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對利用軟體缺陷進行的網路

對利用軟體缺陷進行的網路

發布時間:2023-06-19 02:03:31

㈠ 網路軟體的安全問題

1)網路軟體的漏洞及缺陷散鍵培被利用,使網路遭到入侵和破壞;

2)網路軟體安全功能不健全或被安裝了「特洛伊木馬」軟體;

3)應加安全措施的軟體可能為未給予標識和保護,要害的程序可能沒有安全措施,使軟體被非法使用、被破壞或產生錯誤的結果;

4)未對用戶進行分類和標識,使數據的存取未受到限制或控制,而被非法用戶竊取或非法處理;

5)錯誤的進行路由選擇,為一個用戶與另一個用戶之間的通信選擇了不合適的路徑;

6)拒絕服務,中斷或妨礙通信,延誤對時間要求較高的操作;

7)信息重播,即把信息收錄下來准備過一段時間重播;

8)對軟體更改的要求沖唯沒有充分理解,導致軟體缺陷;

9)沒有正確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機制,缺乏先進的安全工具和手段;

10)不妥當的標定或資料,導致所改的程序出現版本錯誤。如程序員沒有保存程序變更的記錄;沒有做拷貝;未建立保存記錄的業亮鋒務。

㈡ 網路攻擊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是什麼

下載:http://download.csdn.net/source/274376
常見網路攻擊原理

1.1 TCP SYN拒絕服務攻擊

一般情況下,一個TCP連接的建立需要經過三次握手的過程,即:

1、 建立發起者向目標計算機發送一個TCP SYN報文;

2、 目標計算機收到這個SYN報文後,在內存中創建TCP連接控制塊(TCB),然後向發起者回送一個TCP ACK報文,等待發起者的回應;

3、 發起者收到TCP ACK報文後,再回應一個ACK報文,這樣TCP連接就建立起來了。
利用這個過程,一些惡意的攻擊者可以進行所謂的TCP SYN拒絕服務攻擊:

1、 攻擊者向目標計算機發送一個TCP SYN報文;

2、 目標計算機收到這個報文後,建立TCP連接控制結構(TCB),並回應一個ACK,等待發起者的回應;

3、 而發起者則不向目標計算機回應ACK報文,這樣導致目標計算機一致處於等待狀態。
可以看出,目標計算機如果接收到大量的TCP SYN報文,而沒有收到發起者的第三次ACK回應,會一直等待,處於這樣尷尬狀態的半連接如果很多,則會把目標計算機的資源(TCB控制結構,TCB,一般情況下是有限的)耗盡,而不能響應正常的TCP連接請求。

1.2 ICMP洪水

正常情況下,為了對網路進行診斷,一些診斷程序,比如PING等,會發出ICMP響應請求報文(ICMP ECHO),接收計算機接收到ICMP ECHO後,會回應一個ICMP ECHO Reply報文。而這個過程是需要CPU處理的,有的情況下還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資源,比如處理分片的時候。這樣如果攻擊者向目標計算機發送大量的ICMP ECHO報文(產生ICMP洪水),則目標計算機會忙於處理這些ECHO報文,而無法繼續處理其它的網路數據報文,這也是一種拒絕服務攻擊(DOS)。

1.3 UDP洪水

原理與ICMP洪水類似,攻擊者通過發送大量的UDP報文給目標計算機,導致目標計算機忙於處理這些UDP報文而無法繼續處理正常的報文。

1.4 埠掃描

根據TCP協議規范,當一台計算機收到一個TCP連接建立請求報文(TCP SYN)的時候,做這樣的處理:

1、 如果請求的TCP埠是開放的,則回應一個TCP ACK報文,並建立TCP連接控制結構(TCB);
2、 如果請求的TCP埠沒有開放,則回應一個TCP RST(TCP頭部中的RST標志設為1)報文,告訴發起計算機,該埠沒有開放。

相應地,如果IP協議棧收到一個UDP報文,做如下處理:

1、 如果該報文的目標埠開放,則把該UDP報文送上層協議(UDP)處理,不回應任何報文(上層協議根據處理結果而回應的報文例外);
2、 如果該報文的目標埠沒有開放,則向發起者回應一個ICMP不可達報文,告訴發起者計算機該UDP報文的埠不可達。

利用這個原理,攻擊者計算機便可以通過發送合適的報文,判斷目標計算機哪些TCP或UDP埠是開放的,過程如下:

1、 發出埠號從0開始依次遞增的TCP SYN或UDP報文(埠號是一個16比特的數字,這樣最大為65535,數量很有限);
2、 如果收到了針對這個TCP報文的RST報文,或針對這個UDP報文的ICMP不可達報文,則說明這個埠沒有開放;
3、 相反,如果收到了針對這個TCP SYN報文的ACK報文,或者沒有接收到任何針對該UDP報文的ICMP報文,則說明該TCP埠是開放的,UDP埠可能開放(因為有的實現中可能不回應ICMP不可達報文,即使該UDP埠沒有開放)。

這樣繼續下去,便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出目標計算機開放了哪些TCP或UDP埠,然後針對埠的具體數字,進行下一步攻擊,這就是所謂的埠掃描攻擊。

1.5 分片IP報文攻擊

為了傳送一個大的IP報文,IP協議棧需要根據鏈路介面的MTU對該IP報文進行分片,通過填充適當的IP頭中的分片指示欄位,接收計算機可以很容易的把這些IP分片報文組裝起來。
目標計算機在處理這些分片報文的時候,會把先到的分片報文緩存起來,然後一直等待後續的分片報文,這個過程會消耗掉一部分內存,以及一些IP協議棧的數據結構。如果攻擊者給目標計算機只發送一片分片報文,而不發送所有的分片報文,這樣攻擊者計算機便會一直等待(直到一個內部計時器到時),如果攻擊者發送了大量的分片報文,就會消耗掉目標計算機的資源,而導致不能相應正常的IP報文,這也是一種DOS攻擊。

