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虛擬化軟體開源化硬體白盒化

網路虛擬化軟體開源化硬體白盒化

發布時間:2022-11-14 04:50:37

① 虛擬化有哪些應用

廠商主要三個:VMware,Citrix,MS,三個廠商對應的較成熟產品是VMware ESXi,Xenserver,Hyper-V,都是裸機虛擬化

個人家用使用:

VMware Workstation(Windows)/Fusion(Mac)、Oracle VM VirtualBox、QEMU(Linux)

企業商用使用:

VMware vSphere系列、Citrix Xen Server、Microsoft Hyper-V、KVM、華為Fusion Sphere;

(1)公有雲平台:亞馬遜AWS,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QingCloud;

(2) 混合雲平台:ZStack,BeyondCMP,CAS虛擬化平台等;

(3) 私有雲平台:VisionStack杭州雲容,ESCloud易捷雲,Ucloud,AWCloud,ZStack等。


虛擬化、雲化、超融合等,都有不可繞過的問題,就是虛擬機或者伺服器對USB設備的不支持,

針對這一問題,推薦是EastFax USB Server網路遠程連接調用USB方案。


伺服器虛擬化是指將一台計算機(稱為物理機、物理伺服器)通過hypervisor虛擬為多台邏輯計算機的技術,這些邏輯計算機又被稱為虛擬機(VM,Virtual Machine),每台虛擬機都擁有獨立的「硬體」。雖然你可以在虛擬機的操作系統中看到這些「硬體」,不過它們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通過hypervisor將物理機的硬體虛擬而來。虛擬機運行時,虛擬機硬體的工作實際是由物理機的硬體完成的。


hypervisor又被稱為虛擬機監視器(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是實現物理機虛擬為虛擬機的操作系統或者軟體,它為虛擬機提供虛擬的硬體資源,負責管理和分配這些資源,並確保上層虛擬機之間的相互隔離。hypervisor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操作系統,直接安裝在物理機上;另一種是應用程序,需要先在物理機上安裝操作系統,再在操作系統中安裝hypervisor。

什麼是虛擬化虛擬化技術有哪些

什麼是虛擬化020202 02迄今為止,虛擬化在業界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虛擬化(Virtualization)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意味著不同的東西,這要 取決與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領域的環境。 通用的解釋是它包含許多使伺服器得到加 強的虛擬機。虛擬化技術有很多定義,下面就給出了一些這樣的定義。020202 「虛擬化是以某種用戶和應用程序都可以很容易從中獲益的方式來表示計算 機資源的過程,而不是根據這些資源的實現、地理位置或物理包裝的專有方式來 表示它們。換句話說,它為數據、計算能力、存儲資源以及其他資源提供了一個 邏輯視圖,而不是物理視圖。」—— Jonathan Eunice, Illuminata Inc.020202 「虛擬化是表示計算機資源的邏輯組(或子集)的過程,這樣就可以用從原 始配置中獲益的方式訪問它們。這種資源的新虛擬視圖並不受實現、地理位置或 底層資源的物理配置的限制。」—— Wikipedia020202 「虛擬化是資源的邏輯表示,它不受物理限制的約束。」—— IBM 公司02虛擬化技術的本質和分類020202 虛擬化技術的本質就是把軟體變成可以按需遞交的動態服務,從而減IT管理的成本,同時大大提升IT服務的響應速度。020202 當前的虛擬化技術有:伺服器虛擬化、CPU虛擬化、程序虛擬化、操作系統虛擬化、硬體虛擬化、完全虛擬、超虛擬化、桌面虛擬化、操作系統級的虛擬化等。其中比較簡單的是操作系統虛擬化。即其中一台計算機可以運行相同類型的多個操作系統。這種虛擬化可以將一個操作系統的多個伺服器隔離開來。通過這種虛擬化可以減少伺服器的數量,提高伺服器的使用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物理上的空間限制,實現隨時隨地隨需的自由掌控。 020202 當前,最復雜的虛擬化是硬體虛擬化,即硬體防真。它通過在宿主系統上創建一個硬體虛擬機來模擬所需要的硬體,這種技術的缺陷是速度非常慢。其次,還有完全虛擬化、超虛擬化、桌面虛擬化等虛擬化技術。虛擬化技術在雲計算中被廣泛運用,下篇文章我們將為您介紹雲計算與虛擬化技術的關系,請繼續關注OATOS企業雲應用博客。轉載請註明: 轉載自OATOS企業網盤及雲應用協作平台本文鏈接地址:

③ 5G、產業互聯網激動人心,但一個可能傾覆全盤的問題卻被忽視了

頭頂著「互聯網下半場」主角的光環,產業互聯網正在成為互聯網巨頭和傳統產業共同奔往的方向,隨著5G時代的到來,產業互聯網加速進入快車道,隨之而來的是網路安全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嚴峻,令人擔憂的是,這個可能「傾覆全盤」的問題,卻被一直忽視。

