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聯通5G上下行速率可達到多少
目前5G業務單用戶的最高下載速率能達到1Gbps(每秒吉比特)。如下載1GB高清電影(約為播放時長1.5小時的高清電影),在5G網路環境下,最快只需約8秒可下載完。5G業務單用戶最高上行速率約為100Mbps。用戶實際體驗速率受網路環境、手機性能、用戶套餐、同一時間上網用戶數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低於上限值。
意味著中國又一頂尖技術走向世界最巔峰,也意味著中國曾經被壓迫的電信事業今已經翻身,120多年前的晚清時期,我國的電信事業操控在西方列強手裡,運營商都是外國公司,它們分別是美國的太平洋公司,英國的大東公司,日本的滿鐵公司,德國的德荷公司和丹麥的大北公司等 ,晚清政府為了爭取利權,與他們展開了艱難的斗爭 ,我國電信事業,從1875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福建設立中國第一所電報學堂開始,逐漸將列強在華架設的電線收回自辦;繼而加以擴充,到了清朝末年,電報線路已遍及各省,初具規模,這是與西方運營商艱苦鬥爭的結果。 一直到如今成為世界第一,這一路的艱辛可能只有一代代的電信人才能懂得。
Ⅲ 2020年新基建促進5G發展 三大運營商取得哪些成績
2020年在疫情沖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5G「新基建」被寄予厚望。為此國家就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明確要求要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在疫情和新基建的催化下,中國5G建設按下快進鍵。
作為推動5G發展的主力軍,2020年通信運營商在推進5G基站建設部署、商用落地上取得一系列顯著成績,5G產業規模也日益擴大。據5G產業發展白皮書預測,2020年中國5G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5036億元,同比增長128%,實現跨越式發展。
歲末年初,流媒體網從5G網路、應用、終端等幾個層面著手,匯總2020年運營商具體建設進展和成果,文章分三大運營商、廣電機構兩部分,供業界參考。本篇文章先主要圍繞三大運營商5G建設現狀和發展動向展開。
5G網路建設步伐加快,技術創新成關鍵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5G基站建設工作曾一度放緩。不過基於國家層面的支持,在國內復工復產逐步展開後,三大運營商緊抓5G建設進度。(相關鏈接:疫情大考下,各方在5G新基建中能否交出「滿意答卷」?)
2月22日,工信部召開加快推進5G發展、做好信息通信業復工復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扎實做好5G發展和復工復產工作,努力完成2020年發展目標任務。隨後,三大運營商陸續公布2020年5G基站建設規劃,中國聯通方面稱,2020年上半年與中國電信力爭完成10萬基站的建設任務,三季度力爭完成全國25萬基站建設;中國移動方面則表示,力爭2020年底5G基站數達到30萬。
半年多以來,5G基站建設跑出了加速度。最新的消息顯示,中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71.8萬個,三大運營商網路建設速度和規模超出預期。以中國移動為例,在2020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表示,中國移動已提前完成2020年的5G建設目標,目前已開通5G基站38.5萬個,在所有地級市和部分重點縣城提供5G SA服務。
另一方面,5G建網過程中,基站共建共享已成趨勢。畢竟,和4G基站相比,5G基站頻點高,單站覆蓋范圍更小,同等覆蓋下,5G需要的站點更多,同時,5G基站的電費等運營成本也較高。而運營商的共建共享可以一定程度上節省投資建設成本,縮短建設周期,還能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應對不同無線、承載網路場景以及規劃、建設、維護等挑戰。
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共建共享上取得積極進展,在11月7日舉行的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中國電信宣布與中國聯通已提前完成2020年5G共建共享建設任務,累計開通超過32萬個5G基站,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年底前雙方還要增加5.8萬個5G基站的建設任務。為保障共建共享工作的高效開展,雙方還在工作機制上進行了創新,在廣西、黑龍江、江蘇、上海等地都設立5G共建共享小組。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5G共建共享的合作也在推進中,不過,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2020年中期財報會上表示,對於如何共同投資建設700MHz 5G無線網路,雙方正在就有關細節問題進一步商談,預估2020年中國廣電和中國移動在5G合作方面將不會有實質性的網路建設部署。
2020年在三大運營商積極推動下,中國5G網路建設取得積極進展。12月15日,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5G發展和經濟 社會 影響白皮書(2020年)》指出,商用一年來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商用網路,獨立組網率先規模商用,網路性能顯著提升。2021年,新一輪5G建設正蓄勢待發,近日三大運營商競先啟動2021年5G設備招標采購工作,在世界5G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也表示,將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穩步推進5G網路建設,目前工信部正同運營商制定2021年的基站建設計劃。加上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的合作若也能如期開展,2021年5G建設將全面提速。不過5G建設也仍面臨建設運維、服務運營、重大能力重塑等挑戰。而5G帶來的大規模雲化、虛擬化實施也對運營商自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依靠技術進行多維度創新尤為關鍵。
