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推廣宣傳是報紙好還是網路發稿好
網路推廣渠道有哪些?目前網路推廣渠道可以分為如下類型:資料庫營銷、社會化媒體營銷、網路廣告、手機客戶端、分銷平台、搜索引擎營銷、資源合作營銷、分類信息等。模式總是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那些推廣渠道都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銷售額。下面德朋推廣就來詳細介紹下企業推廣免費渠道!
一、資料庫營銷
資料庫營銷可包括IM推廣、EDM郵件發送、SMS簡訊發送都屬於線上電商推廣常用方式,資料庫營銷通常對於銷售額貢獻度不大,轉化率較低,但對於挖掘潛在人群,品牌發力等方面作用卻相對不錯,這里的不錯是從投資回報率來說。
二、社會化媒體營銷
社會化媒體營銷,互聯網發展至今,已經越來越發展成為人與人的關系,以人為本,用戶為本成為web2.0時代最顯著的標志,用戶創造內容UGC社區也占據了互聯網上絕大部分的網民。因此筆者私以為,做好社會化營銷,通過用戶傳遞價值已成為電子商務網站傳播的重要渠道。另外從數據分析上也可以觀察到這點。很大一部分的流量來源於直接輸入,這部分流量通常都來自於這樣的口口相傳,IM傳播啊,輕博客,收藏夾等。
社會化媒體營銷包括的范圍較廣,博客、論壇、SNS、微博、輕博客、RSS分享都屬於范疇,微博和輕博客可以說是新媒體營銷,這樣的媒體都包含眾多類型人群,例如新浪微博的目標人群主要是20-40歲的精英人群,這部分人群同樣也是網購的目標人群,另外微博上還會有微群等以同樣目標聚集在一起的用戶。通過促銷、活動帶動特定人群,製造裂變式營銷,口口相傳,只要有耐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媒體營銷,必將牢牢抓住用戶。社會化媒體營銷的例子還有像豆瓣一樣的文青聚集地,針對小清新服裝品牌初刻等電商網站來說,正是合適的目標人群。
三、網路廣告
網路廣告,只能說網路廣告現在是越來越貴了。究竟是電商發展帶動起來的,還是門戶網越來越大牌,總之硬廣不是一般電商公司可以投的起的了,轉化率不好說具體有多少,品牌展示收到了多少效果也不好計算。燒錢的事建議電商還是少做,控製成本是網站長遠發展的基石。但同時隨著淘寶聯盟、億起發聯盟CPS廣告的興起,CPS廣告還是較為靠譜的,至少沒有銷售額,就沒人能從我口袋裡拿出廣告費。CPA廣告做的比較多,不管是哪種注冊要求,作弊數據都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同聯盟搞好關系,找好媒體,也能收到相當不錯的效果,從直接銷售額來看,還是可以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投資回報率的。
四、手機客戶端
3G時代,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手機客戶端占據了我們空餘時間,君不見地鐵上到處都是手機控,手機看書、手機微博、手機人人網、手機LBS、手機淘寶中。手機客戶端廣告也賺了不少點擊率,手機之前APP開發就已經風生水起,手機客戶端自然也好風憑借力。隨著智能手機的市場逐漸主流,手機客戶端自然也是一塊金字招牌。有決心,其他的事情做就好了,哪怕是外包技術開發,做電商最重要的永遠是思路,讓技術為我所用。
五、分銷平台
分銷平台,筆者一直從事在B2C電商中,對分銷平台的概念理解不深,在10年團購初具雛形,11年千團大戰的時候,筆者同團購網站進行了幾次合作,對我來說,團購網站就可以看做是電商的一種分銷平台,重要的是要做好前期策劃和預期,後期要做好數據統計和分析等。
六、搜索引擎營銷
搜索引擎營銷。筆者淘八仙本身是做站長起家,本人對搜索引擎一塊本身就較為有興趣。目前網上的垃圾信息(SPAM)越來越充斥網路,如何最快最准確的找到目標網站,這是搜索引擎使用率越來越高的原因。從數據分析上來看,至少有10%-30%的流量是通過搜索引擎達到的,從搜索引擎流量的轉化率來看,由於定向精準,轉化率也相對較高。搜索引擎營銷還是要分作兩種,一種是SEM,另一種是SEO。SEM來說對於建站初期的企業,沒有關鍵詞排名的情況下,SEM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見效快的同時SEM成本也較高。SEO來說呢,見效慢,周期長,但是花費少,見效持久。當然建議在網站建設初期就將SEO的元素融入進去,代碼精簡,URL地址盡量不要超過四層,做好網站地圖,設置好關鍵詞,SEO必然是營銷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
