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運維軟體一般採用設么協議

網路運維軟體一般採用設么協議

發布時間:2023-06-15 08:28:17

『壹』 網路協議有哪些

常用的協議有TCP/IP協議、NetBEUI協議和IPX/SPX協議。

『貳』 網路軟體的網路通信協議

網路通信協議是網路中計算機交換信息時的約定,他規定了計算機在網路中互通信息的規則。互聯網採用的協議是TCP/IP,該協議也是至2011年應用最廣泛的協議,其他常見的協議還有Novell公司的IPX/SPX等。
計算機網路大都按層次結構模型去組織計算機網路協議。IBM公司的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是由物理層、數據鏈路控制層、通信控制層、傳輸控制層、數據流控制層、表示服務層和最終用戶層等7層所組成。影響最大、功能最全、發展前景最好的網路層次模型,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所建議的「開放系統互連(OSI)」基本參考模型。它由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等7層組成。就其整體功能來說,可以把OSI網路體系模型劃分為通信支撐平台和網路服務支撐平台兩部分。通信支撐平台由OSI底4層(即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和運輸層)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向高層提供與通信子網特性無關的、可靠的、端到端的數據通信功能,用於實現開放系統之間的互連與互通。網路服務支撐平台由OSI高3層(即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向應用進程提供訪問OSI環境的服務,用於實現開放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應用層又進一步分成公共應用服務元素和特定應用服務元素兩個子層。前者提供與應用性質無關的通用服務,包括聯系控制服務元素、託付與恢復、可靠傳送服務元素、遠地操作服務元素等;後者提供滿足特定應用要求的各種能力,包括報文處理系統、文卷傳送、存取與操作、虛擬終端、作業傳送與操作、遠地資料庫訪問等。用以向網路用戶和應用系統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和開發環境,其主要功能包括統一界面管理、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系統訪問管理、應用集成以及一組特定的應用支持,如電子數據交換(EDI)、辦公文件體系(ODA)等。

『叄』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哪些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協議

(1)HTTP協議(超文本傳輸協議)

(2)HTTPS協議(安全超文本傳輸協議)

(3)TC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

主要用於網間傳輸的協議,分割處理報文並把結果包傳到IP層,並接收處理IP曾傳到的數據包

(4)IP協議(網路互連協議)

(5)FTP協議(文件傳輸協議)

(6)SMTP協議(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7)Telnet協議

Telnet是TCP/IP中的一種應用協議,可以為終端模擬提供支持。

AR7091

愛陸通的工業網關支持MQTT協議以及華為/阿里/電信/移動等主流IOT物聯網平台,滿足工控 OPCUA 協議與 MODBUS 協議轉換。

『肆』 計算機網路應用最廣泛的通信協議是什麼

網路上的計算機之間又是如何交換信息的呢?就像我們說話用某種語言一樣,在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之間也有一種語言,這就是網路協議,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必須使用相同的網路協議才能進行通信。

網路協議是網路上所有設備(網路伺服器、計算機及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之間通信規則的集合,它定義了通信時信息必須採用的格式和這些格式的意義。大多數網路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建立在它的下層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一台設備上的第 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 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是一種網路通信協議,它規范了網路上的所有通信設備,尤其是一個主機與另一個主機之間的數據往來格式以及傳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也是一種電腦數據打包和定址的標准方法。在數據傳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為有兩個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傳遞的信息被劃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個TCP信封,並在該信封面上記錄有分段號的信息,再將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發送上網。在接受端,一個TCP軟體包收集信封,抽出數據,按發送前的順序還原,並加以校驗,若發現差錯,TCP將會要求重發。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幾乎可以無差錯地傳送數據。 對普通用戶來說,並不需要了解網路協議的整個結構,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與世界各地進行網路通信。

IPX/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協議,而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順序包協議)協議,它們都是由novell公司開發出來應用於區域網的一種高速協議。它和TCP/IP的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 地址,而是使用網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實際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麼設置,裝上就可以使用了。由於其在網路普及初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廠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現在很多軟體和硬體也均支持這種協議。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它是NetBIOS協議的增強版本,曾被許多操作系統採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協議在許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統的預設協議。總之NetBEUI協議是一種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廣播型協議,安裝後不需要進行設置,特別適合於在「網路鄰居」傳送數據。所以建議除了TCP/IP協議之外,區域網的計算機最好也安上NetBEUI協議。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裝了TCP/IP協議的WINDOWS98機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須安裝NetBEUI協議。

一個網路協議至少包括三要素:
語法 用來規定信息格式;
語義 用來說明通信雙方應當怎麼做;
時序 詳細說明事件的先後順序。

『伍』 INTERNET採用的網路協議是什麼

常用協議:TCP/IP協議,NetBEUI,IPX/SPX協議,其中TCP/IP協議是Internet所廣泛採用的標准網路協議。

以下是為網路中常用具體的協議:
http(Hyper Text Transportation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
文件傳輸:ftp(File Transportation 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
郵件發送: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郵件接收: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郵局協議第三版)
本地文件傳輸協議:file
遠程登錄協議:telnet
電子郵件協議:mail to
網路新聞組協議:NEWS
廣域信息伺服器協議:WAIS
信息查詢系統協議:GOPHER

『陸』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哪些

常用的網路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1.TCP/IP協議
TCP/IP協議用得最多,只有TCP/IP協議允許與internet進行完全連接。現今流行的網路軟體和游戲大都支持TCP/IP協議。

2.IPX/SPX協議
IPX/SPX協議是Novell開發的專用於NetWare網路的協議,大部分可以聯機的游戲都支持IPX/SPX協議,例如星際、cs。雖然這些游戲都支持TCP/IP協議,但通過IPX/SPX協議更省事,不需要任何設置。IPX/SPX協議在區域網中的用途不大。它和TCP/IP協議的一個顯著不同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mac地址。

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柒』 試析網路協議分析軟體在網路維護中的運用 網路協議是什麼