加速5G套餐推廣和垂直應用創新
5G商用一年多來,5G發展正在從政策主導、技術推動向產業主導、業務驅動轉換,得益於網路成片覆蓋,5G應用全面開花。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拓展5G應用便被著重提及,同時《關於推動5G發展的通知》中也多次強調5G應用。
面向TO C市場,隨著5G商用規模推進,運營商5G套餐用戶數持續走高。根據11月份三大運營商發布數據來看,5G套餐用戶總和已突破2.2億。與此同時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已經提前完成預先設定的2020年目標。
具體來看,中國電信的5G套餐用戶總數為7948萬戶,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電信能實現5G套餐用戶破億,此前規劃2020年5G用戶發展為6000-8000萬。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累計達到1.47382億戶,先前計劃2020年發展5G套餐用戶突破1億戶。而中國聯通並未公布具體的5G套餐用戶數量。(相關鏈接:三大運營商11月成績單 中國移動4G用戶負增長)
三大運營商也通過一系列舉措吸引用戶升級5G套餐,首先是推出優惠的套餐價格,在「6·18」前夕,三大運營開啟自 5G 商用以來的首次降價潮,中國移動最低檔套餐從128元降至88元,中國電信129元套餐折後為103元,中國聯通由129元降到90元。11月23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也顯示,三大運營商的5G套餐資費,均已下調至百元以內。
同時三大運營商著眼進行品牌化建設,爭奪Z時代用戶群體,深度布局粉絲時代下的全新產品生態體系。6月22日,中國移動聯合蔡徐坤啟動動感地帶M-ONE卡預約活動;7月11日,中國聯通攜手鹿晗正式推出「福鹿相伴卡」;9月26日,中國電信正式發布「青派」品牌,推出z代專屬產品「π卡」。
拓展應用場景也是吸引用戶的有效利器,三大運營商也在 探索 VR/AR、超高清視頻、雲 游戲 、視頻彩鈴、5G消息等特色應用。以5G消息為例,2020年4月8日,三大運營商聯合推出《5G消息白皮書》;5 月,中國移動率先推出了5G消息 App;7月,中國移動開展5G消息系統設備集中采購招標;10月,中國移動透露,5G消息已面向15個試點省份的部分客戶開放試商用;11月19日,中國移動聯手中興通訊推出5G消息平台;11月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開啟 5G 消息中心聯合公開測試;12月17日消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均已開始5G消息規模化部署。(相關鏈接:三大運營商合推「5G消息」,要搶占移動應用高地和信息服務入口?)
另一方面在5G應用場景中,約20%面向消費者,80%面向企業,即5G主要應用場景在於垂直行業。而行業市場對於運營商而言也是商業轉型的重要機會。目前在TO B市場,三大運營商對各類5G行業應用開展了大量試點示範項目,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涉及智能製造、醫療 健康 、能源、農業、教育、 旅遊 、媒體等領域,礦山和港口等也有望實現進一步落地推廣。
中國電信方面,岳陽電信5G互聯網+智慧金融、廈門電信/福州電信/北京電信/新疆電信5G+MEC智慧商業綜合體、深圳電信5G智慧交通示範路、新疆電信5G 智慧監管平台、上海電信5G VR小鎮、廣東電信5G 工業互聯網、梅州電信5G智慧公路、青島電信5G智能電網等等;
梅州電信5G智慧公路
中國移動方面,內蒙古移動5G醫療會診中心、雲南移動5G+幼兒教育應用、河北移動5G 邊緣計算智慧工地/5G+智慧校園、山東/北京移動5G+8K+衛星2020全國兩會直播、江蘇移動5G無人倉、廈門移動5G全場景應用智慧港口、海南移動5G AR機務遠程維修應用、安溪移動/福建移動5G+智慧園區、福建移動5G融媒體智慧黨建、四川移動5G網聯無人機測試示範基地、浙江移動5G智能 汽車 /智慧出行/智慧文旅、廣州移動5G智慧高鐵應用/5G+智慧電網、蘇州移動5G教育中心雲、東莞移動5G融媒體等等;
四川移動5G網聯無人機測試示範基地
廣州移動5G +智慧電網
中國聯通方面,海南聯通5G無人駕駛車、浙江聯通5G智慧園區/5G智能製造、廣東聯通5G全景VR任君遊玩/5G+智慧醫院/MEC邊緣雲+智能製造、河南聯通5G智慧便民服務中心、上海聯通5G+未來工廠、石家莊聯通5G 工業互聯網、保定聯通5G智能工廠、山西聯通5G智慧同煤、江蘇聯通5G 智慧交通、青島聯通5G 融媒應用、寧波聯通5G+智慧景區等等。
山西聯通5G+智慧同煤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初抗擊疫情中,從5G直播「雲監工」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到5G遠程會診、遠程辦公、遠程教育,再到5G熱成像測溫、智能機器人等應用,5G也發揮出重要作用。(相關鏈接:從藍圖到現實,5G垂直應用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5G應用融合步伐加快,7月3日,5G標準的R16版本凍結,進一步增強了5G更好服務行業應用的能力,為5G行業應用前景帶來更多可想空間。但目前5G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深度還不夠,大多數融合應用處於嘗試 探索 階段。如何加速釋放5G行業應用紅利也將是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
終端營銷和生態建設
5G終端的普及對5G成功商用也尤為重要。2020年運營商在疫情期間推出積極舉措,提振5G終端發展,並攜手產業鏈不斷豐富5G終端形態,增加終端數量。
在疫情期間,中國聯通向合作夥伴做出五大承諾,不僅開放「總部集采+省級自采」兩級許可權,可以先採後審,還給予商務條件支持,包括且不限於面向供應商預付款、縮短付款周期,面向渠道商提供賬期等;中國移動開放信用購、順差讓利等終端營銷資源及能力,共享中國移動線上渠道觸點資源,建立終端入庫綠色通道,還積極協同終端廠家、渠道開展終端促銷活動,幫助代理渠道開展終端銷售,緩解庫存壓力;中國電信堅持全網通策略,同時推出了多項支持措施,包括給予渠道商資金方面支持等措施,還加強廠商合作,開放自由渠道能力,加快產品的供貨保障。