七、資源合作
資源合作。比較多了,垂直論壇合作;提供商品作為積分禮品兌換;試用品網站合作等。方式多種多樣。靈活掌握為宜,不多說了。
八、分類信息網站
分類信息網站,這塊在我還做教育培訓的時候涉及到過,分類信息網站發帖置頂,右側圖片廣告價格當時也不高,做過一個季度,當時轉化率不是很高,就停了,當然現在分類網站的比當年發展壯大多了。針對不同行業也有不同的效果,涉獵比較少,還請大家多指點。
不管是哪種營銷推廣方式,都需要全員的配合,前期的策劃、著陸頁的設計、推廣人員監控、物流人員、數據分析人員。因此作為網路推廣人員,要培養良好的溝通和全局思路。
⑵ 電子報紙和傳統報紙的優缺點
一、電子報紙:
1、電子報紙的優點:
發刊時間及時,網路新聞、電視新聞的即時傳播速度快。
刊物承載的信息量大,有很好的拓展性,可以及時與讀者互動。
2、電子報紙的缺點:
價格較高,受眾量有限,所發信息的公信力不如傳統報紙。
不便於攜帶,特別是需要特殊的條件或特殊媒介才能閱讀。
二、傳統報紙:
1、傳統報紙的優點:
紙質價格低廉,受眾量大,信息相對網路有公信力。
便於攜帶,不需要特殊的條件或特殊媒介就可閱讀,各類新聞分類明確,方便集中閱讀。
2、傳統報紙的缺點:
發刊時間固定,沒有網路新聞、電視新聞的即時傳播速度快。
刊物承載的信息量有限,拓展性沒有網路新聞好。
電子報紙通過電子通信手段出版發行的報紙形式最早出現於美國,1981年《哥倫布電訊報》做了歷史上第一次電子報紙傳送試驗20世紀90年代,網路實現全球互聯後,報紙版面被搬上網路傳送,稱為報紙網路版,這是電子報紙的第二代,最新型的電子報紙是一種以電子紙為傳送終端的報紙,21世紀初就已出現。
報紙指以刊載新聞和新聞評論為通常散頁印刷,不裝訂、沒有封面的紙質出版物。有固定名稱,面向公眾定期、連續發行。現代報紙每日出版一次,稱為日刊;或者每周出版一次,稱為周刊。這種意義上的報紙只出現在現代社會,古代社會的「報紙」或不是紙質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連續發行,一定意義上也不是面向公眾的。
⑶ 網路新聞和傳統新聞有什麼不同
網路新聞和傳統新聞之比較分析
(一)網路新聞和傳統新聞的比較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網路已成為信息時代不可忽視的力量,網路普及范圍日益廣泛、網民數量快速增加、網頁內容不斷更新、網站不斷蓬勃建立,網路不僅是一種媒體,還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網路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新聞信息,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各取所需、暢所欲言的平台,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每天上網瀏覽新聞,網路新聞成為很多人及時全面了解時事的重要渠道。與之相對應的,傳統新聞受到了巨大的挑戰。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二者的異同。
一、相同點:
無論是網路新聞還是傳統新聞,都是屬於新聞的范疇,網路新聞雖然具有海量的信息量,但其新聞選擇仍與傳統新聞選擇標准一致,遵循同樣的新聞價值判斷標准。所以新聞所具備的本源、基本特點、共性二者都是具備的。這也是他們的共同之處。
具體來說,共同之處有:
1、本源都是從變動的事實中發現新聞;
2、新聞來源:新聞選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切不真實的東西和陳舊過時的、人們司空見慣的材料篩選掉,使所以材料都符合新聞定義的要求。
3、基本特點都是真實和新鮮;
4、新聞價值:這道工序是盡量去掉只滿足個別人或少數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選用引起社會公眾共同興趣的材料。
