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法庭ip網路中心軟體價格

法庭ip網路中心軟體價格

發布時間:2023-02-19 01:51:07

❶ 通信軟體 直間的 ip 是如何獲取的額

域名的網站的ip地址好獲取,我想問的是通訊軟體的ip地址,如imo,飛信等這些軟體的伺服器IP
如果你裝了360安全衛士,主界面「功能大全」裡面有「網路連接查看器」,可以查看你當前使用的軟體的目標IP和目標埠信息。域名的網站的ip地址好獲取,我想問的是通訊軟體的ip地址,如imo,飛信等這些軟體的伺服器IP

❷ 請問內地居民要起訴澳門居民是怎樣的訴訟程序能到澳門當地法院起訴嗎

當然可以到澳門當地法院起訴,也可以在內地的特定法院起訴。
法律分析
第一,內地居民起訴澳門居民當然可以到澳門當地法院起訴,這遵循了原告就被告主義。
第二,內地居民起訴澳門居民也可以在內地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只有特定的人民法院才享有管轄權。比如(一)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二)省會、自治區首府、直轄市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三)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中級人民法院;(四)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級人民法院;(五)高級人民法院。
第三,如果內地居民到澳門當地法院起訴需要遵循澳門法院的規定;如果內地居民在內地人民法院起訴需要遵循內地的法律規定,比如人民法院的管轄規定,以及法律適用的規定。
補充:在內地法院起訴,所需准備的材料(1)起訴狀,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應當提交由原告簽名或蓋章的起訴狀正本一份,並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價副本;(2)原告主體資格證明材料,原告是自然人的,需要提交身份證復印件一份。原告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需要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一份、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復印件一份,以上均需加蓋公司的公章。(3)訴訟代理人的相關資料。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涉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民事訴訟案件,可以參照適用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第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轄:(一)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二)省會、自治區首府、直轄市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三)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中級人民法院;(四)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級人民法院;(五)高級人民法院。上述中級人民法院的區域管轄范圍由所在地的高級人民法院確定。

❸ 電驢是個什麼軟體詳細介紹下吧 ,用自己的話說

電驢是一款p2p文件共享軟體,電驢英文名eDonkey([1]意為:electronic donkey,中文譯做「電驢」,[2]),文件共享網路eDonkey2000網路(ed2k Network)由美國MetaMachine公司的創始人Jed.McCaleb和Sam.Yagan在2000年創立,是一種檔案分享網路,最初用於共享音樂、電影和軟體。與多數文件共享網路一樣,它是分布式的;文件基於點對點原理傳輸,而不是由中樞伺服器提供。客戶端程序連接到ed2k網路來共享文件。而ed2k伺服器作為一個通訊中心,幫助用戶在ed2k網路內查找文件。它的客戶端和服務端可以工作於Windows、Macintosh、Linux、UNIX等操作系統。任何人都可以作為伺服器加入這個網路。由於伺服器經常變化,客戶端會經常更新它的伺服器列表。MetaMachine公司的ed2k的客戶端有eDonkey( 中文叫電驢,您可以參考上面的界面圖 ),eDonkey2000,eDonkey overnet等多種版本 ,2005年,eDonkey(電驢)敗訴,被判罰向RIAA賠款3000萬美元並且永久關閉,並在電驢官方網站[3]發布如下關閉消息: 「電驢網路已經不復存在 如果你盜竊音樂或電影,你就觸犯了法律 全世界的法庭包括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決,任何商業組織和個人都將為非法下載承擔法律責任 當你非法下載版權保護的資源時你並不是匿名的 你的IP地址是*.*.*.* 已經被記錄 尊重音樂,合法下載」

❹ 互聯網是什麼,怎麼工作的

互聯網是:

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

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

工作原理:

計算機網路是由許多計算機組成的,要實現網路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數據,必須要做兩件事,數據傳輸目的地址和保證數據迅速可靠傳輸的措施,這是因為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很容易丟失或傳錯。

Internet使用一種專門的計算機語言(協議),以保證數據安全、可靠地到達指定的目的地,這種語言分兩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和 IP (Internet Protocol網間協議)sure網路營銷理論。

TCP/IP協議的數據傳輸過程:TCP/IP協議所採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組交換方式。所謂分組交換,簡單說就是數據。

在傳輸時分成若干段,每個數據段稱為一個數據包,TCP/IP協議的基本傳輸單位是數據包,TCP/IP協議主要包括兩個主要的協議,即TCP協議和IP協議,這兩個協議可以聯合使用,也可以與其他協議聯合使用,它們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首先由TCP協議把數據分成若干數據包,給每個數據包寫上序號,以便接收端把數據還原成原來的格式。

2)IP協議給每個數據包寫上發送主機和接收主機的地址,一旦寫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數據包就可以在物理網上傳送數據了。IP協議還具有利用路由演算法進行路由選擇的功能。

3)這些數據包可以通過不同的傳輸途徑(路由)進行傳輸,由於路徑不同,加上其它的原因,可能出現順序顛倒、數據丟失、數據失真甚至重復的現象。這些問題都由TCP協議來處理,它具有檢查和處理錯誤的功能, 必要時還可以請求發送端重發。簡言之,IP協議負責數據的傳輸,而TCP協議負責數據的可靠傳輸。

互聯網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在互聯網上可以聊天、玩游戲、查閱東西等。更為重要的是在互聯網上還可以進行 廣告宣傳和購物。互聯網給現實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網民在互聯網上可以在數字知識庫里尋找自己學業上、事業上的所需,從而幫助網民的工作與學習。

互聯網在現實的應用很廣泛,每天有數以億計的人使用互聯網,大家用它來聊天,了解資訊,購物等種種,也不乏一些人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產品宣傳,因此也促使了一些新興行業的誕生,例如網路營銷等等,互聯網的影響正在日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將因此而獲得更大的改變。

(4)法庭ip網路中心軟體價格擴展閱讀

實際上Internet表示的意思是互聯網,又稱網際網路,根據音譯也被叫做網際網路、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網路。

在這個網路中有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各種不同的連接鏈路、種類繁多的伺服器和數不盡的計算機、終端。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

