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個國家先開啟了互聯網時代
九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建立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網路技術迅猛的發展。1993年美國宣布建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後,全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制定和建立本國的NII,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網路起源於70年代,最初用於軍事,80年代後開始民用,逐漸發展,到9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就開始普及了。
Ⅱ 互聯網起源於哪個國家哪個人
20世紀,通信技術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之一,就是利用通信技術把許多計算機聯系在一起形成的網際網路,即互聯網。互聯網的出現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空間。說到互聯網,它是繼電報、電話、無線電、電腦之後的一個偉大發明,全世界的電腦能夠通過互聯網聯系起來,進行通訊或分享訊息資源。無線電話加上互聯網,是整個地球的主要通訊工具。 互聯網(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計算機網路。它的形成使計算機不但能處理信息,而且可以獲得信息和傳遞信息,其迅速發展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目前互聯網被認為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或前身。Internet譯為中文,有譯成互聯網、國際網路、網際網路等,這里使用互聯網這個名稱。互聯網的來源地是美國,而追溯美國互聯網的起源,是可以從1957年蘇聯搶先用火箭發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Spunik一號說起,那時蘇聯搶在美國前頭發射人造地球衛星,使美國朝野大受刺激,全面檢討國家的科學技術政策和教育,以便急起直追。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決定設立一個用來發展科學技術的機構,叫做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就是這個機構後來提供經費設立最早的互聯網,它叫做APRANET。 互聯網的發展成世界性的特大網路,本來是用來在各大學之間交換科學研究信息,但後來大家更感興趣是它的電郵功能(E-mail)。就是說,大家更感興趣的是利用互聯網傳送各種各樣的信息,包括私人的信息。早在互聯網只能傳送文字信息的時候,有機會接觸互聯網的人用它來討論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現在已成為一個重要操作系統,就是在那個時候由散居世界各地的電腦編程人員,通過互聯網進行討論和交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 後來在互聯網中產生具有多媒體功能的萬維網(WWW),本來其目的就是讓世界各地的核子物理學家能夠分享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研究資料。結果對萬維網最感興趣的是互聯網的普通用戶,而這個時候個人電腦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價錢便宜的已具有多媒體的功能,就是說大家已有條件使用萬維網了。因此萬維網的用戶越來越多,讓用戶可通過電話線以計時的方式接駁到互聯網由於互聯網所用的方法簡單好用,很快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資料,而由於大家都習慣了互聯網所用的方法,因此現在企業內部的網路也用互聯網的方法,它叫做內聯網(Intranet)。
Ⅲ 什麼國家終於用上中國寬頻
去年6月,印度財政和公司事務部長梅瓦爾(Arjun Ram Meghwal)為解決醫院護士短缺問題來到德霍利亞村。本來准備給助理打電話討論問題,然而這位部長卻一直找不到手機信號。無奈之下他只得藉助梯子爬上了樹,站在樹上打完了整通電話。
▲印度不同信號使用人數比較
印度的平均網速在全球范圍內處於偏後水平。網速不穩定,並且慢如蝸牛,一直飽受印度用戶詬病。
印度的通信行業與軟體行業發展差異巨大。早在2012年,印度軟體及服務業總產值就已達約1000億美元,佔印度GDP的7.5%,但是通信行業卻步履蹣跚。
基建方面,印度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即使在一線城市,斷電等現象也經常發生。
尼泊爾經濟過於依賴印度
不僅是互聯網,整個尼泊爾的經濟都非常依賴於印度。據新華社此前報道,
尼泊爾對印度的經濟依賴度目前達到65%以上。
兩國間年貿易總量約50億美元,占尼泊爾外貿總量的三分之二。
尼泊爾與第三國貿易進出口貨物的約98%要經過印度。
燃油等一些關鍵商品供應,尼泊爾幾乎百分之百依賴印度。
但近年來,中國與尼泊爾合作,引發了印度媒體的「憂慮」,它們稱印度「正在失去尼泊爾」。
據環球時報報道,2017年11月,一個由中國國家鐵路局牽頭的23人代表團開始對該國建設鐵路網進行基礎性研究。這一動態立即引起印度的警覺。有印媒稱,中國盤踞尼泊爾,印度將處於不利地位。然而,與印度只將尼泊爾視作戰略利益不同,80歲的帕桑老人道出尼泊爾人的心聲:「巨大的中國市場就在家門口。路修好了,我們就能活得更好。」
此外,據人民日報報道,2016年10月,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海外投資公司投資的尼泊爾上馬相迪A水電站竣工。這個「小工程」為嚴重缺電的尼泊爾貢獻了超過5%的發電量。
新華社駐加德滿都首席記者周盛平表示,尼泊爾與中國關系好壞,對印度而言也許只牽涉其在鄰國的影響力大小,而對尼泊爾卻是「事關生死」的問題。
尼泊爾無論是借中國出海口做第三國貿易,還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印度而言,都構不成威脅或損失。由於地理因素,相比喜馬拉雅山脈另一面的中國,印度與尼泊爾之間的交通運輸和口岸貿易「傳統優勢」短期內不會消失。
長遠而言,中國與尼泊爾合作協議落實也將使印度受益。例如,通過尼泊爾這座「橋梁」,印度北部地區能夠與中國西部地區互聯互通,「喜馬拉雅經濟帶不再是夢」。
做得好。
Ⅳ 網路最早起源於那個國家
加州
Ⅳ 網路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
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管理局( ARPA -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開始建立一個命名為ARPAnet的網路, 把美國的幾個軍事及研究用電腦主機聯接起來。當初,ARPAnet只聯結4台主機,從軍事要求上是置於美國國防部高級機密的保護之下,從技術上它還不具備向外推廣的條件。
1983年,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信局研製成功了用於異構網路的TCP/IP協議,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分校把該協議作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該協議得以在社會上流行起來,從而誕生了真正的Internet。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發展出來的TCP/IP 的通訊協議,在5 個科研教育服務超級電腦中心的基礎上建立了NSFnet廣域網。
