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聞與傳播學的研究生哪個學校的好考
1,人民大學,錄取比例約50:1錄取人數110人。
2,中國傳媒大學,推薦報考,原名北京廣播學院。
3,清華大學,錄取比例約30:1錄取人數40人。
❷ 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考研可報考的院校有哪些
中國傳媒大學:
作為第一批開設MJC專業的院校之一,中國傳媒大學新傳專碩屬不同學院,保持了其慣有的特色:覆蓋面廣,方向劃分細致。
新聞學院的全媒體新聞實務、媒體市場調查;電視學院的國際新聞實務、新媒體實務、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廣告學院的品牌營銷傳播;國際傳媒教育學院的國際廣播電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作為備受考研學子青睞的傳媒院校,除中外合辦項目及推免外,中傳MJC 2021計劃招生人數為73人,相比2020年擴招20餘人,主要集中在新聞學院和電視學院,人數可觀。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其前身為復旦大學新聞系,創辦於1929年9月,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新聞傳播教育機構,享有「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美譽。
2021年復旦大學MJC專業招生人數共65人(不含推免)。劃分5個方向,包括:新聞與傳播、新聞與傳播(財經新聞)、新媒體傳播、全球媒介與傳播、國際新聞傳播。需要關注的是新媒體傳播、全球媒介與傳播、國際新聞傳播這三個方向只招推免生,所以在進行院校選擇時考生需仔細看清相關要求。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2021年碩士招生目錄中顯示,新傳專碩學習年限為3年,招生方向為「網路與新媒體」。
該校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簡稱新媒體學院)成立於2015年4月,由西安交通大學與陝西省委宣傳部共建,是國內較早以新媒體命名並作為其教學科研方向的新型新聞學院。
因為是工科學校,其新媒體學院也展現了「工科方面」的優勢,在新媒體與社會治理、大數據輿情與政務新媒體、數據新聞與計算傳播、新媒體與政治傳播、新媒體與文化傳播等方向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研優勢。
深圳大學:
深圳大學作為南方知名高校,其傳播學院知名度也在逐年提升,雖說該校在2019年才開始進行新聞與傳播專碩招生,但其報考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據該校官方公示數據:2019年報考新傳專碩人數達149人,最終錄取13人(不含推免);2020年進行擴招,報考人數翻了近2.3倍,達到338人,最終錄取26人(不含推免)。
❸ 傳播學考研學校有哪些考試科目主要有哪些
1、傳播學專業在國內可選擇的考研院校有很多,比較好的院校有兩大類:
(1)傳播學專業重點優勢學科單位: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2)傳播學專業優勢學科單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雲南大學、上海大學、雲南大學、上海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河北大學、安徽大學、南京師范大、四川大學。
2、傳播學專業考研考試科目主要有:政治、俄語、日語、英語(二選一)、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新聞傳播學實務綜合、媒介基本素質和能力。
具體每個院校考試科目會有所不同。
(3)網路傳播學考研考哪個學校擴展閱讀:
新聞傳播學考研各名校考試科目
1、中國人民大學:政治、英語、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新聞傳播學綜合筆試 。
2、武漢大學:政治、英語或俄語日語或法語或德語、綜合知識(含法律、經濟、中國古代、現當代代表作家的經典作品,以及論說文、記敘文的寫作)、新聞傳播學基礎(含新聞理論、新聞業務、傳播學基本理論)。
3、中國傳媒大學:政治、日、英語二選一、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
4、 南京師范大學:政治、俄語或日語或英語二、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新聞與傳播專業 。
❹ 考研選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有哪些大學推薦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文學學科/新聞傳播學類下屬專業,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輪新聞傳播學學科評估結果可知,全國共有56所開設文學學科/新聞傳播學類/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大學參與了排名,排名靠前3的學校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復旦大學,
❺ 網路與新媒體方向考研的學校有哪些
中國傳媒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安徽大學、雲南大學等。
1、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學校位於北京城東古運河畔,校是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被譽為「海底撈大學」和「信息傳播領域最高學府」。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排名全國第一。
學校致力於網路、廣播、電視、電影、出版、廣告、新媒體等信息傳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以信息傳播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近年,新聞傳播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數字媒體、廣播電視領域)、戲劇與影視學等一級學科穩居全國第一。
2、暨南大學
暨南大學(JinanUniversity),簡稱暨大(JNU),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央部屬高校。主要院系有新聞與傳播學院,管理學院,國際學院,華文學院等。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排名全國第二。
3、深圳大學
深圳大學(ShenzhenUniversity),簡稱深大,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3688號,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創辦。學校辦學層次由學士、碩士到博士教育,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主要院系有法學院、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傳播學院、經濟學院等。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排名全國第三。
4、安徽大學
安徽大學(AnhuiUniversity),簡稱安大,坐落於安徽省會合肥,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主要院系有新聞傳播學院、經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等。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排名全國第六。
5、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YunnanUniversity),簡稱雲大,原名私立東陸大學,始建於1922年12月,1934年更名為省立雲南大學。主要院系有文學院、經濟學院、資源環境與地球科學學院等。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排名全國第九。
❻ 網路與新媒體考研學校
有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斯坦福大學等。這個專業本科可以考數字藝術媒體的研究生。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於2000年5月26日合並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按照「應用領先、基礎突破、協調發展」的科技發展方略,構建起了覆蓋基礎研究層、高新技術研究層、技術開發層三個層次的科技創新體系。
師資力量:
現有專任教師3600餘人,其中教授1300餘人,副教授1400餘人;教師中有院士18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5人,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
以上內容參考:華中科技大學官網——學校簡介
❼ 新聞傳播學考研比較容易上的學校
1、河南大學。依據其研究生招生網發布的信息可知,該學院的新聞學研究生(學術型)計劃招生人數為29人。相關的考試科目包含了《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新聞與傳播理論》以及《新聞與傳播實務》。
以上內容參考:河南大學研究生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招生專業目錄(學術型)
以上內容參考:鄭州大學研究生院-鄭州大學202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以上內容參考: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華東師范大學 傳播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以上內容參考:安徽大學研究生院-安徽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分專業招生計劃
❽ 傳媒類的專業考研,有什麼好的院校推薦
傳媒類的專業考研,有什麼好的院校推薦?
