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該如何寫康巴什新區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思路
一、總體目標
2011至2012年,按照政府主導、公益服務、體系完善、發展平衡、惠及全民的原則,加強城鄉統籌,突出軟體建設和服務開展,到2012年底,努力形成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基本全覆蓋、公共文化新產品生產供給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達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標准,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有效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公益性原則。由政府主導,以財政投入為保障,提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的優惠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提供非贏利性的文化服務。
堅持基本性原則。按照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西部)創建標准》要求,確保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鼓勵和支持人民群眾獲得更高層次、更多樣性的文化消費。
堅持均等性原則。實現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建設覆蓋全社會各階層不同類型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讓全市人民群眾均能公平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
堅持便利性原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布局合理,就近融入群眾生活圈,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傳遞、服務指引、服務和產品消費近距離、經常性,適合大眾便捷獲取。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全覆蓋。
2011至2012年,圍繞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總目標,全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顯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
1.持續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建面積為1.6萬平方米的寶雞市圖書館新館;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利用原青銅器博物館(籌建中的民俗博物館)建設市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非遺陳列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新建、改擴建一批縣(區)文化館和圖書館,建成門類齊全、功能先進、層次分明、省內領先的公共文化設施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影劇院等齊全的文化設施體系新格局。
2.大力加強流動文化設施網路建設。市、縣(區)兩級圖書館配備流動圖書服務車,市、縣(區)兩級文化館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車。建成與我市人口分布和地域條件相適應的流動文化設施網路,市縣(區)兩級圖書館、文化館全部具備流動文化服務能力,廣大群眾能夠就近方便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3.實施市、縣(區)兩級公共圖書館達標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加強市、縣(區)圖書館達標建設。市圖書館達到文化部頒國家二級館以上標准;國家級文化先進縣(區)隴縣、鳳翔縣、陳倉區、岐山縣,擬創建文化先進縣(區)的千陽縣、金台區、渭濱區,以及扶風縣、麟游縣,縣(區)圖書館達到文化部頒國家三級館以上標准;全市公共圖書館人均佔有藏書0.4冊以上;人均年增新書在0.02冊以上。
4.實施市群眾藝術館、縣(區)文化館達標建設。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文化部頒布的《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標准》,加強市群眾藝術館、縣區文化館達標建設。市群眾藝術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金台區、渭濱區、陳倉區三個區的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館標准;國家級文化先進縣隴縣、鳳翔縣、岐山縣,擬創建文化先進縣的千陽縣,以及眉縣、太白縣,縣文化館達到國家三級館的標准。
5.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到2012年底,全市建成85個單獨設置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其設備配置、活動開展、人員配備、綜合管理達到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部制定的《鄉鎮(街道)文化站建設標准》。
6.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市、縣兩級全部建成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縣區實現60%以上的鄉鎮(街道)、社區建有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水平,維護和發展公眾文化權益。
2011至2012年,以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強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效益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給水平,更好地維護和發展城鄉群眾公共文化權利、培育社會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
