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哪個理論是網路媒體產生的

哪個理論是網路媒體產生的

發布時間:2022-09-07 08:20:44

❶ 請問高手傳統媒體與網路傳播在議程設置上面的不同。

什麼是議程設置。如果你有空,可以回去好好看看傳播學,傳播學里提到這個定理的。

好,下面進入正題,回答問題:

首先回答,議程設置的定理。
議程設置: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過大眾媒介形成或影響輿論的理論假設。

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 麥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德關系,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

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相關關系,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形成社會」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矚目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後來也有一些研究對報紙,廣播電視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特點進行了探討.

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特點: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

2)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3)議程設置功能暗示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

有關議程設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見於1958年諾頓·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是什麼這些問題上,它起著很大的作用。

「新聞時效性」是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網路,的時效性,當屬現在最快。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網路是不可比擬的。

網路和議程設置理論出現的時間是接近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在傳統的大眾媒介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說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沒有考慮到網路這個新一代媒體。所以議程設置理論在針對網路討論時是有所變化的。

並且根據,議程設置理論中的特點分析。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顯然網路,是具有議程設置這個功能點的。

其次,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網路,雖然是現代化的一個虛擬平台,但是他也具備,設置議題的原動力。也再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電視、廣播等的現場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和加強了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方式與功能,但由於出版製作的時間、空間限制,由於內容甄別和把關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

網路媒體完全可以做到實時更新、實時報道。也正是由於這個「時間差」的存在,使得網路媒體擺脫了只是轉載傳統大眾傳媒新聞內容的狀況。實時互動性這個特點,使得網路媒體得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加工手法等對傳統平面傳媒的媒體議程設置產生實質性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在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實現形式中,現場直播也是廣播和電視能夠採用的手段,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快速實時性特點。但是,廣播電視的直播一般適用於偶然性和突發性的新聞事件,而現實生活中,實時性互動傳播在傳統電子媒體的日常新聞傳播過程中並不是報道的主要形式。

而從網路中,這樣一個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個,多元互動性的影響 。

多元互動性是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網路媒體的多元互動性可以幫助受眾形成公眾議程。網路媒體作為一個被多元要素影響的媒體,一部分傳播權力分散到廣大網民手中,傳統新聞發布的單向度信息傳播變成了互動性多向度信息傳播。傳統媒體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聞來源,多元化的傳播者、復合式的傳播形態、多樣的傳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網民為代表的公眾可以自行選擇、加工信息,並通過網路傳播形成網上輿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農民工工資問題等,網上輿情對於媒體的議程設置起了很大作用,進而影響到政府議程。

❷ 新媒體理論有哪些

與傳統的媒介相比,新媒體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營銷渠道,承擔著企業推廣和服務的重要責任。新媒體營銷也備受企業重視。

新媒體營銷的定義

新媒體營銷簡單理解為企業在新媒體上做的營銷活動。從字面上理解可分為「新媒體」和「營銷」兩個概念。「新媒體」是企業宣傳的重要渠道,也是企業「營銷」的重要工具。很多傳統的營銷策略在新媒體仍然適用。

企業為什麼要注重新媒體營銷?

用蚌埠正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燕巢優品創始人王軍的話來說:「這好比打仗,人家都用上了導彈、原子彈等先進的武器,你還用大刀長矛,你連對手的影子都沒找到就已經玩完了。」其他的就不用多解釋了吧。

新媒體營銷的理論基礎

下面我們順著傳統營銷策略的演變過程,來探索新媒體營銷的突圍方向。

我們先來看看上個世紀60年代產生的4P理論: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

到20世紀90年代,各種媒介飛速發展、傳播越來越快,同時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4P理論受到挑戰。4P營銷理論開始向4C營銷轉變,即產品(Prouct)向顧客(Counsumer)轉變、價格(Price)向成本(Cost)轉變,分銷渠道(Place)向便利(Convenience)轉變,促銷(Promotion)向溝通(Communication)轉變。

再後來又有人提出4R營銷理論,它以關系營銷為核心,重在建立顧客忠誠,即關聯(Relativity)、反應(Reaction)、關系(Relation)和回報(Retribution)。該營銷理論注重企業於顧客之間建立有別於傳統的新型主動性關系。

20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學者綜合性的提出了4V營銷理論,也就是差異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值(Value)、共鳴(Vibration)相組合的理論。

2010年前後,國內營銷專家提出了4I營銷理論,其中包含趣味性原則(Interesting)、利益原則(Interests)、互動原則(Interaction)、個性原則(Indiviality),成為電商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實施理論基礎和新媒體營銷的突圍方向。

以上這些營銷策略在新媒體時代並未過時,只是傳播媒介發生變化而已。也就是由傳統的報紙、電視、戶外廣告等轉變到現在的手機、電腦、VR、AR等。導致人與人之間從單向的傳播演化成新媒體的雙向互動傳播。新媒體時代各種新硬體、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們在做新媒體營銷時需要根據媒介的不同適當優化改進,在技術和策劃之間尋找平衡點。

新媒體營銷的營銷理論

傳統的AIDMA法則:此法則自1898年提出一直沿用至今,其含義為:引起注意(Attention)、產生興趣(Interest)、培養慾望(Desire)、形成記憶(Memory)、促成行動(Action)。我們可以理解為先讓消費者注意(Attention)到你的廣告、進而產生興趣(Interest)願意深入了解、再到產生購買慾望(Desire)、記住(Memory)廣告內容、最後採取購買行動(ACtion)。這種通過「引起注意(Attention)」的方式需要在媒體上投放的內容刺激性強、多次重復,盡可能多范圍覆蓋來達到讓消費者願意買單的目的。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社交媒體逐漸成為網上的集市,搜索引擎也被廣泛使用。傳統的AIDMA法則已經滿足不了新媒體營銷的需求。在2005年又出現了AISAS法則。其含義為:引起注意(Attlention)、產生興趣(Interest)、主動搜索(Search)、付諸行動(Action)、口碑分享(Share)。尤其是消費者分享之後可以引起其他消費者的注意,進而產生興趣,形成一個銷售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在做營銷時,可以把傳統的AIDMA法則和新媒體營銷AISAS法則配合使用,已達到最佳的營銷目標。