在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僅限於研究與學術領域。商業性機構進入Internet一直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法規或傳統問題的困擾。事實上,象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曾經出資建造Internet的政府機構對Internet上的商業活動並不感興趣。 1991年,美國的三家公司分別經營著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 網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戶提供Internet聯網服務。他們組成了「商用Internet協會」(CIEA),宣布用戶可以把它們的Internet子網用於任何的商業用途 。
Internet普及化 Internet目前已經聯系著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4萬多個子網、500多萬台電腦主機,直接的用戶超過4000萬,成為世界上信息資源最豐富的電腦公共網路。Internet被認為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
Ⅵ 計算機網路起源於哪個國家
1.起源與美國
2.我國於1994年4月正式連入Internet,中國的網路建設進入了大規模發展階段,到1996年初,中國的Internet已形成了四大主流體系。
平常的郵件一般是通過郵局傳遞,收信人要等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收到那封信。電子郵件和平常的郵件有很大的不同,電子郵件的寫信、收信、發信都在計算機上完成,從發信到收信的時間以秒來計算,而且電子郵件幾乎是免費的。同時,您在世界上只要可以上網的地方,都可以收到別人寄給您的郵件,而不象平常的郵件,必須回到收信的地址才能拿到信件。
3. 德國
4.
5.第一代: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缺點:主機負荷較重;通信線路的利用率低;網路結構屬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第二代:計算機 —— 計算機網路。以遠程大規模互聯為主要特點,由 ARPANET 發展和演化而來。 ARPANET 的主要特點:資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組交換、採用專門的通信控制處理機、分層的網路協議。這些特點往往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網路的典型特徵。第三代:遵循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建成的網路。依據標准化水平可分為兩個階段:各計算機製造廠商網路結構標准化、國際網路體系結構標准 -ISO/OSI
6.北大
7.Internet的商業化階段90年代初,商業機構開始進入Internet,使Internet開始了商業化的新進程,也成為Internet大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1995年,NSFNET停止運作,Internet已徹底商業化了。
Ⅶ 互聯網起源於哪個國家
互聯網起源於美國,互聯網起源是:美國的阿帕網(ARPANET)。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國際網路,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
互聯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
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
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7)哪個國家引進網路擴展閱讀:
基本優點:
1,互聯網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信息交換
2,信息交換具有時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換信息具有互動性(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可以互動交流)
4,信息交換的使用成本低(通過信息交換,代替實物交換)
5,信息交換的發展趨向於個性化(容易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6,使用者眾多
7,有價值的信息被資源整合,信息儲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換能以多種形式存在(視頻、圖片、文字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互聯網
Ⅷ 國外哪個國家最先普及4g網路。。普及的時間是
20世紀90年代早期,歐美開始4G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具體哪個先開始不好說。
Ⅸ 中國的互聯網是誰引進來的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內瓦時間4點11分,北京時間11點11分,由當時任高能物理所ALEPH組(ALEPH是在西歐核子中心高能電子對撞機LEP上進行高能物理實驗的一個國際合作組,我國科學家參加了ALEPH組,高能物理所是該國際合作組的成員單位。)組長的吳為民,從北京發給ALEPH的領導——位於瑞士日內瓦西歐核子中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電子郵件(E-mail)是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1]
1989年8月,中國科學院承擔了國家計委立項的「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中國科技網(CSTNET)前身的建設
1989年, 中國開始建設互聯網 --- 5年目標 --- 國家級四大骨幹網路聯網
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會上,美方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的合作計劃
1994年4月,NCFC率先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路連接,標志著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的誕生。中國科技網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4年, 中國第一個全國性 TCP/IP 互聯網---CERNET示範網 工程 建成,並於同年先後建成
1994年, 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中國科學技術網中國金橋信息網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1994年, 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
1995 年,張樹新創立首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老百姓進入互聯網
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國首次搭建IPV6 試驗床
2000年, 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2001 年,下一代互聯網地區試驗網在北京建成驗收
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聯網的春天已經來臨
2003年, 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 項目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