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見的網路攻擊應如何應對
網路攻擊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加強自身的網路防範安全意識,從自身杜絕不安全的來源,盡量不隨意去點擊和下載不安全的網頁鏈接。
❷ 網路自由優先於網路管制么
希拉里演講推銷「網路自由」 批評中國管制網路信息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21日發表題為「網路自由」的演講,宣布美國將把「不受限制的互聯網訪問作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盡管美國官員否認希拉里演講針對中國,但在經歷谷歌威脅退出中國事件後,人們很難相信希拉里的演講並非針對中國。北京大學學者余萬里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美國決策者意識到,互聯網在越來越多的國際事件上可以成為達到美國政治目的、塑造美國全球領導力的有效工具。「對本國互聯網進行依法管理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事,美國將網路自由作為國家政策來對別國進行宣講未免有點一廂情願」。
美國東部時間21日上午9時30分,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華盛頓新聞博物館就網路自由問題發表長達43分鍾的講話。此前,希拉里的助手亞歷克•羅斯在接受采訪時稱,從委內瑞拉到中國,從伊朗到古巴再到其他地方,那裡的人民沒有全面和不受管制地進入互聯網的自由。「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正在有系統地扼殺其公民了解信息。我們在網路自由方面的政策便是對這一事實應對的一部分。」
希拉里在講話中四次提及中國,她批評中國對網路信息進行管制,並呼籲中國對谷歌及其他美國公司受到的網路攻擊展開徹底調查,她說:「我們希望中國當局對網路入侵展開徹底調查,我們希望調查過程和結果是透明的。」她還稱,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巨大進步的一個源泉,「但一些限制人們自由接觸信息的國家正面臨著使自己遠離下世紀進步的風險」。希拉里鼓勵美國的網路公司拒絕審查。她說:「我認為拒絕支持有政治動機的審查將成為美國科技企業的標志性特徵,也應該成為我們的國家商標……當他們的商業業務威脅到自由時,應該考慮什麼是對的,而不是簡單地考慮眼前的利潤前景。」在講話中,希拉里大談信息自由帶來的好處,並不時對伊朗、朝鮮等國的網路使用進行批評。
據法新社21日報道,希拉里在數周前就開始准備這一演講。她的助手亞歷克•羅斯20日表示,希拉里雖在演講中提到「谷歌事件」,但演講並非直接針對中國。美國國務院不是谷歌公司的外聯部門,「谷歌事件」從本質上講是一家美國公司與一個外國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事情。羅斯強調,美中就網路問題有過長時間接觸,彼此都很了解對方的立場。因此,希拉里的演講並非只談「谷歌事件」,而是講網路自由本身。羅斯說:「即便現在媒體都在報道谷歌在中國碰到的問題,但談論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全球視角,21日的演講不是中國專題。」
羅斯表示,對中國持不同政見者的網路攻擊也是希拉里打算解決的問題。羅斯稱,美國國務院計劃向倡導互聯網自由的群眾運動提供財務支持,希拉里認為網路自由對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在海外推行民主的一貫立場至關重要。
英國《金融時報》21日評論說,希拉里的講話顯然加大了一個風險:即在谷歌問題上的對峙,將損害中美兩國間已經緊張的關系。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國際問題專家余萬里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並不是只有中國對互聯網進行管理,希拉里的這一演講不完全是針對中國的,還有伊斯蘭世界。希拉里這樣做有來自民主黨內的壓力,民主黨的基礎選民中有一部分人的意識形態傾向於此,但將網路自由作為國家政策來進行演講有些一廂情願,結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可能會因此激化各國在互聯網問題上的矛盾,造成世界各國在互聯網問題上分裂。
