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央直屬的部級機構有哪些
中央直屬的部級機構主要包括工作部門、辦事機構、派出機構、直屬事業單位以及工作機關管理的機構。以下對各類機構進行簡要概述:
一、工作部門共有8個,包括中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政法委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其中,中紀委機關為正部級規格,而中紀委的規格則更高。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政策研究室均屬於正部級規格。
二、辦事機構共計7個,包括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及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所有辦事機構均為正部級規格。
三、派出機關包括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負責各大部委的基層黨建工作,同樣為正部級規格。
四、直屬事業單位共有9個,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人民日報社、求是雜志社、光明日報社、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及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其中,中央黨校及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為正部級參公事業單位,人民日報社、求是雜志社、光明日報社等為副部級參公事業單位或中央直屬事業單位。
五、工作機關管理的機構有8個,包括中央檔案館、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中央保密辦)、中央密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密碼辦)、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中國外文局)、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及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這些機構在中辦管理下,分別擁有副部級至正廳級的規格。
總結,中央直屬的部級機構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政治、宣傳、組織、統戰、外事、安全、保密、密碼管理、文化出版、教育、經濟研究、決策研究等。這些機構在中央領導下的統一協調與管理下,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② 網路反腐的網上舉報
官方網路舉報最早出現在2003年。那一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始建立網路舉報平台,而2005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的網址。這標志著,網上舉報正式納入了官方權威反腐渠道。
新華社在09年也通過新華網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網路舉報方式
據知情人透露,「其實,2003年的時候,中央紀委已經有人提議開通舉報網站,但當時考慮到網路的安全性問題,怕泄密。到了2005年覺得安全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才正式推出。」如今,全國已有15個省級紀檢監察機關相繼開通舉報網站。
相對於民間網路舉報的爭吵與喧鬧,官方的網上舉報走的是一條沉穩的路子,不事張揚,而事功漸成。中央紀委網上舉報中心僅開通半年,就受理舉報32500件,月均2700件,其中署名舉報、有效舉報比較多。而最高檢提供的數字顯示,全國網上舉報案件數量年均達3萬多件。「網上舉報已經成為舉報人向檢察機關提供線索的主要途徑。」最高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副處長白會民說。
據調查,80%的職務犯罪是通過舉報發現的。舉報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舉報的質量對於有效打擊腐敗尤為重要。「網上舉報,是一條最經濟、最便捷、最互動和最保密的舉報方式。」2005年初在全國首批開通舉報網站的四川省紀委信訪室主任黃秀川對記者說,「在網上,匿名的舉報者也能和辦案機關進行互動交流,這是傳統的信訪方式無法比擬的。」
「網路舉報的利用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最高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處長何延安告訴記者,江蘇某檢察院曾在9個月,一共查處了12起經濟大案,其中有8件是來自網上舉報。
為什麼民間網路反腐能引發大眾狂歡,而官方的網上舉報的影響卻顯得有些波瀾不興呢?「因為我們對網上舉報強調保密,整個過程只在我們和舉報人之間進行,不像一些民間網站那樣大肆宣揚炒作。」
網路廉政文化清風撲面
中共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強調:「加強反腐倡廉網路宣傳教育,開設反腐倡廉網頁、專欄,正確引導網上輿論。」
全國各地反腐機構積極運用網路載體進行反腐倡廉的宣傳教育,搶占網路文化的制高點。大量的反腐倡廉歌曲、廉政公益廣告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在五彩繽紛的網路文化中,廉政文化已然成為一朵奇葩,卓爾不群,幽香自遠。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認為,網路具有信息傳遞迅速、信息量大、受眾面廣等特點,並且集文字、聲音和圖像於一體,在廉潔教育的推廣上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特殊優勢,通過網路公開腐敗案例具有強烈的警示震懾作用。如中央對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案件的處理以及原國家葯監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玩忽職守被判處死刑,這些重大案件在網路上迅速地傳播開來並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討論。
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市到區縣,從黨政機關到企業院校,紛紛建立了獨立域名的廉政網站,有的建立了廉政網頁,有的設立了廉政專題,還有的在全國知名的門戶網站上開辟廉政文化宣傳窗口。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的官方廉政網站已超過200家。
四川省紀委宣教室副主任郭世一對記者說:「網路是知識群體比較集中的地方,是當前最重要的輿論陣地之一。通過網路開展反腐倡廉宣傳,不僅讓群眾知曉我們在做什麼,增強他們對反腐敗的信心,也能消除誤解,澄清錯誤認識。現在,四川省市縣三級都已經開通了廉政網路,有的地方幹得風風火火。」