5、共性都在於所有新聞媒介都是真實、及時地反映世界新近變動的大眾傳播工具。
6、新聞法規的規范:這是把凡不符合新聞法規的材料都篩選掉,使所有能傳播出去的事實都符合黨紀國法。
7、都受到受眾需求的影響,網站或傳統媒體會根據各自的受眾定位來選擇新聞。
二、不同點:
1、受眾特點不同:
網路傳播中的受眾是以個體為單位的,而不再是傳統媒體中的大眾;此外,受眾在網路傳播中更具有自主性和參與性。受者不再單純地接受普適的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同進,受者可以積極參與到網路信息的製作與傳播過程之中,使網路信息呈現更多形態,出現了啟動式新聞,增值式新聞、互動式新聞、提升式新聞、資源式新聞等生產形態。
2、業務特色不同:
網路媒體一般不具有獨立的采訪權,所以網路新聞采訪權受限制;網路編輯以整合為主 ;網路新聞編輯是跨專業的綜合性工作 ;新聞資源的循環利用
;采訪與寫作的多媒體特色 ;層次化地組織新聞 。
3、傳播特點不同:
(1)進入門檻低。與傳統大眾傳媒相比,網路傳播的進入門檻相對要低,只要擁有一定的物理設備與資金,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網路傳播者,都能在網上發布信息。
(2)全時性。一是對信息的報道是全天候不間斷的,對於動態發展的事件可以全天候不間段地追蹤報道和發布;另外,網路傳播中的信息全天候處於存貯狀態,因此其利用也是全天候的,受眾可以隨時搜索或通過超鏈接閱讀信息。網路新聞的「全時性」——
A、全天候24小時新聞播出服務。B、按需供給。網路新聞時代的全時新聞以受眾為導向,而不再以新聞文本與故事、或新聞機構與人員為導向來理解新聞運作和發布。C、網路新聞時代的全時新聞倡導以人為本的服務。網路新聞更加強調時間的縱深感和連續性,更加及時地更新,以及更科學的專題服務與搜索服務。D、網路新聞時代的全時新聞以時間戰略實現了空間戰略。快速發布(以秒為單位),高頻度更新(以分為單位),重復、綜合(主題鏈接)和移動(超文本閱讀),使得受眾對於新聞的接受更具有歷時性和歷史感。「受眾主動式」的深度優勢亦展現無遺。
(3)時效性極強。與傳統媒體相比,網路的時效性是有目共睹的。紙質媒體的出版周期常以天或周計,像雜志則是半月刊或月刊或季刊,電視、廣播的周期以天或小時計算,一般還得根據不同時段的節目設置來安排,而網路新聞的更新周期卻是以分鍾甚至秒來計算的。通過互聯網進行電子傳播的網路媒體比通過傳統的實質性載體進行物質級別傳播的傳統媒體的傳輸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對突發事件的報道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網路的即時性,使得它可以在第一時間陳述事件的發生並跟蹤報道發展情況,可隨時更新;它還因其可保存、可檢索查閱及下載,而對事件自始至終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同時,網路的巨大信息空間又使它可以為網民們提供大容量的背景資料,幫助網民更好地把握事件;另外,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網路多媒體性也能更好地體現事件的現場感、真實感。
(4)信息量大。在網路新聞中,絕對不會受到版面和時間的限制,一個9G的硬碟可以存儲45億漢字的信息量。在網路上的確可以播發巨大信息量的新聞,也可以保存相關資料,還可以將同一時間的信息歸納、分類、形成了解事件全貌且便於檢索的資料庫。這些都是傳統媒體所無法做到的。例如人民網就建立了相當規模的文獻庫,以供用戶搜索或引用。
