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電視新聞協作網的共享共贏 顛覆傳統合作模式
據了解,在傳統的合作模式中,中央台更多的是單向索取地方台新聞線索,調用地方台人力和節目,而地方台則更多希望在《新聞聯播》等重要新聞時段播發反映地方建設成就的新聞。全國直播聯盟將顛覆此種模式。按照聯盟章程,聯盟成員可以通過信息平台共享直播選題內容,共享衛星直播設備等技術服務。
聯盟成立後,一旦出現突發公共事件,事發地電視台將按照聯盟協議,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搭建直播體系,以直播方式將公用信號和現場報道發送給央視及其他合作夥伴。
對於可預知的新聞事件,直播聯盟將通過提前策劃,多家媒體聯動,把題材做大。
直播聯盟還將合作報道全國兩會、地方兩會、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5·12地震一周年紀念日等年度重大主題,共同操作傳統節假日和重大節慶報道,同時積極策劃全國范圍的媒體行動。
直播聯盟還專門創辦中國電視新聞協作網 。成員可以通過該網路共享新聞報題、節目統計、信息查詢、動態發布等功能。
② 協同創新 開放共享 長三角科技合作凝聚共贏「向心力」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大背景下,如何讓資金、人才、技術等科創資源充分流動、實現更多應用成果落地轉化,從而更好地服務於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 社會 高質量發展?
日前,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分論壇暨長三角 科技 合作交流洽談會在連雲港市召開,本次會議以「長三角城市合作:新動能、新格局、新作為」為主題,長三角區域內眾多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齊聚一堂,圍繞進一步推動長三角 科技 合作與交流的相關議題展開討論。
科技 成果轉化跨越「死亡之谷」
科技 成果的產業轉化過程,被業界稱為「死亡之谷」。也就是說,在實驗室的成果與被市場接受的商品之間,橫亘著一條技術落地的鴻溝,跨過去了, 科技 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其市場價值與 社會 價值, 科技 創富效應才會水到渠成。
「當今的中國,我認為對於像我這樣的 科技 工作者來說,算得上是一個『黃金時代』,但即使遇上了這樣一個好時代,想要把 科技 成果更好更快地轉化為產業創新仍然是困難重重。」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度感知技術研究所所長岳玉濤是美國普渡大學的計算物理學博士,在雷達和電磁場等專業領域有著300多項發明專利。在他看來,純市場化的商業規則下, 科技 成果轉化經常會面臨一種「市場失靈」的局面,「這里就需要在純市場規則之外的另一種力量,即有人能夠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深遠的眼光來持續大規模地投入,直到成功或失敗」。
2013年,為了助推 科技 成果轉化跨越「死亡之谷」,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應運而生。江蘇省委省政府的定位是,從科學研究到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著力破除制約 科技 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 探索 促進 科技 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打通 科技 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六年多來,在江蘇構建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這一創新體系的各個組成要素從人才生態、空間生態和金融生態三個方面,在促進長三角一體化和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在會上表示。
構建區域一體化「科創圈」
借鑒區域經濟學和城市地理學的相關理論,科創圈是區域 科技 創新一體化的主體形態,是區域內城市推動 科技 創新資源共享、提高 科技 創新效率、增加 科技 創新成果產出、提升區域整體 科技 創新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一種空間表現形式。
「科創圈是由區域內城市 科技 創新引發的經濟極化效應和知識溢出效應產生的 科技 創新資源在空間集聚與擴散的結果。」江蘇省 科技 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孫斌提出,以上海為龍頭,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為骨幹節點,優化配置都市圈創新型城市資源,聯合發展G60、G42、G25科創和產業創新走廊及生態經濟走廊,共同推進「核級引領、圈層遞進、點帶聯動」的長三角科創圈建設。
事實上,長三角對於構建區域一體化科創圈有著充足的底氣和基礎。截至目前,長三角區域匯聚了全國近1/3的研發經費支出、1/3的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1/5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高新區。
與此同時,由浙江省 科技 信息研究院牽頭,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江蘇省 科技 情報研究所和安徽省 科技 情報研究所於近日共同發布的《2020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也顯示,以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成果共用、產業聯動、環境支撐等指標為測度,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總指數從基期2011年的100.00分增長至2019年的204.16分,較2011年翻了一番多,彰顯了長三角區域 科技 創新協同合作攻關的蓬勃態勢。
多方聯動共搭科創舞台
「我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科技 協同創新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抓手。因為我們長三角有著非常豐富的科教資源和優勢,這些資源和優勢如何轉變成產業優勢,以及轉化為經濟優勢,我覺得至關重要。」劉慶坦言,過去長三角區域內的 科技 創新雖有一些協同現象,但相對來說較為無序,「應該通過長三角的 科技 協同創新,真正產生一個更高水平的 科技 供給地,來支撐全國的高質量發展。」
在長三角 科技 協同創新征程中,政府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認為,江北新區首先應該成為創新的引領者,要在江北新區范圍內營造出支持創新的濃厚氛圍和熱度。「我們要能做到鼓勵創新和寬容失敗並舉,使創新的火花在江北新區的每一個角落燃動,這就要求在面上要營造創新的軟環境。」
上海技術交易所是由 科技 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組建的首家國家級常設技術市場。「本質上,我們這個交易所不是上海市一家的,而是屬於整個長三角的。非常希望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的股東能夠踴躍進入交易所的改制中。」上海技術交易所總裁顏明峰提出,未來上海技術交易所將致力於服務整個長三角地區,讓各種技術資源、資本資源和企業需求資源都能在這個平台上發揮作用,凸顯其「共建、共用、共享」屬性。
金融資本是搭建科創舞台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VC來說,投資創新絕對沒人會反對,但是從內心而言,我們其實更想投成長,就是創新中帶著正能量的那一部分,創新其實有很多方向,我們希望能找到最精準的那段,因為VC是優選,而不是普惠。」毅達資本創始合夥人黃韜表示,「如果一個團隊的技術方向能和國家所倡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吻合,並且這個團隊本身具備相應的條件和優勢,我們會不遺餘力地進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