲系統
· 主存與輔存
· 主存類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驗、交叉存取、多級主存、主存保護系統)
· 高速緩存
· 輔存設備的性能和容量計算
1.1.3 輸入輸出結構和設備
· I/O介面(中斷、DMA、通道、SCSI、並行介面、通用介面匯流排、RS-232、USB、IEEE1394、紅外線介面、輸入輸出控制系統、通道)
· 輸入輸出設備類型和特性
1.1.4 嵌入式系統基礎知識
1.2 操作系統知識
1.2.1 基本概念
· 操作系統定義、特徵、功能及分類(批處理、分時、實時、網路、分布式)
· 多道程序
· 內核和中斷控制
· 進程和線程
1.2.2 處理機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作業管理
· 進程的狀態及轉換
· 進行調度演算法(分時輪轉、優先順序、搶占)
· 死鎖
· 存儲管理方案(分段與分頁、虛存、頁面置換演算法)
· 設備管理的有關技術(Spooling、緩沖、DMA、匯流排、即插即用技術)
· 文件管理
·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與安全性、恢復處理、保護機制)
· 作業的狀態及轉換
·作業調度演算法(先來先服務、短作業優先、高響應比優先)
1.3 系統配置方法
1.3.1 系統配置技術
· 系統架構模式(2層、3層及多層C/S和B/S系統)
· 系統配置方法(雙機、雙工、熱備份、容錯、緊耦合多處理器、松耦合多處理器)
· 處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處理、實時系統、Web計算、移動計算)
1.3.2 系統性能
· 性慎讓能設計(系統調整、響應特性)
· 性能指標、性能評估(測試基準、系統監視器)
1.3.3 系統可靠性
· 可靠性計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 可靠性設計(失效安全、軟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統可靠性的分配及預估)
· 可靠性指標和可靠性評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
2. 系統開發和運行基礎知識
2.1 系統開發基礎知識
2.1.1 需求分析和設計方法
· 需求分析
· 結構化分析設計
· 面向對象設計
· 模塊設計、I/O設計、人機界面設計
2.1.2 開發環境
· 開發工具(設計工具、編程工具、測試工具、CASE)
· 集中開發環境
2.1.3 測試評審方法
· 測試方法
· 評審方法
· 測試設計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統測試)
2.1.4 項目管理基礎知識
· 制定項目計劃
· 質量計劃、管理和評估
· 過程管理(PERT圖、甘特圖、工作分解結構、進度控制、關鍵路徑)
· 配置管理
· 人員計劃和管理
· 文檔管理(文檔規范、變更手續)
· 開發組織和作用(開發組成員、項目經理)
· 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
2.1.5 系統可審計性
· 審計方法、審計跟蹤
· 在系統中納入和可審計性
2.2 系統運行和維護知識
2.2.1 系統運行
· 系統運行管理(計算機系統、網路)
· 系統成本管理
· 系統運行(作業調度、數據I/O管理、操作手冊)
· 用戶管理(ID注冊和管理)
· 設備和設施管理(電源、空調設備、設備管理、設施安全和管理)
· 系統故障管理(處理手續、監控,恢復過程、預防措施)
· 安全管理
· 性能管理
· 系統運行工具(自動化操作工具、監控工具、診斷工具)
· 系統轉換(轉入運行階段、運行測試、版本控制)
· 系統運行服務標准
2.2.2 系統維護
· 維護的類型(完善性維護、糾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 維護的實施(日常檢查、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事後維護、遠程維護)
· 硬體維護,軟體維護,維護合同
3. 網路技術
3.1 網路體系結構
· 網路拓撲結構
· OSI/RM
·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 傳輸層協議(TCP、UDP)
· 網路層協議IP(IP地址、子網掩碼)
· 數據鏈路層協議(ARP、RARP、PPP、SLIP)
· 物理地址(單播、廣播、組播)
3.2 編碼和傳輸
3.2.1 調制和編碼
· AM、FM、PM、QAM
· PCM、抽樣
3.2.2 傳輸技術
·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2線/4線)
· 差錯控制(CRC、海明碼、奇偶校驗、比特出錯率)