1.6 SYN比特和FIN比特同時設置

在TCP報文的報頭中,有幾個標志欄位:
1、 SYN:連接建立標志,TCP SYN報文就是把這個標志設置為1,來請求建立連接;
2、 ACK:回應標志,在一個TCP連接中,除了第一個報文(TCP SYN)外,所有報文都設置該欄位,作為對上一個報文的相應;
3、 FIN:結束標志,當一台計算機接收到一個設置了FIN標志的TCP報文後,會拆除這個TCP連接;
4、 RST:復位標志,當IP協議棧接收到一個目標埠不存在的TCP報文的時候,會回應一個RST標志設置的報文;
5、 PSH:通知協議棧盡快把TCP數據提交給上層程序處理。

正常情況下,SYN標志(連接請求標志)和FIN標志(連接拆除標志)是不能同時出現在一個TCP報文中的。而且RFC也沒有規定IP協議棧如何處理這樣的畸形報文,因此,各個操作系統的協議棧在收到這樣的報文後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攻擊者就可以利用這個特徵,通過發送SYN和FIN同時設置的報文,來判斷操作系統的類型,然後針對該操作系統,進行進一步的攻擊。

1.7 沒有設置任何標志的TCP報文攻擊

正常情況下,任何TCP報文都會設置SYN,FIN,ACK,RST,PSH五個標志中的至少一個標志,第一個TCP報文(TCP連接請求報文)設置SYN標志,後續報文都設置ACK標志。有的協議棧基於這樣的假設,沒有針對不設置任何標志的TCP報文的處理過程,因此,這樣的協議棧如果收到了這樣的報文,可能會崩潰。攻擊者利用了這個特點,對目標計算機進行攻擊。

1.8 設置了FIN標志卻沒有設置ACK標志的TCP報文攻擊

正常情況下,ACK標志在除了第一個報文(SYN報文)外,所有的報文都設置,包括TCP連接拆除報文(FIN標志設置的報文)。但有的攻擊者卻可能向目標計算機發送設置了FIN標志卻沒有設置ACK標志的TCP報文,這樣可能導致目標計算機崩潰。

1.9 死亡之PING

TCP/IP規范要求IP報文的長度在一定范圍內(比如,0-64K),但有的攻擊計算機可能向目標計算機發出大於64K長度的PING報文,導致目標計算機IP協議棧崩潰。

1.10 地址猜測攻擊

跟埠掃描攻擊類似,攻擊者通過發送目標地址變化的大量的ICMP ECHO報文,來判斷目標計算機是否存在。如果收到了對應的ECMP ECHO REPLY報文,則說明目標計算機是存在的,便可以針對該計算機進行下一步的攻擊。

1.11 淚滴攻擊

對於一些大的IP包,需要對其進行分片傳送,這是為了迎合鏈路層的MTU(最大傳輸單元)的要求。比如,一個4500位元組的IP包,在MTU為1500的鏈路上傳輸的時候,就需要分成三個IP包。
在IP報頭中有一個偏移欄位和一個分片標志(MF),如果MF標志設置為1,則表面這個IP包是一個大IP包的片斷,其中偏移欄位指出了這個片斷在整個IP包中的位置。例如,對一個4500位元組的IP包進行分片(MTU為1500),則三個片斷中偏移欄位的值依次為:0,1500,3000。這樣接收端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成功的組裝該IP包。

如果一個攻擊者打破這種正常情況,把偏移欄位設置成不正確的值,即可能出現重合或斷開的情況,就可能導致目標操作系統崩潰。比如,把上述偏移設置為0,1300,3000。這就是所謂的淚滴攻擊。

1.12 帶源路由選項的IP報文

為了實現一些附加功能,IP協議規范在IP報頭中增加了選項欄位,這個欄位可以有選擇的攜帶一些數據,以指明中間設備(路由器)或最終目標計算機對這些IP報文進行額外的處理。

源路由選項便是其中一個,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源路由選項的目的,是指導中間設備(路由器)如何轉發該數據報文的,即明確指明了報文的傳輸路徑。比如,讓一個IP報文明確的經過三台路由器R1,R2,R3,則可以在源路由選項中明確指明這三個路由器的介面地址,這樣不論三台路由器上的路由表如何,這個IP報文就會依次經過R1,R2,R3。而且這些帶源路由選項的IP報文在傳輸的過程中,其源地址不斷改變,目標地址也不斷改變,因此,通過合適的設置源路由選項,攻擊者便可以偽造一些合法的IP地址,而矇混進入網路。

1.13 帶記錄路由選項的IP報文

記錄路由選項也是一個IP選項,攜帶了該選項的IP報文,每經過一台路由器,該路由器便把自己的介面地址填在選項欄位裡面。這樣這些報文在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選項數據裡面便記錄了該報文經過的整個路徑。
通過這樣的報文可以很容易的判斷該報文經過的路徑,從而使攻擊者可以很容易的尋找其中的攻擊弱點。

1.14 未知協議欄位的IP報文

在IP報文頭中,有一個協議欄位,這個欄位指明了該IP報文承載了何種協議 ,比如,如果該欄位值為1,則表明該IP報文承載了ICMP報文,如果為6,則是TCP,等等。目前情況下,已經分配的該欄位的值都是小於100的,因此,一個帶大於100的協議欄位的IP報文,可能就是不合法的,這樣的報文可能對一些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協議棧進行破壞。

1.15 IP地址欺騙

一般情況下,路由器在轉發報文的時候,只根據報文的目的地址查路由表,而不管報文的源地址是什麼,因此,這樣就 可能面臨一種危險:如果一個攻擊者向一台目標計算機發出一個報文,而把報文的源地址填寫為第三方的一個IP地址,這樣這個報文在到達目標計算機後,目標計算機便可能向毫無知覺的第三方計算機回應。這便是所謂的IP地址欺騙攻擊。

