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辯論賽:網路的娛樂性比實用性強。
本人大學期間參加過一些辯論賽,只輸過一場,全省大賽,復賽就撞上某大學的國家級隊伍。。。。。
很喜歡這項活動,談一點本人比賽的經驗和對辯論賽的理解,希望有所助益。
狹義的辯論,也就是你所說的辯論,是辯論賽。
辯論賽是根本目的有2個:提高思辨能力和語言操控能力。(盡管是比賽過程中,需要讓把自己說成真理的化身、光明的使者、道德的模範、理性的代言人,但心裡應該明白辯論賽的真諦,這樣你才能真的有所獲益。)
辯論的過程分為兩大階段:賽前准備和比賽。
很多人更注重比賽,但是根據本人的拙見,賽前准備更為重要,比賽勝利的隊伍,往往都是賽前准備充分的隊伍。
下面分別就這兩個階段,談一點經驗。
准備階段分為3個過程:
第一、破題——即深刻理解辯題的中心思想,剖析辯題反應的核心問題。破題是個方向性問題,一旦解錯了,方向就錯了,走的再快也是南轅北轍。
舉個例子:某比賽,本人是評委,正方辯題是:專才比通才更適應社會。他們的立論基礎是通才根本不存在。所以,一辯陳述就已經判定正方輸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破題出問題了,辯題既然這么出,就已經給定一個假設:通才和專才是並列存在的。他們根本就沒理解辯題,就盲目論證,論證的再充分、再嚴密也是沒用的。
這里順便談談辯題,辯題就是辯論一方的論點,一個好的辯題必須具備可辨性,雙方都要有可辨的空間,二者非此即彼,矛盾沖突明顯,並且沒有學理和道德上的優劣之分,否則這就是一個爛辯題。這就決定了,任何一個好的辯題,都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任何一個好的辯論員,都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絕不會反復糾纏於某個辯題。希望從辯論賽當中,探尋真理的人根本不明白辯論賽的真正目的。
第二、立論——即為了證明論點(本方觀點)確立分論點,以支持本方觀點。立論不能太少,否則根基不穩,獨木難支;也不宜過多,否則戰線太長,首尾難顧。一般3~4個較好,形成鼎足之勢。
作為分論點,首先必須是無懈可擊的,站得住腳的。分論點是為了支持觀點的,分論點本身就漏洞百出,非但不能支持觀點,還會成為負擔,成為對方攻擊的對象。
其次,分論點對於觀點的支持,越直接越好。例如讓你論證某個東西是雞蛋,你的分論點是「它是圓的」,這就離題太遠了,雖然也可以論證,但是太間接;如果你的分論點是「這東西是母雞生的」,這就非常直接了。
第三、論證——即運用充分論據通過嚴密的推理證明觀點的過程。論證要滿足兩個條件:
1、論據充分、有力;
2、論證過程邏輯嚴密;
先談第一點「論據充分、有力」,我不知道你是大學還是中學,如果你學過寫論文,應該知道論據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就是客觀發生的事實情況,道理論據就是得到充分認可的理論觀點,就辯論賽而言,可以包括:公理、善風良俗、名人名言、法律法規、本國政府觀點,等等。「充分」就是要有一定的量,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一棵樹上弔死;更重要的是「有力」,什麼是有力呢?直接——直截了當的證明了觀點;權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權威部門或人物的觀點,二是得到大眾長期認可;
第二點「論證過程邏輯嚴密」,如果你們沒學過邏輯學也沒關系,由於辯論賽節奏緊湊,交鋒激烈,對於邏輯的嚴密性要求並不高,也沒有時間仔細推敲你的邏輯是否緊密。只要按照上述方式破題、立論、論證,不會出現明顯的邏輯問題。新手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自相矛盾和假設論證,自相矛盾大多數情況都是由於辯論員之間思想不統一,准備不充分或者出現喜歡標新立異的「內鬼」,導致辯論員之間彼此矛盾,前後不一,假設論證則就是論證過程出現「如果……」、」可能……」、「假設……」、「要是……就……」,這樣的詞,即使在辯論過程中,也要盡量避免,
「說道『如果』,整個巴黎都可以裝進一個瓶子。」你假設出的情況,是什麼都證明不了的。