·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標志同步、幀同步)
· 多路復用(FDM、TDM、WDM)
· 壓縮和解壓方法(JPEG、MPEG、MH、MR、MMR、遊程長度)
3.2.3 傳輸控制
· 競爭系統
· 輪詢/選擇系統
· 基本規程、多鏈路規程、傳輸控制字元、線路控制
· HDLC
3.2.4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存儲轉發、分組交換、ATM交換、幀中繼)
3.2.5 公用網路和租用線路
3.3 網路
3.3.2 網路分類
· 按地域分類(LAN、MAN、WAN)
· 按服務分類(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
· 按傳輸媒體分類(電話、數據、視像)
· 按電信網分類(駐地、接入、骨幹)
3.3.2 LAN
· LAN拓撲(匯流排型、星型、環型)
· 訪問控制系統(CSMA/CD、令牌環、令牌匯流排)
· LAN間的連接、LAN-WAN的連接、對等連接、點對點連接
· 高速LAN技術(千兆乙太網)
· 無限LAN
3.3.3 MAN常用結構
3.3.4 WAN與遠程傳輸服務
· 租用線路服務、線路交換服務、分組交換服務
· ISDN、VPN、幀中繼、ATM、IP連接服務
· 衛星通信服務、移動通信服務、國際通信服務
3.3.5 網際網路
· 網際網路概念(網際互聯設備、TCP/IP、IP路由、DNS、代理伺服器)
· 電子郵件(協議、郵件列表)
· Web(HTTP、瀏覽器、URL、HTML、XML)
· 文件傳輸(FTP)
·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錄搜索、智能搜索)
· QoS、CGI、VoIP
3.3.6 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3.3.7 網路性能
· 有關線路性能的計算(傳輸速度、線路利用率、線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設計)
· 性能評估
· 排隊論的應用
3.4 網路通信設備
3.4.1 傳輸介質和通信電纜
· 有線/無線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電波、光、紅外線)
· 分配線架(IDF)、主配線架(MDF)
3.4.2 各類通信設備
· 線路終端設備、多路設備、交換設備、轉接設備
· 線路連接設備(數據機、DSU、NCU、TA、CCU、PBX)
3.5 網路連接設備
· 網際連接設備(網關、網橋、生成樹網橋、源路由網橋、路由器、中繼器、集線器、交換機)
3.6 網路軟體系統
3.6.1 網路操作系統
·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分類和特點
·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ODL、NDIS)
· 網路通信的系統功能調用(套接字API)
· RPC
· TP Monitor
· 分布式文件系統
· 網路設備功能
3.6.2 網路管理
· 網路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
· 網路管理協議(CMIS/CMIP、SNMP、RMON、MIB-II)
· 網路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 網路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 Manager)
· 分布式網路管理
3.6.3 網路應用與服務
· WWW
· FTP文件傳輸
· 電子郵件
· Telnet
· 信息檢索
· 視頻點播
· 網路會議
· 遠程教育
· 電子商務
· 電子政務
· CSCW和群件
4. 網路安全
4.1 安全計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 私鑰和公鑰加密標准(DES、IDEA、RSA)
· 認證(數字簽名、身份認證)
· 完整性(SHA、MD5)
· 訪問控制(存取許可權、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護
· 防火牆
· 入侵檢測
· VPN、VLAN
· 安全協議(IPSec、SSL、ETS、PGP、S-HTTP、TLS)
· 硬體安全性
· 計算機病毒防護
4.1.3 可用性
· 文件的備份和恢復
4.1.4 安全保護
· 個人信息控制
· 匿名
· 不可跟蹤性
4.1.5 LAN安全
· 網路設備可靠性
· 應付自然災害
· 環境安全性
· UPS 4.2 風險管理
4.2.1 風險分析和評估
4.2.2 應付風險的對策
· 風險預防(風險轉移、風險基金、計算機保險)
· 意外事故預案(意外事故類別、應付意外事故的行動預案)
4.2.3 內部控制
· 安全規章制度