(5)互動性強。在傳統媒體新聞傳播中,受眾往往會受到各種限制,比如報紙只能閱讀上面既定的內容,電視廣播都得按照其預定的時間收看、收聽。而網路就沒有那麼多的限制,只要登錄到互聯網,就可以在任何一個網站看到想看的新聞,並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讀者不再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自主地去選擇信息。同時,大家還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加以評論,與眾多網友共同交流。從網路新聞發展的實踐來看,在一定的場合下,網民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與反饋者,同時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網路新聞的傳播者的傳播意向與行為。「共動」意味著受眾在網路新聞傳播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而同時,他們對社會生活的干預能力也增強了。近年來一系列網路新聞事件,正是傳統媒體、網路媒體與網民共動的結果。
(6)傳播力猛烈。網路媒體傳播空間不分地域、沒有疆界,可以說,全球互通互聯的電子網路有多大,網路媒體的傳播空間就有多大。傳播空間的無限廣闊,這是報紙等傳統媒體望塵莫及的。迄今為止沒有發行量達到這個數量的報紙,國內頂級大報發行量過百萬,就算是《南方周末》這樣的一直風行的媒體,其數百萬發行量,外加其宣稱的傳閱達到5次,也至多不過千萬而已。僅僅新浪網在一個專題上的影響力就足以媲美十多家主流大報,其傳播力可見一斑。
(7)親和力強。與傳統新聞比較,網路新聞更具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更平民化。即不板著臉說話。網路新聞在語言表述上更為口語化,輕松活潑,許多新聞幽默、犀利,可讀性極強。要調動受眾參與的積極性,就必須使新聞稿件的現場感增強,行文生動,可讀性強,或較為口語化,幽默輕松,使受眾有交流的渴望,願意往各網站設置的論壇、博客上發發帖子,寫點博文。而且,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比較,新聞信息的聯結不再僅僅是線性的,而是網狀的;新聞報道與寫作的文本結構不再僅僅是線性文字的,而是超文本結構的。即它不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聲音文本、圖畫文本、動畫文本甚至影視文本。這使得網路新聞其實具備了報紙、電視、廣播乃至動漫的色彩,是當之無愧的全媒體,可以全面兼容其他所有媒體的特徵,化為己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所有讀者的需求。所以,網路新聞具有豐富多彩的立體性和藝術性,簡潔明快的生活化,自在平等的人性化和非常可喜的民主化。
(8)多媒體性質。網路新聞寫作集納了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的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對網路新聞進行綜合的、全方位的展現。這種寫作方式調動了讀者的各種感覺器官,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試問事實的真實面貌。多媒體新聞傳播的表現力大大超過了單一媒體形式。但是,網路又不是萬能的,在建立安全可靠的網路秩序和對傳媒進行有效管理方面,在無線傳輸和信息安全方面,它都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和劣勢,需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改進。
(9)鏈接性。網路中的「鏈接」或「超鏈接」在網路新聞中特別重要。「超鏈接」可有使讀者在閱讀新聞時,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思路,實現新聞內容的「跳轉」及表達方式的轉換,這樣就能給讀者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素材,而且讀者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進行閱讀。網路新聞的鏈接性大大增加新聞報道的綜合性、信息量、可選擇性和自主性。如網站上那些「資料鏈接」、「背景鏈接」有利於使新聞深化、使信息透明化、使傳播方式多樣化。網路中的信息傳播往往有多種渠道,顯現多級傳播的形態。此外,對信息產品的使用也呈多級態勢。信息間立體的關聯。信息之間通過超鏈接實現了立體的交互使用。