充分的准備是贏得比賽的關鍵,當然,反復思辨的過程是異常痛苦的,有時候自己和自己打架,很容易有人格分裂的感覺,大量的尋找資料也是很繁瑣的勞動,但是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夠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談一點比賽當中的經驗,也都是些本人的拙見,不知道是否可以有所助益。
第一、勝負的判定。評委一般會根據從論證和團隊2個方面,判定勝負(當然我是說比較有辯論賽相關知識和經驗的評委)。論證方面:觀點是否明確,論證是否嚴密,證明是否有力,論據是否充分,一句話,你是不是真正證明了你的觀點的正確性。團隊方面:辯論員是否配合默契、語言是否清晰流暢、儀態是否大方得體。
第二、辯論員。辯論賽是用語言做武器的戰斗。但這並不是說選手可以撕破臉無所顧忌的拼殺,那是吵架,不是辯論。一個好的辯論員,不論勝敗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這是辯論員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吵架本事。
作為辯論員,有一些禁忌必須遵守:
1-不能侮辱謾罵對方;
2-不能論及對方的隱私,學校辯論往往大家都認識,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3-決不能離開辯論席;
4-不能使用侮辱性手勢,例如用手指指對方,新手自由辯論時,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如果需要指向對方,應該用類似「請」的動作,手掌並攏向對方伸一下即可;
5-盡量使用普通話,正規辯論賽中,方言除作為論據外,對方和評委都無視;
6-避免聲嘶力竭,手舞足蹈,唾沫橫飛等有損形象的情況。
第三、如何進行自由辯論。自由辯論是雙方沖突最激烈的時刻,往往也是區分勝負的時刻,也是新手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刻,重點談一下吧。
1-堅持觀點,不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新手一進入自由辯論階段,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忘記本方論點,被對方牽著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辯論還是陳述、問答,都是為了證明本方觀點,駁斥對方觀點,而且是以證明本方觀點為主,千萬不能忘記,對方一旦連續發問,就手足無措,就顧著應付對方的提問,就會非常被動了。
2-提問。自由辯論的問題大都是提前准備好的,如果你認為那些精彩的問題,都是選手的臨場發揮,你就大錯特錯了。這些問題,都是賽前充分准備,認真推敲,精心組織出的問題,准備的時候首先要自己嘗試回答,能力允許還要推測對方可能怎麼回答,根據回答進一步發問。這樣的問題,辯論雙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還沒找對路,這是由辯題的特點決定的(雙方都有可辨性)。提問,不能對方答了,就沒事兒了,一定要繼續進一步發問。發問的一方,往往佔有主動權。對方如果迴避不回答,就反復發問,同時別忘了說」第X次請教對方辯友,……」 :p
3-回答。回答對方的提問,要如撥雲見日,不被對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應該會想到,對方精心准備的問題,必然很難回答,絕妙的問題甚至根本就是對方觀點的論據,你一旦回答,就會反而證明對方。怎麼辦呢?首先要記住「證明本方觀點才是第一要務」,回答的時候,也盡量使用本方的論證、論據,其次要撥雲見日,從根子上找對方問題的毛病,最後,實在覺得難以回答,千萬不要糾纏,顧左右而言他一下,對方再問,就說「我方已經很明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鑒於時間關系,不再重復。請問對方隊友……」。當然,有水平的評委一看就知道你輸了這一陣,但是辯論賽交鋒,是不能計較一城一寨的得失的,最後勝利才是關鍵。
