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中心站信息共享

網路中心站信息共享

發布時間:2022-04-19 15:43:51

㈠ 網路中心戰是什麼

網路中心戰 (Network-centric warfare,NCW),現多稱網路中心行動(network-centric operations,NCO)是一種美國國防部所創的新軍事指導原則,以求化資訊優勢為戰爭優勢。

其做法是用極可靠的網路聯絡在地面上分隔開但資訊充足的部隊,這樣就可以發展新的組織及戰斗方法。這種網路容許人們分享更多資訊、合作及情境意識,以致理論上可以令各部一致,指揮更快,行動更有效。

這套理論假設用極可靠的網路聯系的部隊更能分享資訊;資訊分享會提升資訊質素及情境意識;分享情境意識容許合作和自發配合,這些假設大大增加行動的效率。

㈡ 「網路中心戰」的核心是什麼

「網路中心戰」就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工具的電子商務模式在作戰領域的運用,其核心就是利用計算機信息網,將分布在廣闊區域內的各種武器平台、探測和感測裝置、指揮中心和各種武器系統作為節點,構建網路,做到資源共享,高效集成,從而實現戰場態勢的信息共享和武器的高效使用,即時地將秘密情報和作戰計劃發送給戰場上的士兵,以保證美軍能夠更快更狠地打擊隱藏的敵人。

㈢ F-22戰機究竟先進在哪裡為何至今沒有被超越

F-22是全世界第一款隱身戰斗機,服役15年,至今在很多方面都沒有落後,因為第四代戰斗機研發難度大,雙發隱身戰斗機目前批量服役的除了F-22隻有中國的殲-20和俄羅斯T-50,其他國家的不是概念機就是模型機,而我國和俄羅斯在戰斗機技術上是不如美國的,比如航空發動機技術,所以這三款戰斗機雖然是同一級別的,而且各有優勢,但是整體上F-22優勢更大一些。

㈣ 網路中心戰的特點及優勢

通過戰場各個作戰單元的網路化,把信息優勢變為作戰優勢,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隊共同感知戰場態勢,協調行動,從而發揮最大作戰效能的作戰樣式。網路中心戰是美軍推進新軍事革命的重要研究成果,其目的在於改進信息和指揮控制能力,以增強聯合火力和對付目標所需要的能力。網路中心戰是一種基於全新概念的戰爭,它與過去的消耗型戰爭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指揮行動的快速性和部隊間的自同步使之成為快速有效的戰爭。
網路中心戰的實質是利用計算機信息網路對處於各地的部隊或士兵實施一體化指揮和控制,其核心是利用網路讓所有作戰力量實現信息共享,實時掌握戰場態勢,縮短決策時間,提高打擊速度與精度。在網路中心戰中,各級指揮官甚至普通士兵都可利用網路交換大量圖文信息,並及時、迅速地交換意見,制定作戰計劃,解決各種問題,從而對敵人實施快速、精確及連續的打擊。
網路中心戰基本要點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強調作戰的中心將由傳統的平台轉向網路;
2、突出「信息就是戰鬥力,而且是戰鬥力的倍增器」;
3、明確作戰單元的網路化可產出高效的協調,即自我協調;
4、增強作戰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為指揮人員提供更多的指揮作戰方式。
美軍對網路中心戰的定義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1999年6月,美國國防部負責網路與信息一體化的助理國防部長辦公室研究室主任艾伯茨在《網路中心戰:發展和利用信息優勢》一書中對「網路中心戰」的定義是:「網路中心戰是人員和編組在以網路為中心的新的思維方式基礎上的一種作戰行動。它關注的是對作戰各要素進行有效聯通和網路化所生成的戰鬥力。」2001年7月,美國國防部在提交給國會的《網路中心戰》報告中指出:「網路中心戰是通過部隊網路化和發展新型信息優勢而實現的軍事行動。它是同時發生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認知域內及三者之間的戰爭。」2005年1月,美國國防部部隊轉型辦公室發布的《實施網路中心戰》文件,對「網路中心戰」下的定義是:「網路中心戰是信息時代正在興起的戰爭理論。它也是一種觀念,在最高層次上構成了軍隊對信息時代的反應。網路中心戰這一術語從廣義上描述綜合運用一支完全或部分網路化的部隊所能利用的戰略、戰術、技術、程序和編制,去創造決定性作戰優勢。」
綜上所述,網路中心戰是指:通過全球信息網格,將分散配置的作戰要素集成為網路化的作戰指揮體系、作戰力量體系和作戰保障體系,實現各作戰要素間戰場態勢感知共享,最大限度地把信息優勢轉變為決策優勢和行動優勢,充分發揮整體作戰效能。
以往作戰行動主要是圍繞武器平台(如坦克、軍艦、飛機等)進行的,在行動過程中,各平台自行獲取戰場信息,然後指揮火力系統進行作戰任務,平台自身的機動性有助於實施靈活的獨立作戰,但同時也限制了平台間信息的交流與共享能力,從而影響整體作戰效能。正是由於計算機網路的出現,使平台與平台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從而使戰場感測器、指揮中心與火力打擊單元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所以這種以網路為核心和紐帶的網路中心戰又可稱為基於網路的戰爭。所以說,網路中心戰的基本思想就是充分利用網路平台的網路優勢,獲取和鞏固己方的信息優勢,並且將這種信息優勢轉化為決策優勢。與傳統相比,網路中心戰具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優勢:一是通過集結火力對共同目標同時交戰;二是通過資源提高兵力保護;三是可形成更有效的、更迅速的「發現—控制」交戰順序。
「網路中心戰」強調地理上分散配置部隊。以往由於能力受限,軍隊作戰力量調整必須要以重新確定位置來完成,部隊或者最大可能地靠近敵人,或者最大可能地靠近作戰目標。結果,一支分散配置部隊的戰鬥力形不成拳頭,不可能迅速對情況作出反應或集中兵力發起突擊。因為需要位置調整和後勤保障。與此相反,信息技術則使部隊從戰場有形的地理位置中解脫出來,使部隊能夠更有效地機動。由於清楚地掌握和了解戰場態勢,作戰單元更能隨時集中火力而不再是集中兵力來打擊敵人。在「網路中心戰」中,火力機動將完全替代傳統的兵力機動,從而使作戰不再有清晰的戰線,前後方之分也不甚明顯,戰爭的戰略、戰役和戰術層次也日趨淡化。
為確保「網路中心戰」的全面實施,美國國防部近年來下大力氣准備「網路中心戰」技術和理念。美國國防部認為,太空、信息和情報技術有助於應付21世紀初的「挑戰」,有助於增強美軍的靈活性和應付多種危機的能力。「太空、信息和情報技術正在加快作戰的速度,減少信息的周轉時間,保證在合理層次上作出決定,並保證信息和情報的流動。」美國國防部的「網路中心戰」倡議包括:提供安全、高性能和可行的全球化網路系統;以高質量的信息和情報來充實網路系統,從而取得對全球情況的掌握,並支持「網路中心戰」。各軍種也在以「網路中心戰」理念進行試驗。以陸軍為例,其轉型將以「網路中心戰」為牽引,來試驗和准備陸軍部隊。陸軍部長認為:「陸軍轉型將追求高技術,這些技術將引發前所未有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它們和地面、空中和太空感測器網路構成一幅戰場圖。士兵和指揮官將通過網路化系統來利用信息,從而保證戰場主動權,迅速定下作戰決心。」他還指出,美陸軍第4機械化步兵師的試驗和部署已讓陸軍嘗到數字化能力的甜頭,陸軍還將從轉型後部隊所具備的「網路中心戰」能力中得到好處。未來幾年,美國國防部還要做以下工作:一是建立遍布全球的網路體系,並在這一網路中充斥豐富的作戰信息,供各作戰單位使用。二是建立網路化部隊。平時,各軍種部隊以網路化部隊的模式進行編組和訓練。戰時,通過網路系統把各參戰部隊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三是建立網路化組織機構,確保網路化部隊的訓練和作戰行動的實施。2003財年,美國國防部提出23億美元的撥款要求,這筆錢將主要用於美軍的網路化建設。