·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 標准化知識
5.1 標準的制訂和獲取
5.1.1 標準的制訂和獲取過程
5.1.2 環境和安全性評估標准化
5.2 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標准化
5.2.1 標准
· 國際標准(ISO、IEC)與美國標准(ANSI)
· 國家標准(GB)
· 行業標准與企業標准
5.2.2 開放系統(X/Open、OSF、POSIX)
5.2.3 數據交換標准(EDIFACT、STEP、XML)
5.2.4 安全性標准
· 信息系統安全措施標准
· 計算機防病毒標准
· 計算機防非法訪問標准
· CC標准
· BS7799標准
5.3 標准化組織
·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EC、IETF、IEEE、IAB、W3C)
· 美國標准化組織
· 歐洲工業標准化組織
· 中國國家標准化委員會
6. 信息化基礎知識
· 信息化意識
· 全球信息化趨勢,國家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戰略和策略
· 企業信息資源管理基礎知識
· 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 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7. 計算機專業英語
· 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詞彙
·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計算機領域的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1. 網路系統的設計和構建
1.1 網路系統的需求定義
1.1.1 應用需求分析
· 應用需求的調研(應用系統性能、信息產生和接收點、數據量和頻度、數據類型和數據流向)
· 網路應用的分析
1.1.2 現有網路系統分析
·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調研(伺服器的數量和位置、客戶機的數量和位置、同時訪問的數量、每天的用戶數,每次s 使用的時間、每次數據傳輸的數據量、網路擁塞的時間段、採用的協議、通信模式)
·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分析
1.1.3 需求定義
· 功能需求(待實現的功能)
·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 可靠性需求(期望的可靠性)
· 安全需求(安全性標准)
· 維護和運行需求(運行和維護的費用)
·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網路系統的設計
1.2.1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 收集信息
· 採用的技術和產品的比較研究
· 採用的技術和設備的比較要點
1.2.2 網路系統的設計
· 確定協議
· 確定拓撲結構
· 確定連接(鏈路的通信性能)
· 確定結點(結點的處理能力)
· 確定網路的性能(性能模擬)
· 確定可靠性措施
· 確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調研,實現安全措施的技術和設備的評估)
· 網路設備的選擇,制訂選擇標准(成本、性能、容量、處理量、延遲),性能指標的一致性,高級測試的必要性,互連性的確認
1.2.3 新網路業務運營計劃
· 業務過程的確認
· 安裝計劃
· 轉換到新網路的計劃
1.2.4 設計評審
1.3 網路系統的構建和測試
1.3.1 安裝工作
· 事先准備
· 過程監督
1.3.2 測試和評估
· 連接測試
· 安全性測試
· 性能測試
1.3.3 轉換到新網路的工作計劃
2. 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評價
2.1 網路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2.1.1 用戶措施
· 用戶管理、用戶培訓、用戶協商
2.1.2 制定維護和升級的策略和計劃
· 確定策略
· 設備的編址
· 審查的時間
· 升級的時間
2.1.3 維護和升級的實施
· 外部合同要點
· 內部執行要點
2.1.4 備份與數據恢復
· 數據的存儲與處置
· 備份
· 數據恢復
2.1.5 網路系統的配置管理
· 設備管理
· 軟體
· 網路配置圖
2.2 網路系統的管理
2.2.1 網路系統的監視
