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扶貧共享教育

網路扶貧共享教育

發布時間:2022-09-20 12:49:27

❶ 教育扶貧有什麼好處

【摘 要】治貧先治愚,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是精準扶貧脫貧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扶貧脫貧工作中,應注重發揮教育的作用,讓知識產生動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促進經濟增長,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社會。本文在已有教育扶貧的政策基礎之上,對教育扶貧脫貧工作作一梳理和總結,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一、教育扶貧的重要意義
實施教育扶貧是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貧困問題,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那些貧困人員之所以貧困,是因為他們缺乏最起碼的讀寫算能力,更別提現代化科技技術。在知識經濟社會,信息化社會,不具備讀寫算能力,無法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勢必制約人們的收入,甚至連生活都舉步維艱。而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讀寫算的能力,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利用現代技術轉換成生產力。
教育不僅能使貧困人員擺脫貧困,還能徹底斬斷代際貧困鏈,變輸血為造血。一般而言,父母沒有上過學,對教育不重視,那麼他們的子女受教育程度也不會很高。那些沒上過學的父母,因為缺乏知識而只能從事技術含量低的工作,自然收入就低了,供小孩上學的能力也就低了。因為貧困必然導致子女早早的輟學進入職場,而子女依然從事收入低,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從而使貧困家庭周而復始的貧困,進入了惡

❷ 讓鄉村孩子綻放光芒的課程

【內容摘要】

       互加計劃針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缺少課程、缺少資源、缺少優秀教師的現狀,通過網路平台連接社會優質資源,彌補鄉村教育的短板、縮短城鄉教育差距,共享優質課程,激活師生內在動力,助力師生共同成長,激發了廣大鄉村孩子潛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關鍵詞】

       互加計劃   網路課程   鄉村教育  成長  改變

【正文】

       在元月6日晚上的《走過多彩的一年》——2018互加美麗鄉村學期總結會上,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年來,互加美麗鄉村網路公益課程走遍全國各地的鄉村學校,全年課程總數達748節、課程累計播放51萬班次,助學老師光秋季打卡數達5 . 2萬次、打卡圖片30萬張、打卡點評19 . 7萬次,全國共有5000多所鄉村學校參與互加網路課程,10萬多鄉村教師、100多萬鄉村學生從互加網路課程中受益。

       「互+計劃」是滬江在2015年10月28日推出的支持中小學公益課程項目,旨在通過互聯網學習的方式改變傳統教育,實現網路課程在全國各地的共建共享,讓偏遠地區小規模學校也能享有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習更簡單、更公平、更快樂。2016年11月4日,互+計劃入選中央網信辦公布的網信企業網路扶貧「雙百」項目。2019年1月28日, 互+計劃入圍國務院扶貧辦「2018企業精準扶貧案例」,成為全國教育扶貧的典型經驗,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更大領域的合作,共同助力扶貧扶智。

      「青椒計劃」是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的簡稱,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滬江「互+計劃」等30多家教育類公益組織、教育類企業、高校及學術研究機構聯合發起,針對鄉村青年教師目前面臨的問題和鄉村教育公益領域的現狀,借鑒國際上「集合影響力」的理念,共同解決鄉村青年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提升教學質量,穩定教師隊伍,促進鄉村教育的發展。

       三年來,互加團隊跋山涉水,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東西邊陲,用低成本、大規模、可復制、可持續的方式持續助力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目前在甘肅、四川、雲南、廣西、山東、新疆等偏遠貧困地區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鄉村孩子持續得到永久性優質課程支持,5000多所學校、100多萬學生從中受益,更有5萬多名鄉村教師通過青椒計劃在網路上學習成長,零距離的與教育專家面對面交流,在更大的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