㈤ 智能化作戰能否、取代信息化作戰

新軍事變革的技術支撐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群,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軍事變革的最終實現是軍事理論、武器裝備和編制體制的全面革命。沒有信息化武器裝備,就不可能打贏信息化戰爭,也就不可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隨著我軍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大量信息化武器裝備將陸續裝備部隊,這類裝備的主要特點是造價高,技術新,系統復雜,更新換代周期短,對操作使用、管理和保障的要求高。我們過去學習的機械化裝備和機械化戰爭的知識二三十年不更新都能夠繼續使用,而現在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和信息化戰爭知識一兩年就更新一次,這對教育訓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學習裝備新知識,就不能發揮手中武器的應有效能;如果不研究戰爭新樣式,就不可能打贏信息化戰爭,也就不可能完成建設信息化軍隊的歷史使命。 從四場戰爭中武器裝備的運用情況來看,最主要的分以下四類:C4ISR系統、信息戰裝備、對地攻擊武器和地面作戰裝備。 C4ISR系統的作戰運用建設信息化戰場,奪取信息化優勢,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一切基礎在於實現武器裝備的信息化和作戰空間的網路化。 C4ISR系統的發展發現目標就意味著打擊目標,而打擊目標就意味著摧毀目標。因此,及時准確地發現目標,是精確打擊目標的基礎和前提。發現目標,主要通過偵察監視和預警系統實現。美軍的偵察、監視和預警體系非常健全,基本覆蓋了所有維度、所有空間、所有頻段。對地面目標的偵察、監視和定位,主要是依靠空天一體的C4ISR系統。電子信息裝備在作戰中的運用效能,主要是看信息化和一體化程度的強弱。所謂信息化和一體化,核心是C4ISR系統,目的是發揮粘合劑和力量倍增器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表現為三大特點:技術融合,系統集成。武器裝備是形成戰鬥力的基礎,武器裝備的數字化和網路化,是實現一體化作戰和聯合作戰的物質基礎。機械化裝備主要是強調個性化和獨立性,是縱向力量的放大和增強。信息化武器裝備強調技術融合、系統集成,橫向一體化,強調綜合多功能,在不增加裝備數量的情況下,通過綜合集成使力量倍增。武器裝備信息化,必須要具備互聯、互通、互操作能力,縱向成系統,橫向成體系,縱橫雙向成網路,只有這樣,才能成建制、成系統、成體系形成一體戰能力。武器裝備實現信息化之後,體系對抗就成為戰爭對抗的主要因素,陸、海、空天電等多維戰斗空間將融為一體,不同國家、不同軍兵種、不同部隊的不同裝備能夠在技術上融為一體。結構優化,固強補弱。一體化作戰體系的結構優化和固強補弱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同裝備之間能夠實現力量互補。武器裝備實現信息化和一體化之後,就能夠以網路為中心,相互之間在作戰能力上也就能夠固強補弱,優化結構,發揮最大效能;二是不同國家之間能夠實現力量互補。木桶原理在機械化戰爭中強調的短板效應,在信息化戰爭中得到了彌補,短板效應的結構性缺陷不再明顯,因為在網路中心戰和橫向一體化環境中,網路各節點之間是相互彌補、資源共享的關系。三是不同軍種之間能夠實現力量互補。機械化戰爭中,陸、海、空三軍在各自戰場遂行獨立的軍種戰役,都會因戰場時空范圍或受地理、地形、氣象等條件的限制而影響作戰效能的發揮。C4ISR系統把三軍融為一體之後,各自不再有完全獨立的戰場,戰場出現一體化趨勢,在這樣的戰場上,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力量取長補短,固強補弱,原來時空范圍和物理條件的限制不再成為作戰效能發揮的制約因素,因此各軍兵種都能夠把各自的力量發揮到極
致,使之呈指數增長。橫向一體,效能可控。信息化武器裝備強調質量效能,結構決定功能,數量規模雖然仍很需要,但不再是決定作戰效能的關鍵要素,最關鍵的要素是武器裝備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後的結構優化。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結構優化特徵是扁平化。如果從戰術、戰役到戰略層面的指揮控制系統實現了信息化和一體化,戰略指揮員就可以直接指揮到單兵,單兵也完全可以直接向戰略指揮員報告情況,機械化時代形成的戰役戰術等龐大的中間多層次指揮機構就成為作戰的障礙和累贅。由於信息的實時化和控制的有效性增加,戰爭變得更加可控,更好駕馭。C4ISR系統的運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和多國部隊所建立的戰區通信網路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多、最全、最先進的,它運用衛星通信技術和數字化通信網路技術,把數十年來各國研製、生產和裝備的各種戰略、戰區及戰術通信網路和設備全面融合,綜合為一體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統,以98%以上的高戰備率確保白宮、五角大樓、後勤支援基地與中央總部、多國部隊和基層作戰部隊之間的聯系,確保洲際之間、戰區與本土之間、多國及友鄰部隊之間、各軍兵種之間、飛機、艦艇和坦克等作戰平台之間,以及上下、左右、縱橫、交叉的不間斷的持續通信和信息交換。海灣戰爭總指揮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當時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開設戰區指揮部,各下屬司