薅羊毛、數據泄露觸目驚心 安全需「升維」對待

「過去,我們做營銷活動付出的客戶權益資金幾乎有80%、90%都被『羊毛黨』(編者註:網路流行語,指那些專門選擇互聯網公司的營銷活動,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換取高額獎勵的人)薅掉了。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幾乎常年被『羊毛黨』盯著,基本上你的營銷活動剛一上線,1到2分鍾之內,就馬上被薅光。我們總行領導經常說,能夠讓一家銀行頃刻之間傾覆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信息安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深圳灣支行行長李昭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金融行業是產業互聯網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同樣也是網路安全問題一旦出現,將會引發最嚴重後果的產業之一。

在李昭看來,現在包括銀行業在內的很多行業中,都是業務在前面跑,技術在後面拉,安全則在最後。「我們對於網路安全的認識,常常是不夠到位的,比如業務側的同學希望產品一兩個月就上線,但安全側的同學會說不可以,要經過深度測試、攻防、漏洞掃描才可以上,否則以後會有很多安全問題。」他說。

現實的情況是,項目經理恨不得全部精力都在功能的實現上面,而安全側則提得比較少。然而慘痛的例子就擺在面前:此前美國第七大商業銀行第一資本上億銀行卡客戶數據泄露,據估計可能給該銀行帶來1億至1.5億美元的損失;萬豪酒店長期遭黑客入侵,造成全球超過5億客戶數據泄露,萬豪隨後遭到各國政府天價罰款和客戶超過百億美金的集體索賠……但只要安全問題沒發生在自己身上,大家的意識就很難改變。

「今天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把安全提高到一個新的維度上?這是因為整個安全環境已經發生了劇變。從政府、企業到個人,都在加速數字化的進程,這就意味著我們原來的安全模式,必須發生改變,必須要升級。」騰訊集團副總裁馬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馬斌認為,無論對於安全從業人員,還是業務人員等非安全從業人員,都必須「安全升維」,最重要就是轉變對安全的觀念。「保守估計,黑產一年能夠把1000億元裝進到他們口袋裡,但他們影響到的產業規模可能會達到1萬億。可是,我們每年投入的安全中的產值不到500億。」他說。

「作為銀行來說,我們希望有20多年對抗黑產經驗的騰訊給安全方面的賦能。目前我們已經一起開展了有九大類、23個合作項目,效果非常好。以暴力破解為例,過去日常會有2、3萬次,多的時候有7、8萬次,現在基本下降到了1000以內,效果非常好明顯。在攻防演練中,也能保持著零攻入的記錄。」李昭透露。

5G 安全是雙刃劍 要正視其帶來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種從未出現的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企業的網路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5G安全是把『雙刃劍』,有好有壞,企業需要正視挑戰,並提前做好准備。」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第五屆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CSS 2019)上表示。

5G和4G相比,峰值速率提高了30倍,用戶體驗數據率提升了10倍。但是,和過去比較簡單、安全性相對較好的「傻瓜」式的網路相比,在網路功能虛擬化、硬體白盒化、管理系統集中化操作後,設備會更容易遭受攻擊,而且系統遭遇攻擊後造成的影響也會變大。

鄔賀銓認為,過去的移動通信,協議是封閉的,現在5G採用了互聯網的協議,互聯網已有的很多應用可以直接移植到5G上來,帶來業務的靈活性,但增加了5G被外部攻擊的可能性,需付出安全的代價。「5G運營管理支撐系統越來越復雜,靠網管人員操作是不行的,必須網路自主地來調整。鄔賀銓強調,5G的智能運維中心是5G的中樞,是安全防禦的重點。」他說。

鄔賀銓以車聯網為例,他認為車聯網是目前5G的最好應用,5G加邊緣計算滿足車到車的通信、車到雲、車等紅綠燈、車到停車場的低時延要求,而在高可靠、高帶寬和大連接等方面,車聯網面臨的安全的挑戰更多。

「車聯網對要求時延極低,但是如果加密安全措施太復雜,要保證低時延,又要保證高可靠的加密,成為非常大的挑戰。所以,我們在整個加密協議上也要進行新的考慮,簡化原有的安全上下文的管理流程,支持邊緣計算和隱私數據的保護。」鄔賀銓說道。

鄔賀銓表示,5G實現了計算跟通信的融合,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網路運維減少了人為的差錯,智能化的監控有利於提高網路的安全防禦水平,但5G的虛擬化和軟體定義的能力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風險,需要正視5G帶來的安全挑戰。

安全市場迎來千億發展機遇

「數字化技術推動行業升級過程中,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在日益凸顯。比如醫療、金融、物聯網,甚至是能源和工業,在這些產業領域,數字化程度相對較高,對安全的需求最迫切。他預計,未來3-5年,安全加速駛入產業發展快車道。」騰訊公司雲與智慧產業總裁湯道生表示。

根據美國權威市場研究和分析機構IDC預測,2019年,中國安全解決方案總體支出預計達到69.5億美元,2018-2022年預測期內的年復合增長率為25.6%,增速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而到2022年,預計安全市場規模將增長至千億級。