(二)網路新聞和傳統新聞編輯的異同
在編輯上,網路新聞和傳統新聞之間也有差異。我們還是來分析其異同。
一、相同點
在前面的分析中說過網路新聞雖然具有海量的信息量,但其新聞選擇仍然以傳統新聞選擇標准一致,遵循同樣的新聞價值判斷標准。只是在各類新聞題材、風格、所佔比例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篩選的問題上,一個事件並不是具備上述全部要素才能成為新聞,新聞的篩選作業是根據三個基本前提進行的:一是附加前提,事件包含的新聞要素越多,越有可能成為新聞。二是補償性前提:一個事件在某些要素上是平淡的,但可以因其他要素比較突出而得到補充,三是排除性前提,如果一個事件所有新聞要素含量都偏低,那麼這個事件就可能被排除在新聞之外。無論是網路新聞還是傳統新聞,他們都是屬於新聞,而在採集新聞的時候它們兩者之間都是受到下面所列出的9大因素的影響。美國學者蓋爾頓和魯治曾經對國際新聞的選擇標准進行過詳細研究。
1.時間的跨度:一個事件的發生如果符合某種媒介的時間表,就會受到該媒介較多的關注。例如數小時內發生的事件更適合於廣播電視或者日報等,而持續數日或更長時間的事件更適合於周報。
2.強度或閾限價值,一個事件越是具有震動性,或事件的重要性突然增加,也就越有可能受到傳媒的重視。
3.明晰性,事件的意義越清晰、模糊性越低,越適合於做新聞處理。
4.文化接近性,事件越是接近受眾文化或受眾興趣越有可能被選作新聞。
5.預期性,符合某些既有的期待或預想的事件更容易被選作新聞。例如,人們預料某國近期內可能發生危機,與此相關的事件會引起更多的關注。
6.出乎預料性,事件越是不同尋常,越出乎意料,越容易選作新聞。
7.連續性,一旦某個事件被確認為有新聞價值,就會引起對該事件或相關事件的持續關注。
8.組合性,某些事件的採用出於媒介內容的整體結構成或平衡性的需要,有些事件則作為對照性事件而得到入選。
9.社會文化價值:受眾群體或「把關人」的社會觀念和文化價值也會對新聞選擇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不同點:
1、採集:
(1)採集渠道:傳統新聞的採集主要是靠采訪得來的,而網路新聞的採集主要是靠搜索、采訪、下載、編輯加工等手段,一般大型的網站都建有自己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它「是操作在資料庫伺服器或在大型計算機系統上用來管理數據、接收用戶查詢、響應用戶請求的軟體程序」,「具有互聯性、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的特徵」。
(2)採集內容:傳統新聞採集時採集來的還只是新聞材料,而網路新聞採集獲得的通常是已經經過編輯加工的新聞。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網路新聞媒介更加註重的是表現形式上,內容的無限性,它的表現性反映在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綜合控制上,最典型的就是它對搜索引擎的使用,欄目直接的互相鏈接以及交互性服務的設計。而傳統媒介更加註重其權威性、內容的深度以及獨家采編。
(3)編輯思想:從兩種新聞媒介的經營方式,商業網站重視受眾對新聞的需求,把新聞發布作為吸引網民的主要手段,在新聞的發布量上追求多而全。商業網站之所以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主要還在於其貫徹了以網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並且在發布每條新聞時,利用已有的資料庫對新聞進行「二次加工」,即通過提供與這條新聞更多的背景與相關材料把一則新發生的新聞放到一個參照系中,使其顯得更加充實,商業網站的新聞基本不是自採的原創新聞,這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其經營體制所決定的。所以在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上注重市場和營銷觀念。