❸ 網路廣告理論依據是什麼

網路廣告與傳統廣告之間所最大的區別就是網路廣告的交互性無可比擬,這也是它的一個主要特點。
它的理論依據就是在網路上,網路媒體實現了信息互動,用戶可以輕松獲取需要的信息,廣告主也可以通過網路服務系統隨時了解用戶的喜好,隨時得到用戶反饋,根據要求迅速回應。

網路營銷主要有那些理論

搜索競價
這是廣泛使用的推廣方法,極受中小企業青睞。通過把詞義與目標客戶群的距離拉得更近,搜索引擎服務商常愛向廣告主吹噓,他們是做精準營銷的,但到底精確與否,最後還得靠自己去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搜索競價營銷方法,初期的推廣費用不是很高,大多企業都能夠買得起帳,而且具有有一定的精準程度可言。這也是為什麼Google、網路等搜索引擎服務商能大把賺到鈔票的原因。

網站廣告
在網站上做Banner、Flash廣告推廣,是一種傳統的網路推廣方式。此類廣告,宣傳目標人群面比較廣,不像搜索競價那樣能鎖定潛在目標客戶群。網站廣告是國內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主要的贏利方式之一。
此類廣告,因為價格昂貴,一般的中小企業常玩不起。同時,又因為為中小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回報,效果難以評估。因此,較大的門戶網站,一般不會去找中小企業來買廣告帳。

軟文宣傳
一篇優質軟文,不僅可以讓你的網站獲得大量的流量,還可以樹立你公司在顧客或競爭對手心目中的形象。但前提是,軟文必須要有「殺傷力」,才能夠不斷地吸引他人來閱讀。因為「優質」,還常會被其他網站編輯轉載,這樣起到的效果就更佳了。
對大多數公司來說,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軟文如何來撰寫,是否有對行業或市場瞭然於心的文筆高手,能寫出像模像樣的軟文來。
值提醒一點的就是,如軟文寫得不好,則會被讀者所遺笑,所以在發表軟文之前,要仔細修訂,確認它們能起到較好效果才好。

網站SEO
網站SEO是必不可少的,原因是網站大部分的流量,主要還是來自搜索引擎。如果沒有SEO,顯然是難以獲得探索引擎的免費流量的。值得提醒的一點是,不要把SEO當成網站運營的主要工作來做,否則會掉入SEO陷阱不可自拔。
很多人在SEO與網路營銷認識上有一些誤區!很多朋友都以為SEO是網路營銷的全部,以為SEO就是SEM。網路營銷是非常全面的,不僅僅從網站建設開始策劃,在網站上添加內容、產品,再給網站帶來流量,更重要的是強調轉化率。如果通過SEO或通過其他推廣方式,使網站獲得了大量的流量,但網站產品銷量不佳,談不上做的好!
網路營銷考慮的是網站盈利,通過網路競價,SEO,網路推廣,點擊廣告,聯盟廣告,軟文廣告等宣傳方式,擴大品牌效應,提高網站流量,提高網站轉化率,最終是流量轉化為客戶,為企業帶來效益,這是目標。
SEO只是一個步驟,是減少網站與搜索引擎的沖突,讓網站對搜索引擎友好,是搜索引擎喜歡網站,達到從搜索引擎帶來流量的目的,但SEO在調整網站的同時,seo工作者還需要對用戶體驗方面有較高的要求,比如網站針對老年人,字體大小哪就不適合;還有很多朋友在優化時,為了優化而優化,把網站改的面目全非,進入首頁後,要麼優化痕跡很嚴重,要麼底部友情鏈接堆積嚴重,對用戶體驗來說,影響很大,不能不讓用戶感覺網站是否真實!影響用戶購買慾望!SEO是網站營銷的一部分,是處理網站與搜索引擎的關系,與用戶的關系,而論壇營銷,QQ群營銷,博客營銷,微薄營銷等其他營銷方式和SEO營銷一樣,都是為了擴大品牌效應和網站流量

推廣方式編輯

網路視頻廣告
以往大家都是通過文字、圖片等來傳達信息,網路視頻傳達方式則更直接、更形象、更容易為大家所接受。視頻網站的迅速崛起,讓視頻廣告這種營銷方法,在未來變得更有想像空間。
個人認為,視頻廣告在將來將會發展越來越好。在網路上比較知名的視頻網站有土豆網、我樂網、酷6網等。因為視頻網站各自的定位人群不盡相同,所以選擇做視頻網站廣告推廣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推廣。

事件營銷
最近的事情營銷案例:可樂與QQ在線上開展的奧運火炬傳遞活動,王老吉捐一億後推出的「封殺王老吉」營銷事情等,皆是非常成功的事情營銷案例。
事件營銷,注重創意,有好的創意,就不怕沒有效果。倘若有強大的資源作為後台支撐,營銷效果則可能就會更棒。

博客宣傳
如今,企業開博來宣傳公司文化、理念和產品,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博客這種新型的推廣方式,已經得到非常多企業的認可和使用。有些企業博客網站,做起專門為企業開博的事情來,比如中國企業博客網等。
開博客進行網路宣傳,相對來說,還是一種小范圍的宣傳。實際的效果,除了能看得到流量數,其它的效果就很難評估了。然而,企業博客畢竟也算是一種宣傳方法,效果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

論壇推廣
以BBS為主的網路社區或論壇,國內星羅棋布、多如牛毛。要在BBS這種社區上取得較好的營銷效果,其難度可想而知。但這些大大小小社區或論壇,如果統一整合起來,之後,再進行營銷活動,可能效果會大不一樣。
有些人,常愛去一些較為熱門的論壇發貼做推廣,但這種宣傳廣告性的帖子一般沒過多久就會被社區管理員刪除,效果也不見得好。