1.全面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組織文化部門和單位,繼續開展大型文化下鄉活動、圖書流動閱覽、送書下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農村文化服務活動。積極推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創建工作,鞏固提升現有的4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發展水平。組織農村和城市社區依託傳統節日、重大慶典活動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辦好春節廣場文化周、夏日廣場納涼晚會、社區文藝匯演、秦腔大賽、歌手大賽、自樂班大賽、民間曲藝大賽、「非遺」展示展演展覽宣傳活動、夏日周末文化廣場、社火藝術節、周文化藝術節等品牌文化活動。不斷推進文化惠民活動向縱深開展,努力滿足各階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受眾率和參與率達到省內先進水平,人均參加文體活動的時間每周不少於3小時。
2.逐步實現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多元化。繼續深化市、縣兩級院團體制機制改革,大力解放藝術生產力。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在全市重點扶持300支群眾業余文藝團隊,支持600支基層農村群眾業余文藝團隊,保障民間文藝演出活動經常性開展,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市場,採取項目補貼、資助和招標采購等方式,通過集中配送、連鎖服務等多種方式,有效解決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問題,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3.全面實現公益性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根據中、省《關於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要求,2011年7月1日起,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各級公共文化設施電子閱覽室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時間每周不少於42小時,公共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56小時,文化館(站)、博物館、體育館(場)、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2小時。
4.積極組織開展公益性文化服務。市、縣兩級文化館業務人員進社區(農村)培訓、輔導和調研人均每年不低於48天;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年均舉辦各類講座、展覽、培訓等活動不少於20場(次),下農村、社區服務點活動不少於200次;博物館每年舉辦講座、培訓活動不少於20場(次)。市、縣兩級文化館每年組織流動演出12場以上,流動展覽10場以上;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每年下基層服務次數不低於60次。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年舉辦有影響的大中型文化活動不少於4次,開展培訓、展覽、演出等文藝活動12次以上。各村(社區)農家書屋每年開展群眾主題讀書活動4次以上。實現每個行政村每月看1場以上電影、每年看2場以上戲劇或文藝演出,每年組織3次以上規模較大的群眾文體活動。
5.全面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建設,2012年底,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化服務體系,縣縣有支中心、鄉鄉有基層服務點,實現「村村通」;100%的基層群眾可以通過基層服務點使用文化信息資源及享受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的資源服務。
6.實施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制定《寶雞市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總分館制管理暫行工作辦法》等相關制度,保證分館(點)規范性、系統性的建設原則。實施以市圖書館為總館,縣區圖書館為分館,鄉鎮(街道)圖書室為二級分館,村(社區)圖書室為分點的總分館模式。吸收大專院校、部隊等單點陣圖書館加盟總分館服務體系,同時做好圖書流動車服務工作,與總館、各分館(點)形成動靜結合、館點結合的圖書館服務網路,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調配、統一檢索、統一分編,通借通還。
(三)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踐,加強理論研究和宣傳報道。
理論研究和宣傳報道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明兩年,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推動實踐發展的同時,理論上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媒體的宣傳報道還需要進一步跟進。
1.加強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實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手段。依託各級公共圖書館、各級文化館(站)和文化研究社團,結合具體實踐,參與文化部及省文化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課題研究工作,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共性問題,總結經驗,並形成課題研究成果,為國家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為同類地區的發展提供借鑒。
2.加大宣傳力度。新聞媒體及時跟蹤報道,形成強力有效的宣傳態勢、積極濃郁的宣傳氛圍,擴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社會影響。特別是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的新探索、新機制、新做法、新成效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典型示範作用,帶動我市整體創建工作。同時,向社會公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展情況,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參與示範區創建工作,接受公眾的考評和社會的監督,推動我市創建工作順利進行並取得成效。
四、建設步驟
第一階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按照國家、省關於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工作要求,成立創建組織領導機構,建立明確的工作機制。結合我市實際,制訂創建實施方案、宣傳方案、制度設計方案等,制定並完善創建規劃,明確目標任務。