【 摘 要 】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不斷的發展,互聯網已經廣泛的應用在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方便。然而,隨著網路不斷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卻容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擊。為了保證網路安全,保證各項活動順利進行,有必要加大網路維護力度。而在對網路進行維護的時候,必須採取相應手段對網路故障進行分析,網路協議分析軟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其要求。為了使網路維護工作有序進行,有必要對網路協議分析軟體進行相應分析。如何將網路協議分析軟體更好的應用在網路維護中,已經成為相關部門值得思索的事情。
【 關鍵詞 】 協議分析軟體;網路維護;運用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的發展,人們對網路安全也越來越重視。畢竟網路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受不法分子或是病毒的攻擊,使用戶相應工作不能順利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互聯網中的相關細節進行研究,而網路協議分析軟體正好能滿足這一需求。網路協議軟體的運行狀態屬於旁路狀態,不僅對網路影響小,同時通過網路分析軟體對相應通信寶進行捕獲、解碼分析,方便對整個網路特徵進行非,其也對攻擊源、病毒源等運行狀況進行分析,為網路安全服務提供更多依據。本文主要從網路協議軟體概念、網路協議軟體功能、網路協議軟體作用、網路協議軟體原理及種類、協議軟體環境搭建方法和網路安全協議軟體安裝部署等方面出發,對網路協議分析軟體在網路維護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1 網路協議軟體概念、功能及作用
1.1 網路協議軟體概念
所謂的網路分析協議軟體就是某公司經過自主研發並擁有全部只是產品網路分析的產品。這種網路協議軟體不僅擁有行業領先的專家分析技術,同時也能通過捕獲和分析網路數據中的底層數據包,而對網路故障、網路安全及網路性能等進行全面分析,以便更為網路中潛在的故障、安全及性能問題的排除提供有效依據。
1.2 網路協議軟體功能
網路分析系統主要功能包括故障診斷、流量分析、網路連接和通訊監視、解碼分析、統計分析、安全分析、性能分析、協議分析等。網路協議軟體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是通過對故障點進行自動定位和故障原因進行分析的,利用其分析結果能找出最佳網路故障方案;流量數據也比較多,其最大的優勢是能對整個網路或是單個部門、單個IP和單個MAC進行統計分析。
具體來說,流量的採集一般是由驅動系統通過鏈路層捕獲乙太網數據包來完成採集任務的,畢竟大部分軟體都可以用過濾規則和相應條件進行定義,並獲得相應流量。再加上相應官方網站也會為這些規則的導入和導出提供相應過濾器下載,使流量採集變得更加容易;網路連接和通訊監視不僅能直接反應網路連接情況,同時也能對網路活動進行實時監視。實時監視是網路協議分析軟體中比較常見的功能,其也是一種簡單易行並能為監控提供豐富信息的手段。
實時檢測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僅能對網路流量、負載率、TCP連接狀況進行監視並以圖形的形式顯示出來,同時也能以錯誤數據包、數據包大小分布狀況以圖形形式顯示出來。特別是對那些尚未部署長期流量性能進行區域網檢測;解碼分析就是以數據包的形式調用協議中分析模塊來對網路安全進行分析,並遵循OSI模型及TCP/IP協議中相應規程將數據包分層次的展現給用戶,並對不同字頌歷段的詳細解碼、十六進制還原碼等讓用戶更清晰的了解相應數據包細節;統計分析是由全局統計和特定對象統計組成的。
在實際網路維護中是需要對網路各站點之間的流量、大小、百分比、排位及相應協議百分比一一顯示出來的,以方便找網路故障的查找;通過查找方式也能對網路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通過性能分析,也能找出網路性能瓶頸;而協議分析則能對網路中所有應用轎簡進行深入分析。
1.3 網路協議軟體作用
網路協議軟體不僅具有跟蹤網路實驗作用,同時也具有識別和解決故障作用。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通過捕捉流經主機和局域實驗環境中所有數據包對其上層進行分析,以得出網路實驗流量等相關信息,以便為實驗管理員做正確決策提供有效依據。當主機和服務網路進行實驗通信的時候,主機會對相應伺服器進行操作,得到相應信息後,管理人員就能通過得到的信息做出相應決策,以保證伺服器安全。正常情況下,網路協議分析軟體和TCP/IP協議棧是有一定關系的,大多數協議分析軟體的實現都閉櫻褲是以TCP/IP協議棧層次關系來實現的。而TCP/IP協議棧包含網路分析工具要解釋的各種協議,目前比較常用的是Ethereal。
2 網路協議分析軟體原理及軟體種類
2.1 網路協議分析軟體原理
網路協議分析軟體要想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就應該對其原理進行分析。在對其原理進行分析的時候,有必要對抓包和解碼平台進行分析。畢竟網路分析協議是通過捕獲通信報的形式將信息交給上層協議的,再經過上層協議處理模塊進行相應處理才能實現網路分析的。因此,再對網路協議分析軟體原理進行分析的時候,應該先對抓包和解碼進行分析。
抓包一般是以乙太網為依據進行網路傳播的,乙太網作為一種共享網路,其信道是由不同站點組成並共有的,且其在同一時間內只有一個站點能被使用,其網路傳送的數幀也只有一個站點能接受。因網路協議分析軟體是以廣播通信形式進行傳播的,不同站點會以MAC地址來決定接受或是丟棄相對應的數幀。正常情況下,每一個站點只接受與自己地址相符合的單幀或是廣播幀,而相應數據接收工作則是通過網卡來完成的。
網卡一般是由廣播模式、組播模式、直接模式和混雜模式組成的,且這些模式只能及售後廣播、組播、地址及與自身相符合的幀、數據。當網卡使用混雜模式的時候,乙太網就能以廣播通信方式被利用並實現抓包;網路協議分析軟體在運行過程中,對工作在底層的函數庫是有一定依賴性的。
在實際工作中,協議軟體會通過網卡來獲得數據包或通過過濾規則取出數據包中的子集,並將其交給上層,通過捕包函數庫是Linux系統下的Libpcap和Windows系統下的Winpcap獲得相應數據,在此基礎上通過機械模塊對相應數據進行分析還原。畢竟IP網路中物理層到應用層使用的協議種類是比較多的,且協議種類處在不斷更新和完善中。為了使網路協議分析軟體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該採用層次化協議方法和插件技術。層次化協議事實上就是協議樹,這種協議樹的優勢是對數據流進行逐層處理。當對同層協議特徵字來進行相應區別的時候,就可以將TCP埠的80看作HTTP。而插件技術則具有一定的擴展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只需要增加一種新的協議分析器,安裝相應插件並對其進行注冊就能滿足實際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程序員開發分析器過程。