令部也是在沙特開設。施瓦茨科普夫與各級指揮官討論重大問題或研究作戰方案基本是採用開會或面對面商談的方式進行,各級指揮機構信息溝通也是採取電話、電報、軟盤傳遞等方式進行。科索沃戰爭是第一次大規模實戰運用全球一體化C4ISR指揮控制系統。C4ISR系統的全球化、網路化、一體化和實時化特徵,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戰略、戰役和戰術的區分概念,戰略指揮員其實已經具備指揮戰術性作戰行動的能力,中間的戰役層次事實上已經沒有必要存在了。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首次啟用遠程異地實時電視電話系統。戰略、戰役和戰術級指揮官,在科索沃戰爭中每天召開一次電視電話會議,審視作戰行動的進展,協調後續的作戰行動,傳達上級的作戰意圖。這種新穎的數字化、網路化會議系統,對於及時通報情況,掌握戰爭全局,統一思想和意志,了解不同部隊作戰行動,減少相互之間的誤會和摩擦,在准確的時
間和地點集中兵力兵器,實時信息傳遞、快速定下決心和平行制定作戰計劃等,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得到各級指揮員的好評。 在科索沃戰爭中,由於牽涉到北約十幾個國家聯合作戰,所以還是沿用了傳統的戰略、戰役和戰術三級指揮體制。戰略層次,是指遠離戰區並對整個戰局進行戰略控制的最高指揮當局,主要是對戰爭全局和作戰指導等重大問題進行決策。戰役指揮層次,基本上屬於戰區指揮機構。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是負責科索沃戰役指揮的最高指揮機構,這一機構設在比利時蒙斯,擔任科索沃戰役總指揮的戰區最高指揮官克拉克上將,就是在這個距離戰區2000公里以外的蒙斯總部進行指揮的,這是戰役總指揮第一次遠離戰區進行遙控指揮。正常情況下,北約南歐戰區常設地區性司令部負責戰時聯合作戰指揮任務。這些司令部包括南歐盟軍海軍部
隊司令部、南歐盟軍空軍部隊司令部、歐洲盟軍司令部快速反應軍司令部,司令均為中將和上將軍銜。但是,在戰役指揮層面,戰爭中又產生了兩個重大變化:一個是臨時任命常駐大西洋和歐洲的美國海、空軍司令兼任北約盟軍戰區最高指揮,另一個是在戰區戰役指揮層次上面又臨時增設了一個指揮層次。這樣可能考慮到便於與北約部隊指揮協調,但更深層次反映了美軍對北約的不信任,希望大權獨攬。從戰區戰役指揮層面來看,顯得非常混亂,許多指揮層次從技術上來看完全沒有必要,之所以設立是考慮到現行體制的需要。戰術指揮層次,是指艦艇、飛機等戰術級別的指揮機構,主要是執行具體的戰術作戰指揮任務。其中,空軍的戰術指揮層次是盟軍空中作戰中心,它是聯系飛行員和空中指揮引導員,並指揮空戰的神經中樞,是一體化的作戰指揮系統。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刻意試驗網路中心戰和扁平式指揮的能力,所以沒有按照戰略、戰役和戰術層次設立指揮體系,也沒有在阿富汗戰區設立前沿指揮部,只是在美國本土設立了一個戰略總指揮部,下面直接就是戰術指揮層次,所以這場戰爭的指揮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性戰斗的指揮嘗試。所謂網路中心戰,其核心就是超越軍兵種條塊分割的傳統指揮模式,實現橫向一體化協同作戰,各作戰單位共享情報資源,信息暢通無阻,實現實時指揮和控制。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首次試驗網路中心戰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從阿拉伯海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有80%以上事先並不知道要去戰區的什麼地方、攻擊什麼樣的目標,只是在起飛
以後的飛行途中才接到指揮系統發來的最新任務指令,這時飛行員便可在指揮系統的引導下,選擇最佳路徑和方式對目標進行攻擊。從阿富汗戰爭開始,網路中心戰就已經正式進入作戰程序,在這種作戰程序中,指揮機構的指揮員和參謀人員最主要的不再是聽取下屬發來的請示,也不再是擬制電報或下達話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統的輔助指揮控下,側重於做好這樣三項工作:一是通過C4ISR系統掌握敵我雙方的情報,驅散戰爭迷霧,定下作戰決心;二是進行作戰規劃計劃,提前下達作戰任務指令,確定聯合作戰中各部隊的具體認為是、出動批次、作戰任務、作戰目的、作戰要求,具體各部隊如何實施沒有必要進行統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確的打擊時間、地點、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託式指揮原則由部隊自行協同;三是進行毀損評估,對上一次任務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以便確定下一批次的打擊任務。