「產業互聯網時代發展帶來企業上雲需求,給安全產業發展帶來很多增量市場機遇;以往中國傳統安全在企業IT投入佔比只有3%左右,但在騰訊智慧政務等項目實踐中發現,一些新業務場景的安全佔比已經遠遠大於這一比例,產業數字化發展帶來的安全市場變數日益顯現,騰訊希望和安全產業鏈夥伴攜手共建、共享產業安全增量紅利。」騰訊副總裁丁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產業數字化時代,安全比任何時候更加重要,這正在成為了全行業的共識。

「產業數字時代,企業需要提升自身的安全防禦能力,而解決這一問題,不應該只從技術角度思考,更應該建立系統性的思維。亞馬遜給安全賦予了戰略級的優先權,通過系統性構建更好的安全防護體系,來保護自己和企業客戶的安全。」亞馬遜副總裁、首席技術官Werner Vogels在第五屆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CSS 2019)上表示,他是亞馬遜全球包括雲計算在內的技術創新的負責人,曾帶領亞馬遜雲服務團隊取得了巨大成功。

「數字轉型背後的驅動因素是安全執行反應速度。過去都是被動防禦的思維,現在要變成主動規劃,把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前置。安全是賦能者,而不是阻礙者。」Werner Vogels表示。

編審:張偉

④ 虛擬化有哪些應用

1、CPU虛擬化

虛擬化在計算機方面通常是指計算元件在虛擬的基礎上而不是真實的基礎上運行。虛擬化技術可以擴大硬體的容量,簡化軟體的重新配置過程。簡單說來,CPU的虛擬化技術就是單CPU模擬多CPU並行,允許一個平台同時運行多個操作系統,並且應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獨立的空間內運行而互不影響,從而顯著提高計算機的工作效率。

2、網路虛擬化

網路虛擬化是目前業界關於虛擬化細分領域界定最不明確,存在爭議較多的一個概念。微軟眼中的「網路虛擬化」,是指虛擬專用網路(VPN)。VPN對網路連接的概念進行了抽象,允許遠程用戶訪問組織的內部網路,就像物理上連接到該網路一樣。網路虛擬化可以幫助保護IT環境,防止來自Internet的威脅,同時使用戶能夠快速安全的訪問應用程序和數據。

3、伺服器虛擬化

與網路虛擬化不同,伺服器虛擬化卻是虛擬化技術最早細分出來的子領域。根據2006年2月ForresterResearch的調查,全球范圍的企業對伺服器虛擬化的認知率達到了75%。三分之一的企業已經在使用或者准備部署伺服器虛擬化。這個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技術日益顯示出其重要價值。由於伺服器虛擬化發展時間長,應用廣泛,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幾乎把伺服器虛擬化等同於虛擬化。

4、存儲虛擬化

隨著信息業務的不斷運行和發展,存儲系統網路平台已經成為一個核心平台,大量高價值數據積淀下來,圍繞這些數據的應用對平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光是在存儲容量上,還包括數據訪問性能、數據傳輸性能、數據管理能力、存儲擴展能力等等多個方面。可以說,存儲網路平台的綜合性能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因為這個原因,虛擬化技術又一子領域——虛擬存儲技術,應運而生。

5、應用虛擬化

前面幾種虛擬化技術,主要還專注於對硬體平台資源的虛擬優化分配,隨著IT應用的日益廣泛,應用虛擬化作為虛擬化家族的明日之星登上了歷史舞台。2006年7月由Forrester咨詢公司在美國對各種不同行業的高層IT管理人員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當今的機構現在將應用虛擬化當作是業務上的一個必由之路,而不是一個IT決策。據統計,全世界目前至少有超過18萬個機構在利用應用虛擬化技術進行集中IT管理、加強安全性和減少總體成本。

⑤ 說一說什麼是虛擬化

在計算機中,虛擬化(英語: Virtualization)是一種資源管理技術,是將計算機的各種
實體資源,如伺服器、網路、內存及存儲等,予以抽象、轉換後呈現出來,打破實體結構間
的不可切割的障礙,使用戶可以比原本的組態更好的方式來應用這些資源。這些資源的新虛
擬部分是不受現有資源的架設方式,地域或物理組態所限制。一般所指的虛擬化資源包括計
算能力和資料存儲。
在實際的生產環境中,虛擬化技術主要用來解決高性能的物理硬體產能過剩和老的舊的
硬體產能過低的重組重用,透明化底層物理硬體,從而最大化的利用物理硬體 對資源充
分利用
虛擬化技術種類很多,例如:軟體虛擬化、硬體虛擬化、內存虛擬化、網路虛擬化(vip)、
桌面虛擬化、服務虛擬化、虛擬機等等。

全虛擬化架構
虛擬機的監視器( hypervisor)是類似於用戶的應用程序運行在主機的 OS 之上,如
VMware 的 workstation,這種虛擬化產品提供了虛擬的硬體。