4-找錯。揪出對方的漏洞,可能是辯論員最喜歡乾的事情了,樂趣無窮,往往也能博得滿堂彩:) 但是,一雙敏銳的耳朵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練就的,還需要不斷練習。舉幾個常見的例子,邏輯錯誤:對方的論證過程不嚴密,前後矛盾,這就屬於根本性錯誤了,揪出來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對方選手之間彼此矛盾。常識錯誤:對方犯了常識性錯誤,這就一定不能放過了,這里有一個精彩的例子: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上,劍橋大學選手提出「新加坡總統李光耀……」請對方解釋,復旦大學的蔣昌建何許人也,立刻指出「李光耀是新加坡總理,而不是總統。」觀眾掌聲四起,對方顏面掃地。
辯論賽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比賽,比賽中,辯論員還會使用詭辯、偷換概念、偷梁換柱、旁敲側擊、顧此言彼,等等很多方法,能夠指出對方的伎倆,當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這些技巧往往都是臨場應變,沒那個隊伍,比賽前就打算詭辯的吧,練就這些技巧,不是一日之功,找出這樣的問題,當然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總而言之,通過參加辯論賽,以及平時的練習,辯論技巧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對個人的思辨能力和操控語言的能力也將有所助益。
② 我和同學競爭參加辯論賽的資格,論題是網路的娛樂性比實用性強!求不一樣,不同風格的辯論論文
網路的實用性比娛樂性強
一、 網路:信息處置應孕而生的一種集學習,通信及恰當時候放鬆的工具,包括無線網,區域網,專網,
電話網,互聯網等。
實用性:發揮了實際效用,具有使用價值,包括功能性、實用性。 娛樂性:使人喜悅快樂,從屬於消遣性。
強:從邏輯學的角度出發,比較事物不同性質的大小,應從它的橫向和縱向兩方面出發。結合今天的辯題,橫向,是指比較娛樂性與實用性對網路本身影響力的大小;縱向,是觀察網路的發展過程,看娛樂性與實用性究竟誰起到主導作用。
二、 網路的實用性體現在:信息的傳遞和溝通、讓我們更加快速便捷的生活,創造更豐厚的社會價值。 三、 主攻點:以實用為主娛樂為輔
四、 論據:1.網路的發展歷史:網路的建立和發展是因為人們對於高速、遠距離傳輸各種信息而發展起來
的。最早是因為美國國防部對於部隊指揮系統的需要建立現在這個國際互聯網的鄒型,後因大學各種學術交流的需要而發展壯大起來。
2. 當網路開發的第一天的時候,是伴隨著網站誕生了,而不是網路游戲誕生了. 網站是用來交流信息的.因此,一個事物必須發揮它的主要功能,才是真正的實用.
3.網路作為一種信息傳輸工具,那麼工具的本質就是務實。並且實用性是首選也是最主要被考慮的性質,人們才選擇它來應用。
4. 網路是由於人們需要而產生的。那麼也就是說,人們需要應用網路來滿足自己的一些目的,是在利用網路的實用性。人類製造發明出來的東西,首先是由於有實際的功效。 後來才由於時代的變遷,而慢慢演變為娛樂的工具。
5. 能夠利用網路進行娛樂,也正是因為網路應用技術的掘碰存在,否則娛樂只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網路可以用來娛樂,但它的主流是實用。
6. 物質決定意識,當網路在實用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時,人類首先重視的是將網路建設的更加實用,只有更加實用,人類才能利用它達到娛樂等其他目的。
7. 當然我們不否認當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人們應當去追求精神享受,我們也不否認網路的娛樂屬性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多少幸福多少歡笑。但我們必須承認生存才是人類發展的根本。而娛樂只是生存下來後的追求。所以實用性才是網路的根本屬性。
8. 矛盾有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之分,那麼基礎的就是主要的。網路的娛樂性能夠給人帶來很多愉悅,這是建立在生產基礎上的放鬆身心以保證生產效率的提高。 9. 方便、快捷、好用、實用是我們選擇網路的主要原因。
10. 網路的娛樂性必須要使用才會娛樂,那麼使用就是實用性的體現,所以網路娛樂性就是實用性的一個小方面,實用性中包含娛樂性。所以,網路的實用性必然強於娛樂性。 11.
五、問題:1.網路依靠什麼來生存?