B2B平台
B2B平台是廣受中小企業歡迎的宣傳推廣平台。中小企業,常面臨資金不足等難題,希望所付出的任何一點推廣宣傳費用,都能力求獲得定單,否則就容易被視為沒有效果。
B2B平台,有阿里巴巴、一比多、慧聰網等網路營銷平台。

軟體推廣
軟體推廣也是互聯網上比較普見一種推廣方式。成功的案例非常之多,較為典型的案例有,Window捆綁IE、QQ軟體捆綁音樂軟體等。進行軟體推廣的首要前提是,借力的軟體要對用戶有使用價值,用戶願意接受才行。
提醒一點,應用此推廣方法,得注重自身形象,不要太過流氓,否則不僅得不到好的推廣效果,還有可能會惹來罵聲一片。弄不好,可能還會遭到反流氓軟體協會的控告,讓你賠了夫人又折兵。

Email營銷
一種古老的營銷方式之一,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在使用。互聯網企業認為,獲得了用戶的郵件,如同獲得了可以向用戶宣傳的「通道」。使用郵件營銷最為厲害的要數國內一些著名的網路巨頭,每天都給你發來郵件,讓你煩不甚煩。
大公司尚且如此,小公司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有了郵件地址,發出去便是,至於效果嘛!容以後再說。反正有郵件不發出去感覺實在是浪費,發了還可能獲得一線商機。
Email營銷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給用戶發送的界面和內容要極富創意,容易吸引郵件用戶進一步的興趣,才會達到較佳的效果。

口碑宣傳
口碑宣傳也稱作口碑營銷(Word of Mouth)。俗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確如此,好的產品,對顧客有用有價值的產品,自然也會得到用戶的口口相傳。與其說它是一種營銷方法,還不如說它是一種「效果見證」。
要想達到此種效果,則需要開發出來的產品對用戶非常有價值才行,且讓用戶使用一次之後,再也離不開。進而能介紹他們的朋友也來使用。不知不覺地中,產品就被推廣出去了。

友情鏈接編輯
交換友情鏈接,要與大型網站、知名網站做友情鏈接,才會獲得到更多的關注,贏得更多的點擊數量。
此外,友情鏈接還應當找Google-PR值較高的網站做。PR值高的網站,較容易受得到搜索引擎的青睞,更容易讓網站的各個頁面被搜索引擎所收錄。收錄多了,從搜索引擎過來的流量也才會變得更多。

其它方法編輯
此外,還有即時聊天工具宣傳、病毒木馬傳播、空間互動營銷等。

❺ 與傳統媒體比較,在網路傳播中進行議程設置有哪些不同

議程設置: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過大眾媒介形成或影響輿論的理論假設.
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 麥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德關系,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
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相關關系,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形成社會」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矚目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後來也有一些研究對報紙,廣播電視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特點進行了探討.
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特點: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
2)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3)議程設置功能暗示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
有關議程設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見於1958年諾頓·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是什麼這些問題上,它起著很大的作用.
「新聞時效性」是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網路,的時效性,當屬現在最快.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網路是不可比擬的.
網路和議程設置理論出現的時間是接近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在傳統的大眾媒介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說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沒有考慮到網路這個新一代媒體.所以議程設置理論在針對網路討論時是有所變化的.
並且根據,議程設置理論中的特點分析.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顯然網路,是具有議程設置這個功能點的.
其次,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網路,雖然是現代化的一個虛擬平台,但是他也具備,設置議題的原動力.也再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電視、廣播等的現場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和加強了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方式與功能,但由於出版製作的時間、空間限制,由於內容甄別和把關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
網路媒體完全可以做到實時更新、實時報道.也正是由於這個「時間差」的存在,使得網路媒體擺脫了只是轉載傳統大眾傳媒新聞內容的狀況.實時互動性這個特點,使得網路媒體得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加工手法等對傳統平面傳媒的媒體議程設置產生實質性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在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實現形式中,現場直播也是廣播和電視能夠採用的手段,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快速實時性特點.但是,廣播電視的直播一般適用於偶然性和突發性的新聞事件,而現實生活中,實時性互動傳播在傳統電子媒體的日常新聞傳播過程中並不是報道的主要形式.
而從網路中,這樣一個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個,多元互動性的影響 .
多元互動性是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網路媒體的多元互動性可以幫助受眾形成公眾議程.網路媒體作為一個被多元要素影響的媒體,一部分傳播權力分散到廣大網民手中,傳統新聞發布的單向度信息傳播變成了互動性多向度信息傳播.傳統媒體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聞來源,多元化的傳播者、復合式的傳播形態、多樣的傳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網民為代表的公眾可以自行選擇、加工信息,並通過網路傳播形成網上輿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農民工工資問題等,網上輿情對於媒體的議程設置起了很大作用,進而影響到政府議程.

❻ 網路營銷的理論主要有哪些

(一)網路直復營銷理論:直復營銷是一種為了在任何地方產生可度量的反應和(或)達成交易而使用一種或多種廣告媒體的相互作用的市場營銷體系。特徵:
(1)強調雙向信息交流;(2)顧客與營銷人員直接溝通;(3)具有全球性和持續性;(4)可以測定效果。
(二)網路關系營銷理論:關系營銷是指建立、維系和發展顧客關系 ,致力於建立顧客忠誠度。特徵:(1)宏觀上營銷影響一系列領域,微觀上注重保持與顧客的長期關系;(2)爭取一個新顧客的營銷費用是保持老顧客費用的5倍:(3)互聯網實現雙向溝通,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網路軟營銷理論:(1)軟營銷強調尊重消費者的感受和體驗;(2)軟營銷的主動方是消費者;(3)互聯網應該遵循軟營銷規則;(4)網路社區自發形成或者利益驅動形成,但是成員都是受尊重的;(5)網路禮儀。
(四)網路整合營銷理論:顧客的重要性提高,4P』S理論轉化為4C』S理論(顧客,成本,方便,溝通)。特徵:(1)產品和服務以顧客為中心;(2)以顧客接受的成本定價;(3)產品的分銷以方便顧客為主,實行一對一、跨時空銷售;(4)互動式營銷加強與顧客溝通和聯系。
(五)網路體驗營銷理論:營銷過程中要考慮消費者的情感需要,注重顧客體驗,把體驗看做顧客價值的組成部分強調企業與顧客互動,強調顧客參與。特徵:(1)互聯網為體驗營銷提供了好的環境;(2)網路互動性適合體驗營銷發展;(3)網路營銷注重顧客忠誠。

