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用互聯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據報道,日前舉行的「互聯網+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經驗交流現場會上,盧氏模式被國家及省市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關注,盧氏模式是三門峽教育的縮影,是藉助互聯網探索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成功案例。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新時代,我們要在確保弱勢群體有公平接受教育機會的同時,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盧氏模式讓我們看到,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邊遠、貧困、革命老區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中國的鄉村教育能夠在新時代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② 弋陽城鄉供水一體化什麼時候招標
2021年12月01日。根據查詢戈陽縣相關簡介可知頌槐,2021年轎鉛7月15日下午,弋陽縣人民政府與江西省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在沁廬君瀾大飯店舉行弋陽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而項目招標定於2021年野帆友12月01日。城鄉供水一體化主要是指將供水管網由城市延伸、覆蓋至鄉鎮,建立起一體化的城鄉供水網路系統,基本實現城鄉聯網供水,水資源共享,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達到城鄉居民共享優質供水的目的。
③ 以房屋漏水為由退租算違約嗎
是否算違約,需要結合雙方的租賃合同等情況來綜合判斷。
具體來說,有如下幾種情況:
1、房屋漏水由租戶使用不當,租戶以漏水為由退租,房東可以拒絕,並向租蘆粗余戶追償相關的維修等損失;
2、漏水是在正常使用屬於非租戶人為破壞的情況下,房東在接到滲漏問題之後不進行維修的話,租方以此為由退租不應算違約。
3、漏水是在正常使用屬陪滾於非租戶人為破壞的情況下,房東在接到滲漏問題對其進行維修,但如果維修需要耗費的時間周期較長、維修期間導致房屋無法居住使用,影響租戶的利益的,租方可以向房東凳迅相應的補償,或者減除維修期間的房租,也可以與房東協商退租。
④ 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要求,積極探索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模式,切實加快推進我區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提高我區教育信息資源的應用水平和效益,根據省教育廳《關於申報2014年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的通知》(湘教通〔2014〕141號)文件精神,為了保證建設項目如期實施,特製定本實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一、概述
1.項目名稱:縣域內整體推進「三通」建設機制創新
2.基本情況:大通湖區瀕臨東洞庭湖,歷來被稱為湖南省邊遠艱苦地區,是於2000年8月由原大通湖、千山紅、金盆、北洲子四大國營農場及大通湖漁嘗南灣湖軍墾農場改製成立的一個新區。新區現轄5個鄉鎮,1個辦事處,總人口13.6萬。全區現有中小學校20所,在職教師650人,在籍學生8420人。五十年的農場體制嚴重阻礙了農場教育的發展。新區成立後,區委、區管委逐年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經歷2008-2010年三年幫扶共建與2008-2013年的合格學校建設,我區教學條件不斷改善,現有多媒體教室20個,計算機教室20個,鎮中學以上學校接入了8M光纖,其他村小接入了4M寬頻,實現較低檔次的校校胡攜通。2013年完成了區一中、河壩鎮中心完孝沙堡洲三所學校50個教學班的「班班通」建設。因地域、待遇等諸多因素造成我區長期師資薄弱,教師年齡、科目結構嚴重不合理,教育發展不均衡。今年計劃建成高規格的城域網,全區20所學校全部接入1000M光纖,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 全面完成其餘「班班通」150個教室的建設任務,實現並實施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網路空間學習「人人通」,提升教師信息素養與網路研修能力,解決我區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創新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3.指導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為指導,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湘教發〔2013〕24號)為指南,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的原則,整合各種資源,探索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模式,徹底解決我區基礎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提高全區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促進教育管理向智能化轉型,為「數字大通湖」建設打好基礎,提升大通湖區整體形象。
4.工作目標及期限:落實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部署的「三通兩平台」建設任務,利用3年時間,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學校應用、服務驅動」的教育信息化推進機制,初步建立「機制健全、設施完備、資源充足、應用廣泛、效益顯著」的教育信息化體系, 積極探索推進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體制機制和改革創新模式。我區建設三年計劃兩年完成,然後在全區實現優質資源全覆蓋,加強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積極探索信息化在優化教育環境、摸索信息化褲塌伏教育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革教育管理與服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性作用,真正讓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產生革命性影響,促進公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經費來源: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形成多渠道資金投入保障新機制。其中,每年年初預算時,按學校公用經費的10%設立信息化建設專項經費,實行專戶專賬管理。
二、工作內容
(一)寬頻網路校校通
1.建設大通湖區教育城域網。建設大通湖區教育城域網(教育網路中心),在大通湖區社會發展局建設中心機房,該中心集網路平台、信息發布、資源建設、網路教學、遠程培訓、視頻會議、技術服務等功能於一體。以中心機房為核心,接入互聯網,光纖連接全區20所學校,實現校際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全區學衫局校均達1000M光纖進校,1000M到班,真正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逐步建成區、學校為一體的大通湖區教育城域網網路服務體系,實現大通湖區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使之成為益陽市乃至全省具有影響力的縣市級數字化現代遠程教育中心。
2.規范推進校園網建設。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已接入8M光纖,其他小學接入4M寬頻,無法滿足辦公與教學需要。今年將每個教室、辦公室、功能室全部布上網路埠,1000M光纖入室,建設完善的校園區域網,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推進校園網路達標建設,各校全部設置主控室,配備專業路由器、交換機和伺服器,統一機櫃,統一標識;網線布設到班級、備課室,學校網路覆蓋每個教學及辦公場所,能滿足教學辦公需要。到2015年止,積極創造條件,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實現無線寬頻網路全覆蓋。校園網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備課、校本資源等基本應用平台,提高校園網使用效益。
