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把網路教育用於物理教學中去
2010年9月本人參加廣東省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網路上自主學習讓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模式的優勢。那麼,能不能把這種模式引入到物理教學中呢?如果能夠通過活動在網路上建立「虛擬教室」,組織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學校每年都舉辦校運會,學生很喜歡。但是真正參加項目的學生畢竟只是一部分,如果所有學生帶著與運動有關的物理課題去參與,不但參與運動會,同時也能促進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借運動會的契機,既保證了活動的時間,又有場地和活動情景、資源。特別是運動會中到處都蘊含著初中生很容易發現且容易著手研究的物理知識,有利於活動的開展。
在本次組織學生開展《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科技實踐活動中,對「如何開展活動讓小網路在物理教學中發揮大應用」有了很大的收獲和很多的感悟,在活動結束後作反思和總結。
第二部分:活動中的收獲
在繁忙的常規教學工作中,如何採取科學的、高效的組織方法開展科技實踐活動一直是一線教師探索的難題。在本次活動積累了一些操作性強的措施。教師採取藉助網路開展活動的模式,將活動過程的每個環節設計成模板,通過網路發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開展活動,教師在網路上輔導指引,同步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發揮小網路在物理教學中的大應用。
以下是以《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為案例總結活動中的一些可操作性經驗。
一、探索一套藉助網路開展活動的模式。
在活動中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開展研究性學習。建構"教師創設情境——網路資源共享與交流——學生實踐創新——教師歸納總結"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利用網路創設學習情境,提供會話、協作和展示作品的平台。主要按照以下結構模式進行:
1、引言:教師讓學習者知道將要學習什麼,激發學習者的興趣。
2、任務:具體描述學生所開展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設計PowerPoint演示稿說明活動的任務,並在網路上上傳給學生。
3、過程:教師在利用網路給學生提出的建議性步驟。學生開展具體的活動項目,並在網路中反饋交流,教師全程通過網路進行輔導、調控。
4、評價:評價指標可以由學生在網上商議共同制定。這些評價表通過網路分發給評價者。評價者可以是教師、家長或是學生。評價標准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形式。
5、反思與總結:這部分提供了總結的機會,鼓勵對過程進行反思,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方法進行拓展和概括,可以寫小論文或設計新的研究課題。教師寫活動反思、論文。
案例介紹:
《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活動過程簡介
一、活動的准備
1、確定活動的任務
(1)、運動會中蘊含了哪些物理知識,可選擇某一運動項目觀察其中所含的物理知識,也可以根據物理知識的分類,進行收集含有相同知識點的各種運動;
(2)、運用物理知識探究如何在運動中避免受傷和如何提高成績;
(3)、用物理知識為依據發明校園新的運動項目,此要求不高,只要能動腦筋進行創新即可。
2、制定活動計劃
(1)活動時間:2010年9月——2010年11月
(2)參與的人員:珠海市第五中學初三(10)班
(3)分小組並選擇研究的小課題、寫活動計劃書。
二、活動的實施
(一)認識各種運動項目
具體活動:通過書籍、網路了解各種運動,並下載整理。
(二)開展活動,收集原始資料
開展的活動形式有:老師講解、網上搜集材料、觀摩運動項目、實驗探究分析、專題采訪報道、設計創作、網路上資源共享及交流討論(電子信箱、Q群、聊天室和網頁等)。
初三(10)個小組班48人分成11個小組開展活動。(小課題內容略)
(三)採用多種形式完成活動結果的呈現。
1、以文字的形式寫活動總結報告、小實驗報告、小論文或活動體驗感悟;
2、可根據條件輔以必要的實物、模型、活動過程或結果的照片、錄像、課件、幻燈片製作及網頁等。
3、以表演形式展示成果;
4、其它新穎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四)活動展示,
1、在網路上召開一次以「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為主題的交流課。
2、展示同學們設計的校運會新運動項目,請體育老師做評點。
3、以「運動會中如何防止受傷」為主題在網路上進行討論交流。
4、活動原始資料展示活動(網頁形式)。
5、將活動製作成網頁,繼續探究本活動課題,延續活動的開展,並不斷豐富活動的內容。
(五)活動的反饋與評價
在網路上共商評價標准,制定評價表,在網上進行生生互評、教師評價。指導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並將教學反思與同學分享。
二、網路上指導學生確定小課題的方法。
學生確定小課題可以是在Q群上師生共同討論,也可以是老師直接擬題給學生選擇。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意義非常大,等同於和學生共同復習梳理了初中物理知識,也無形中教會學生如何總結知識這一科學的學習方法。
附:本次活動教師所提供的小課題
(1)、自行車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
(2)、廣播系統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
(3)、獎牌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4)、醫療設備
(5)、運動會時身體表現中蘊含的物理知識(熱)
(6)、校運會中如何應用物理知識避免運動傷害
