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路協議分別是哪七層協議
根據建議X.200,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氏渣蠢劃分為以下七層,標有1~7,第1層在底部。 現「OSI/RM」是英文「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縮寫。
第7層 應用層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提供為應用軟體而設的界面,以設置與另一應用軟體之間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
第6層 表示層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把數據轉換為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兼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
第5層 會話層
會話層(Session Layer)負責在數據傳輸中設置和維護電腦網路中兩台電腦之間的通信連接。
第4層 傳輸層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把傳輸表頭(TH)加至數據以形成數據包。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議等發送信息。例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等。
第3層 網路層
網路層(Network Layer)決定數據的路徑選擇和殲陪轉寄,將網路表頭(NH)加至數據包,以形成分組。網路表頭包含了網路數據。例如:互聯網協議(IP)等。
第2層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負責網路定址、錯誤偵測和改錯。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會形成幀。數據鏈表頭(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數據鏈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元串。例如乙太網、無線區域網(Wi-Fi)和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PRS)等。分為兩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logic link control,LLC)子層和介質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層。
第1層 物理層
物理層(Physical Layer)在局部區域網上傳送數據框(frame),它負責管理電腦通信設備和網路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范、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等。
其中高層(即7、6、5、4層)定義了應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層(即3、2、1層)主要面向通過網路的端到梁凱端的數據流。
『貳』 OSI七層結構以及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各工作在哪一層
集線器工作在物理層,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OSI七層結構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OSI模型的設計目的是成為一個所有銷售商都能實現的開放網路模型,來克服使用眾多私有網路模型所帶來的困難和低效性。這個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OSI模型的設計目的是成為一個所有銷售商都能實現的開放網路模型,來克服使用眾多臘畝侍私有網耐談絡模型所帶來的困難和低效性。OSI是在一個備受尊敬的國際標准團體的參與下輪吵完成的,這個組織就是ISO(國際標准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