❼ 經典傳播學成果在網路傳播中的變化是什麼

一個學科的構成,有史論和應用三個方面。傳播學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從美國發展起來的、以人類社會信息傳播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交叉學科。受信息傳播全球化趨勢的影響,傳播學已在世界范圍內成為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筆者從國外圖書館大量的傳播學英文原著中,選了10種學界推崇的經典著作,不揣冒昧,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解讀,推薦給中國讀者。 沃爾特·李普曼的《公眾輿論》 李普曼是傳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之一,在宣傳分析和輿論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眾輿論》中,開創了今天被稱為議程設置的早期思想。此書被公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 作為一部傳播學經典著作,該書第一次對公眾輿論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讓讀者能細細地體會到輿論現象的種種內在與外在聯系。此書自1922年問世以來,在幾十年中已經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至今仍然保持著這個領域中的權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眾輿論》影響力經久不衰的奧秘在於,該書對輿論研究中一系列難以迴避的問題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輿論從哪裡來和怎麼樣形成的?它能造成什麼樣的結果?誰是公眾,什麼樣的公眾?公眾輿論是什麼意思?它是僅僅在公眾中傳播還是由公眾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麼時候才能成為獨立的力量? 在近代以來的社會中,公眾輿論主要作為一種政治現象,可以說只出現過兩個源頭,即開放的輿論生成與流通系統和封閉的輿論製造與灌輸系統,盡管它們都會產生一個復雜程度不相上下的輿論過程,但是結果卻不大一樣。李普曼的《公眾輿論》對成見、興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問題做了精闢而深刻的探討,完成了新聞史上對輿論傳播現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為後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眾傳播對社會的巨大影響,因此,在《公眾輿論》和《自由與新聞》等著作中,它不僅對新聞的性質及其選擇過程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一個是「擬態環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個就是「刻板成見」(stereotype)。李普曼認為,現代社會越來越巨大化和復雜化,人們由於實際活動的范圍、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對與他們有關的整個外部環境和眾多的事情都保持經驗性接觸,對超出自己親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新聞供給機構」去了解認知。這樣,人的行為已經不再是對客觀環境及其變化的反應,而成了對新聞機構提示的某種「擬態環境」的反應。 所謂「擬態環境」並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徵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之後向人們提示的環境。然而,由於這種加工、選擇和結構化活動是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媒介內部)進行的,所以,通常人們意識不到這一點,而往往把「擬態環境」作為客觀環境本身來看待。 而「刻板成見」指的是人們對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隨著對該事物的價值評價和好惡的感情。刻板成見可以為人們認識事物提供簡便的參考標准,但也阻礙著對新事物的接受。個人有個人的刻板成見,一個社會也有其社會成員廣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見,因而它也起著社會的控製作用。李普曼特別強調大眾傳播的力量,認為大眾傳播不僅是「擬態環境」的主要營造者,而且在形成、維護和改變一個社會的刻板成見方面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此外,議程設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於李普曼的《公眾輿論》,雖然書中沒有使用議程設置這一名詞,但是,他表達了這樣的基本思想:媒體創造了我們頭腦中的象徵性的想像,這些想像有可能與我們經歷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論證了大眾媒體是現實世界的某個事件和我們頭腦中對這個事件的想像之間的主要連接物。議程設置過程描繪了輿論在一個民主制中如何發揮作用。40年後,科恩繼續為議程設置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指出新聞界在告訴人們「怎樣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訴人們「想什麼」方面卻異常有效。當然,直到1972年麥庫姆斯和肖的文章發表在《輿論季刊》上,議程設置才被命名。李普曼作為最早探討了大眾傳播的宏觀效果的學者之一,對該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經典論著《公眾輿論》也因為對上述傳播學問題的精闢論述而經久不衰。 帕克的《移民報刊及其控制》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是美國第一個社會學系,芝加哥學派則是20世紀美國社會科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學派。在芝加哥學派中,對傳播學影響最大的是被稱之為「開創了大眾傳播研究的學者」的羅伯特·帕克。 帕克一生著作不多,別人說他是那種寧願指導別人寫10本書,也不願意抽時間自己寫一本書的人。除了博士論文,出版於1922年的《移民報刊及其控制》是他惟一的著作。他做過一系列的頗有影響力的報道,還出版過對自己學生書籍的介紹。但是,他最具影響力的還是《移民報刊及其控制》,這本書是迄今為止關於早期美國傳播學最重要的教科書和讀物。 《移民報刊及其控制》共四部分十八章。第一部分「移民報刊的生存土壤」,分四章介紹了外語報刊存在的原因,移民報刊的歐洲背景,移民報刊與相互融合,移民報刊帶來的啟示;第二部分「外語報刊的狀況」分五章分析了廣告,地方報刊的發展,都市報刊,都市報刊與戰爭,階級斗爭;第三部分「移民報刊的歷史」,分五章介紹了早期移民創辦的報刊,後期的移民報刊,報刊對其移民狀況的反映,報刊的生存斗爭,以及適者生存的結果;第四部分「報業控制」,分四章討論了控制杠桿,海默林的操縱控制,對手宣傳與政府幹預,聯盟控制。 《移民報刊及其控制》是作為一種民族擔憂的結果而問世的,即擔憂美國的移民可能出現的不忠誠。成千上萬的德國裔美國人會忠誠於美國還是會忠誠於K.威廉?他們會擴散宣傳,還是會從事破壞?帕克指導了對移民外語報刊的研究。他發現,意第緒語、波蘭語、德語等報刊主要幫助近來的移民懂得如何在北美生存下來。很少有報刊鼓勵對於原先祖國的忠誠。美國的外語報刊通過幫助它們的移民讀者同化於美國文化,而逐漸地構成了它們自己的角色。 在美國,帕克是最早對少數民族(族裔)和傳媒的關系展開研究的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量新移民來到美國。