『捌』 《筆記》關於網路運維那些事---(IS-IS路由協議)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是一種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在服務提供商網路中被廣泛應用。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准化組織)

IS(Intermediate System,中間系統):指的是OSI中的路由器。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用於在IS之間實現動態路由信息交互的協議。

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無連接網路協議):這是OSI的無連接網路協議,它與TCP/IP中的IP協議的功能類似。

LSP(Link-State Packet,鏈路狀態報文):這是IS-IS用於描述鏈路狀態信息的關鍵數據,類似OSPF的LSA。IS將網路中的LSP搜集後裝載到自己的LSDB中,然後基於這些LSP進行路由計算。LSP分為兩種:Level-1 LSP和Level-2 LSP。

度量值:IS-IS使用Cost作為路由度量值,Cost值越小,則路徑越優。IS-IS介面的Cost在預設情況下並不與介面的帶寬相關(可手動配置介面自動計算Cost功能,也可手動指定Cost值),無論該介面帶寬如何,預設時旁判告其值為10。預設時,IS-IS Cost類型為Narrow(窄),此時,其介面Cost的長度為6bit,取值范圍為1~63;路由Cost的長度為10bit,取值范圍為1~1023。可人為修改IS-IS Cost類型為Wide(寬),此時,其介面Cost長度為24bit。IS-IS路由器只能接收和發送Cost類型為同種類型的路由,所以需確保IS-IS域內所有的路由器配置一致的IS-IS Cost類型。

在TCP/IP協議棧中,IP地址用於標識網路中的設備,從而實現網路層定址。

在OSI協議棧中,NSAP(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網路服務接入點)被視為CLNP地址,它是一種在OSI協議棧中定位資源的地址。

IP協議只用於標識設備,而並不標識該設備的上層協議類型或服務類型,而NSAP地址中除了包含用於標識設備的地址信息,還包含用於標識上層協議類型或服務類型的內容,因此,OSI中的NSAP地址類似於TCP/IP中的IP地址與TCP或UDP埠號的組合。

一個NSAP地址由IDP(Initial Domain Part,初始域部分)和DSP(Domain Sepcific Part,域指定部分)兩部分構成運明,而IDP及DSP這兩部分又可以進一步劃分。IDP:包含「AFI」「IDI」。DSP:包含「DSP高位部分」「系統ID」「NSEL」。

AFI(Authority and Format Identifier,授權組織和格式標識符):長度為1byte,用於標識地址分配機構。

IDI(Initial Domain Identifier,初始域標識符):該欄位用於標識域,其長度是可變的。

DSP高位部分(High Order DSP):也就是DSP中的高比特位部分,其長度是可變的,它用於在一個域中進一步劃分區域。

系統ID(System Identification):用於在一個區域內標識某台設備。在華為設備中,長度固定為6byte,通常採用16進制格式呈現。在網路部署過程中,必須保證域內設備的系統ID的唯一性。

NSEL(NSAP-Selector):長度為1byte,用於標識上層協議類型或服務類型。

NSAP的IDP及DSP高位部分加在一起被稱為區域地址 ,地址長度是可變的。對於IS-IS而言,區域地址就是區域ID(Area Identification,區域標識符)。

NET(Network Entity Title,網路實體名稱)是另外一種非常重要的地址,NET用於在網路層表示一台設備,可以簡單看做NSEL為0x00的NSAP(即不標識任何上層協議沖燃或服務類型的NSAP)。在IS-IS中,系統ID相當於OSPF中的Router-ID。

NSAP地址結構:       AFI       +         IDI         +        DSP高位部分      +      系統ID      +      NSEL

對於IS-IS來說,其骨幹網路並不像OSPF那樣是一個唯一的、具體的區域,而是由一系列的Level-2及Level-1-2路由器所構成的范圍。

對於IS-IS來說,兩個區域的交界處並不在設備上,而是在鏈路上。

Level-1-2路由器作為Level-1區域與骨幹網路之間的橋梁,將其通過Level-1區域內泛洪Level-1 

Level-1 路由器:是一種區域內部路由器,它只能與同屬於一個區域的其他Level-1 路由器或同屬於一個區域的Level-1-2 路由器建立IS-IS鄰居關系,我們將這種鄰居關系稱為Level-1鄰居關系。Level-1路由器無法與Level-2路由器形成鄰居關系。Level-1路由器只維護Level-1的LSDB,它能夠根據LSDB中所包含的鏈路狀態信息計算出區域內的網路拓撲及到達區域內各網段的最優路由。Level路由器必須通過Level-1-2路由器接入IS-IS骨幹網路從而訪問其他區域。

Level-2路由器:Level-2路由器只能與Level-2路由器或Level-1-2路由器建立鄰居關系,我們將這種鄰居關系稱為Level-2鄰居關系。Level-2路由器只維護Level-2的LSDB。在一個典型的IS-IS網路中,Level-2路由器通常擁有整個IS-IS域的所有路由信息。

Level-1-2路由器:Level-1-2路由器是同時為Level-1和Level-2級別的路由器。與OSPF中的ABR非常相似,同時維護Level-1和Level-2的LSDB分別用於計算Level-1路由和Level-2路由。

鄰居表:與OSPF鄰居表類似。

LSDB:保存LSP信息的表,LSP採用LSP ID(Link-State Packet ID,鏈路狀態標識)進行標識,LSP ID由「6byte的系統ID」「1byte的偽節點」「1byte的分片號」三部分組成。