2.實用性包含娛樂性?網路有娛樂功能,使人心情愉快、舒暢,正是體現了網路的實判裂談用性。 3.網路形成之初是以實用為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娛樂性已經成為了主導? 4. 「用來娛樂」是屬於「實用」還是「娛樂」?
正方
一、 實用性,指對現實有作用的部分,主要為學習工作。 娛樂性,指人們消遣的部分,主要是娛樂。 網路,互聯網。
二、 論據:1. 網路的的出現其實是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那麼我們先要考慮人類發展的目的是什麼?不
就是生活幸福嗎?然而娛樂就是在戰勝一切災害之後的最終目的了。
2. 實用性的網路只不過是針對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及少數網民而言。那麼對於普通的大多數網民來說,上網的目的究竟何在呢?,網路帶給大多數人的,是心理的愉悅,身心的輕松。
3. 無論從網路對人們的影響力,網上資源的比例,還是從網民的上網目的來看,網路的娛樂性大於實用性是毋庸置疑的,更是無可爭議的
4. 實用性的東西也是通過娛樂的載體體現出來的。沒有娛樂性的特徵,網路是不能吸引人的,所以娛樂性是網路所有功能的集中和升華。
5. 網路的娛樂性在網路其他功能之上,是網路其餘諸多功能的外延和引伸,是我們使用網路的最大和最終收獲,網路實用性也好,豐富性也好,最終的產物源卜是網路的娛樂性。
6. 娛樂與消遣,消遣是消磨排解時光,所以,消遣的事物一定具有娛樂性,但娛樂決不僅僅只是消遣,它在滿足人們精神享受的同時,也在進步人們的思想、靈魂。
7. 網路本身的虛擬性。網路資源的可篡改性和欺騙性讓我們在使用時可能會達到南轅北轍的效果。所以它的實用性不會過高。
8.XX報告中表明, 網路娛樂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網路的發展。
9. 沒有娛樂性作為主導,它如何由一個專業作戰系統到現如今走進千家萬戶;沒有娛樂性作為主導,它如何吸引越來越多的非專業的人士成為網民;沒有娛樂性作為主導,它如何成77億多人享受生活的首選工具。
10. 網路存在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在使用之後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讓人心情感到愉悅,這就是網路的娛樂性. 11. .網路的實用性是基礎,但是在網路的發展過程中,娛樂性是實用性的載體,假如沒有娛樂性,那麼網路就不可能得到那麼迅速的發展,最終走進千家萬戶。
12. 人類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活幸福,也就是說我們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身心愉悅,那麼就可以得出網路就是娛樂為主這個結論,因為娛樂性符合我們人類發展的目的 13. 大部分網站盈利靠的是娛樂性而非實用性.
14. 根據網路經濟的本質特徵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來分析,網路經濟應該是「娛樂經濟」,這才是網路經濟的靈魂之所在,這才是網路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最根本區別。在廣大網民的心目中,網路經濟其實就是娛樂經濟大家上網其目的就是要在閑暇之餘得到歡娛、快樂!! 15. 無論是從時間或是空間,網路的娛樂性卻占據了大片的江山.
16. 娛樂性是網路所有功能的集中和升華,網路的娛樂性在網路的其它功能之上,是網路其餘諸多功能的外延和引申.是我們使用網路的最大和最終的收獲.網路的所有性能,最終的產物是娛樂性,當代社會物質越來越豐富,網路存在更多的是讓人們輕松愉快.娛樂性是主導.
17. 實用性看來也只能用來形容電腦,而在當今的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的網路才是真正的娛樂性的體現. 攻:
1.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能離開網路嗎?
2網路在經濟活動中主要用於工作還是娛樂呢?
3如你是老闆你會招收那些把網路主要用於娛樂而不是主要用於工作的人嗎? 4.網路是不是很實用的工具?
5.網路是否是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否:它阻礙了社會進步?)網路的娛樂性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嗎?(是:那為什麼網路的產生是基於它的實用性呢?)如果網路像對方辯友說的那樣娛樂性遠遠強於實用性,那網路還能如此迅速的推動社會的進步?