(7)、跳高、跳遠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8)、拔河
(9)、跑步
(10)、接力
(11)、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
(12)、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類運動
(13)、跳繩
(14)、獨輪車(重心、輪軸、力、摩擦力等)
(15)、儀仗隊(聲音、樂器等)
(16)、鮮花隊(密度、光的色散等)
(17)、彩旗隊(相對運動、光的色散、密度、光沿直線傳播等)
(18)、「聲」在校運會中的應用
(19)、電學知識在校運會中的應用
(20)、杠桿在人體運動中的運用
(21)、重心知識在運動中的運用
(22)、力學知識在跳高運動中的運用
三、設計「活動記錄表」作為模板以簡化組織過程。
由教師根據活動的需要把活動的流程設計成「活動記錄表」,作為模板讓學生在開展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填寫。它在實際操作中作為學生開展活動的指引,同時也是原始材料的記錄目錄。這個措施大大方便教師組織開展活動,使活動的記錄、整理材料和活動的總結一體化。
小組開展科技實踐活動記錄表
活動目標
小課題名稱:
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指導教師
課題組其他成員
姓名
聯系電話
電子郵件
QQ號
小組長
成員1
成員2
成員3
課題的意義(選擇本小課題的目的):課題介紹活動實施
活動形式
1
書店或網路中收集資料
2
采訪調查或問卷調查
3
采訪、訪問專業人士
4
實驗探究
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1
小論文
2
活調查報告
3
實物、模型或展板展示
4
網站
5
多媒體
6
音像資料
活動實際記錄
時間
參與人數
具體活動記錄
活動反思
總結與反思(總結、反思整個科技實踐活動學習,提出改進意見)四、開辟網上論壇的課外交流模式。
從本次活動中得出的經驗是:完成教學模式的構建後,應當選擇合適的平台。在網路開展活動。在網路上建立學習論壇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教學平台,在平台中教師可以下達任務,制定流程,可以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可以通過互評來完善評價體制。而學生利用網路,突破空間的圍牆,時間的界限,促進網路資源的共享和網上交流。師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收發和聊天室、網頁進行溝通、交流。必須強調,教師應該對學習的過程有一定的干預能力,也就是說能夠起到主導作用。教師還可以在網路上與學生暢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對教學的反思。甚至還可以在網路上交流生活、學習的體會,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師生間的相互交流更為融洽,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五、利用探究性學習推進活動,同時促進學生掌握探究性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教材組織學生研究問題以學會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掌握實驗目的的確定、設計實驗步驟、製作實驗表格、學會分析實驗數據和推導結論。但學習效果總不是很如意。或某些環節薄弱或考慮不全,而且學習被動,水平參差不起。
在本次活動中,本人對每個小組都提出必須採用課堂教學中學習的探究性學習開展活動。活動中發現效果非常好。通過運動會中具體的參與,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實實在在的觀察,學生很容易確定實驗的目標,研究有針對性、有實景觀摩,在小組的合作下,制定的計劃、繪制的表格都比課堂教學有很大的進步。由於在網路中查詢相關資料、Q群中老師的指導和同學之間充分的交流,大家對研究的問題也有很深的理解,得出的結論也很正確。最讓人可喜的是,活動中,探究學習漸漸變成學生出自自我需要,學生很投入地開展,而不是老師強加要求了。學生在活動中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更透,伴隨著小課題的研究,學生知識面得到針對性的擴寬加深,也提高了探究性學習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在本次活動中,初三(10)班58名學生全部參與,共分成11個小組開展活動。
以第二組為例介紹學生在活動中是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從中擴寬加深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提高探究能力。小組選擇的小課題是《跳高中蘊含的物理知識》。
活動內容簡介:本小組圍繞「如果起跳時不向下蹬地,還能跳
起來嗎?」展開探究活動。運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釋了「不能跳」的原因;做了「關於躍起高度是否與起跳時蹬地的力度有關」的實驗,驗證了:在相同條件下,蹬地力度越大跳高的高度越大。另外,小組還用「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及「壓強」等知識分析了「為什麼跳高運動員的下方會鋪一層海綿墊?」;從跳高時重心位置的分析解析了各種類型的跳高成績情況;還分析了「撐桿跳應選擇怎樣的桿呢?」,最後小結了跳高小步驟。
六、不局限學生表達活動成果的形式以發揮其特長與個性。
在活動准備期間,可以教會學生一些常用的表現形式。但不要禁錮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由於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發揮其特長,效果出奇的好。文科強的學生寫小論文、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搞製作、繪畫水平高的學生畫設計圖等等。
附:學生小論文
摩擦知識在自行車中的應用
……
3、剎車以後,自行車為何能停止?
