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計算機網路的五層協議體系結構中,哪一層主要負責將比特流轉換為可理解的幀結
在計算機網路的五層協議體系結構中,數據鏈路層主要負責將比特流轉換為可理解的幀結構。
數據鏈路層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的第二層,位於物理層之上。這一層的主要職責是確保數據在物理層傳輸的可靠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數據鏈路層採用了多種機制,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將數據封裝成幀。
幀是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一個幀通常包含數據部分和控制信息部分。數據部分就是需要傳輸的實際數據,而控制信息部分則包含了確保數據傳輸可靠性的各種控制信息,比如幀的起始和結束標識、源地址、目標地址以及校驗碼等。
當數據從上層(通常是網路層)傳遞下來時,數據鏈路層會將這些數據分割成適當大小的塊,並為每個塊添加控制信息,從而形成一個幀。然後,這些幀會被傳遞給物理層進行傳輸。在接收端,數據鏈路層會負責從物理層接收到的比特流中識別出幀,並去除控制信息,將原始數據傳遞給上層。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要通過乙太網發送一個數據包。在數據鏈路層,這個數據包會被封裝成一個乙太網幀。這個幀會包含目標MAC地址、源MAC地址、類型欄位以及數據本身。然後,這個幀會被轉換成比特流,並通過物理層發送到網路上。在接收端,數據鏈路層會從接收到的比特流中識別出這個幀,並進行相應的處理。
總的來說,數據鏈路層通過將比特流轉換為幀結構,實現了數據的可靠傳輸。這一層的工作對於整個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
Ⅱ 計算機網路體系分為哪四層
1.、應用層
應用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傳輸層
傳輸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為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通過「三次握手」來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而UDP協議提供的則是不保證可靠的(並不是不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3.、網際互聯層
網際互聯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所包含的協議設計數據包在整個網路上的邏輯傳輸。注重重新賦予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對主機的定址,它還負責數據包在多種網路中的路由。
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IP協議是網際互聯層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個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報傳遞服務。
4.、網路接入層(即主機-網路層)
網路接入層與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相對應。它負責監視數據在主機和網路之間的交換。事實上,TCP/IP本身並未定義該層的協議,而由參與互連的各網路使用自己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後與TCP/IP的網路接入層進行連接。地址解析協議(ARP)工作在此層,即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
(2)計算機網路可靠性是哪個層擴展閱讀: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 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 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 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 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 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 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 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老闆。
Ⅲ 什麼叫網路的七層模型
指的是將系統的組件分隔到不同的層中,每一層中的組件應保持內聚性,並且應大致在同一抽象級別;每一層都應與它下面的各層保持鬆散耦合。
1、網路輔助功能層(也稱為應用層、上層):該層關注的是用戶應用和服務,提供了與用戶直接相關的功能。在這一層次上,網路被用於支持各種應用程序和服務,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Web瀏覽等。它涉及到應用層協議的設計和實現,例如HTTP、SMTP、FTP等。這些協議負責定義數據交換的格式和規則,使得不同計算機之間能夠共享信息和完成任務。
2、傳輸通信層(也稱為傳輸層、下層):該層負責實現數據的傳輸和通信。它處理數據的分段、重組、傳輸控制和錯誤修復等功能。在這一層次上,網路通過傳輸層協議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和服務質量保證。其中最常見的協議是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TCP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並進行擁塞控制,而UDP則以較低的開銷進行快速、簡單的傳輸。
4、傳輸層:負責在端到端的通信中提供可靠性和服務質量保證。它將數據劃分為更小的單元,並在源和目的地之間建立連接並提供必要的控制。
5、會話層: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不同計算機之間的會話。它定義了會話的建立和維護過程,以及在會話期間進行的控制和同步。
6、表示層:負責數據的格式轉換、加密和壓縮,以確保不同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可以理解和處理它們。
7、應用層:提供了各種用戶應用和服務,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Web瀏覽等。它通過網路輔助功能層進行數據交換。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作用
1、分層抽象: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將復雜的網路系統分解為多個層次,每個層次負責特定的功能和任務。這種分層的抽象能夠簡化網路系統的設計、實施和維護過程,使得不同層次的功能獨立開發、測試和優化。
2、功能模塊化: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將網路功能劃分為不同的模塊或層次,在每個層次中定義了明確的功能和介面。這種模塊化的設計使得網路的各個部分能夠獨立地進行開發、維護和升級,提高了網路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
3、提高性能和可擴展性: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通過將復雜的功能拆分為多個層次,從而使得網路的設計和實現更加靈活和高效。不同層次可以根據具體需求使用不同的協議和演算法,使得網路在滿足各種應用要求的同時能夠提供良好的性能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