⑥ 虛擬化技術有哪些

    1. 各種虛擬化技術
      1. 伺服器虛擬化
        1. 物理資源抽象成邏輯資源
        2. 一台伺服器變成多台,相互獨立的虛擬伺服器
        3. 不局限物理的界限
        4. 讓硬體變成動態管理的資源池
        5. 提高利用率,簡化系統管理
      2. 桌面虛擬化
        1. 將計算機的終端系統進行虛擬化
        2. 達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靈活性
        3. 任何設備時間地方都能通過網路訪問屬於個人的桌面系統
        4. 並非本地操作系統提供的桌面
      3. 應用程序虛擬化
        1. 將應用程序與操作系統解耦
        2. 為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個虛擬的環境(可執行文件+運行環境)
        3. 本質是把應用程序對底層的系統和硬體的依賴抽象出來,可以解決程序版本不兼容的問題
        4. 也在後台的數據中心裏面
      4. 存儲虛擬化
        1. 將異構的存儲資源組成一個巨大的存儲池
        2. 對於用戶,透明化了底層的磁碟磁帶,直接使用存儲資源即可
        3. 管理變得方便,根據需要把存儲資源分配給各個應用
      5. 網路虛擬化
        1. 一個物理網路支持多個邏輯網路
        2. 保留了網路設計中原有的層次結構、數據通道和所能提供的服務
        3. 使得最終用戶的體驗和獨享物理網路一樣
        4. 提高了網路資源的利用率
    2. 虛擬化技術的兩種類型
      1. Type1:直接在物理硬體上運行,它控制硬體並管理虛擬機,又叫裸機虛擬機管理程序
        1. Linux KVM:開源的虛擬化平台,是為x86機器開發的基於內核的虛擬機,將Linux內核轉變成虛擬機管理程序,因此虛擬機可以直接訪問硬體,是一種全虛擬化的裸機虛擬化技術。
        2. Vmware ESXi:直接安裝在底層物理硬體上的全虛擬化技術

⑦ 什麼是虛擬化技術

虛擬技術是一種通過組合或分區現有的計算機資源(CPU、內存、磁碟空間等),使得這些資源表現為一個或多個操作環境,從而提供優於原有資源配置的訪問方式的技術。虛擬化就是把物理資源轉變為邏輯上可以管理的資源,以打破物理結構之間的壁壘。
虛擬化環境需要多種技術的協調配合:伺服器和操作系統的虛擬化、存儲虛擬化、以及系統管理、資源管理和軟體提交,與非虛擬化環境一致的應用環境。

⑧ 虛擬化有哪些應用

伺服器虛擬化主要的有三種

Citrix XenServer
微軟 Windows Server 2008 Hyper-V
VMware ESX Server 這是最常用的

總特點:
將伺服器物理資源抽象成邏輯資源,讓一台伺服器變成幾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離的虛擬伺服器,或者讓幾台伺服器變成一台伺服器來用,我們不再受限於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讓CPU、內存、磁碟、I/O等硬體變成可以動態管理的「資源池」,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簡化系統管理,實現伺服器整合,讓IT對業務的變化更具適應力

VMware ESX ServerESX Server
運行在伺服器裸機上,是基於硬體之上的架構。屬於企業級應用。用同一台伺服器底層硬體,劃分出若干虛機,集中管理,很方便的做集群,負載均衡,熱遷移等功能。

XenCenter是Citrix的虛擬化圖形介面管理工具,可在同一界面,管理多台的XenServer伺服器。管理上,通常會先在XenCenter建立一個伺服器群組(Pool),然後將位於同一機房內的XenServer伺服器加入。
和大多數伺服器半虛擬化產品相同的是,當數台XenServer伺服器連接到同一台共享磁碟驅動器,且將虛擬檔案放置於此的前提下,可以通過Xen-Motion這項功能,將虛擬機以手動方式在線轉移到其它的XenServer伺服器,從事主機的維護,或者降低硬體資源的消耗。

我是從IT號外知道的。

⑨ 白盒化FSU是什麼意思

作為O-RAN聯盟的15家董事會公司之一,中國電信緊抓5G發展機遇,積極推動白盒化室內小基站等相關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作為O-RAN WG7白盒硬體子組關於白盒基站場景及基站類型分析的標准報告人,中國電信牽頭組織全球多家公司完成了O-RAN第一個白盒化硬體標准;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期間,聯合英特爾、新華三首次展示了完整的基於開放無線接入網概念的5G白盒化室內小基站原型機。

O-RAN核心目標需要階段性推進

O-RAN聯盟目標及核心特徵有4個方面:實現RAN側介面開放化、硬體白盒化、軟體開源化以及網路智能化,以此打破傳統封閉的RAN構架,降低RAN部署成本,提升RAN敏捷性和加速創新。在推進4點發展目標相關工作中,預期的實現時間存在一定的先後順序。如在網路智能化方面,O-RAN提倡的AI和大數據處理目前處於技術收斂階段,很難快速地在實際網路中得到明顯的驗證,需要深耕;其次,在接入網上實現軟體開源,也還尚需時日。

⑩ 5G時代,華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會是誰

電信技術有深度要靠長期積累,而且還存在大量的專利壁壘,新手幾乎是不可能短期內完成超越的。而5G時代華為毫無疑問已經處於領跑地位,但是從5G電信技術領域來看,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仍是有著全面5G技術的老對手,而高通、三星等也都躍躍欲試。除了這幾家之外,短期內看不到其它新手出現。