· 網路管理協議(SNMP 、MIB-2、RMON)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性能(LAN監控器)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故障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安全(入侵檢測系統)
· 性能監視的檢查點
· 線路故障檢查點
· 安全監視的檢查點
2.2.2 故障恢復分析
· 故障分析要點(LAN監控程序)
· 排除故障要點
· 故障報告撰寫要點
2.2.3 系統性能分析
· 系統性能分析要點
2.2.4 危害安全的對策
· 危害安全情況分析(調查損失情況,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 入侵檢測要點
· 對付計算機病毒的要點(查殺病毒措施)
2.3 網路系統的評價
2.3.1 系統評價
· 系統能力的限制
· 潛在問題分析
· 系統評價要點
2.3.2 改進系統的建議
· 系統生命周期
· 系統經濟效益
· 系統的可擴充性
· 建議改進系統的要點
3. 網路系統實現技術
3.1 網路協議
· 商用網路協議(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 商務協議(XML、CORBA、COM/DCOM、EJB)
· Web 服務(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設計
· 硬體高可靠性技術
· 軟體高可靠性技術
· 系統維護高可靠性技術
· 容錯技術
· 通信質量
3.3 網路設施
3.3.1 xDSL數據機
3.3.2 ISDN路由器
· 介面
·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幀裝配/拆裝)、CLAD(信元裝配/拆裝)
· 介面
· 功能
3.3.4 遠程訪問伺服器
· 功能和機制
3.3.5 辦公室個人手持系統(PHS)
· 數字無繩電話的功能特性
3.3.6 中繼式HUB
· 倍速集線器(功能和機制)
3.3.7 L2、L3、L4及多層交換機功能和機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虛擬網(功能與機制)
3.3.10 與其他協議的共存(多協議路由器、IP隧道)
3.4 網路應用服務
3.4.1 地址服務
· 機制、DHCP、IPv6(機制和傳輸技術)
3.4.2 DNS(功能、機制)
· 域名、FQDN
3.4.3 電子郵件(功能、機制)
· SMPT、POP、MIME、IMAP4、LDAP
· 郵件列表
· Web Mail
3.4.4 電子新聞(功能和機制、NNTP)
3.4.5 Web服務(功能和機制、HTTP)
3.4.6 負載分布(Web交換)
3.4.7 電子身份驗證(功能、機制、認證授權、電子證書)
3.4.8 服務機制
· 服務供應商、供應商漫遊服務、撥號IP連接、CATV連接、IP電話、網際網路廣播和組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移動通信、EZweb、主機服務提供者、EDI(規則、表單、Web EDI)、B2B、B2C、ASP、數據中心
4. 網路新技術
4.1 光纖網
· ATM-PDS、STM-PDS
· 無源光網PON(APON、EPON)
4.2 無線網
· 行動電話系統(WLL、WCDMA、CDMA2000、TD-SCDMA)
· 高速固定無線接入(FWA)
· 802.11a、802.11b、802.11g
· 微波接入(MMDS LMDS)
· 衛星接入
· 籃牙接入
4.3 主幹網
· IPoverSONET/SDH
· IpoverOptical
·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務
· 全天候IP連接服務(租用線路IP服務)
· 本地IP網(NAPT)
· Ipv6
4.5 網路管理
· 基於TMN的網路管理
· 基於CORMBA的網路管理
4.6 網格結算
⑥ 組網技術包括哪些主要問題
組網技術包括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喚枯搜:⑦ 正規大學里的網路工程專業都學什麼樣內容呢
正規大學里的教學設備和教師水平都是非常高的,而社會培訓班的則大多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教課的,學費十分貴,又十分爛。
⑧ 網路工程要學哪些課程
這是網路工程要學的課程:這是網路工程師的主要課程:
第一階段
1、計算機操作基礎
2、Office辦公自動化
3、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4、精講TCP/IP技術
5、網路設備調試
6、職業素養課:養成教育
第二階段
1、Windows Server系統管理
2、Windows Server 伺服器配置
3、Linux系統管理與SHELL腳本編程
4、Linux 伺服器配置與應用
5、SQL Server 資料庫管理與應用