記者在網上打開「四川平昌廉政網」,這雖然只是一個縣級紀委的門戶網站,但自7月正式公開運行以來,瀏覽量已逾18萬人次,平均每天有1200餘人次瀏覽。記者發現,該網站的「舉報中心」特設「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崗」,方便群眾通過郵件反映對紀檢監察幹部的監督意見。
在網路的信息高速通道上,網路廉政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山西省新絳縣紀委在網上建了中國第一個紀委博客「絳州廉政博客」,作為「了解社情民意的一個通道」。7月下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紀委、區西門街道黨工委等推出國內第一個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網路游戲《清廉戰士》。雖然這款游戲面世後引發爭議不斷,並於3周之後宣布關閉,但它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反腐的新思路。
電子政務成腐敗剋星
當前,以網路為基礎的電子政務已經在我國各級政府推廣和應用。人們驚奇地發現,它在提供了高效透明規范的管理和技術功能的同時,其反腐的效果也日益顯現。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中心主任楊鳳春認為,電子政務開啟了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實現了反腐敗從管人到管事、從思想到業務、從紀律到流程、從事後查處到實時監控、從內在自我控制到外部技術控制的轉變,從而降低了監督和追懲的成本,提高了反腐敗的效率和「效度」,創新出了具有技術誘致能力的技術防控腐敗的制度環境和文化。
權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權力的運作不透明往往是產生腐敗的兩大原因。而電子政務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它可以用「陽光」殺滅滋生腐敗的「病菌」。利用網路可將公共權力的范圍公之於眾,也使政府行為更具公信力。如河北省邯鄲市專門建立了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網,列出「權力清單」,接受民眾的監督。廣東省推廣「實時在線財政預算監督系統」,將省級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與省人大聯網,實現人大對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實時、全程監督。11月我國首個政府采購網上監督系統——蘇州政府采購網上監察系統正式啟動。該系統集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執法監察於一體,全程監督模塊涵蓋了政府采購從中介機構選定到驗收付款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察。
絕大多數官員腐敗案件與行政審批有關。深圳市紀檢監察機關曾經做過一項統計,深圳建市以來,因腐敗而被繩之以法的黨員幹部,90%以上都涉嫌行政審批——領導幹部腐敗就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批」出來的。因此深圳市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了信息化改革,運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在這個系統下,軟體系統會自動採集每一項行政審批辦理過程的詳細信息,監察機關同步監控行政審批的實施過程。服務窗口上還設有視頻監控,能夠現場監督公務員的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等情況。
據統計,全國已經建立1900多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把過去分散式、封閉式、串聯式的審批,改為集中式、開放式、並聯式的審批。從7月1日起,成都市對多項企業市場准入前置審批項目試運行並聯審批制度,申請人不用再分頭到各審批部門辦理手續,只要通過市政務服務中心的綜合窗口提交一份申請材料,各部門就可以通過網路連接實行在線審批。
網路就像一個透明魚缸,權力的運作在其中纖毫畢現。有人說,利用網路反腐敗雖不是萬能的,但它的透明度無疑使它成為腐敗的一大剋星。而今,網路反腐已日益成為世界潮流。在第四屆全球反腐敗論壇上,一些西方國家代表和專家建議將互聯網作為一種控制和預防犯罪的工具。他們建議各國政府建立一種便於各企業和市民關注和評估政府的服務質量的電子系統,以避免出現腐敗問題。
③ 中紀委和中央網信辦哪個單位好
中央網信辦。
1、中央網信辦層級高接觸的范圍更廣,更容易進步。
2、中央網信辦指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是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下設的辦事機構。
④ 紀檢部門有權查看個人手機嗎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紀檢部門在履行職責時有權查閱個人手機,但需要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條件,並對所涉及的信息進行保密處理。
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紀檢部門在履行職責時可以對與違紀違法相關的人員的手機通訊記錄、簡訊和微信等信息進行調查、檢查和復制,但需要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條件,並對所涉及的信息進行保密處理。具體來說,紀檢部門需要經過批准程序,依法向當事人發出調查通知書,並對調查的內容、范圍、方式等進行明確和限制。同時,紀檢部門還需要對調查過程中所涉及的個人信息進行保密處理,妥善保護個人隱私權和人格尊嚴。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手機僅限於所屬單位或者涉及違紀違法行為的單位內部使用。對於紀檢部門之外的其他機構或個人,沒有查看個人手機的權利。
個人手機中的隱私信息受到何種法律保護?個人手機中的隱私信息受到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的保護。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泄露他人的個人信息,並且應當對所涉及的個人信息進行保密處理。一旦發現侵犯個人隱私權的行為,被侵權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等主管部門申請維權。
紀檢部門在履行職責時有權查閱個人手機,但需要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條件,並對所涉及的信息進行保密處理。個人手機中的隱私信息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泄露他人的個人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第一百一十七條 對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在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經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錄中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