如何使這些新移民同化,是當時美國主流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同時,美國社會也存在著排斥新移民的現象。帕克深入少數民族社區,在對數十種外文報刊進行調查後,於1922年出版了關於移民報刊的專著《移民報刊及其控制》,反對壓抑或控制這些報刊。他強調它們的角色有助於維護種族文化,並使讀者透過家鄉的語言而接觸到大都會生活,使移民順利融入美國社會中。帕克注重實證分析,將解決社會現實問題作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他調查了芝加哥的貧民窟與當時頗為嚴重的犯罪問題。帕克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對日後歐美和日本等國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媒體的學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帕克在《移民報刊及其控制》中提到了傳播學一直到現在還在研究的論題:媒體內容怎樣影響公眾意見?大眾媒體是怎麼被公眾意見所影響的?大眾媒體是否能夠帶來社會改變?人際傳播是怎樣與大眾傳播進行聯系的?其對於傳播的定義與香農後來提出的信息理論有相似之處。 拉扎斯菲爾德的 《人民的選擇》 保羅·F.拉扎斯菲爾德在形成現代傳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思想影響,是傳播效果研究的開創者。從1930年在維也納首次從事對廣播聽眾的傳播效果研究開始,到1937年在美國進行的「廣播研究項目」和194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研究,他通過分析性地利用樣本調查,做出了影響個人行為的、有因果關系的推論。拉扎斯菲爾德及其助手合作完成的《人民的選擇》被稱為「社會科學史上最復雜的調查研究之一」,也是傳播效果研究的經典著作。 《人民的選擇》以194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為分析案例,試圖闡釋在大眾傳媒及人際關系的影響下,選民如何做出投票的選擇。 促使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對大眾在總統選舉中的行為進行研究的誘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機器直接推動了包括傳播學在內的諸多人文社會科學在美國的發展:社會學家奉命研究士兵的士氣,以使整個軍隊的精神面貌更利於作戰;社會心理學家奉命研究政治宣傳的有效性問題,以使政府的指令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而深諳世界各國文化的人類學家則負責向政府提供建議,以減少美國政府在與日韓等國打交道時產生的摩擦。這些學者在各自領域的成功為人文社科帶來很高的聲譽和愈來愈廣泛的研究領域。基於社會需要的各種新興研究領域也促使人文社科擺脫單純的思辨式研究方式而代之以實證式的研究方式,因為每一個研究成果都被期待著對緊迫的社會問題做出解釋或者作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據。《人民的選擇》和實證派傳播學都誕生於這樣的學術氛圍之下。 《人民的選擇》對於傳播學學術思想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大眾傳播的有限效果論,一是「兩級傳播」和「輿論領袖」觀點的形成。 早期的宣傳理論家支持強有力的大眾媒體,但是,後來的傳播學學者在研究媒體對於選舉行為、消費決策和其他類型的行為變化時,沒有找到這類強效果的證據。開始懷疑強有力的大眾媒體效果論的主要學者就是拉扎斯菲爾德,而正是他的伊利縣研究引發了他的懷疑。 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希望證實大眾媒體在構成人們關於總統選舉中如何行事的意向上具有直接的與強有力的效果。他假定,在總統選舉的投票決定會在競選過程中做出,並會受到大眾媒體中出現的有關選舉問題和候選人的新聞和專題報道的影響。但研究結果卻揭示了相反的事實:許多伊利縣的選民在選舉競選開始之前就拿定了主意。600名調查對象中僅54名曾從一個候選人轉向另一個候選人,而這些轉變者當中只有一些人是直接因為大眾媒體的影響才這么做的。媒體只能告知和說服一些關鍵個人,也就是後來被稱為「輿論領袖」的那些個人,它們轉而通過與其追隨者的人際傳播聯系,即以一種兩級傳播流通的模式將這種效果加以擴大。 此外,將面對面的訪談和分組試驗、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傳播學研究也是拉扎斯菲爾德對傳播學方法論體系做出的一大貢獻。閱讀《人民的選擇》不僅可以對傳播學早年的學科發展有清晰的了解,也能從中學到不少有效的研究方法。 哈羅德·拉斯韋爾的《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 我們許多人知道哈羅德·拉斯韋爾,大多是從其著名的5W傳播模式開始的。在《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中,拉斯韋爾對社會傳播的過程、結構及其功能,做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論述,並清晰地闡釋了5W傳播模式以及大眾傳播三功能說。 1948年,拉斯韋爾發表了《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論文一問世便受到了廣泛的贊譽,成為早期傳播學研究的經典成果之一。至今,學界仍給予它極高的評價,認為它是一部綱領性的力作,一部傳播學的獨立宣言。甚至認為,所有的傳播學研究都彷彿是對拉斯維爾這一論文的注釋,因為它涉及了傳播學中的許多基本內容。總體看來,這篇論文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從內部結構上,分析了傳播過程中的諸要素;二是從外部功能上, 概括了傳播活動的社會作用。 在這篇文章中,拉斯韋爾明確提出了傳播過程及其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誰(who)?說什麼(what)?對誰(whom)說?通過什麼渠道(whatchannel)?取得什麼效果(whatef鄄fect)?這就是著名的拉斯韋爾5W模式,這個模式簡明而清晰,是傳播過程模式中的經典。後來的很多學者都對此進行過各種修訂、補充和發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質特點。這一模式還奠定了傳播學研究的五大基本內容:即「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以及「效果分析」。這五種分析涵蓋了傳播研究的主要領域。另外,它還導致了傳播學對於確定效果的重視。 這篇文章的另一大貢獻就是提出了關於大眾傳播的三種基本功能,並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負功能。 這三種功能是:監視環境、協調社會以及文化傳承。這三個功能主要是從政治學角度著眼的;1959年,查爾斯·賴特又從社會學的角度,為其補充了「娛樂」功能。由此,形成了傳播學中經典的大眾傳播四功能說。直到今天,它仍是傳播學學生所必須學習的基本入門知識。作為人類社會的信息交流活動,傳播具有著多方面的社會功能。而拉斯韋爾的闡述,則為全面揭示大眾傳播的功能提供了一個基礎。此後,許多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對其進行了豐富和拓展。 除了以上所說的5W傳播模式和大眾傳播三功能說外,拉斯韋爾還在傳播學領域做出了其他許多貢獻。他開創了內容分析法,發明了定性和定量測度傳播信息的方法論;他關於政治宣傳和戰時宣傳的研究,則代表著一種重要的早期傳播學類型,而今天的宣傳分析,已被納入到了傳播研究的一般體系中;他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引入到美國社會科學,並使其與政治分析相結合,從而在社會層面上運用了個體內部的弗氏理論;他還幫助創辦了政策學,這是一門整合了社會科學知識與公共行為的交叉學科。

