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聊天哪個年份最流行

網路聊天哪個年份最流行

發布時間:2022-11-16 12:59:48

⑴ 請問互聯網是幾時開時的在哪年最流行呢

1969年
-- 互聯網誕生
美國國防部授權ARPANET進行互聯網的試驗。

這件事的意義在於:

先後建立了四個主Internet節點:UCLA大學(洛杉磯),緊接著是斯坦福研究所、UCSB(聖巴巴拉)和U(猶他州立)。
1971年
-- 人們開始通過互聯網交流。
在ARPANET網上建立了15個節點(共23台主機)
電子郵件——一個通過分布網路傳送信息的程序——被發明了,這個發明和互聯網的關系是:
電子郵件今天依然是互聯網上人與人溝通的主要方式。
本文後面會用一小段文字解釋如何收發電子郵件。
在以後的生活中,電子郵件將與你息息相關。
1972年
-- 計算機可以更加簡便的接入互聯網
第一個展示ARPANET功能的公開演示網建立,共接入了40台主機。
互聯網工作組(INWG)建立,並開始討論建立各種協議的問題。
這個工作組對互聯網產生的影響在於:

起草了Telnet協議規范。
Telnet協議是當今大多數主機之間互操作的主要方式。
1973年
-- 全球性的互聯網開始浮現
首批連入ARPANET的其他國主機出現,他們是:英國倫敦大學和挪威的皇家雷達機構。
乙太網的最初模樣被勾畫出來——這就是現在區域網聯網的最早形式。
互聯網思想開始流傳。
舊金山的一家大酒店第一次架設了具有網關結構的網路。網關結構明確了一個網路規模究竟能有多大(網路內部可以是異構的)
文件傳輸協議(FTP)被制定,使得聯網計算機可以收發文檔數據。
1974年
-- 包交換網路傳輸成為主流
傳輸控制協議(TCP)被制定,互聯網的基石——包交換網路奠定。
Telenet,ARPANET的商業化運作網路向社會開放,這是第一次向社會提供包數據傳輸服務。
1976年
-- 網路規模迅速膨脹
伊麗莎白女王進行了發送電子郵件的嘗試。
UUCP(Unix to Unix CoPy)協議由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並在UNIX群體中發布。
這個協議的重要性在於:

UNIX當今依舊是各個大學和科研究構的主流操作系統。
這些UNIX主機可以透過互聯網「交談」。
網路開始向全球用戶開放。
1977年
-- 電子郵件服務蓬勃興起,互聯網正在變為現實
聯網主機數量突破100。
THEORYNET網為100多名計算機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電子郵件服務,這個系統使用了一個自己開發的電郵系統和TELENET接入網路為用戶提供服務。
起草電子郵件標准
第一個在 ARPANET/無線網/SATNET 互聯的演示網通過網關和互聯網協議連接的演示網。
1979年
-- 新聞組誕生
旨在研究計算機網路的計算機科學部在美國建立。
基於UUCP協議的USENET網建立。
她的意義在於:

USENET今天依然非常興旺。
產生了各種討論組、新聞組。
當年年末建立了3個新聞組。
現在幾乎所有的話題都有相應的新聞組。
1979年 (續)
第一個MUD(多用戶土牢)多人交互操作站點建立。這個站點包含了各種冒險游戲、棋類游戲和豐富詳盡的資料庫。
ARPA建立了互聯網配置白板(ICCB)
包交換無線電網(PRNET)在ARPA的資助下開始試驗。許多無線電愛好者在這個網路上進行了無數的通訊實驗。
1981年
-- 各種網路重新融合
誕生於紐約城市大學的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開始運行,並與耶魯大學進行了首次連接。
除了文件傳輸服務(FTP)以外,他們還提供電子郵件和郵件組的服務。
CSNET(Computer Scienc NETwork)項目開始啟動,並向那些不能連入ARPANET的各大學的科學家們提供電子郵件服務。CSNET實際上就是後來的計算機科學網的前身。
1982年
-- TCP/IP締造了未來的網路通訊模式
DCA和ARPA網制訂了網路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這個協議組一般被簡稱為TCP/IP協議。
這個協議的重要意義在於:

首先將互聯網定義為使用TCP/IP協議互聯的一個網路集合,互聯網就是通過TCP/IP互聯的一個大網路。
1982年 (續)
由EUUG創建的EUnet(歐洲UNIX網)開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和新聞組服務。並實現了最初的荷蘭、丹麥、瑞典和英國之間的互聯。
外部網關協議(EGP)的草案被制訂,並開始運用在各種不同體系結構的網間互聯上。
1983年
-- 互聯網越來越壯大了
開發出了域名服務系統
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滿足了大量網路節點的需要
避免了各種難以記憶的地址
採用了人們習慣中易於記憶的名稱
桌面工作站開始成為現實
她的意義在於:

許多基於Berkerley的UNIX系統都內建有IP網路的相關軟體
促使從用單個分時的超級計算機連入Internet的模式過渡為通過區域網連入Internet。
1983年 (續)
作為ICCB的替代物,IAB(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開始建立。
Berkeley發布了他們最新的4.2版的BSD UNIX系統,其中內建了TCP/IP的實現。
歐洲科研網(EARN)採用與BITNET類似的線路開始運營。
1984年
-- 互聯網繼續保持增長
主機數量突破1,000台
域名服務系統(DNS)正式啟用
代替了點分十進制的地址,如 123.456.789.10
域名更容易為大家記憶
www.myuniversity.mydept.mynetwork.mycountry( e.g. www.cs.cf.ac.uk).