從整體來看三大運營商還積極通過組建產業聯盟的方式,搭建5G終端生態。中國聯通方面,3月11日,中國聯通推進5G XR終端生態聯盟建設,9月聯合25家領軍企業、科研機構力量成立聯盟5G行業終端專業委員會;中國移動方面,5月15日,中國移動啟動5G行業終端揚帆計劃,11月還啟動了5G+終端能力升級計劃;中國電信方面,5月,中國電信攜手35家產業鏈夥伴共同開啟5G創新終端商用合作行動計劃……
2020年年末三家運營商也紛紛總結終端發展成績和發布下一年規劃。2020年中國移動合作機型超150款,計劃2021年實現網內新增5G手機2億部、合作銷售智能硬體1億部、聯合打造數字生活店5萬家,同時將攜手合作夥伴持續推動5G手機成本下降,實現1000元以上機型全覆蓋;中國電信年度終端接入量1.7億部,同比增長12%,預計2020年終端接入總量將超過2億,其中手機1.3億(5G手機3200萬),家庭終端2000萬(路由器1400萬),物聯設備2400萬(氣表水表佔比73%),2021年計劃發展5G終端1億,智家終端6000萬,行業終端3000萬;中國聯通聯合合作夥伴共同推出了14個品牌141款5G手機,13個品牌32款模組以及22款5G數據類終端,並持續在 游戲 類、視頻類、XR類、雲化類等應用領域深耕。
Ⅳ 融合共生加快5G推廣
日前,2021世界5G大會在北京舉行。在大會主論壇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發表《聚力融合共生,共助5G揚帆》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兩年來中國電信推進5G高質量發展的 探索 和融合創新實踐。柯瑞文表示,經過兩年來的商用, 5G網路覆蓋日趨完善,終端快速普及,應用不斷豐富,已經進入了5G深耕,共融共生的新階段。
雲改數轉
加速5G賦能千行百業
據柯瑞文介紹,中國電信正在實施「雲改數轉」戰略,著力打造「服務型、 科技 型、安全型」企業,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5G發展,把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體驗作為5G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5G好不好,用戶說了算」。
在5G建設上,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全面開展5G共建共享,建成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商用網路。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5G共享基站已經達到47.8萬座。預計,每年可節約用電120億度、二氧化碳減排377萬噸。雙碳目標顯著改善,成本效益進一步釋放。
同時,中國電信提升5G運營能力,構建了全客戶、全產品、全渠道的數字化營銷服務體系,統一雲網調度和基礎設施管理能力,快速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面向個人和家庭,中國電信重點打造天翼超高清、天翼雲 游戲 和天翼雲VR/AR等5G特色應用。面向政企用戶,中國電信堅持5G+DICT協同發展,形成了礦山、鋼鐵、電子、化工、港口、醫療等領域諸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項目。
科技 創新
引領5G高質量發展
堅持5G自主創新是企業發展主旋律,中國電信既注重標準的國際引領,也注重產業層面的開發創新。
在5G 科技 創新上,中國電信大力推進5G核心技術革新和自主研發。在3GPP R16標准中,中國電信主導制定了10項技術標准,授權超過30個專利。柯瑞文介紹,中國電信主導的無線網路標准在全球運營商中排名第一。
在產品研發方面,中國電信以5G為抓手,自主研發了輕量級UPF、MEC平台、小基站等產品,建立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產品體系,走在了國內運營商的前列。
在5G安全保障上,中國電信自主研發了具有全網覆蓋能力的「雲堤」網路防護平台,正在加快打造量子密話、安全專線、安全管家等一系列安全產品和服務。
雲網融合
持續夯實數字經濟基石
柯瑞文指出,在當前5G深耕,共融共生的新階段,仍然要堅持和發揚好的做法和經驗,重點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加快應用推廣,快速形成規模。未來5G應用更廣闊的空間則在B端用戶。在政企市場客戶方面,目前中國電信的政企客戶數達到1302萬家。
其次,加強雲網融合,夯實數字化底座。5G時代就是雲和網相互融合的時代。在柯瑞文看來,只有將「雲、網、邊、端、安、用」等數字化要素和AI、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打造雲網融合的安全、綠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才能提升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滿足不同行業應用場景的定製化需求。
再次,加強共融共生,打好「團體賽」。5G應用涉及經濟 社會 方方面面,發展有其復雜性和系統性,需要各方積極協同推進。
中國電信近日在上交所主板正式上市,柯瑞文強調, 「我們將以A股上市為大平台、總抓手,守正創新,開拓升級,與產業各界共同努力,攜手創造5G的美好未來,為數字中國建設譜寫華麗篇章。」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繫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採取適當措施。
Ⅳ 中興通訊5G網路建設踐行雙碳戰略
一、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為應對氣候變化,競逐綠色可持續發展,全球各國共同協作積極推動雙碳戰略。
2020年,中國政府向國際 社會 庄嚴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規劃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
美歐日韓工業化起步早,高能耗產業已遷出,低污染、清潔能源佔比高,碳吸收、存儲技術先進,加上成熟完備的碳交易市場,已率先實現碳達峰。俄羅斯、加拿大、巴西是資源型國家,工業薄弱,碳達峰也容易實現。