伊拉克戰爭中,由於地面部隊的大規模介入,所以美軍又恢復實施三級指揮體制。戰略指揮部仍然設在美國本土,技術上主要依託全球指揮控制系統(GCCS);戰區指揮部中央總部司令部設在卡達,中央總部陸軍司令部設在科威特,中央總部空軍司令部設在沙特,中央總部海軍司令部設在巴林;戰術級指揮機構分別在各司令部下設立戰術作戰指揮中心。戰爭中,美軍使用了全球一體化指揮控制系統。C4ISR系統的全球化、網路化、一體化和實時化特徵,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戰略、戰役和戰術的區分概念。戰爭中,網路中心戰發揮了重要作用。網路中心戰中,指揮機構的指揮員和參謀人員不再是忙於聽取和答復下屬發來的請示,而是側重進行戰略謀劃、戰爭規劃計劃、作戰任務區分,並提前下達任務指令。所有這一切,都採取委託式指揮方式,藉助C4ISR系統進行聯合作戰。C4ISR系統的構成全球戰略指揮控制系統美軍全球作戰,主要依賴全球指揮控制系統進行指揮協調。這個系統是美國1962年組建的戰略指揮控制系統,當時主要目的是應付核大戰,所以在沒有經過總體論證和整體設計的情況下,就匆匆忙忙地把各軍兵種及國防部的現有系統和設備拼湊在一起,組成了最初的戰略C3I系統。由於沒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加上數據格式不統一,互連互通有困難,所以直到70年代初還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之後,經過統一管理和規劃,並改造了計算機等關鍵設備,統一了數據格式並實行了標准化,才使該系統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啟用了這套系統,在海灣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了兼容性差、互通性和信息共享能
力差和設備老化等缺陷。戰爭結束後,經過大規模更新和改進,1995年重新命名為「全球指揮控制系統」(GCCS)。全球指揮控制系統主要由三大塊組成:一是偵察探測系統,包括偵察和預警衛星、預警飛機和地面雷達預警網等;二是指揮控制中心,包括國家級、國防部級、軍兵種級、駐外司令部級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指揮中心等;三是通信系統,主要是國防通信系統、國防衛星通信系統和艦隊衛星通信系統,其餘的還有遠程對潛通信系統和最低限度緊急通信網等。戰略通信系統是全球指揮控制系統中的神經網路、紐帶和橋梁,沒有它,偵察預警系統的情報就無法向各級指揮中心傳送,各級指揮中心掌握不了情報信息就不能對局勢做出判斷並定下決心,分散在美國本土或世界各地待命的作戰部隊既不了解威脅態勢、又接不到作戰命令,所以戰鬥力再強也將是無所作為。通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美國動用40多個通信系統組成了這個戰略通信網路。國防通信系統是全球指揮控制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個基礎性通信系統,它主要由自動電話網、自動數字網和自動電話保密網三個分系統組成,其中,自動電話網正在被具有遠程話音通信功能的「國防交換網」所取代,自動數字網也正在被採用廣域數據網技術的「國防數據網」所取代。全球指揮控制系統中的國防通信系統在海灣地區開設了3個主節點和9個分節點,從而把海灣地區所有的指揮系統都接入到整個戰略通信網路之中。情報偵察監視系統如果說戰略和戰術通信系統是C4ISR系統的神經中樞的話,那麼偵察監視系統則是C4ISR系統的耳目;通信系統是順風耳,偵察監視系統則是千里眼。偵察監視系統具有強大的態勢感知能力,它分布在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平台上,構成了全天候、全天時、立體化監控體。伊拉克戰爭中,天基偵察監視平台中包括成像偵察、電子偵察、海洋監視、導彈預警等50多顆衛星,空基偵察監視平台包括十多種有人偵察機和近十種、上百架無人偵察機;地基偵察監視平台包括各種夜視裝備、地面偵察雷達和拋投式地面遙感偵察裝備等;海基偵察監視平台包括遠洋海上偵察監視艦船、航空母艦攜載的預警機、偵察機、偵察直升機、宙斯盾防空系統及艦載雷達等。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在本土有21處、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員對航天偵察監視系統進行支持。美國部署的軍用衛星系統覆蓋了對伊作戰所需的各個信息領域,動用的衛星包括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定位衛星、資源衛星和氣象衛星等。在偵察衛星方面,主要包括3顆鎖眼光學成像衛星,3顆長曲棍球雷達成像偵察衛星,3顆入侵者電子偵察衛星和12顆二代白雲電子型海洋監視衛星;在導航定位衛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顆衛星,定位精度從16米提高到10米。還動用了由14顆國防衛星通信系統衛星、4顆軍事星和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組成保障伊拉克戰區戰略及戰術通信的天基信息傳輸系統。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衛星,主要是地球資源衛星和氣象衛星等。