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無盡的拉格朗日出生點
這是一個披著太空宇宙皮的盜版率土之濱,率土之濱我好歹知道有木材,糧食,錢財這種資源。無盡拉格朗日,也有三種資源,但是開局就有十幾萬個,鬼知道都是些什麼,還有幾個掛機領的東西,能瞬間造好一個偵查船,瞬間擴建好倉庫,離天下之大譜。背景設定非常離譜,大概是蟲洞節點到了另一個星系。這個星系人滿為患,到處都是飛船亂竄,連隕石帶都布滿了人/船。敵方飛船都是某某公司的飛船,人家宇宙級別超級大公司,我一個小破開拓者就敢去打,我真行啊。敵方飛船戰鬥力不明,看上去5級怪,實際上等於十個4級怪的戰鬥力。連基本的戰鬥力指示都沒。
② 拉格朗日定理是什麼
分別為:微積分中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數論中的四平方和定理;群論中的拉格朗日定理 (群論)。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又稱拉氏定理,是微分學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反映了可導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整體的平均變化率與區間內某點的局部變化率的關系。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羅爾中值定理的推廣,同時也是柯西中值定理的特殊情形,是泰勒公式的弱形式(一階展開)。
發展簡史
人們對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認識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古希臘時代。古希臘數學家在幾何研究中得到如下結論:「過拋物線弓形的頂點的切線必平行於拋物線弓形的底」。這正是拉格朗日定理的特殊情況,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正是巧妙地利用這一結論,求出拋物弓形的面積.。
義大利卡瓦列里在《不可分量幾何學》(1635年)的卷一中給出處理平面和立體圖形切線的有趣引理,其中引理3基於幾何的觀點也敘述了同樣一個事實:曲線段上必有一點的切線平行於曲線的弦。這是幾何形式的微分中值定理,被人們稱為卡瓦列里定理。該定理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幾何學中的表達形式。
③ 拉格朗日是什麼
這是一個人的名字,准確來說是姓,全名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出生於義大利都靈,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④ 拉格朗日是什麼梗
是一個人名。約瑟夫·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全名為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1736年1月25日生於義大利都靈,1813年4月10日卒於巴黎。他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人物生平
拉格朗日父親是法國陸軍騎兵里的一名軍官,後由於經商破產,家道中落。據拉格朗日本人回憶,如果幼年時家境富裕,他也就不會作數學研究了,因為父親一心想把他培養成為一名律師。拉格朗日個人卻對法律毫無興趣。
拉格朗日科學研究所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他在數學上最突出的貢獻是使數學分析與幾何與力學脫離開來,使數學的獨立性更為清楚,從此數學不再僅僅是其他學科的工具。
拉格朗日總結了18世紀的數學成果,同時又為19世紀的數學研究開辟了道路,堪稱法國最傑出的數學大師。同時,他的關於月球運動(三體問題)、行星運動、軌道計算、兩個不動中心問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成果,在使天文學力學化、力學分析化上,也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促進了力學和天體力學的進一步發展,成為這些領域的開創性或奠基性研究。
⑤ 拉格朗日定理是什麼
拉格朗日定理存在於多個學科領域中,分別為:流體力學中的拉格朗日定理;微積分中的拉格朗日定理;數論中的拉格朗日定理;群論中的拉格朗日定理。
正壓理想流體在質量力有勢的情況下,如果初始時刻某部分流體內無渦,則在此之前或以後的任何時刻中這部分流體皆為無渦。反之,若初始時刻該部分流體有渦,則在此之前或以後的任何時刻中這部分流體皆為有渦。
描述流體運動的兩種方法之一:拉格朗日法
拉格朗日法是以研究單個流體質點運動過程作為基礎,綜合所有質點的運動,構成整個流體的運動。
數論中的拉格朗日定理
1、拉格朗日四平方和定理(費馬多邊形數定理特例)
每個自然數均可表示成4個平方數之和。3個平方數之和不能表示形式如4^k(8n+ 7)的數。 如果在一個正整數的因數分解式中,沒有一個數有形式如4k+3的質數次方,該正整數可以表示成兩個平方數之和。
2、設p是一個素數,f(x)是整系數多項式,模p的次數為n,則同餘方程f(x)≡0(modp)至多有n個互不相同(即模p互不同餘)的解。
群論折疊編輯本段
群論中的拉格朗日定理
設 G 是有限群, H 是 G 的子群, [G:H]是 H 在 G 中的指數--即陪集個數。
那麼我們有 [G:H] |H|=|G|即H的階整除G的階。