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又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高速發展階段,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和高碳產業結構,碳排放佔全球碳排放量 27%以上,碳排的總量和強度呈現雙高特點,中國距離碳達峰時限已不足十年,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減碳任務非常艱巨。
二、通信行業減碳目標任重道遠
雙碳戰略為中國減排脫碳之路按下加速鍵,對高耗能行業提出減排要求,其中通信行業依據巴黎協定需在2020年到2030年減排45%。
隨著通信業務量的增長,國內運營商能耗逐年增長,無線通信網路大規模部署使得通信行業面臨更大能耗挑戰。通信產業碳排結構中,70%以上來自無線接入網,佔比最高。
社會 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應用需求,共同推動5G提供更高的接入速率、更大傳輸流量。降功耗降成本,節能提效是整個5G產業鏈的共同訴求。
三、中興通訊綠色創新與智慧發展,共同助力碳中和
隨著通信業務量的增長,國內各大運營商能耗逐年增長,5G大規模部署使得通信行業面臨更大能耗挑戰。針對整個行業降功耗降成本,節能提效的共同訴求,中興通訊提出「至簡、至新、至精、至惠」的「四至共生」創新理念,幫助運營商打造綠色低碳網路,並使能千行百業節能減排,提質增效。
3.1 至簡:精簡網路架構、精細化頻譜運營
針對網路架構的有效整合,精準規劃和建設,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實現投資與建設精準匹配。目前共建共享已經成為當前運營商網路建設的主旋律,共建共享可提升頻譜利用率,降低網路建設重復投資,降低 社會 能耗。高效實現5G網路覆蓋,快速形成5G服務能力。節省電費,助力實現綠色5G。中興通訊已全面支持並助力中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共建共享5G網路,截至2021年6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雙方累計共建5G基站超過40萬個,節省建設資金超過1000億,節約基站耗電超過100億度。
為了不斷向頻譜利用要效益,實現減碳目標,中興通訊積極推動SA後續演進,引入載波聚合、動態頻譜共享、TDD與FDD協同等新技術,在深圳完成業界首個時頻雙聚合(FAST)商用驗證,FAST技術將頻譜利益最大化。2021年中興通訊業界率先發布業內首個無線智能編排網路,通過智能編排引擎實現頻譜效率和每比特能效的動態最大化。
在傳輸網路上,中興通訊全光極簡網路因其大帶寬、低時延、低功耗、抗干擾等特點,是低碳、環保的基礎網路連接方式,通過創新的全光交叉(OXC)等技術降低能耗,構建綠色節能的超高速承載網路。
3.2 至新:新設備、新材料、新能源
中興通訊是全球無線系統設備的核心供貨商,每年交付的基站數幾十萬計,每台基站上小小的減排措施,都將聚沙成塔,帶來可觀的價值。
在5G設備減排方面,中興通訊聚焦新功放、新材料、新工藝等持續創新升級,確保能效最優。5G功放是基站核心器件,採用GaN+技術配合硬體演算法改進,可使功放效率達到55%以上。在新工藝和新材料上,優化AAU導熱散熱性能,減低重量,採用創新的V型仿生散熱齒結合新材料及超輕架構,可提升20%的散熱效率,而核心路由器採用兩相液冷方案,設備整體散熱效率提升2.5倍,噪音降低80%,能耗降低30%。
同時,中興通訊提出多樣化極簡站點方案,提出建設模式從分布式向集中式轉變,從幾何疊加向邏輯集成轉變,比如機房變機櫃、機櫃變桿站、市電變綠電等具體措施,降低機房租賃成本、降低電費,實現減少碳排放25~30%的目標。
對於通信網路的能源基礎設施,中興通訊提出以「綠色、高效、智能、可靠」為理念的全新「零碳」能源網,深耕「智能光伏、智能變換、智能鋰電、智能配電、智能溫控」等各項關鍵技術,為全球客戶提供高品質的低碳、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引領傳統網路能源基礎設施的數智變革,從發電到用電全方位助力全球運營商網路向低碳、零碳演進。在中國西藏昌都、阿里、日喀則地區,採用該方案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克服無市電、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等惡劣環境影響,促進了藏區 旅遊 經濟的發展和生態保護,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在綠色低碳經濟的規模應用。
3.3 至精:精打細算,分級分層智能節能
隨著大數據技術是日益普及,AI已經深入到無線網路規劃、建設、運營、維護各個環節,在節能減排方面,AI可以多級分層實施節能智能化,確保網路能效最優。
中興通訊無線網路PowerPilot智能節電解決方案,可實現基於話務和基於業務的智能節電。基於話務的智能節能可精準調整整網的節能參數,做到節能策略自配置、參數門限自調節、KPI回滾式自優化,有效達成網路性能和節能效果之間的平衡。基於業務的智能節電利用不同業務類型的能效差異,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智能評估業務需求,並實時導航至高能效比網路中,實現整網能效最優。
中興通訊PowerPilot解決方案基於多層AI平台,不但可實現站內感知式實時節能策略編排,還可實現站間協同式階段性節能策略編排,實時性、網路性能和用戶體驗都得到優化。按照典型網路配置測算,PowerPilot較當前通常採用的智能節電方案,節能效果可提升一倍,有效降低運營商的OPEX支出。當前,該方案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啟。比如,在西安,全場景節能比例超過20%;在天津,助力運營商一年節省400餘萬度電,相當於減少碳排放2000餘噸。
3.4 至惠:綠色5G普惠千行百業節能降耗
針對5G網路支撐各行業應用碎片化需求,中興通訊推出5G精準雲網解決方案,為行業數智化賦能,實現提效降耗。
中興通訊攜手合作夥伴在鋼鐵、冶金、電子製造、港口、軌交、礦山、電力、融媒體、文旅等15個行業廣泛開展5G+創新綠色實踐,在全球范圍內實施了超過60個示範工程。例如,雲南神火5G+ 智能工廠(園區)全國標桿建設項目, 攜手打造全國一流的綠色水電鋁智能化工廠,每噸鋁降電耗1~2%,節約成本超2000萬/年。在奧地利,中興通訊聯合奧地利和記開展 5G Bee-o-Meter 的研究和試點,利用 5G、視覺分析等技術改善蜜蜂的生活環境,保護生態。