剎車時,剎皮與車圈間的摩擦力,會阻礙後輪的轉動。手的壓力越大,剎皮對車圈的壓力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後輪就轉動的越慢。如果完全剎死,這時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就變為滑動摩擦力(原來為滾動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後,阻礙了自行車的運動,因此就停下來了。
同學們:是不是收獲很大呢!讓我們繼續翱翔在物理這有趣的天地里吧!
第三部分:活動後的感想及展望
感想:師生通過活動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雙贏。
本次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讓學生在網路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和網路的運用,優化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師生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得到了培養,並且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而在網路環境下,教師要想做到輕松自如地駕馭活動,應該先提高自身素質,擔當起課件製作員、課程輔導員、網路領航員等角色,這樣才能發揮網路在物理教學中的大作用。
展望:由於開展《校運會中的物理知識》的活動具備天時地利人和,而且仔細整理發現,校運會中包含了初中物理三冊教材的所有知識,可以將其做成校本教材不斷開展活動,也可以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內容,是值得教師不斷挖掘的題材。而依託網路可以讓活動更加豐富便捷。很值得教師將傳統知識與學生活動進行結合、將信息技術與傳統課程進行整合結合起來,發揮小網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大應用。
❷ 如何有效利用網路資源,更好地開展各項幼兒園教學活動
1、豐富自有資源,達到有效記錄與共享的目的 自有資源包括:教學活動ppt、音像資料、每一次活動的原始資料等,它們記錄幼兒探究的過程,反映家長參與的過程,體現教師反思的經過。它們以主題包形式被收集到課程資源庫中幼兒。
2、整合外來資源,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有機滲透在各個領域活動中 ①在語言領域中的運用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要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並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進行集體教學,更大程度上調幼兒的積極性: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老師們積極在網上收集優秀的教案和課件,並恰當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故事《雲朵棉花糖》這一活動中,通過下載網上的優質課件,利用動畫為幼兒創設一個生動地教學情境,隨著滑鼠的點擊,呈現給孩子們一個森林王國還有可愛的小老鼠。
這樣的畫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調動了他們思考想像的積極性。幼兒很快就能理解故事內容,也讓整個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將搜集到的課件和教案,放在自己的電子文件庫里,方便查閱和管理,也便於老師之間對資源的共享。
❸ 在教學中如何利用網路資源
然而,有一部分農村學校存在資源閑置現象:遠程教學設備擺放整整齊齊,師生很少用,幾乎成了一種擺設,教師仍舊拿著幾只粉筆、一本書上課。初中生重視學習中考科目,其餘的科目敷衍了事;小學生一天到晚除了語文、數學還是語文、數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室外乒乓球台下長滿雜草,室內乒乓球桌當成了辦公桌,甚至當成了餐桌;實驗室里的器材、物品落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筆者認為農村學校的這些閑置資源大有文章可做,它正是我們實施農村素質教育、豐富農村學校教育內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如何利用這些閑置資源呢?現結合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談談以下幾點具體做法: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認識到:遠程教育設備閑置在那兒,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城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縮小差距,彌補農村師資力量的不足,提高農村教學質量,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快推進遠程教育資源應用步伐。於是,我們樹立了「用壞設備」的思想,「砸開」緊閉的「門鎖」,讓師生進出自由。我們以遠程教育工程應用為載體,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了遠程教育應用工作計劃,定期培訓,加強教育技術學習,明確教師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教學任務。我們建立了實施遠程教育應用獎懲制度,通過以學促教、以教促學,逐步地把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到教學實際中來。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學校中青年教師基本掌握了遠程教育資源獲取、整合和應用方法,學校能夠真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趣味性,增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隨著教師的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手段不斷得到普及,越來越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 二、敞開圖書室的大門,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更是人們的重要學習手段和途徑。只有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並會學習、善於學習,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學校一線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圖書室的重要任務之一。圖書室應該著力於發揮自身的優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每學年開始,班主任要為各班學生上好一節「利用圖書室」課,向學生介紹本校圖書室的基本情況及變化,如藏書規模、分類設置、借書還書手續和閱覽室規章制度等,並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教會學生如何利用圖書室,使他們能在書庫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讀物,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籍。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 老師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指導學生的讀書方法,交流閱讀收獲,提高讀書興趣;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育教學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怎樣選書、怎樣讀書、怎樣做讀書筆記、怎樣記憶等方法。講解讀書方法時,要求具體指導讀一本書或一類書,根據不同體裁的讀物教給不同的讀書方法。