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參考資料

網路-互聯網



❺ 互聯網能做什麼呀,什麼是Internet

互聯網(INTERNET,又譯網際網路、網際網),即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台計算機或者是兩台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系起來的結果,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
1995年10月24日,「聯合網路委員會」(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過了一項關於「互聯網定義」的決議:「聯合網路委員會認為,下述語言反映了對『互聯網』這個詞的定義。
『互聯網』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統:
1.通過全球唯一的網路邏輯地址在網路媒介基礎之上邏輯的鏈接在一起。這個地址是建立在『互聯網協議』(IP)或今後其它協議基礎之上的。
2.可以通過『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TCP/IP),或者今後其它接替的協議或與『互聯網協議』(IP)兼容的協議來進行通信。
3.以讓公共用戶或者私人用戶享受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帶來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務。這種服務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關的基礎設施之上的。」
這當然是從技術的角度來定義互聯網。這個定義至少揭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互聯網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聯網上的每一台主機都需要有「地址」;最後,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則(協議)連接在一起。
[編輯本段]歷程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在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當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他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互聯網最初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核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最初的網路是給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用的。當時一點也不友好。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和辦公計算機,並且任何一個用它的人,無論是計算機專家、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得不學習非常復雜的系統。乙太網-----大多數區域網的協議,出現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學學生BobMetcalfe(鮑勃.麥特卡夫)在「信息包廣播網」上的論文的副產品。這篇論文最初因為分析的不夠而被學校駁回。後來他又加進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於TCP/IP體系結構的發展,互聯網在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這個體系結構最初是有BobKahn(鮑勃.卡恩)在BBN提出來的,然後由史坦福大學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溫特.瑟夫)和整個七十年代的其他人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國國防部)採用了這個結構,到1983年,整個世界普遍採用了這個體系結構。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部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樣地,BITNET(一種連接世界教育單位的計算機網路)連接到世界教育組織的IBM的大型機上,同時,1981年開始提供郵件服務。Listserv軟體和後來的其他軟體被開發出來用於服務這個網路。網關被開發出來用於BITNET和互聯網的連接,同時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和郵件討論列表。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郵件討論列表形成了互聯網發展中的又一個重要部分。
當e-mail(電子郵件)、FTP(文件下載)和telnet(遠程登錄)的命令都規定為標准化時,學習和使用網路對於非工程技術人員變的非常容易。雖然無論如何也沒有今天這么容易,但對於在大學和特殊領域里確實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的應用。其它的部門,包括計算機、物理和工程技術部門,也發現了利用互聯網好處的方法,即與世界各地的大學通訊和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們的檢索目錄面向全世界。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中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約在同一時期,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of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連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圖形瀏覽器Mosaic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協議的發展,這個瀏覽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組在NCSA(國際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開發出來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人物,Netscape公司開發出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圖形瀏覽器和伺服器,這一成就是微軟公司始終難以超越的。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線網路服務的國際商業公司。1992年7月開始電子郵件服務,1992年11月開展了全方位的網路服務。在1995年5月,當NFS(國際科學基金會)失去了互聯網中樞的地位,所有關於商業站點的局限性的謠傳都不復存在了,並且所有的信息傳播都依賴商業網路。AOL(美國在線)、Prodigy和CompuServe(美國在線服務機構)也開始了網上服務。在這段時間里由於商業應用的廣泛傳播和教育機構自力更生,這使得NFS成本投資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經放棄了資助網路中樞和高等教育組織,一方面開始建立K-12和當地公共圖書館建設,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網路大量高速的連接。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Gates(比爾.蓋次)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過去幾年裡微軟的成功招來了關於他們統治地位的官司。您認為這場爭論是在法庭還是會在市場中結束?
關於未來發展的流行趨勢是提高網路的連接速度。56k的Modem(數據機)和支持它的硬體廠商的迅速發展對於緊接著的發展來說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術迅速發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數字專線)和人造衛星廣播網現在已經在小范圍內實現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就能在大范圍內實現。目前的這些技術問題不僅僅是用戶的連接問題,還有保證數據能從信息源高速可靠傳輸到用戶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解決。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商業走進互聯網的舞台對於尋找經濟規律是不規則的。
免費服務已經把用戶的直接費用取消了。Dephi公司,現在提供免費的主頁、論壇和信息板。在線銷售也迅速的成長,例如書籍、音樂和計算機等等,並且價格比較來說他們的利潤是非常少的,然而公眾對於在線銷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編輯本段]互聯網影響
互聯網是全球性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網路,不管是誰發明了它,是屬於全人類的。這種「全球性」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有其技術保證的。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二章中已經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布式網路。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絕對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可能存在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來控制互聯網的問題。反過來,也無法把互聯網封閉在一個國家之內-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聯網。
然而,與此同時,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網路,必須要有某種方式來確定聯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絕對不能出現類似兩個人同名的現象。這樣,就要有一個固定的機構來為每一台主機確定名字,由此確定這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址」。然而,這僅僅是「命名權」,這種確定地址的權力並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負責命名的機構除了命名之外,並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樣,這個全球性的網路也需要有一個機構來制定所有主機都必須遵守的交往規則(協議),否則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電腦、不同的操作系統都能夠通用的互聯網。下一代TCP/IP協議將對網路上的信息等級進行分類,以加快傳輸速度(比如,優先傳送瀏覽信息,而不是電子郵件信息),就是這種機構提供的服務的例證。同樣,這種制定共同遵守的「協議」的權力,也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
毫無疑問,互聯網的所有這些技術特徵都說明對於互聯網的管理完完全全與「服務」有關,而與「控制」無關。
事實上,目前的互聯網還遠遠不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信息高速公路」。這不僅因為目前互聯網的傳輸速度不夠,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還沒有定型,還一直在發展、變化。因此,任何對互聯網的技術定義也只能是當下的、現時的。
與此同時,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互聯網的意義、價值和本質提出新的理解。
網路就是傳媒