比較著名的SQL Server蠕蟲病毒,就是採用了這種原理。該病毒(可以理解為一個攻擊者)向一台運行SQL Server解析服務的伺服器發送一個解析服務的UDP報文,該報文的源地址填寫為另外一台運行SQL Server解析程序(SQL Server 2000以後版本)的伺服器,這樣由於SQL Server 解析服務的一個漏洞,就可能使得該UDP報文在這兩台伺服器之間往復,最終導致伺服器或網路癱瘓。

1.16 WinNuke攻擊

NetBIOS作為一種基本的網路資源訪問介面,廣泛的應用於文件共享,列印共享,進程間通信(IPC),以及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一般情況下,NetBIOS是運行在LLC2鏈路協議之上的,是一種基於組播的網路訪問介面。為了在TCP/IP協議棧上實現NetBIOS,RFC規定了一系列交互標准,以及幾個常用的TCP/UDP埠:

139:NetBIOS會話服務的TCP埠;
137:NetBIOS名字服務的UDP埠;
136:NetBIOS數據報服務的UDP埠。

WINDOWS操作系統的早期版本(WIN95/98/NT)的網路服務(文件共享等)都是建立在NetBIOS之上的,因此,這些操作系統都開放了139埠(最新版本的WINDOWS 2000/XP/2003等,為了兼容,也實現了NetBIOS over TCP/IP功能,開放了139埠)。

WinNuke攻擊就是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一個漏洞,向這個139埠發送一些攜帶TCP帶外(OOB)數據報文,但這些攻擊報文與正常攜帶OOB數據報文不同的是,其指針欄位與數據的實際位置不符,即存在重合,這樣WINDOWS操作系統在處理這些數據的時候,就會崩潰。

1.17 Land攻擊

LAND攻擊利用了TCP連接建立的三次握手過程,通過向一個目標計算機發送一個TCP SYN報文(連接建立請求報文)而完成對目標計算機的攻擊。與正常的TCP SYN報文不同的是,LAND攻擊報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相同的,都是目標計算機的IP地址。這樣目標計算機接收到這個SYN報文後,就會向該報文的源地址發送一個ACK報文,並建立一個TCP連接控制結構(TCB),而該報文的源地址就是自己,因此,這個ACK報文就發給了自己。這樣如果攻擊者發送了足夠多的SYN報文,則目標計算機的TCB可能會耗盡,最終不能正常服務。這也是一種DOS攻擊。

1.18 Script/ActiveX攻擊

Script是一種可執行的腳本,它一般由一些腳本語言寫成,比如常見的JAVA SCRIPT,VB SCRIPT等。這些腳本在執行的時候,需要一個專門的解釋器來翻譯,翻譯成計算機指令後,在本地計算機上運行。這種腳本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少量的程序寫作,而完成大量的功能。

這種SCRIPT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嵌入在WEB頁面裡面,執行一些靜態WEB頁面標記語言(HTML)無法完成的功能,比如本地計算,資料庫查詢和修改,以及系統信息的提取等。這些腳本在帶來方便和強大功能的同時,也為攻擊者提供了方便的攻擊途徑。如果攻擊者寫一些對系統有破壞的SCRIPT,然後嵌入在WEB頁面中,一旦這些頁面被下載到本地,計算機便以當前用戶的許可權執行這些腳本,這樣,當前用戶所具有的任何許可權,SCRIPT都可以使用,可以想像這些惡意的SCRIPT的破壞程度有多強。這就是所謂的SCRIPT攻擊。

ActiveX是一種控制項對象,它是建立在MICROSOFT的組件對象模型(COM)之上的,而COM則幾乎是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礎結構。可以簡單的理解,這些控制項對象是由方法和屬性構成的,方法即一些操作,而屬性則是一些特定的數據。這種控制項對象可以被應用程序載入,然後訪問其中的方法或屬性,以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可以說,COM提供了一種二進制的兼容模型(所謂二進制兼容,指的是程序模塊與調用的編譯環境,甚至操作系統沒有關系)。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對象控制項不能自己執行,因為它沒有自己的進程空間,而只能由其它進程載入,並調用其中的方法和屬性,這時候,這些控制項便在載入進程的進程空間運行,類似與操作系統的可載入模塊,比如DLL庫。

ActiveX控制項可以嵌入在WEB頁面裡面,當瀏覽器下載這些頁面到本地後,相應地也下載了嵌入在其中的ActiveX控制項,這樣這些控制項便可以在本地瀏覽器進程空間中運行(ActiveX空間沒有自己的進程空間,只能由其它進程載入並調用),因此,當前用戶的許可權有多大,ActiveX的破壞性便有多大。如果一個惡意的攻擊者編寫一個含有惡意代碼的ActiveX控制項,然後嵌入在WEB頁面中,被一個瀏覽用戶下載後執行,其破壞作用是非常大的。這便是所謂的ActiveX攻擊。

1.19 Smurf攻擊

ICMP ECHO請求包用來對網路進行診斷,當一台計算機接收到這樣一個報文後,會向報文的源地址回應一個ICMP ECHO REPLY。一般情況下,計算機是不檢查該ECHO請求的源地址的,因此,如果一個惡意的攻擊者把ECHO的源地址設置為一個廣播地址,這樣計算機在恢復REPLY的時候,就會以廣播地址為目的地址,這樣本地網路上所有的計算機都必須處理這些廣播報文。如果攻擊者發送的ECHO 請求報文足夠多,產生的REPLY廣播報文就可能把整個網路淹沒。這就是所謂的smurf攻擊。

除了把ECHO報文的源地址設置為廣播地址外,攻擊者還可能把源地址設置為一個子網廣播地址,這樣,該子網所在的計算機就可能受影響。

1.20 虛擬終端(VTY)耗盡攻擊

這是一種針對網路設備的攻擊,比如路由器,交換機等。這些網路設備為了便於遠程管理,一般設置了一些TELNET用戶界面,即用戶可以通過TELNET到該設備上,對這些設備進行管理。