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借閱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文明現象,主要表現在對圖書亂丟亂放、亂塗亂劃、久借不還以及大聲喧嘩、不講衛生等。針對這種情況,圖書管理員應耐心做好教育工作,及時制止,用制度去規范學生的借閱行為。每學期,圖書室可根據借閱情況記載,評比優秀小讀者和優秀讀書集體,樹立榜樣,從而在讀者群體中逐步形成以文明閱覽為榮、不講閱讀道德為恥的讀書風氣。 三、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培養動手能力 幾年前,學校實驗室使用不夠正常,平時上課涉及到的實驗課就變成了講解課,升學考試涉及到的實驗,學校則會來個突擊,考哪個就臨時做哪個,而且只是面向少數尖子生。絕大多數學生很少甚至一次也沒有自己動手做過實驗,可想而知,學生的動手能力差矣。學生學習沒有一個感知過程,學習枯燥,也不利於學生智力的發展。近幾年來,我校非常重視學生實驗工作,克服經濟困難,抽取一定的經費,添置了必要的實驗器材和葯品,配備了專門實驗輔導教師,明確了各科實驗要求,凡是學校條件允許的實驗,學生必須自己做。 四、以乒乓球為載體,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於生活富裕、家庭關愛,孩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是溫室里的幼苗,經不起風吹雨打,一定數量的學生體重超常,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彎了背,視力下降,相當數量的學生早早戴上了眼鏡,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我們知道:學校的體育活動能增進師生、同學間的友誼,增進與他人交往的積極作用;能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性格;通過日常的自覺的個體運動和有組織的群體活動,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增加學生的法規意識和競爭意識;長期堅持體育鍛煉,會堅定學生的信念,煉就學生的性格,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勇於拼搏、肯於攀登的精神;能夠提高學生體質。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來到縣體育局,看到男女老少揮動乒乓球拍認真打好每一球的情景,心想:乒乓球運動適合所有學生,是一項可以普及的體育運動項目。於是學校研究決定:以乒乓球為「校球」,以乒乓球為載體,開展強身健體運動。要求人人學打乒乓球,各班組建乒乓球隊,班主任就是該班球隊教練。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同年級學生的乒乓球比賽,分別設立男女個人賽、團體賽,舉行教師乒乓球比賽。學校體育運動有聲有色地開展,逐步形成了人人會打乒乓球的局面。在課外活動時,校園內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所有的乒乓球桌旁都圍著學生,他們正在參加乒乓球健身鍛煉呢,即使學校放學了,他們也不願意離去。師生思想不斷在小球的旋轉中得到了升華,體質不斷在球桌上得到了增強。 隨著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學校投入,學校各種資源將會配齊、配足。
❹ 網路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近幾年,學校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巨變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或正發生著一場革命。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了課堂,並得到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應用。隨著網路的大眾化,語文多媒體教學也正趨向網路教學。網路,更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力量,為語文教學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廣大農村城鎮中學如何運用現有的多媒體及教室網路科學地、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當前教改嶄新的課題。
1 優化學習資源,激發語文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網路教學以獨特的優勢在這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在《秋魂》的教學中,文中所描寫、歌頌的「秋實」、「秋色」、「秋味」、「秋風」、「秋葉」、「秋土」、「秋景」,與學生腦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樣。而大多數文人筆下的秋天的肅殺、凄涼的景象也會給學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這些光靠教師口頭說說,學生是領會不了的。教師收集這些內容的圖片或音樂風光片放在自己網站上,再將它們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從視覺角度去體會作者筆下「秋」之美。教師只需在欣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啟發學生對「秋魂」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而在教學《敬畏生命》這一課時,時有「自焚」事件發生,為此我設計、製作了一個以《敬畏生命》為主題的個人網站,除了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外,還包含了「胚胎發育」——人的生命形成的過程(可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一段樹木成長過程的FLASH動畫(可讓學生從動畫中感悟到生命成長的艱難);有關學生自殺的新聞材料。課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網站學習,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後,師生再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這堂課的學習,不但讓學生學習了課文的內容,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真正知道為什麼應該「敬畏」生命。這兩個教學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都得到了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學生學得更輕松,對所學內容掌握得更好。
2 創新教學結構,激勵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進入語文課教學,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認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協作、創新工具等功能,創新教學結構,運用「主導—主體」理念,採用 「情境—探究」、「資源利用—主題探究—合作學習」基本模式,再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演譯出靈活多樣的方式。例如《沁園春·雪》一詩的教學,設計分三個環節:誦讀——研讀——鑒賞閱讀。首先第一個環節——誦讀:欣賞筆者製作的《沁園春·雪》課件中的朗誦,此課件從網路中搜集大量能表現詞作內容的古畫、攝影等圖片,結合著名播音員的朗誦、古典音樂和動態文字,創設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激發了學習動機,提供了豐富的外部刺激。然後在教師的誦讀方法指導下,學生自主誦讀,既可以根據網路提供的字詞解釋、思路分析、藝術特色比較等材料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通過《沁園春·雪》課件欣賞、誦讀。此課件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學生可選擇配圖朗誦欣賞(有畫面、音樂和朗誦)或對照朗誦(有詩詞內容、音樂,有朗誦)。隨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競賽,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個環節——研讀:首先對上一課時所學內容進行檢測,練習在電腦上進行,即時在電腦上判定成績,即時給出提示,教師可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並可加以個別指導。然後教師指導探究性學習的第一步——從文學角度、歷史角度、現實角度出發,結合網路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在論壇上發表,教師即時在論壇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價值的問題,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協作,進行探究性學習。課後學生饒有興趣地進一步研讀,完善學習結果。第三個環節——鑒賞閱讀:教師指導學生按照剛才鑒賞分析《沁園春·雪》的方法,去鑒賞閱讀課件中的「擴展閱讀」《沁園春·長沙》,分析它的寫作方法、語言特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等。