系統ID:產生該LSP的IS-IS路由器的系統ID。

偽節點:對於普通的LSP,該欄位為0。對於偽節點LSP,該欄位為非0。

分片號:如果一個LSP過大,導致始發設備需要對其分片,那麼該設備通過為每一個LSP分片設置不同的分片號來對它們進行標識區分。同一個LSP的不同分片必須擁有相同的系統ID和偽節點ID。

IS-IS路由表:每台IS-IS設備基於自己的LSDB進行相應的演算法,計算出最優路由,存放於該表中。

IS-IS協議報文直接採用路由鏈路層封裝。

IIH(IS-IS Hello):用於建立及維護IS-IS的鄰居關系。包含「Level-1 LAN IIH」「Level-2 LAN IIH」P2P IIH」。

LSP(Link-State Packet):用於承載鏈路狀態信息,類似於OSPF的LSA。只不過LSA並非以獨立報文形式存在,必須使用LSU報文來承載,而LSP是一種獨立的PDU。

CSNP(Complete Sequence Number PDU,完全序列號報文):設備中發送的CSNP包含該設備LSDB中所有的LSP摘要。主要用於確保LSDB同步。

PSNP(Partial Sequence Number PDU,部分序列號報文):該報文只包含部分LSP的信息摘要。主要用於請求LSP更新。

TLV(Type-Length-Value,類型-長度-值):包含在IS-IS PDU中,類似於OSPF中Type-1 LSA的「鏈路類型」「鏈路ID」「鏈路數據」。

LSP:包含「PDU長度」「剩餘生存時間」「LSP標識符」「序列號」「校驗和」「P」「ATT」「OL」「IS類型」欄位。

PDU長度(PDU Length):指示該PDU的總長度。

剩餘生存時間(Remaining Lifetime):指示該LSP的剩餘存活時間。

LSP標識符(LSP ID):由「系統ID」「偽節點ID」「分片號」三部分組成。

序列號(Sequence Number):該LSP的序列號,主要用於區分LSP新舊。

校驗和(Checksum):校驗和。

P(Partition Repair):如果設備支持區域劃分修特性,則其產生的LSP中該比特位將被設置為1。

ATT(Attached bits):即關聯位。包含四個比特位,分別對應四種度量值類型。

OL(Overload bit):即過載位,通常情況下,設備產生的LSP中該比特位被設置為0,如果設置為1,則表示該設備已經「過載」,而收到該LSP的其他IS-IS設備在進行路由計算時,只會計算到達該LSP始發設備的直連路由,而不會計算穿越該設備、到達遠端目的網路路由。

IS類型(IS Type):用於指示產生該LSP的路由是Level-1還是Level-2。該欄位用二進製表示,01為Level-1,11為Level-2。

IS-IS支持兩種網路類型:Broadcast(廣播)及P2P(Point-to-Point,點對點)。當設備的介面激活IS-IS後,IS-IS會自動根據該介面的數據鏈路層封裝決定該介面的IS-IS網路類型。

Broadcast網路類型:

1.在Broadcast網路中,IS-IS會進行DIS的選舉,DIS是一個與OSPF中的DR非常類似的概念。

2.IS-IS在Broadcast類型的介面上使用兩種IIH PDU,他們分別是Level-1 LAN IIH和Level-2 LAN IIH。

3.在Broadcast類型的網路中,DIS會周期性地泛洪CSNP,以確保網路中的IS-IS設備擁有一致的LSDB。CSNP中包含該DIS的LSDB中所有LSP的摘要信息。CSNP使用LSP條目TLV來承載這些LSP摘要。同一個Broadcast網路中的其他IS-IS設備收到該CSNP後,將其中包含的LSP摘要與本地LSDB進行對比,如果發現兩者一致,則忽略該CSNP;如果發現本地LSDB中缺少了某條或某些LSP,則向DIS發送PSNP來請求這些LSP的完整信息。而後者收到該PSNP後,從該PSNP的LSP條目TLV中解析出被請求的LSP,然後將相應的LSP發送給對方。收到該LSP的一方將該LSP更新到自己的LSDB中,並且無需向LSP發送方進行確認。

P2P網路類型:

1.IS-IS在P2P網路中無需選舉DIS。

2.IS-IS在P2P網路中使用P2P IIH發現及維護IS-IS鄰居關系。預設時,Hello報文的發送時間間隔為10S。

3.在P2P網路中,當IS-IS設備之間完成鄰居關系建立後,便開始交互LSP。設備從鄰居收到LSP後,需使用PSNP進行確認,以便告知對方自己已經收到了該LSP。如果一段時間後,對方沒有收到用於確認的PSNP,則它會對LSP進行重傳。另外,CSNP只在鄰居關系建立完成後,雙方進行一次交互,此後不會周期性地發送。

當IS-IS在Broadcast類型的介面上運行時,它會在該介面所連接的LAN中選舉DIS(Designated Intermediate System,指定中間系統)。DIS是一個與OSPF的DR相似的概念,它的主要作用在LAN中虛擬 出一個偽節點(Pseudonodes),並產生偽節點LSP。

偽節點並非一台真是的物理設備,它是DIS所產生的一台虛擬設備。如果IS-IS沒有引入偽節點概念,那麼接入同一個LAN中的每台IS-IS設備都需要在其泛洪的LSP中描述在該LAN中與自己建立鄰居關系的所有其他IS-IS設備,當這些設備數量特別多時,每台設備所產生的LSP的體積勢必較大。而引入了偽節點後,設備僅需在其泛洪的LSP中描述自己與偽節點的鄰居關系即可,無需再描述自己與其他非偽節點的鄰居關系。偽節點LSP用於描述偽節點與LAN中所有設備(包括DIS)的鄰居關系,從而區域內的其他IS-IS設備能夠根據偽節點LSP計算出該LAN內拓撲。DIS負責產生偽節點LSP。