❽ 網路媒介的傳播媒介

問題先要從媒介這個概念談起。傳播學中所說的傳播媒介,指的是人類傳播過程中運載和傳遞訊息的物體,是連接傳受雙方的中介物。它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造物,可以是單一的物體,也可以是一系列物體的組合。人類傳播活動中使用的傳播媒介,大致可以分為:
一、人際傳播媒介。這是人際傳播中常用的媒介,如面對面交談時藉助的空氣,非面對面傳播時所用的書信、電話、電報等。
二、組織傳播媒介。這是組織傳播中常用的媒介,如公文、函件、布告、書面通報、黑板報、宣傳欄、內部報刊、內部廣播、閉路電視等。
三、大眾傳播媒介。這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開放性傳播的媒介,如書籍、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新聞通訊、音像製品、展覽製品等。
電腦網路是20世紀末興起的新興傳播媒介。它是以地空合一的電信設施為傳輸渠道、以功能齊全的多媒體電腦為收發工具、依靠網路技術連接起來的復合型媒介。這種復合型媒介為人類傳播活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人們可以向廣大公眾進行開放式的大眾傳播,人們可以從事橫向和縱向的組織傳播,人們也可以向特定的對象進行人際傳播。所以,它既是一種覆蓋全球的大眾傳播媒介,又是一種高效靈便的組織傳播媒介和人際傳播媒介。
「第四媒介」之說,把電腦網路同報紙、廣播、電視視為同類,然後按照它們出現的先後排序,得出它排行第四的結論。這多少有點列寧曾經批評過的「1+1=蠟燭」之類的邏輯錯誤。因為報紙、廣播、電視純然是大眾傳播媒介,它們並不是人際傳播媒介,一般情況下也不是組織傳播媒介;而電腦網路則既是大眾傳播媒介,又是人際傳播或組織傳播媒介。把性質和功能很不相同的事物,相提並論,簡單類比,這豈不違背基本的邏輯規則么?
用「第四媒介」這種說法來界定網路媒介在人類傳播活動中的位置,顯然是不科學、不準確的,而且極易帶來混亂,產生誤導。
「第四媒介」的說法是1998年5月聯合國新聞委員會上首先提出來的。新聞委員會(Committee on Information)是聯合國新聞政策的協調中心,每年舉行一次例會,就聯合國各機構的新聞活動進行審議並向聯合國大會提供建議。當年該委員會的報告談到聯[合國在發布新聞時除了原有的印刷出版物(Press)、廣播 (Radio)、電視 (Television) 這三種媒介外,還應該通過]第四種媒介網際網路 (Internet) 來進行。從此以後,聯合國不僅有自己的出版物、電台、電視台,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可見這一說法的提出是有其特定語境的,它是就聯合國的新聞發布途徑而言的,並不是對網路傳播的總體評價和理論定位。據查,這兩年新聞委員會的報告沒有再用這一說法,不過西方確實有人沿用這個詞語,即使這樣,它也只是就面向大眾的新聞傳播而言的。面向大眾的新聞傳播(人際新聞傳播還不在此列)以往主要依靠報刊、廣播、電視,現在電腦網路也可以面向大眾傳播新聞,於是就用了「第四媒介」這個詞。但是,既然它是就新聞傳播(而且是大眾新聞傳播)而言的,那就沒有理由將它泛化為一種普遍性的概念,因為如前所述,一、人類的傳播媒介有多種多樣,怎麼說網路媒介也不是老四;二、網路媒介擔當的職能多種多樣,怎麼說也不能把它的職能僅限於面向大眾傳播新聞而已。也就是說,當你談論大眾新聞傳播時可以姑妄稱之為「第四媒介」,但是當你談論人類一般傳播活動時,你就沒有理由稱之為「第四媒介」。把「第四媒介」泛化為一種普遍性的概念,意味著用這種說法來界定網路媒介在人類傳播活動中的位置,而這樣定位顯然是不科學、不準確的,而且極易在理論上帶來混亂,在實踐中產生誤導。
要跳出「第四媒介說」這一思維模式
就理論研究而言,現在有一種傾向:有些人只看到網路媒介對大眾傳播活動帶來的影響,有人甚至驚呼傳統的大眾傳播理論許多地方都要改寫了。諸如把關人理論、議題設置理論、影響不一理論等等,似乎都要改寫了。誠然,面對網路媒介帶給大眾傳播的影響,對現有理論重新審視並作出種種調整修改是必要的,但是只要大眾傳播的基本性質和基本規律沒變,有關它的活動規律的基本理論也不會大變。而另一方面,人們對網路傳播給組織傳播和人際傳播帶來的新局面、新情況和新問題卻關注甚少;對網路世界裡大眾傳播、組織傳播、人際傳播的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轉化也關注甚少。這不能不說是同「第四媒介說」的思維模式有關,因為他們總是把網路媒介同傳統的大眾媒介相提並論,而看不到它們還有大量不能同大眾媒介相提並論的方面,因為它實在是和傳統的大眾媒介大相徑庭的另類。