英國建立了JANET(Joint Academic Network)(聯合科研網)
可控的新聞組服務被引入
1986年
-- 互聯網的威力開始顯現
連入了5,000台主機,建立了241個新聞組。
主幹有56K速率的NSFNET建立
NSF建設了5個地區網路中心,都由超級計算機向用戶提供高性能的服務。——這促使了網路連接數的爆漲,特別是在大學。
新聞傳輸協議(NNTP)被設計以提高基於TCP/IP的新聞組服務性能。
1987
-- 商業化的互聯網誕生
聯網主機數量達到28,000台
在Usenix的資助下,UUNET創立並著手提供商業化的UUCP和Usenet接入服務。
1988年
USFNET主幹升級到T1級(即1.533M)
網路中繼聊天服務(IRC)被開發出來
1989年
-- 互聯網獲得巨大的增長
接入主機數突破10萬台
出現了第一個在商業電子郵件運營商和互聯網之間的中繼服務
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和互聯網研究任務組(IRTF)在IAB中成立了
1990年
-- 互聯網的膨脹在繼續
30萬台主機接入量,1千個新聞組
ARPANET退出歷史舞台
FTP服務中的文檔開始可以根據名稱檢索和獲取。
World comes on-line公司(world.std.com)成為第一個商業性的經營電話接入的ISP。
1991年
-- 現代互聯網模式開始形成
商業互聯網信息交換協會(CIX)成立並繼NSF之後進一步突破了網路中商業運作的種種障礙。
廣域網中的信息服務誕生(WAIS) ,她的重要性在於:
提供了一套互聯網中信息檢索和獲取得機制
大量知識在網路中出現:電子郵件信息、文本信息、電子書籍、各種帖子、代碼、圖片、聲音甚至資料庫。
這些信息就是我們今天在互聯網中檢索信息的基礎。
關鍵字檢索,這種強有力的檢索技術被逐步完善。
1991年 (續)
-- WWW方式的友好用戶界面開始出現
明尼蘇達州大學的Paul Lindner和Mark P. McCahill發布了他們的Gopher工具。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基於文本、菜單驅動的界面簡化了互聯網中資源獲取的方法
不用用戶去記憶繁瑣的操作命令,用戶界面更為友好。
這個方式今天已被現在更為方便的WWW瀏覽所代替。
1991年 (續)
-- 目前看來依然意義重大的發明
由Berners 和 Lee開發的WWW瀏覽器在CERN發布。她的重要意義在於:
這個工具最初被用於提供分布多媒體服務
方便用戶更快捷的訪問世界各地的信息。
開始是非圖形的界面(1993年後,隨著MOSAIC的出現開始有了圖形支持)
使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通信方式發生了革命。
USFNET的主幹帶寬提高到T3級(即44.736M)。NSFNET的主幹上每個月有1萬億位元組,或者說100億的包流量。
英國的JANEAT開始基於TCP/IP提供IP服務
1992年
-- 多媒體改變了互聯網的模樣
聯網主機數突破100萬,新聞組達到4千個
特許成立了互聯網協會(ISOC)
3月實現了網上的音頻多播,11月實現了視頻多播。
「網上沖浪」一詞由Jean Armour Polly首次使用。
1993年
-- WWW革命真的開始了
聯網主機數突破2百萬,出現了600個WWW站點。
NSF建立的InterNIC機構開始提供以下服務:
目錄資料庫服務
注冊服務
信息查找服務
商業和媒體開始關注互聯網
白宮和聯邦政府開始在互聯網上安家
Mosaic給互聯網帶來一場風暴,她的意義在於:
用戶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成為互聯網的最前端。
基於此開始設計日後風靡一時的Netscape瀏覽器。
促使WWW用戶激增
1994年
-- 商業化運作正式開始
聯網主機數達到3百萬,建立了1萬個WWW站點,1萬個新聞組。
ARPANET/Internet慶祝誕辰25周年
社區開始通過線纜連入了英特網
美國參議院和國會開始在互聯網上提供信息服務
超市、銀行開始步入互聯網
開始建立一種新的生活模式
在美國人們可以在線訂購必勝客的Pizza餅了。
第一個虛擬數字銀行開始運營
NSFNET每月的網路流量超過10萬億位元組
WWW超過Telnet,仍遜於FTP,成為第二位的網路流行服務(這是根據NSFNET發布的流量數據統計結果分析得出的結論)。
英國的HM Treasury在線網站運營(http://www.hm-treasury.gov.uk/)
1995年
-- 商業介入互聯網進展神速
650萬聯網主機,10萬WWW站點
NSFNET恢復為一個科研網路,整個主幹網的運行依賴各大網路之間的互聯合路由。
根據包流量,三月WWW服務首次超過FTP服務,成為網上流量最大的服務;而若根據位元組流量,到四月的時候,WWW服務也超過了FTP。
傳統的撥號入網系統(如Compuserve、美國在線、Prodigy公司等)開始提供網路接入服務。
許多網路相關公司在Netscape的帶動下紛紛公開上市。
域名注冊服務不再免費
網路技術年:WAIS開發了WWW、搜索引擎等技術
新的WWW技術開始浮現:
分布環境運行技術(Java、Javascript、ActiveX)
虛擬環境技術(VRML)
網際協作工具技術(CU-SeeMe)
1996年
-- 微軟進入互聯網產業
1千2百萬主機接入互聯網,50萬WWW站點建立
網路電話業務受到美國電話公司的關注,甚至上訴到國會要求禁止此技術以保證傳統業務的利潤。
WWW瀏覽器的戰斗主要在Netscape和Microsoft之間展開,在用戶迫不及待的需求下兩個軟體不斷地發布新版本並相互進行競爭。
1997年
-- 未來將會怎樣
1千9百50萬主機連入,1百萬WWW站點,71,618個新聞組。