余萬里認為,美國所謂的網路自由本質上是美國控制之下的自由。對於美國的直接敵人———拉登等反美極端主義,美國是絕不會允許他們享有自由使用互聯網權利的。「互聯網發端於美國,目前伺服器的終端仍在美國手中掌握,按照法理來說,既然要互聯網自由,美國就應該交出手中的伺服器終端,將其移交給一個全世界共同認可的國際權威機構來統一管理,比如聯合國,而不是抓在自己手中不放。」
美國互聯網的內容管制與表達自由的沖突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摘要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網路在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時互聯網進行合理管制已成為了各國的共識,本文以CDA被判違憲為研究案例,對美國互聯網內容管制與表達自由的沖突爭議和管制方式進行了介紹和闡述。
關鍵詞 內容管制 表達自由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貿易、文化、媒體、教育等各個社會領域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互聯網提高了社會的運轉效率和生產力水平,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由於缺乏必要的管制,互聯網上開始充斥著色情暴力、侵權行為、造謠誹謗、虛假廣告等一系列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及個人健康發展的負面內容。尤其是網路色情信息的傳播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網民的健康成長,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重視。但是不同國家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對於言論保護和力度有所不同,對於色情犯罪的標准、限制權利的程度和解釋機制等均有所區別,矛盾和沖突在所難免。美國是互聯網的發源地,在全世界居於互聯網研發應用的領導地位,美國也是最早對互聯網內容管制進行探索的國家。而美國對於言論自由的敏感,使得美國有關互聯網內容管制的立法舉步維艱,並屢屢以危險敗訴而告終。
一、對於互聯網內容管制的爭議
近年來,對於互聯網這一新媒體的管制問題一直存在著廣泛的爭論,在西方,這種爭論尤其激烈。
反對管制的人認為:言論自由完全適用於任何媒介,任何旨在控制互聯網內容的系統都是對個人言論自由的破壞,言論自由不應該被限定,除非它導致對公民權利不可挽回的危害。互聯網不同於一般的通訊網路,互聯網構築了不同於現實社會的虛擬空間,這一空間的起源和價值正是它孕育的一種新的自由精神:公開性、實驗性,在這一空間里,這些價值必須完整地得到保留。他們還認為,互聯網世界應該構成一個網路主權(online sovereignty),也就是說,來自現實世界裡的政府,沒有介入網路世界的任何正當性可言。還有的觀點認為,沒有必要對互聯網進行管制,因為它的使用與廣播、電視等不同。廣播、電視節目是「推的技術」,它的內容在同一時間被送到千家萬戶,具有一種「主動侵入性」,受眾是被動的接受和隨時隨地的受到其影響;而互聯網是互動式的媒體,需要使用者主動尋找特定的網頁和應用,是「拉的技術」。針對保護兒童的問題,反對管制的人認為保護兒童也不應該是互聯網所扮演的角色,不應該通過限制互聯網內容的方式來實現,如果兒童在接觸互聯網內容方面需要保護,那需要負責任的應該是父母、教師或監護人,應該由他們對兒童接人互聯網進行控制。
主張管制的人認為:任何權利都不得不受到限定,因為絕對的權利威脅他人的權利。不受限制的自由表達權利將會威脅兒童免受騷擾的權利,威脅少數民族自由生活不受種族歧視和種族暴力侵害的權利。隨著萬維網(www)的到來和這一媒體的廣泛應用,互聯網已經完全不同於它最初的性質,現在每天有超過6億的用戶訪問2000多萬個網頁,互聯網並非隔絕於現實世界,它像其它的傳播工具一樣,會給現實世界的人造成危害,互聯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反映和影響現實社會的許多方面,與現實世界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互聯網上的內容和行為需要某種形式的規范。之前的大眾媒介廣播和電視在色情和暴力內容方面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對它的播放數量和時間都有規定,保證這些內容除了在深夜不會被廣播。而互聯網則恰恰相反,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登陸網站,一個兒童完全可以在早晨或中午躲在自己的卧室里上網,根本無法保證他們不會通過搜索等方式接觸這些內容。兒童接觸互聯網的形式太多了,除了通過電腦之外,還有象游戲機、手機這類可以接入互聯網的設備,兒童可以在自己的房間里或者一個人的時侯使用,父母不可能每時每刻都監督自己的孩子;而在學校里,很多學生同時使用電腦,教師無法在同一時間監視每個學生的使用情況。因此,在父母和教師負起責任的同時,他們需要其它手段的幫助,包括刪除含有教唆犯罪網頁和封鎖含有冒犯和不適宜內容的站點。
