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構架設備軟體

網路構架設備軟體

發布時間:2022-05-05 02:13:45

Ⅰ 問題一 :(1)常用的網路應用軟體哪些

常用的,看你常用於哪裡了,如果是辦公的,那麼日常要應用的辦公軟體如OFFICE,WINRAR,PDF閱讀器,殺毒軟體,需要的設計軟體等。

如果你是家裡用的娛樂型,那麼如聽歌的(WINAMP,千千靜聽等),看電影的,如WMP,V9,暴風影音等,下載的如迅雷,FLASHGET等,殺毒軟體,優化類軟體如超級兔子,優化大師等。上網頁的如MAXTHON,OPERA等,自己喜歡一些的輸入法等。QQ,MSN等聊天的。QQLIVE等網路上看電視的。還有其它許多的了,看你自己需要的。

b/s 是 brower/server 就是用瀏覽器(如ie)為應用程序客戶端操作伺服器。這樣用瀏覽器來操作簡單易用,但是對輸入沒有很好的驗證。邏輯實現不多。本地只是用於獲取數據然後大部分驗證需要提交伺服器來完成。

c/s 是client/server 客戶端軟體則是一個擁有很多邏輯驗證的軟體,本地驗證成功後才提交伺服器。

我找到的更詳細信息:

一、什麼是C/S和B/S

要想對「C/S」和「B/S」技術發展變化有所了解,首先必須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什麼是C/S結構。
C/S (Client/Server)結構,即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伺服器結構。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目前大多數應用軟體系統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兩層結構,由於現在的軟體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Web和Client/Server 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應用不同的模塊共享邏輯組件;因此,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 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台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 效率低。

第二、什麼是B/S結構。
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術看,區域網建立B/S結構的網路應用,並通過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資料庫應用,相對易於把握、成本也是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開發,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訪問和操作共同的資料庫;它能有效地保護數據平台和管理訪問許可權,伺服器資料庫也很安全 。特別是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管理軟體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第三、管理軟體主流技術。
管理軟體技術的主流技術與管理思想一樣,也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首先,界面技術從上世紀DOS字元界面到Windows圖形界面(或圖形用戶界面GUI),直至Browser瀏覽器界面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其次,今天所有電腦的瀏覽器界面,不僅直觀和易於使用,更主要的是基於瀏覽器平台的任何應用軟體其風格都是一樣的,使用人對操作培訓的要求不高,而且軟體可操作性強,易於識別;再者,平台體系結構也從過去單用戶發展到今天的文件/伺服器(F/S)體系、客戶機/伺服器(C/S)體系和瀏覽器/伺服器(B/S)體系。

二、C/S和B/S 之比較

C/S和B/S是當今世界開發模式技術架構的兩大主流技術。C/S是美國 Borland公司最早研發,B/S是美國微軟公司研發。目前,這兩項技術以被世界各國所掌握,國內公司以C/S和B/S技術開發出產品也很多。這兩種技術都有自己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群,各家企業都說自己的管理軟體架構技術功能強大、先進、方便,都能舉出各自的客戶群體,都有一大群文人墨客為自己搖旗吶喊,廣告滿天飛,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C/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最簡單的C/S體系結構的資料庫應用由兩部分組成,即客戶應用程序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二者可分別稱為前台程序與後台程序。運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的機器,也稱為應用伺服器。一旦伺服器程序被啟動,就隨時等待響應客戶程序發來的請求;客戶應用程序運行在用戶自己的電腦上,對應於資料庫伺服器,可稱為客戶電腦,當需要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任何操作時,客戶程序就自動地尋找伺服器程序,並向其發出請求,伺服器程序根據預定的規則作出應答,送回結果,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2)、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較為透明。
在資料庫應用中,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是由伺服器程序和客戶應用程序分別獨立進行的,前台應用可以違反的規則,並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還是未知的)運行數據,在伺服器程序中不集中實現,例如訪問者的許可權,編號可以重復、必須有客戶才能建立定單這樣的規則。所有這些,對於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終用戶,是「透明」的,他們無須過問(通常也無法干涉)背後的過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戶伺服器架構的應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煩的事情都交給了伺服器和網路。在C/S體系的下,資料庫不能真正成為公共、專業化的倉庫,它受到獨立的專門管理。