3.加快推進網路環境建設。2013年,區一中、河壩鎮中心完孝沙堡洲學校共50個教學班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鎮中學、中心完小建好了設備基本完備的多媒體報告廳,全區各學校均也有計算機教室,2014年,全區中小學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建立教師電子備課室,全部接入寬頻,區一中和鎮中心學校建立公共資源管理平台。
(二)優質資源「班班通」
要積極推進新媒體、新技術進課堂,實現中小學校班班都配有以計算機或互動式電子白板或觸控式教學一體機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具備電視節目接收、課件播放、網路瀏覽及互動教學等功能,全區各學校全部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
在教育城域網的基礎上,建設大通湖基礎教育資源網,並與省基礎教育資源網實現無縫對接,數據共享。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整合教育教學資源,開展基礎教育資源應用教學研討活動。在「班班通」工程建設中,首先要升級學校的網路寬頻接入方式,全部以局中心機房拖出的1000M光纖進校,為學校提供快速、穩定、安全的網路環境。其次,要建設學校基礎網路環境,實現學校所有辦公室、功能室、教室都能夠通過校園網訪問互聯網,初步形成數字化校園網路環境。利用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現代教育技術網等平台,鎮中心校以上學校完成校本資源庫框架設計和管理平台部署,並對現有教育教學資源(含光碟資源)進行整合。積極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探索運用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等形式將優質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
2015年初,建設大通湖區基礎教育資源網,區一中、各鎮中學心校建立自己的資源伺服器及資源平台,完成各校資源共享,提供豐富的校本資源,優質學校能提供網路課程,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
完成實名制網路師生學習空間建設。鼓勵教師和學生擁有個人的網路學習空間,構建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教育新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1.推廣教師網路研修活動。加大網路學習空間在教師研修、資源共享、互動教學、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加快普及專職教研員、培訓教師和名師骨幹引領的網路研修活動,遴選部分優秀教師建立網路工作室。專任教師網路教研空間實名注冊並開展研修活動的人數2014年底達到100%。
2.推進網路學習空間建設。充分利用計算機室和信息技術優勢,2014年實現100%的高中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空間,2015年完成100%的初中學生學習空間建設,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的教育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規劃方案《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四)教師隊伍建設
1.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管理及應用能力的培訓。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試行)》,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體系。完善培訓基地和主講教師培訓隊伍,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針對不同應用層次的管理人員、教學人員和技術人員適時開展培訓。使全體教師會應用信息化設備,數字教學資源和使用網路空間,達到想用、會用、活用。
2.建設專業化技術支撐隊伍。健全各級各類學校信息化教育機構和工作隊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實。區一中、各鎮中小學成立信息化中心,其負責人相當於處室主任。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應至少配備專職電教維護人員1人,12個班以上規模的學校按每增加12個班增配1人。學校應根據需要選聘若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骨幹教師,作為電教中心或電教組兼職人員,負責應用研究指導和資源建設任務。持續開展信息技術人員能力培訓,重視新媒體新技術研究,建立全區信息技術骨幹教師隊伍,提高技術引領和服務支撐能力。
3.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以推廣交互課堂、網路研修、資源應用為重點,採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構建信息化環境下高效課堂長效機制。舉辦「班班通」交互課堂觀摩評比活動,逐步提高多媒體課時覆蓋率。到2014年底,中心小學以上學校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學科覆蓋率達100%,教師參與面達90%,課時覆蓋率達60%。
三、具體措施
(一)積極推進多媒體設備進課堂
實現中小學校每個普通教室都配有以計算機、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一體機等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具備電視節目接收、課件播放、網路瀏覽等功能;根據需要設置計算機教室、多功能報告廳、學科專用教室、科技活動教室、音像教材資料製作室等專業教室,能滿足相關教學活動的需要。
(二)大力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加快實施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通過在線教學服務平台,促進全區中小學校能利用公共信息資源實現網路備課、網路教研、網路輔學、網路德育等服務;100%的中小學教師能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提升素質教育質量;全面實施「下鄉進校」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三)搭建區域信息化網路平台
充分利用建設中的教育城域網,逐步搭建起集信息發布、行政辦公、業務管理、互動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教育電子政務平台,以及具有資源交換、精品課程、遠程教學、自主學習和考試評估等功能的在線教學服務平台,建成有一定影響的教育電子政務門戶網站,全區各校均建立自己的網站。
(四)加強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和利用
按照「分類建設、分布存儲、共建共享」的原則,加快建設學校、縣市教育信息資源庫,建立完善的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服務體系。一是組建一支由一線學科教師、學科教研員、教育技術專家、教育專家和技術開發人員組成的「五結合」資源建設梯隊;二是各學校對教師開發的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創建校本資源庫,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形成「人人有資源,資源人人用」的良好局面;三是引入「教育社區」概念,通過教育社區實現城鄉教師互學、互通、互動的網路學習環境。
(五)推進「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試點校」的創建工作
2014年,創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試點校」。進一步加強對教育信息化試點校的管理,加強對河壩鎮中心完卸以信息技術推動「高效課堂」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真正發揮試點校的示範帶動功能。
(六)保障學生信息素養的評價與提升
全面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素養的養成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立足點,改進、完善信息技術教育教材,建立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考試制度,大力提高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意識和能力。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師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進度安排