為了確保LSDB的同步,DIS會在LAN內周期性地泛洪CSNP,LAN中的其他設備收到該CSNP後,會執行一致性檢查,以確保本地LSDB與DIS同步。預設情況下,DIS周期性發送CSNP的時間間隔為10S。

DIS選舉:

1.介面DIS優先順序最高的設備成為該LAN的DIS。DIS優先順序的值越大,則優先順序越高。

2.如果DIS優先順序相等,則介面MAC地址最大的設備將成為該LAN的DIS。

注意:

1.在一個LAN中部署IS-IS時,接入該LAN的所有路由器均與DIS以及其他非DIS路由器建立鄰居關系。DIS設計並沒有減少LAN中的鄰居關系數量。

2.在一個LAN中,Level-1及Level-2的DIS助理選舉,互不幹擾。

3.IS-IS沒有定義備份DIS,當DIS發生故障時,立即啟動新的DIS選舉過程。

4.DIS具備可搶占性。

假設RA和RB為兩台Level-1路由器。同處於一個LAN中。(在Broadcast類型中建立鄰居關系)

1.RA在直連介面上周期性發送Level-1 LAN IIH,這些PDU以組播的形式發送,該Level-1 LAN IIH中記錄了R1的系統ID,此外還包含多個TLV,其中區域地址TLV記錄了R1的區域ID。

2.RB在直連介面上收到了R1發送的Lelel-1 LAN IIH,它會針對PDU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檢查(例如檢查對方是否與自己處於相同的區域),檢查通過後,RB在IS-IS鄰居表中將RA的狀態設置為Initial(初始化),並在自己的直連介面發送的Level-1 LAN IIH中增加IS鄰居TLV,在該TLV中寫入RA的介面的MAC地址,用於告知RA:「我發現你了」。

3.RA收到Level-1 LAN IIH後,在其IS-IS鄰居表中將R2的狀態設置為UP,然後在自己的介面發送的Level-1 LAN IIH中增加IS鄰居TLV,並在該TLV中寫入RB的介面的MAC地址。

4.RB收到IIH後,在其IS-IS鄰居表中將RA的狀態設置為UP。至此,兩台路由器的IS-IS鄰居關系就建立起來了。

鄰居關系建立起來後,RA與RB仍然會周期性交互IIH,LSP的交互及LSDB同步過程也將在鄰居關系建立起來之後進行。此外,在鄰居關系建立過程中,DIS也會被選舉產生。LSDB同步後,DIS會周期性地在該Broadcast網路中泛洪CSNP。

在P2P網路中的鄰居關系建立過程(兩次握手)

使用兩次握手建立IS-IS鄰居關系,那麼鄰居關系的建立過程是不存在確認機制的,只要設備在其介面上收到P2P IIH,並且對PDU中的內容通過檢查後,便單方面將該鄰居的狀態視為UP,這顯然是不可靠的,因為即使雙方的互聯鏈路存在單通故障,也依然會有一方認為鄰居關系已經建立,此時網路就必然會出現問題。

在P2P網路中的鄰居關系建立過程(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時IS-IS支持的一種更加可靠的鄰居建立方式,設備將在P2P IIH中增加一個特殊的TLV-P2P三向鄰接TLV,用於實現三次握手機制。

假設有R1和R2兩台路由器通過P2P鏈路連接。

1.R1開始在介面發送P2P IIH,在該IIH中包含R1的系統ID,區域ID等信息,此外還有一個關鍵的P2P三向鄰接TLV,由於此時R1還沒有在該介面上收到任何有效的P2P IIH,也沒有發現任何鄰居,因此它將該TLV中的鄰接狀態設置為Down。

2.R2將在其介面上收到R1發送的P2P IIH,它會針對該PDU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檢查,檢查通過後,R2將在其IS-IS鄰居表中將R1的狀態設置為Initial,並在從自己介面發送的P2P IIH的P2P三向鄰接TlV中,將鄰接狀態設置為Initializing(初始化中),並且在該TLV的鄰居系統ID欄位中寫入R1的系統ID。

3.R1收到該IIH後,發現在該PDU中,P2P三向鄰接TLV的鄰接狀態為Initializing,且鄰居系統ID欄位填寫的是自己的系統ID,於是它認為自己與鄰居R2完成了二次握手過程。接下來,它在自己發送的P2P IIH的P2P三向鄰接TLV中,將鄰接狀態設置為UP,然後在該TLV的鄰居系統ID欄位中寫入R2的系統ID。

4.R2收到R1的IIH後,在該PDU的P2P三向鄰接TLV中發現鄰接狀態為UP,並且鄰居系統ID欄位填寫的是自己的系統ID,於是它認為自己與鄰居R1完成了三次握手過程,便在IS-IS鄰居表中,將該鄰居的狀態設置為UP。接下來,它在自己發送的P2P IIH的P2P三向鄰接TLV中,將鄰接狀態設置為UP,然後在鄰居系統ID欄位中寫入R1的系統ID。

5.R1收到R2的IIH後,也認為自己與對方完成了三次握手,便在IS-IS鄰居表中,將該鄰居的狀態設置為UP。至此,R1與R2的鄰居關系就建立起來了。

在華為路由器上,IS-IS在P2P類型的介面上預設採用三次握手方式建立鄰接關系。

一、建立IS-IS鄰居關系的兩條設備必須是同一個Level的設備。具體要求如下

1.Level-1路由器只能與相同區域的Level-1或者Level-1-2路由器建立Level-1鄰居關系;

2.Level-2路由器可以與Level-2或Level-1-2路由器建立Level-2鄰居關系;此時該Level-2路由器可以與鄰居路由器在同一區域,也可以在不同區域。

3.Level-1路由器不能與Level-2路由器建立鄰居關系。

二、兩台直連設備如需建立Level-1鄰居關系,則兩者的區域ID必須相同。

三、建立IS-IS鄰居關系的兩台IS-IS設備,直連介面需使用相同的網路類型。

協議特性:

路由滲透

路由匯總

Slient-Interface

介面認證

『玖』 常見的網路協議有哪些

第一章 概述

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 三網合一

TCP/IP是當前的網際網路協議簇的總稱,TCP和 IP是其中的兩個最重要的協議。

RFC標准軌跡由3個成熟級構成:提案標准、草案標准和標准。

第二章 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體系結構

根據拓撲結構: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匯流排型網、環型網、星型網和格狀網。

根據覆蓋范圍:計算機網路可以分為廣域網、城域網、區域網和個域網。

網路可以劃分成: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兩個部分。

網路協議是通信雙方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的集合。網路協議包括三個要素,即語法、語義和同步規則。

通信雙方對等層中完成相同協議功能的實體稱為對等實體 ,對等實體按協議進行通信。

有線接入技術分為銅線接入、光纖接入和混合光纖同軸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技術主要有衛星接入技術、無線本地環路接入和本地多點分配業務。

網關實現不同網路協議之間的轉換。

網際網路採用了網路級互聯技術,網路級的協議轉換不僅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而且簡化了網路互聯設備。

網際網路對用戶隱藏了底層網路技術和結構,在用戶看來,網際網路是一個統一的網路。

網際網路將任何一個能傳輸數據分組的通信系統都視為網路,這些網路受到網路協議的平等對待。

TCP/IP 協議分為 4 個協議層 :網路介面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IP 協議既是網路層的核心協議 ,也是 TCP/IP 協議簇中的核心協議。

第四章 地址解析

建立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之間 映射的方法 通常有靜態映射和動態映射。動態映射是在需要獲得地址映射關系時利用網路通信協議直接從其他主機上獲得映射信息。 網際網路採用了動態映射的方法進行地址映射。

獲得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之間的映射關系稱為地址解析 。

地址解析協議 ARP 是將邏輯地址( IP 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動態映射協議。

ARP 高速緩存中含有最近使用過的 IP 地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列表。

在 ARP 高速緩存中創建的靜態表項是永不超時的地址映射表項。

反向地址解析協議 RARP 是將給定的物理地址映射到邏輯地址( IP地址)的動態映射。RARP需要有RARP 伺服器幫助完成解析。

ARP請求和 RARP請求,都是採用本地物理網路廣播實現的。

在代理ARP中,當主機請求對隱藏在路由器後面的子網中的某一主機 IP 地址進行解析時,代理 ARP路由器將用自己的物理地址作為解析結果進行響應。

第五章 IP協議

IP是不可靠的無連接數據報協議,提供盡力而為的傳輸服務。

TCP/IP 協議的網路層稱為IP層.

IP數據報在經過路由器進行轉發時一般要進行三個方面的處理:首部校驗、路由選擇、數據分片

IP層通過IP地址實現了物理地址的統一,通過IP數據報實現了物理數據幀的統一。 IP 層通過這兩個方面的統一屏蔽了底層的差異,向上層提供了統一的服務。

IP 數據報由首部和數據兩部分構成 。首部分為定長部分和變長部分。選項是數據報首部的變長部分。定長部分 20 位元組,選項不超過40位元組。

IP 數據報中首部長度以 32 位字為單位 ,數據報總長度以位元組為單位,片偏移以 8 位元組( 64 比特)為單位。數據報中的數據長度 =數據報總長度-首部長度× 4。

IP 協議支持動態分片 ,控制分片和重組的欄位是標識、標志和片偏移, 影響分片的因素是網路的最大傳輸單元 MTU ,MTU 是物理網路幀可以封裝的最大數據位元組數。通常不同協議的物理網路具有不同的MTU 。分片的重組只能在信宿機進行。

生存時間TTL是 IP 數據報在網路上傳輸時可以生存的最大時間,每經過一個路由器,數據報的TTL值減 1。

IP數據報只對首部進行校驗 ,不對數據進行校驗。

IP選項用於網路控制和測試 ,重要包括嚴格源路由、寬松源路由、記錄路由和時間戳。

IP協議的主要功能 包括封裝 IP 數據報,對數據報進行分片和重組,處理數據環回、IP選項、校驗碼和TTL值,進行路由選擇等。

在IP 數據報中與分片相關的欄位是標識欄位、標志欄位和片偏移欄位。

數據報標識是分片所屬數據報的關鍵信息,是分片重組的依據

分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分片盡可能大,但必須能為幀所封裝 ;片中數據的大小必須為 8 位元組的整數倍 ,否則 IP 無法表達其偏移量。

分片可以在信源機或傳輸路徑上的任何一台路由器上進行,而分片的重組只能在信宿機上進行片重組的控制主要根據 數據報首部中的標識、標志和片偏移欄位

IP選項是IP數據報首部中的變長部分,用於網路控制和測試目的 (如源路由、記錄路由、時間戳等 ),IP選項的最大長度 不能超過40位元組。

1、IP 層不對數據進行校驗。

原因:上層傳輸層是端到端的協議,進行端到端的校驗比進行點到點的校驗開銷小得多,在通信線路較好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另外,上層協議可以根據對於數據可靠性的要求, 選擇進行校驗或不進行校驗,甚至可以考慮採用不同的校驗方法,這給系統帶來很大的靈活性。

2、IP協議對IP數據報首部進行校驗。

原因: IP 首部屬於 IP 層協議的內容,不可能由上層協議處理。

IP 首部中的部分欄位在點到點的傳遞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的,只能在每個中間點重新形成校驗數據,在相鄰點之間完成校驗。

3、分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分片盡可能大,但必須能為幀所封裝 ;

片中數據的大小必須為8位元組的整數倍,否則IP無法表達其偏移量。

第六章 差錯與控制報文協議(ICMP)