華為已處於全球市場前三強,完全有實力與三星、蘋果一較高低。目前華為遭遇的主要困難是美國的無理、惡意打壓,從而造成硬體配件、操作系統(谷歌GMS斷供等)的供應障礙。但是好在華為有強大的危機意識,通過大量晶元等核心硬體的長期儲備開發(備胎),以及先行一步的物聯網操作系統鴻蒙等軟體生態的開發,已經初步具備了脫美發展的實力。但是短期內華為還存在生態不夠豐富的問題,相信華為完全可能在1-2年內達成超級完整的軟硬體生態體系,從而完成真正的銷量上超越三星、蘋果從而登頂。

而這三家之外的第二梯隊的OPPO、vivo、小米等廠商都不具備強大的研發實力,想要趕超華為難度太大,在這競爭慘烈的市場態勢下,可以預見的未來也幾乎不會出現更多潛在對手。

華為從戰略上極為重視AI及雲服務,當然也為未來這個AI及萬物互聯時代早早開始了各方面的准備 並已經具有了相當強的實力。華為移動處理器的內置AI晶元已經很強大處於領先,專用的AI晶元應該也進入了全球第一梯隊,但是面對英偉達、英特爾等高手,華為還是特別年輕的選手;在雲服務上華為應該還處在全球第二梯隊,前面還有亞馬遜、谷歌等眾多高手。因此在AI及雲服務領域,華為還不具有很全面的實力,還處在向第一梯隊進軍的過程中,是挑戰方。

華為在通信、智能手機及生態、AI與雲計算等領域都處在全球領先或第一梯隊位置,具有強大的綜合實力。盡管華為除了通信之外其它領域並不是最領先的,但是華為卻是個全面手,看遍全球卻沒有一家 科技 公司具有華為這樣的綜合實力。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世界將是5G、AI與萬物互聯的時代,華為非常有希望成為這個時代的第一高手。當然這個世界一切都在快速變化中,很多方面冒出來新興 科技 公司會數不勝數,在部分領域超越華為的公司可能會有很多,但是能全面超越華為的,現在真心看不到。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5G時代,華為最大的潛在的競爭對手是ORAN聯盟、英特爾等IT業企業。

經過2、3、4G的通信業不斷的分拆、合並,華為在通信製造業主要的競爭也只剩下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三家了。

目前全球通信製造業的四強,也就是這四家。

在目前全球運營商的5G組網解決方案之中,諾基亞和愛立信是華為主要的海外市場競爭者,而中興則是華為主要的國內市場競爭者。在5G目前國內運營商集采份額之中,諾基亞和愛立信被邊緣化的程度是非常嚴重,已經基本失去了和華為競爭的能力。

在部分受到美國影響的國家,對中國的設備商關閉了5G市場,這部分市場主要是愛立信、諾基亞以及三星的份額。通信業里比較常見的設備采購,需要3-4家通信製造商競爭,三星算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由於三星目前通信組網這塊有很大的短板,所以在承載網和核心網部分,主要是和思科進行合作競標。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通信業市場,三星要想進入中國市場,還要面對傳統四大巨頭的挑戰,就這塊來看,三星要想在5G時代在通信製造業成長起來,基本還是沒有希望的。

高通在通信業屬於解決方案提供商,它不直接生產設備,但是在4G、5G涉及到的晶元組這塊,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高通。

而且由於5G是一個面向物聯網的移動通信制式,在5G里會有大量的終端產品,需要使用相應的工業模組。

就這部分,目前主流的市場還是華為和高通之爭,在這里的競爭甚至要比5G主設備集采這塊的市場競爭還要激烈。而這部分市場,也有可能比設備商的市場還要更大一些。

目前華為針對性的推出了基於巴龍5000的5G工業模組,就是和高通搶奪這部分市場。

目前主流的通信設備,是專用晶元、專用設備、專用軟體的緊耦合,這使得運營商部署網路的成本比較高,而且也受制於通信製造業企業。

為了大幅度的降低組網的成本,運營商提出了使用通用晶元、通用元器件的"白盒化",成立了ORAN聯盟。

目前為止,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都已經接入了ORAN聯盟,但是華為始終沒有加入。

設備的"白盒化"對於傳統的通信製造業企業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完全"白盒化"的結果就是傳統的通信製造業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而且基於通用晶元的"白盒化"設備,將把傳統的通信設備之爭變成晶元之爭,而在這部分,英特爾則是一個很強的對手。

而且,ORAN也不是唯一想要顛覆傳統通信製造業的聯盟,思科、Facebook等IT業企業也有類似的計劃,打算進入通信製造業分一杯羹。

5G為了增強對行業應用的支持,為了獲得更低的時延,這必要在網路邊緣引入邊緣計算。

在這部分,華為將會受到來自IT業的挑戰,這里包括IT業里的晶元製造商以及硬體設備廠家(英特爾、思科谷歌等)、雲計算廠家、以及傳統的CDN企業。

總而言之,就5G時代而言,華為最大的潛在對手都潛伏在IT業,5G將是一個IT和CT進一步融合的時代,CT業將會繼續面臨來自IT業的挑戰,而華為做為通信製造業的龍頭企業,更是首當其沖。