結語
中興通訊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全球5G建設,助力運營商打造融合極簡、性能極優、效率極致的基礎網路。據外部機構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興通訊 5G基站發貨量全球排名前二,僅在中國市場就完成了30萬5G基站交付,是5G規模商用的關鍵供貨商。
中興通訊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助力運營商打造端到端綠色低碳網路,並持續賦能垂直行業節能減排。目前中興通訊積已布局超過500項綠色5G創新專利,用 科技 增效降耗,攜手運營商共建綠色網路,未來持續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器件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為綠色5G奠定堅實技術基礎,加大5G與傳統高能耗行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為各行業提質增效、節能降耗作出貢獻,助力國家雙碳目標達成。
(作者系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萬春)
Ⅵ 中國現在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目前我國的5G用戶有多少
目前接入5G終端的用戶超過了兩億。按照國家工信部負責人的話,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網路,累計5G基站已經超過71萬個,而共享5G基站也超過了33萬個,目前接入5G網路的用戶已經超過了兩億。而在產業方面,我國工業互聯網持續加速,目前各行業至少已經培育出100個有足夠影響力的互聯網平台,5G網路在各行各業連接的工業設備也超過了四千萬台,千兆光纖覆蓋達到了9000萬戶家庭,覆蓋的用戶也達到了500萬戶,對多數的家庭都實現了全覆蓋。
未來國內5G網路的發展方向,建設晶元模組,儀器儀表和網路切片等,這些基礎性產品,將決定我國5G行業的整體地位,同時面向未來,開展相關的6G網路研發。
Ⅶ 40萬基站!電聯共建全球最大5G SA網路
6月28日至7月1日,2021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如約而至。在6月29日舉辦的5G共建共享峰會上,中國電信5G共建共享工作組總經理張新表示,從2019年9月份全面啟動5G網路共建共享工作以來,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 SA共建共享商用網路。這不僅對中國 社會 發展、經濟推動以及全球運營商都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而且在全球通信行業發展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5G共建共享之三大挑戰
張新指出,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是全球Top 10的運營商,對於體量如此之大的兩家運營商來說,盡管雙方資源有很強的互補性,但面對無現成經驗可循、無標准技術方案、無成功案例可鑒的困難和挑戰,要取得5G網路共建共享的成功,需要面對和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是網路管理的復雜性。作為全球兩個用戶體量億級的運營商來說,在幅員遼闊的中國,開展全量的5G共建共享,需要面對雙方網路在資源現狀、規劃目標、建設流程、維護標准、優化策略等方面的差異,需要考慮如何高效的組織重構流程、協同管理等問題。
其次,網路技術具有不確定性。5G網路要同時滿足兩家運營商的建網需求和用戶感知,必須在技術標准、網路演進、用戶策略等方面協調一致,這在全球沒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借鑒,也是需要技術攻關和創新解決的問題。
最後,是網路運營的挑戰性。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經開通運營超過40萬個5G共建共享基站,如何在共建共享網路下解決雙方網路數據的可視可管,資源的高效公平調度,確保互信等問題,都是共建共享網路運營過程當中需要解決的難題。
5G共建共享之迎難而上
面對復雜的網路協同管理問題,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一方面成立了跨運營商的項目團隊,組建了集團、省、市三級共建共享專職機構,共擔5G的規劃、技術、機制、協調和監督等職責,創新了共建共享管理組織機制。
另一方面,優化流程重構,雙方求同存異,重塑流程,按照統一規劃、分區建設、協同維護、聯合優化的原則,共同制定規劃、建設、維護、優化等系列流程,推動了"規、建、維、優"的端到端協同,充分發揮了雙方資源稟賦,實現了規模、帶寬、速率的翻倍,客戶感知領先。
5G共建共享之技術創新
在技術創新方面,張新表示,網路共建共享的重要前提是要保證雙方業務的獨立性。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經過大量的技術驗證,採用了接入網共享的技術方案,避免對雙方核心網的大量定製和改造,滿足了邏輯端到端的可控可管與快速部署的網路要求,實現了物理一張網,邏輯兩張網的5G共建共享的網路架構。
同時,由於5G商用初期SA網路和終端的產業鏈還未成熟,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考慮到雙方4G網頻率的策略,網路復合,設備廠商差異,以及用戶體驗,工程進度、維護難度等因素,並經過反復的技術論證和外場實驗後,在全球率先提出NSA接入網共享的單錨點方案、雙錨點方案,錨點讓度及錨點優先等系列的共享方案,推進雙方NSA向SA快速平滑演進的過渡技術方案。據張新介紹,該方案可根據現網負荷和用戶需求,滿足不同業務場景下的要求,實現了初期NSA與SA並存,後期SA獨立組網的技術要求。
據張新透露,在SA網路演進過程當中,雙方突破了用戶數據遷移、用戶自動默開、SA VPDN、終端與網路關鍵參數兼容等SA一系列的演進關鍵技術難題,保障了整個網路演進過程當中的平穩高效,用戶體驗不受影響。