⑵ 2008年度十大網路流行語是什麼

1、「打醬油」
「關我鳥事,我是出來打醬油的。」此話是廣東電視台就陳冠希事件采訪一路人說的,之後迅速紅遍大江南北,甚至衍生出了「醬油族」。尋遍各大論壇,幾乎每個帖子都有「醬油男」的身影,於是「醬油族」誓將打醬油進行到底。三峽在線覺得:打醬油的除了有審美疲勞的,還有包含了一種無奈,甚至是無語。

2、「很黃很暴力」

2008年年初,誕生於網路的知名度極高的句型「很什麼很什麼」。這個句型的原始版為「很好很強大」,隨後三峽在線注意到爆發版為「很黃很暴力」,後續版則有「很傻很天真」、「很恆很源祥」、「很假很坦白」、「很樂很OPEN」、「很爽很搖滾」、「很醜很封建」等無數版本。

3、「宅女」「宅男」

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只要送飯上門管飽就成。這是「宅女」的口號。這些年輕美女家門一關自娛自樂。"宅女"大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出生的獨生孩子,在疼愛的目光下成長,步入社會難以一下子展示自我,於是在網路虛擬世界尋找舞台。隨後,看到「宅男」的概念隨之也被引入。

4、「做人不要太CNN」

CNN在報道西藏「打、砸、搶」事件當中,新聞報道中嚴重歪曲事實,誤導新聞受眾,抹黑中國形象。CNN的惡行嚴重危害中國國家安定和13億中國人的尊嚴。從而引發全球華人大簽名,要求CNN立即給全中國人道歉,並徵集愛國律師,起訴CNN的無恥行徑。隨後,最新的網路流行語「做人不能太CNN」也被網友編成RAP風格的歌謠。

5、「做俯卧撐」

2008年7月1日,僅僅一天一夜,發現「做俯卧撐」突然成為了網路流行語。這正是今天網路時代的一種必然產物。更為有意思的是,有很多人的簽名都與之相關聯了。

6、「叉腰肌」

新一輪網路熱詞「叉腰肌」。大家注意到:在女足奧運表現廣受球迷肯定的情況下,謝 亞龍同學竟然在女足總結會上大批姑娘們沒有鬥志,並拋出了他的「叉腰肌」論調。當然,謝亞龍的「叉腰肌」也從此一炮打響,「叉腰肌」在網路上如雨後春筍般流行起來。與「打醬油」等一起,躋身2008年度最流行的網路用語之一,謝亞 龍同學已正式成為一個娛樂現象。

7、「囧」 「槑」

是「火星體」,這個漢字念jiong(三聲),本義「光明」。現在在網路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最頻繁的字之一,它被賦予「郁悶、悲傷、無奈」之意。「囧」被形容為「21世紀最風行的一個漢字」。不用懷疑天涯論壇「囧」的出現頻率已是最高鳥~~~

「梅」,字由二呆組成,故成為形容人比呆還呆的意思。於是在網路語言里被用來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8、「雷到」「雷人」

是出自江浙一帶的詞彙,浙江東北部地區,是指聽到別人的話很訝異很驚奇抑或難以理解,類似現代詞彙「暈倒」、「無語」等等的意思,由於打字習慣故而出現「雷到」這樣的詞彙,「雷到」其實當地本意是「癱倒」、「翻倒」之意,語境用也比較廣泛。「被雷到了」、「雷人」無疑成為了2008使用頻率最高的網路流行語之一。