個人認為,5G時代,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目前來說華為在5G技術方面是處於業內領先地位,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超越華為的5G技術。

目前制約能夠制約華為發展的只有美國。接二連三的制裁對華為來說的確影響很大,美國是 科技 大國,全世界百分之99的手機配件都用的美國技術和配件,余承東說華為P40已經沒有谷歌任何的東西是真的,但通過對P40手機拆機發現只有射頻天線用的是美國技術,這是不得已,美國在射頻天線方面的研發水平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華為根本不可能放棄不用。而相比於其他手機,華為已經盡可能最大程度的「去美化」。

當下,禁令儼然已經生效,而華為依舊憑借5G專利申請穩坐第一的位置,這和華為的「狼性」競爭方式有大關系,每年不惜拿出幾百億人民幣去搞研發,這不是任何一家普通企業能夠承受的。

個人認為,論5G技術,絕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超越華為的,因為華為在5G通訊方面已經深耕了十年,根基非常穩定,並不是說隨隨便便能被超越的。現在華為要做的就是不斷創新提高研發能力,超越自己,每次看華為手機發布會時最喜歡的就是聽到談論新技術,經常聽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就到發布會現場大喊一聲「華為牛x」!

我覺得,暫時對華為構不成威脅的企業多了去了,而長期看,其中具有潛在威脅的對手應該不多,卻又應該絕不止1個,不過,無論多少,不知道到底是誰,更不知道誰能夠在將來超車華為,最大的感覺是現在和將來華為的顯在競爭對手應該清一色是國外企業,具體說,在國外,潛在競爭對手比起顯在競爭對手肯定是少多了;在國內,華為反倒是相關所有企業的潛在競爭對手,只要騰出手來進軍或者重視他們所領先的相關領域,很快就成為顯在的競爭對手。

上述的構不成威脅和顯在競爭的對手以及應該把華為視為將來的潛在競爭對手的國內企業這3類企業(下文,按此統稱)有多少、都是誰,由華為廣泛的5G布局所涉及到的企業就可以知道了。

在10年前華為就開始布局5G時代,潛心、無聲地,後來被美國政府給公開了。

據報道,當前華為的5G總體戰略是現有四大業務領域相互協同、共同發展。其中,運營商業務,布局是5G規模部署、AI使能自動駕駛網路、無線網路、固定網路、雲核心網、IT、網路能源和全球服務;企業業務布局是聯合相關方構建相互依存、共同成長的生態圈,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金融、能源、交通和企業生態等領域深度發力;消費者業務,布局是推進國產自控技術研發;雲服務,推進行業進入「AI新時代」。

看一看、數一數那3類企業都是誰、有多少,當然是遍及國內外的。也就能看出來,國內應該只有華為1家技術領域這么廣、業務覆蓋這么多。

那3類企業具體都是誰,沒必要一一列出,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倒是又可以看出,華為很累,因為是在單挑,那麼,危險嗎?大可放心,即便是其中的最具挑戰力外國企業,而且還憑借著所在國政府對華為的限制力,也不會把華為怎麼樣,因為是被華為領域涉及到、業務覆蓋到的企業之一,而已,何況,彼此之間是長期合作夥伴關系,還有,相互之間是核心專利授權關系,華為在合作力和授權力2方面都是重要的一方,只是,又可看出來早就看出來的1個問題,華為即便在強大競爭對手林立而且全都是現實競爭對手的國外,也難以被誰超車,最多的情況是都在第一梯隊里,由此,自然還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國外,華為也是國內罕有的1家高 科技 跨國企業。

更不要說華為已經具有的業務規模、品牌粘性、資金裕度、銷售渠道了,想進入華為所在賽道的頗具實力品牌企業難以突破華為這個「障礙」,還要受阻於同一賽道上其他賽手的反應。

從業內已知、公認的華為技術在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態,也可以知道那3類企業都是誰、有多少。

復述一下華為的技術狀態吧。在世界通訊領域,綜合起晶元軟體、協議、系統等等來,至少是在頂級梯隊里,整個通信技術都構不成對華為的制約;在終端手機領域,cpu, soc 跟前面的企業肯定有差距,但不是特別大,gpu落後最多了,但在追趕,照相技術則是第一,攝像技術至少第三,射頻技術至少第二;在雲計算上,比騰訊、阿里都落後,更比不上谷歌、微軟、亞馬遜,但華為是剛剛重視起來,真要干,用不了幾年就超越騰訊、阿里,沒問題的;在AI領域,整體上也落後於國內互聯網巨頭,但也是要看華為投入精力的程度;在終端傳統計算機領域,如筆記本計算機等,干過聯想是容易的,但華為未必傾力投入。

看到了吧,華為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就像大家說的那樣簡直是玩全套,而相關的那些頂級技術的後面都有不止1家牛得很的公司,華為是跟每一家在玩兒,以一己之力挑戰西方IT核心 科技 。

至於物聯網領域,華為剛起步,連小米都不如,但真要干,憑借自身所具有的互聯技術基礎,小米就不是個挑戰了。

還已知,華為最大的潛在挑戰是被逼得全產業鏈造備胎,最大的現實挑戰對象,即顯在競爭對手是世界 科技 最強國。

回答完畢,感謝題主!