在空基偵察監視系統方面,伊拉克戰爭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無人機的大量使用。無人機、巡航導彈和靈巧彈葯在戰爭中的大量使用,標志著機器人戰爭和智能化戰爭的開始,象徵著信息化戰爭在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海灣戰爭中,美國主要是海軍的先鋒和陸軍的獵犬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還不是美國研製的,是從以色列購買的,當時戰列艦上的406毫米巨炮射程在45公里以上,所以要用這種無人機為火炮進行目標校正,以提高命中精度,戰爭中也進行了戰場戰術偵察阿富汗戰爭中,無人機的使用比較廣泛,美軍首次試驗了全球鷹、指針和捕食者三種無人機。全球鷹是一種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主要用於連續監視高空、遠程和長續航時間的偵察任務。飛行高度在20000米左右,最大續航時間大於42小時,每日監視范圍可達13�7萬平方公里。捕食者是中空長航時無人機,主要用於小區域或山谷地區的偵察監視工作,可為特種部隊提供詳細的戰場情報。升限7620米,續航時間40小時,在目標上空的巡邏時間可達24小時。阿富汗戰爭中首次攜帶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成功摧毀地面目標。伊拉克戰爭中,不僅再次使用捕食者無人機攜帶反坦克導彈摧毀了伊軍一輛自行高炮,而且首次使用了龍眼和影子200等無人機。影子200是陸軍研製的一種小型戰術無人機,可用於進行近實時、高精度、長時間的偵察、監視和目標獲取及毀傷評估。空重75公斤,連續偵察時間4個小時,最大航程125公里,飛行高度3000米。伊拉克戰爭中使用了10架龍眼無人機,它是一種小型、全自動、可返回、手持式發射的無人機,用於為海軍陸戰隊小部隊提供偵察和危險探測能力。飛行重量僅約2�3公斤,鋰電池可以保證無人機以約76公里時速飛行60分鍾。二人小組可以在10分鍾左右完成組裝發射。無人機可獲取目標的日光型或紅外圖像,並能通過數據鏈將圖像信息實時傳輸給用戶。戰術區域數字通信系統戰區的戰術通信主要依賴戰術區域數字化通信網,它是一種採用數字化通信設備的柵格狀地域通信網路,主要是在集團軍或師的作戰地域內進行聯合作戰的作戰指揮控制和通信聯絡。網路內開設有若干通信中心和節點,以無線電接力線路、電纜、衛星通信線路或無線電台通信網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覆蓋范圍較廣的野戰通信網路。這種網路的主要特點是:機動性強,可行進間通信;可靠性高,一個或多個節點及通信中心發生故障或毀損不影響其他線路的暢通;由於柵格狀網路縱橫交錯、不分主次,所以敵人很難確定司令部位置。海灣戰爭中,美國和多國部隊就開始使用戰術地域通信網,主要是美國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三軍聯合戰術通信系統、機動用戶設備,英國的松雞地域戰術通信系統和法國的里達自動綜合傳輸網。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是美軍1974年研製、1983年開始裝備空軍預警機並用於三軍聯合作戰的數據通信網路。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廣泛裝備美國和北約參戰國陸、海、空及海軍陸戰隊的飛機、艦艇、地面指揮控制中心和防空中心,其主要特點是沒有主台和屬台之分,網路中任何用戶都可通信,互不幹擾;保密性好;採用擴頻跳頻技術,抗干擾力強;容量大,功能多,集通信、導航、測距、敵我識別於一體。它是一種多功能數字數據和話音通信系統,採用了擴頻技術和時分多路存取技術,工作在965―1215兆赫頻段。可容納10―20個網路,每個網路容量為1520―2560個用戶,有效工作半徑300―500公里,預警機為中繼站時通信距離可達1000公里。三軍聯合戰術通信系統。三軍聯合戰術通信系統是美軍8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的先進通信系統,是陸、海、空及海軍陸戰隊共用型區域通信網。海灣戰爭時尚處於模/數共用、以數字為主的階段,1992年以後已實現全數字化通信。美國三軍聯合戰術通信系統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分系統,就是移動用戶設備系統。這是一個類似於民用行動電話那樣的多節點全數字化無線電電話系統,是一種新型、小規模的區域性通信網路,其特點是全數字化,能在陸上或空中機動,具有較高的自動化功能,操作簡單,生存力強。1988年開始裝備美國本土的四師一旅和駐歐部隊的三個師。移動用戶設備通信網可在一個軍(或5個師)37500平方公里的作戰地域內,為8100個用戶服務(其中機動用戶1900個,固定用戶6200個)。系統可提供話音、數據和傳真通信,可與戰略通信網、民用通信網互通,也能與衛星通信終端相連,可為軍、師兩級部隊在更大范圍內通信提供方便。 伊拉克戰爭中,地面部隊配備了先進的信息、指揮系統,如第四機步師裝備了8000套21世紀旅及旅以下戰場指揮系統(FBCB2)。它是基於戰術互聯網的新型戰場通信系統,可將GPS數據、空中偵察機和地面部隊及中央情報局等機構的信息進行融合,實時向參戰部隊提供。其最大特點是通過戰術互聯網將平台相互連接,傳遞態勢認知數據,跟蹤敵軍和友軍,了解戰場態勢。其他部隊裝備1000套,第三機步師和第7旅也有裝備。