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出現固然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僅僅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互聯網的意義顯然遠遠不夠。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當初ARPANET的軍事和技術目的,幾乎從一開始就是為人類的交流服務的。
即使是在ARPANET的創建初期,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指令與控制研究辦公室(CCR)主任利克里德爾就已經強調電腦和電腦網路的根本作用是為人們的交流服務,而不單純是用來計算。
後來,url]麻省理工學院/url]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DavidClark也曾經寫道:「把網路看成是電腦之間的連接是不對的。相反,網路把使用電腦的人連接起來了。互聯網的最大成功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對人的影響。電子郵件對於電腦科學來說也許不是什麼重要的進展,然而對於人們的交流來說則是一種全新的方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技術上的挑戰,可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我們來自哪裡,不能忘記我們給更大的電腦群體帶來的巨大變化,也不能忘記我們為將來的變化所擁有的潛力。」(RFC:第1336期)很明顯,從互聯網迄今的發展過程看,網路就是傳媒(Communication)。
英文的「Communication"是個不太容易翻譯的詞。當我們談到消息、新聞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傳播和傳達;當我們說起運輸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交通;而當我們討論人際關系的時候,這個詞又和交往和交流有關。當年利url]克里德爾/url]強調電腦的作用在於「交流」,就是用的就是這個詞。
有趣的是,「電腦」(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個共同的詞根:「com」(共、全、合、與等等)。古英語的「Communicate」,就有「參與」的意思。
互聯網就是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台。
在美國大學里,一般學習的不是新聞學,而是大眾傳播學(masscommunication)。在這個意義上,「communicate」與宣傳和被宣傳無關,而是和大家共同「參與」的「交流」緊密相關。我在這里強調「網路就是傳媒」,也是為了強調網路在人類交流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互聯網迄今為止的發展,完全證明了網路的傳媒特性。一方面,作為一種狹義的小范圍的、私人之間的傳媒,互聯網是私人之間通信的極好工具。在互聯網中,電子郵件始終是使用最為廣泛也最受重視的一項功能。由於電子郵件的出現,人與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廣義的、寬泛的、公開的、對大多數人有效的傳媒,互聯網通過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幾千人乃至幾十萬人訪問的網站,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傳媒的作用。互聯網可以比任何一種方式都更快、更經濟、更直觀、更有效地把一個思想或信息傳播開來。
而互聯網的出現,電子郵件和環球網的使用,正好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網頁就是出版物
如果理解了「網路就是傳媒」,就很容易理解作為互聯網的功能之一的環球網的網頁實質上就是出版物,它具有印刷出版物所應具有的幾乎所有功能。幾年來環球網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環球網用戶直接把環球網當作出版物。根據NetSmart的統計,50%的用戶閱讀在線的雜志,48%的用戶閱讀在線報紙(http://adnet.net/statsl.htm)。
即使不通過環球網閱讀報刊,環球網的網頁本身也起到了出版物的作用。
環球網的發明者伯納斯利在他關於環球網的宣言(http://www.w3.org/WWW/People/Berners-Lee/9602affi.html)中,明確指出:「環球網在本質上是使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分享信息來進行通信的一個平台。
當把信息提供到環球網上的時候,也就被認為是出版在環球網上了。在環球網上出版只需要『出版者』有一台電腦和互聯網相連並且運行環球網的伺服器軟體。就象印刷出版物一樣,環球網是一個通用的傳媒,」然而,與印刷出版物相比較,網頁具有印刷出版物所不具有的許多特點。
首先,網頁的成本非常便宜。在紙張非常緊張、非常昂貴的情況下,網頁的優點就格外明顯。因為,與印刷出版物不同,網頁只是一種電子出版物,建立網頁並不需要紙張。而且,當電影工作者、戲劇工作者、甚至也包括作家/們在感嘆自己的工作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同時,網頁的優點也顯示了出來。因為,網頁是可以隨時修改、隨時「再來一次」的。
網頁的另一個優點是讀者面廣。既然不必花錢,誰都喜歡多看一些東西,因此,好的網頁肯定比好的書報傳播面廣得多。一個好的網頁通常每天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次光顧。其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既然是電子出版物,網頁的傳播速度也是印刷出版物所不能比擬的。
不用說書籍,即使是報紙,從編輯、排版、印刷到發行都需要時間,而網頁則非常簡單,只要放在網上就行了。這里,網頁與印刷出版物的區別在於,印刷出版物是要送到讀者手裡的,而網頁則由讀者自己來取。互聯網上影響最大的新聞網頁(比如:美國有線新聞網url]CNN/url])都是每小時更新一次內容。讀者可以常看常新,隨時追蹤事件的發展。
而且,由於網頁使用的是超文本文件格式,可以通過鏈接的方式指向互聯網上所有與該網頁相關的內容。不管是進行理論研究,還是讀新聞,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的資料。並且,這些材料好像不是別人寫好了強加於你,而是由你「參與」其中,自己「找」出來的。
也許,網頁和印刷出版物的最大區別還是在於反饋。印刷出版物的反饋渠道往往還是印刷,在許多情況下,得到反饋是非常難得的。而對一個網頁提出不同的看法就非常容易。
正是由於作為一種出版物的這些特性,環球網正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

根據PC-Meter1996年的調查,平均每個互聯網用戶每次訪問的環球網的網站有5.6個,每次察看的網頁有20.8個,而平均閱讀每一個網頁所需要的時間大約1.4分鍾,平均每次上網閱讀環球網頁的時間大約28分鍾。(url]http://adnet.net/stats1.htm/url])作為這樣一種具有私人和公共的雙重功用的傳媒,互聯網效用的實現從根本上還是依賴於參與者,也就是用戶的增加。而這一特性又是和網路的本性完全一致的。

❻ 目前網路下載軟體中那種下載技術最有效率希望有專業的回答!

P2P的就不錯。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還是point to point 點對點下載的意思,他是下載術語,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載的同時,自己的電腦還要繼續做主機上傳,這種下載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點是對你的硬碟損傷比較大(在寫的同時還要讀),還有就是對你內存利用率占很高,影響整機速度!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Q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下面試圖用三句話來揭示P2P的影響:

對等聯網:是只讀的網路的終結(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對等聯網:使你重新參與互聯網(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對等聯網:使網路遠離電視(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個新思想,從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個最初創建互聯網的最基本的思想。我們不妨花時間作一點回顧。

一、橫空出世---P2P 身為何物?

互聯網能夠發展至今,根本原因在於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脈都是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設置的。而現在能夠引起互聯網震動的,無非也只有交流方式的變革本身。 如今,在基於網路的各種技術充斥於我們周圍之時,恐怕只有很少人不知道P2P的概念了,即便您沒有深入探究,但您每日在互聯網間進行的活動幾乎沒有不沾P2P技術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你使用QQ盡情聊天之時,實際上就享受著P2P技術給你帶來的快感與興奮。P2P技術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關於P2P技術的兩種解釋或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一種解釋是,P2P即peer-to-peer。而peer在英語里是「(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的意思。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我甚至覺得解釋成為person-to-person更好一些。反正交流也都是人的交流。

而另一種解釋是,P2P就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客觀講,單從技術角度而言,P2P並未激發出任何重大的創新,而更多的是改變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的理解與認識。正是由於這個原因,IBM早就宣稱P2P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和經濟現象。

不管是技術還是思想,P2P是直接將人們聯系了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流。它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間環節。這聽起來彷彿全新的概念,但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每天見面,或者通過電話直接交流都是P2P最直接的例子。而這個時候你有沒有從電話的發展的歷史中隱約感覺到,P2P必將在互聯網時代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因為他可以改變現在的Internet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讓我們的語言影像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遞到對方身邊。它最符合互聯網路設計者的初衷,給了人們一個完全自主的超級網路資源庫。現在在業界,比較認同的P2P計算應用系統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類:

1.信息、服務的共享與管理

2.協作

3.構建充當基層架構的互聯系統

二、生機勃勃--窺探P2P的發展歷程

如果說涉及此種特點便稱之為信息技術中的P2P的誕生,那麼它的歷史這可就遠了。P2P 本身的基本技術的存在時間和我們曾經熟悉的USENET、FidoNet 這兩種非常成功的分布式對等網路技術幾乎是一同的,甚至更長些。翻翻資料就可以知道,USENET 產生於 1979 年,FidoNet創建1984年,它們都是一個分散、分布的信息交換系統。在最初的 P2P 應用出現時,許多使用該技術的人們甚至不會使用計算機。然而正是這種孕育著思想的網路技術為P2P的出現搭建了溫床。