一般情況下,這些設備的TELNET用戶界面個數是有限制的,比如,5個或10個等。這樣,如果一個攻擊者同時同一台網路設備建立了5個或10個TELNET連接,這些設備的遠程管理界面便被占盡,這樣合法用戶如果再對這些設備進行遠程管理,則會因為TELNET連接資源被佔用而失敗。

1.21 路由協議攻擊

網路設備之間為了交換路由信息,常常運行一些動態的路由協議,這些路由協議可以完成諸如路由表的建立,路由信息的分發等功能。常見的路由協議有RIP,OSPF,IS-IS,BGP等。這些路由協議在方便路由信息管理和傳遞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果攻擊者利用了路由協議的這些許可權,對網路進行攻擊,可能造成網路設備路由表紊亂(這足可以導致網路中斷),網路設備資源大量消耗,甚至導致網路設備癱瘓。

下面列舉一些常見路由協議的攻擊方式及原理:

1.21.1 針對RIP協議的攻擊

RIP,即路由信息協議,是通過周期性(一般情況下為30S)的路由更新報文來維護路由表的,一台運行RIP路由協議的路由器,如果從一個介面上接收到了一個路由更新報文,它就會分析其中包含的路由信息,並與自己的路由表作出比較,如果該路由器認為這些路由信息比自己所掌握的要有效,它便把這些路由信息引入自己的路由表中。

這樣如果一個攻擊者向一台運行RIP協議的路由器發送了人為構造的帶破壞性的路由更新報文,就很容易的把路由器的路由表搞紊亂,從而導致網路中斷。

如果運行RIP路由協議的路由器啟用了路由更新信息的HMAC驗證,則可從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攻擊。

1.21.2 針對OSPF路由協議的攻擊

OSPF,即開放最短路徑優先,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鏈路狀態路由協議。該路由協議基於鏈路狀態演算法,具有收斂速度快,平穩,杜絕環路等優點,十分適合大型的計算機網路使用。OSPF路由協議通過建立鄰接關系,來交換路由器的本地鏈路信息,然後形成一個整網的鏈路狀態資料庫,針對該資料庫,路由器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路由表。

可以看出,如果一個攻擊者冒充一台合法路由器與網路中的一台路由器建立鄰接關系,並向攻擊路由器輸入大量的鏈路狀態廣播(LSA,組成鏈路狀態資料庫的數據單元),就會引導路由器形成錯誤的網路拓撲結構,從而導致整個網路的路由表紊亂,導致整個網路癱瘓。

當前版本的WINDOWS 操作系統(WIN 2K/XP等)都實現了OSPF路由協議功能,因此一個攻擊者可以很容易的利用這些操作系統自帶的路由功能模塊進行攻擊。

跟RIP類似,如果OSPF啟用了報文驗證功能(HMAC驗證),則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攻擊。

1.21.3 針對IS-IS路由協議的攻擊

IS-IS路由協議,即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是ISO提出來對ISO的CLNS網路服務進行路由的一種協議,這種協議也是基於鏈路狀態的,原理與OSPF類似。IS-IS路由協議經過 擴展,可以運行在IP網路中,對IP報文進行選路。這種路由協議也是通過建立鄰居關系,收集路由器本地鏈路狀態的手段來完成鏈路狀態資料庫同步的。該協議的鄰居關系建立比OSPF簡單,而且也省略了OSPF特有的一些特性,使該協議簡單明了,伸縮性更強。

對該協議的攻擊與OSPF類似,通過一種模擬軟體與運行該協議的路由器建立鄰居關系,然後傳頌給攻擊路由器大量的鏈路狀態數據單元(LSP),可以導致整個網路路由器的鏈路狀態資料庫不一致(因為整個網路中所有路由器的鏈路狀態資料庫都需要同步到相同的狀態),從而導致路由表與實際情況不符,致使網路中斷。

與OSPF類似,如果運行該路由協議的路由器啟用了IS-IS協議單元(PDU)HMAC驗證功能,則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攻擊。

1.22 針對設備轉發表的攻擊

為了合理有限的轉發數據,網路設備上一般都建立一些寄存器表項,比如MAC地址表,ARP表,路由表,快速轉發表,以及一些基於更多報文頭欄位的表格,比如多層交換表,流項目表等。這些表結構都存儲在設備本地的內存中,或者晶元的片上內存中,數量有限。如果一個攻擊者通過發送合適的數據報,促使設備建立大量的此類表格,就會使設備的存儲結構消耗盡,從而不能正常的轉發數據或崩潰。

下面針對幾種常見的表項,介紹其攻擊原理:

1.22.1 針對MAC地址表的攻擊

MAC地址表一般存在於乙太網交換機上,乙太網通過分析接收到的數據幀的目的MAC地址,來查本地的MAC地址表,然後作出合適的轉發決定。

這些MAC地址表一般是通過學習獲取的,交換機在接收到一個數據幀後,有一個學習的過程,該過程是這樣的:

a) 提取數據幀的源MAC地址和接收到該數據幀的埠號;
查MAC地址表,看該MAC地址是否存在,以及對應的埠是否符合;
c) 如果該MAC地址在本地MAC地址表中不存在,則創建一個MAC地址表項;
d) 如果存在,但對應的出埠跟接收到該數據幀的埠不符,則更新該表;
e) 如果存在,且埠符合,則進行下一步處理。

分析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如果一個攻擊者向一台交換機發送大量源MAC地址不同的數據幀,則該交換機就可能把自己本地的MAC地址表學滿。一旦MAC地址表溢出,則交換機就不能繼續學習正確的MAC表項,結果是可能產生大量的網路冗餘數據,甚至可能使交換機崩潰。

而構造一些源MAC地址不同的數據幀,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1.22.2 針對ARP表的攻擊