       在全國有數以萬計的助學老師,不辭辛苦、孜孜不倦地帶領著學生一直行走在這條康莊大道上,一刻也不願意割捨。因為他們深深地知道在農村教育資源匱乏、專業師資短缺的境況下,孩子們太需要這些優質資源和專業課程了,鄉村教育太需要這些優質教育資源了。互+美麗鄉村網路公益課程,縮小了鄉村學校與城市名校的差距,拉近了城鄉孩子的距離。藉助互+美麗鄉村網路公益課程,不讓鄉村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讓一個鄉村孩子掉隊,這是每一個鄉村互加助學教師的共同心願。在互加網路課程的學習中,孩子們的精神面貌大有改善,知識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2016年11月29日,「全國網路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江西寧都召開,作為中央網信辦「雙百」扶貧項目的滬江互+計劃與寧都縣教育局簽訂網路扶智工作意向協議,由試點到擴展再至推進,2018年2月26日,寧都縣教育局下發官方文件全縣所有鄉鎮小學集體參與美麗鄉村網路公益課程,互聯網成為鄉村教育區域發展的助推器。寧都縣深度探索鄉村教育與互聯網的融合之路,探索出了一條低成本、高效能、可復制的鄉村教育底部攻堅之路,讓農村小規模學校成為「小而美、小而優」的特色鄉村小學。

       寧都縣小布徐會教學點,全校只有一二年級共8個孩子,2個90後的教師,孩子們參加網路課堂後,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從當初沉默寡言,到現在的眼中有光、活潑可愛;從過去的靦腆膽怯,到現在的自信樂觀、能歌善舞,他們學會了網路直播、互動、分享等本領。家長們也紛紛誇贊孩子,現在都變得懂事、愛學習了,回家做完作業就聽歌、看書、畫畫,還會幫著家裡做家務,給爺爺奶奶端茶倒水。

       寧都縣釣峰鄉曾村教學點只有3名教師、35名學生的小學校,由於老師年齡大、又缺少專業師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校長萬志軍選擇參與了彩虹花低段晨讀、陽光音樂、酷思熊閱讀、夏加兒美術等四門課程。在互加美麗鄉村網路公益課堂的影響下,孩子們變得自信、樂觀、大方,朗讀能力、繪畫水平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甘肅定西市李家堡學區鹿馬岔小學只有3個學生,以前學校的音樂、美術、手工課程都由別的老師代課,加入「共享陽光課堂聯盟」後,孩子們通過網路直播上起了音樂課、美術課,他們從「陽光課堂」的手工課上學做恐龍和小青蛙,用撿的樹葉做貼畫。三個孩子以前很內向,現在變得開朗,樂意交流了。

      河南三門峽陝州區城村小學開學後,參與了互加美麗鄉村網路課程。幾個月下來彩虹花晨讀讓遲到的現象自然消失,孩子們的朗讀水平快速提高;外教英語課上外教老師誇張的動作和表情讓五年級兩個孩子的口語水平突飛猛,更重要的是讓韓宇博找到了自信;韻律舞蹈讓學校頓時有了生氣……教師們教學熱情空前高漲,孩子們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師生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觀。互加網路課程給這所學校帶來的巨變,讓這所只有3位老師3個學生瀕臨關門的教學點上演了逆襲的神話:2018年秋季有了18位教師和將近80名學生,高淑娟老師也把兒子從縣直學校轉到村小來了。

      這樣的精彩故事、這樣的生動案例,在互加的課堂天天發生、不勝枚舉。就連一些參與互加網路課程的幼兒園小朋友,畫出的畫都那麼五彩繽紛、像模像樣,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知識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美麗鄉村互加網路課程,像一個神奇的魔法師,激發了廣大鄉村孩子的潛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一年來,我也曾引領過學生參加互加美麗鄉村網路課程,親身體驗過互加網路課程的神奇魅力,可非常遺憾的是因為後來擔任初中課程而無法參與。作為一名學習者、參與者和實踐者,親眼見證了互加計劃針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缺少課程、缺少資源、缺少優秀教師的現狀,通過網路平台連接社會優質資源,彌補鄉村教育的短板、縮短城鄉教育差距,共享優質課程,激活師生內在動力,助力師生共同成長。親身體驗了互加計劃助力鄉村教育發展,打破了地域、時空的界限,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以自己的神奇魔力成為互聯網教育和精準扶貧領域的獨特風景。

      互加計劃給山村孩子帶來的改變真的是不可估量,這種改變是深遠的、持久的,她打開了鄉村孩子了解世界的大門,通過互加網路課程孩子們沖出了大山的禁錮和束縛,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互加網路課程已成為山區孩子的「萬里晴空」,照亮了廣大鄉村孩子的未來,在這片廣闊無垠的自由天地里,山裡的孩子享受著優質而公平的教育,大步向前,邁向美好的未來!