華為的競爭對手是谷歌,看我分析。

首先華為第一產業是做通信的,第二產業是手機,未來第三產業將是軟體。

通信行業華為做到了第一,超過了思科,愛立信,諾基亞,中興。

手機行業全球第二,三星第一,華為第二,蘋果第三。這里指的是市場佔有率排名。

第三產業,華為正在做雲計算,華為hms,鴻蒙系統隨時啟用並可以用到物聯網上,備胎計劃華為搜索。

第一產業讓華為活下來,第二產業擴大了品牌影響力,第三產業才是利潤大的行業。而第三產業和谷歌高度重合。華為將會和谷歌在操作系統,移動服務,雲計算,搜索引擎上和谷歌一較高下。

說小米是華為的競爭對手,那些人不了解華為。只能說小米手機是華為手機的競爭對手。

個人觀點,沒有針對性的了解這些 科技 前沿,請查閱。

4G依然技術趨於成熟,5G時代轉眼就會到來。

世界各地存在很多的5G方案解決商,都各自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初見成效的今時今日,更不能放鬆懈怠,因為每一個對手都會有機會超過自己,佔領前沿技術陣地。

個人認為目前華為技術暫且領先世界各國,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業之間息息相關,千絲萬縷的聯系。很有可能我們5G領先世界,各種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有相關聯系的行業還趕不上領先的腳步。木桶原理就可以清楚的解釋。

還是希望祖國全方面的均衡發展,相扶相持,共同進步,資源共享,全民一心,這樣,華夏必定會立於世界之巔 !

先說結論:

華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是Google等倡導的Open RAN

5G設備商

現在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愛立信,諾基亞中興等傳統設備商。由於政治因素,華為的業余中心將不斷移向國內,同同樣重心移向國內的中興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雖然這哥倆一直死磕。

手機領域

華為的競爭對手依然是蘋果,三星,以及國內的小米,Oppo和Vivo,

雲計算服務

華為的競爭對手是阿里爸爸,騰訊。

近期,Gartner發布最新《Market Share: IT Services, Worldwide 2019》研究報告,華為雲全球IaaS市場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達222.2%,全球增速最快,中國市場排名前三。

晶元

華為的競爭對手是高通,聯發科等

結論

華為的競爭對手遍布,也真夠難的。但是最大的潛在對手還是Open RAN

OpenRAN是TIP無線接入項目組其中的一個計劃,目前牽頭的是沃達豐和Telefonica。OpenRAN通過解耦傳統電信設備的軟硬體,將介面開放化和硬體白盒化,採用通用硬體代替傳統專用設備,使軟體與硬體供應商脫鉤,使運營商可採用來自不同廠家的軟體、通用硬體來實現模塊化混合組網。

OpenRAN是虛擬化的RAN解決方案。虛擬化是指在軟體中模擬硬體平台的能力。所有的功能都從硬體中分離出來,並模擬為虛擬介面,具有與傳統硬體相似的操作能力。

它具有以下功能塊:

5G的到來給OpenRAN等開放技術增加了額外動力,5G OpenRAN是使用OpenRAN架構的5G解決方案。由於虛擬RAN架構,5G OpenRAN可以提供大多數5G功能,例如網路切片、邊緣計算、NFV和大規模MIMO等。軟體與硬體的分離使RAN更加靈活,並幫助運營商更經濟高效地提供定製服務。與傳統RAN相比,OpenRAN有四個主要優點:軟體定義,無捆綁(解耦的控制/數據開放API),可編程且靈活。

與OpenRAN遙相呼應的是由中國移動牽頭成立的O-RAN聯盟,2018年中國移動聯合AT&T、德國電信、日本NTT DOCOMO和法國Orange五家運營商聯合發起了O-RAN聯盟,其願景是打造「開放」「開源」與「智能」的高靈活、低成本無線網路,圍繞網路智能化、介面開放化、軟體開源化和硬體白盒化等開展研究,旨在將下一代無線通信網路的開放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O-RAN聯盟雖然與OpenRAN分屬不同組織,但兩者目標是一致的,核心都是推進RAN向靈活開放的架構演進,技術路線和產業生態也類似,只不過OpenRAN更側重於設備研發的實踐和驗證。目前TIP與O-RAN聯盟已達成合作夥伴關系,此舉旨在確保兩個組織在開發5G RAN解決方案時保持一致,以避免重復,同時降低成本和共享資源。

橫向:國內的競爭對手只有自己;國外的競爭對手無一不是鼎鼎有名的老牌企業!