㈥ 美軍「網路中心戰」理論有什麼站不住腳的地方有什麼缺陷

這個概念相對於現有條件太超前 按照這個理論 戰爭將圍繞信息權為中心發展 也就和當年的海權論和制空權論差不多 這種理論的雛形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有人觸及過 美國人還提出過從新分配軍隊的軍兵種 搞情報軍 火力投送軍和後勤軍。當然都是紙上談兵,落實到戰爭中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士兵們請求火力支援的時候 從來都沒得到過及時的支援 再加上現在美軍的主要對手恐怖分子和游擊隊 主要依靠人力情報資源 和美國的信息戰差太多代 明顯戰爭模式不兼容。而且 對戰爭系統要求高 投入大 導致系統的復雜化 脆弱化 游擊隊沒有手機靠吹喇叭也可以打仗 換了美軍如果信息系統除了問題 那就亂套了。

這和信息時代的關系不大 網路中心戰最終要達到的效果差不多就是和電腦游戲一樣(紅警的效果看似簡單,但,涉及到從單兵到後勤的全程信息共享和控制,其實現在根本無法達到)的全息戰場 這需要一個相當超前的技術預研和物質准備。需要把整個軍隊作為一個系統來開發,從衛星到單兵終端形成一個龐大的網路,目前來看 就是星球大戰計劃再現也未必能達到這個規模 所謂的網路中心戰 並不是依靠網路和寬頻什麼的 而是把戰爭機器網路化 可以這樣跟你說 現在的民用網路不過是軍用網路的低級版本 如果你說的信息時代的高級階段到來,那麼就證明 軍方已經獲得了網路中心戰的能力。

只是個軍迷而已 QQ 65264947

㈦ 什麼是作戰指揮一體化

一體化聯合作戰以全新的作戰體系和作戰方法,顛覆了傳統作戰觀念。深刻認識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新趨勢及新特點,才能最終解決諸如建立健全聯合作戰指揮、訓練、保障體制,優化力量結構特別是軍兵種內部結構,構建新的作戰體系等問題。

C4ISR系統實現一體化,指揮控制向自動化方向發展。C4ISR系統實現一體化,指揮體制由「樹狀縱長型」變為「網狀扁平型」,減少指揮層次,縮簡訊息流程,使作戰指揮的效能成幾何級數增長。各作戰力量和戰場等要素之間互聯互通,作戰體系內各作戰力量、各級指揮控制和情報信息系統,以及各武器平台等信息節點,獲得實時的、融合的、逼真的戰場空間圖像等信息。指揮員可以方便地協調指揮部隊,實現感知戰場信息、指揮控制與火力打擊系統的一體化,基本達到發現目標、定下決心、實施打擊的實時化。

作戰資源綜合集成,力量編成向模塊化方向發展。各種作戰力量的編成將打破軍兵種界線,遵循「系統集成、合成一體」的原則,利用信息系統將情報偵察、預警探測、信息傳遞、指揮控制、聯合打擊、電子攻防、全維防護、綜合保障等作戰要素,綜合集成為一個以信息實時、有序傳遞的作戰體系。通過各作戰單元、作戰要素的鏈接融合,成為一個首尾相連、縱橫交錯的作戰體系,使各作戰實體形成一個無縫鏈接的「大系統」。

作戰空間多維化,戰場空間向全方位方向發展。各種手段的運用,諸如信息獲取、傳遞、實施電子戰、投送兵力、投射火力等從陸、海、空發展到陸、海、空、天、電、網的空天戰場。多種信息作戰力量通過網路系統實現作戰行動上的步調一致,在多維戰場空間對敵形成多種打擊能力,保證多種作戰力量從不同作戰空間對預殲之敵同時實施打擊。特別是利用暢通的信息流,把不同空間、不同作戰力量對敵的打擊效果,及時互相傳遞,確保一方及時利用另一方的打擊效果,實現打擊效能的疊加,極大提高作戰效益。

武器裝備由機械化裝備向信息化裝備過渡,武器系統向智能化方向發展。以信息化武器平台為依託,極大地提高武器裝備的智能水平和打擊精度,精確制導武器成為一體化聯合作戰的主要作戰工具。武器裝備呈現出精確制導、自主控制、無人操縱等智能化特徵,並成體系配套。一方面,新型信息化裝備將陸續研發裝備部隊;另一方面,對現役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提高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三是信息化裝備成系統、成建制,武器裝備建設實現規范化、標准化、體系化,並具有一定的規模。

