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路協議分別是哪七層協議
根據建議X.200,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氏渣蠢劃分為以下七層,標有1~7,第1層在底部。 現「OSI/RM」是英文「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縮寫。
第7層 應用層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提供為應用軟體而設的界面,以設置與另一應用軟體之間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第6層 表示層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把數據轉換為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兼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
第5層 會話層
會話層(Session Layer)負責在數據傳輸中設置和維護電腦網路中兩台電腦之間的通信連接。
第4層 傳輸層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把傳輸表頭(TH)加至數據以形成數據包。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議等發送信息。例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等。
第3層 網路層
網路層(Network Layer)決定數據的路徑選擇和殲陪轉寄,將網路表頭(NH)加至數據包,以形成分組。網路表頭包含了網路數據。例如:互聯網協議(IP)等。
第2層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負責網路定址、錯誤偵測和改錯。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會形成幀。數據鏈表頭(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數據鏈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元串。例如乙太網、無線區域網(Wi-Fi)和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PRS)等。分為兩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logic link control,LLC)子層和介質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層。
第1層 物理層
物理層(Physical Layer)在局部區域網上傳送數據框(frame),它負責管理電腦通信設備和網路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范、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等。
其中高層(即7、6、5、4層)定義了應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層(即3、2、1層)主要面向通過網路的端到梁凱端的數據流。
『貳』 OSI七層參考模型每一層都有哪些協議
協議分別有:
1、物理層協議有:EIA/TIA-232, EIA/TIA-499,V.35, V.24,RJ45, Ethernet, 802.3
2、數據鏈路層協議有:Frame Relay,HDLC,PPP, IEEE 802.3/802.2
3、網路層協議有:IP,IPX,AppleTalk DDP
4、傳輸層協議有:TCP,UDP,SPX
5、會話層協議有:RPC,SQL,NFS,NetBIOS,names,AppleTalk
6、表示層協議有:TIFF,GIF,JPEG,PICT,ASCII,EBCDIC,encryption
7、應用層協議有:FTP,WWW,Telnet,NFS,SMTP,Gateway,SNMP
(2)以下哪個協議屬於網路層擴展閱讀:
各層功能
1、應用層
與其它計算機進行通訊的一個應用,它是對應應用程序的通信服務的。例如,一個沒有通信功能的字處理程序就不能執行通信的代碼,從事字處理工作的程序員也不關心OSI的第7層。但是,如果添加了一個傳輸文件的選項,那麼字處理器的程序員就需要實現OSI的第7層。
示例:TELNET,HTTP,FTP,NFS,SMTP等。
2、表示層
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數據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許你選擇以二進制或ASCII格式傳輸。如果選擇二進制,那麼發送方和接收方不改變文件的內容。如果選擇ASCII格式,發送方將把文本從發送方的字元集轉換成標準的ASCII後發送數據。在接收方將標準的ASCII轉換成接收方計算機的字元集。
示例:加密,ASCII等。
3、會話層
它定義了如何開始、控制和結束一個會話,包括對多個雙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連續消息的一部分時可以通知應用,從而使表示層看到的數據是連續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表示層收到了所有的數據,則用數據代表表示層。
示例:RPC,SQL等。
4、傳輸層
這層的功能包括是否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及在同一主機上對不同應用的數據流的輸入進行復用,還包括對收到的順序不對的數據包的重新排序功能。
示例:TCP,UDP,SPX。
5、網路層
這層對端到端的包傳輸進行定義,它定義了能夠標識所有結點的邏輯地址,還定義了路由實現的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為了適應最大傳輸單元長度小於包長度的傳輸介質,網路層還定義了如何將一個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
示例:IP,IPX等。
6、數據鏈路層
它定義了在單個鏈路上如何傳輸數據。這些協議與被討論的各種介質有關。
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層
OSI的物理層規范是有關傳輸介質的特這些規范通常也參考了其他組織制定的標准。連接頭、幀、幀的使用、電流、編碼及光調制等都屬於各種物理層規范中的內容。物理層常用多個規范完成對所有細節的定義。
示例:Rj45,802.3等。
『叄』 下面的協議中,屬於網路層的無連接協議是()。
1、解釋:IP為網路層協議,無連接。TCP為傳輸層協議,面向連接可靠。SNMP,SMTP均為應用層協議。
2、ICMP是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協議族的一個子協議,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ping是DOS命令,通常用於檢測網路連接和故障。Ping是Internet包資源管理器,用於測試網路連接量的程序。
3、網路層協議有:ARP協議:地址解析協議,即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是根據IP地址獲取物理地址的一個TCP/IP協議。
4、UDP是面向無連接的通訊協議,UDP數據包括目的埠號和源埠號信息,由於通訊不需要連接,所以可以實現廣播發送。UDP通訊時不需要接收方確認,屬於不可靠的傳輸,可能會出丟包現象,實際應用中要求在程序員編程驗證。
5、IP協議提供的服務類型可以根據(延遲、吞吐率、可靠性和通信費用)來區分。3在TCP/IP協議族中,(IP)協議屬於網路層的無連接協議。3在乙太網協議中,出現發送沖突時採用(二進制指數後退)演算法。
6、IS(IntermediateSystem,中間系統):指的是OSI中的路由器。IS-IS(,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用於在IS之間實現動態路由信息交互的協議。
『肆』 緗戠粶灞傚崗璁鏈夊摢浜
緗戠粶灞傚崗璁鏈夛細IP鍗忚銆両CMP鍗忚銆両GMP鍗忚銆丄RP鍗忚銆丠TTP鍗忚銆
1銆両P鍗忚
鏄疶CP/IP鍗忚鏃忕殑鏍稿績鍗忚錛岀敤浜庡湪緗戠粶闂翠紶閫掓暟鎹鍖呫侷P鍗忚瀹氫箟浜嗘暟鎹鍖呭湪浜掕仈緗戜腑浼犺緭鐨勬牸寮忓拰瑙勫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