(3)、C/S架構的劣勢是高昂的維護成本且投資大。
首先,採用C/S架構,要選擇適當的資料庫平台來實現資料庫數據的真正「統一」,使分布於兩地的數據同步完全交由資料庫系統去管理,但邏輯上兩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訪問同一個資料庫才能有效實現,有這樣一些問題,如果需要建立「實時」的數據同步,就必須在兩地間建立實時的通訊連接,保持兩地的資料庫伺服器在線運行,網路管理工作人員既要對伺服器維護管理,又要對客戶端維護和管理,這需要高昂的投資和復雜的技術支持,維護成本很高,維護任務量大。

其次,傳統的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由於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代價高和低效率已經不適應工作需要。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更是猛烈沖擊C/S,並對其形成威脅和挑戰。

2、B/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維護和升級方式簡單。

目前,軟體系統的改進和升級越來越頻繁,B/S架構的產品明顯體現著更為方便的特性。對一個稍微大一點單位來說,系統管理人員如果需要在幾百甚至上千部電腦之間來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構的軟體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戶端只是瀏覽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維護。無論用戶的規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機構都不會增加任何維護升級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針對伺服器進行;如果是異地,只需要把伺服器連接專網即可,實現遠程維護、升級和共享。所以客戶機越來越「瘦」,而伺服器越來越「胖」是將來信息化發展的主流方向。今後,軟體升級和維護會越來越容易,而使用起來會越來越簡單,這對用戶人力、物力、時間、費用的節省是顯而易見的,驚人的。因此,維護和升級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戶機,「胖」伺服器。

(2)、成本降低,選擇更多。

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電腦上幾乎一統天下,瀏覽器成為了標准配置,但在伺服器操作系統上windows並不是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現在的趨勢是凡使用B/S架構的應用管理軟體,只需安裝在Linux伺服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伺服器操作系統的選擇是很多的,不管選用那種操作系統都可以讓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為桌面操作系統電腦不受影響,這就使的最流行免費的Linux操作系統快速發展起來,Linux除了操作系統是免費的以外,連資料庫也是免費的,這種選擇非常盛行。

比如說很多人每天上「網易」(原文為新浪)網,只要安裝了瀏覽器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了解「網易」的伺服器用的是什麼操作系統,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站確實沒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但用戶的電腦本身安裝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統。

(3)、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

由於B/S架構管理軟體只安裝在伺服器端(Server)上,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用戶界面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Server)端完全通過WWW瀏覽器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所有的客戶端只有瀏覽器,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做硬體維護。但是,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一旦發生伺服器「崩潰」等問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許多單位都備有資料庫存儲伺服器,以防萬一。

3,C/S 與 B/S 區別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區域網的基礎上的,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廣域網的基礎上的。

(1)、硬體環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專用的網路上, 小范圍里的網路環境, 區域網之間再通過專門伺服器提供連接和數據交換服務。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的, 不必是專門的網路硬體環境,例如電話上網, 租用設備,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強的適應范圍,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就行。

(2)、對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對固定的用戶群, 對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強。 一般高度機密的信息系統採用C/S 結構適宜,可以通過B/S發布部分可公開信息。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 對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對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戶群。

(3)、對程序架構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註重流程,可以對許可權多層次校驗,對系統運行速度可以較少考慮。
B/S 對安全以及訪問速度的多重的考慮, 建立在需要更加優化的基礎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B/S結構的程序架構是發展的趨勢,從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全面支持網路的構件搭建的系統。SUN和IBM推的JavaBean構件技術等,使B/S更加成熟。

(4)、軟體重用不同

C/S 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體性考慮, 構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構件的重用性好。
B/S 對的多重結構,要求構件相對獨立的功能。 能夠相對較好的重用。就如買來的餐桌可以再利用,而不是做在牆上的石頭桌子。

(5)、系統維護不同

系統維護是軟體生存周期中,開銷大,相當重要
C/S 程序由於整體性,必須整體考察,處理出現的問題以及系統升級難, 可能是再做一個全新的系統。
B/S 構件組成方面構件個別的更換,實現系統的無縫升級。 系統維護開銷減到最小,用戶從網上自己下載安裝就可以實現升級。

(6)、處理問題不同

C/S 程序可以處理用戶面固定,並且在相同區域, 安全要求高的需求,與操作系統相關, 應該都是相同的系統。
B/S 建立在廣域網上, 面向不同的用戶群,分散地域, 這是C/S無法作到的,與操作系統平台關系最小。