ARP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關系表,任何實現了IP協議棧的設備,一般情況下都通過該表維護IP地址和MAC地址的對應關系,這是為了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廣播數據報文對網路造成沖擊。ARP表的建立一般情況下是通過二個途徑:

1、 主動解析,如果一台計算機想與另外一台不知道MAC地址的計算機通信,則該計算機主動發ARP請求,通過ARP協議建立(前提是這兩台計算機位於同一個IP子網上);

2、 被動請求,如果一台計算機接收到了一台計算機的ARP請求,則首先在本地建立請求計算機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對應表。

因此,如果一個攻擊者通過變換不同的IP地址和MAC地址,向同一台設備,比如三層交換機發送大量的ARP請求,則被攻擊設備可能會因為ARP緩存溢出而崩潰。

針對ARP表項,還有一個可能的攻擊就是誤導計算機建立正確的ARP表。根據ARP協議,如果一台計算機接收到了一個ARP請求報文,在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的情況下,該計算機會用ARP請求報文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更新自己的ARP緩存:

1、 如果發起該ARP請求的IP地址在自己本地的ARP緩存中;
2、 請求的目標IP地址不是自己的。

可以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個過程,假設有三台計算機A,B,C,其中B已經正確建立了A和C計算機的ARP表項。假設A是攻擊者,此時,A發出一個ARP請求報文,該請求報文這樣構造:

1、 源IP地址是C的IP地址,源MAC地址是A的MAC地址;
2、 請求的目標IP地址是A的IP地址。

這樣計算機B在收到這個ARP請求報文後(ARP請求是廣播報文,網路上所有設備都能收到),發現B的ARP表項已經在自己的緩存中,但MAC地址與收到的請求的源MAC地址不符,於是根據ARP協議,使用ARP請求的源MAC地址(即A的MAC地址)更新自己的ARP表。

這樣B的ARP混存中就存在這樣的錯誤ARP表項:C的IP地址跟A的MAC地址對應。這樣的結果是,B發給C的數據都被計算機A接收到。

1.22.3 針對流項目表的攻擊

有的網路設備為了加快轉發效率,建立了所謂的流緩存。所謂流,可以理解為一台計算機的一個進程到另外一台計算機的一個進程之間的數據流。如果表現在TCP/IP協議上,則是由(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協議號,源埠號,目的埠號)五元組共同確定的所有數據報文。

一個流緩存表一般由該五元組為索引,每當設備接收到一個IP報文後,會首先分析IP報頭,把對應的五元組數據提取出來,進行一個HASH運算,然後根據運算結果查詢流緩存,如果查找成功,則根據查找的結果進行處理,如果查找失敗,則新建一個流緩存項,查路由表,根據路由表查詢結果填完整這個流緩存,然後對數據報文進行轉發(具體轉發是在流項目創建前還是創建後並不重要)。

可以看出,如果一個攻擊者發出大量的源IP地址或者目的IP地址變化的數據報文,就可能導致設備創建大量的流項目,因為不同的源IP地址和不同的目標IP地址對應不同的流。這樣可能導致流緩存溢出

㈢ 軟體處理差

盡管自編碼有了一些進展,但現在開發軟體主要仍然得靠人工。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推測:由人生產出來的產品和服務,必然包含某種形式的缺陷。所以,軟體缺陷不可避免,並且是軟體開發過程的固有部分。

軟體缺陷是邏輯或配置上的錯誤,會導致系統產生我們不期望的行為。

軟體應用程序中的一些主要和常見缺陷包括業務邏輯錯誤、復雜性問題、文件處理問題、封裝問題、數據驗證問題、身份認證和授權錯誤。

常見弱點枚舉 (CWE) 清單描述了常見的軟體和硬體弱點,會導致安全方面的相關問題。 該清單對可能存在的軟體弱點進行了全面分類。

在業務研發過程中,我們通常通過比較內部質量和風險指標以及對需求、規范、標准和截止日期等方面的遵守程度,來衡量和評估軟體質量等級的可接受度。

因此,我們應該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軟體質量是主觀的,受業務承諾、高級管理人員的參與情況和組織文化的影響。

軟體開發中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涉及到在預算、進度、范圍、質量和安全性這些方面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一個方面的變化會影響其他方面。雖然都不希望改變計劃,但這在軟體開發生命周期中並不少見。這些場景反映了組織為了控制預算和進度,不得不在軟體質量和安全性方面做出妥協。

軟體質量並不總是軟體的安全性指標。軟體安全性的衡量標准,是在測試期間和生產部署之後發現的漏洞數量。軟體漏洞是一類軟體缺陷,潛在的攻擊者經常利用這些漏洞,繞過授權,訪問計算機系統或執行操作。有時,授權的用戶也會出於惡意,利用系統中這些未修補的已知漏洞。

這些用戶還可能會輸入不能通過校驗的數據,無意中利用了軟體漏洞,從而損害數據完整性和使用這些數據的功能的可靠性。對漏洞的利用會針對下面三個安全支柱中的一個或多個: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它們通常稱為 CIA 三元組。

機密性指保護數據在未經授權時不會被泄漏;族咐扒完整性指保護數據在未經授權時不會被修改,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可用性指系統在需要時可供授權用戶使用,並拒絕未經授權的用戶訪問。了解軟體錯誤和漏洞之間的區別,是為創建安全的軟體和及時減少缺陷和漏洞的整體戰略的關鍵。

軟體漏洞

現在已公布的漏洞利用行為,以及OWASP十大、MITRE常見漏洞和暴露 (CVE) 列表、美國國家漏洞資料庫和其他來源提供的見解都在講軟體漏洞。總體而言,這些信息強調了技術創新如何打破了所需的平衡,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採取更有效的措施,在產品部署之前更好地檢測和減少軟體漏洞。

軟體安全瑕疵越來越多,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我們對軟體安全性不思進取的態度、在軟體安全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最佳實踐、軟體開發人員和潛在攻擊者之間的知識差異以及不安全的遺留軟體。