第二階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和省文化廳的指導下,全面展開創建工作。市、縣區、鄉鎮、社區(村)四級,分別按照創建標准和建設規劃,對照各自承擔的創建任務,制定方案,組織實施。
第三階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突出重點,全力推進,全面開展各項建設服務工作,基本完成《建設規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力爭各項指標全部達到創建標准。
第四階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對創建工作進行自查,改進提升,迎接國家檢查驗收,確保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驗收順利通過,力爭成為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五、保障措施
(一)統籌規劃,建立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我市「十二五」文化事業發展規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保障廣大城鄉群眾文化權益,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既是文化部門的重要任務,也是各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明兩年,我市將以創建工作為契機,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並實施公共文化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並實施公共文化績效評估制度,形成政府、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監督管理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和保障。
1.建立有效機制。市、縣(區)制定並實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規劃和政策,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制定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宏觀管理、行業協會參與、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建立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確保各社會團體對農村和基層的文化援助。
2.嚴格落實政策。按照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和文化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編制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文化館建設用地指標》、《文化館建設標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標准》、《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等標准,統籌利用資源,堅決落實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體育館(場)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用地,公共文化設施門類齊全,布局合理、服務便捷。
3.有效整合資源。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平台,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和項目有效整合,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綜合、系統、運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體現便民惠民,提高整體服務能力,發揮綜合效益。
4.加快推進改革。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推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責任制,形成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制定並落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文化事業建設有關政策,積極扶持民營文藝團體、民間文藝社團和農村(社區)群眾自辦的業余文藝團隊,使其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
(二)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建立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長效資金保障。
1.強化目標責任。實現「五納入」,即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體系,納入財政預算,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承擔創建任務的各級政府,以及各級文化、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切實認識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改善當地公共文化設施,增強文化服務能力,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意義,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既定時間、既定路線、既定任務,完成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各項工作。
2.完善投入機制。建立總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公共文化經費投入機制,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市、縣兩級財政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其增長幅度要高於同級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按照部頒文化館等級必備條件的標准,對市群眾藝術館的財政撥款總數不低於全市人均0.80元,縣(區)文化館不低於全縣(區)人均0.60元的最低標准;按創建國家示範區的要求,市、縣兩級財政分別按所轄人口人均0.60元的標准撥付公共圖書館購書經費;落實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運行經費,市級每年22.7萬元,縣(區)級每年6.8萬元;縣(區)財政安排的鄉鎮(街道)文化站每年的業務活動費不得低於其所轄人口人均0.30元的最低標准。切實保障實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購買重要公共文化服務產品、開展重要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所必需的資金,專款專用。