一是創新了用戶數據遷移的方案,實現了單個用戶數據動態遷移5G網路,避免了海量用戶數據一次性遷移的巨大風險,而且節約了上億元的數據遷移定製網元的費用,不僅降低了5G用戶遷移的成本,而且實現了用戶不換卡不換號使用5G的需求。
二是創新語音回落方案,語音業務是影響用戶感知的最基礎的業務,在VoNR具備商用能力之前,面對雙方3G/4G語音承載網路的不同,QoS策略配置不一致等問題,雙方制定了語音配置的技術策略方案,使雙方用戶平滑回落到各自的網路,確保雙方用戶語音業務感知不受影響。
三是創新頻率解決方案,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提出了室外共享200M,室內共享300M的方案,根據用戶需求和網路負荷,按需靈活配置,獨立載波和共享載波方式,達到了全球C-BAND商用網路下單用戶2.7Gbps的峰值速率。
此外,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還攻克了軟硬體設備的核心技術能力。
一是雙方聯合上下游企業,突破了200M大帶寬高集成中頻晶元,3.5G GaN大帶寬的功放濾波器等關鍵元器件的技術瓶頸,推動了中頻段大帶寬設備的標准與產業鏈的成熟。
二是針對3.5GHz扇形覆蓋受限的問題,雙方創新提出5G超級上行技術,並納入了R16的核心標准。通過3.5GHz和2.1GHz的頻率協同,實現了網路容量覆蓋性能的提升。
三是面對各行各業的個性化定製網路需求,創新提出預留PRB資源的切片方式,實現了無線資源在不同切片間靈活的隔離和共享,確保了高保障性的SLA的交付。
5G共建共享之運營創新
面對網路運營的困難和挑戰,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以三大舉措積極應對。一是雙方創新打通了電聯網管的雙北向介面,使雙方網路配置參數可視可查,保證基礎數據與資源信息共享,實現了信息互通。二是開創性引入了區塊鏈技術,利用其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通過關鍵參數上鏈存證、工單雙向確權賦能、智能合約調度等產品應用,確保共享網路可管可信,資源的公平高效調度。三是面對5G高耗能問題,構建了5G基站AI大數據智能節能平台,解決了全網性、跨廠家、跨4G/5G協同的統一基站智能節能難題,使5G基站的綜合節能效率達到了15%以上。
演講最後,張新表示,經過兩年的創新和實踐,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快速建成了一張覆蓋全國所有城市的5G優質網路,為兩家5G業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網路基礎保障。但張新坦言,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 探索 和研究,例如共享網路環境下,如何更靈活的滿足ToB應用需求,實現端到端切片的能力;如何區塊鏈賦能,共享網路技術與運營;如何構建多方互信機制;如何多頻段高效能的同池化,快速實現2G/3G/4G的頻譜重耕。
「希望藉助GSMA平台與運營商、製造商以及其他行業合作夥伴,繼續深入研究共享網路的技術、運營、演進。」張新如是說道。
Ⅷ 移動5g和聯通5g電信5G哪個好
移動5g和聯通5g電信5G的使用情況,移動4G網路信號好,上網速度快 國內三家運營商5G網路制式分別如下:
聯通5G:TD-LTE、FDD-LTE 電信5G:TD-LTE、FDD-LTE 移動5G:TD-LTE 雖然聯通跟電信都是採用雙4G網路制式,但在無5G網路覆蓋的地區,聯通可向下兼容3G網路,網路速度最高可達42Mbps,是國內最快的3G網路,能同樣保證高速上網體驗
5G移動,5G是4G的延伸,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標准,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術。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等特徵。
中國移動作為在全球范圍內帶動5G標志性技術、主導新型網路架構研究的運營商,以實際行動推動5G產業的創新,主力產業變革,歡迎進入高速率
作為一種新型移動通信網路,不僅要解決人與人通信,為用戶提供增強現
G時代,中國電信提出並全面實施「雲改數轉」戰略,為打造高品質5G網路,中國電信堅持5G SA引領,攜手中國聯通首創5G網路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據中國電信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通過共建共享,已累計節省網路投資超過2100億元,每年節約網路運營成本200億元。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指出,5G是雲網融合最好的用武之地。中國電信全面實施雲改數轉戰略,不斷提升5G雲網能力。
5G聯通
基於全球最大5G共建共享商用網路,在全國125個城市開通5G VoNR(超高清音視頻通話)服務,通過將5G VoNR與AI、XR技術...
5G新通信「更高清」。5G超清視頻通話具備超低時延、超清視聽、一鍵撥打三大優勢,可一鍵發起多方召開穩定、安全的高清視頻會議。5G新通信可以讓...
5G新通信「更安心」。讓每一個電話都穩定可靠、安全可信。5G新通信可支持為自己設計專屬的數字名片,以視頻的形式顯示在您想聯系的人的手機上,讓...
5G新通信「更智能」。中國聯通將人工智慧與5G通信相融合,推出AI秘書、AI語音識別、屏幕共享和遠程協助、5G視頻客服等智慧化服務。AI秘書...
5G新通信「更炫酷」。中國聯通還創造性地將XR、AI、數字人技術融入5G新通信場景,提供AR特效、AR塗鴉等多種趣味功能。在5G新通信過程中
實、虛擬現實、超高清(3D)視頻等更加身臨其境的極致業務體驗,更要解決人與物、物與物通信問題,滿足移動醫療、車聯網、智能家居、工業控制、環境監測等物聯網應用需求。最終,5G將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行業各領域,成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
Ⅸ 用戶增長迎來「瓶頸」,5G能否成為聯通突圍的關鍵
文/熔 財經
作者/Kinki
幾天前,聯通發布了其2020年的財報,其中,聯通的利潤增幅較大,移動服務收入同比由負轉正,創新業務收入不斷提升等數據,都是本次年報中的亮點。
另外,在此次財報中,聯通首次公開了其5G用戶的相關數據,2020年作為5G普及商用元年,隨著三大運營商的5G數據出爐,投資者終於一窺其貌,到底誰會略勝一籌?