由於威脅在不斷變化,因此,在安全方面與時俱進的態兆昌度對於達成軟體安全性很有必要。組織在開發和部署軟體時,如果對安全的態度原地踏步,有可能會把內部合規跟有效、安全的軟體開發周期過程混為一談;對不斷發展的威脅向量認識不足;從而無意中增加客戶在各方面的風險。安全策略一成不變,只依賴內部合規來證明開發的軟體很安全,這是短視的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依賴性將導致利益相關者對組織開發安全軟體的能力產生盲目的信心,並降低軟體開發團隊充分審查和應對不斷變化的威脅的能力。若我所料不差,這些組織很可能沒有有效的補丁管理程序,也沒有在產品或解決方案實施過程中集成軟體安全方面的設計原則。他們也不太可能添加安全相關場景的測試套件,或將軟體安全的最佳實踐納入軟體開發流程。

想要研發安全的軟體,在研發生命周期中就應該應用軟體安全方面的最佳實踐。最佳實踐涵蓋安全設計原則、編碼、測試、工具以及針簡歷對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的培訓,有助於在將產品和解決方案部署到生產環境之前主動檢測和修復漏洞。在合適的情況下,應用「故障安全」、「最小許可權」、「深度防禦」和「職責分離」等安全設計原則,可以增強應用程序的安全性。此外,還必須優先對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進行軟體安全性方面的常規培訓。

軟體開發人員和潛在攻擊者之間的知識差距正在擴大。這種現象的原因不盡相同,其中一些原因是心態、主要關注領域不同和缺乏學習機會。此外,一些軟體開發人員對系統妥協持零和態度。這種心態與深度防禦的安全設計原則背道而馳,並認為網路和設備漏洞實際上是「天國的鑰匙」事件(譯註:keys-to-the-kingdom,基督教典故,此處是指通過漏洞獲得極大許可權是漏洞發現者應得的)。因此,他們認為試圖盡量減少妥協是徒勞的。有許多被爆出來的系統數據泄露事件,正是這種心態引發的後果,它們因缺少安全性或分層安全性不足,導致未加密的個人數據被盜。

這種「零和」心態,無意中助長了潛在攻擊者通過各種技術深入到網路中進一步破壞生態系統的能力,從而可能獲得對包含個人和業務數據的其他系統的訪問許可權。仔細審查代碼是常見的深度防禦措施,但一些軟體開發人員未能有效利用。這些開發人員完全依賴自動代碼掃描工具,而沒有審查代碼,或者只是粗略地審查代碼。使用自動代碼掃描工具並仔細審查代碼才是一種有效的深度防禦策略,可以在解決方案或產品部署到生產環境之前檢測出漏洞。

軟體開發人員和潛在攻擊者有不同的優先順序和重點領域。軟體開發人員的重點領域包括實現業務邏輯;修復軟體缺陷以滿足質量要求;確保他們實施的功能或解決方案滿足內部實用性、可用性和性能指標或服務水平協議 (SLA) 中的指標。顯而易見,軟體開發人員會在其主要關注領域獲得專業知識。而潛在攻擊者主要關注領域包括系統和軟體行為分析,他們不斷磨練技能以增加收入、滿足好奇心、實現工具集、偵察和探索。所以同樣地,潛在攻擊者在其關注領域里也能獲得專業知識。

潛在攻擊者和軟體開發人員之間的技能差異,讓組織需要在軟體安全方面持續地對軟體開發人員進行培訓。軟體開發人員還必須了解當前的和不斷拓展的攻擊向量,並了解軟體攻擊面的概念,以避免在軟體實現和修改過程中誤入雷區。此外,軟體開發人員必須轉變觀念,將軟體安全原則和最佳實踐納入到軟體開發生命周期中,它們與功能實現具有同等優先順序。

在開發現在被稱為「遺留」軟體的那些年裡,功能實現通常有最高優先順序。對於許多軟體供應商而言,軟體安全跟功能的優先順序不同,而且不是軟體開發流程的一部分。在這種優先順序安排以及威脅形勢不斷增長的長期影響下,其結果就是現在「遺留」軟體中那些漏洞會被人發現和利用。為什麼優先考慮功能實現,原因各不相同。

競爭、上市時間問題以及對軟體安全缺乏關注,是組織不能遵循軟體安全最佳實踐和維持軟體安全開發流程的主要原因。某些組織為了更好地保護「遺留」軟體,給它們分配了資金和資源,在所需功能的實現上做出犧牲;並且由於持續關注在「遺留」軟體的保護上,可能會喪失潛在的競爭優勢。而其他組織通過檢查軟體漏洞來主動評估其「遺留」系統。盡管如此,在代碼庫被完全修補、升級到最新最安全或被廢棄之前,遺留軟體都將是漏洞利用方面的沃土。

結論

軟體是潛在攻擊者最常用的攻擊媒介之一。因此,許多組織意識到,為了實現和維護安全的軟體開發流程和基礎架構,盡職盡責的調查非常重要。這些組織獨立而又協同地為推進網路和軟體安全領域的防禦策略做出貢獻。企業貢獻包括:創建描述網路攻擊階段的安全模型和框架(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網路殺傷鏈),從而使組織能夠規劃相應的緩解措施;設立賞金計劃,獎勵查找漏洞,讓安全研究人員和其他人可以因發現可利用的軟體缺陷而掙到錢;對開源網路安全工具集的貢獻;編寫應用程序安全白皮書,描述最佳實踐並促進軟體安全向開發-安全-運維(DevSecOps)自然過渡。

不斷發展的軟體攻擊向量使得我們不可能在生產部署之前消除所有軟體漏洞。盡管如此,軟體開發人員還是必須持續學習軟體安全開發。也有人正關注於使用機器學習來檢測軟體漏洞,這將有助於更快、更有效地檢測軟體漏洞。然而,這種在專業領域採用機器學習的結果是否符合預期,目前還不確定。與此同時,各組織還是必須繼續在同一戰線上持續投入,共同抗衡潛在攻擊者。