ICMP 協議是 IP 協議的補充,用於IP層的差錯報告、擁塞控制、路徑控制以及路由器或主機信息的獲取。

ICMP既不向信宿報告差錯,也不向中間的路由器報告差錯,而是 向信源報告差錯 。

ICMP與 IP協議位於同一個層次,但 ICMP報文被封裝在IP數據報的數據部分進行傳輸。

ICMP 報文可以分為三大類:差錯報告、控制報文和請求 /應答報文。

ICMP 差錯報告分為三種 :信宿不可達報告、數據報超時報告和數據報參數錯報告。數據報超時報告包括 TTL 超時和分片重組超時。

數據報參數錯包括數據報首部中的某個欄位的值有錯和數據報首部中缺少某一選項所必須具有的部分參數。

ICMP控制報文包括源抑制報文和重定向報文。

擁塞是無連接傳輸時缺乏流量控制機制而帶來的問題。ICMP 利用源抑制的方法進行擁塞控制 ,通過源抑制減緩信源發出數據報的速率。

源抑制包括三個階段 :發現擁塞階段、解決擁塞階段和恢復階段。

ICMP 重定向報文由位於同一網路的路由器發送給主機,完成對主機的路由表的刷新。

ICMP 回應請求與應答不僅可以被用來測試主機或路由器的可達性,還可以被用來測試 IP 協議的工作情況。

ICMP時間戳請求與應答報文用於設備間進行時鍾同步 。

主機利用 ICMP 路由器請求和通告報文不僅可以獲得默認路由器的 IP 地址,還可以知道路由器是否處於活動狀態。

第七章 IP 路由

數據傳遞分為直接傳遞和間接傳遞 ,直接傳遞是指直接傳到最終信宿的傳輸過程。間接傳遞是指在信

源和信宿位於不同物理網路時,所經過的一些中間傳遞過程。

TCP/IP 採用 表驅動的方式 進行路由選擇。在每台主機和路由器中都有一個反映網路拓撲結構的路由表,主機和路由器能夠根據 路由表 所反映的拓撲信息找到去往信宿機的正確路徑。

通常路由表中的 信宿地址採用網路地址 。路徑信息採用去往信宿的路徑中的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表示。

路由表中的兩個特殊表目是特定主機路由和默認路由表目。

路由表的建立和刷新可以採用兩種不同 的方式: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自治系統 是由獨立管理機構所管理的一組網路和路由器組成的系統。

路由器自動獲取路徑信息的兩種基本方法是向量—距離演算法和鏈路 —狀態演算法。

1、向量 — 距離 (Vector-Distance,簡稱 V—D)演算法的基本思想 :路由器周期性地向與它相鄰的路由器廣播路徑刷新報文,報文的主要內容是一組從本路由器出發去往信宿網路的最短距離,在報文中一般用(V,D)序偶表示,這里的 V 代表向量,標識從該路由器可以到達的信宿 (網路或主機 ),D 代表距離,指出從該路由器去往信宿 V 的距離, 距離 D 按照去往信宿的跳數計。 各個路由器根據收到的 (V ,D)報文,按照最短路徑優先原則對各自的路由表進行刷新。

向量 —距離演算法的優點是簡單,易於實現。

缺點是收斂速度慢和信息交換量較大。

2、鏈路 — 狀態 (Link-Status,簡稱 L-S)演算法的基本思想 :系統中的每個路由器通過從其他路由器獲得的信息,構造出當前網路的拓撲結構,根據這一拓撲結構,並利用 Dijkstra 演算法形成一棵以本路由器為根的最短路徑優先樹, 由於這棵樹反映了從本節點出發去往各路由節點的最短路徑, 所以本節點就可以根據這棵最短路徑優先樹形成路由表。

動態路由所使用的路由協議包括用於自治系統內部的 內部網關協 議和用於自治系統之間的外部網關協議。

RIP協議在基本的向量 —距離演算法的基礎上 ,增加了對路由環路、相同距離路徑、失效路徑以及慢收斂問題的處理。 RIP 協議以路徑上的跳數作為該路徑的距離。 RIP 規定,一條有效路徑的距離不能超過

RIP不適合大型網路。

RIP報文被封裝在 UDP 數據報中傳輸。RIP使用 UDP 的 520 埠號。

3、RIP 協議的三個要點

僅和相鄰路由器交換信息。

交換的信息是當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時間間隔交換路由信息,例如,每隔30秒。

4、RIP 協議的優缺點

RIP 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當網路出現故障時,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將此信息傳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RIP 協議最大的優點就是實現簡單,開銷較小。

RIP 限制了網路的規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離為15(16表示不可達)。

路由器之間交換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開銷也就增加。

5、為了防止計數到無窮問題,可以採用以下三種技術。

1)水平 分割 法(Split Horizon) 水平分割法的基本思想:路由器從某個介面接收到的更新信息不允許再從這個介面發回去。在圖 7-9 所示的例子中, R2 向 R1 發送 V-D 報文時,不能包含經過 R1 去往 NET1的路徑。因為這一信息本身就是 R1 所產生的。

2) 保持法 (Hold Down) 保持法要求路由器在得知某網路不可到達後的一段時間內,保持此信息不變,這段時間稱為保持時間,路由器在保持時間內不接受關於此網路的任何可達性信息。

3) 毒性逆轉法 (Poison Reverse)毒性逆轉法是水平分割法的一種變化。當從某一介面發出信息時,凡是從這一介面進來的信息改變了路由表表項的, V-D 報文中對應這些表目的距離值都設為無窮 (16)。

OSPF 將自治系統進一步劃分為區域,每個區域由位於同一自治系統中的一組網路、主機和路由器構成。區域的劃分不僅使得廣播得到了更好的管理,而且使 OSPF能夠支持大規模的網路。

OSPF是一個鏈路 —狀態協議。當網路處於收斂狀態時, 每個 OSPF路由器利用 Dijkstra 演算法為每個網路和路由器計算最短路徑,形成一棵以本路由器為根的最短路徑優先 (SPF)樹,並根據最短路徑優先樹構造路由表。