有本傳播學教材在敘述人類傳播發展史時,認為先後經歷了這些階段:原始傳播→口語傳播→書寫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互動傳播。這一敘述提及的前面各階段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最後一個階段說得讓人費解了,為什麼偏要給網路傳播加上「互動傳播」的桂冠呢?看來也是將網路傳播同書籍、報刊(印刷傳播)、廣播電視(電子傳播)相類比的結果。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的、缺少互動的,而網路媒介在進行大眾傳播時卻具有較強的交互性,這豈不是「互動傳播」嗎?可是,作者在做這種類比時忽略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事實:傳統的印刷傳播和電子傳播是缺少互動的,可是傳統的口語傳播、書寫傳播、以及人類襁褓時期憑借叫喚、手勢、體語進行的原始傳播,不都是具有極大交互性的互動傳播嗎?所以把網路傳播說成是「互動傳播」,這也只是把它同報刊、廣播、電視類比的結果,這種思維模式是同「第四媒介說」的思維模式一樣的。如果跳出這一思維模式,不僅把網路傳播同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的傳播相比較,而且同傳統的口語交談、書信往來、甚至種種原始傳播相比較,恐怕不會把「互動」看作是它獨有的特點而稱之為「互動傳播」了。
應該對網路媒介的三個領域、三類傳播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把「第四媒介說」泛化,不僅影響傳播理論的闡述和研究,而且還會給實踐帶來種種不良影響。要知道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全開放的公共性領域,也有半開放的組織活動領域,還有並不開放的私人活動領域。任何一個實行民主和法治的國家,對於面向公共領域的大眾傳播、面向組織活動領域的組織傳播、面向私人領域的人際傳播的管理都是有所不同的。對於大眾傳播,一般來說要求嚴格,在保障必要的自由度的同時,還要求傳播者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接受相應的法律約束和道德約束。通常用新聞法或大眾傳播法來規范這方面的行為。對於組織傳播也有較為嚴格的要求,通常有社團法、公司法、政黨法等加以規范。而對於人際傳播就不太一樣,現代民主國家對於私人之間的交往、交談、書信往來,都是保護有加的。除非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某種私人交往具有違法犯罪的性質(如密謀叛國、顛覆政府、危害社會等),否則是不允許任意干預、侵犯的,因為公民享有充分的言論、通信、互相交往以及維護隱私的權利。以上是對於現實世界中三類傳播的不同管理方式。如今,網路媒介為人類精神交往提供了一個新的世界,也就是相對於現實世界而存在的第二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同樣有全開放的公共領域、半開放的組織領域、並不開放的私人領域,同樣有大眾傳播、組織傳播、人際傳播,作為一個民主和法治國家,也應該對這里的三個領域、三類傳播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果把網路媒介簡單地看作是「第四媒介」(即第四種大眾新聞媒介),那豈不要對網上的交往一律採用對待大眾新聞媒介(諸如報刊、廣播、電視)的方式加以管理?對於網上聊天、網上電話、電子郵件(群發郵件除外)、ICQ等等,豈不是都要按照新聞法或大眾傳播法來管理和規范?那樣做了,私人間的交談、公民間的通信,豈不都要像公開發表的新聞報道或新聞評論那樣受到管束?如此下來,還有什麼公民的人身自由、通信自由、個人生活不受干預的自由可言?
筆者認為以上這些問題是網路管理的實踐中應該審慎對待、正確處理的問題。網路傳播是一種新的事物,網上世界是一種新的世界。如何加以規范管理,各國都還缺乏經驗。目前我們看到的是,一方面網路傳播的管理還缺乏章法,該管的沒有管起來或是沒有管好,特別是網上的大眾傳播,問題多多,有的還相當嚴重;另方面,對於網路交往的管理也有簡單化的傾向,往往把所有的網上交往都看作是大眾傳播,人們在網上進行的私人交談或是私人郵件常有得不到尊重的情況。許多服務商在提供服務的約定里,往往把「上載、張貼、電子郵件」混為一談,對接受他們服務的客戶,提出的要求簡直比發表新聞稿件還要繁瑣,可是他們卻並不作出保障用戶通信自由、保證用戶交往安全暢通、以及充分保護用戶隱私權的承諾。幾乎所有服務商的private policy只涉及保護會員登記時的個人資料而不涉及保護通信內容,而實際上個人資料很快就到了廣告商那裡,五花八門的商業廣告隨意侵犯網上的私人領域。與此同時,電子郵件丟失或者無緣無故被退回的現象時有發生,網民們嘖有怨言。細想起來這些現象的產生都同對網路媒介的認識和定位是否正確有關。究竟是把網路媒介看作同報紙、廣播、電視相類似的大眾新聞傳播媒介呢,還是把它看著是人們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呢?在這里究竟有沒有公共的、組織的、私人的領域的區分呢?不同的認識和定位就會帶來不同的管理,而只有正確的認識和恰當的管理,才會使網路傳播獲得健康的發展,並為人類的傳播活動和精神交往作出積極的貢獻。由此可見,關於「第四媒介說」的質疑,不僅在邏輯上、理論上有其必要,而且在實踐上也是應該引起重視的。