二、政府管制立法的失敗案例——CDA被判違憲
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網路《傳播莊重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簡稱CDA),成為同年所通過的《電子通訊法》(Telecommunication Act of 1996)的一部分。如果說《電子通訊法》是以減少政府對媒介的管制而聞名,那麼CDA則因為對互聯網內容的嚴格管制而爭議不斷。
CDA的目的是限制、阻止網上黃色內容對青少年的影響和毒害。它涉及的內容包括:禁止在網上用攻擊性語言向特定的人或18歲以下的青少年傳輸性內容;清除父母為限制孩子接觸不良網上內容使用過濾技術時遇到的障礙;網路服務提供者或使用者出於善意,限制接觸或對他們認為非法或有害的內容進行過濾,不論這些資料是否受憲法保護,均不承擔責任。盡管該法對處理有害信息的措施規定得相當謹慎,仍然遭到多方面的反對。1996年2月8日美國總統簽署該法後,CDA立刻受到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y Union。簡稱ACLU)等團體的挑戰。ACLU等對CDA提起違憲訴訟並在聯邦地方法院獲得勝訴,美國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JanetReno)上訴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997年6月26日,最高法院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歷史性判決,推翻了限制猥褻圖畫和文字上網的通信行為規則法令。認為互聯網應有言論自由的權利,最高法院以7票對2票做出判決,判定CDA的所有主要條款侵犯了公民的言論自由權。
1 CDA的爭議內容
1996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傳播莊重法》是規模巨大的電子傳播規范重建工作的一部分。該法規定,通過未成年人有機會接觸的公共計算機網路傳播不莊重的材料或允許他人傳播此類材料的行為是犯罪。該法律的管轄范圍既包括在線論壇,也包括計算機交互服務。如果被告人被判罪名成立,那麼他可能面臨高達25萬美元的罰金和長達5年的監禁。該法對「猥褻」的定義是,「在特定語境下,以當代社區標准認定的,具有明顯冒犯性的言辭描述或描繪性行為、性器官的任何評論、要求、意見、建議、圖像或其他傳播形式」。
該法通過後不久,美國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宣布,司法部將不會強制實施該法律的最後一條規定,並指出關於禁止通過計算機傳播墮胎信息的規定違憲。很快,兩起針列新法律的訴訟出現了。在費城,由三位法官組成的法官團於1996年6月宣布該法違憲。該院說,國會在努力限制兒童接近猥褻或冒犯性的材料的同時,對成人可以發布或觀看的材料施加了令人無法接受的限制。三位聯邦法官中的兩位還認定,該法對「猥褻」、「明顯冒犯性」等詞的定義都不夠充分明確,這種含混模糊令其違憲。約一個半月之後,第二個由三位法官組成的法官團在紐約州宣布,《傳播莊重法》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這個法官團說,《傳播莊重法》的范圍過於寬泛。因為它禁止生產、發行受憲法保護的成人材料。
總的來說,CDA法案有爭議的條款是「猥褻傳送(indecent transmission)」條款和「明顯令人厭惡展示(patently offensive displayr條款。「猥褻傳送」指:故意(knowingly)傳送猥褻(indecent)的通訊(communication)內容給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明顯令人厭惡展示」是指:故意讓未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取得(available)依當今社區標准明顯令人厭惡(vatently offensive)的方式描述(depict or describe)性行為或器官等(sexual or excretory activities or organs)信息。觸犯上述規定者將受到罰款和最長達兩年監禁的懲罰。