(7)、用戶介面不同

C/S 多是建立在Window平台上,表現方法有限,對程序員普遍要求較高。
B/S 建立在瀏覽器上, 有更加豐富和生動的表現方式與用戶交流, 並且大部分難度減低,降低開發成本。

(8)、信息流不同

C/S 程序一般是典型的中央集權的機械式處理,交互性相對低。
B/S 信息流向可變化, B-B、 B-C、 B-G等信息流向的變化, 更象交易中心

Ⅱ 企業網路架構規劃應從哪幾方面著手

企業總體架構包括:企業戰略、業務架構、技術架構、應用架構、基礎設施、信息架構、信息安全和IT管理這8個方面。其中: 信息架構包括數據實體及數據的交換和流動,它用來保證數據有效的共享和交換,包括數據的採集、存儲、發布和傳輸。 IT管理就是要求設計的企業網路架構必需安全、可控和可管理。 因此,規劃企業的總體架構要基於系統的現狀和企業的業務發展策略。從企業當前和將來的應用出發,先深入了解自己的商務和IT戰略,徹底了解企業的當前期望,並制定高標準的商業流程圖與可行性方案。隨後深入了解企業當前信息系統的現狀,對企業的業務系統進行仔細的分析,梳理企業網路當前存在的問題,總結歸納企業當前的實際需求,將信息系統與業務系統充分融合起來思考,最後設計出一個能提升整個網路應用平台的整合性、安全、可靠、穩定、可控和易用的企業總體網路架構解決方案。 實際上,對於一個網路應用規模較大的企業網路架構來說,還必需遵從分層的設計理論,按信息化應用的重要程度,將它們劃分為多個層次,並按具體的實施時間依次分段實現。但是,在設計和實現時,必需考慮到每一層的融合問題。 另外,在規劃和設計企業總體網路架構時,還需要注意下列這些方面: (1)、堅持從企業應用為最基本的出發點。 (2)、設計時應當將企業當前和各類應用和將來會上的應用都必需全部考慮進來,特別是要為企業業務的擴展留下足夠的帶寬和可擴展的空間。這些方面直接關繫到企業網路架構中各類網路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安全網關、伺服器等)的采購決策,以及決定企業互聯網總出口帶寬的大小和企業網路的最終拓撲及規模。 (3)、在設計時,應當從全局出發,特別是集團性質的企業,其下屬有多個分支機構,在設計企業總體網路架構時,就必需將所有的分支機構的各種應用都考慮進來。但是,在設計時,可以按分區的方式,先分別設計每個分支機構的網路架構,然後再將它們整合到企業的總體網路架構中來。 (4)、設計的企業總體架構必需考慮到企業可以在這方面允許投入的最大成本。並且,在同樣成本投入的情況,要盡量設計一個可控、可管、安全、經濟節能、綠色環保,以及穩定可靠、高性能的網路架構。也就是說,不能由於投入的資金不夠就可以勉強著來,寧可分步實施,也不能如此。還有就是在設計時,要盡量為企業縮減相關投入成本,不論是在經濟危機時期,還是在經濟形勢大好之時都應該如此。 (5)、設計的企業網路總體架構應當具有可行性,應當能夠得到企業領導的大力支持。 (6)、設計的企業網路總體架構應當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可以隨意增加或縮減單元。 (7)、設計企業總體網路架構時,還應當考慮企業當前的技術條件是否滿足對網路進行可控和可管理的要求。 (8)、另外,在設計和規劃企業網路總體架構時,盡量考慮一些能夠縮減企業投入成本,又能保證網路應用性能的技術和方法。例如虛擬化技術、SAN和NAS存儲方式、SAAS和整合理論等。 (9)、對於一些屬於某些法規法案中約束的企業,在設計時還必需將這些法規法案的遵從考慮進去。例如,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就必需遵守其發布的薩班斯法案。 另外,在設計時,還可以藉助一些有效的工具來幫忙,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些IT子網劃分工具,項目管理軟體、做文檔記錄、拓撲生成、網路協議分析軟體、網路弱點檢測工具等。 不過,有時盡管我們按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有效的網路規劃和設計,但是,設計出來的網路總體架構在具體實施時,總是會遇到一些很現實方面的問題。例如,一些設備廠商當前沒有設計方案中的設備;或者企業中一些老員工對新方案有所抵觸,領導突然改變主意;或者企業突然遇到某種重要問題,資金突然吃緊等等。此時,我們將不能按原定設計方案去實現,就只能根據現實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了。