      互加計劃這個公益項目,她足以改變鄉村孩子的明天和我們整個民族的命運!她必將推進中國鄉村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燦爛奪目、濃墨重彩的篇章,2019讓我們和互加一起努力吧!

【參考文獻】

        互加專題

❸ 網路扶貧計劃指出五大工程分別是

法律分析:一、要實施網路覆蓋工程,優先支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網路覆蓋,加快實用移動終端、移動應用程序、民族語言語音和視頻技術研發,加快貧困地區互聯網建設應用步伐;二、要實施農村電商工程,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立扶貧網路博覽會,發展互聯網金融服務,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三、要實施網路扶智工程,開展網路遠程教育,加強幹部群眾培訓,支持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返鄉開展網路創業創新,提高貧困地區教育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四、要實施信息服務工程,通過構建統一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台、搭建一縣一平台、完善一鄉(鎮)一節點、培養一村一帶頭人、開通一戶一終端、建立一戶一檔案、形成一支網路扶貧隊伍、構築民生保障網路系統,建立起網路扶貧信息服務體系;五、要實施網路公益工程,開展「N+1」網路公益扶貧活動,推動網路公益扶貧行動和貧困地區結對幫扶計劃,打造網路公益扶貧品牌項目,構建人人參與的網路扶貧大格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第一條 為了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維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權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制定本法。

❹ 大公益時代:第四部門、共享教育與集合影響力

智庫,或稱為公共研究機構,在美國,有人甚至將其視為繼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後的「第四部門」,「它以精準全面的分析研判、與政界廣泛深入的聯系以及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力,左右著美國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決策。」( 人民網:美國智庫:具有特殊意義的「第四部門」 )

據我了解在國內首先定義社會「四個部門」是在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楊團女士將社會分為四個部門,政府、企業、第三部門(以志願為基礎,公益或是互益的組織)、第四部門(主要是新事業機構,就是公共服務機構)。

楊團女士是 「大公益」 概念的首先提出者,她認為「傳統慈善僅僅是現代民間公益的一小部分。現代慈善可以界定為現代民間公益,而大公益又超越了一個國家且限於民間的公益,它是跨地域、跨國家、跨種族的,是國與國、族與族、人與人都要聯合起來,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在例如反恐、生態環境、公共衛生、能源和食品安全、農業可持續等等大目標上協同一致行動。」這在《南方都市報》2015年的報道中被概括為 「大公益時代的社會協治」 。公益不等同於慈善捐贈,公益更需要發現和解決社會問題,以推動社會善治。

楊團預言,「在互聯網時代,注冊登記的公益慈善組織只是一種形式,而成千上萬的自組織社團將以網路社群的方式存在,而且會逐漸發展出一種公益慈善的新秩序。它讓出自於人的天然情感的人們,盡管處於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國家,都為了同一個目標,迅速地通過網路表達他們的相互認同,只要在電腦、手機上動動手指,瞬間便能聚合成巨大的公益力量。」( 《南方都市報》:年度致敬之楊團 公益探路人 ) 近三年後再回顧楊團女士的預言,依託於互聯網的「去中心化」,聚合公益社群、實踐共享精神,預言毫無偏差地成為現實。

用第四部門概念發展公益事業是否具有可行性?

阿里研究院高級顧問梁春曉老師在《南都觀察》刊文《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創新和公益轉型》:在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時代擁有新基礎設施、新生產要素和新結構等三大特徵和動力。新結構即大規模協作和共享。分工與共享好比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同時存在,如果說工業時代重在分工,那麼互聯網時代則重在共享,而且是大規模協作、大規模共享。 互聯網推動下的「新公益」正在涌現,共同特徵是平台化,即將各種資源連接和整合起來,釋放社會創新的巨大能量。