㈣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試題

《計算機網路安全》試卷
1. 非法接收者在截獲密文後試圖從中分析出明文的過程稱為( A ) A. 破譯 B. 解密 C. 加密 D. 攻擊
2. 以下有關軟體加密和硬體加密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B ) A. 硬體加密對用戶是透明的,而軟體加密需要在操作系統或軟體中寫入加密程序 B. 硬體加密的兼容性比軟體加密好 C. 硬體加密的安全性比軟體加密好 D. 硬體加密的速度比軟體加密快
3. 下面有關3DES的數學描述,正確的是( B ) A. C=E(E(E(P, K1), K1), K1) B. C=E(D(E(P, K1), K2), K1) C. C=E(D(E(P, K1), K1), K1) D. C=D(E(D(P, K1), K2), K1)
4. PKI無法實現( D ) A. 身份認證 B. 數據的完整性 C. 數據的機密性 D. 許可權分配
5. CA的主要功能為( D ) A. 確認用戶的身份 B. 為用戶提供證書的申請、下載、查詢、注銷和恢復等操作 C. 定義了密碼系統的使用方法和原則 D. 負責發放和管理數字證書
6. 數字證書不包含( B ) A. 頒發機構的名稱 B. 證書持有者的私有密鑰信息 C. 證書的有效期 D. CA簽發證書時所使用的簽名演算法
7. 「在網際網路上沒有人知道對方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這個故事最能說明( A ) A. 身份認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B. 網路上所有的活動都是不可見的 C. 網路應用中存在不嚴肅性 D.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
8. 以下認證方式中,最為安全的是( D ) A. 用戶名+密碼 B. 卡+密鑰 C. 用戶名+密碼+驗證碼 D. 卡+指紋
9. 將通過在別人丟棄的廢舊硬碟、U盤等介質中獲取他人有用信息的行為稱為( D ) A. 社會工程學 B. 搭線竊聽 C. 窺探 D. 垃圾搜索
10. ARP欺騙的實質是( A ) A. 提供虛擬的MAC與IP地址的組合 B. 讓其他計算機知道自己的存在 C. 竊取用戶在網路中傳輸的數據 D. 擾亂網路的正常運行
11. TCP SYN泛洪攻擊的原理是利用了( A ) A. TCP三次握手過程 B. TCP面向流的工作機制 C. TCP數據傳輸中的窗口技術 D. TCP連接終止時的FIN報文
12. DNSSEC中並未採用(C )
A. 數字簽名技術 B. 公鑰加密技術 C. 地址綁定技術 D. 報文摘要技術
13. 當計算機上發現病毒時,最徹底的清除方法為( A ) A. 格式化硬碟 B. 用防病毒軟體清除病毒 C. 刪除感染病毒的文件 D. 刪除磁碟上所有的文件
14. 木馬與病毒的最大區別是( B ) A. 木馬不破壞文件,而病毒會破壞文件 B. 木馬無法自我復制,而病毒能夠自我復制 C. 木馬無法使數據丟失,而病毒會使數據丟失 D. 木馬不具有潛伏性,而病毒具有潛伏性
15. 經常與黑客軟體配合使用的是( C ) A. 病毒 B. 蠕蟲 C. 木馬 D. 間諜軟體
16. 目前使用的防殺病毒軟體的作用是(C ) A. 檢查計算機是否感染病毒,並消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B. 杜絕病毒對計算機的侵害 C. 檢查計算機是否感染病毒,並清除部分已感染的病毒 D. 查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清除部分已感染的病毒
17. 死亡之ping屬於( B ) A. 冒充攻擊 B. 拒絕服務攻擊 C. 重放攻擊 D. 篡改攻擊
18. 淚滴使用了IP數據報中的( A ) A. 段位移欄位的功能 B. 協議欄位的功能 C. 標識欄位的功能 D. 生存期欄位的功能
19. ICMP泛洪利用了( C ) A. ARP命令的功能 B. tracert命令的功能 C. ping命令的功能 D. route命令的功能
20. 將利用虛假IP地址進行ICMP報文傳輸的攻擊方法稱為( D ) A. ICMP泛洪 B. LAND攻擊 C. 死亡之ping D. Smurf攻擊
21. 以下哪一種方法無法防範口令攻擊( A ) A. 啟用防火牆功能 B. 設置復雜的系統認證口令 C. 關閉不需要的網路服務 D. 修改系統默認的認證名稱
22. 以下設備和系統中,不可能集成防火牆功能的是( A ) A.集線器 B. 交換機 C. 路由器 D.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23. 對「防火牆本身是免疫的」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B ) A. 防火牆本身是不會死機的 B. 防火牆本身具有抗攻擊能力 C. 防火牆本身具有對計算機病毒的免疫力 D. 防火牆本身具有清除計算機病毒的能力
24. 以下關於傳統防火牆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 A. 即可防內,也可防外 B. 存在結構限制,無法適應當前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並存的需要 C. 工作效率較低,如果硬體配置較低或參數配置不當,防火牆將成形成網路瓶頸 D. 容易出現單點故障
25. 下面對於個人防火牆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C ) A. 個人防火牆是為防護接入互聯網的單機操作系統而出現的 B. 個人防火牆的功能與企業級防火牆類似,而配置和管理相對簡單 C. 所有的單機殺病毒軟體都具有個人防火牆的功能 D. 為了滿足非專業用戶的使用,個人防火牆的配置方法相對簡單
26.VPN的應用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 A ) A. 應用成本低廉和使用安全 B. 便於實現和管理方便 C. 資源豐富和使用便捷 D. 高速和安全