(三)健全機構,完善隊伍,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和技術全面落實。
1.加強隊伍建設。健全鄉鎮綜合文化站組織機構,至2012年,在現有每鄉鎮已有1名文化專乾的基礎上,再配備1名文化站長,1名網路多媒體技術人員;為每個行政村和城市社區配備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專干。市級文化單位業務人員占職工總數不得低於7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業務人員總數的30%以上),縣級文化事業單位業務人員占職工總數不得低於8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人數占業務人員總數的20%以上)。徹底解決公共文化機構無編制,非文化工作人員占編、文化專干不專現象,充分調動發揮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在職人員培訓教育制度,市級文化單位在職員工參加脫產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20天,縣級文化單位在職員工參加脫產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15天,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文化專兼職人員參加集中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5天。
2.建立技術支撐。利用網路、聲訊、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務技術支撐系統。按照省頒標准,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級中心配備8至10名技術人員,縣級支中心配備3名技術人員。落實人員經費,確保系統正常運轉,實現全市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❷ 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
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
1.完善校長教師交流制度改革。不斷完善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推進校長教師優質資源的合理配置,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形成城區和塬區團隊交流的雙向機制,率先實現縣域內校長教師資源均衡配置,促進教育公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2.實施「大學區制」管理改革。建立中小學五大學區,充分發揮龍頭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帶動輻射作用,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積極實施金台區和千陽教育聯盟合作交流、結對幫扶,建立縣際、縣域「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關系,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升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
3.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竭力把信息化技術和優化課堂教學相融合,大力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改革,不斷促進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的變革,「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現中小學全覆蓋,課堂改革朝著「深化、細化、提質、增效」的方向縱深推進,積極創建寶雞市高效課堂星級實驗校。
❸ 陝西教育學院是本科還是專科
陝西教育學院也就是陝西學前師范學院,屬於公辦本科大學。
【學校概況】陝西學前師范學院是一所由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陝西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公辦省屬普通本科高校。是全省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和基礎教育管理幹部培養培訓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陝西省創業研究和西安市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陝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展中心、陝西省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陝西省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辦公室、陝西省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等10餘個管理、培訓或技能鑒定認證機構均設在我校。
【辦學歷史】辦學歷史悠久,前身陝西教育學院,1963年由陝西省西安師范學校(1906年建立)和陝西省教師進修學校(1956年建立)合並成立。201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和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更名為陝西學前師范學院。2013年,學校成為陝西省學前教育師范生免費教育唯一試點院校;2014年,學校被確定為陝西省轉型發展試點院校。
【辦學定位】立足陝西,服務地方,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積極培育學前教育特色,以培養「品德優、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善創業」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著力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