③ 網路娛樂性大還是實用性大請給出理由。謝謝
網路的用途太廣了~(除了不能拿來粘蚊子蒼蠅和下水捕魚)。那要看你怎麼去利用了~刀可以用來切菜~也可以用來殺人!學習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就豐富了自己的生活然後就娛樂了自己的身心了。對不?
④ 網路的娛樂性大於實用性 有什麼問題可以讓辯方無話可說
謝謝主席!
尊敬的評委,對方辯友,以及在場的同學們,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所持的觀點是:網路的娛樂性比實用性強。下面請允許我開篇立論。所謂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數據共享和傳輸的目的。所謂娛樂性,主要是指使人快樂,以娛樂為目的的功能。而實用性則是指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功能。
在這里,我方必須要強調一點,其實網路的本質是建立鏈路,傳輸數據。由於網路既可以滿足信息與資源的數據傳輸,也可以實現游戲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的數據傳輸。所以網路的數據傳輸是具有中立性的,並不能決定網路的娛樂性和實用性孰強孰弱。然而真正能夠體現實用性和娛樂性的是以網路為依託的網路應用,同時人們也必須通過這些的應用才能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
針對以上內容,而我方比較兩者哪個更強的標準是:基於網路數據傳輸的中立性,誰更符合網路終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網路終端的發展趨勢。
我方認為網路的娛樂性比實用性強,其原因有三個:
首先,網路的娛樂性比實用性更加符合普通網民對於網路應用的需求。從網民數量激增的原因來看,網路游戲、博客、交友等娛樂性應用具有極強的互動功能,這些功能會推動網路的傳播,這種傳播包括了向網民和向非網民的傳播,而向非網民的傳播將極大地推動網民規模的擴張。同時,根據最新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網路游戲、網路音樂和網路視頻等娛樂性網路應用在應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這也就充分表明了普通網民對於網路應用的需求更偏向娛樂性。
其次,從電腦的硬體和軟體的發展歷程來看,其發展趨勢與方向都是偏向於滿足使用者娛樂方面的需求。眾所周知,現代電腦硬體更新換代的時間周期只有半年左右。在如此之快的更新換代的背後,體現了人們對於電腦的畫質與流暢程度等娛樂性性能的要求不斷快速的提高。縱觀計算機發展的歷史與進程,人類愛玩的天性是驅動電腦硬體軟體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
最後,我方必須強調一點,我方承認網路的娛樂性和實用性都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極大的影響,但是今天我們僅僅論述二者的強處是無法論證本辯題的,今天辯論的關鍵在於如何比較,即從哪種角度去看待這一問題。我方認為,比較的關鍵應該看人們更需要什麼,對哪者的需求更強,也只有這樣的比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網路的娛樂性比實用性強。
⑤ 辯論會:網路娛樂性比實用性強的提問。急!急!急!!!