❾ 網路整合營銷4I原則的介紹

網路整合營銷4I原則:Interesting趣味原則、Interests利益原則、Interaction互動原則、Indiviality 個性原則。Interesting 趣味原則
八卦是火爆的通行證,《饅頭》是《無極》的墓誌銘。當芙容姐姐大S身材火爆網路時,當越來越多的信息都帶好「泛娛樂化的假面」時,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來臨了。中國互聯網的本質是娛樂屬性的,在互聯網這個「娛樂圈」中混,廣告、營銷也必須是娛樂化、趣味性的。當我們失去權力對消費者說「你們是願意聽啊,是願意聽啊,還是願意聽啊,絕不強求」之時,顯然,製造一些趣味、娛樂的「糖衣」的香餌,將營銷信息的魚鉤巧妙包裹在趣味的情節當中,是吸引魚兒們上鉤的有效方式。「偉大的網路營銷,他身上流淌著趣味的血液!他不是一則生硬的廣告,他不是一則生硬的廣告!娛樂因子在他身上靈魂附體!」
Interests 利益原則
沒錯,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網路是一個信息與服務泛濫的江湖,營銷活動不能為目標受眾提供利益,必然寸步難行。將自己變身一個消費者,設身處地、捫心自問一句,「我要參加這個營銷活動,為什麼呢?嚎!」
但這里想跟大家強調的是,網路營銷中提供給消費者的「利益」外延更加廣泛,我們頭腦中的第一映射物質實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可能包括
1、信息、咨訊
廣告的最高境界是沒有廣告,只有資訊。消費者抗拒廣告,但消費者需要其需求產品的相關信息與資訊。直接推銷類的廣告吃到閉門羹的幾率很大,但是化身成為消費者提供的資訊;面對免費利益,消費者接受度自然會大增。
2、功能或服務
3、心理滿足,或者榮譽
4、實際物質/金錢利益
5、……等待你來填寫,相信你能發現更多!
Interaction 互動原則
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其互動性,如果不能充分的挖掘運用這個usp,新瓶裝舊酒,直接沿用傳統廣告的手法手法,無異於買櫝還珠。再加上網路媒體在傳播層面上失去了傳統媒體的「強制性」,如此的「揚短避長」,單向布告式的營銷,肯定不是網路營銷的前途所在,只有充分挖掘網路的交互性,充分地利用網路的特性與消費者交流,才能揚長避短,讓網路營銷的功能發揮至極致。
不要再讓消費者僅僅單純接受信息,數字媒體技術的進步,已經允許我們能以極低的成本與極大的便捷性,讓互動在營銷平台上大展拳腳。而消費者們完全可以參與到網路營銷的互動與創造中來。在陶藝吧中親手捏制的陶器彌足珍貴,因為融入自己的汗水。同樣,消費者親自參與互動與創造的營銷過程,會在大腦皮層回溝中刻下更深的品牌印記。把消費者作為一個主體,發起其與品牌之間的平等互動交流,可以為營銷帶來獨特的競爭優勢。未來的品牌將是半成品,一半由消費者體驗、參與來確定。當然,營銷人找到能夠引領和主導兩者之間互動的方法很重要。
Indiviality 個性原則
YOU,已經被釘在了無以復加的高度,那麼YOU高大的身影在營銷中投射的映相,就是I!Indiviality 個性在網路營銷中的地位也因此凸現!對比「大街上人人都在穿」,「 全北京獨此一件,專屬於你!」,你就明白專屬、個性顯然更容易俘獲消費者的心。因為個性,所以精準,因為,所以誘人。個性化的營銷,讓消費者心理產生「焦點關注」的滿足感,個性化營銷更能投消費者所好,更容易引發互動與購買行動。但是在傳統營銷環境中,做到「個性化營銷」成本非常之高,因此很難推而廣之,僅僅是極少數品牌品嘗極少次的豪門盛宴。但在網路媒體中,數字流的特徵讓這一切變得簡單、便宜,細分出一小類人,甚至一個人,做到一對一行銷都成為可能。(這一點在無線營銷中尤為突出)天賜良機,怎能不用?

❿ 傳播學有哪些著名的理論

1、子彈理論,其核心觀點是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信息作用於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軀體或葯劑注入皮膚一樣,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們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它們的行為。

2、有限效果論,主要觀點是:大眾媒介的傳播效果是有限的。傳播不是單方面的行為,受眾也非被動、孤立的個體,每個人都與社會網路中的其他人發生聯系,並相互影響。

3、沉默的螺旋,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

4、第三人效果,們在判斷大眾傳媒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之際存在著一種普遍的感知定勢,即傾向於認為大眾媒介的信息對「我」或「你」未必產生多大影響,然而對「他」人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5、知溝理論,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信息越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

閱讀全文

與哪個理論是網路媒體產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報紙和網路哪個絕對傳播成本高 瀏覽:526
tp路由器顯示網路未知 瀏覽:847
網路課程的內容有哪些 瀏覽:539
網路調研的步驟有哪些費一般多少 瀏覽:289
怎麼設置print01網路共享 瀏覽:203
水星網路隨身wifi怎麼用 瀏覽:932
honor手機十一點為什麼網路會降低 瀏覽:932
網路加密存儲設置 瀏覽:586
硬碟錄像機和網路攝像頭哪個好用 瀏覽:617
4d電影與網路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285
網路連接數測試 瀏覽:232
本地網路已經連接沒網路 瀏覽:956
用完5g網路怎麼辦 瀏覽:58
如何啟用無線管理網路 瀏覽:99
飼料網路推廣怎麼做 瀏覽:854
手機無法連接移動網路該怎麼修復 瀏覽:878
怎麼用手機檢測網路波動 瀏覽:75
路由器無線連上沒有網路 瀏覽:152
網路信號質量國家標准 瀏覽:103
如何寫網路文章10萬 瀏覽:36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