按照「點上探索與面上推廣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用2年時間,分三個階段推進上述重點工作。
(一)初始階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
認真學習貫徹全省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有關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完善我區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實施方案,召開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各鎮中心校成立專門的教育信息中心,由各鎮中心校組織各學校以信息技術教研組為主體、由學校校長、抓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為領導組建學校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各鎮中心校信息中心清查和統計教育信息化設備的裝備和使用情況,並上報區教育信息化辦。各校要及時出台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按方案要求完成本年度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二)實施階段(2014年5月–2014年10月)
全面啟動方案中的所有項目,重點實施管理體制改革及基本建設項目,使我區在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上有所創新,在數字化教育環境建設上達到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
(三)總結階段(2014年11月-12月)
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及基本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教師培訓、教學應用、教育科研、技術支持、運行維護等方面工作。同時,對我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對我市在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大通湖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名單如下:
組 長:陳鐵軍(副區長)
副組長:易永恆(社會發展局局長)
成 員:袁伏良(區計劃財政局局長)
莫新輝(社會發展局常務副局長)
伍年春(社會發展局教育副局長)
徐美軍(局信息辦主任)
肖清林(局項目辦主任)
溫 靜(局教育核算中心)
肖宇庭(局電教儀器裝備主任)
戴群聯(局信息化辦管-理-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伍年春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設區社會發展局,日常工作由局信息化辦負責。
(二)明確工作職責
要在健全組織機構、改革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全區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規劃與方案制定、基礎網路設施建設管理、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管理、教師新媒體新技術培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等方面工作,經領導小組研究同意後,由社會發展局信息化辦統一實施,並制定相關責任制度,做到明確職責,分工合理,確保全區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三)建立穩定、規范、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機制
按照「政府主導、分級投入、多方籌措、均衡發展」的原則,切實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一是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二是各學校在公用經費中不低於10%列支信息化建設和維護經費,並不斷提高投入比例。督促學校將專項資金用於信息技術設備維護及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三要克服「重硬體,輕軟體」的傾向,適度加大軟體資源和培訓投入;四是引入多方合作的建設模式,拓寬教育信息化經費籌措渠道和項目建設空間。
(四)建立實驗基地,發揮輻射功能
依託我區現有的「班班通」試點學校為契機,在河壩鎮中心完小建立教育信息化發展長效機制探索的試點學校,開展《以信息技術推動「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探索,大力開展教育信息化的實驗研究工作,從而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廣的經驗,並進一步發揮試點學校的示範輻射功能。
(五)建立培訓制度,強化全員培訓
完善按公用經費的5%建立培訓專戶的預算體制,其中25%專款用於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確保培訓經費得到保障。制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三年規劃,建立健全全區教師的全員培訓制度,按照「分級、分層、分步」的原則,採用區、校兩級聯動的培訓模式,通過教育技術能力下鄉進校培訓、多媒體「班班通」教學培訓、參加省多媒體教育軟體製作培訓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辦法,分別對全區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骨幹教師、學科教師、管理人員等開展培訓工作。
(六)強化督導評估,建立獎懲機制
制定全區學校信息化評估細則,把學校信息化建設納入全區學校考核、教師績效考核、教育督導內容。建立和完善獎懲機制,每年定期召開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對在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工作中認真負責、成效顯著的學校及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反之要追究領導及責任人的責任。
六、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項目實施以後,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成效得以突現。
1.有利於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化。區域教育信息化項目實施以後,隨著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序推進,教學管理改革得到有力支撐,城鎮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的教育資源能夠得到共享,實現校際間的互聯互通,有效整合、共享全區中小學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實現全區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整體提高全區的教學質量;降低全區學校管理成本,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系統化、學校管理規范化,實現大通湖區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
2.廣大教師信息素養得到極大提高。計算機的配備、快速的網路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庫,為教師備課、學習、資源查尋和觀摩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3.網路研修能力得到提高。經常性的大范圍異地校際教研、優質課交流、學術報告和工作會議得以實現。教師普遍具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參與區域網路協作教研活動;能利用信息技術記錄和反思自己的專業發展過程。
4.課堂教學結構、方法、手段發生變革。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得到拓展,信息量極大豐富,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逐步由整合走向融合。50歲以下的教師都能進行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能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資源、教學活動、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能熟練使用網路教學平台開展課堂教學。