㈧ 信息化裝備對現代戰爭的主要影響有哪些

1、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於偵察探測系統,使得對目標監視探測和定位識別的距離、范圍、精度、解析度等提高了幾個數量級;

2、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於信息傳輸系統,使得傳輸速度、綜合傳輸業務能力、抗毀傷能力、抗干擾能力以及一體化水平空前提高;

3、先進信息技術應用於指揮控制系統,形成指揮、控制、計算機、通信、情報、監視、偵察綜合一體化信息系統,將整個作戰范圍內的諸軍種、兵種、各種作戰平台、通信系統、情報監視與偵察系統、保障系統等集成為一個信息共享的有機整體,使戰場指揮控制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

4、武器系統和作戰平台廣泛利用偵察探測系統、信息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提高了奪取信息優勢的能力,進而提高了武器系統打擊精度和毀傷能力,使武器裝備體系整體作戰效能顯著提高。

5、信息化裝備發展趨勢是:通過增強火力投入效率和加速作戰進程,提高武器裝備的整體作戰效能。信息化作戰平台向高機動、隱身化、多功能方向發展;信息化彈葯向低成本、智能化、高精度和多功能方向發展。

(8)網路中心站信息共享擴展閱讀:

隨著信息化裝備的發展,出現了信息優勢戰略、信息威懾戰略、非線式作戰、網路中心戰、超視距作戰、一體化聯合作戰等一系列新軍事理論。

各主要軍事大國陸續組建了數字化部隊、電子戰部隊、網路戰部隊、聯合作戰部隊等新型部隊。信息化裝備和新的作戰理論,導致新軍事革命,推動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演變。

㈨ 現在美國打仗的基本戰術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70年代末美國根據中東戰爭的經驗,提出了「空地一體戰」理論,82年正式確認其作戰樣式,使得美國走在新軍事革命的前列,91年海灣戰爭,「空地一體戰」作戰樣式使得美軍大獲全勝,42天擊潰伊拉克軍隊。

1996年在《2010年聯合構想》中首次提出「網路中心戰」。美軍認為,"網路中心戰"的實質是,通過把感測器、指揮官、射手和作戰平台組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網路,使具有不同性質和肩負不同作戰任務的各個部隊,在指揮中心的統一協調和指揮下,具有更好的信息共享能力,更強的態勢感知能力,以及更高的作戰效率。現在,美國已經把"網路中心戰"作為推進其軍隊信息化、網路化建設和聯合作戰的主要目標,並計劃用30年時間來達成這一目標。

美軍作戰現在正在逐步轉型實現「網路中心戰」。而其他國家目前也正在加緊追趕美軍,也是朝實現「網路中心戰」發展。伊拉克戰爭已經運用了一些「網路中心戰」的作戰樣式,使得少量的美軍,能夠以傷亡幾百人的代價,21天摧毀一個地區強國的政權,充分顯示出網路中心戰的強大威力。
網路中心戰概念已逐漸成為美軍面向21世紀的新型作戰形式。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是美海軍的最高學府,是「網路中心戰」的誕生地。最早提出「網路中心戰」概念的該院院長塞布魯斯基海軍中將。

「網路中心戰」之內涵

「網路中心戰」是指,將軍隊的所有偵察探測系統、通信聯絡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和武器系統,組成一個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網路體系,各級作戰人員利用該網路體系了解戰場態勢、交流作戰信息、指揮與實施作戰行動的作戰樣式。該網路體系由「無縫隙」連接的三個網路組成,即探測網路、交戰網路和通信網路。把所有戰略、戰役和戰術級探測器材聯為一體的探測網路,能迅速提供「戰場空間態勢圖」;交戰網路又稱打擊網路,連接各主要武器系統;通信網路對前兩者起支撐作用,是它們的神經中樞。通過戰場各作戰單元的網路化,可加速信息的快速流動和使用,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隊共享戰場信息,把信息優勢變為作戰行動優勢,從而協調行動,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戰效能。

「網路中心戰」四大關鍵要素

美軍認為,信息時代的軍隊是一個互連互通的網路化實體。軍隊的網路化能生成新的戰鬥力,是戰鬥力的新增長點,是實施「網路中心戰」的物質基礎。「網路中心戰」的關鍵要素有四個:

「信息結構」即使各感測器聯網的系統,這是實施「網路中心戰」的基本條件,其表現形式是完備的天基、陸基、海基、空基信息系統,而遂行的主要職能則是數據融合和信息管理;

「作戰空間感知」「信息結構」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部隊的作戰空間感知能力,使各部隊能同時了解不斷變化的戰場態勢,使作戰任務、行動、地形變得「透明」;

「實時協同動作」有了共同的「空間感知能力」,不僅能使指揮官採用適應性很強的新指揮控制方式,加快作戰節奏,使己方的作戰行動總比敵方快半拍到一拍,使己方總處於主動、敵方總陷於被動,而且也可使各部隊自覺自願地執行作戰命令,自覺地採取作戰行動,真正使部隊成為「自我協同部隊」;