3 擴大知識領域,激發創造思維。
著名電教專家南國農指出:「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就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全體發展和個性發展,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目標是培養創造新人才。」語文課的特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的目標指向也是現代交際和人文素養。因此它能及時吸納現代科技,特別是以多媒體計算機與網路環境,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而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工具進入語文課程,它提供圖文聲像並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和網路的連接(這有利於情境創設和大量知識獲取與保持)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有利激發學生興趣,進行協商會話),大大增加了課堂的信息量,實現了課內外的溝通,大大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活創新思維火花。
例如在《敬畏生命》一課中,我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首先是語文知識和能力方面,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況,思考並討論寫作思路,再對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點撥,討論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在多學科整合方面,藉助互聯網上生物學科中有關生命形成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生命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互聯網上一些學生自殺的新聞資料,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珍視生命、熱愛生命。
通過幾年的實驗,表明運用「網路教學」,確實優化語文課,優化學習資源,創造學習環境,創新教學結構,擴大知識面,開展學法探究,創新了教師的教學方法
❺ 如何用互聯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據報道,日前舉行的「互聯網+教育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經驗交流現場會上,盧氏模式被國家及省市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關注,盧氏模式是三門峽教育的縮影,是藉助互聯網探索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成功案例。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新時代,我們要在確保弱勢群體有公平接受教育機會的同時,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盧氏模式讓我們看到,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邊遠、貧困、革命老區傾斜,向薄弱學校傾斜,中國的鄉村教育能夠在新時代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❻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新課標提倡,通過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與世界教育的對接,因此數學教學設計的優化勢在必行。網路環境的創建為數學結構優化、學科的整合,提供了充分條件和理論支撐。我們知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而小學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應用的廣泛性的特點,與他們思維從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過渡到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形成突出矛盾,因此現代數學教育呼喚著全新的教學形式——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整合。
網路環境下,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多樣性,超文本性、網路資源豐富性,能創設一種理想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目的。那麼,如何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必然成為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標重要課題。
一、合理利用網路,優化學科整合
21世紀高質量的人才必須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關於青年一代的21世紀能力素質國際上提出包括(1)基本學習技能;(2)信息素養;(3)創新思維;(4)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這種多維度的綜合呈現的能力素質,只有通過與學科整合來實現。
作為新一輪課改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本身與各學科、人文、社會聯系的緊密性及生活應用的廣泛性,要求我們在網路教育與學科整合設計上必須具有前瞻性和整體性,即注重學生數學知識技能培養同時,還要考慮實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力求突破學科中心、達到學科間有機滲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如在教學《三角形與圓》時,我在網路環境下,創新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定向體驗,明確目標。一開課我先用傳統的方式向每個學習小組提供充分的彩色積木,要求小朋友合作擺出好看的物體來(展開比賽),匯報擺的物件、擺的汽車、火車、樓房、動物、小朋友跳舞等,引導同學回答用了些什麼積木,正方形,三棱形、圓柱,然後提出老師有會跳舞的三稜柱,想看嗎?仔細觀察,三稜柱跳舞留下的足印有什麼特點。
第二環節網路創境,激發興趣。教室網路播放伴著樂曲節奏,屏幕上三稜柱做各種擬人舞蹈動作,每騰跳一下,底面新印下一個三角形,各種三稜柱的跳動出現大小各異的直角、銳角等腰、等邊、鈍角三角形,引導同學觀察圓柱跳舞的印跡,學習興趣盎然。三角形、圓的直觀感知,在愉悅的欣賞動畫舞蹈中,網路教育完成直觀實物到數學圖形首次抽象,樂的心向逐步形成。
第三環節網路學習,自主體驗,讓同學取出積木中喜愛的三稜柱或圓柱,看底邊特點,模底邊,猜一猜,把三稜柱或圓柱用刀橫作切開猜猜什麼結果?教室網路展播三稜柱一刀橫切開又會得到什麼圓形。圓柱形亦然,學生自己再選擇喜愛的三棱摸一摸,底面有什麼特點,把它畫下來觀察畫出圓形有特點?