9、「山寨」

山寨版鳥巢

詞源於廣東話。是一種由民間IT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其主要特點主要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現形式為通過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機、數碼產品、游戲機等不同領域。這種文化的另一方面則是善打擦邊球,經常行走在行業政策的邊緣,引起爭議。,如今,什麼都有山寨版了,就連電影也有山寨版《畫皮》了,還有「鳥巢」,奧運期間就出現過雷人的山寨版。看來,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創新、群眾智慧的烙印,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式山寨。

10、「霹靂」

網友們說:范冰冰肥胖「大象腿」很雷很霹靂

「霹靂」一詞的靈感來自於瓊瑤編劇的《情深深雨蒙蒙》,劇中女演員聽到自己的好友被拋棄了,非常震驚,脫口而出:「怎麼會有這么霹靂的消息嘛!」印象之中,「霹靂」一詞是從天涯論壇流傳開的。很多感受過「霹靂」那非一般震撼效果的網友稱,「霹靂」比「雷」更有創意,更傳神,一定會取代「雷」成為最紅流行語!
就這樣哦.........西西

⑶ 97年中國互聯網上流行什麼

97年當時中國的互聯網剛起步沒多久,上網人數很少,現在的知名軟體QQ還有知名網站「網易、新浪、搜狐」還沒有成立,97年上網用戶去的最多的應該是95年中國第一家網路公司「贏海威」的網站,不過這個網站在2002年就已經宣布破產了,當時還是比較火的,因為時間太久,網址已經記不住了!
97年網路游戲在中國還不為人知,網路技術也有限,當時網民除聊天室和BBS之外還流行玩一種叫ZMUD的游戲,俗稱泥巴,也就是後來江湖聊天室的前身。
當年網路界最紅的應該是ICQ軟體,它是比較早的即時通信工具,是由兩個印度人開發的,後來被美國一家公司給收購,也就是OICQ,現在QQ的前身。
當年最黑的黑馬,如果指的是黑客的話,中國的黑客從97年以後才剛開始,97年中國網路可以說還是一片凈土
當年網路的名人:美籍華人,楊至遠,他創辦的YAHOO,或者就是贏海威的總裁張樹新女士,不過她在98年,因虧損太大,被董事會強行辭退了!

⑷ 2000年什麼聊天軟體比較火

IRC(Internet Relay Chat)1988年起源於芬蘭,現已廣泛應用於全世界60多個國家。它... IRC用戶使用特定的用戶端聊天軟體連接到IRC伺服器

⑸ 是哪一年有QQ的哪幾年最流行手機QQ是哪一年有的

一、QQ是1999年2月由騰訊自主開發的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網路工具——騰訊即時通信(TencentInstantMessenger,簡稱TM或騰訊QQ),其合理的設計、良好的應用、強大的功能、穩定高效的系統運行,贏得了用戶的青睞。

QQ以前是模仿ICQ來的,是國際的一個聊天工具,是I seek you(我尋找你)的意思,OICQ模仿ICQ它在ICQ前加了一個字母O,意為opening I seek you,意思是「開放的ICQ」,但被指侵權,於是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就把OICQ改了名字叫QQ,也就是現用的QQ。除了名字變化,騰訊QQ的標志卻一直沒有改,一直是小企鵝。因為標志中的小企鵝很可愛迷人而且很受女生的青睞,用英語來說就是cute,因為cute和Q是諧音的,所以小企鵝配QQ也是一個很好的一個名字。

二、QQ即時通自創立以來一直都比較流行,使用用戶相當龐大。

1、1999年11月,QQ用戶注冊數突破6萬。

2、2000年4月,QQ用戶注冊數達10萬。2000年5月27日20點43分,QQ同時在線人數首次突破十萬大關。

3、2001年2月,QQ在線用戶成功突破100萬大關,注冊用戶數已增至2000萬。

4、2002年3月,QQ在線用戶突破300萬大關。

5、2003年9月,QQ用戶注冊數升到2億。

5、2004年4月,QQ注冊用戶數再創高峰,突破3億大關。

6、2005年2月16日,騰訊QQ的同時在線人數首次突破了1000萬。自2000年5月騰訊QQ的在線人數突破10萬以來,僅用了4年時間就達到了100倍的增長。

7、2008年6月,QQ同時在線突破4000萬。注冊用戶接近8億。

8、2010年3月5日19時52分58秒,騰訊QQ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一億。

10月06日20:49, QQ同時在線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19,829,251人。

10月09日20:50,QQ同時在線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22,436,607人。

9、2011年騰訊QQ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一億四千萬。2012年騰訊QQ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一億七千萬。

10、2014年04月11日騰訊QQ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兩億人次。

參考:http://ke..com/view/1535.htm


三、最早的手機QQ誕生於2003年,當時的手機大多還是功能機,塞班系統,整個軟體的界面都較為單一,基本能滿足好友在線聊天的需求。而這也是作為一個通信工具的最基本功能。網路環境和硬體產品決定了,用戶在手機上還不能夠做更多,如日後那樣豐富多彩的應用。