本人大學期間參加過一些辯論賽,只輸過一場,全省大賽,復賽就撞上某大學的國家級隊伍。。。。。
很喜歡這項活動,談一點本人比賽的經驗和對辯論賽的理解,希望有所助益。
狹義的辯論,也就是你所說的辯論,是辯論賽。
辯論賽是根本目的有2個:提高思辨能力和語言操控能力。(盡管是比賽過程中,需要讓把自己說成真理的化身、光明的使者、道德的模範、理性的代言人,但心裡應該明白辯論賽的真諦,這樣你才能真的有所獲益。)
辯論的過程分為兩大階段:賽前准備和比賽。
很多人更注重比賽,但是根據本人的拙見,賽前准備更為重要,比賽勝利的隊伍,往往都是賽前准備充分的隊伍。
下面分別就這兩個階段,談一點經驗。
准備階段分為3個過程:
第一、破題——即深刻理解辯題的中心思想,剖析辯題反應的核心問題。破題是個方向性問題,一旦解錯了,方向就錯了,走的再快也是南轅北轍。
舉個例子:某比賽,本人是評委,正方辯題是:專才比通才更適應社會。他們的立論基礎是通才根本不存在。所以,一辯陳述就已經判定正方輸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破題出問題了,辯題既然這么出,就已經給定一個假設:通才和專才是並列存在的。他們根本就沒理解辯題,就盲目論證,論證的再充分、再嚴密也是沒用的。
這里順便談談辯題,辯題就是辯論一方的論點,一個好的辯題必須具備可辨性,雙方都要有可辨的空間,二者非此即彼,矛盾沖突明顯,並且沒有學理和道德上的優劣之分,否則這就是一個爛辯題。這就決定了,任何一個好的辯題,都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任何一個好的辯論員,都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絕不會反復糾纏於某個辯題。希望從辯論賽當中,探尋真理的人根本不明白辯論賽的真正目的。
第二、立論——即為了證明論點(本方觀點)確立分論點,以支持本方觀點。立論不能太少,否則根基不穩,獨木難支;也不宜過多,否則戰線太長,首尾難顧。一般3~4個較好,形成鼎足之勢。
作為分論點,首先必須是無懈可擊的,站得住腳的。分論點是為了支持觀點的,分論點本身就漏洞百出,非但不能支持觀點,還會成為負擔,成為對方攻擊的對象。
其次,分論點對於觀點的支持,越直接越好。例如讓你論證某個東西是雞蛋,你的分論點是「它是圓的」,這就離題太遠了,雖然也可以論證,但是太間接;如果你的分論點是「這東西是母雞生的」,這就非常直接了。
第三、論證——即運用充分論據通過嚴密的推理證明觀點的過程。論證要滿足兩個條件:
1、論據充分、有力;
2、論證過程邏輯嚴密;
先談第一點「論據充分、有力」,我不知道你是大學還是中學,如果你學過寫論文,應該知道論據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就是客觀發生的事實情況,道理論據就是得到充分認可的理論觀點,就辯論賽而言,可以包括:公理、善風良俗、名人名言、法律法規、本國政府觀點,等等。「充分」就是要有一定的量,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一棵樹上弔死;更重要的是「有力」,什麼是有力呢?直接——直截了當的證明了觀點;權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權威部門或人物的觀點,二是得到大眾長期認可;
第二點「論證過程邏輯嚴密」,如果你們沒學過邏輯學也沒關系,由於辯論賽節奏緊湊,交鋒激烈,對於邏輯的嚴密性要求並不高,也沒有時間仔細推敲你的邏輯是否緊密。只要按照上述方式破題、立論、論證,不會出現明顯的邏輯問題。新手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自相矛盾和假設論證,自相矛盾大多數情況都是由於辯論員之間思想不統一,准備不充分或者出現喜歡標新立異的「內鬼」,導致辯論員之間彼此矛盾,前後不一,假設論證則就是論證過程出現「如果……」、」可能……」、「假設……」、「要是……就……」,這樣的詞,即使在辯論過程中,也要盡量避免,
「說道『如果』,整個巴黎都可以裝進一個瓶子。」你假設出的情況,是什麼都證明不了的。
充分的准備是贏得比賽的關鍵,當然,反復思辨的過程是異常痛苦的,有時候自己和自己打架,很容易有人格分裂的感覺,大量的尋找資料也是很繁瑣的勞動,但是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夠有所收益,有所提高。
談一點比賽當中的經驗,也都是些本人的拙見,不知道是否可以有所助益。
第一、勝負的判定。評委一般會根據從論證和團隊2個方面,判定勝負(當然我是說比較有辯論賽相關知識和經驗的評委)。論證方面:觀點是否明確,論證是否嚴密,證明是否有力,論據是否充分,一句話,你是不是真正證明了你的觀點的正確性。團隊方面:辯論員是否配合默契、語言是否清晰流暢、儀態是否大方得體。