2017年6月14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7)》,公布了2016年十大慈善熱點事件,例如「 2016年9月7日至9日,677萬人次通過騰訊公益發起的「99公益日」平台捐款3.05億元,平均每人次捐贈45.05元。2016年的捐款總額是2015年的2.4倍,參與人次是上年的3.3倍。 」再向前回顧2016年中國慈善藍皮書,「 具體來說,去年,我國的預期社會捐贈總量達到了992億元。另外,加上全國志願者服務小時折算價值600億元,以及彩票公益金社會公益使用量340億元,全國核算社會慈善公益的總價預計將達到1932億元。 」

兩年前的新聞已然舊聞,然而兩年前的狀態依舊是現狀。《 5年投入276億,涼山為何還是窮 》,「越來越多的NGO、基金會,傾瀉到涼山的同情心變成了當地人的飲鴆止渴,一定程度上,恰恰是越扶越貧。」大涼山缺錢嗎?一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是,「 據《環球時報》報道,官方數據顯示國家在2010年~2013年間,僅在涼山10個扶貧項目中就投入了83.65億人民幣。而來自涼山州教育局的數據顯示,涼山州教育投入連年遞增,一路攀升。2011年至2013年,分別達到49.5213億元、66.0375億元、70.8406億元。涼山州政府2012年的報告顯示,當地在2007~2012年這5年來累積投入276.5億元改善民生。 」

而哪怕政府投入有甚,為何在社會的印象中涼山依舊是公益組織、基金會慈善扶貧的代名詞,公益人「不上涼山非好漢」,那麼既然談起扶貧,其「貧」的根源究竟是什麼,是物質抑或思維?記者邱荔在文中的最後一句話恰是我認為是最好的扶貧路徑,「歸根到底,脫貧這事得放著讓涼山自己來。」教育扶貧同樣得「放著自己來」。這里並非指捐助無用,亦不是指慈善不作為,而教育扶貧的著眼點應在於 以低成本、低門檻、可持續、可復制的模式激活區域教育自主發展的內驅力,尤其是鄉村教育的「彎道超車」 。

由澳門同濟慈善會、凱風公益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於2015年共同發起的中國資助者圓桌論壇(Chinese Sponsor Round-table)在今年五月組織主題游學,「做好戰略定位,系統解決問題」,其中之一的議題即是農村教育,研討如何從系統層面思考農村基礎教育的問題、思考基金會可以如何與政府企業公益組織等力量合作共同推動深層次的農村教育改革。此次議題邀請的嘉賓即是涼水井中學校長龍雲君,他在此次圓桌論壇中表示, 於教育扶貧而言,打通資源壁壘、整合鏈接資源遠比傳統的捐款、支教意義更為深遠。 ( 延伸閱讀: 《龍雲君 | 一所農村弱校的創新突圍之路》 《從未來歸來,走進涼水井的真實課堂》 )

作為一所寄宿制農村初中,涼水井中學在龍雲君校長的領導下,營造全校的教育創新氛圍,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以問題導為導向、總體規劃,利用互聯網思維辦學,打破學校圍牆,全方位鏈接資源,通過提供豐富的教育場景和多元的課程,努力形成強大的學習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步快跑,疊代升級,最終有效推動學校的改革和創新。用驚艷來形容現在涼水井的課堂,一點也不為過。學生自主合作有模有樣,小老師在課堂上從容有度,教學內容也很有自己想法。不翻書本,沒有知識點,甚至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老師,學生們卻變得越來越陽光、大方。 這印證了在互聯網時代技術支持下課堂的巨大變化,我們看到通過資源整合實現鄉村學校彎道超車的機會與無限可能性。我們看到沒有一蹴而就的改革成功模式,每一種變革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不在技術,而在人,這亦是教育扶貧模式轉型後最大的著眼點。

共享教育與教育扶貧可以更低成本、高效能、輕量級地形成持續鏈接和緊密結合。用資源鏈接取代設備購買、用激活教師成長內驅力的在線社群化研修取代傳統的線下集中培訓會,基於互聯網+,促進優秀名師、豐富資源走進鄉村教育,讓偏遠地區學校開足開齊課程;對鄉村教師開展網路研訓,提升教師教學思想、網路素養;集中優質教育資源機構,向偏遠地區學校輸送教育資源。 鄉村教育扶貧的模式正在轉型——由物及人,從著眼於物資的捐贈轉型至通過整合資源激活人自主發展的內驅力。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他是經濟學家,亦是國內首先提出「雙師課堂」理念的教育先行者,嘗試用遠程的方式解決鄉村學校師資不足,優秀資源匱乏等問題,從而探索城市優質教學資源補充鄉村的可操作性。「在互聯網時代,教育能做很多原來做不了的事情。」由經濟至教育,2013年由湯敏老師提出的「雙師教學」理論前瞻性地展望了「共享教育」的未來,尤其是基於「共享教育」促進鄉村教育的變革。