⑤ 聯校是什麼意思
聯校指的是兩個及以上的學校在學習、行政等方面形成的互助或幫扶關系。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維剛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需要不斷深入實施農村中小學網路聯校建設工程,實現網校名師優課共享至農村,將名師資源帶到鄉村孩子身邊。
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推動教育資源共享,用技術支撐教育扶貧是一個重要手段。對此,楊維剛建議,要深入實施農村中小學網路聯校建設工程,可以是「1+N」或者「N+ N」。
(5)平江網路聯校實現城鄉共享擴展閱讀:
邊遠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後,數字信息是教育資源的鴻溝,如果大城市裡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實現網校名師優課共享至農村,這就相當於,全國的名師也到邊遠鄉村為孩子們進行了教學。
楊維剛介紹,下一步還將希望結合信息村村通工程,把偏遠學校的網路建設做成熟,設備配齊全,加強鄉村教師的網路技能培訓。
⑥ 什麼是城鄉融合發展
一是加快建立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機制的需要。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沒有根本性破除,所以應該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同時把改革放到統籌城鄉的視角來考慮還沒有過。二元結構的改革涉及到調整城鄉利益,涉及到的利益主體很多。有鑒於此,要改革,又很復雜,所以應該先在局部地區探索,積累經驗。
二是探索建立構建和諧社會體制的需要。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是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體制障礙,著眼於構建和諧社會來改革城鄉二元結構的目標、方向和重點,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入探索。
三是探索中西部地區發展模式的需要。中西部地區很難完全按照東部地區依靠外需來帶動經濟增長的的發展模式,在內外需失衡、消費投資失衡的情況下,中西部地區應走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可以具體的從五個方面推動工作的開展。
一要統籌城鄉規劃的編制,建立城鄉一體、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銜接協調的規劃體系、編製程序和管理體制。
二要建立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把政府有關部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由城市延伸到農村。
三要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理體制。
四要建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體制。
五要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農村養老、最低生活保障和如族更加規范的社會救濟制度。擴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逐步實現全市統籌。把進城務工農民和失地農民納入城市社會保障范圍,並統一發放標准。
隨著工業化、現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會逐渣孫弊步加快。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適應工業化、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客觀要求,合理規劃城市發展的格局、規模、速度和城市功能、水準和質量,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道路。
城鎮化最症結的問題,就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那些長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並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民工融入城市。
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鎮化和凱仿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
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是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
規劃上融合,構築城鄉發展一體化藍圖。按照 「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統籌規劃縣城建設、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格局。
建設上融合,實現城鄉資源共享共用。著眼於節約成本、促進融合,在加快城鄉建設過程中統籌考慮城鎮和農村的實際需要,最大限度實現城鎮建設與新民居建設的資源共享。
產業上融合,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按照項目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產業向農產品加工方向轉變、富餘勞動力向外轉移的思路,促進城鄉經濟融合發展。
公共服務上融合,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著眼於逐步讓農民享有與城鎮居民相同的各種福利保障,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加大城鎮教師服務農村教育工作的力度,引導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
⑦ XX市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實施意見
XX市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X屆X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躋身全國兩百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兩大目標,深入實施XXXX戰略,全面推進XX產業工程,進一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根據《XX市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要求,特製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省委、衢州市委的戰略思想和戰略部署,不斷完善規劃體系,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旦碼文明建設,堅持統籌協調,構建和諧社會。到XX年躋身全國兩百強,到XX年,在破除城鄉體制政策障礙、統籌空間布局規劃、三次產業聯動發展、公共設施共建共享、就業保障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均衡發展、生態環境同步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基本建立起統籌城鄉發展的推進體系和機制,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村面貌明顯改觀,農村基層建設不斷加強,全市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
二、主要任務
(一)統籌城鄉產業布局與產業發展。
