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腦的各個部分及其所控制的區域是什麼啊
1、皮質運動區:
位於中央前回(4區),是支配對側軀體隨意運動的中樞。它主要接受來自對側骨骼肌、肌腱和關節的本體感覺沖動,以感受身體的位置、姿勢和運動感覺,並發出纖維,即錐體束控制對側骨骼肌的隨意運動。
2、皮質運動前區:
位於中央前回之前(6區),為錐體外系皮質區。它發出纖維至丘腦、基底神經節、紅核、黑質等。與聯合運動和姿勢動作協調有關,也具有植物神經皮質中樞的部分功能。
3、皮質眼球運動區:
位於額葉的8樞和枕葉19區,為眼球運動同向凝視中樞,管理兩眼球同時向對側注視。
4、皮質一般感覺區:
位於中央後回(1、2、3區),接受身體對側的痛、溫、觸和本體感覺沖動,並形成相應的感覺。頂上小葉(5、7)為精細觸覺和實體覺的皮質區。
5、額葉聯合區:
為額葉前部的9、10、11區,與智力和精神活動有密切關系。
6、視覺皮質區:
在枕葉的距狀裂上、下唇與楔葉、舌回的相鄰區(17區)。每一側的上述區域皮質都接受來自兩眼對側視野的視覺沖動,並形成視覺。
7、聽覺皮區:
位於顳橫回中部(41、42區),又稱Heschl氏回。每側皮質均按來自雙耳的聽覺沖動產生聽覺。
8、嗅覺皮質區:
位於嗅區、鉤回和海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區的大部分)。每側皮質均接受雙側嗅神經傳入的沖動。
9、內臟皮質區:
該區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帶回前部、顳葉前部、眶回後部、島葉、海馬及海馬鉤回等區域。
10、語言運用中樞:
人類的語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動在一側皮層上也有較集中的代表區(優勢半球),也稱為語言運用中樞。
(1)島蓋部屬於哪個腦網路擴展閱讀:
大腦的運動功能:
大腦的運動系統負責產生和控制運動。產生的運動從大腦通過神經傳遞到身體運動神經元,達到控制肌肉的作用。皮質脊髓束將運動信息從大腦,脊髓傳遞至到軀乾和四肢。腦神將運動信息傳遞至眼睛,嘴巴和臉部區域。
大幅度運動(如運動和手臂和腿的運動)在運動皮質中產生,分為三部分:在前額葉回內的初級運動皮層,其負責用於不同身體部位的運動的部分。
這些運動由位於主運動皮層前面的另外兩個區域支撐和調節:前運動區域和輔助運動區域。在運動皮層中手和嘴比其他身體部位有更大的面積,這使得更加精細的運動成為可能。
小腦和基底神經節在精細,復雜和協調的肌肉運動中發揮作用,皮質和基底神經節之間的連接控制肌張力,姿勢和運動起始,並被稱為錐體外系統。
㈡ 大腦皮質有哪些語言中樞各位於何處
語言中樞分:
1、運動性語言區,在額下回後三分之一部,即三角部的後部和島蓋部;
2、書寫區,額中回後部,緊靠中央前回的管理上肢;
3、聽覺性語言區,在顳上回後部;
4、視覺性語言區,在頂下小葉的角回,靠近視覺區
大腦皮質的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機能,顳葉以聽覺功能為主,聽覺中樞位於顳上回和額中回;枕葉以視覺功能為主,視覺中樞位於枕葉的枕極;頂葉以身體感覺的功能為主,中央後回是軀體感覺中樞;額葉以軀體運動功能 為主,中央前回是運動中樞。
㈢ 額葉有分有多少溝和回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額葉是大腦半球在中央溝以前、大腦外側溝以上的部分,可分為背外側面、內側面和底面。