6、Pyhton網路編程
第三階段
1、網路設備與網路設計CCNA
2、IPV6及無線網路技術
3、網路安全
4、(黑客攻防技術)
5、結構化綜合布線
6、Linux伺服器操作系統
7、SQL Server資料庫設計查詢
第四階段
1、企業網安全管理(硬體防火牆)
2、高級路由和交換技術CCNP
3、雲計算、雲存儲技術
4、畢業綜合實訓
⑨ 要成為一個網路工程師,都要學習什麼課程
網路工程師考試屬於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簡稱計算機軟體資格考試)中的一個中級考試。考試不設學歷與資歷條件,也不論年齡和專業,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選擇合適的級別合適的資格,但一次考試只能報考一種資格。考試採用筆試形式,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試題、統一時間、統一標准、統一證書的考試辦法。計算機與網路知識與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筆試安排在一天之內。
目錄
報名流程
科目內容考試科目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考試方式
考試試題舉例
網路工程師考試最容易忽視的七大問題1.配置交換機
2.雙絞線的線序
3.網路與硬碟
4.網段與流量
5.橋接與路由
6.廣播干擾
7.WAN與接地
報名流程
科目內容 考試科目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考試方式
考試試題舉例
網路工程師考試最容易忽視的七大問題 1.配置交換機
2.雙絞線的線序
3.網路與硬碟
4.網段與流量
5.橋接與路由
6.廣播干擾
7.WAN與接地
展開 編輯本段報名流程
根據《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第八條相關規定: 網路工程師證書
符合《暫行規定》(即《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第八條規定的人員,由本人提出申請,按規定攜帶身份證明到當地考試管理機構報名,領取准考證。憑准考證、身份證明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參加考試。 各地的報名辦法由考生報考所在地的當地考試機構決定。考生相關報考費用標准由當地物價部門核准。 考生報名方式主要分為:網上報名與考生本人到指定地點報名兩種。 註:報名時依據的身份證明包括:居民身份證、軍人的證件、護照、戶口本等。
編輯本段科目內容
考試科目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
1.計算機系統知識 1.1 硬體知識 1.1.1 計算機組成 ·計算機部件 ·指令系統 ·處理器的性能 1.1.2 存儲器 ·存儲介質 ·主存(類型、容量和性能) ·主存配置(交叉存取、多級主存) ·輔存(容量、性能) ·存儲系統(虛擬存儲器、高速緩存) 1.1.3 輸入輸出結構和設備 ·中斷、DMA、通道、SCSI ·I/O介面 ·輸入輸出設備類型和特徵 1.2 操作系統知識 1.2.1 基本概念 ·操作系統的功能及分類 ·多道程序 ·內核和中斷控制 ·進程和線程 1.2.2 處理機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 ·進程的狀態及轉換 ·進程調度演算法 ·死鎖 ·存儲管理方案 ·文件管理 ·作業調度演算法 1.3 系統管理 1.3.1 系統配置技術 ·系統構架模式(2層、3層及多層C/S和B/S系統) ·高可用性配置方法 · RAID技術 1.3.2 系統性能 ·性能設計 ·性能指標、性能評估 1.3.3 系統可靠性 ·可靠性度量 ·可靠性設計 ·可靠性指標和可靠性評估,RAS 2.系統開發和運行基礎知識 2.1 系統開發基礎知識 2.1.1 需求分析和設計 ·需求分析和管理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模塊設計、I/O設計、人機界面設計 2.1.2 測試評審方法 ·測試方法 ·評審方法 ·測試設計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統測試) 2.1.3 項目管理基礎知識 ·制定項目計劃 ·質量控制計劃、管理和評估 ·過程管理(PERT圖、甘特圖、工作分解結構、進度控制、關鍵路徑) ·配置管理 ·人員計劃和管理 ·文檔管理(文檔規范、變更管理) ·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 2.2 系統維護 ·維護的類型 ·維護過程管理 ·硬體維護,軟體維護 3. 