「美麗鄉村網路公益課程計劃」自2016年3月發起以來,匯聚社會各方的力量,為鄉村學校提供大規模可參與的高品質課程,迄今已逾千節。一台電腦、一根網線、一個攝像頭、全國所有偏遠鄉村學校均可直接免費參與,選擇適合的課程融入學校課程表即可確保按時參與聽課。啟動線上、線下雙師課堂,利用社群化學習的模式,激活教師內在動力,為鄉村學校解決師資匱乏、課程不足、難以開齊開足課程的問題。目前已經影響全國偏遠鄉村3000多所學校,受益學生過百萬。

互+計劃攜手各教育公益單位共同履行社會責任,為中國偏遠鄉村學校開通網路雙師課堂,為鄉村學校解決素質類課程資源不足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區別於傳統支教與物質資助的方式、區別於針對個別學校和個別學生的支持幫扶,真正讓鄉村學校鏈接可持續的優質教育資源,惠及全體學生。以社會資源最大化高效能鏈接為核心動力,最終實現人的成長和自我實現,創新性地實踐互聯網支教新模式。通過大規模、高效率、可持續解決教育扶貧,從而實現「從個人幫扶模式到社會幫扶模式,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模式」。

「共享教育」的實施不僅需要的是充沛的優質課程資源渠道,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信息化促進了教育資源的蓬勃生長,例如此刻我打開「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http://1s1k.eyun.cn/)「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本年度已經共享了5597060節課程, 足夠優質的資源落地學校缺乏的或許即是本地化的組織管理模型,即完成由 「他組織」向「自組織」的轉型。

以「雙師課堂」為模型的「共享教育」正在對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產生著深遠影響。 《華聲在線:「共享課堂」是振興鄉村教育的有益補充》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間分配不均衡,是一個不可迴避、揮之不去的話題。 有沒有一種方式,能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間的流動,除了特崗教師、支教老師等之外,通過互聯網搭橋牽線,為農村學子多打開一扇了解外界、接受新知的窗戶,不失為一條路徑、一個辦法。李家堡中心學校探索實施「共享陽光」課堂試點,便是這樣的創新和實踐,「共享課堂」引導得當,完全可以成為振興鄉村教育的有益補充。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理事長王平女士指出:「未來的創新,一定是發端於對社會整體的關注,一定是極具包容性地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部門有機囊括其中的創新,三者間的界線會日趨模糊、消融。我大膽地猜想,『無界』將會成為未來創新的新關鍵詞。」

「無界」興許尚且有一定的距離,但互聯網以其普惠性將賦予政府、企業與第三部門、第四部門更多創新合作的想像空間,隨著社會的愈發進步,社會所存留的問題亦減少並更觸及痛點,能夠以單一部門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隨之降低,以集合影響力推動社會創新的模式將予以更多的跨界融合契機。

「教師培訓效率」同樣是尚待優化的社會問題之一,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而言還有更多的中間損耗(運行成本)可以被優化。 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袁振國在《教師培訓的歷史轉型》中提出「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從各個方面改變著學習和教育的面貌,有效提高著教育的效能。從我們現在了解到的信息來看,教師最活躍的領域是在他的網路社區空間。這個空間,是一個人人可以發言、沒有等級、沒有高下、不分學術資歷的區域,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地方。充分發揮互動社區的功能,可能是教師培訓最值得利用的一個空間。」

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簡稱「青椒計劃」)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滬江「互+計劃」等30多家教育類公益組織、教育類企業、高校及學術研究機構聯合發起,針對鄉村青年教師目前面臨的問題和鄉村教育公益領域的現狀,借鑒國際上「集合影響力」的理念,共同解決鄉村青年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提升教學質量,穩定教師隊伍,促進鄉村教育的發展,為教育精準扶貧、青年教師成長、鄉村教育底部攻堅提供大規模、低成本、高效能的解決方案。