2 法院的判決
(1)反駁政府關於援用有關廣播的憲法判例以說明自己有權對互聯網這一媒體進行管制的觀點,史蒂文斯大法官(Justice Stevens)在判決闡明了互聯網的性質:互聯網是一種快速成長的媒體,對於人們取得信息以及相互溝通十分重要。互聯網上最為人知的溝通方式是全球信息網(World Wide Web,簡稱WWW)。WWW的特點在於訊息接收者往往是主動點選該信息後,才會收到信息,很難意外地收到訊息,因此與傳統的電視或收音機不同。「如果將憲法第一修正案之檢查標准應用至本案的新興媒體——網路時,基本上是不合理的。」
(2)CDA法案中使用的兩個概念「猥褻」(Indecent)和「明顯令人厭惡」(Patently Offensive)前後意思模糊,不夠明確。其模糊性必將導致對憲法第一修正案原則的破壞。其次,CDA法案還是刑事法律。對刑事懲罰的畏懼可以使言論者膽戰心驚,甚至保持沉默。
(3)從互聯網媒介在傳播信息和當時所能夠提供的各種服務來看,非法有害的內容,特別是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有害的色情內容的傳播並不像廣播電視節目中的此類內容那樣具有主動侵入性和無所不在性。多數經營色情內容的網站都在其主頁採用了事先警告措施,青少年如果想讀取這類內容,除了會事先受到警告外,還需要採用積極的肯定性的行為。此外,案件審判時大量的證據證明,青少年偶然遇到這樣的內容的機率是很少的。因此,法院不同意以建立在假想基礎之上的危害為由,來限製成年人享有的表達自由。
(4)CDA法案的規范范圍過寬。其禁止的不僅包括商業言論和商業實體,還包括所有在互聯網上面對末成年人在自己的計算機上置放、展示、傳送猥褻信息的非盈利性的實體和個人。同時所使用的普通的、未經界定的模糊用語「猥褻」和「明顯令人厭惡」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具有嚴肅的教育、科學和其它價值的非色情材料。更嚴重的是,適用於判定互聯網上不良內容的社區標准將有可能被用來評判任何一個全國范圍內的不良交流。這樣做不僅勞民傷財,而且由於各地標準的千差萬別。這樣的行為極易被定為猥褻和明顯令人厭惡而招致處罰。從而為政府限制、侵犯甚至剝奪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大開方便之門。
(5)法院承認,保障兒童不受網路有害內容的傷害是社會大眾的共同期望,法院也欣賞國會立法管制網路有害言論的做法。但是立法機關在訂定法規保護特定少數人權利的同時,必須顧及社會其它人的權益,即不違反憲法有關人權保障的規定,此乃美國立國之本。
CDA的失效,並未阻止美國政府通過法律管制互聯網不適宜內容的努力。1996年兒童色情保護法(Child Pornography Prevention Act。簡稱CPPA)獲得通過,該法禁止傳播以青少年性行為為描述對象的內容,並將其范圍擴大至計算機合成等所謂「虛擬青少年色情」(virtual child vomography)。1998年1月,美國國會通過被稱為「CDA之子」的《兒童在線保護法》(Child On-Line Protection Act,簡稱COPA)要求商業網站對未成年人屏蔽掉所有色情內容,違者將面臨6個月監禁和每天15萬美元的罰款。但是這些法律最終都被認定違憲。
盡管CDA等法案最終被判違憲,但是最高法院也並非主張對「不正當育論」等不適宜內容應該聽之任之、不聞不問,法官們也承認保障未成年人不受色情內容侵害是國家的「重大利益(Compelling Interest)」。聯邦最高法院肯定在有非常重要的政府利益存在,而且不對受管制的對象加諸任何不當負擔(une burden)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過合乎管制目的手段,要求受管制對象提出政府所需要的「事實資料」。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表達自由不是絕對的,而是有限的;政府對互聯網的內容管制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應當管制,而在管制的限度。美國政府在色情內容管制立法方面的主要障礙,在管制手段的選擇方面。因此如果美國政府能注意到這一點,也許能在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的同時,也符合憲法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精神。