Ⅲ 公司區域網管理軟體用哪個

合力天下內網安全監控平台基於系統管理思想和安全實踐經驗,全面考慮可能造成信息破壞及外泄的各個方面,保護企業信息不被人為外泄、非法盜取、惡意篡改,幫助企業對信息安全進行系統規劃及管理。
合力天下內網安全監控平台通過靈活有力的管理,在保持企業活力的前提下規范終端行為,提升企業執行力;管理人員通過單一控制台隨時了解各台計算機運行狀態,並進行系統安全管理及資產管理。
合力天下內網安全監控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應用程序管控
記錄應用程序使用的日誌;
統計應用程序使用時間和百分比;
控制應用程序的運行。
網頁瀏覽管控
記錄瀏覽網頁的網址和標題;
統計網頁瀏覽的時間和百分比;
控制訪問指定的網站或網頁。
文檔操作管控
記錄所有文檔的操作信息,包括不同類型存儲設備以及各種文檔操作;
記錄其他計算機對本機共享目錄的刪除和修改操作;
可設定靈活的多種操作許可權,控制文檔的讀取,修改和刪除操作;
重要文檔的復制和刪除操作,可對文檔進行備份。
列印內容管控
記錄所有列印任務的日誌;
完整記錄文檔列印映像;
控制列印操作。
設備管控
控制各種計算機設備的使用;
對任何新增加的設備進行控制。
網路控制
根據客戶端類別以及網路地址和埠的類別進行網路通訊控制;
檢測網路內的非法計算機,阻止非法計算機接入網路。
網路流量管控
記錄網路通訊流量,並按照不同的口徑進行統計;
根據不同的地址和埠范圍,在不同時間段內實現流量控制。
屏幕監控
實時查看客戶端的屏幕快照;
記錄客戶端的歷史屏幕記錄,根據不用的應用程序採用不同的記錄頻率;
可將屏幕歷史轉換為通用視頻文件進行播放。
郵件管控
記錄郵件收發的日誌以及郵件的完整內容和附件的;
根據策略控制郵件的發送。
即時通訊控制
完整記錄流行的即時通訊工具的對話時間,聯系人和對話內容;
控制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向外發送文檔;
對向外發送的文檔進行備份。
資產管理
自動掃描每台終端的軟硬體資產信息,詳盡記錄資產變更情況;
可自定義資產屬性和類別對軟硬體資產和非IT資產進行管理;
自動掃描微軟產品補丁安裝情況,對補丁進行自動分發和安裝;
自動掃描客戶端的安全漏洞,提供分析報告和解決方案;
自動部署和安裝軟體、指定程序或派送文檔。
遠程維護
實時查看客戶端的運行信息,可執行遠程操作;
遠程連接到客戶端桌面,進行遠程協助;
支持進行遠程文件傳送。
移動存儲控制
記錄移動存儲設備在網路內的使用,設定不同的訪問許可權,控制移動存儲讀取;
對移動存儲設備中的文檔進行自動加解密,在未經授權的計算機上無法讀取。
文檔透明加解密
重要文檔自動強制加密;
設定加密文檔的截屏、列印、復制/粘貼、拖拽、郵件發送等操作許可權;
根據企業部門分級設定文檔使用的分級授權管理許可權;
解密外發申請審計;
離線許可權控制、外發文檔許可權控制;
加密文檔操作審計與備份。

平台基本運行框架
合力天下內網安全監控平台基本系統由三個模塊組成:客戶端模塊、伺服器模塊和控制台模塊,用戶可以根據管理的需要將它們安裝在網路中的計算機上。
客戶端模塊用於收集數據和執行系統管理策略,安裝在每台需要被管理的計算機上;
伺服器模塊用於存儲系統數據和管理規則策略,一般安裝在性能較高、存儲容量較大的計算機上;
控制台模塊用於查看系統數據、設定管理策略和進行實時維護,一般安裝在企業相關管理人員的計算機上,也可以和伺服器模塊安裝在同一台計算機上。
系統的基本框架如下圖所示:

合力天下內網安全監控平台基於TCP/IP協議的網路架構,可以靈活地從本地網路擴展到遠程網路和異地網路。伺服器通過虛擬專用網(VPN)或互聯網連接遠程的計算機,實現對大規模復雜網路的集中管理。控制台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異地的伺服器,實現對分支機構的遠程監控。

Ⅳ 網管軟體,哪個比較好用

不同的側重點,可以選擇不同的軟體。
如果側重監視網路活動,NetFlow Analyzer是專門用於幫助用戶了解流量構成、協議分布和用戶活動的軟體。與傳統基於SNMP、網路探針、實時抓包分析方法不同,它利用Flow技術來收集網路中有關流量的重要信息。集流量收集、分析、報告於一體,回答誰(Who)在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方(Where)、執行什麼行為(What)等最關心的問題。為全面了解企業的網路活動,合理有效分配和規劃網路帶寬提供科學的依據,從而保證企業的關鍵業務應用暢通運行。
如果側重網路設備配置,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r是一個全面的網路設備配置變更與合規性管理解決方案,可對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網路設備的配置進行統一集中的管理。支持批量配置海量設備,自動備份配置文件,實時跟蹤配置變更,快速恢復正確配置。避免由錯誤配置引起的網路故障,防止未授權的配置變更,自動化執行配置管理任務,從而提高網路管理的效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如果側重安全監控,Firewall Analyzer是一個安全日誌監控與審計平台,能夠實時將企業網路安全設施(如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入侵檢測/防禦系統和VPN等)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安全日誌和事件以及配置日誌匯集到審計中心,進行全網綜合安全分析。幫助安全管理人員快速識別病毒攻擊、異常流量以及用戶非法行為等重要的安全信息,從而運用合理的安全策略,保證網路的安全。
如果以上需求都有,OpManager是在以上網管產品的基礎上,整合而成的一體化網路管理軟體,提供網路性能監控、物理和虛擬伺服器監控、網路流量分析、設備配置管理、IP地址與交換機埠管理、防火牆日誌分析等功能,滿足企業IT基礎架構的智能統一管理。

Ⅳ 畫無線網路拓撲結構圖用的什麼軟體

  1. 拓撲結構圖是指由網路節點設備和通信介質構成的網路結構圖。

  2. 一般這種平面的結構圖都用coreldraw來製作,簡單的用WORD,EXCEL就能完成,對圖片色彩和視覺感官要求高的可以結合PHOTOSHOP來完成

  3. 專業性要求使用VISIO5專業版,圖庫比較多,並且安裝一次後只需COPY安裝目錄即可。VISIO2000專業版,除了圖庫多外,使用也容易。

Ⅵ 網路架構

呀!這個框架太抽象了吧我試試。

先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網路體系結構是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9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

依據ios模型下的層次化的職能介紹:

第一層:物理層(PhysicalLayer)

規定通信設備的機械的、電氣的、功能的和規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維護和拆除物理鏈路連接。具體地講,機械特性規定了網路連接時所需接插件的規格尺寸、引腳數量和排列情況等;電氣特性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傳輸bit流時線路上信號電平的大小、阻抗匹配、傳輸速率距離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對各個信號先分配確切的信號含義,即定義了DTE和DCE之間各個線路的功能;規程特性定義了利用信號線進行bit流傳輸的一組操作規程,是指在物理連接的建立、維護、交換信息時,DTE和DCE雙方在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OSI七層模型

物理層的主要設備:中繼器、集線器。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DataLinkLayer)

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服務的基礎上,建立相鄰結點之間的數據鏈路,通過差錯控制提供數據幀(Frame)在信道上無差錯的傳輸,並進行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幀(frame)。數據鏈路層主要設備:二層交換機、網橋

第三層:網路層(Networklayer)

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如果你在談論一個IP地址,那麼你是在處理第3層的問題,這是「數據包」問題,而不是第2層的「幀」。IP是第3層問題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路由協議和地址解析協議(ARP)。有關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層處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層的重要目的。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數據包(packet)。網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IP、IPX、RIP、ARP、RARP、OSPF等。網路層主要設備:路由器

第四層:數據包(packets)