OSPF直接使用 IP。在IP首部的協議欄位, OSPF協議的值為 89。

BGP 是採用路徑 —向量演算法的外部網關協議 , BGP 支持基於策略的路由,路由選擇策略與政治、經濟或安全等因素有關。

BGP 報文分為打開、更新、保持活動和通告 4 類。BGP 報文被封裝在 TCP 段中傳輸,使用TCP的179 號埠 。

第八章 傳輸層協議

傳輸層承上啟下,屏蔽通信子網的細節,向上提供通用的進程通信服務。傳輸層是對網路層的加強與彌補。 TCP 和 UDP 是傳輸層 的兩大協議。

埠分配有兩種基本的方式:全局埠分配和本地埠分配。

在網際網路中採用一個 三元組 (協議,主機地址,埠號)來全局惟一地標識一個進程。用一個五元組(協議 ,本地主機地址 ,本地埠號 ,遠地主機地址 ,遠地埠號)來描述兩個進程的關聯。

TCP 和 UDP 都是提供進程通信能力的傳輸層協議。它們各有一套埠號,兩套埠號相互獨立,都是從0到 65535。

TCP 和 UDP 在計算校驗和時引入偽首部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驗證數據是否傳送到了正確的信宿端。

為了實現數據的可靠傳輸, TCP 在應用進程間 建立傳輸連接 。TCP 在建立連接時採用 三次握手方法解決重復連接的問題。在拆除連接時採用 四次握手 方法解決數據丟失問題。

建立連接前,伺服器端首先被動打開其熟知的埠,對埠進行監聽。當客戶端要和伺服器建立連接時,發出一個主動打開埠的請求,客戶端一般使用臨時埠。

TCP 採用的最基本的可靠性技術 包括流量控制、擁塞控制和差錯控制。

TCP 採用 滑動窗口協議 實現流量控制,滑動窗口協議通過發送方窗口和接收方窗口的配合來完成傳輸控制。

TCP 的 擁塞控制 利用發送方的窗口來控制注入網路的數據流的速度。發送窗口的大小取通告窗口和擁塞窗口中小的一個。

TCP通過差錯控制解決 數據的毀壞、重復、失序和丟失等問題。

UDP 在 IP 協議上增加了進程通信能力。此外 UDP 通過可選的校驗和提供簡單的差錯控制。但UDP不提供流量控制和數據報確認 。

1、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的任務 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透明的端到端的數據傳輸,以及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機制。

2 「傳輸層提供應用進程間的邏輯通信 」。「邏輯通信 」的意思是:傳輸層之間的通信好像是沿水平方向傳送數據。但事實上這兩個傳輸層之間並沒有一條水平方向的物理連接。

TCP 提供的可靠傳輸服務有如下五個特徵 :

面向數據流 ; 虛電路連接 ; 有緩沖的傳輸 ; 無結構的數據流 ; 全雙工連接 .

3、TCP 採用一種名為 「帶重傳功能的肯定確認 ( positive acknowledge with retransmission ) 」的技術作為提供可靠數據傳輸服務的基礎。

第九章 域名系統

字元型的名字系統為用戶提供了非常直觀、便於理解和記憶的方法,非常符合用戶的命名習慣。

網際網路採用層次型命名機制 ,層次型命名機制將名字空間分成若乾子空間,每個機構負責一個子空間的管理。 授權管理機構可以將其管理的子名字空間進一步劃分, 授權給下一級機構管理。名字空間呈一種樹形結構。

域名由圓點 「.」分開的標號序列構成 。若域名包含從樹葉到樹根的完整標號串並以圓點結束,則稱該域名為完全合格域名FQDN。

常用的三塊頂級域名 為通用頂級域名、國家代碼頂級域名和反向域的頂級域名。

TCP/IP 的域名系統是一個有效的、可靠的、通用的、分布式的名字 —地址映射系統。區域是 DNS 伺服器的管理單元,通常是指一個 DNS 伺服器所管理的名字空間 。區域和域是不同的概念,域是一個完整的子樹,而區域可以是子樹中的任何一部分。

名字伺服器的三種主要類型是 主名字伺服器、次名字伺服器和惟高速緩存名字伺服器。主名字伺服器擁有一個區域文件的原始版本,次名字伺服器從主名字伺服器那裡獲得區域文件的拷貝,次名字伺服器通過區域傳輸同主名字伺服器保持同步。

DNS 伺服器和客戶端屬於 TCP/IP 模型的應用層, DNS 既可以使用 UDP,也可以使用 TCP 來進行通信。 DNS 伺服器使用 UDP 和 TCP 的 53 號熟知埠。

DNS 伺服器能夠使用兩種類型的解析: 遞歸解析和反復解析 。

DNS 響應報文中的回答部分、授權部分和附加信息部分由資源記錄構成,資源記錄存放在名字伺服器的資料庫中。

頂級域 cn 次級域 e.cn 子域 njust.e.cn 主機 sery.njust.e.cn

TFTP :普通文件傳送協議(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

RIP: 路由信息協議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OSPF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協議。

EGP 外部網關協議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BGP 邊界網關協議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DHCP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Telnet工作原理 : 遠程主機連接服務

FTP 文件傳輸工作原理 File Transfer Protocol

SMTP 郵件傳輸模型 Simple Message Transfer Protocol

HTTP 工作原理

閱讀全文

與網路運維軟體一般採用設么協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讓我看看網路設置 瀏覽:329
中國電信有線網路如何連接斷開 瀏覽:995
卡2網路信號顯示e 瀏覽:682
路由器上不了網路怎麼回事 瀏覽:266
業務網路推廣有哪些平台 瀏覽:397
怎樣判斷網路的連接方式 瀏覽:107
國家網路安全投資政策 瀏覽:473
級網路安全手抄報文字 瀏覽:96
win7網路鄰居設置 瀏覽:774
如何網路申報手機號 瀏覽:259
手機卡網路不好是不是損壞了 瀏覽:48
封神榜下載無線網路 瀏覽:268
1加6網路信號差如何解決 瀏覽:391
可優米網路科技在哪裡 瀏覽:240
網路教育如何免考申請 瀏覽:108
無線網路的節點 瀏覽:966
在室外如何用網路 瀏覽:992
長虹電視如何變為網路電視 瀏覽:830
5g網路在哪裡搞 瀏覽:581
帳篷網路營銷 瀏覽:88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