P2P正式步入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7月,那幾乎就是互聯網在中國起步的階段。在一段介紹此時P2P技術的時間表中這樣寫著:「Hotline Communications is founded, giving consumers software that lets them offer files for download from their own computers.」(1997年7月,Hotline Communications公司成立,並且研製了一種可以使其用戶從別人電腦中直接下載東西的軟體)

或許有人還記得,早在1998年,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18歲的肖恩?范寧為了能夠解決他的室友的一個問題——如何在網上找到音樂而編寫的一個簡單的程序,這個程序能夠搜索音樂文件並提供檢索,把所有的音樂文件地址存放在一個集中的伺服器中,這樣使用者就能夠方便地過濾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為了人們爭相轉告的「殺手程序」——它令無數散布在互聯網上的音樂愛好者美夢成真,無數人在一夜之內開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時Napster網路有8000萬的注冊用戶,這是一個讓其他所有網路望塵莫及的數字。這大概可以作為P2P軟體成功進入人們生活的一個標志。

時間表中這樣記錄著這一段歷史:

January 1999:

Shawn Fanning, 18, creates the Napster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while a freshman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999年1月,18歲的美國東北波士頓大學的一年級新生肖恩?范寧開始了Napster程序的服務)

May 1999:

Napster Inc. is founded.

(1999年5月,Napster公司宣告成立)

之所以我們注重開端,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同意義上的起始,也正是從這天起,P2P開始了它曲折但極富生命力的發展。

到了2000年,P2P技術的發展就得使用月甚至日來記載了。直到現在使用P2P技術的軟體比比皆是,人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P2P作為高科技發展載體的快樂。平常我們使用的QQ 、MSN就不提了,其他軟體更是鋪天蓋地,讓人目不暇接。簡單羅列一下,以饗讀者。

軟體名稱 簡介

eMule eMule 是以 eDonkey2000 網路為基礎的新型 P2P 文件分享工具。

OPENEXT 一款P2P軟體。通過它,Internet用戶之間可以直接建立點對點的連接。

迅雷Thunder 「光速般」的智能下載軟體——迅雷(thunder2.2.0)。迅雷它擁有比目前用戶常用的下載軟體快7—10倍的下載速度。

易載ezpeer 易載ezPeer簡體中文版,免費注冊使用!ezPeer 是一個革命性的P2P(點對點)文件共享軟體。

Kuro M3 Kuro-全球第一款全中文界面的火爆MP3超強抓歌軟體!

酷狗(KuGoo) 「KuGoo」是酷狗的簡稱,是基於中文平台專業的P2P音樂及文件傳輸軟體。通過KuGoo,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安全地實現國內最大的音樂搜索查找。

APIA APIA 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 P2P 網路系統,如同目前熟知的 eDonkey、Gnutella 與 Kazaa 等軟體。

iMesh 能夠讓你設定分享文件的類型,音樂、影片或其他文件;也能夠讓你搜尋並且下載你想要的文件。

BearShare BearShare 是一個非常好的文件分享軟體,它讓你、你的朋友、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分享文件。

三、珠聯璧合---P2P和BT

說到P2P,就不能不提BT,這個被人戲稱為「變態」的詞幾乎在大多數人感覺中與P2P成了對等的一組概念,而它也將P2P技術發展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實際上BitTorrent(中文全稱比特流,簡稱BT)原先是指是一個多點下載的P2P軟體。它不象FTP那樣只有一個發送源,BT有多個發送點,當你在下載時,同時也在上傳,使大家都處在同步傳送的狀態。應該說,BT是當今P2P最為成功的一個應用。

如果解釋一下的話,BT首先在上傳者端把一個文件分成了多個部分,客戶端甲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N部分,客戶端乙在伺服器隨機下載了第M部分。這樣甲的BT就會根據情況到乙的電腦上去拿乙已經下載好的第M部分,乙的BT就會根據情況去到甲的電腦上去拿甲已經下載好的第N部分。

有一句話可以作為BT最為形象的解釋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最初聽到此概念時,有人對我說,別用BT,會壞你的硬碟的!大概指的就是前一句。現在看來,沒有貢獻怎麼會有獲取?這大概最可以概括BT下載傳輸的精髓。工具軟體BTJoy,將這一技術以軟體的形式完美起來,這個誕生僅有一年的軟體已經迅速熱遍了整個網路——對於BT下載的愛好者來說,120G的硬碟都可以被迅速塞滿!我的同學在不長的時間里竟然用他的刻錄機完成了一百來部的電視劇的保存,拿他的話來說,可以開一個小店面了!

四、風生水起---P2P是盜版者最好的溫床?

在我們盡在說P2P的好時,也不得不想到,就如同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任何新事物的發展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來看下面的日程表:

1999 年 5 月,由范寧和帕克共同創辦的文件共享社區網站—Napster正式成立,他們面臨的麻煩就由此而起。

12 月 7 日,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環宇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百代唱片、BMG等七大唱片公司以違反版權保護法為由把Napster公司推向法庭。他們稱Napster向網民提供MP3文件共享軟體侵犯了音樂版權,要求法院關閉該公司並賠償損失1億美元。

2000 年 4 月 13 日,重金屬樂隊Metallica起訴 Napster,稱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權,並涉嫌詐騙。

6 月 12 日,美國唱片協會(RIAA)和美國音樂出版協會(NMPA)向加利福尼亞州北地區聯邦地方法院起訴Napster公司,請求法院禁止在社會上流通Napster公司的MP3文件交換軟體「Napster」。

7 月 11 日,參議院就圍繞Napster展開的訴訟召開聽證會,無果而終。一些議員敦促國會立法,以澄清Napster公司是否違反了知識產權法;而支持Napster一方的人卻認為國會不應該現在介入雙方的爭端,以免影響新技術的發展。

7 月 26 日,Patel同意美國RIAA的要求,作出初步判決,命令Napster立即停止服務。

2001 年 2 月 12 日,美國第九巡迴上訴庭作出決定,Napster必須終止其免費互聯網服務,並不再向音樂迷提供共享版權保護音樂的服務。

3 月 6 日,美國地區法官Marilyn Hall Patel做出判決, 責令Napster在五個工作日內刪除所有存在爭議的歌曲。

……

就在今天,就在此時,爭議仍然不絕於耳。國外有關於P2P技術的糾紛一發而不可收拾,這種全新的極富生命力的傳輸方式從一誕生就和音樂,和版權聯系在一起。為什麼會引起音樂製作商們這么大恐慌?顯然是其前所未有的傳輸速度挑起了他們的不安。在他們極力攔截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的時候,一首歌曲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遍了整個互聯網,而更加確切的說應該是全球,這顯然是傳統的盜版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五、風景這邊獨好—P2P在中國