要響應城鄉經濟不斷融洽和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疑勢,統籌規劃和整體推進三次異地的發展。一是要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區域協調發展能力。以現有產業基礎為依託,以XXX產業帶總體布局和XX市「XX」產業規劃為導向,加強空間規劃和要素整合,打造「一核兩區」的產業發展布局。二是要調整產業結構,模侍哪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優化水泥、化工兩大傳統產業,到XX年,全市水泥生產能力達到XX萬噸,建設成為XXX省乃至XX地區重要水泥生產基地,化工產業實現產值XX億元。堅定不移地推進XX特色產業,到XX年,總產值力爭達到XX億元。三是要堅持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工業化。按照工業化的理念,大力發展以食用菌、蜂產品、畜禽、森林食品、種子種苗等為重點的綠色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的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做深農產品加工業,培育和提升一批加工型農業龍頭企業談攔。到XXX年,全市農產品主導產業產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XX%,農產品加工率達到XX%,農產品商品率達到XX%,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XX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XX家。四是要構築大旅遊框架,發展現代服務業。把整個XX開發建設一個大景點,把周邊區域的XXXXXXXX等重要景點納入我市旅遊圈,使我市成為XXXXX省際的旅遊集散地,力爭到XX年,把我市建設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商品市場建設,繼續發展金融保障、信息咨詢、中介服務和社區服務等產業,引導基地產業陸續健康發展,爭取到XX年,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XX%以上。
(二)統籌城鄉基礎設施與社區建設。
按照基礎設施先行的要求,統盤謀劃垃圾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著力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狀況。一是要加快構築城鄉一體化的交通網路。重點實施好XX高速公路、XX鐵路電氣化改造、XX國道延伸和XX省道東移等重大項目建設,構築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事業。到XX年,實現等級公路通村率達到XXX%、路面硬化率達XX%,所有鄉鎮、中心村都能通公交車。二是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積極推進與農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公用服務設施建設,加快重點水源工程和千萬農民飲用水、千庫保安、千里清水河道建設,加強供水、供電、供氣、通信和垃圾、污水處理等網路建設,逐步實現公共設施的城鄉對接和共享。到XX年,基本形成以城市為核心、以中心鎮和中心村為基本聯接點、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設施網路,全市集中供水率達到%。三是要加快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全面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生活質量。推進中心村建設,圍繞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引導各種社會力量到中心村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到XXX年,建設X個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XX個環境整治村,使萬飲水有困難的農民喝上清潔水,XX%的村實現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集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大於XX%、中心村大於XX%。
(三)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和人口布局。
堅持把提高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來抓。一是要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打破農村勞動力和城市勞動力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界限,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加強農民素質培訓,著力提高農民進城就業創業競爭力,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使農村勞動力年平均以3%以上的速度向二三產業轉移。二是要加快人口產業向城鎮集聚。科學規劃縣域空間布局,加快縣城和集鎮建設,促進企業向園區集聚、人口向城鎮集聚。進一步繁榮城市經濟,增強城市經濟實力,吸納更多的人到城市就業,提高城市化水平。確保農村人口年均以X%以上的速度向城鎮集聚,到X年,城市化水平爭取達到X%,城市人口達到XX萬人,建成區面積達X萬平方公里。三是要加快優化城鄉人口布局。加快實施「下山脫貧工程」,把地處交通不便、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高深山農民搬遷下山,異地安置到城郊、集鎮的下山脫貧小區。到X年,建設X個下山脫貧小區,安置下山移民XXX人。
(四)統籌城鄉社會事業與社會保障。
一是要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圍繞創建「教育名市」,積極調整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努力形成「高中向城區集聚、農村初中向中心鎮集聚、農村小學及幼兒教育向鄉鎮和中心村集聚、新增教育資源向城鎮集聚」的新格局。到XX年,高標准高質量普及十五年教育,農村中小學基本實現辦學條件標准化,實現「教育名市」目標。二是要繁榮發展城鄉文體事業。圍繞創建「文化名市」,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增強先進文化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扎實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努力構建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格局。到XX年,抓好廣電中心、XX大劇院等重點文化項目建設,推進東海明珠工程、XXX走廊和特色文化村建設,不斷豐富城鄉群眾文化生活。市圖書館藏書達XX冊以上,鄉鎮(街道)文化站站房面積達到XX平方米,建設XXX市鄉特色文化村個,XXXX市級個,爭創省級先進文化工作先進市。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三是要加快城鄉信息網路建設。到XX年,全市信息化應用水平達到同類城市先進水平;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有線電視行政村聯網率均達到XX%以上,入戶率達到XXX%以上,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均達每百XX部以上,計算機擁有量達到每百人XXX台以上,互聯網用戶達到每百人XXX戶以上。四是要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到XX年,基本建立健全市、鎮(街)、村(社區)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突發性公共衛生事業預警和應急機制。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單位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加快農村衛生、醫療保健體制的改革完善,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五是要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擴大社會保障面,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新型五項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到XX年,初步建立城鄉「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助、貧有所保」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倡導「扶貧、幫困、送溫暖」新風,建立起人人享受改革發展成果的運行機制。
(五)統籌城鄉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
加大生態市建設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重視水資源保護和生態林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到XXXX年,污染預防和控制能力明顯增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效削減,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趨勢基本得到控制,重大污染隱患、社會環境糾紛和矛盾等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城鄉環境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力爭全市特別是城區人民群眾實現喝上一類水、呼吸一級空氣、居住一流環境的目標。