【辦學條件】學校現有雁塔和長安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720餘畝。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活動中心、師資培訓樓等建築面積達31萬m2;圖書館藏書130餘萬冊;有實驗中心5個,實驗室分室90個,實驗中學、小學和幼兒園各1所。
【辦學規模】學校設有教育科學學院、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學前教育系、學前教育二系·音樂系、學前教育三系·美術系、學前教育四系·環境與資源管理系、學前教育五系·計算機與電子信息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政治經濟系(思政教學部)、歷史文化與旅遊系、外國語言文學系、數學系、化學與化工系和體育系14個教學單位,共有全日制學生15000餘名。
【師資隊伍】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88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與專業技術人員66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256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08人,具有碩士學位者439人。全國優秀教師2名,省級教學名師7人,獲省級優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級師德標兵等以上榮譽稱號30餘人次;省級教學團隊3個;多名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競賽中獲獎。
【學科建設】學校實施「學科興校」戰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現有普通本科專業25個,專科專業21個,涵蓋教育學、文學、歷史學、工學、法學、理學、藝術學、管理學8個學科門類。學校實施高層次人才建設工程,匯聚學科隊伍,凝煉學科方向,搭建學科平台,培育學科特色,採取學科帶頭人+團隊的建設模式,強化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和青年學術骨幹三級梯隊建設。現有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核心價值觀培育與紅色文化基因傳承協同創新研究中心)1個,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前教育發展研究中心)1個。
【質量工程】學校實施「質量立校」戰略,現有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學前教育政策法規》《心理咨詢原理與技術》)、部省共建實訓基地1個(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學前教育專業)、國家級教師隊伍建設示範項目1個(「院園一體化」幼兒教師培養模式改革)、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實踐導向的學前教育專業「全科型」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凸顯地方性、實踐性特色的歷史學示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心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前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創新創業試點院系1個(學前教育系),有省級優秀教材6部、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8項、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19項。
【科學研究】學校設有學前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區域教育發展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創業教育研究中心等20個科研機構。近三年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39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先後與西安高陵區、咸陽渭城區和淳化縣、寶雞金台區和麟游縣等區縣開展教育戰略合作;與天佑集團、千策科技公司等企業開展產教研合作,共建「南瓜深加工產品研發中心」「柿子深加工技術研發中心」等研發中心,獲國家發明專利40餘項,成功轉化技術成果15項、40餘個品種。
【合作交流】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德國不萊梅大學、紐西蘭維特利亞理工學院、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台灣台中教育大學等開展高校管理、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校際合作,教師、學生出國(境)實習、交流學習規模逐年增加;與陝西師范大學建立了對口支援合作關系。
❹ 寶雞市金台區東風路聯盟三組有聯通網路嗎
有。寶雞中國聯通(東風路營業廳)是一家中國聯通營業廳,位於寶雞金台區東風路,所以寶雞市金台區東風路聯盟三組有聯通網路。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聯通」)於2009年1月6日由原中國網通和原中國聯通合並重組而成,公司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以及130多個境外業務接入點。
❺ 雲計算核心技術Docker教程:Docker使用網橋網路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就網路而言,網橋網路是在網段之間轉發流量的鏈路層設備。網橋可以是在主機內核中運行的硬體設備或軟體設備。
就Docker而言,網橋網路使用軟體網橋,該軟體網橋允許連接到同一網橋網路的容器進行通信,同時提供與未連接到該網橋網路的容器的隔離。Docker網橋驅動程序會自動在主機中安裝規則,以使不同網橋網路上的容器無法直接相互通信。
橋接網路適用於在同一Docker守護程序主機上運行的容器。為了在不同Docker守護程序主機上運行的容器之間進行通信,您可以在OS級別管理路由,也可以使用 覆蓋網路。
啟動Docker時,會自動創建一個默認的橋接網路(也稱為bridge),並且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新啟動的容器將連接到它。您還可以創建用戶定義的自定義網橋網路。用戶定義的網橋網路優於默認bridge 網路。
用戶定義的網橋和默認網橋之間的
用戶定義的網橋可在容器之間提供自動DNS解析。
預設橋接網路上的容器只能通過IP地址相互訪問,除非您使用被認為是傳統的--link選項。在用戶定義的網橋網路上,容器可以通過名稱或別名相互解析。
想像一個具有Web前端和資料庫後端的應用程序。如果調用容器web和db,則db無論應用程序堆棧在哪個Docker主機上運行,Web容器都可以在處連接到db容器。