這里|G|是群的階數, 即元素個數。
證明:設G和H的元數分別為n和r,設H有s個右
⑥ 嫦娥二號要飛到的第2拉格朗日點,是位於那個天體之間
拉格朗日點指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體穩定的點. 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這些點的存在由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於1772年推導證明的。1906年首次發現運動於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見脫羅央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處於拉格朗日點上。在每個由兩大天體構成的系統中,按推論有5個拉格朗日點,但只有兩個是穩定的,即小物體在該點處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攝擾,仍然有保持在原來位置處的傾向。每個穩定點同兩大物體所在的點構成一個等邊三角. 拉格朗日點的五個特解 L1在M1和M2兩個大天體的連線上,且在它們之間。 例如:一個圍繞太陽旋轉的物體,它距太陽的距離越近,它的軌道周期就越短。但是這忽略了地球的萬有引力對其產生的拉力的影響。如果這個物體在地球與太陽之間,地球引力的影響會減弱太陽對這物體的拉力,因此增加了這個物體的軌道周期。物體距地球越近,這種影響就越大。在L1點,物體的軌道周期恰好等於地球的軌道周期。太陽及日光層探測儀(SOHO)(NASA關於SOHO工程的網站 )即圍繞日-地系統的L1點運行。 L2在兩個大天體的連線上,且在較小的天體一側。 例如:相似的影響發生在地球的另一側。一個物體距太陽的距離越遠,它的軌道周期通常就越長。地球引力對其的拉力減小了物體的軌道周期。在L2點,軌道周期變得與地球的相等。 L2通常用於放置空間天文台。因為L2的物體可以保持背向太陽和地球的方位,易於保護和校準。 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已經圍繞日-地系統的L2點運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要被放置在日-地系統的L2點上。 另:嫦娥二號衛星於2011年6月9日16時50分05秒在探月任務結束後飛離月球軌道,飛向第2拉格朗日點繼續進行探測,飛行距離150萬公里,預計需85天。 L3在兩個大天體的連線上,且在較大的天體一側。 例如:第三個拉格朗日點,L3,位於太陽的另一側,比地球距太陽略微遠一些。地球與太陽的合拉力再次使物體的運行軌道周期與地球相等。 一些科幻小說和漫畫經常會在L3點描述出一個「反地球」 。 L4在以兩天體連線為底的等邊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上,且在較小天體圍繞較大天體運行軌道的前方。 L5在以兩天體連線為底的等邊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上,且在較小天體圍繞較大天體運行軌道的後方。 L4和L5有時稱為「三角拉格朗日點」或「特洛伊點」。 土衛三的L4和L5點有兩個小衛星,土衛十三和土衛十四。土衛四在L4點有一個衛星土衛十二。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39724.htm
⑦ 拉格朗日點的發現
1906年首次發現運動於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見脫羅央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處於拉格朗日點上。在每個由兩大天體構成的系統中,按推論有5個拉格朗日點,但只有兩個是穩定的,即小物體在該點處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攝擾,仍然有保持在原來位置處的傾向。每個穩定點同兩大物體所在的點構成一個等邊三角。
18世紀法國數學家、力學家和天文學家拉格朗日(拉格朗治)在1772年發表的論文「三體問題」中,為了求得三體問題的通解,他用了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作為問題的結果,即:如果某一時刻,三個運動物體恰恰處於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那麼給定初速度,它們將始終保持等邊三角形隊形運動。A.D 190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588號小行星和太陽正好等距離,它同木星幾乎在同一軌道上超前60°運動,它們一起構成運動著的等邊三角形。同年發現的第617號小行星也在木星軌道上落後60°左右,構成第2個拉格朗日(拉格朗治)正三角形。20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發現土星和它的大衛星構成的運動系統中也有類似的正三角形。人們進一步發現,在自然界各種運動系統中,都有拉格朗日(拉格朗治)點。
⑧ 拉格朗日
令F(x)=x^2f(x),則F(0)=0=F(1),且F(x)可導。由Rolle中值定理,存在a位於(0,1),
使得F'(a)=0,即2af(a)+a^2f'(a)=0。
注意到a不等於0,消掉a得
2f(a)+af'(a)=0,
結論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