第二、辯論員。辯論賽是用語言做武器的戰斗。但這並不是說選手可以撕破臉無所顧忌的拼殺,那是吵架,不是辯論。一個好的辯論員,不論勝敗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這是辯論員的人格魅力而不是吵架本事。
作為辯論員,有一些禁忌必須遵守:
1-不能侮辱謾罵對方;
2-不能論及對方的隱私,學校辯論往往大家都認識,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3-決不能離開辯論席;
4-不能使用侮辱性手勢,例如用手指指對方,新手自由辯論時,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如果需要指向對方,應該用類似「請」的動作,手掌並攏向對方伸一下即可;
5-盡量使用普通話,正規辯論賽中,方言除作為論據外,對方和評委都無視;
6-避免聲嘶力竭,手舞足蹈,唾沫橫飛等有損形象的情況。
第三、如何進行自由辯論。自由辯論是雙方沖突最激烈的時刻,往往也是區分勝負的時刻,也是新手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刻,重點談一下吧。
1-堅持觀點,不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新手一進入自由辯論階段,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忘記本方論點,被對方牽著鼻子跑。不管是自由辯論還是陳述、問答,都是為了證明本方觀點,駁斥對方觀點,而且是以證明本方觀點為主,千萬不能忘記,對方一旦連續發問,就手足無措,就顧著應付對方的提問,就會非常被動了。
2-提問。自由辯論的問題大都是提前准備好的,如果你認為那些精彩的問題,都是選手的臨場發揮,你就大錯特錯了。這些問題,都是賽前充分准備,認真推敲,精心組織出的問題,准備的時候首先要自己嘗試回答,能力允許還要推測對方可能怎麼回答,根據回答進一步發問。這樣的問題,辯論雙方都可以提出,如果你想不到,那是你還沒找對路,這是由辯題的特點決定的(雙方都有可辨性)。提問,不能對方答了,就沒事兒了,一定要繼續進一步發問。發問的一方,往往佔有主動權。對方如果迴避不回答,就反復發問,同時別忘了說」第X次請教對方辯友,……」 :p
3-回答。回答對方的提問,要如撥雲見日,不被對方迷惑。看了上面一段,你應該會想到,對方精心准備的問題,必然很難回答,絕妙的問題甚至根本就是對方觀點的論據,你一旦回答,就會反而證明對方。怎麼辦呢?首先要記住「證明本方觀點才是第一要務」,回答的時候,也盡量使用本方的論證、論據,其次要撥雲見日,從根子上找對方問題的毛病,最後,實在覺得難以回答,千萬不要糾纏,顧左右而言他一下,對方再問,就說「我方已經很明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鑒於時間關系,不再重復。請問對方隊友……」。當然,有水平的評委一看就知道你輸了這一陣,但是辯論賽交鋒,是不能計較一城一寨的得失的,最後勝利才是關鍵。
4-找錯。揪出對方的漏洞,可能是辯論員最喜歡乾的事情了,樂趣無窮,往往也能博得滿堂彩:) 但是,一雙敏銳的耳朵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練就的,還需要不斷練習。舉幾個常見的例子,邏輯錯誤:對方的論證過程不嚴密,前後矛盾,這就屬於根本性錯誤了,揪出來就要一批到底,尤其是對方選手之間彼此矛盾。常識錯誤:對方犯了常識性錯誤,這就一定不能放過了,這里有一個精彩的例子: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上,劍橋大學選手提出「新加坡總統李光耀……」請對方解釋,復旦大學的蔣昌建何許人也,立刻指出「李光耀是新加坡總理,而不是總統。」觀眾掌聲四起,對方顏面掃地。
辯論賽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比賽,比賽中,辯論員還會使用詭辯、偷換概念、偷梁換柱、旁敲側擊、顧此言彼,等等很多方法,能夠指出對方的伎倆,當然是大快人心的。但是,這些技巧往往都是臨場應變,沒那個隊伍,比賽前就打算詭辯的吧,練就這些技巧,不是一日之功,找出這樣的問題,當然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總而言之,通過參加辯論賽,以及平時的練習,辯論技巧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對個人的思辨能力和操控語言的能力也將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