網路技術 3.1 網路體系結構 3.1.1 網路拓撲結構 3.1.2 網路分類 ·LAN、MAN、WAN ·接入網、主幹網 3.1.3 ISO OSI/RM 3.2 TCP/IP協議 ·應用層協議 ·傳輸層協議(TCP、UDP) ·網路層協議IP ·數據鏈路層協議 3.3 數據通信基礎 3.3.1 信道特性 3.3.2 調制和編碼 ·ASK、FSK、PSK、QPSK ·抽樣定理、PCM ·編碼 3.3.3 傳輸技術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 ·差錯控制 ·同步控制 ·多路復用 3.3.4 傳輸介質 ·有線介質 ·無線介質 3.3.5線路連接設備(數據機、DSU、DCU) 3.3.6物理層 3.4區域網 ·IEEE體系結構 ·乙太網 ·網路連接設備 ·高速LAN技術 ·VLAN ·無線LAN、CSMA/CA 3.5 網路互連 ·網際互聯設備 ·交換技術 ·接入技術 3.6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概念 ·Internet服務 ·電子商務 ·電子政務 3.7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分類和特點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ODI、NDIS) ·Windows 2003 ·ISA 2004 ·RedHat Linux 3.8網路管理 ·網路管理的功能域 ·網路管理協議 ·網路管理命令 ·網路管理工具 ·網路管理平台 ·分布式網路管理 4.網路安全 4.1 安全技術與協議 4.1.1 保密 ·私鑰加密體制 ·公鑰加密體制 4.1.2 安全機制 ·認證 ·數字簽名 ·完整性 ·訪問控制 4.1.3 安全協議 4.1.4 病毒防範和入侵檢測 4.2 訪問控制技術 5.標准化知識 5.1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標准化 5.1.1 標准 ·國際標准(ISO、IEC)與美國標准(ANSI) ·國家標准(GB) ·行業標准與企業標准 5.1.2 安全性標准 ·信息系統安全措施 ·CC標准 ·BS7799標准 5.2 標准化組織 ·國際標准化組織 ·美國標准組織 ·歐洲標准化組織 ·中國國家標准化委員會 6.信息化基礎知識 ·全球信息化趨勢、國家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戰略和策略 ·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遠程教育、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基礎知識 ·企業信息化資源管理基礎知識 7.計算機專業英語 ·具有工程師所要求的英語閱讀水平 ·掌握本領域的基本英語詞彙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1.網路系統分析與設計 1.1 網路系統的需求分析 1.1.1 應用需求分析 ·應用需求的調研 ·網路應用的分析 1.1.2 現有網路系統分析 ·現有網路系統結構調研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分析 1.1.3 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 ·通信需求 ·性能需求 ·可靠性需求 ·安全需求 ·維護和運行需求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網路系統的設計 1.2.1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收集信息 ·採用的技術和產品的比較研究 ·採用的技術和設備的比較要點 1.2.2 網路系統的設計 ·確定協議 ·確定拓撲結構 ·確定連接(鏈路的通信性能) ·確定節點(節點的處理能力) ·確定網路的性能 ·確定可靠性措施 ·確定安全性措施 ·結構化布線系統 ·網路設備的選擇,制定選擇標准 ·通信子網的設計 ·資源子網的設計 1.2.3 新網路業務運營計劃 1.2.4 設計評審 1.3 網路系統的構建和測試 1.3.1 安裝工作 1.3.2 測試和評估 1.3.3 轉換到新網路的工作計劃 2.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評價 2.1網路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2.1.1 用戶措施 ·用戶管理、用戶培訓、用戶協商 2.1.2 制定維護和升級的策略和計劃 ·確定策略 ·設備的編制 ·審查的時間 ·升級的時間 2.1.3 維護和升級的實施 ·外部合同要點 ·內部執行要點 2.1.4 備份與數據恢復 ·數據的存儲與處置 ·備份 ·數據恢復 2.1.5 網路系統的配置管理 ·設備管理 ·軟體管理 ·網路配置圖 2.2 網路系統的管理 2.2.1 網路系統的監視 ·網路管理協議(SNMP、MIB-2、RMON)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性能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故障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安全(入侵檢測系統) ·性能監視的檢查點 ·安全監視的檢查點 2.2.2 故障恢復分析 ·故障分析要點(LAN監控程序) ·排除故障要點 ·故障報告撰寫要點 2.2.3 系統性能分析 ·系統性能要點 2.2.4 危害安全的對策 ·危害安全情況分析 ·入侵檢測要點 ·對付計算機病毒的要點 2.3 網路系統的評價 2.3.1 系統評價 ·系統能力的限制 ·潛在的問題分析 ·系統評價要點 2.3.2 改進系統的建議 ·系統生命周期 ·系統經濟效益 ·系統的可擴充性 3.網路系統實現技術 3.1 網路協議 ·商用網路協議(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商務協議(XML、CORBA、COM/DCOM、EJB) ·Web服務(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設計 ·硬體高可靠性技術 ·軟體高可靠性技術 ·系統維護高可靠性技術 ·容錯技術 ·通信質量 ·RAID 3.3 網路設施 3.3.1 xDSL數據機 3.3.2 FRAD(幀裝配/拆除)、CLAD(信元裝配/拆裝) ·介面 ·功能 3.3.3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配置 ·命令行介面配置 ·Web方式訪問交換機和路由器 ·VLAN配置 ·VOIP配置 ·路由協議的配置 ·廣域聯網 ·DTP、STP、RSTP 3.3.4遠程訪問伺服器 ·功能和機制 3.3.5多層交換機功能和機制 3.3.6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4 網路應用與服務 3.4.1 IP地址 ·IPv4、IPv6 ·動態分配和靜態分配 ·DHCP伺服器的原理及配置(Windows、Linux) 3.4.2 網路系統管理 ·網路管理命令 ·Linux系統 ·Windows系統 ·Windows活動目錄 ·Windows終端服務與遠程管理 3.4.3 DNS ·URL ·域名解析 ·DNS伺服器的配置(Windows、Linux) 3.4.4電子郵件伺服器配置(Windows、Linux) 3.4.5 WWW ·虛擬主機 ·WWW伺服器配置(Windows、Linux) ·WWW伺服器的安全配置 3.4.6 代理伺服器的配置(Windows、Linux) 3.4.7 FTP伺服器 ·FTP伺服器的訪問 ·FTP伺服器的配置(Windows、Linux) 3.4.8 網路接入與服務 ·HFC、ADSL、FTTx+LAN、WLAN、移動通信 ·服務供應商 ·網際網路廣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 ·主機服務提供者、數據中心 3.5 網路安全 3.5.1訪問控制與防火牆 ·ACL命令 ·過濾規則 ·防火牆配置 3.5.2 數字證書 3.5.3 VPN配置 3.5.4 PGP 3.5.5 病毒防護 4.網路新技術 4.1 光纖網 ·無源光網PON(APON、EPON) 4.2 無線網 ·行動電話系統(WCDMA、CMDA2000、TD-SCDMA) ·微波接入(MMDS LMDS) ·衛星接入 ·藍牙接入 4.3 主幹網 ·IP over SONET/SDH ·IP over Optical ·IP over DWDM 4.4 通信服務 ·全天候IP連接服務(租用線路IP) ·IPv6 4.5 網路管理 ·基於TMN的網路管理 ·基於CORBA的網路管理
編輯本段考試方式
(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選擇題; (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考試時間為150分鍾,筆試,問答題。
編輯本段考試試題舉例
(1)計算機與網路知識 1. 在某個計算機系統中,內存地址與I/O地址統一編址,訪問內存單元和I/O設備是靠(1)來區分的。 (1)A.數據匯流排上輸出的數據 B.不同的地址代碼 C.內存與I/0設備使用不同的地址匯流排 D.不同的指令 OUSB是(2) 。 (2)A.並行匯流排 B.串列匯流排 C.通用介面 D.通用串列介面匯流排 2. 一個32K×32位的主存儲器,其地址線和數據線的總和為(3) 根。 (3)A.64 B.47 C.48 D.36 (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閱讀以下說明,回答問題1至問題3,將解答填入答題紙對應的解答欄內。 【說明】 某校園網中的無線網路拓撲結構如圖1-1所示。