(六)統籌城鄉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
一是要加強城鄉社會管理,確保城鄉社會和諧。進一步建立健全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和各種社會矛盾的有效機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城鄉社區管理機制、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加強社會事務管理,維護社會公正、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高度關注社會流動和社會結構變遷中出現的階層差距擴大、貧富差距擴大、勞資關系緊張、勞動就業困難等各種矛盾,建設城鄉和諧社會。二是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從制度和程序上保證人民群眾反映自己意願、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建立健全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程序和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深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不斷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大力推進「平安XX」建設,維護全市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促進村民自治活動的規范化和程序化。到XXX年,全市農村和社區基本達到「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區」標准。三是要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增進城鄉居民福利。高度重視對農村的公共服務供給,到XXX年,實現城市的就業培訓、社會保障、公共交通、飲水供給、公共衛生、環境衛生、科技文化、義務教育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全面向農村延伸和覆蓋,促進城鄉間的社會公平。不斷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公共產品的生產和供給效率。
三、重點措施
1、注重規劃,發揮規劃先導作用。
堅持把市域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規劃,遵循城市化發展規律,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注重城鎮建設和區域發展相統一,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推動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努力構築城鄉聯動發展的空間格局。一是要完善區域生產力布局。編制和實施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專項規劃,統一規劃安排重大產業發展項目、重大公共事業項目、重大社會發展項目,合理布局居住建設空間、產業發展空間、農田保護空間、生態保護空間和公共基礎設施配置,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設施共享程度,達到整個城市資源的優化利用。二是要加快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堅持山水園林城市的發展趨向,加快城市新區的開發建設步伐,建精品,造亮點,全力打造精品城市,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平台,積極實施「省級示範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游泳城市」城市聯創,全面提升城市規模、品位和實力,增強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三是要調整村莊社區空間布局。編制和實施村莊布局規劃,積極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形成「建建鎮—中心村—自然村」三級農村居住區空間布局。根據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規劃和實施好「城中村」改造,把「城中村」直接改造建設成為城市新社區。
2、深化改革,消除阻礙城市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最根本的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突破城鄉二元結構體制,不斷提高城市對農村的帶動力、工業對農業的反哺力。要加快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准入條件,凡有合法固定場所、相對穩定生活來源的農村居民及其隨同居住的直系親屬,准予其在城鎮落戶,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逐步實現同戶籍同待遇;要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機制改革。按照自願、依法、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戶土地承包權入股等辦法,完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積極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劃經營;要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現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規范集體資產量化和股份權設置方式,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要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使農民的宅基地、房產等資產能在市場上自由流動,防為融資手段和創業資本;要加快推進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充分發揮中心鎮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作用,促進部門工作重心向農村延伸,強化農村各項社會服務。
3、整合資源,加大農村投入力度。
一是要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制定從國有土地出讓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農村社會保障、農民培訓和農村建設的具體辦法。依法安排並落實好對農業和農村的財政支出預算,逐步形成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落實好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向農村傾斜的政策,逐步建立財政對農村教育、衛生專項轉移支付制度。二是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市各部門實施的所有涉及農村建設的工程項目,在編制規劃、申報項目、組織實施時,都要與「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當年的規劃相銜接,切實解決農村建設項目分散布點、分散投資、低水平建設的問題,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市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把好項目工程申報關、項目資金管理關、工程驗收關。在每年年底前,將下年度實施的示範村、整治村名單提供給各相關部門,各相關部門在向上申報項目或制訂下年度項目實施計劃時,要預先報送領導小組辦公室,由領導小組通過召開項目對接會,共同論證、審核、商定整合方案後,才能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立項。要建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為鼓勵部門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提高項目資源整合效益,市裡將根據各部門爭取資金和參與整合項目的實施情況,經考核後,給予一定的獎勵。三是要積極探索走市場化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利用民間資金建設城鄉、市裡要設立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貢獻獎,激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農村新社區建設。