參考:http://ke..com/view/901143.htm

⑹ 微信是哪一年開始流行的

2013年底左右開始大規模流行。

微信流行到今天已經很多年了,希望能繼續用下去。

⑺ 1999年到2002年網路十大流行語

樓主您好:
您應該是需要四年的(99~02),可我只找到三年的(00~02),不一定很好,請您參考:
2002網路流行語
第一類:字母簡稱。這類網路流行語是網民為交流的方便,把網路聊天、論壇中常用詞語中每個字的拼音首字母組合起來形成的縮略語,最常用的有如GG、JJ、DD、MM分別表示哥哥、姐姐、弟弟和妹妹,而PLMM則代表了漂亮妹妹,BB的意思就相對復雜些了,既可以表示寶貝、小孩、情人,也可以表示拜拜。在平時讓人覺得酸酸的哥哥妹妹,此時用GG和MM代替,立刻就會拉近聊友之間的距離,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網路簡化了現實社會中復雜的人際關系,也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QQ代表的是OICQ(中文網路尋呼機,一種中文聊天的軟體),PMP是拍馬屁,NQS表示你去死,至於NND、TMD、TNND等國罵和京罵,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

隨著ICQ(網路尋呼機)的普及,不同國家的網民可以通過網路自由交流,由英語產生的縮略語也時興起來。可別小看了它們,它們可是網路交流中的「世界語」呢。像BTW是英語bytheway的首字母縮略詞,是「順便說一句」的意思,而HAGO、HHOK和MYOB分別是「haveagoodone(祝過得愉快)」、「ha,ha,onlykidding(開個玩笑罷了)」和「mindyourownbusiness(不關你的事)」的縮略語。在表示對某個玩笑或幽默的欣賞時,常常會用到ROFL,是「笑得在地上打滾(rollingonthefloor,laughing)」的意思。TIA(先謝了,thanksinadvance)、YHBT(你上當了,youhavebeentrolled)和YHL(你輸了,youhavelost)更是在ICQ中頻頻使用。

第二類:諧音詞語。這類詞語是根據網路中一些常用詞語的諧音,演化並固定下來的。「菜鳥」和「大蝦」是網路新手和超級網蟲的網上稱呼;「斑竹」即版主,就是BBS論壇的管理維護者;「竹頁」則表示網站的主頁。顧名思義,

「菌男」和「霉女」在網路中則表示俊男和美女了,「伊妹兒」、「幽香」、「馨香」算是Email、郵箱和信箱的網上昵稱,「烘焙雞」則是英文Homepage的諧音,即個人主頁,「酒屋」和「酒吧」則是代表了操作系統WIN95和WIN98。「恐龍」和「青蛙」是這類詞語中最為流行的詞了,青蛙表示網路中不夠帥氣的男性,而恐龍則是樣子有點對不住觀眾的女性的統稱,而青蛙和恐龍見面的後果,一般都是「見光死」。

第三類:新興詞語。網路為大眾提供了聊天室、BBS(電子公告牌)等新的交流方式,這類詞語就是伴隨著這些交流方式派生出來的。「灌水」、「造磚」、「拍磚」、「東東」、「樓上」、「樓下」、「壇子」都是在BBS中常見的詞語,「灌水」是指在論壇上發一些不足50位元組的帖子,而「造磚」則是認真地寫一些有深度的文章了,如果在某論壇上大家持不同意見,必然要引起爭論,而這種爭論,就叫做「拍磚」。這些貼出來的文章叫做「東東」,「東東」也可以泛指一切東西。「壇子」就是指論壇,在每一個「壇子」里,上下兩個帖子之間的關系被稱作「樓上」和「樓下」。

第四類:數字語言。這類語言是在聊天室以及OICQ中經常用到的,以簡潔的數字表示發言者的思想。886和88最常用到,表示再見,55555表示傷心地哭,562059487是「我若愛你,我就是白痴」,其它的如526(我餓了)、687(對不起)、7456(氣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如果有人對你說286,那就是要告訴你,你的反應真慢,跟286機器一樣。

第五類:符號語言。網路交流中,一般來說,雙方都無法看到對方,所以網民用各種抽象化的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其中^_^表示高興,^o^表示驚訝,^!^表示贊許,:)和:-)表示微笑,很多網蟲每次發言都會帶上這個符號,表示他此刻正微笑著聊天,而:(和:-(則表示生氣。———>是最近才開始在個別地區流行的符號語言,代表丘比特神箭,這不失為向意中人表露心跡的好辦法。

