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OSI/RM共分為哪幾層簡要說明各層的功能。 請您詳細解答。謝謝!
OSI/RM共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7層。
第1層:物理層,在物理信道上傳輸原始的數據比特(bit)流,提供為建立、維護和拆除物理鏈路連接所需的各種傳輸介質、通信介面特性等。
第2層: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服務的基礎上,建立相鄰節點之間的數據鏈路,通過差錯控制提供數據幀在信道上無差錯地傳輸,並進行數據流量控制。
第3層:網路層,為傳輸層的數據傳輸提供建立、維護和終止網路連接的手段,把上層來的數據組織成數據包(Packet)在節點之間進行交換傳送,並且負責路由控制和擁塞控制。
第4層:傳輸層,為上層提供端到端(最終用戶到最終用戶)的透明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所謂透明的傳輸是指在通信過程中傳輸層對上層屏蔽了通信傳輸系統的具體細節。
第5層:會話層,為表示層提供建立、維護和結束會話連接的功能,並提供會話管理服務。
第6層:表示層,為應用層提供信息表示方式的服務,如數據格式的變換、文本壓縮和加密技術等。
第7層:應用層,為網路用戶或應用程序提供各種服務,如文件傳輸、電子郵件(E-mail)、分布式資料庫以及網路管理等。
(1)以下哪個是網路層的功能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的特性:
是一種異構系統互連的分層結構;提供了控制互連系統交互規則的標准骨架;定義一種抽象結構,而並非具體實現的描述;
不同系統中相同層的實體為同等層實體;同等層實體之間通信由該層的協議管理;相信層間的介面定義了原語操作和低層向上層提供的服務;
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是面向連接的或無連接的數據服務;直接的數據傳送僅在最低層實現;每層完成所定義的功能,修改本層的功能並不影響其他層。
② 網路層實現的最基本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規定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點: 1.路徑選擇與中繼 在點-點連接的通信子網中,信息從源結點出發,要經過若干個中繼結點的存儲轉發後,才能到達目的結點。通信子網中的路徑是指從源結點到目的結點之間的一條通路,它可以表示為從源結點到目的結點之間的相鄰結點及其鏈路的有序集合。一般在兩個結點之間都會有多條路徑選擇。路徑選擇是指在通信子網中,源結點和中間結點為將報文分組傳送到目的結點而對其後繼結點的選擇,這是網路層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之一。 2.流量控制 網路中多個層次都存在流量控制問題,網路層的流量控制則對進入分組交換網的通信量加以一定的控制,以防因通信量過大造成通信子網性能下降。 3.網路連接建立與管理
③ 網路層的關鍵功能是什麼
網路層:關繫到子網的運行控制,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確定分組從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選擇「,以分組為單位進行傳輸。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
① 路由選擇和中繼.
② 激活,終止網路連接.
③ 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
④ 差錯檢測與恢復.
⑤ 排序,流量控制.
⑥ 服務選擇.
⑦ 網路管理.
④ TCP/IP有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TCP/IP是有共網路介面層,網路層,運輸層和應用層共四層協議系統。
第一層是應用層,功能是服務於應用進程的,就是向用戶提供數據加上編碼和對話對的控制。
第二層是運輸層,功能是能夠解決諸如端到端可靠性和保證數據按照正確的順序到達。包括所給數據應該送給哪個應用程序。
第三層是網路層,功能是進行網路連接的建立,和終止及IP地址的尋找最佳途徑等功能。
第四層是網路介面層,功能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是數據包從一個設備的網路層傳輸到另外一個設備的網路層的方法。還有控制組成網路的硬體設備。
(4)以下哪個是網路層的功能擴展閱讀:
TCP/IP協議不僅僅指的是TCP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一個由FTP、SMTP、TCP、UDP、IP等協議構成的協議簇, 只是因為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和IP協議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稱為TCP/IP協議。
TCP/IP協議產生過程為:
(1)1973年,卡恩與瑟夫開發出了TCP/IP協議中最核心的兩個協議:TCP協議和IP協議。
(2)1974年12月,卡恩與瑟夫正式發表了TCP/IP協議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同時,為了驗證TCP/IP協議的可用性,使一個數據包由一端發出,在經過近10萬km的旅程後到達服務端。
在這次傳輸中,數據包沒有丟失一個位元組,這成分說明了TCP/IP協議的成功。
(3)1983年元旦,TCP/IP協議正式替代NCP,從此以後TCP/IP成為大部分網際網路共同遵守的一種網路規則。
(4)1984年,TCP/IP協議得到美國國防部的肯定,成為多數計算機共同遵守的一個標准。
(5)2005年9月9日卡恩和瑟夫由於他們對於美國文化做出的卓越貢獻被授予總統自由勛章。
TCP/IP協議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事實上的標准,是它恰好適應了世界范圍內數據通信的需要。它有以下特點:
(1)協議標準是完全開放的,可以供用戶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網路硬體系統,可以運行在廣域網,更適合於互聯網。
(3)網路地址統一分配,網路中每一設備和終端都具有一個唯一地址。
(4)高層協議標准化,可以提供多種多樣可靠網路服務。
參考資料:網路——TCP/IP協議
⑤ 計算機網路中,網路層的功能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中,網路層的功能是包括定址和路由選擇、連接的建立、保持和終止等。它提供的服務使傳輸層不需要了解網路中的數據傳輸和交換技術。如果您想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網路層,那就是"路徑選擇、路由及邏輯定址"。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
網路層中涉及眾多的協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協議,也是TCP/IP的核心協議——IP協議。IP協議非常簡單,僅僅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與IP協議配套使用實現其功能的還有地址解析協議ARP、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網際網路報文協議IC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
