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算命和心理咨詢只隔一度牆
會診焦點一:算命和風水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 毛文君:我個人對算命和風水都不感冒,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傳統文化的一種,但時過境遷仍然需要區別對待。比方說現在人們買商品房首先看交通和環境,按照以往流行的風水難道你要到三環外去買房子嗎?在則說了,現在逝去的人們都埋在公墓里,哪裡來的風水之說?
陳麒爻:存在即合理,所謂的命運其實就是一些可以被掌握的規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所謂的「算」並不是一種預測而是一種解讀,就像西方的DNA鏈條一樣。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發展到現在絕對有自己獨特的可取之處,講究陰陽五行就是將生命的歷程揭示了出來,也是一門學科。 格桑澤仁:風水主要源於生活環境對人們身心影響的自然規律的解讀,而算命是基於對未來不確定的生命規律的探索。掌握風水和算命中科學的部分才能更好的利用規律。有人利用人們的需求,以商業的目的將算命和風水當成了一種產業,有意放大主觀的東西,導致客觀的東西越來越少,玄學的東西就越來越多,造成錯誤的精神導向。所以從中提煉出規律而去掉偽科學成分才是科學的態度。 會診焦點二: 為什麼人們寧願相信算命師也不願意去心理咨詢? 毛文君:在面對外界的不確定性時,過分的依賴別人實際上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表現,當這樣的場景被慢慢放大,就會產生心理疾病。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不相信科學而相信迷信就是一種愚昧的表現。 陳麒爻:心理咨詢師在很大程度上被妖魔化了,要麼要價太高,要麼完全沒有任何經驗。而真正高級別的算命大師不會給你負面的消息,他們也是有職業道德的,相反在心理咨詢師這里並不能得到人們心中預期的那個答案。 格桑澤仁:心理咨詢是面對正常人群解決心理困惑,而心理治療才是精神科醫生面對異常群體治療心理疾病。有人誤讀心理咨詢,生怕被看作有精神問題。其實算命師也會用和心理咨詢師類似的科學方法:觀察——他們擅長解讀人的心理;暗示——根據需要給予暗示。心理咨詢師是積極有效的引導,而算命師是有商業目的暗示;概率——用中性的語詞,讓對方解讀,使自己能夠左右逢源。 會診焦點三: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怎麼樣才能讓自己保持心態健康? 毛文君:人在很無奈的情況下才會去尋求外界的幫助,算命師要麼讓你盲目樂觀,要麼讓你無端痛苦。當你很糾結的時候不妨找一張白紙,將自己的利弊清楚明白的寫下來,最後的結果就會很清楚地顯示出來了。
陳麒爻:即便要求助算命師,也要找很有智慧的算命師,摒棄他帶給你的不良影響,盡可能地和他聊天,不要太注重效果。我個人建議找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師,請他幫助你放下心中的包袱。
格桑澤仁:所有問題的產生都跟成長有關系。正常的人都會在成長中面臨困惑,只是大部分人都會主動面對。企業家面對很多新的事物,對未來有更多不確定感。實際上大部分人所遇到的壓力事件總量是相當的。人這輩子只有一個選擇,就是追求快樂,逃離痛苦。我開創的得覺理論是一種很實戰的釋放壓力方式,讓人學會生命規劃,使生命始終都由自己來規劃和掌控。 新聲音:冷讀術十秒鍾速成,人人都是自己的算命師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巴納姆效應。一位心理學家在給一群人做完人格測試之後,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而實際上,這兩份結果中有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還有一份是心理學家根據多數人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令人驚訝的是80%的人都認為平均的結果更准確地表達自己的人格特徵。
用這個理論就能很合理地解釋為什麼要相信算命師。但這並不是全部。
如果我告訴你,有一門藝術叫做冷讀術,他能讓你在瞬間建立起別人對你的信任,冷讀術的高手幾乎在半分鍾之內就能讓你對他無比信服,你當然會說——不可能,我是有思想的人。而實際上,冷讀術並不是玄學,但算命師恰恰都是冷讀術的高手,巧妙運用問句,設置談話的圈套,說穿了都是語言的藝術,有選擇相信的人當然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有能力調整自己的心態,而抱著慈善和欣賞態度參與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們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來掌握自己的命運。
的確,花錢買高興,誰在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缺乏真誠贊美的社會,能夠被陌生人推算出來的鼓勵,也能夠帶來莫大的驚喜了。
② 心理咨詢真的有作用嗎
有用。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中級心理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唐敏認為,親友的安慰、理解、批評、指導、說教等也能幫助心理受到困擾的人,但不能解決核心的問題。心理治療有其專業性,跟普通聊天存在區別——具有心理學知識、受過專業訓練的治療師在安全的空間、固定的療程中和患者探討其特定的心理困擾,並進行理解和評估,通過溝通找到問題背後的東西。
唐敏舉了一個例子:某女經常和老公吵架,抱怨他不上進、不努力,心理治療師發現實際上是她自身的問題,她面對家族施加給自己「必須很強大」的壓力感到很恐懼,自己做不到也不想面對,就把情緒投射在老公身上。
(2)網路看命和心理咨詢哪個剛好擴展閱讀:
提醒:在醫院做心理治療更安全。
唐敏表示,心理治療的關系很特殊,有些患者會出現移情現象,把治療師看得很理想化,很渴望從治療師身上得到一些關系,這時治療師要保持自我審視,思考患者為什麼會移情,移情的背後是什麼,此外還要接受高一級治療師的督導。少部分治療師跟患者發生性行為等超越關系的行為,是個人的問題,不是心理治療的問題。在醫院做心理治療,治療師受到的約束相對較多,而且投訴有門,市面上的心理咨詢就不好說了,建議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