圖1-1 該網路中無線網路的部分需求如下: 1.學校操場要求部署AP,該操場區域不能提供外接電源。 2.學校圖書館報告廳要求高帶寬、多接入點。 3.無線網路接入要求有必要的安全性。 【問題1】(4分) 根據學校無線網路的需求和拓撲圖可以判斷,連接學校操場無線AP的是(1)交換機,它可以通過交換機的(2)口為AP提供直流電。 【問題2】(6分) 1.根據需求在圖書館報告廳安裝無線AP,如果採用符合IEEE 802.11b規范的AP,理論上可以提供(3)Mb/s的傳輸速率;如果採用符合IEEE 802.11g規范的AP,理論上可以提供最高(4)Mb/s的傳輸速率。如果採用符合(5)規范的AP,由於將MIMO技術和(6)調制技術結合在一起,理論上最高可以提供600Mbps的傳輸速率。 (5)備選答案 A.IEEE 802.11a B.IEEE 802.11e C.IEEE 802.11i D.IEEE 802.11n (6)備選答案 A. BFSK B. QAM C. OFDM D. MFSK 2.圖書館報告廳需要部署10台無線AP,在配置過程中發現信號相互干擾嚴重,這時應調整無線AP的(7)設置,用戶在該報告廳內應選擇(8),接入不同的無線AP。 (7)~(8)備選答案 A.頻道 B.功率 C.加密模式 D.操作模式 E. SSID 【問題3】(5分) 若在學校內一個專項實驗室配置無線AP,為了保證只允許實驗室的PC機接入該無線AP,可以在該無線AP上設置不廣播(9),對客戶端的(10)地址進行過濾,同時為保證安全性,應採用加密措施。無線網路加密主要有三種方式:(11)、WPA/WPA2、WPA-PSK/WPA2-PSK。在這三種模式中,安全性最好的是(12),其加密過程採用了TKIP和(13)演算法。 (13)備選答案 A. AES B. DES C. IDEA D. RSA
編輯本段網路工程師考試最容易忽視的七大問題
1.配置交換機
將交換機埠配置為100M全雙工,伺服器安裝一塊Intell00M EISA網卡,在大流量負荷數據傳輸時,速度變得極慢,最後發現這款網卡不支持全雙工。將交換機埠改為半雙工以後,故障消失。這說明交換機的埠與網卡的速率和雙工方式必須一致。目前有許多自適應的網卡和交換機,由於品牌的不一致,往往不能正確實現全雙工方式,只有手工強制設定才能解決。
2.雙絞線的線序
將伺服器與交換機的距離由5米改為60米,結果無論如何也連接不通,為什麼呢?乙太網一般使用兩對雙絞線,排列在1、2、3、6的位置,如果使用的不是兩對線,而是將原配對使用的線分開使用,就會形成纏繞,從而產生較大的串擾(NEXT),影響網路性能。上述故障的原因是由於3、6未使用配對線,在距離變長的情況下連接不通。將RJ45頭重新按線序做過以後,一切恢復正常。
3.網路與硬碟
基於文件訪問和列印的網路的瓶頸是伺服器硬碟的速度,所以配置好伺服器硬碟對於網路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以下提供幾點意見供你參考: ·選用SCSI介面和高轉速硬碟。 ·硬碟陣列卡能較大幅度地提升硬碟的讀寫性能和安全性,建議選用。 ·不要使低速SCSI設備(如CD)與硬碟共用同一SCSI通道。
4.網段與流量
某台伺服器,有兩台文件讀寫極為頻繁的工作站,當伺服器只安裝一塊網卡,形成單獨網段時,這個網段上的所有設備反應都很慢,當伺服器安裝了兩塊網卡,形成兩個網段以後,將這兩台文件讀寫極為頻繁的工作站分別接在不同的網段上,網路中所有設備的反應速度都有了顯著增加。這是因為增加的網段分擔了原來較為集中的數據流量,從而提高了網路的反應速度。
5.橋接與路由
安裝一套微波聯網設備,上網調試時伺服器上總是提示當前網段號應是對方的網段號。將伺服器的網段號與對方改為一致後,伺服器的報警消失了。啊!原來這是一套具有橋接性質的設備。後來與另外一個地點安裝微波聯網設備,換用了其他一家廠商的產品,再連接,將兩邊的網段號改為一致,可當裝上設備以後,伺服器又出現了報警:當前路由錯誤。修改了一邊的網段以後,報警消失了。很明顯這是一套具有路由性質的設備。橋的特徵是在同一網段上,而路由必須在不同網段上。
6.廣播干擾
上述通過橋接設備聯網的兩端,分別有一套通過廣播發送信息的應用軟體。當它們同時運行時,兩邊的伺服器均會發出報警:收到不完全的包。將一套應用軟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網段上以後,此報警消失。這是因為網路的廣播在同一網段上是沒有限制的。兩個廣播就產生了相互干擾從而產生報警。而將一個應用軟體移到另外一個網段以後,就相當於把這個網段的廣播與另外網段上的廣播設置了路由,從而限制了廣播的干擾,這也是路由器最重要的作用。
7.WAN與接地
無意將路由器的電源插頭插在了市電的插座上,結果64KDDN就是無法聯通。電信局來人檢查線路都很正常,最後檢查路由器電源的接地電壓,發現不對,換回到UPS的插座上,一切恢復正常。路由器的電源插頭接地端壞掉,從而造成數據包經常丟失,做PING連接時,時好時壞。更換電源線後一切正常。WAN的連接因為涉及到遠程線路,所以對於接地要求較為嚴格,才能保證較強的抗干擾性,達到規定的連接速率,不然會出現奇怪的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