(5)以下哪個是網路層的功能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Physics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層完成數據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用戶。
除了標準的OSI七層模型以外,常見的網路層次劃分還有TCP/IP四層協議以及TCP/IP五層協議。
大多數的計算機網路都採用層次式結構,即將一個計算機網路分為若干層次,處在高層次的系統僅是利用較低層次的系統提供的介面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層實現該功能所採用的演算法和協議;較低層次也僅是使用從高層系統傳送來的參數,這就是層次間的無關性。因為有了這種無關性,層次間的每個模塊可以用一個新的模塊取代,只要新的模塊與舊的模塊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介面,即使它們使用的演算法和協議都不一樣。
⑥ 在osi參考模型中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
路由選擇、擁塞控制與網路互連。⑦ osi參考模型分為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OSl參考模型中從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1、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2、數據鏈路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以實現介質訪問控制。
3、傳輸層為會話層用戶提供一個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優化的數據傳輸服務機制。
4、應用層為特定類型的網路應用提供了訪問OSI環境的手段。
5、會話層負責驗證訪問和會話管理。解除或建立與別的接點的聯系,沒有協議。
6、表示層的功能包括數據格式化,代碼轉換,數據加密,沒有協議。
7、應用層的功能有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OSI 分層的好處:
1、每一層更改不會影響其他層。
2、有利於網路設備廠商生產出標準的網路設備。
舉個例子:其實網上買東西的過程就很類似於OSI模型。顧客在淘寶店看到了 一款傢具,顧客就聯系賣家,我要什麼款式,什麼顏色的,什麼型號,價格,然後顧客就拍下傢具支付,廠家這邊就找人打包,打完包後就得把箱子編上號,打包完成後就找快遞員來取貨。
快遞員就會在箱子上寫上寄件人,收件人,手機等,每一個箱子上都貼上;然後快遞員就把箱子搬到中轉站,快遞公司的中轉站每天都有一輛汽車把貨物運往火車站(假如是廠家在北京,顧客在深圳,),這里快遞公司中轉站的汽車就把箱子運往北京火車站。
第二天,貨物就達到深圳火車站,那麼快遞公司的汽車就把貨物從深圳火車站運往快遞公司深圳的中轉站,然後再由快遞員根據單號送到顧客的家裡,廠家就會派人去組裝傢具,最終傢具完整的呈現在顧客的眼前。分層就各負責各的工作。
每一層只關心自己那一層的事情。不關心其他的,就如快遞員不關心裏面是什麼東西,貨運員連寄件人收件人都不看,他就負責每天從中轉站運到火車站就完事了,比如每天運兩次,有一件他也運。
⑧ 網路協議中的網路層的功能是什麼
網路層屬於OSI中的較高層次了,從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解決的是網路與網路之間,即網際的通信問題,而不是同一網段內部的事。網路層的主要功能即是提供路由,即選擇到達目標主機的最佳路徑,並沿該路徑傳送數據包。除此之外,網路層還要能夠消除網路擁擠,具有流量控制和擁擠控制的能力。網路邊界中的路由器就工作在這個層次上,現在較高檔的交換機也可直接工作在這個層次上,因此它們也提供了路由功能,俗稱「第三層交換機」。
網路層的功能包括:建立和拆除網路連接、路徑選擇和中繼、網路連接多路復用、分段和組塊、服務選擇和傳輸和流量控制。
⑨ TCP/IP網路模型從上至下哪四層組成各層主要功能是什麼
1、組成: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鏈路層
2、各層主要功能:
應用層:負責向用戶提供應用程序,比如HTTP、FTP、Telnet、DNS、SMTP等。
傳輸層:負責對報文進行分組和重組,並以TCP或UDP協議格式封裝報文。
網路層:負責路由以及把分組報文發送給目標網路或主機。
鏈路層:負責封裝和解封裝IP報文,發送和接受ARP/RARP報文等。
(9)以下哪個是網路層的功能擴展閱讀
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簡稱OSI),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聯合制定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開放式互連信息系統提供了一種功能結構的框架。
它從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而TCP/IP簡單來說就是OSI的簡化版,把OSI的七層簡化為了四層。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
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協議來完成自己的需求。
⑩ 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網路層主要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為了向傳輸層提供服務,則網路層必須要使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服務。而數據鏈路層的主要作用是負責解決兩個直接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但並不負責解決數據經過通信子網中多個轉接節點時的通信問題。
因此,為了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讓源端的數據能夠以最佳路徑透明地通過通信子網中的多個轉接節點到達目的端,使得傳輸層不必關心網路的拓撲構型以及所使用的通信介質和交換技術。
網路層協議:
TCP/IP網路層的核心是IP協議,它是TCP/IP協議族中最主要的協議之一。在TCP/IP協議族中,網路層協議包括IP協議(網際協議),ICMP協議(Internet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以及IGMP協議(Internet組管理協議)。
IP是一種網路層協議,提供的是一種不可靠的服務,它只是盡可能快地把分組從源結點送到目的結點,但是並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證。它同時被TCP和UDP使用,TCP和UDP的每組數據都通過端系統和每個中間路由器中的IP層在互聯網中進行傳輸。
ICMP是IP協議的附屬協議。IP層用它來與其他主機或路由器交換錯誤報文和其他重要信息。IGMP是Internet組管理協議。它用來把一個UDP數據報多播到多個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