一、營利雙增的聯通,卻面臨用戶出逃的困擾
「熔 財經 」在財報中看到,聯通2020年的營業收入為3038.38億元,同比增長4.6%,凈利潤124.94億元,同比增長10.3%。總體來說, 營收和利潤都在穩步提升,聯通「轉型增效」戰略下,成績明顯。
過去三年 ,聯通的營收和利潤的增長都比較穩定,在17年「混改」之後,通過 「降本增效」和加大創新業務的發展,聯通從18年開始,營利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不過, 反觀聯通的用戶數量,卻「不升反降」 。截止2020年12月底,聯通全年累計凈流出用戶多達1200多萬,總用戶量只剩下3.06億,是三大運營商中流失率最高,也是用戶數量最低的一個。
從上圖數據中不難看出,中國電信新增的用戶數量,幾乎就是移動和聯通流失的用戶總和,也就是說, 整個通訊市場,已經很難實現用戶數量的「量增」,運營商下的用戶增長,不過是運營商之間的用戶流動。
再說, 雖然從數據上看,電信的新用戶增長最多,但實際上,這是三家運營商主導不同的戰略所導致的 。由於移動整體用戶數量最為龐大,因此目前移動的首要任務不是尋找增量用戶,而是拓展自己較弱的寬頻業務和新業務轉型,相反,寬頻業務強勢的電信,則更看重移動用戶擴張。
而「熔 財經 」認為 ,聯通去年之所以客戶流失嚴重,與其激進地推動2G用戶退網有關,當時2G用戶在聯通總體用戶總量中 ,仍占將近1/3,取消2G網路也引起不少聯通用戶的不滿,但對聯通自身而言,或許更希望通過此舉,進一步增加運營的效能。
所以,對三大運營商而言,其實彼此都明白單純靠用戶增長,已經很難拉動營收和利潤的增長了,倒不如把精力放在更有價值的業務上,比如提升用戶的ARPU值,比如打開5G的滲透率。
二、聯通用戶最少,凈利潤增幅最大,原因何在?
不過,盡管用戶丟失不少,但若從利潤表現來說,聯通的數據並不比另兩家運營商差。2020年,電信的凈利潤雖然是聯通的一倍之多,但聯通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0.3%, 相比較之下,電信的凈利潤增幅為1.6%,截止Q3,移動的凈利潤同比降0.3%。
問題來了,無論是原有的用戶數據,還是最新公布的5G用戶數據,聯通都墊底,那它利潤的增速原因何在?
從經營邏輯上來說,要麼就是有額外的「開源」,要麼就是「節流」 。財報顯示,2020年聯通的銷售費用僅為304.61億元,同比下降9.2%;另一方面,終端補貼成本同比下降了99.3%,省下來的開支成了利潤,賬面上自然就好看多了。
聯通之所以大量流失客戶,其中一個原因也在這里,這兩項成本其實都是為發展新用戶而設,成本卡住了,新用戶的發展自然不如預期。
而另一方面,聯通也在盡力「開源」 ,財報數據顯示,去年聯通的移動服務收入達1567億元,同比「由負轉正」,但傳統業務畢竟增長乏力,加上有移動這個龐大的競爭對手,所以聯通也逐漸將重心轉移到新興業務上,尤其是政企業務。去年,聯通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上升高達30.0%
另一個主要收入增長,則來自於固網寬頻業務的發展,寬頻接入收入同比增長2.4%,達到人民幣426億元。雖然增量不算大,但畢竟這是電信的主戰場,且考慮這個數字在2019年是同比下跌的,所以聯通也在盡力開拓能賺錢的戰場。
三、聯通5G,或成未來的重要增長支撐?
除此以外,作為最後公布5G數據的運營商,聯通的5G業務也值得期待。雖然目前聯通的5G用戶數量最少,但其滲透率並不低,整體上來說跟電信不相伯仲,比移動還要高。
若從成本收益角度來看,聯通是用小成本撬動了最大的收益。去年,聯通的5G資本開支為350億元,電信為453億元,移動高達上千億元,為此, 聯通宣布將與電信共建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網路,預計雙方均能節省投資超760億元,
從經營體量來看,移動與電信、聯通並不是一個級別,聯通和電信合作的舉動,將能讓兩者在5G業務上享受加速發展,同時大幅降低網路運營成本,並縮短網路的建設周期。
除了盡力降低在5G業務上的成本投入以外,聯通也在積極提高5G用戶的ARPU。截止去年底,電信5G用戶ARPU為65.6元,而聯通為70元左右。
此前,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也表示,聯通2G用戶會在今年內全部退網,相信這部分用戶,包括聯通原有的3G、4G用戶轉至5G,王曉初預測2021年,聯通5G用戶的ARPU還會提升超過10% 左右。
當然,「熔 財經 」認為, 聯通想要盡力發展5G相關業務,也因為聯通自身傳統業務在三大運營商中,一直處於劣勢地位。
回看過去20年三大運營商移動ARPU的發展,無論在2G、3G還是4G年代,率先發力「新一代通信網路」的運營商,往往能在此後提升用戶ARPU值的過程中獲得優勢。
比如在3G通訊年代,由於電信的3G標准占優,因此加入的電信一度將自己的ARPU提升至跟移動差不多。而在4G年代,由於移動最先發力4G網路,因此移動的ARPU在2015年後率先提升,而電信與聯通就一直處於「守勢」。
因此,對三大運營商來說,5G業務的發展,將會在未來成為影響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從2019年開始,三大運營商的移動ARPU都是下跌的,這跟上文提過的,整體通訊用戶接近飽和有關。
但大家的ARPU值都在2020年迎來了拐點,這跟各大運營商紛紛在去年推出5G業務有關。綜合來看,三大運營商均受益於5G業務,讓移動ARPU能夠止跌回升。
既如此,接下來三大運營商,特別是聯通將如何推進5G業務的發展,將至關重要。總的來看,三大運營商的5G劃側重角度不同,運營打法與優先發展領域也呈現出了差異性。
中國移動的用戶數量是三大運營商當中最多的,且其獲得的5G無線頻率與聯通和電信的不同,中國移動獲得的是2.6G+4.9Ghz,電信和聯通獲得的是3.5Ghz。