第四環節網路交互,協作提升,請同學給你畫的三角形起名字,同桌討論,討論特點,(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不用三稜柱畫三角形(同學在視頻展示台上畫三角形),網路展播,同學點評,編兒歌幫助記憶,「三條邊是好朋友,緊緊拉著友誼手,我們向它來學習,團結穩定向前走」。完成三角形概念的二次抽象。
第五環節,網路練習,學科整合。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把剛在紙上畫的圓剪下來,網路展示課堂練習,同學們在微機上完成。拓展延伸,從球里找出圓來,網路課件展播一個球體,另設一活動線段,同學可操作它水平,豎著,斜著,把球切開觀察到的圓形,點擊我們的「熱點資源庫」,發現生活中圓或三角形相關事物:高高的輸電塔、紅領巾、三角架、人字木房架、茶盅、汽車輪、水桶等。學科整合,網路展播動畫人物奧特曼和布滿大小三角形,圓形裝飾的戰斗服,以故事引入,要求同學們給他戰斗服上三角形圓形美麗的顏色,比一比誰填得最美,時間最短,奧特曼的禮物送給誰,於是在美妙音樂聲中,同學用網路提供小畫筆,填顏色,爭著把自己作品發給教師機,有興趣的同學還可在網路資源庫中找出可以拖移拼組的各種彩色三角形、圓、正方形等,自己為奧特曼設計戰斗服。同學們創新火花被激活,審美的靈感涌現出來,實作本領得到訓練,信息素養得到提高。老師在展播評比同學的美麗填圖,同時,不失時機要同學數一數美麗的戰斗服上有多少個三角形,多少個圓形,致此這種容數學、美術、勞動,信息技術於一體的學科整合優化教學設計,學生主動學習熱情的再次推向高潮。
又如《年、月、日的認識》利用網路練習這一環節里,首先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巧妙引入2008北京、奧運,讓同學自己設定奧運會在幾月舉辦?談談為什麼。有的喜歡6月,六一兒童節,更有紀念意義;有的喜歡3月,那時春暖花開,讓運動員精力充沛,賽出好成績;有的喜歡10月,讓世界運動員通過國慶盛典,了解中國強盛與繁榮。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起來,再讓同學製作一張2008北京奧賽月日歷卡,同學通過網路課件,提供的2008某月1號星期幾及一些小插圖,學生動手創作當月的天日填入卡內,形成各種新穎別致的日歷卡,這樣使 情感教育、語言表達、數學知識、美的情操、信息技能優化整合,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二、合理利用網路,優化學習方式
《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新型的學習方式正是數學課改的核心。這就必須大力推進網路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現代教育專家許漢教授指出:網路環境激發自主、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習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己分析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討論,交流探究成果;拓展延伸學習內容,使探究性學習更具有自主性和創新精神,使信息技術成為開拓多元化渠道,提供廣闊空間自主學習工具,變「接受型」學習為「探究型」學習,達成學習方式的科學化。
(一)利用網路優化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內在品質,其重要特徵:自己提出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制定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與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中有情感投入,有內在動和的支持,獲得積極情感體驗;能在過程中自我調控。網路環境展現的特點和優勢尤其是友好的交互性,外部刺激的多樣性,資源的豐富性,有利於激發興趣,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把數學學習情感體驗推向高潮形成積極的樂於學習數學的心向。
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我充分運用網路創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我用網路課件動畫展示三個雜戲團的小朋友各騎著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輪子獨輪車前進,誰又快又穩?同學們回答是圓形獨輪車時,引導研究為什麼?目標鎖定圓的特點,然後教師使用傳統方法讓同學觀察活動的圓(手握一短繩,繩端連一白橡球,揮動旋轉,出現一個白色的圓,引導這個圓由什麼構成的?再用網路模擬白橡球圓周運動,每動一處,留下紅色的印跡,提供資料庫,「活動圓」的動畫片要求讓這些印跡動起來,指導同學們在第一頁距點厘米畫紅點,第2頁與定點O距R厘米,上方依次點B2,點,同樣形成B3、B4……點,仍後連續播放,我們就得到一個美麗的紅色從點到線運動的圓,這樣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互補,學生從中體驗圓是由無數個有規律點形成,感悟圓上所有點到圓心距離相等,大小與R尺寸有密切的關系。不但學生自主建構圓的初步認知,還激起學生要進一步探究半徑與面積的神密關系,濃厚興趣。