「最終效果」上面三項關鍵要素導致的最後結果是作戰節奏加快,反應能力加強,作戰風險降低,作戰代價(主要指傷亡)減少,作戰效能提高。

「網路中心戰」影響深遠

美軍認為實施「網路中心戰」,將產生三個十分引人注目的作戰優勢。

使分散配置的部隊發揮整體優勢機械化戰爭時代,由於部隊的通信、機動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必須把作戰和作戰保障部隊部署在敵軍和要保衛的目標附近。結果分散配置的部隊易處於弱勢,無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實施攻擊。地理位置上的限制,還使部隊很難在保持高度協調一致和得到充分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實施快速、遠距離機動。但是,信息化戰爭時代,由於感測器作用距離和武器射程的增加,快速傳輸信息能力的增強,部隊作戰效能的發揮將不再受地理條件的制約。戰場上為了達成集中戰鬥力的效果,將不必再集中部隊,「集中兵力」的內涵將發生重大變化。由此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將降低作戰風險。由於集中戰鬥力的內涵由集中部隊讓位於集中火力與信息,從而減少作戰風險,不會再有「高價值目標」出現在敵人面前。其次,將減少後勤負擔。部隊不再頻繁運動後勤,不僅會減少傷亡,減少衛生勤務工作量,油料、彈葯等物資的運輸和補給量也會大大減輕。最後,將使配置在不同地點的兵力兵器,在不運動的情況下,就可同時攻擊多個不同目標,從而發揮更大作戰效能,取得最大作戰效果。

使戰場情況一目瞭然實施「網路中心戰」的部隊之所以戰鬥力強,是因為它耳聰目明,信息靈通,對戰場情況了如指掌,對指揮官的意圖一清二楚。這樣的部隊能實施「自我協同行動」,自覺與其他部隊配合;能在留下活動痕跡很少的情況下,實施作戰行動;能在上級指揮官總意圖的指導下,有效地遂行獨立作戰。

使各作戰平台連為一體作戰空間的各作戰單元用網路連為一體後,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既能更有效地協調行動,也能為適應新的戰場情況很快地轉換作戰行動樣式。使各作戰單元連為一體的基本條件是,建立堅固耐用、性能良好的信息基礎結構。這一結構能使戰場上的所有作戰單元,得到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把各作戰單元連為一體的連接分為兩類:一類是連接各「作戰實體」的「硬連接」;另一類是連接各「作戰機制」和「作戰程序」的「軟連接」。「軟連接」的好壞既是影響部隊協調行動的主要因素,也是決定兵力兵器戰鬥力系數升降和戰鬥力能否得到倍增的關鍵。但無論是「硬連接」還是「軟連接」,都不一定是連接得越緊密越好,而是要適當,其標準是能使部隊發揮最大作戰效能。

「網路中心戰」、「網路戰」及「平台中心戰」的區別

美軍認為,「網路戰」是在有限的作戰指揮空間(指揮所、司令部或辦公室)內,以進攻性行為奪取和達成信息優勢,從而影響、破壞敵方的信息站、信息系統以及計算機網站的作戰樣式。基本戰法包括:計算機網路攻擊、輸送計算機病毒和破壞性「黑客」行為等。美軍的「網路戰」與「網路中心戰」有本質的區別。「網路戰」是信息條件下以計算機及其網路為基本工具、以網路攻擊與防護為基本手段的一種全新的特殊作戰樣式,而且主要是針對指揮領域的作戰。「網路戰」是在看不見的戰場上的較量,具有平時和戰時一體化的特點,不僅戰時是配合戰場作戰的重要作戰手段,在平時也可能獨立實施並可隨時發動攻擊。

「平台中心戰」是針對「網路中心戰」而言的,即作戰行動主要圍繞武器平台進行,由各作戰平台自身的探測器獲得戰場信息,然後提供給武器平台進行作戰。不僅上下級之間的戰場信息交流少而慢,而且平台之間信息共享也非常有限,使得作戰中的「觀察———判斷———決策———行動」這一過程需要指揮員自上而下地進行協調,整個作戰過程無法真正聯貫,造成了戰鬥力和時間的浪費,相比較而言作戰效能較低。

由此可見,「網路中心戰」盡管充分運用了計算機網路技術,但不是實施針對計算機網路的作戰,而是以計算機網路為中心和基礎,使整個戰場、各種部隊、各個武器平台形成有機的整體,以利於提高整體作戰效能。所以,「網路中心戰」作為信息條件下的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在本質上仍然是一般意義上的戰場作戰,而不是特定含義上的「網路戰」,但與「平台中心戰」相比,實現了上下左右作戰信息的實時共享,實現了完全意義上的聯合作戰,提高了整體作戰效能。

閱讀全文

與網路中心站信息共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電視連上wifi怎麼接著斷開 瀏覽:550
電腦環形網路連接怎麼設置 瀏覽:805
家用無線網路怎麼樣連接 瀏覽:795
電腦怎麼不能自動連接無線網路 瀏覽:650
和平精英監測到網路環境存在異常 瀏覽:430
移動網路充值平台公司 瀏覽:614
怎麼在網路裡面找到自己的電腦 瀏覽:221
cmc怎麼添加無線網路 瀏覽:279
峨眉山移動網路遷移多少錢 瀏覽:277
酒店網路布線大概多少錢 瀏覽:598
光貓網路共享電腦上不了網 瀏覽:530
筆記本wifi有顯示連接但是沒網路 瀏覽:352
聯通網路機頂盒怎麼連接wifi電視教程 瀏覽:609
網路外網異常是什麼問題 瀏覽:700
如何在網路上舉報別人吸毒 瀏覽:285
陝西楊凌移動網路電視 瀏覽:642
手機成2g網路 瀏覽:81
打開網路共享要錢嗎 瀏覽:172
沒網路怎麼下載五筆軟體到電腦 瀏覽:466
無網路蘋果手機可以定位嗎 瀏覽:65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