在額葉的背外側面,有與中央溝平行的中央前溝。此溝常分上下兩段,上段常繞過背內側緣而達旁中央小葉。中央溝和中央前溝之間是中央前回。從中央前溝上段發出一走向額極的溝—額上溝,從中央前溝下段走向額極的溝稱額下溝。額上、下溝將中央前溝以前的額皮質分為額上、中、下回。額上回比較寬大,包括半球內側面扣帶溝以上的部分,向前延伸到額極;額中回的前部有時有一額中溝,將額中回分為上下兩部分;額下回位於額下溝以下,構成大腦外側裂的下壁。額下回的後部被外側裂的前水平支和升支分為三部:在前水平支以下的部分,稱為眶部;前水平支和升支之間的部分,稱為三角部;在升支以後的部分為島蓋部,即島蓋的額部(額蓋)。
在額葉的底面,有一與內眶緣平行的直溝,稱嗅溝,溝內有嗅球和嗅束。嗅溝的內側部,稱直回;嗅溝的外側部總稱為眶回。
額葉的內側面,前方的大部分屬於額上回,又稱內側額回。內側額回的後方,以旁中央溝與旁中央小葉為界。旁中央小葉即扣帶溝緣支和旁中央溝之間的部分。旁中央小葉被中央溝末段分為前大、後小兩部分,即中央前、後回延伸到內側面的部分。
㈣ Brodmann分區系統的人類大腦皮層的Brodmann分區
1,2和3區:體感皮層(習慣上常稱為「3,1和2區」)
4區 - 初級運動皮層
5區 - 體感聯合皮層
6區 - 前運動皮層
7區 - 體感聯合皮層
8區 - 包括額頁眼動區(Frontal eye field)
9區 - 後外側前額葉皮層
10區 - 額極區(上額回和中額回最前側的部分)
11區 - 額眶區(眶回,直回和上額回前側的一部分)
12區 - 額眶區(上額回和下前回之間的區域)
13,14區 - 島皮層
15區 - 前顳葉
16區 - 島皮層
17區 - 初級視皮層
18區 - 第二視覺皮層
19區 - 視覺聯合皮層
20區 - 下顳回
21區 - 中顳回
22區 - 上顳回,其前側部分屬於韋尼克區
23區 - 下後扣帶皮層
24區 - 下前扣帶皮層
25區 - 膝下皮層
26區 - 壓外區(Ectosplenial area)
28區 - 後內嗅皮層
29區 - 壓後扣帶皮層
30區 - 扣帶皮層的一部分
31區 - 上後扣帶皮層
32區 - 上前扣帶皮層
33區 - 前口扣帶皮層的一部分
34區 - 前嗅皮層,位於海馬旁回
35區 - 旁嗅皮層,位於嗅腦溝
36區 - 海馬旁皮層
37區 - 梭狀回
38區 - 顳極區
39區 - 角回,韋尼克區的一部分
40區 - 緣上回,韋尼克區的一部分
41,42區 - 初級聽皮層和聽覺聯合皮層
43區 - 中央下區(Subcentral area)
44區 - 島蓋部,布洛卡區的一部分
45區 - 三角部,布洛卡區的一部分
46區 - 上外額葉皮層
47區 - 下額頁皮層
48區 - 下腳後區,顳葉內側的一小部分
49區 - 島旁區,位於顳葉和島葉的交界處。
㈤ 在大腦半球的上外側面看不到
在大腦半球的上外側面看不到島葉。
大腦半球簡介:
大腦半球(cerebral hepIMC),端腦的兩側結構。兩半球前後完全分開,中間由一束最大的連合纖維,胼胝體連接。表面是灰質,即大腦皮層,其隆起的部分為腦回,凹陷的部分稱溝裂。背外側面是由大腦外側裂和中央溝等分成的額、頂、枕、顳等腦葉。最前端是額極,最後端是枕極。皮質下是厚的白質,即大腦髓質。
據構成的路徑及其聯系,髓質纖維束可分為三類:投射纖維、半球內的聯合纖維和半球間的連合纖維。投射纖維是皮質與皮質下中樞的聯絡纖維,包括傳導沖動到皮質的上行纖維束以及將沖動從皮質傳到皮質下中樞的下行纖維束。上行纖維主要是丘腦放射、昕放射和視放射,下行纖維主要為錐體系和錐體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