縱向:

從這里可以看出,華為對自己的定位由過去的賣設備,向著終端、雲計算、IT服務和解決方案等領域全方位發展,形成「全能」的產品線,具有「端到端」的交付能力,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近日英國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針對電信行業進行了評估,得出「2020年全球十大最具價值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品牌」,華為再次拿下全球第一,品牌價值高達650.84億美元。

開啟工業革命的大幕

每次工業革命,都對人類 社會 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人類的 社會 進程伴隨著,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腳步不斷前行,時代來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而一般性的認為把廣泛、深度應用的數字化技術所驅動的信息化、智能化是這次革命的代表。而將數字化、雲化、智能化和傳統產業結合在一起的5G可以認為是這次革命的排頭兵,開啟了新紀元。

萬物互聯,跨行業應用

這年頭,工業產品不帶上「互聯網+」,都不要意思做廣告!以5G為核心的泛在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從為人信息溝通,到為物信息通聯,提供了技術和基礎設施保障,它不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的人們的生產方式,必將會重塑我們的 社會 。

5G應用場景

從「5G之花」就可以看出,5G在連接密度、傳輸速率、流量密度、移動性和傳輸時延等做出了改變,5G的技術變革的范圍之寬廣、性能提升之巨大。前所未有!現下5G的主要技術場景主要在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四個方面進行應用,而前兩個場景主要滿足未來對移動互聯網業務應用的需求,後兩個場景主要面向物聯網,是新拓展的場景。

過去中國的技術很落後,西方領先我們太多,所以他們並不Care中國的 科技 公司,但是隨著5G的到來,他們突然發現有人在5G領域全面的超越西方!他們驚呼「不可能」!總結了一下,全球相關領域的高 科技 公司與華為的競爭關系

華為以通信製造業起家公司,通信設備製造是華為的老本行,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只有諾基亞、愛立信、中興三家可以與華為競爭,其他的第二梯隊包括:三星(重回通信行業)和中信科(剛完成合並的大唐電信+烽火)

還可以細分一下

在 移動通信設備領域 ,華為的主要對手是諾基亞、愛立信。國內華為的份額尚可,但是在海外由於很多國家對華為進行了封鎖,所以這部分海外市場主要是諾基亞、愛立信還有三星瓜分。

在 光傳輸領域 ,對手主要是中興和中信科。

在 網路設備領域 ,對手主要是華為的師傅,原來的龍頭壟斷企業思科了。

只找到了2018年核心網的市場份額,僅做參考對華為的市場份額有個了解:

2. 5G計算服務領域

在面向企業應用的計算服務領域,尤其是雲計算領域,華為的競爭對手眾多,IBM、亞馬遜、微軟、Facebook和Google等多家公司都是華為同一層次的對手,國內還包括阿里巴巴、騰訊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

3. 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

華為終端 ,無疑是這兩年華為內部最耀眼的明星,成為中國手機的龍頭老大(國內:OPPO、VIVO和小米是主要對手),世界排名第三,落後於蘋果和三星。

華為晶元 ,承載著國人夢想的半導體公司海思,但在半導體行業,全球范圍並不領先,Intel、三星、台積電、海力士、博通、高通、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排名都在海思前面。

這里特別要說的是,隨著5G演進,在終端通信基帶晶元領域,全球能夠生產的只剩下了高通、華為、三星、展訊、聯發科這五家了。其中華為最重要的對手就是高通了,作為5G之前的王者,高通也在5G領域有很好的積累。

華為操作系統 ,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果斷啟動備胎計劃,推出了應用於終端上的操作系統鴻蒙,在這個領域鴻蒙還是小弟弟,Google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目前占據智能操作系統的99%份額。

5G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到來,全球正加速5G商用部署。5G產業在產品、終端、服務各領域充滿了機會。華為現在雖然是通信製造業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司,但在諸多領域中,華為還是面臨非常強大的國際競爭對手的。5G是IT和CT融合發展的最終產物,傳統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將面臨來自互聯網的挑戰,5G來了,華為准備好了么?

以上是我的淺薄之見,歡迎指正,謝謝!

5G時代,不只是速度的提升,也是智能化真正的應用。危機與機會並存,企業不光是做最大,而是做最好。對手無數,自修為重,做最好的自己,我為山峰,與誰無爭。

政治是華為最大的敵人

閱讀全文

與網路虛擬化軟體開源化硬體白盒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裡wifi無網路連接無線燈不亮 瀏覽:931
網路家族哪個最潮 瀏覽:899
面子值多少錢兩個字網路詞 瀏覽:868
基層網路問題如何預防 瀏覽:12
用手機搜網路 瀏覽:340
民生銀行網路金融部包括哪些業務 瀏覽:569
網路帖子的語言有哪些 瀏覽:72
如何使用香港無線網路 瀏覽:285
電腦怎樣啟用網路映射 瀏覽:889
湖科大計算機網路教材是哪本 瀏覽:562
兵團網路安全宣傳 瀏覽:866
龍城網路手機版下載 瀏覽:729
多於300台電腦設置網路 瀏覽:944
左上角顯示網路的是什麼手機 瀏覽:780
網路電視機頂盒盒子哪個好用 瀏覽:170
路由器密碼重設後網路為什麼用不了 瀏覽:747
冬天網路不好什麼原因 瀏覽:358
北京郊區網路信號 瀏覽:337
網路盒子必須要改路由器嗎 瀏覽:685
為什麼有兩個網路聯哪個合適 瀏覽:82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