傳媒類專業對絕大部分人而言較為生疏,正在准備傳媒類的專業考研的大夥兒一定要多了解一下傳媒類的專業知識與基本常識。今日追隨我一起了解一下傳媒類的專業考研擇校:強烈推薦這6所學校」,期待可以幫助到朋友們。
NO.5清華大學
這兒出產工科男,這兒的新聞傳播學也很厲害,但卻有一些新鮮感,由於從官方網經過竟然查不出實際的招收名額和推免狀況。這就是清華的遭糕的地方了,但是,依據以往狀況,清華錄取人數也是非常低的,並且不特定教材,推免佔比大。就算是最傳統的的新聞學,在傳播學和國際性新聞事業這三個專業而言,要報考,實屬不易。盡管清華的考研復試分數線較為低,但提示一下提前准備報名的朋友們,還需要多考慮一下別的要素。
NO.6華中科技大學
這是一個工業生產氣場較為深厚的院校,但它的新聞傳播學整體實力卻不可小覷,排在了第四位。除開傳統式的新聞報道和散播兩大專業外,還設立了廣告宣傳和廣電網的專業。2015全部學校招81人,有一半是推免的,平攤出來,每一個專業實際上都不過多,更何況,近三年來,華科的分數線全是漲跌。節節攀升,來看中意華科的人也並許多。
❾ 請問開設網路傳播學專業的高校有哪幾所
目前,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廣播學院、武漢大學等高校開設有網路傳播專業,它一般作為一個專業方向設在新聞學專業目錄中。
網路傳播學專業是以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新聞傳播理論為基礎,以網路媒體和網路傳播現象為研究對象,探討網路傳播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研究網路傳播的基本規律、社會影響及發展趨勢的學科。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從事網站建設、信息傳播與網路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❿ 傳播學考研學校排行
2022-2023年考研選擇學校時,傳播學考研學校排名情況怎樣、哪些學校比較好是廣大考研學子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傳播學是新聞傳播學下屬學科,以下是大學生必備網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第四輪新聞傳播學學科評估結果整理出的新聞傳播學-傳播學考研學校排名,排名前2名的大學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以下是具體榜單,供大家參考:
12 南京大學 B+
13 南京師范大學 B+
14 浙江大學 B+
15 廈門大學 B+
16 四川大學 B+
17 河北大學 B
18 安徽大學 B
19 鄭州大學 B
20 湖南大學 B
21 湖南師范大學 B
22 中山大學 B
23 深圳大學 B
24 陝西師范大學 B
25 上海外國語大學 B-
26 蘇州大學 B-
27 南昌大學 B-
28 山東大學 B-
29 河南大學 B-
30 華南理工大學 B-
31 蘭州大學 B-
32 南京政治學院 B-
33 北京印刷學院 C+
34 北京師范大學 C+
35 北京外國語大學 C+
36 天津師范大學 C+
37 遼寧大學 C+
38 重慶大學 C+
39 西南政法大學 C+
40 西北大學 C+
41 中央民族大學 C
42 中國政法大學 C
43 吉林大學 C
44 同濟大學 C
45 上海理工大學 C
46 汕頭大學 C
47 廣西大學 C
48 西安交通大學 C
49 北京工商大學 C-
50 南開大學 C-
51 上海師范大學 C-
52 安徽師范大學 C-
53 華中師范大學 C-
54 西南大學 C-
55 雲南大學 C-
56 新疆大學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