4、以人為本,保護和激發廣大農民創業熱情。
農民是發展農村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程度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生力軍作用。一是要統籌城鄉勞動就業,提高農民進城就業創業能力。深入實施「萬名農民素質工程」,加強農民素質培訓,全面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要打破城鄉就業二元化格局,實行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推行城鄉統一的勞動工薪制度。建立企業工人工資保證金制度,切實維護好城鄉廣大職工特別是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二是要完善各項社保制度,逐步提高進城農民的社保水平。進一步擴大進城就業農民社保覆蓋面,所有用人單位都必須為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進城務工人員辦理各項社會保險參保手續,在城鎮從事自由職業的進城務工人員,申報參加各項社會保險,按照同戶籍同待遇辦理。進一步完善進城農民養老保險管理制度,允許進城就業農民按規定補繳養老保險費。進一步做好進城農民的醫療保健服務,允許進城就業農民參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方法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自主選擇醫療保險方式。三是要整合城區教育資源,保障進城農民子女接受平等教育。市教育部門要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不斷擴大城區教學規模,切實解決進城就業農民子女就學難問題。對領取居住證的進城農民子女就學,不得收取政策允許以外的其他費用。四是要降低進城創業成本,激發農民進城就業創業積極性。各部門要給進城從事個體經營的農民以「平等市民」待遇,除了盡快給予辦理各種手續,落實稅收、工商等方面的各項優惠政策外,對首次進城創業的農民還要給予享受城鎮集體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有關優惠政策。要進一步深化農村信貸體制改革,努力解決農民進城創業「貸款難」問題。五是要深化各項配套改革,切實維護進城農民的合法權益。穩定農村基本政策,進城落戶或定居的農民,原有土地、山林承包經營權保留不變。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進城就業農民可繼續享受原所在地的村級集體收益分配權。穩定農村計劃生育政策,進城就業農民取得城鎮戶籍後,原享受的計劃生育政策可繼續保留5年不變。六是要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推進城鄉衛生事業統籌發展。要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對衛生事業投入的自然增長機制,加強城鄉衛生機構的能力建設,提升衛生技術人員素質,不斷改善農村衛生醫療條件。要大力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市裡將按農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XX元(含省財政補助)以上的標准設立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用於政府為農民購買公共衛生服務。要落實有效措施,重點加強農村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減少出生缺陷。中心衛生院要具備處理孕產婦難產的能力,有效控制或降低孕產婦、嬰兒死亡率。要積極採取措施,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努力使農民參保率保持在XX%以上。
四、組織領導
1、建立機構,強化統籌。市、鄉鎮(街道)兩級都要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加強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建立專門工作班子,確定相應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部署,發揮好調查研究、參謀咨詢、綜合協調、檢查監督的職能,統籌各方利益,整合各部力量,做到有人統籌、有錢統籌、有職能統籌。各級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統籌城鄉發展上,並體現在工作部署、資金投入和幹部配備上。
2、求真務實,注重實效。統籌城鄉發展、推進一體化,關鍵要解決實際問題。要堅持從實際條件和現實基礎出發,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和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與問題,善於借鑒先進的經驗,善於總結運用基層和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積極探索有效的工作載體和舉措,扎實有效地推進各項工作。各級各部門都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部署,積極調整工作思路和力量配置,打破部門條塊分割,整合各級資源,努力形成齊心協力、共同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格局。
3、強化基層,夯實基礎。要按有錢辦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的「三有」要求,切實加強農村黨員、村民代表、農村工作指導員「三支隊伍」建設,不斷增強農村執政基礎,充分調動好、發揮好、維護好廣大農民群眾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管好用好集體資產,防止資產流失,不斷壯大為群眾辦實事的實力,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農村小康、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4、加強督查,完善考核。加強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及時發現、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不斷完善對各級黨委政府的考核辦法,把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工作實績作為考核各級幹部政績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內容,形成分工協作、責任明確、績效考核的工作機制,確保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⑧ 請問互動錄播教室有哪些功能
互動錄播教室的功能:
需求背景希望各教室都能錄制課程,希望對各教室的錄播系統以及各種終端設備能集中管理系統概述:錄播教室應用帶來的精品課程積累、校本資源建設、教研水平的提高,在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一所學校只設置一到三個錄播教室遠遠不能滿足眾多教師課程積累的需求。而增加獨立的錄播教室不僅僅意味著設備成本的增加,人力資源方面也需要增加配備。這些都是錄播教室普及化的門檻。
群控系統的應用極大的優化了軟硬體資源以及人力資源的利用,整體上降低投入的同時,實現錄播直播功能普及化的目標,整體快速提高教學水平。互動教學作為一所示範性學校,互動教學可與區、縣教育局(高級中學、小學、城鄉結合實現互動教學公開課建立多媒體教室等實驗室教育資源,隨時向受助學校師生開放,通過公開課,示範課,講座課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高度共享,為受助學校教師提供展現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良好平台。名師課堂探索以網路為載體,以「名師課堂對接」、「專遞課堂」和「網路教研」為主要運行模式,通過「三個課堂」的應用和「1+N網路聯校」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實現「同步備課、同步授課、同步作業、同步考試」。
⑨ 教育公平促進什麼公平
教育公平既是促進社會公平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保障,近幾年來,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的研究已經受御豎灶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大力推崇將教育信息化逐步滲透到義務教育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最終達到實現教育公平的目鎮扮的。
一、教育信息化對教育公平的促進作用分析
(一)網路信息技術有利於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三)教師對信息化手段認識存在差異
⑩ 2020年湖南高考不分文理科 語數外之外任選三門
2020年湖南高考不分文理科 語數外之外任選三門