同樣,在傳統的方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出版商們便只有從源頭上遏制了。不知道國外關於此的爭鬧還會繼續多久,然而在中國卻又是另一種風景。眾所周知,現階段中國的版權保護制度和國外還有實質上的差距,這實際上使P2P技術的運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規避版權問題的困擾。按照國內我們的理解,P2P軟體提供的只是一個資源共享平台,並不需要對其中傳播的內容負主要責任,只要適當地監督引導當然可以大膽運作。從這方面來說,國內的P2P軟體廠商處境要比國外的同行幸福很多,路已經有前人開好,又不必像國外的先行者如Napster一樣面臨官司的壓力。而我們面對現狀,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你願意揮汗如雨在天橋淘碟,還是願意輕松候意在家享受寬頻視頻下載? 網路傳輸這種傳播方式遲早有一天會取代傳統的以磁帶、光碟為載體的影視音樂發行渠道,從而成為人們獲取影音資源的主要渠道,這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看看國外已經進行了多少年的爭端,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在中國這樣一個走進任何一家音像店,你都可以用低廉的價格獲取幾乎與正版沒有任何區別的音像製品的情況下,利用新技術的無窮魅力與優勢建立一個全新的發行渠道,打破以往那種發行模式才有可能避免切膚之痛。或許,國內的P2P行業有可能比國外的同行更有優勢率先實現成熟的商業模式。

❼ 互聯網是什麼時候創造的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在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當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他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互聯網最初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核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最初的網路是給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用的。當時一點也不友好。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和辦公計算機,並且任何一個用它的人,無論是計算機專家、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得不學習非常復雜的系統。乙太網-----大多數區域網的協議,出現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學學生BobMetcalfe(鮑勃.麥特卡夫)在「信息包廣播網」上的論文的副產品。這篇論文最初因為分析的不夠而被學校駁回。後來他又加進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於TCP/IP體系結構的發展,互聯網在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這個體系結構最初是有BobKahn(鮑勃.卡恩)在BBN提出來的,然後由史坦福大學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溫特.瑟夫)和整個七十年代的其他人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國國防部)採用了這個結構,到1983年,整個世界普遍採用了這個體系結構。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部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樣地,BITNET(一種連接世界教育單位的計算機網路)連接到世界教育組織的IBM的大型機上,同時,1981年開始提供郵件服務。Listserv軟體和後來的其他軟體被開發出來用於服務這個網路。網關被開發出來用於BITNET和互聯網的連接,同時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和郵件討論列表。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郵件討論列表形成了互聯網發展中的又一個重要部分。

當e-mail(電子郵件)、FTP(文件下載)和telnet(遠程登錄)的命令都規定為標准化時,學習和使用網路對於非工程技術人員變的非常容易。雖然無論如何也沒有今天這么容易,但對於在大學和特殊領域里確實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的應用。其它的部門,包括計算機、物理和工程技術部門,也發現了利用互聯網好處的方法,即與世界各地的大學通訊和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們的檢索目錄面向全世界。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中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約在同一時期,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of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Jonay』).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連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圖形瀏覽器Mosaic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協議的發展,這個瀏覽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組在NCSA(國際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開發出來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人物,Netscape公司開發出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圖形瀏覽器和伺服器,這一成就是微軟公司始終難以超越的。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線網路服務的國際商業公司。1992年7月開始電子郵件服務,1992年11月開展了全方位的網路服務。在1995年5月,當NFS(國際科學基金會)失去了互聯網中樞的地位,所有關於商業站點的局限性的謠傳都不復存在了,並且所有的信息傳播都依賴商業網路。AOL(美國在線)、Prodigy()和CompuServe(美國在線服務機構)也開始了網上服務。在這段時間里由於商業應用的廣泛傳播和教育機構自力更生,這使得NFS成本投資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經放棄了資助網路中樞和高等教育組織,一方面開始建立K-12和當地公共圖書館建設,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網路大量高速的連接。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Gates(比爾.蓋次)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過去幾年裡微軟的成功招來了關於他們統治地位的官司。您認為這場爭論是在法庭還是會在市場中結束?

關於未來發展的流行趨勢是提高網路的連接速度。56k的Modem(數據機)和支持它的硬體廠商的迅速發展對於緊接著的發展來說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術迅速發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數字專線)和人造衛星廣播網現在已經在小范圍內實現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就能在大范圍內實現。目前的這些技術問題不僅僅是用戶的連接問題,還有保證數據能從信息源高速可靠傳輸到用戶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解決。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商業走進互聯網的舞台對於尋找經濟規律是不規則的。

免費服務已經把用戶的直接費用取消了。Dephi公司,現在提供免費的主頁、論壇和信息板。在線銷售也迅速的成長,例如書籍、音樂和計算機等等,並且價格比較來說他們的利潤是非常少的,然而公眾對於在線銷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互聯網影響

互聯網是全球性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網路,不管是誰發明了它,是屬於全人類的。這種「全球性」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有其技術保證的。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二章中已經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布式網路。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絕對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可能存在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來控制互聯網的問題。反過來,也無法把互聯網封閉在一個國家之內-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聯網。

然而,與此同時,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網路,必須要有某種方式來確定聯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絕對不能出現類似兩個人同名的現象。這樣,就要有一個固定的機構來為每一台主機確定名字,由此確定這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址」。然而,這僅僅是「命名權」,這種確定地址的權力並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負責命名的機構除了命名之外,並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樣,這個全球性的網路也需要有一個機構來制定所有主機都必須遵守的交往規則(協議),否則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電腦、不同的操作系統都能夠通用的互聯網。下一代TCP/IP協議將對網路上的信息等級進行分類,以加快傳輸速度(比如,優先傳送瀏覽信息,而不是電子郵件信息),就是這種機構提供的服務的例證。同樣,這種制定共同遵守的「協議」的權力,也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

毫無疑問,互聯網的所有這些技術特徵都說明對於互聯網的管理完完全全與「服務」有關,而與「控制」無關。

事實上,目前的互聯網還遠遠不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信息高速公路」。這不僅因為目前互聯網的傳輸速度不夠,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還沒有定型,還一直在發展、變化。因此,任何對互聯網的技術定義也只能是當下的、現時的。

與此同時,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互聯網的意義、價值和本質提出新的理解。

網路就是傳媒

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出現固然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僅僅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互聯網的意義顯然遠遠不夠。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當初ARPANET的軍事和技術目的,幾乎從一開始就是為人類的交流服務的。