27. 如果要實現用戶在家中隨時訪問單位內部的數字資源,可以通過以下哪一種方式實現( C ) A. 外聯網VPN B. 內聯網VPN C. 遠程接入VPN D. 專線接入
28. 在以下隧道協議中,屬於三層隧道協議的是( D ) A. L2F B. PPTP C. L2TP D. IPSec
29.以下哪一種方法中,無法防範蠕蟲的入侵。(B ) A. 及時安裝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補丁程序 B. 將可疑郵件的附件下載等文件夾中,然後再雙擊打開 C. 設置文件夾選項,顯示文件名的擴展名 D. 不要打開擴展名為VBS、SHS、PIF等郵件附件
30. 以下哪一種現象,一般不可能是中木馬後引起的( B ) A. 計算機的反應速度下降,計算機自動被關機或是重啟 B. 計算機啟動時速度變慢,硬碟不斷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 C. 在沒有操作計算機時,而硬碟燈卻閃個不停 D. 在瀏覽網頁時網頁會自動關閉,軟碟機或光碟機會在無盤的情況下讀個不停
31.下面有關DES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A. 是由IBM、Sun等公司共同提出的 B. 其結構完全遵循Feistel密碼結構 C. 其演算法是完全公開的 D. 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分組密碼演算法
32. 「信息安全」中的「信息」是指 (A) A、以電子形式存在的數據 B、計算機網路 C、信息本身、信息處理過程、信息處理設施和信息處理都 D、軟硬體平台
33. 下面不屬於身份認證方法的是 (A ) A. 口令認證 B. 智能卡認證 C. 姓名認證 D. 指紋認證
34. 數字證書不包含 ( B) A. 頒發機構的名稱 B. 證書持有者的私有密鑰信息 C. 證書的有效期 D. CA簽發證書時所使用的簽名演算法
35. 套接字層(Socket Layer)位於 (B ) A. 網路層與傳輸層之間 B. 傳輸層與應用層之間 C. 應用層 D. 傳輸層
36. 下面有關SSL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目前大部分Web瀏覽器都內置了SSL協議 B. SSL協議分為SSL握手協議和SSL記錄協議兩部分 C. SSL協議中的數據壓縮功能是可選的 D. TLS在功能和結構上與SSL完全相同
37. 在基於IEEE 802.1x與Radius組成的認證系統中,Radius伺服器的功能不包括( D ) A. 驗證用戶身份的合法性 B. 授權用戶訪問網路資源 C. 對用戶進行審計 D. 對客戶端的MAC地址進行綁定
38. 在生物特徵認證中,不適宜於作為認證特徵的是( D ) A. 指紋 B. 虹膜 C. 臉像 D. 體重
39. 防止重放攻擊最有效的方法是(B ) A. 對用戶賬戶和密碼進行加密 B. 使用「一次一密」加密方式 C. 經常修改用戶賬戶名稱和密碼 D. 使用復雜的賬戶名稱和密碼
40. 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性表現在( B) A. 能造成計算機部分配置永久性失效 B. 影響程序的執行或破壞用戶數據與程序 C. 不影響計算機的運行速度 D. 不影響計算機的運算結果
41. 下面有關計算機病毒的說法,描述不正確的是( B ) A.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MIS程序 B. 計算機病毒是對人體有害的傳染性疾病 C.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能夠通過自身傳染,起破壞作用的計算機程序 D. 計算機病毒是一段程序,只會影響計算機系統,但不會影響計算機網路
42 計算機病毒具有( A ) A. 傳播性、潛伏性、破壞性 B. 傳播性、破壞性、易讀性 C. 潛伏性、破壞性、易讀性 D. 傳播性、潛伏性、安全性
43. 目前使用的防殺病毒軟體的作用是( C ) A. 檢查計算機是否感染病毒,並消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B. 杜絕病毒對計算機的侵害 C. 檢查計算機是否感染病毒,並清除部分已感染的病毒 D. 查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清除部分已感染的病毒
44 在DDoS攻擊中,通過非法入侵並被控制,但並不向被攻擊者直接發起攻擊的計算機稱為( B ) A. 攻擊者 B. 主控端 C. 代理伺服器 D. 被攻擊者
45. 對利用軟體缺陷進行的網路攻擊,最有效的防範方法是( A ) A. 及時更新補丁程序 B. 安裝防病毒軟體並及時更新病毒庫 C. 安裝防火牆 D. 安裝漏洞掃描軟體
46. 在IDS中,將收集到的信息與資料庫中已有的記錄進行比較,從而發現違背安全策略的行為,這類操作方法稱為(A ) A. 模式匹配 B. 統計分析 C. 完整性分析 D. 不確定
47. IPS能夠實時檢查和阻止入侵的原理在於IPS擁有眾多的( C ) A. 主機感測器 B. 網路感測器 C. 過濾器 D. 管理控制台 (D )

閱讀全文

與對利用軟體缺陷進行的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連接dns錯誤 瀏覽:165
蘋果x提升網路速度 瀏覽:325
網路二級密碼設 瀏覽:340
老式電視怎麼安裝到無線網路 瀏覽:237
寧夏哪個網路好 瀏覽:582
想敲代碼計算機網路技術可以學嗎 瀏覽:367
綠籬笆智慧農貿市場網路密碼 瀏覽:577
廣電網路的賬號及密碼 瀏覽:538
無線網路忘記交錢了 瀏覽:798
tplink設置普通網路 瀏覽:747
移動網路箭頭圖標 瀏覽:103
手機上面網路符號顯示錯怎麼辦 瀏覽:392
網路小故事從哪裡看 瀏覽:321
網路光纖兩根線怎麼接 瀏覽:791
4G手機網路id 瀏覽:408
網路檢索怎麼操作 瀏覽:475
蘋果無線5g信道連接不了網路 瀏覽:798
yybs網路意思是什麼 瀏覽:538
光纖網路適合什麼路由器 瀏覽:514
深空通信是無線方向還是網路方向 瀏覽:45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