以上這些詞語基本囊括了目前網路中流行的各類詞語,如果能夠熟練地使用這些特殊語言,那麼你在網路上,一定可以更加得心應手^_^。
2001年
★想當皇帝怕羅嗦,想當官怕事多。想吃飯怕刷鍋,真想揍你一頓,怕惹禍。 ★如果有錢也是一種錯,那我情願一錯再錯。 ★偷一個人的主意是剽竊,偷很多人的主意是研究。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聽君一席話,省我十本書。
2000年十大網路流行語

要給流行語本身下定義,簡直有太多的比喻。流行語有時就像"大話西遊"的流傳一樣,有時則好似流行感冒一般,往往這邊剛有動作,那邊廂已是口水一片了。如此而已,流行語不過是大家口邊的"江湖黑話"而已。

你不會不知道"小雞過馬路",你也應該曉得"痛並快樂著"、"CXO""你是寶貝嗎"、"美女作家"等一大堆的詞頭以及切口,否則有何臉面在網路上廝混?不如自行了斷,斷貓掐線,一股腦兒撞顯示器去!

所謂十大,無非是個說法,總結得如何,並沒有足夠的信心。因為在這個海樣的網路,看到了些微的日出與帆船就足夠了,哪想得到要去看整個的海面呢?要是不服,盡管來拍黑磚,掄棍子上陣,要不就來炸版得了。

你,為什麼不懺悔?

本年度,北大"怪才"余傑發表《余秋雨,你為何不懺悔》一文後,文化圈內轟動。其後,有人發表《余傑,你為何不懺悔》一文相互狙擊。至此,"你為何不懺悔"一語成為廣為人知的"文化雋語",在各大媒介以及網路圈中流傳開來。

最常見的"網路審判"與"網路掐架"是這樣開始的:你,為什麼不懺悔?……不要,不要呀!我不要懺悔!……請給一個懺悔的理由先?……懺悔需要理由嗎?……懺悔不需要理由嗎?……需要嗎?……不需要嗎?……情節則是結合余傑、余秋雨以及"大話西遊"的格調而調配而成的。

"你,為什麼不懺悔?"勾兌著流行與文化的樣板,在懺悔與不懺悔,需要與不需要,姿態與資格,膽量與信心之間遊走,它所指稱已經成為一種笑話或者嘲弄--你,為什麼不懺悔?--宛如張飛叫陣的一聲"呔!哪裡走?"

痛,並快樂著?

"痛並快樂著"這樣一句流行語,經過了白岩松"大蝦"的一番引用,藉助《痛並快樂著》一書的出版與暢銷流傳開來。儼然已經成為今年最流行的網路語言之一。

在最強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雅虎的搜索中有4960個網頁與"痛並快樂著"相關。與它相關的新聞與消息都是《和上海男人一起痛並快樂著》、《痛並快樂著的領導者們》、《相親:痛並快樂著》、《新浪上市:痛並快樂著》、《單親母親:痛並快樂著》、《彩電降價:痛並快樂著》、《建築師:痛並快樂著》、《痛並快樂著的收藏家》、《飢餓療法:痛並快樂著減肥》、《辣不怕:痛並快樂著》、《痛並快樂著任父職》、《彩電企業:痛並快樂著》、《歐洲杯:痛並快樂著看球》等等。

什麼都變得可以用"痛並快樂著"來套用,2000年,所有的媒介都要為白岩松燒一柱高香,感謝他讓愚鈍者更加愚鈍,無知者更加無知。

我是網蟲,我怕誰?

網路時代給人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任你"笑傲江湖",任你"野獸兇猛"。年前收拾"金王之爭"的網路"文本貼士"《我是網蟲我怕誰》讓這個網蟲自況的口號"流毒"下來。

"我是網蟲我怕誰",跟流氓面對警察抄起板磚一樣,"我是流氓我怕誰?"--網蟲是大爺,他誰也不怕,在黑夜的網路上,猙獰面露,險象環生,板磚飛舞,夜色溫柔,網蟲無忌--如此魔力,頓讓人感覺在遊走舊日江湖。

死都不怕,還怕生?……一切豁出去了!……正是"我是網蟲我怕誰"的最好解釋。

小雞,為什麼要過馬路?

《小雞過馬路》是一篇本年度網路風行的文字,它的命題簡單得要命:雞為什麼要過馬路?眾多網友"借題發揮"的創作,使那一個簡單的命題顯示出了驚人的"黑色幽默"---

唐僧說:所以說做雞要跟做妖一樣,要有勇敢的心,有了勇敢的心,就不再是雞,是妖雞。

王朔:我是流氓雞我怕誰?!

愛因斯坦:究竟是雞過馬路,或是馬路過雞,取決於你的參考坐標。

海明威:為了死,在大雨中。

孔子:未知人,焉知雞。

歐陽修:雞之意不在馬路,在乎山水之間也。

拿破崙:不想過馬路的雞不是好雞。

王朔:無知的雞無畏。

安德魯.葛洛夫:只有偏執雞才能生存!