對以往教師培訓項目「主管部門→承辦單位→學校教師」線性運營結構進行支持和補充,「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以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滬江互+計劃為主要發起單位,構建社群化學習模型結構 ,其中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組織各區縣教育局整體報名,北京師范大學組織專家教授團隊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並授課,滬江互+計劃提供平台技術支持與教師社群運營,其他聯合發起單位共同致力於鏈接優質教育資源,搭建教師社群化學習平台。截止十一月,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覆蓋全國18個省級行政區域22716位教師,其中包括62個區縣教育局、3467個學校。( 「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全部課程回顧 )

「我們所說的社會創新應該是面向社會整體、針對社會問題的整體的、全面的、廣義的社會創新,而不是局部的、片面的、狹義的社會創新,應該涵蓋政府、企業、社會和公民等各種主體。 社會創新的意義,不在於社會創新的方案是不是夠「新」夠「奇」,而是看它與過去的方案相比,是不是可以用更少的資源投入去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 要尋求多方參與解決社會問題。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等社會主體,要有意識地共同參與、跨界合作。」( 阿里研究院高級顧問梁春曉:《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創新和公益轉型》 )

感謝互聯網的賦能,當我們進入「大公益時代」後會有更多平台化的「新公益形態」,開放共享、互聯互通,會作為第四部門,以「開放、平等、協作、快速、分享」的精神聚合政府、企業和社會(三部門)的資源,實現集裝箱式的重組和整合利用。尤其對於教育這個「慢行業」而言,互聯網的開放和快速恰恰既是沖擊亦是補充,發揮集合影響力,我們共同期待的「共享教育」能夠真正接近人類社會長久以來的夙願——教育公平。

❺ 網路扶貧計劃行動指出網路扶貧五大工程分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網路扶貧行動計劃指出網路扶貧五大工程分別是網路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路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以及網路公益工程。《網路扶貧行動計劃》規定,實施「網路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路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路公益工程」五大工程。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 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第四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有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調查審核,具體工作由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或者經辦人員承擔。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有關社會救助工作。

❻ 近年來中國移動持續深化網路加消費扶貧模式2019年持續消費扶貧金額近多少億元

近年來中國移動持續深化網路加消費扶貧模式2019年持續消費扶貧金額超過1億元。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通報了2019年度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成效評價情況,中國移動超額完成2019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責任書,各項指標均位居中央企業前列,連續兩年榮獲最高等級評價。

2019年中國移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黨中央、國務院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各項部署,牢記初心使命,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和光榮的政治任務,積極發揮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主力軍作用。

依託「1+3+X」框架體系,以網路扶貧為主線,強化組織、資金和人才3方面保障,將網路扶貧與教育、健康、消費、民生、產業、就業等多個領域扶貧相結合,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獨具特色的「網路+扶貧」之路。中國移動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



三、「網路+扶貧」多點發力,創新應用助力脫貧攻堅

建教室、送課程,「網路+教育」扶貧快速普及。校園寬頻「倍增計劃」惠及「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約2500所中小學。「藍色夢想」行動為貧困地區培訓中小學校長超12萬人、建設多媒體教室近2900間。「雙師課堂」項目覆蓋教室400餘間,讓2萬多名貧困學生享受遠程教育。

「和教育」為貧困學生免費提供價值5000萬元的學習資源。「同悅工程」為貧困地區送去音樂、籃球、繪畫等文體課程,惠及5萬余名學生。購產品、拓銷路,「網路+消費」扶貧規模增長。打造「中國移動扶貧商城」。

利用中國移動扶貧商城、福利平台、積分商城等積極購買和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從「需求、渠道、供給」方面全產業鏈拓展,2019年消費扶貧金額超過1億元。引資源、搭平台,「網路+健康」扶貧創新應用。為17家貧困地區基層醫院建設遠程醫療平台,惠及貧困群眾23萬人。