第4層的數據單元也稱作處理信息的傳輸層(Transportlayer)。但是,當你談論TCP等具體的協議時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數據單元稱為段(segments)而UDP協議的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報(datagrams)」。這個層負責獲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須跟蹤數據單元碎片、亂序到達的數據包和其它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第4層為上層提供端到端(最終用戶到最終用戶)的透明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所謂透明的傳輸是指在通信過程中傳輸層對上層屏蔽了通信傳輸系統的具體細節。傳輸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第五層:會話層(Sessionlayer)

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第六層:表示層(Presentationlayer)

這一層主要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例如圖像格式的顯示,就是由位於表示層的協議來支持。

第七層:應用層(Applicationlayer)

應用層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應用層協議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Ⅶ 請幫我推薦一款廣域網路及設備管理的軟體 打算實現以下功能: 1、可以...

RG-SNC全稱「銳捷智能網路指揮官」,是我RUIJIE自主開發的一款網管軟體,也是一套網路管理解決方案。
RG-SNC軟體的基本架構是MySQL+Tomcat+SEAM,使用MySQL開源資料庫,採用J2EE平台開發,WEB層使用Tomcat應用伺服器作為SEAM容器,同時結合FLEX技術對部分功能模塊進行重點呈現。
RG-SNC的特點在於,除了拓撲發現、告警管理等常規網管功能外,RG-SNC還提供配置管理、ACL管理、VLAN管理、MPLS VPN管理、WAN管理、無線管理等眾多擴展功能,同時還可以和SAM、SMP、RILL-BMC進行聯動,用戶通過圖形化界面,可以很方便地對網路進行全面而深層次的管理和維護。

Ⅷ 網路/軟體架構師的區別

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網路架構是整個網路的分布情況,比如全世界的互聯網,它是由一個一個地區的互聯網相互連接起來的。軟體架構是指一個軟體的功能分布,比如大型軟體XP系統,它的架構就是整個系統的各個功能。

Ⅸ 網路監控軟體的平台軟體系統架構

平台軟體按照五層體系結構劃分為平台支撐層、中間服務層、公共服務層、應用層。平台支撐層由操作系統平台、關系型資料庫、網路通信協議構成。中間服務層主要為系統使用的各類中間件,包括數據訪問中間件、對象代理中間件、消息中間件。
公共服務層由系統提供的各類公共服務構成,其中包括圖形、報表、曲線、許可權、告警、流媒體服務等等。服務構建層提供一致的服務模型給上層應用,主要表現為服務介面、服務注冊、服務查找、服務訪問。應用層主要為面向在線監測、視頻監控、環境監控、綜合信息查詢顯示的各種應用模塊,其中涉及採集、計算、查詢、分析、流媒體功能及相關人機交互界面。
平台軟體關鍵技術及特點
1、跨區域異構平台級聯
2、綜合信息全景視圖
3、全組態化設計
4、變電站及輸電線路三維建模
5、變電站全景高清視頻監視
6、遠程移動監控桌面
7、視頻監視與變電站巡檢結合
8、基於設備熱區的展示與選擇
9、基於一次接線圖的設備選擇及視頻聯動
10、內建插件機制
11、高清視頻的圖像矯正與虛擬雲台技術

Ⅹ 網路系統架構圖 用什麼畫(什麼軟體)

visio或億圖都可以

閱讀全文

與網路構架設備軟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分屍是什麼意思 瀏覽:143
安卓軟體總是無網路 瀏覽:165
收款音箱網路模式怎麼不報收款 瀏覽:900
手機如何切換最優無線網路 瀏覽:899
電視盒子網路連接異常 瀏覽:747
中國移動網路扶貧 瀏覽:112
台灣網路電話哪個好 瀏覽:882
鶴崗平安網路怎麼收費 瀏覽:190
只有路由器可以連接有線網路 瀏覽:956
特南鮑姆計算機網路第五版答案 瀏覽:892
計算機網路概論謝希仁主編 瀏覽:533
廣東網路發票開了會在電腦哪裡 瀏覽:657
如何看網路是否是5g 瀏覽:29
路由器網路線傳輸距離 瀏覽:373
手機網路信號移動聯通電信哪個好 瀏覽:590
如何通過身份識別網路罪犯 瀏覽:582
中山無線計算機網路服務 瀏覽:123
移動無線網路覆蓋不了怎麼辦 瀏覽:527
藍牙和網路哪個效果好 瀏覽:642
騰達c60s連接不上網路怎麼辦 瀏覽:65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