理論上, 低頻保證覆蓋,高頻保證網速,移動的低無線頻率在覆蓋同等面積,要求同樣邊緣速率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更少的基站來進行組網,在5G發展前期,移動即便少投入一點,也能獲得更大更快的覆蓋率。
相對之下,聯通和電信的3.5Ghz,雖是目前全球成熟度最高的5G頻率,其速度會快一些,但因為覆蓋率不高,要求基站的數量更多。為此,在普及使用之前,聯通和電信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金來開發,這也是為何兩者需要攜手共建網路的原因之一。
目前來看,移動的「家底」最厚,其5G業務發展方向最全最廣,除了終端消費者(ToC)和產業合作夥伴(ToB)之外,還將提供泛在的智能雲和邊緣計算服務,嘗試構建新型的智慧中台。
而電信將會加快雲網融合的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垂直行業發展機遇,向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領域進軍。也就是說電信憑借其在寬頻上與政企合作的優勢,未來將深耕雲計算服務,華為、阿里雲都可能是其競爭對手,或合作夥伴。
而聯通的主打方向,則一直比較「模糊」。在2020年四大運營商工作會議上,聯通更多強調的是管理架構的創新和落地。
而關於5G,董事長王曉初曾表示「中國聯通一定會參加某一家或者是多家合作的局面。」事實上,除了跟電信的合作之外,聯通還將聯合電信和廣電開發3300-3400Mhz頻段。
那麼,聯通到底是怎麼想的?首先,從消費終端(ToC)來看,別看目前移動的5G滲透率不高,考慮到其整體用戶數幾乎是聯通和電信的3倍,滲透率偏低也不難理解,再加上移動的5G頻段具有覆蓋率高的先發優勢,在這個層面上,聯通和電信即使聯合起來,要超越移動的可能性都不大。
目前來看,三大運營商的5G資費水平差別不大,顯然,在5G網路這件事上, 聯通和電信也沒有打算再用「價格戰」來搶用戶了。
早幾年的時候,三大運營商還為了獲取用戶而激烈「拼殺」,比如聯通就曾推出48元不限流量套餐來搶用戶,曾有運營商高層用「一碗湯、湯一碗」來形容當時運營商所處的困境,大家拼個你死我活,實質上行業整體價值沒有任何得益。
而且,現在運營商即便搶來了5G的終端用戶,也不再意味著就能賺大錢。韓國從19年中就率先大范圍開展5G網路應用,至今5G用戶的ARPU已經提高了40%左右,DOU值提高了2-4倍。
DOU值是用戶的月均流量消費額,參考韓國5G業務的發展模型,在我國5G資費還這么貴的前提下,流量消費還要再翻倍,估計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如此看來,5G的盈利點不在ToC之上。按通信行業的專家估算,5G的應用場景僅有20%面向ToC用戶,剩餘的80%都是面向ToB用戶的,5G更大的應用還是在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
移動和電信都找到自己在ToB業務上的發力點了,一個強調智慧中台,一個著力雲網融合,兩者都是各路專家所看好的,5G在工業互聯網上的應用,只是從目前來看,尚未迎來政企的大范圍應用。
而聯通則在去年的5G世界大會上,牽頭建立「5G應用創新聯盟」,積極 探索 「5G+物聯網+大數據+AI」的融合應用,看來,聯通的著力點應該是推進工業企業邁入數字化時代。目前,聯通已與十多個垂直行業的400多家客戶開展5G創新合作,孵化了超百個5G創新商用工程。
從ToB業務的層面來看,聯通將自己5G發展跟中國工業產業緊緊的聯合在一起,而未來幾年,將會是國內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聯通這步棋,至少看起來穩了。
5G賽道上,三大運營商都才剛剛發力,現在談孰優孰劣似乎還言之尚早,但對已經落後的聯通來說,至少是一個能夠期待的未來。
2020年,是5G時代開啟的元年,各大運營商在過往的投入,也都開始有所收獲。現在,就看誰能在5G路上,走得更快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熔 財經 :城市商業新媒體,區域經濟鏈接者,產業趨勢發現地。
Ⅹ 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移動網路,如今我國5G使用情況如何
近年來,中國在提高互聯網速度和降低互聯網收費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固定寬頻和移動網路的速度大幅提高,資費大幅下降,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降低企業成本、繁榮數字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政府今年的工作報告,中小企業寬頻和專用線的平均費率將再降低10%。加強努力構建5g網路千兆光纖網路來豐富應用場景。
中國固定寬頻和移動網路端到端用戶體驗比5年前增長了7倍左右。根據工信部的數據,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5G移動網路,擁有2.6億個5G移動終端連接。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建設基站最多的國家。到2020年10月,中國已經開通了70多萬個5G基站和1.8億多個終端連接。中國的5G獨立網路已初步大規模商業化,覆蓋地級及以上城市和全國重點縣市。深圳現在是中國第一個實現獨立5G網路全覆蓋的城市,擁有超過4.6萬個5G基站,建設密度居全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