2014年全省幼兒園總數相比2010年增加5106所;
與2011年相比,2014年全省農村中小學減少2695所,城鎮中小學增加435所;
2014年全省中職學校校均規模1287人,比2010年提高5.32%;
「十二五」期間全省新設置普通本科學校5所,高職專科學校3所
●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父母務工地入學,與當地居民子女同等享受義務教育
●特殊教育發展步伐加快,2014年全省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提高到83%
●學生資助體系實現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
●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機會明顯增加,近兩年累計為貧困地區學生新增1713個進入重點高校學習的機會
●考試招生更加公平公正,深入實施「陽光高考」,出台了「取消點錄」、「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老橡空、「招生信息公開」等舉措
隨著《湖南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5年-2020年)》出台,未來5年,湖南教育的發展藍圖已經清晰呈現在大家面前。11月23日,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王柯敏就湖南建設教育強省「十二五」成就及「十三五」展望,接受包括本報在內的十餘家媒體專訪。談及改革和成果,王柯敏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無論是教育公平,還是教育質量,教育改革歷來都是從關注每一個人的發展起步,終點卻是民生福祉。」
【關鍵詞】高考改革
2020年開始,高考不分文如拿理科
在眾多改革中,關注度最高的莫過於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王柯敏表示,目前已經制定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總體方案,著力構建「兩依據、一參考」多元錄取機制。具體來講,2017年進入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參加高考時,招生學校將依據考生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兩部分的總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考生的總成績即由語、數、外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成績和考生從理、化、生、政、史、地等6個科目中任選的Ɖ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成績構成。與目前高考的不同主要表現在:一是考試方式發生了變化,全國統考只有3門(即語、數、外),其他由學生自主選定計入高考總成績的3門學業水平考試,則由省里統考。二是不分文理科,即學生選學與選考的科目可涵蓋原來文理科所有科侍瞎目。三是強調綜合素質評價在高考錄取中的重要作用。王柯敏說:「『促進公平、科學選才』是高考改革的目標,這些都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唯分數論』和『一考定終身』問題。」
據悉,改革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將不再採用分數制記錄成績,而是按等級記錄成績。同時,還會逐步實現學生可多次選考或調整選考科目。另外,新高考制度還將強化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考量。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以及社會實踐等方面。
「能擠進一本,絕不上二本;能上本科,絕不上高職。」這是多年來不少家長、考生心中的高考鐵律。分批次錄取無形之中帶來的是學校被劃分為「三六九等」,同樣,在用人單位眼裡,畢業生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新高考制度實行後,還將逐步試點取消招生錄取批次。
【關鍵詞】師資均衡
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擇校難」、「大班額」現象背後折射的是大家對名校名師的追求。王柯敏認為,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根本,湖南省作為農業大省,長期以來,鄉村教育發展水平整體上明顯滯後於城鎮,其突出瓶頸在於鄉村教師隊伍十分薄弱。為了打破瓶頸,2006年,湖南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農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專項計劃」,「十二五」期間逐步擴大到農村幼兒園教師、初中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中職專業課教師,目前累計招生3.48萬人,畢業10529人。實施「特崗計劃」,已累計招聘錄用農村中小學教師2.7萬余名。
同時,通過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盡力讓鄉村教師「留得住」。在全國率先出台省級層面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省財政每年拿出3億元,受益教師達9萬餘人,為全省鄉村教師落實了鄉鎮工作補貼政策。大力推進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改善鄉村教師居住條件,目前已累計建成4萬余套。此外,還通過深化「國培」「省培」改革,將教師培訓計劃向鄉村教師重點傾斜,實施「送培到縣」,開展鄉村「資深教師」培訓,完善師德考核與監督機制等舉措,助力教師「教得好」。
2015年年底之前,我省還將出台《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到2020年,全省努力造就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還將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和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重點推動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到農村學校、教學點、薄弱學校任職任教並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力爭在3-5年內實現縣市區域內教師資源均衡配置。
【關鍵詞】資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帶來教學變革
「互聯網+」時代,湖南省通過推進教育信息化來實現教育現代化。王柯敏對此闡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是硬體設施建設,而在於『化』,即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應用程度越深,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帶動作用就越明顯。」依託校內網路空間,湖南省高職院校的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在空間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只需做一個「主持人」,和大家一起交流互動、回答問題。老師輕鬆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卻大大提高了。
而「中小學網路聯校建設工程」則以「1+N」或「N+N」的形式,將縣城學校與鄉鎮中心校、鄉鎮中心校與教學點組成一體化的網路聯校群,實現了網路主校與分校課堂教學過程同步實施、教師同步研修、教學資源同步共享。也就是說,通過無線麥、跟蹤攝像頭、高清投影、實時視頻這些設備,聯動課堂一開啟,邊遠山區的孩子們便能聆聽省內優秀教師的講課。在華容、茶陵等多個縣城,僅花3000元就打造了一個「專遞課堂」,由鄉鎮中心小學教師通過網路向村級教學點同步推送優質課程資源,尤其是村級教學點受師資力量所限難以開好、開齊的課程。
目前,湖南省教育廳每年安排不少於1億元專項經費,在全省構建起協同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教育業務傳輸網路基本建成,校園網覆蓋率達到96.23%;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全部接入互聯網,已建成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王柯敏介紹,今後5年,將加強優質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有機整合省級資源服務平台和管理服務平台,積極開展數據挖掘和大數據服務,實現全省教育數字化資源和教育管理系統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