(二)利用網路優化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獲取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建構方式而獲得。其中情境、協作是學習環境兩個重要因素,合作學習成為現代教育極其有效方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以積極配合、積極負責,有效溝通,有效分工、有效評估為要素,網路環境的特徵與優勢,正為學生這種分工,配合,負責,溝通,評估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達成科學性,有效性。
如教學《常用的計量單位》,我運用網路課件提供給學生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面積等各單位,混合在一起,毫米,千克,公傾,噸,10、100、1000還有長度,表面積塊、或重量的天秤,可移動的資料模塊,無規律呈現在多媒體計算機一個畫框里。請同學分組給整理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小組內討論為達目標分工或自動組合。哪2個同學整理長度單位,哪2個整理重量單位,哪2個整理面積單位。為了達到好小組又合作了製成圖表:
單位進率
量物體
單位名稱及進率
長度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重量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還有小組製成這樣表
進率
量物體
10
100
1000
10000
長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頃=10000 平方米
重量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建構知識意義,表現異常主動,積極,小組交流,共享資源,啟迪創新思維,
(三)利用網路優化探究學習。
數學科探究性學習,就是從數學科或社會生活中實際過程確定的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情境,通過學生自主地,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快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數學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及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過程。網路為探究性學習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網路環境創設生動、鮮明、直觀形象展示數學問題。打破時空界限,揭示數學規律,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而呈現形式的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為學生探究學習創造廣闊的天地,
如《長方形面積》拓展延伸,創新思維這一環節中,我設計這樣一個實際數學問題,有一養魚專業戶有20米網箱柵欄,准備靠河岸一邊,圍成一個網箱,你設計一個最佳方案,養魚最多。學生用多媒體計算機,調出網路資料:屏幕上出現一條河流,碧綠的水波紋,一條直直的河堤,岸上兩棵樹之間掛著一段籃色立體形狀的網箱柵欄,共20米,一米一段,可點擊拖移到河堤邊拼接(也可一次移幾米柵欄)學生操作計算機移圖拼接發現了一個個奇特的長方形。
學生一個一個方案實驗,一個一個周長的計算,一個一個面積的求解,一個一個結果的比較,不但進行了這課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訓練,還鞏固周長計算公式,熱情十分高漲,樂此不疲,完全打破了過去教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要求學生算面積的沉悶模式。學生的銳敏的觀察、豐富的想像、積極異思維、個性化的學習策略都得到錘煉,更主要的學生表現出的探索精神,為達目標逐個求積的嚴密的際邏輯思維充分顯示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整合的科學性,強大的生命力。此外老師不失時機引導,如果這個柵欄長不是20米而是30米、40米,又將怎樣設計方案,也一個一個求證嗎?這奇妙的、實際的數學問題,有規律可尋嗎?其實就是以後我們要學習極大值問題。《學習的革命》中有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的火把」,這里正點燃了學生熱愛數學,渴望探究的心靈之火。
總之,我認為利用網路優化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方式的建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數學思維的快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從而創新、優化數
❼ 如何將網路資源運用到教學中
隨著社會地不斷發展,遠程教育迅速發展,
它在人們的生活中日益重要。作為一名教師,
面對眾多的遠程教育資源,如何深刻認識遠程教育資源,正確把握遠程教育資源特點、整合使用遠程教育資源,更好地提高課堂地教學效率呢?