而傳統網站背靠實力雄厚的傳統媒體,新聞網站的服務還可以向著縱深方向進一步發展,新聞網站在品牌樹立上存在許多便利。傳統媒體的知名度成為了新聞網站的一筆無形財富。加上它們有著最一流的采編人員,國家的支持,使得傳統新聞採集更多的是原創性、時新性,對新聞追求獨家,在使命上有著宣傳的任務。
(4)新聞來源:
網路信息發布的門檻很低,網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發布各種信息。盡管這些不能視為網路新聞,但是也會對網路新聞傳播產生干擾。而網路新聞具有的門檻性,很容易導致新聞的失實。因此網路新聞採集要更加註意懂得判斷新聞來源的真實性。方法可以通過多源求證,新聞內容分析、調查核實、技術判斷、設立警戒線等來判斷新聞的真實性。而傳統新聞在把關上相當嚴格,新聞的發布者都是受過專業知識訓練的新聞人進行的。因此傳統新聞的採集上真實性更強。
(5)新聞內容:
傳統新聞:強調權威性,內容以硬新聞為主,注重新聞的時效,以輿論導向為中心。
網路新聞:由於沒有采訪權,因此網路新聞更多的是從傳統媒體上轉載過來。但是,他們注重新聞策劃,以「受眾主體」是它們的主要編輯思想。受眾的主觀喜好、態度、動機等等可以決定網路的傳播效果,受眾的共同興趣可以決定網路社區的傳播規則。在內容寫作上更加註重表現形式,如能發揮它們多媒體的優勢,文字、聲音、視頻等結合使用。網路新聞在語言上的特點更加活潑、生動。全天候、全歷史和全過程的編輯思想
(6)新聞突出:以標題為例。
傳統新聞:傳統新聞更多的藉助版面的大小,文字字型大小的、版式等來突出新聞的重要性。在標題的寫作上,傳統新聞可以採取多種手法進行表述。
網路新聞:網路新聞的標題製作應有其不同於傳統媒體新聞的特殊規律。首先,用敘事寫法直述新聞事實,更加強調對新聞事實敘述的清晰准確。其次,新聞標題要能夠清晰地說明最重要的新聞要素,並且盡可能將體現重要新聞要素的詞放在句子的前面。這既是為了適應網路新聞受眾掃描式、跳躍式閱讀方式,也是為了檢索的。
2、新聞特點:傳統新聞具有的客觀性、異常性、影響性、及時性,沖突性,顯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特徵,而網路新聞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特徵造成了沖擊。
(1)網路新聞對新聞客觀性的沖擊。
客觀性是傳統新聞的核心,是一個常規理念,也是判斷和看待新聞價值的經驗標准,容不得主觀隨意性。所謂客觀性是指一個新聞文本與現實生活中的事實相對應的程度。不客觀的的新聞也就喪失了所有新聞價值存在的基礎。在網路傳播的環境下,由於特殊的傳播機制,使我們對新聞的客觀性難以進行有效的把握。比如對傳播者的心態是否「客觀」,我們難覓其蹤跡;對信息傳遞的意義嘗試作出判斷時,又可能會發現互聯網上所讀到的絕大多數互動式信息都充滿了強烈的陌生感。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是:A、網際網路環境對新聞概念的泛化,即從狹義的傳統新聞概念泛化為一切有用的信息,甚至包括日常生活和在線商務。這使我們對網路新聞的客觀性難以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B、把關人的缺失是網際網路環境的主要特徵。表現在參與網路新聞交互與傳播的「泛受眾」的匿名在實際上也構成了文本作者的匿名;而在網路傳播的作用下,一個文本的作者有時不止一個,甚至幾十個、成百上千個,在從事著匿名新聞的傳遞。總之,在網路新聞領域,新聞理念上的客觀性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無論未來的網路新聞理論如何統合客觀性與主觀性,它都得承認新聞中蘊涵著人,是「人」擴展了「客觀性」的定義本身。
(2)網路新聞對新聞異常性的沖擊。
異常性是對新聞報道內容所具有的罕見性或陌生感的度量;是指明顯偏離常規和日常經驗的事件的報道。而當新聞傳播進入網路時代後,我們會發現這種所謂的異常性的價值觀會緊密地與尋常性的概念相結合,相輔相成地構成一個更新的價值鏈。其原因是:A、互聯網使得地球更像一個地球村,信息的密集交叉和互通有無導致人們在閱讀任何奇異事物的報道時,都可以自助地使用信息倉庫、超文本鏈接和網際網路交互,在技術平台上把不尋常的新聞轉化成一種尋常的認識。B、人們對新奇的事物和信息的渴望永無休止,網際網路上龐大的信息數量恰巧能滿足這種巨大的好奇心。C、在網際網路上,新聞受眾是個人化的或至少是群分的,因此對於異常性的把握互不一致。每一個受眾都有自己的鑒別標准,一方認為是異常的新聞;另一方看來也許是很平淡的,反之亦然。因此,在網路新聞這個大概念中,如果不將定義范圍縮小到准確描述的分眾群,很難定義什麼是異常。