如果在默認網橋網路上運行相同的應用程序堆棧,則需要在容器之間手動創建鏈接(使用舊式--link 標志)。這些鏈接需要雙向創建,因此您可以看到,要進行通信的容器要多於兩個,這會變得很復雜。或者,您可以操作/etc/hosts容器中的文件,但這會導致難以調試的問題。
用戶定義的網橋提供了更好的隔離性。
所有未--network指定的容器都將連接到默認網橋網路。這可能是一種風險,因為不相關的堆棧/服務/容器隨後能夠進行通信。
使用用戶定義的網路可提供作用域網路,其中只有連接到該網路的容器才能通信。
容器可以隨時隨地從用戶定義的網路連接和分離。
在容器的生命周期內,您可以即時將其與用戶定義的網路連接或斷開連接。要從默認橋接網路中刪除容器,您需要停止容器並使用其他網路選項重新創建它。
每個用戶定義的網路都會創建一個可配置的網橋。
如果您的容器使用默認的橋接網路,則可以對其進行配置,但是所有容器都使用相同的設置,例如MTU和iptables規則。另外,配置默認橋接網路發生在Docker本身之外,並且需要重新啟動Docker。
用戶定義的橋接網路是使用創建和配置的 docker network create。如果不同的應用程序組具有不同的網路要求,則可以在創建時分別配置每個用戶定義的網橋。
默認網橋網路上的鏈接容器共享環境變數。
最初,在兩個容器之間共享環境變數的唯一方法是使用--linkflag鏈接它們。用戶定義的網路無法進行這種類型的變數共享。但是,存在共享環境變數的高級方法。一些想法:
多個容器可以使用Docker卷掛載包含共享信息的文件或目錄。
使用可以一起啟動多個容器docker-compose,並且compose文件可以定義共享變數。
您可以使用群體服務來代替獨立容器,並利用共享機密和 配置。
連接到同一用戶定義網橋網路的容器可以有效地將所有埠彼此公開。為了使容器或不同網路上的非Docker主機可以訪問該埠,必須使用或 標志發布該埠。-p--publish
全國產經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❻ 金台道長分享的關於寫作的幾點建議
一、難熬的新手寂寞。
二、無從下手的創作壁壘。
三、抵不過無處發表的信心打擊。
一、勤動筆寫東西。
不管你都學到了多少的技巧和方法,歸根到底都離不開寫,每天寫,培養寫作的能力。
二、找准寫作方向,集中精力做下去。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找到自己的方向之後,朝著目標去深耕,去聚焦。如果這也想做,那也想做,在幾個選擇中搖擺不定,只會件件都做不好。
三、給自己每天留出固定的時間段來閱讀和寫作。
每天抽出固定時間定好鬧鍾,時間一到就去讀書寫作。這樣堅持一段時間,這個習慣就會和我們的生物鍾一樣。這個方法親測有效。
一個人的學習圈子很重要,周圍都是讀書學習的朋友,你也會慢慢愛上學習。無戒學堂就提供了這樣學習的環境,在這樣一群人之中,相互鼓勵,相互學習,一個人也許走得快一些,但一群人一定走得更遠。我一定要跟上老師的節奏,認真聽課做課程復盤,堅持練習寫作。時間會證明一切。
先完成,再完美。要打破自己的心中的寫作壁壘,不是說剛開始一定要寫的很完美,很少有作家一開始就寫出傳世作品,大家幾乎都是在日復1日的堅持和積累中更上一層樓。給自己一些耐心,允許自己暫時的寫得不好,堅持努力,一定會有進步的。
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寫作的條件。定好鬧鍾,每晚10點鍾開始整理當天學習內容,做好復盤。堅持每天寫作輸出,提前一天准備好第二天發表內容。
❼ 陝西省定邊縣有那些特產
」。1、蕎麥,定邊縣是全國優質蕎麥生產基地縣,年種植面積20萬畝,總產1100萬公斤,年出口 蕎麥100萬公斤,
我縣所產的蕎麥粒大、皮薄、葯用價值高,主要出口東南亞、日本等國家。2、油料,定邊是陝西省優質油料生產基 地縣,以胡麻為主,年種植面積40萬畝,總產2300萬公斤,人均100公斤,人稱定邊縣胡麻油為「食用香油」。3、羊子,全縣有可牧 草場450萬畝,羊子存欄數達56.7萬只,年產皮13萬張,毛156萬公斤,絨7.8萬公斤,產成品已打入國際市場。4、蜂產品,定邊農作 物面積大,草原遼闊,花期長,蜜源豐富,年產蜂蜜30萬公斤,花粉4萬公斤。5、洋芋,年種植面積30萬畝,總產量近25000萬公斤。 定邊縣所產洋芋含澱粉量高,營養價值高,被譽為「地下蘋果」,主要銷往北京、天津、濟南、太原和鄰近省市。6、甘草,面積約 為24萬畝,年收購量122萬公斤,佔全省收購量的90%以上。定邊甘草,以其品質好,產量高,銷路廣而中外聞名。甘草,是定邊「三 寶」之一,與咸鹽、皮毛齊名。定邊野生甘草資源豐富,總儲量為3400多萬公斤,年生長量約在40萬公斤以上。定邊的成品甘草與甘 草制劑行銷全國諸省、遠銷歐美、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和地區。
❽ 2022年陝西省延安_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報考條件
根據陝西省司法廳查詢2021年核准考試工作的公告,據公告顯示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可以報名參加2021年陝西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核准考試: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3)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4)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5)具有陝西省戶籍或經常居住地在陝西省境內;
(6)具有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放寬地區應具有高等學校法律專業專科學歷或者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以上並具有相應的法律專業知識);
(7)未受到刑事處罰(過失犯罪的除外);
(8)無被開除公職或者吊銷律師執業證、公證員執業證、司法鑒定人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的情形;
(9)沒有因嚴重失信行為被國家有關單位確定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並納入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情形;
(10)沒有國家法律法規或相關規定禁止從業的其他情形。
未取得學歷學位證書的2021年應屆畢業生出具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學歷學位查詢和認證信息,可以報名。考試結束,成績合格人員應當在8月31日前提交畢業證書及學歷認證證明,不能在規定期限提交的,視為不符合規定的報名條件,考試成績無效。
2.放寬政策
除以下13個非放寬地區外的其餘地區為放寬地區。
非放寬地區為:西安市新城區、蓮湖區、碑林區、雁塔區、未央區;寶雞市金台區、渭濱區;咸陽市秦都區、渭城區;渭南市臨渭區;漢中市漢台區;安康市漢濱區;榆林市榆陽區。
放寬地區報名人員以報名時戶籍地或經常居住地為准,申請執業地限於學歷專業放寬地區。
3.以上情況是2021年確定的報考條件,陝西省全省適用的,報考延安。2022年報考條件是否變化,請及時關注陝西省司法廳發布的報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