張楚:勞動的季節里,軋馬路的雞是可恥的。

錢鍾書:馬路這邊的雞想跑過去,馬路那邊的雞想走過來--

"小雞,為什麼過馬路"不過借重的是它的"話題意識"而已,在這樣的語境中,所有的人都可以上場--你愛說什麼是什麼?你愛糟蹋誰是誰?你愛褒貶誰是誰……能不流行乎?

你,想當美女作家嗎?

本年度風雲人物衛慧的小說《上海寶貝》走俏的時候,北京記者李方放了一炮《你是美女嗎?去當作家吧》,從而引發了"美女作家"的種種爭執和討論。其後加入論壇的則有棉棉、周潔茹等人。

美女=作家?先是美女,後來成為作家,還是先是作家,再裝扮成美女?美女與作家的因果、先後、邏輯、充分、必要、必要充分條件弄得媒介以及網路一塌糊塗,於是兩派陣營分立,立場鮮明--大眾以及網路界人士呢,也正好可以乘機趟趟混水,想愛想罵,想哭想鬧,悉聽尊便。"美女作家",不過是借來說事而已!

無知者,為什麼無畏?

王朔借著《無知者無畏》的暢銷還是把一個新詞推銷了給了大眾:無知者無畏。

它的意思無非是說,死豬不怕開水燙,是死是活豁出去了。這樣一種"低姿態"的謙辭,跟王朔一貫製造的"我是流氓我怕誰"一樣讓你愛狠交加--人家就是一傻子,你跟他計較什麼呢?--王朔以這種損己不利人的辦法還是勝了大眾一把。

於是,網路流傳的"三盲記者、IT人"(文盲、法盲兼科盲)有了對手"三無記者、IT人"。所謂"三無記者",就是"無知者無畏,兼無恥之記者"。以此自況或者罵人,能不"帥"呆?

你,寶貝了嗎?

對衛慧舊作《上海寶貝》,媒體曾經評論,文學是一個神聖的殿堂,美女作家懂得些瑪格麗特.杜拉斯、亨利.米勒,就敢跳上舞台做脫衣秀,她們將最終自羞不已。盡管衛慧有著極其勇敢的姿態,2000年以來各式各樣的批評最終還是敲響了她的喪鍾。但是"寶貝"的話題卻遺留了下來。

寶貝,而且是上海的,蠱惑力是蠻強大的。或許這樣的寶貝至少等同於"坐過台"、"有外型粗獷的外國男朋友"、"經常出入於別墅、飯店與豪宅"之類。對年輕的學弟學妹,對想入行的雞MM鴨GG,不流行才怪呢?

你,QQ了嗎?

QQ,ICQ或者OICQ的簡稱,一種網路時代的尋呼機,在年輕的網民中使用程度最高。早些時候,上網的人都相互問對方的"伊妹兒",現在的說法是,你有QQ嗎?我們QQ上說事情好了。最新的說法是網路"三無人員"變成了"四無人員"--即沒有呼機、手機、商務通,也沒有QQ。

"你,QQ了嗎?"顯然是一種時尚的說法,因為不時尚或者對流行感冒的人是絕對會抗拒QQ的。這樣一個問句,這樣一種流行,顯然是在科技的基礎上狂奔的結果。

今年,你C某O了嗎?

對於在網路公司謀生的GG、JJ、DD、MM來說,今年最流行的文句肯定是:"你,CXO了嗎?"網路的發展著實令人始料不及。1998年是門戶年,門戶網站風行一時,出盡風頭。1999年是電子商務年,只有沾了"B"的邊就火得不得了。B2B,B2C,C2C一時間"泛濫成災"。2000年是上市年,時常聽到的是某某公司CEO如何了得,CTO技術如何的高超--

許多CXO的名稱甚是讓你眼花繚亂:CEO:首席執行官。COO:首席運營官。CTO:首席技術官。CIO:首席信息官。CGO:首席溝通官。CKO:首席知識官。CMO:首席市場推廣官等等,不一而足。

這樣的年代,"小姐"的稱呼已經為人所不齒,因為小姐已經等同於"服務行業人員"的代名詞。CXO也有這樣的遭遇,現在你稱人家:你在公司是C什麼O了?結果肯定是:你才是CXO呢!於是一番白眼!雙方暈倒!

你,談了諾貝爾文學獎嗎?