(3)網路新聞對新聞影響性的沖擊。
影響性是對新聞的題材或觀點影響受眾的深度與廣度的度量。在網路領域也存在著新聞影響力大小的問題。其影響力的大小取決於對多少讀者有影響、有多少直接影響、是否會立即產生影響三個因素。網路新聞對傳統新聞的影響使得構成影響力的不同因素重新排序,並形成新的重點。這個重點稱為「合奏」或「交響」的影響概念。其作用明顯表現為:A、新聞的文本能夠迅即得到新聞受眾的反饋。B、文本的作者、製作者或發布者本身能夠與受眾交互。C、受眾與受眾之間能夠互相交互。D、發布者與發布者、文本與文本之間能夠經由後台管理,而形成與文本信息直接相關的和諧的組織。使用交響的概念,表明網路新聞的影響力已不再是單向的、一元化的影響力。從當代新聞的發展方向來看,傳統新聞媒體與網路新聞媒體都在試圖走向聯合、協作、同一,從而實現多向的、多元的交響功能。
(4)網路新聞對新聞及時性的沖擊。
及時性是對新聞報道追蹤新聞事實的速率的度量。
傳統的及時性有兩個含義:一是新聞只有在活潑新鮮時才能是有意義的見聞;二是讀者有知情權。知情的及時與否,反映其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程度。
網路新聞對於傳統新聞有關及時性的規則及潛規則給予了新的詮釋。一方面,它是其中的某些法則如及時化、技術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另一方面,又對其中的某一思想如單一媒介觀、把關人式的深度觀進行了反撥,最終從本質上重新給了未來新聞時代將風行的另一個關鍵詞——全時性。「全時新聞」對及時性新聞價值觀有著重大改進,其意義表現在:A、全時新聞並不屬於傳統媒介的觀念,而恰恰出自網路新聞時代的召喚;B、全時新聞以受眾(消費者)
為導向,而不再以新聞文本與故事或新聞機構與人員為導向來理解新聞運作與發布,媒介的時間聽從於受眾的「安排」或「指向」;C、全時新聞倡導以人為本的服務。「一視同仁,無論先後」成為網路新聞服務的指針;在時效性上表現為更強調時間的縱深感和連續性,提供更加及時的、更新的、更加科學的專題服務與搜索服務;D、全時新聞以時間戰略實現空間戰略。快速發布,高頻度更新,重復主題鏈接和超文本閱讀,使受眾對於新聞的接受有縱深感和歷史感;E、全時新聞不僅限於網路新聞和傳統新聞,對未來的媒介新聞同樣具備。
從新聞價值上來講,網路新聞所具備的這種強大的「全時觀」對於傳統新聞的「及時性」給予了重要的改進和統合,使其更強烈、更深刻、更細膩、更人本,同時也顯現了新聞的時間意義。
(5)網路新聞對新聞沖突性的沖擊。
沖突性是對新聞題材及文本所展現的矛盾或戲劇感的強度的度量。新聞故事的組織之間、人之間與環境之間的相互矛盾與對抗,構成了新聞敘述上的張力,這種張力突顯了矛盾沖突。其意義顯示為:沖突的新聞總是給人以較多的啟示;富有戲劇性的矛盾過程,給人提供了可觀賞性和興趣感。在Internet
下沖突性得到了更多的體現,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的溝通更加便利。尤其是當分群、分組或分層的交流模式在網上能夠便利實現時,每個個體都與某個利益群體有關,每個個體與某個沖突都能保持持久的興趣。在對沖突的認識與處理上,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有明顯的不同。在傳統新聞中,沖突會被記者或媒介敘述成簡單的二元對立,容易臉譜化,人物與事件容易被簡單地分為好人、壞人與贏家、輸家。然而,在Internet
條件下的新聞沖突,使網民可以主動地尋求沖突和沖突性的表現程度,分眾化的效果使得網民有更大的決策權,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頻道,或者進入某一個新聞議題,按自己的口味
或需求來把握新聞的沖突和戲劇感;使網民對於沖突的理解比以往更加深刻,他們不再是作壁上觀,而是受眾、媒介、記者、和矛盾的各方共同「介入」文本。
(6)網路新聞對新聞顯要性的沖擊。
顯要性是對新聞報道涉及知名對象的程度的度量。顯要,即為顯赫、重要。為什麼顯赫、重要的人物或機構能夠產生新聞呢?