即使是在ARPANET的創建初期,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指令與控制研究辦公室(CCR)主任利克里德爾就已經強調電腦和電腦網路的根本作用是為人們的交流服務,而不單純是用來計算。

後來,url]麻省理工學院/url]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DavidClark也曾經寫道:「把網路看成是電腦之間的連接是不對的。相反,網路把使用電腦的人連接起來了。互聯網的最大成功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對人的影響。電子郵件對於電腦科學來說也許不是什麼重要的進展,然而對於人們的交流來說則是一種全新的方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技術上的挑戰,可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我們來自哪裡,不能忘記我們給更大的電腦群體帶來的巨大變化,也不能忘記我們為將來的變化所擁有的潛力。」(RFC:第1336期)很明顯,從互聯網迄今的發展過程看,網路就是傳媒(Communication)。

英文的「Communication"是個不太容易翻譯的詞。當我們談到消息、新聞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傳播和傳達;當我們說起運輸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交通;而當我們討論人際關系的時候,這個詞又和交往和交流有關。當年利url]克里德爾/url]強調電腦的作用在於「交流」,就是用的就是這個詞。

有趣的是,「電腦」(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個共同的詞根:「com」(共、全、合、與等等)。古英語的「Communicate」,就有「參與」的意思。

互聯網就是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台。

在美國大學里,一般學習的不是新聞學,而是大眾傳播學(masscommunication)。在這個意義上,「communicate」與宣傳和被宣傳無關,而是和大家共同「參與」的「交流」緊密相關。我在這里強調「網路就是傳媒」,也是為了強調網路在人類交流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互聯網迄今為止的發展,完全證明了網路的傳媒特性。一方面,作為一種狹義的小范圍的、私人之間的傳媒,互聯網是私人之間通信的極好工具。在互聯網中,電子郵件始終是使用最為廣泛也最受重視的一項功能。由於電子郵件的出現,人與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廣義的、寬泛的、公開的、對大多數人有效的傳媒,互聯網通過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幾千人乃至幾十萬人訪問的網站,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傳媒的作用。互聯網可以比任何一種方式都更快、更經濟、更直觀、更有效地把一個思想或信息傳播開來。

而互聯網的出現,電子郵件和環球網的使用,正好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網頁就是出版物

如果理解了「網路就是傳媒」,就很容易理解作為互聯網的功能之一的環球網的網頁實質上就是出版物,它具有印刷出版物所應具有的幾乎所有功能。幾年來環球網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環球網用戶直接把環球網當作出版物。根據NetSmart的統計,50%的用戶閱讀在線的雜志,48%的用戶閱讀在線報紙(http://adnet.net/statsl.htm)。

即使不通過環球網閱讀報刊,環球網的網頁本身也起到了出版物的作用。

環球網的發明者伯納斯利在他關於環球網的宣言(http://www.w3.org/WWW/People/Berners-Lee/9602affi.html)中,明確指出:「環球網在本質上是使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分享信息來進行通信的一個平台。

當把信息提供到環球網上的時候,也就被認為是出版在環球網上了。在環球網上出版只需要『出版者』有一台電腦和互聯網相連並且運行環球網的伺服器軟體。就象印刷出版物一樣,環球網是一個通用的傳媒,」然而,與印刷出版物相比較,網頁具有印刷出版物所不具有的許多特點。

首先,網頁的成本非常便宜。在紙張非常緊張、非常昂貴的情況下,網頁的優點就格外明顯。因為,與印刷出版物不同,網頁只是一種電子出版物,建立網頁並不需要紙張。而且,當電影工作者、戲劇工作者、甚至也包括作家/們在感嘆自己的工作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同時,網頁的優點也顯示了出來。因為,網頁是可以隨時修改、隨時「再來一次」的。

網頁的另一個優點是讀者面廣。既然不必花錢,誰都喜歡多看一些東西,因此,好的網頁肯定比好的書報傳播面廣得多。一個好的網頁通常每天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次光顧。其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既然是電子出版物,網頁的傳播速度也是印刷出版物所不能比擬的。

不用說書籍,即使是報紙,從編輯、排版、印刷到發行都需要時間,而網頁則非常簡單,只要放在網上就行了。這里,網頁與印刷出版物的區別在於,印刷出版物是要送到讀者手裡的,而網頁則由讀者自己來取。互聯網上影響最大的新聞網頁(比如:美國有線新聞網url]CNN/url])都是每小時更新一次內容。讀者可以常看常新,隨時追蹤事件的發展。

而且,由於網頁使用的是超文本文件格式,可以通過鏈接的方式指向互聯網上所有與該網頁相關的內容。不管是進行理論研究,還是讀新聞,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的資料。並且,這些材料好像不是別人寫好了強加於你,而是由你「參與」其中,自己「找」出來的。

也許,網頁和印刷出版物的最大區別還是在於反饋。印刷出版物的反饋渠道往往還是印刷,在許多情況下,得到反饋是非常難得的。而對一個網頁提出不同的看法就非常容易。

正是由於作為一種出版物的這些特性,環球網正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

根據PC-Meter1996年的調查,平均每個互聯網用戶每次訪問的環球網的網站有5.6個,每次察看的網頁有20.8個,而平均閱讀每一個網頁所需要的時間大約1.4分鍾,平均每次上網閱讀環球網頁的時間大約28分鍾。(url]http://adnet.net/stats1.htm/url])作為這樣一種具有私人和公共的雙重功用的傳媒,互聯網效用的實現從根本上還是依賴於參與者,也就是用戶的增加。而這一特性又是和網路的本性完全一致的。

互聯網的意義

互聯網也是一個面向公眾的社會性組織。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自願地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螞蟻般地辛勤工作,構造出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互聯網,並允許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勞動果實。互聯網反映了人類所共賞的無私精神,互聯網也使人們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平共處。

互聯網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論壇。任何人,無論來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他(她)都可以參加,互聯網永遠不會關閉。而且,無論你是誰,你永遠是受歡迎的。你不會由於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擠在外。在當今的世界裡,唯一沒有國界、沒有歧視、沒有政治的生活圈屬於互聯網。通過網路信息的傳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互相傳送經驗與知識,發表意見和見解。

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悄悄地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也許會像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一樣,互聯網將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❽ 中國網路游戲

1992年末93年初,第一個泥巴游戲俠客行正式推出,由於當時的游戲運營還沒有形成概念化結構,不存在更新,不存在拓展,俠客行的盛行很快被94年推出的笑傲江湖、風雲取代。由於玩家逐漸減少,俠客行在95年結束經營,其他的幾個泥巴網路游戲也在跟著的幾年相繼結束。當時沒有收費的概念,所以第一個免費游戲也應該算它吧。

第一個出現在中國的3D網游是2002年的《奇跡》,但是第一款國產的3D網路游戲是《天空之城》,這個游戲沒有正式運營,2003年4月隨著運營商上海風之谷數字娛樂科技有限公司宣告解體而夭折。

第一個回合制游戲是2000年的萬王之王,2006年的時候停運的,原因是玩家流失(這個基本是絕大部分游戲停運的原因)。第一個在線收費游戲也是它。

第一個 Q版游戲是2001年1《石器時代》,這個游戲一直存活至今年7月7日。新石器時代online則因中文版權的問題無法解決,也在2008年8月2日關閉所有游戲伺服器,暫停此游戲營運服務。經典石器游戲算是徹底結束了中國市場。

Done。

❾ 有誰能解釋一下互聯網到底是什麼,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互聯網(INTERNET,又譯網際網路、網際網),即廣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聯網,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

什麼叫包括哪些方面?

