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寬頻網的發展,基以點對點技術的大文件下載對伺服器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高帶寬的伺服器就意味著高成本,但是網路上無數的PC在大部分的時間里其實處於空閑的狀態,如何利用這些空閑的網路資源,降低網路終端的運行成本.基於這種思想,P2P技術運韻而生.基本的思路是通過在網路各台終端機上安裝相應的P2P軟體,基於TCP(UDP)/IP傳輸協議,利用寬頻網路將分散的各終端設備的剩餘資源進行整和,從而達到超級計算機的水平.
BitTorrent就是基於P2P技術的下載軟體,它不同於點對點的網際快車和網路螞蟻,每台終端機在下載的同時也做為一個服務端在向整個網路上下載同一數據源的其它終端設備上傳數據,於是下載的終端越多可下載的數據源也就越多,徹底擺脫了下載大文件時單一數據源下載方式的數據堵塞.
--------------------------
BT正式的名稱叫「BitTorrent」(被國內網友昵稱為「變態下載」),是一種多點共享協議和軟體,由美國加州一名叫Bram Cohen的程序員開發出來。
BitTorrent專門為大容量文件的共享而設計,它採用了一種有點像傳銷的工作方式。
BT首先在上傳者端把一個文件分成了很多部分,用戶甲隨機下載了其中的一些部分,而用戶乙則隨機下載了另外一些部分。
這樣甲的BT就會根據情況(根據與不同電腦之間的網路連接速度自動選擇最快的一端)到乙的電腦上去拿乙已經下載好的部分,同樣乙的BT就會根據情況去到甲的電腦上去拿甲已經下載好的部分,這樣不但減輕了伺服器端的負荷,也加快了雙方的下載速度。
實際上每個用戶在下載的同時,也在作為源在上傳(別人從你的電腦上拿那個文件的某個部分)。這種情況有效的利用了上行的帶寬,也避免了傳統的FTP大家都擠到伺服器上下載同一個文件的瓶頸。而加入下載的人越多,實際上傳的人也多,其它用戶下載得就越快,BT的優勢就在這里體現出來。
和通常的FTP、HTTP下載不同,使用BT下載不需要指定伺服器,雖然在BT裡面還是有伺服器的概念,但下載的人並不需要關心伺服器在哪裡。只有發布原始共享文件的人才需要了解。
提供BT的伺服器稱為Tracker,把文件用BT發布出來的人需要知道該使用哪個伺服器來為要發布的文件提供Tracker。
由於不指定伺服器,BitTorrent採用BT文件來確定下載源。BT文件後綴名為torrent,容量很小,通常是幾十K的樣子,這個文件裡面存放了對應的發布文件的描述信息、該使用哪個Tracker(記錄下載用戶信息的伺服器)、文件的校驗信息等。BT客戶端通過處理BT文件來找到下載源和進行相關的下載操作。
BT把提供完整文件檔案的人稱為種子(SEED),正在下載的人稱為客戶(Client),某一個文件現在有多少種子多少客戶是可以看到的,只要有一個種子,就可以放心的下載,一定能抓完。當然,種子越多、客戶越多的文件抓起來的速度會越快。
如果發現種子數為0,那麼就不要去嘗試了。通常來說,至少有一個種子,當下載的人多了起來,通常做種子的人也會隨之增加,下載速度也就越快。當你下載完成後,如沒有選擇關閉,其它人就可以從你這里繼續下載。
㈡ 美國人常用的網路社交軟體都有什麼
1、Facebook
2、YouTube
3、Twitter
4、雅虎問答(Yahoo Answers)
5、Tagged
6、LinkedIn
7、Myspace
8、Google+
9、myYearbook
10、i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