本年度,瑞典文學院的一聲號令,把諾貝爾文學獎和話題大獎一並授予了旅法華人作家高行健。與此同時帶給中文文化圈和網路圈的則是對諾貝爾文學獎以及中國文學無盡的頌揚或咒罵。

於是,在網路上談論諾貝爾文學獎就成為了一種時髦:要不就大大誇高一把,中國終於有人可以沖頂了;要不就唧唧歪歪兩句,諾貝爾文學獎關中國屁事呀?高不過是個邊緣的作者,他算個老幾?聰明人則顯然已經將這些拋之腦後,而開始談論諾貝爾獎的機制以及高的作品可以賣多少錢之類的話題。

⑻ 網聊開始哪年

1999年02月,騰訊正式推出第一個即時通信軟體——「OICQ」,後改名為騰訊QQ。QQ在線用戶由1999年的2人(馬化騰和張志東)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上億用戶,在線人數超過一億,是中國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聊天軟體之一。

⑼ 2008年左右電腦最流行的聊天軟體有哪些

當時市面上最主流的聊天軟體是騰訊QQ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⑽ 網戀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

古代已經有網戀,現代網戀從2002年開始,2004年開始流行。
唐朝時著名的"紅葉題詩"可算最早的網戀。相傳大唐僖宗時代,有一個進京趕考的書生於佑行走在皇城御道上。當時正趕上深秋時節,殘陽夕照,落葉飄飛。
於佑內心充滿了寂寞的傷感,思鄉之情躍然紙上。因為淚眼模糊,他便來到御河岸邊用水洗洗,此時看到一片又紅又大的樹葉引起了他的注意,葉片上好像有幾行墨跡仔細一看,居然是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書寫娟秀讓人憐愛。於佑把紅葉帶回住處後放在書箱中,每天都拿出來欣賞吟誦,越來越覺得紅葉美艷可愛,題詩清新意深。他想:"紅葉是從宮城禁庭中飄流出來的,上面的詩一定是宮中一位美人所寫的。
我一定要把紅葉珍藏起來,這也是我將來美好回憶中的一件紀念物。"由於一段時間來於祐對紅葉日夜思慮,面容便消瘦了很多。他的好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後,勸他忘掉紅葉題詩,不要再胡思亂想。一天夜裡,於佑又躺在床上徹夜未眠。天亮後,他急忙到外面找到一片又大又紅的秋葉,在上面題了二句詩:"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他拿著紅葉來到御河上游的宮城前,看著自己題詩的紅葉在御河中飄流進宮城。
郁悶的於佑從此不再相思,開始發憤苦讀。後來,於佑又多年參加京城科舉考試,結果還是沒能考中,就投奔到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權貴韓泳門館擔任秘書,此時手頭上錢財也漸漸寬裕,但已經無心再去科舉應試。過了幾年,韓泳召見於佑說:"皇帝宮城中有三十多個宮女被逐出宮,讓她們各自嫁人,其中一名韓夫人和我是同族。她進宮很多年了,現在從禁庭中出來後就投靠到我家裡。我考慮到你已年過三十,還沒有娶妻;獨身一人,也沒有官職和家產,生活上很清苦孤單。
soso_tc_slider_img

現在韓夫人自己私房銀子不下千兩,她本來就是清白人家的女子,年齡剛剛三十歲,長得姿色出眾。我給你二人說親,把她嫁給你,怎麼樣啊?"於佑這時趕忙從坐位上離開,向韓泳伏地跪拜說:"我是一個窮困書生,寄食於您的門下。自己一無所長,不能報答您的恩德。現在又對我如此厚愛,更是受之有愧!"於是韓泳吩咐手下人安排嫁娶禮儀,為於祐和韓夫人舉行了婚禮。
婚後,韓氏在於佑書箱中發現了紅葉,她十分驚異,說:"這紅葉上的詩是我作的,夫君是怎麼得到的?"於佑就把得紅葉事詳細講給了妻子。韓氏又說:"我在宮城御河裡也撿到了一片題句的紅葉,不知道是宮外何人所寫。"她打開自己的衣箱取出了一片紅葉,於祐接過來一看上面的題句就連聲說:"這是我題的!"夫妻二人各持一片紅葉相視無言,感慨萬端,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天下姻緣一線牽,可見古人也有網戀,不過紅葉題詩從此家喻戶曉,成為當年網戀的佳話。
看樣子網戀不是現代人的專利,開講的大唐王朝早就有了,感嘆歷史上的人物真是先進。

閱讀全文

與網路聊天哪個年份最流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使用香港無線網路 瀏覽:284
電腦怎樣啟用網路映射 瀏覽:888
湖科大計算機網路教材是哪本 瀏覽:561
兵團網路安全宣傳 瀏覽:863
龍城網路手機版下載 瀏覽:728
多於300台電腦設置網路 瀏覽:943
左上角顯示網路的是什麼手機 瀏覽:779
網路電視機頂盒盒子哪個好用 瀏覽:169
路由器密碼重設後網路為什麼用不了 瀏覽:746
冬天網路不好什麼原因 瀏覽:355
北京郊區網路信號 瀏覽:334
網路盒子必須要改路由器嗎 瀏覽:684
為什麼有兩個網路聯哪個合適 瀏覽:822
特產網路營銷策劃書 瀏覽:119
路由器的相鄰網路 瀏覽:719
路由器網路限制連接 瀏覽:73
為什麼手機卡一直都是兩2g網路 瀏覽:194
無線主機網路 瀏覽:595
wifi分享影響網路 瀏覽:646
以下哪些關於網路安全的認識是錯 瀏覽:6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