21世紀人類社會更加趨於全球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態勢。信息技術的支持、互聯網平台的建立、多媒體的綜合運用都為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了新天地。而藝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於新課程標準的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方式的改變至關重要。實際上,網際網路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今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室配置了多媒體教學系統。電腦和網路也進入了辦公室。internet資源及其豐富,是人類社會寶貴的共享財富。應用網路資源,對共享資源去粗取精,用以提高教學效果不再是紙上談兵。越來越多的老師們都在利用網路進行各種各樣教學實踐探索。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網路應用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網路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把知識與思維、理論與實際、感性與理性辯證統一起來,共同完成課程學習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與學方式。網路海量的學習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呈現形式,不僅對是學生受益,也使老師受益。
網路資源對老師來說:網路使我們有條件採用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用信息技術提供集成化的學習環境,通過學校數學專題學習網站,培訓網站如江西教師網,在這里教師可以利用網路充分表達教學意圖,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或網頁開發工具將需要呈現的學習內容以多媒體、友好互動界面,為學生提供數字化資源所創設的虛擬環境,讓學生作為創造者在真實的體驗中探索和發現,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數學規律。學生可以通過下載學習軟體、網上查尋資料,通過實時交流系統、電子郵件等與教師、同學交互聯系等方式來探索問題、討論問題和完成學業,這種教學模式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網路資源豐富多彩環境下,學生既可以向教師學習,也可以通過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既可以在數學課堂進行學習,又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進行二次學習,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經歷前人的發現過程,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是 「再創造」的過程,從而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網路資源對學生來說: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把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使教與學發生了本質性的變革。利用網路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這一網路資源,發揮網路特有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苦學變為樂學。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完成作業,使學生認識並學會一種現代的學習方法——網路查詢法。
總之,網路數學教學就是以現代網路技術為依託,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數學教學與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網路數學教學利用豐富的網上資源和網路技術,在教學實施上充分顯示了其靈活性、針對性、實時性和自主性的個性化教學特徵,利用網路輔助數學教學確實有著傳統教學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所以將網路資源應用到教學中十分有必要,而且在運用上頗具挑戰性。
❽ 如何將網路資源運用到教學中
一、網路資源輔助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是由教師主宰整個教學活動進程,而把學生置於被動地位.因此,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更多地強調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題。而教師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先確立學習目標,其中包括閱讀課本內容,學習數學定義和定理;然後布置學習任務,其中包括理解掌握所學的定理和性質,完成課堂練習;最後讓學生自主學習,告訴學生可以到某些網站上去搜索和閱讀相關的資料。學生可以通過個體學習或者小組討論來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網上搜索資料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也可以在網上來討論學習。此種學習方法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網路資源,實現教學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但也是具體的;是靜止的,但也是動態的;教師所授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有限的知識所反映的內涵卻是無限的。
而體會數學知識的具體與抽象,靜態與動態,有限與無限往往是數學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們可以藉助網路信息資源來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數學知識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這導致了它往往難以想像和理解。利用網路信息技術資源可以使知識,學生的思維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指數函數的增長」時,為了使學生易於體會指數函數的爆炸式增長,可以利用幾何畫板作出幾個指數函數的圖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指數函數的增長速度。通過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可以達到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在一個屏幕上,文字、動畫、音樂同時出現,可以充分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將靜態的知識「動」起來,更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學習「橢圓的離心率」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離心率的幾何意義,我們可以在幾何畫板上可以作出一個橢圓,保持它的長軸長一定,通過改變橢圓的焦距,橢圓會在屏幕上「動」起來,學生可以通過橢圓形狀的改變,深刻地體會到離心率對於橢圓形狀改變的重要性,從而對橢圓離心率的幾何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把有限的知識進行無限的延伸。網路信息技術資源可以將課堂教學進行延伸,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為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發展餘地。善於利用,定能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質的飛躍。比如,在進行研究行課題的學習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到互聯網上去搜索,搜集資料,然後自己探究和互助討論。通過網上搜集資料學習,可以將課堂內容進行無限的延伸。
三、增大課堂信息量,增加教學密度
網路教學有著傳統教學媒體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這種教學方式採用多種信息載體,如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可以傳遞大量的信息,提供多種訓練方法,有利於理解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運用網路開展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從期望得到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認真選擇,事先編制好教學內容和程序,能節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快教學節奏,使教學密度增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
四、注重因材施教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很難兼顧每一個學生,無法做到針對所有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興趣在教學實施中做到面面俱到,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但網路的優勢使得因材施教成為可能。網路上有可供學生共享的網路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學習目標,按照自己的需要從網路上獲得有用的信息。教師可以幫助有疑問的學生,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多方面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自主高效地學習。
五、收集網路資源,豐富教學資源
數學課本的知識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已經不能滿足教師和學生學習的需要。網路上的資源非常豐富,獲取各種信息最有效和經濟的方法就是應用互聯網上的資源。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從網上下載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素材。分門別類地放在校園網上實現資源共享。為了節省網站的空間資源,也可以在學校的網頁中提供資料下載的地址,建立網路鏈接,使用也是很方便的。對於需要經常訪問的網站,常常把網址添加到收藏夾中便於經常的使用。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