❿ 為什麼宜昌法院網立案系統有時候打不開網頁提示網頁導航已取消

1、瀏覽器"連接"選項設置錯誤

解決辦法:正確設置上網類型。如果是通過代理服務上網的,請正確填寫代理伺服器的IP地址與埠號;如果不是,請不要勾選"通過代理伺服器"這個選項。

2、DNS伺服器設置錯誤

解決辦法:如果ISP提供商分配給你的是固定的IP地址,那麼請正確填寫ISP提供的IP地址與DNS伺服器地址;如果ISP提供商分配的是動態的IP地址,那麼無須填寫DNS伺服器地址;還有一個可能是ISP提供商的DNS伺服器出錯不能正確地進行域名→IP地址之間的轉換,這個時候你可以在瀏覽器的地址欄敲入網站的IP地址,即可瀏覽網頁。

3、防火牆設置錯誤

解決辦法:如果防火牆設置不當,那麼可能阻隔與外網進行信息交換,造成無法瀏覽網頁的故障。我們可以修改防火牆設置。什麼,怎麼修改?這就不用俺說了吧。嗯,還是說一下,對於不了解的朋友直接選默認級別,選"中"就可以了。

情況二:ADSL能成功登陸但無法瀏覽網頁的故障解決辦法

首先應該PINGISP的DNS伺服器地址,看看能否PING通,如果能PING通,多數是軟體問題居多,如果不能PING通,則應該檢查硬體設備/線路連接狀況和通訊協議(TCP/IP)

如果能PING通,可以看到類似以下的信息:

命令:PINGA.B.C.D

ReplyfromA.B.C.D:bytes=32time=14msTTL=250

ReplyfromA.B.C.D:bytes=32time=27msTTL=250

ReplyfromA.B.C.D:bytes=32time=20msTTL=250

ReplyfromA.B.C.D:bytes=32time=17msTTL=250

如果不能PING通,會有以下信息:

PingingA.B.C.Dwith32bytesofdata:

timeout

timeout

timeout

timeout

1.有多台電腦的朋友,可以用別的電腦替換,替換的電腦不要裝任何代理伺服器軟體,也不要裝任何防火牆,並且只裝一個網卡直接和ADSLMODEM相連,正確裝上ADSL撥號軟體後。看是否能正常瀏覽,如果能,故障就是用戶端的電腦引起,如果不行,就需要檢測MODEM和線路是否正常。

2.只有一台電腦的朋友,可以先停止運行所有代理伺服器軟體,例如WINGATE、SYGATE、WINDOWS的INTERNET連接共享(ICS)等等,直接登陸看看故障能否排除,如果停止運行代理伺服器軟體後故障排除,那可以肯定是代理服務軟體的問題。

3.檢查瀏覽器特別是IE的設置,例如最常見的引發不能瀏覽網頁的故障是在IE中選取了"自動檢測設置",記住這個選項千萬不要選取。如果是IE5X版本,單擊工具-》INTRENET選項-》連接-》區域網設置,就可以看到該選項,如果該選項前面打了勾,一定要取消。取消後故障就可以解決。

4.檢查TCP/IP協議的屬性設置,特別是DNS伺服器設置是否正確,特別要說明的是,撥號軟體不同,設置DNS的位置也不一樣,有些(在撥號網路的連接圖標的屬性中設置,有些在控制面板網路中設置,有些在撥號軟體(例如ENTERNET300)自帶的連接Profile屬性中設置。這3個地方都要務必設置正確。

5.用WINDOWS的朋友,如果經過上述檢查都確認正確無誤,可以准備好ADSL撥號軟體和WINDOWS系統光碟,然後先刪除撥號軟體,再刪除控制面板/網路中的所有TCP/IP協議,重啟電腦後再重新添加TCP/IP協議,並打開MODEM電源,重新安裝撥號軟體,經過測試,如果設置正確無誤,重裝撥號軟體和TCP/IP後大都可以解決撥號能撥通但無法瀏覽網頁的問題。

6.更換一個瀏覽器軟體例如網景公司的NETSCAPE瀏覽器瀏覽測試。

7.如果你直接連接ADSLMODEM上網的那台電腦裝了兩個網卡,試試把連接區域網絡的網卡先拿起,只留下連接ADSLMODEM的網卡。然後看看故障是否排除,如果故障排除,就應該檢查網路和系統資源配置。特別是看看網卡和其他設備有沒有沖突(WINDOWS用戶可以在控制面板/系統/設備管理中查看設備是否正常)

8.你的網卡啟用了BOOTROM晶元的引導功能,而且網卡帶有PXE的引導晶元之後所造成的。可以這樣解決:

①如果網卡是集成在主板上的,或者將網上的啟動程序寫進了BIOS中,可以從BIOS設置中修改系統的引導順序,如設置硬碟最先引導,或者從BIOS中禁止網卡啟動系統。

②如果網卡不是集成的,則可以拔掉網卡上的引導晶元或者用網卡設置程序,禁止網卡的BootROM引導功能也可以關機,然後在開機之後,當出現"PressShift-F10Configure......"時,馬上按"Shift+F10"組合鍵,進入菜單之後,從第4行中將Bootorderrom設置為disable,然後按F4鍵保存退出。

情況三:共享上網無法瀏覽網頁

用WindowsXP系統的機器做代理伺服器後發現區域網中的其他電腦無法瀏覽網頁,但是有數據流,還可以使用QQ等軟體,網路中的各個機器也可以互訪。代理伺服器為雙網卡,在網路配置向導中設置為"網路中的其他計算機通過本機上網"(通過a網卡接區域網),在共享屬性中設置為"共享到網路中的b連接"(即第2張,為b網卡)。客戶機設置為"通過網路中的其他電腦上網",操作系統有Windows98/2000/XP,通過交換機連接。代理伺服器接交換機的了個指示燈工作正常(a、b網卡和寬頻Modem連接),但客戶機上的指示燈只是偶爾亮一下。在打開網頁時,可以在狀態欄看到"正在打開*****網頁"但很長時間都看不到網頁,最後顯示"網頁無法顯示"的提示。