愛「心」行動免費篩查貧困兒童近5.5萬名,免費救治貧困患兒近6000名。利用5G網路讓北京三甲醫院知名專家為新疆洛浦縣30名胃病患者開展磁控膠囊胃鏡檢查,讓患者不出縣就能享受千里之外的優質醫療資源。

促就業、興產業,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通過自身用工並動員合作夥伴,2019年為全國400多個貧困縣提供就業崗位1.4萬個,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轉移就業9000餘人,為7000餘人提供就業技能培訓。積極幫助貧困地區招商引資,2019年引進企業62家,引入投資1.53億元。

強黨建、促扶貧。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將扶貧工作納入各單位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推動「黨建和創」主題實踐活動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全集團1200多個黨支部與近1000個貧困村結對共建,發動黨員向貧困地區捐款捐物270萬元,黨員團員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500餘名。

2020年,中國移動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深化「網路+扶貧」模式。

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扶貧工作,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❼ 網路扶貧中的五大工程分別是

法律分析:網路扶貧中的五大工程分別是:一是實施網路覆蓋工程;二是實施農村電商工程;三是實施網路扶智工程;四是實施信息服務工程;五是實施網路公益工程。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 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第四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有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調查審核,具體工作由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或者經辦人員承擔。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有關社會救助工作。

❽ 網路扶貧行動計劃指出網路扶貧五大工程是什麼

法律分析:網路扶貧行動計劃指出網路扶貧五大工程分別是網路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路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以及網路公益工程。實施「網路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路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路公益工程」五大工程,到2020年,網路扶貧取得顯著成效。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 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第四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有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調查審核,具體工作由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或者經辦人員承擔。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有關社會救助工作。

❾ 網路扶貧計劃指出五大工程分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網路扶貧行動計劃指出網路扶貧五大工程分別是網路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路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以及網路公益工程。《網路扶貧行動計劃》規定,實施「網路覆蓋工程、農村電商工程、網路扶智工程、信息服務工程、網路公益工程」五大工程,到2020年,網路扶貧取得顯著成效。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 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第四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有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調查審核,具體工作由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或者經辦人員承擔。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有關社會救助工作。

❿ 網路扶貧行動計劃指出網路扶貧五大工程分別是什麼

一要實施網路覆蓋工程,優先支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網路覆蓋,加快實用移動終端、移動應用程序、民族語言語音和視頻技術研發,加快貧困地區互聯網建設應用步伐;

二要實施農村電商工程,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立扶貧網路博覽會,發展互聯網金融服務,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發展;

三要實施網路扶智工程,開展網路遠程教育,加強幹部群眾培訓,支持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返鄉開展網路創業創新,提高貧困地區教育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

四要實施信息服務工程,通過構建統一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台、搭建一縣一平台、完善一鄉(鎮)一節點、培養一村一帶頭人、開通一戶一終端、建立一戶一檔案、形成一支網路扶貧隊伍、構築民生保障網路系統,建立起網路扶貧信息服務體系;

五要實施網路公益工程,開展「N+1」網路公益扶貧活動,推動網路公益扶貧行動和貧困地區結對幫扶計劃,打造網路公益扶貧品牌項目,構建人人參與的網路扶貧大格局。

閱讀全文

與網路扶貧共享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信網路盒用戶名密碼 瀏覽:384
杭州無線網路服務口碑推薦 瀏覽:737
定製版路由器可以使用其他網路嗎 瀏覽:720
網路異常金幣領取失敗怎麼辦 瀏覽:582
有線網路安全證書 瀏覽:84
聯通寬頻網路重新設置 瀏覽:651
蘋果13光遇網路異常 瀏覽:917
廣州營銷網路電話軟體 瀏覽:246
網路安全ppt演講台詞 瀏覽:668
移動網路處的cmcc 瀏覽:230
如何使用網路看電視機 瀏覽:219
西安4g網路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737
濮陽兩年制計算機網路專業課 瀏覽:288
網路信號很強但使用很卡 瀏覽:129
voip網路電話如何溯源 瀏覽:362
寬頻無線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09
有線網路電視如何禁用有線 瀏覽:358
如何查詢我的網路信息 瀏覽:201
兩次路由器會影響網路嗎 瀏覽:683
網路營銷的文化背景 瀏覽:17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