因為:A、對於大眾而言,顯赫而重要的人物或機構一般代表著社會的領袖或權威因素,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社會利益,都會調整社會道德、文化、風尚的指向。B、名人或著名機構對於大眾而言有很強的召喚力或吸引力。人們總是喜愛關注甚至仰慕比他們更高的階層,而媒介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求。C、從新聞事件發生的概率來看,名人或著名機構本身的影響力較大,容易被捲入新聞事件中去,形成了「人們在關注事件就是在關注這些名人」的邏輯印象。近一個時期,新聞的主旨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眾的閱讀興趣開始集中在軟新聞上,比如名人的糾紛或風流韻事等。人們一方面關注國內外大事,另一方面對那些瑣碎的、普通的、甚至無聊的新聞也情有獨鍾,這就導致了一個多元化的閱讀情境。Interne
的出現,滿足了人們不同的口味。這種多元化的格局將會長期保持下去,並且以一種看得見的調節方式使新聞在用戶的終端得到和諧的統一,自發地產生新的秩序。這就是新聞顯要性開始向需要性發生偏離的機理。
(7)網路新聞對新聞接近性的沖擊。
接近性是對新聞題材和目標受眾生活空間的吻合程度的度量。接近性之所以構成新聞價值,是因為人們對於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件總是更感興趣並容易受到打動。按此原理,如果某一新聞事件是由受眾自己參加的,那麼該事件的報道在這個個別受眾心目中的新聞價值最高。從受眾的角度來看,新聞是他們所消費的信息,而這些消費要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必須與自身帶有某種牽連。這種牽連要麼是空間上的,要麼是在情感上與之相聯系。傳統媒介的做法只能首選空間上的接近性,網路新聞在某種程序上能夠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
(8)網路新聞對新聞人情味的沖擊。
人情味是對新聞內容契合人類基本感情的程度的度量。人情味又稱人情性、人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情味可以看作是新聞對於人性的展現、挖掘或捕捉,這種展現、挖掘或捕捉能夠最大限度的體現人與社會的關連以及人類獨特的情感特徵,並進而喚起受眾的廣泛的共鳴。它規定新聞作品必須盡可能豐富地展現人性中的基本方面。這種價值指向,是在確認新聞媒體應該用各種手段,從風格和題材上指向盡可能多的人群,並且使他們能夠因相同的理念而產生類似的共鳴。在網路條件下,由於大眾性和分眾性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泛意義上的分層、分群的交流。因此,對於人情味的指向可以以一種定向的方式「本地化」。既包括個性服務化,又包括網路用戶的主動性閱讀。網路下的人群性較之於人情味,更突顯了新聞價值中的「有用」的成分。「有用」的理念,與其說是反映人性,不如說是在反映實際生活的需求和特指的實在人群的尊嚴。在今天這樣一個多極化、多元化的世界及傳播環境中,脫離人群性專指的新聞價值觀,難免會陷入狹隘的單純追求人性化的困境中去。
網路新聞媒體是適應信息社會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媒體, 其本質特徵是提供新聞信息服務的網路機構。這一媒體的出現,
對傳統媒體尤其是新聞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從目前情況來看, 由於網路人口、著作權保護、技術因素等等的限制, 以及網路新聞媒體與傳統媒體內在的血緣關系,
決定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 網路新聞媒體不會取代傳統媒體, 二者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融合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