解決措施:可能是你的網線連接和DNS設置存在問題:

①做一條級聯線,將a網卡直接連接到寬頻ADSL上,其他不動。

②設置其他客戶機的IP地址為192.168.0.2、192.168.0.3、192.168.0.4......,子網掩碼設置為255.255.255.0,設置每台客戶機的網關地址為192.168.0.1,設置DNS為你的ISP的DNS地址。

同時,也可以考慮一下代理伺服器、網卡之間是否存在著沖突,調換一下PCI插槽、移除暫時不需要的外設等也對問題的解決有一定幫助。

常見的ADSL斷流現象

網頁打不開、下載中斷、或者在線視、音頻流中斷,這些情況都是很多使用ADSL上網的人會遇到的麻煩。可是當仔細檢查ADSLMODEM的狀態時,又會發現撥號登錄已經成功。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1.線路不穩定

如果住所離電信局太遠(5公里以上)可以向電信部門申報。確保線路連接正確(不同的話音分離器的連接方法有所不同,請務必按照說明書指引正確連接)。同時確保線路通訊質量良好沒有被干擾,沒有連接其它會造成線路干擾的設備,例如電話分機,傳真機等。並檢查接線盒和水晶頭有沒有接觸不良以及是否與其它電線串繞在一起。有條件最好用標准電話線,如果是符ITU國際電信聯盟標準的三類、五類或超五類雙絞線更好。電話線入戶後就分開走。一線走電話、一線走電腦。如果居住的房間都希望安裝電話分機,最好選用質量好的分線盒。PC接ADSLModem附帶的雙絞線。(注意:手機一定不要放在ADSLModem的旁邊,因為每隔幾分鍾手機會自動查找網路,這時強大的電磁波干擾足以造成ADSLModem斷流。)

2.檢查您的網卡,如果是ISA網卡最好能換成PCI的,並且選擇質量好的網卡,太便宜的網卡可能是造成問題的罪魁禍首。10M或10M/100M自適應網卡都可。另外,雙網卡引起沖突同樣值得關注,這時,應當拔起連接區域網或其它電腦的網卡,只用連接ADSL的網卡上網測試,如果故障恢復正常,檢查兩塊網卡有沒有沖突。

3.ADSLModem或者網卡設置有誤

最常見的是設置錯了ADSLModem的IP地址,或是錯誤設置了DNS伺服器。因為對於ADSL虛擬撥號的用戶來說,是不需要設定IP地址的,自動分配即可。TCP/IP網關一般也不需要設置。另外如果設定DNS一定要設置正確,如果操作系統是Windows9x,在DOS窗口下鍵入Winipcfg獲取DNS地址,在Windows2000/XP下鍵入ipconfig/renew,或詢問當地電信部門。

另外,TCP/IP設置最容易引起不能瀏覽網頁的情況,例如沒有更改過設置,一直可以正常瀏覽,突然發現瀏覽不正常了,就可以試著刪除TCP/IP協議後重新添加TCP/IP協議。

4.ADSLModem同步異常

檢查一下自己的電話線和ADSL連接的地方是否接觸不良,或者是電話線出現了問題。如果懷疑分離器壞或ADSLModem壞,嘗試不使用分離器而直接將外線接入ADSLModem。如果確定是分離器沒有問題,要保證分離器與ADSLModem的連線不應該過長,太長的話同步很困難。如果排除上述情況,只要重起ADSLModem就可以解決同步問題。

5.撥號軟體互擾

ADSL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虛擬撥號和專線接入兩種,現在個人用戶的ADSL大都是採用前者。而PPPOE(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乙太網上的點對點協議)虛擬撥號軟體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經過多方在不同操作系統的測試,如果使用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XP,推薦用它自帶PPPOE撥號軟體,斷流現象較少,穩定性也相對提高。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ME或9x,可以用以下幾種虛擬撥號軟體——EnterNet、WinPoET、RasPPPoE。其中,EnterNet是現在比較常用的一款,EnterNet300適用於Windows9x;EnterNet500適用於Windows2000/XP。當你用一個PPPOE撥號軟體有問題時,不妨卸載這個軟體後換用一個其它的PPPOE撥號軟體,請務必注意不要同時裝多個PPPOE軟體,以免造成沖突。

6.其他軟體沖突

卸載有可能引起斷流的軟體,現在發現某些軟體例如QQ2000b等,偶然會造成上網斷流,具體什麼條件下會引發,尚要進一步測試。不少網友卸載後就發現斷流問題解決了,包括用普通Modem163撥號上網的用戶也有用這種方法解決了斷流問題的情況,筆者也收到朋友的郵件反映卸載QQ後斷流問題解決,所以如果你有QQ,不妨先卸載你的OICQ,然後再上網試試。當你發現打開某些軟體就有斷流現象,關閉該軟體就一切正常時,卸載該軟體試試。

7.病毒攻擊和防火牆軟體設置不當

雖然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擊可能性較小,但也不排除可能性。病毒如果破壞了ADSL相關組件也會有發生斷流現象。建議安裝"天網防火牆"或者"金山網鏢"網路防火牆,它們都可以實時監控你的計算機和網路的通訊情況,並警告提示莫名的網路訪問方式,有效降低受攻擊的危險性。如果能確定受到病毒的破壞和攻擊,還發生斷流現象時就應該檢查安裝的防火牆、共享上網的代理伺服器軟體、上網加速軟體等,停止運行這類軟體後,再上網測試,看速度是否恢復正常 。

閱讀全文

與法庭ip網路中心軟體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遠離路由器就沒有網路是什麼原因 瀏覽:273
計算機網路屬性在哪查看 瀏覽:870
網路密碼軟體解鎖全部都有的圖片 瀏覽:300
如何防範網路傷害 瀏覽:962
附近的網路信號強怎麼解決 瀏覽:714
獵殺對決網路正常連接錯誤 瀏覽:326
車場網路異常二維碼掃碼異常 瀏覽:994
為什麼路由器有網沒有網路 瀏覽:152
網路衛士軟體下載 瀏覽:446
只有運營商怎麼連接網路 瀏覽:46
新加坡手機網路頻段 瀏覽:984
iphone允許自動網路連接網路連接網路 瀏覽:763
小度網路游戲機多少錢 瀏覽:117
山東虛擬網路電話軟體 瀏覽:673
路由器網路擴大方法 瀏覽:121
車載qq音樂網路歌曲連接失敗 瀏覽:51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發布 瀏覽:422
取消我的電腦區域網網路共享 瀏覽:22
浙江律師哪個網路好 瀏覽:731
網路連接不上密碼也沒錯 瀏覽:50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