三、美國互聯網內容管制以自律為主
在美國,對互聯網不適宜內容的管制涉及的核心問題是言論自由問題,而憲法第一修正案是這一問題最基本的起點,因為任何針對言論的限制都要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檢驗。
一些主張網路自由與權利的相關組織主張大力發展網路的自由特性。強調網路之所以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媒體。取決於信息分享、跨區域與無限制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正是信息得以快速流通並累積的主因,倘若網路通過政府的機制介入管制,則阻礙了科技發展與信息流通,將會限制網路使用的發展空間。因而堅決反對政府力量介入網路管理。這在美國表現的得比較突出。由於CDA等法案最終被判違憲。美國也由主張立法管制網路內容的國家。轉入了要求從業者自律以及通過技術的方式對網路的內容做勸導和管理,並呼籲家長、業者、學校與圖書館及政府相關部門多方合作,對保護兒童不受影響兒童身心發展的信息侵害,投人更多的心力。政府、企業還有消費者開始形成一個共識:與現在就制定嚴格的法律規范相比,鼓勵並堅持行業自律更為重要。
美國政府在道德層面對互聯網的調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互聯網經營者人手,呼籲其遵守互聯網行為准則,保障互聯網秩序,提倡行業自律;另一方面,政府從網路使用者入手,呼籲他們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禁止不忘使用行為。在行業自律方面,政府會聯合網路經營者和業界行業組織。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制定自律規范,或提出參考或建議;行業自律組織也會自主制定行業自律規則,對網路活動的一般准則達成共識,自覺遵守,自我監督,共同保障互聯網秩序的安全。
話說你們學校還挺時髦。。。
❸ idc機房遇到網路攻擊怎麼處理
機房管理人員應對DDoS攻擊措施
如果用戶正在遭受攻擊,他所能做的抵禦工作將是非常有限的。
(1)檢查攻擊來源,通常黑客會通過很多假IP地址發起攻擊,此時,用戶若能夠分辨出哪些是真IP哪些是假IP地址,然後了解這些IP來自哪些網段,再找網管理員將這些機器關閉,從而在第一時間消除攻擊。如果發現這些IP地址是來自外面的而不是公司內部的IP的話,可以採取臨時過濾的方法,將這些IP地址在伺服器或路由器上過濾掉。
(2)找出攻擊者所經過的路由,把攻擊屏蔽掉。若黑客從某些埠發動攻擊,用戶可把這些埠屏蔽掉,以阻止入侵。不過此方法對於公司網路出口只有一個,而又遭受到來自外部的DDoS攻擊時不太奏效,畢竟將出口埠封閉後所有計算機都無法訪問internet了。
(3)最後還有一種比較折中的方法是在路由器上濾掉ICMP。雖然在攻擊時他無法完全消除入侵,但是過濾掉ICMP後可以有效的防止攻擊規模的升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攻擊的級別。
一般的數據中心機房都配備硬體防火牆。但是針對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而言,這個硬體防火牆普通情況下是沒有為企業用戶的伺服器進行防護的,只是對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本身的網路核心設備進行防護。根據DDoS攻擊的原理和類型,根據DDoS攻擊的流量,也同時根據機房所配備的硬體防火牆的功能和過濾帶寬,1G-3G的流量機房本身及上游的運營商還是能把這個流量轉移掉的。只是如果是機房裡的某個企業用戶的伺服器受到DDoS攻擊,機房管理人員所能做的,也就是把這個受到攻擊的伺服器IP關掉,或者是把受攻擊的伺服器的網線拔掉。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的辦法。
數據中心機房如何加強防範DDoS攻擊
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本身是提供伺服器託管業務的,如何為企業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是很有必要的。試想,你的伺服器花了錢託管到某個數據中心機房,但是這個數據中心機房在你的伺服器受到DDoS攻擊的時候也無能為力只能犧牲你的伺服器的時候,你剩下的只有失望。
在機房管理的角度,不僅僅是在機房裡的企業用戶伺服器受到DDoS攻擊了之後才去考慮我是否應該升級硬體防火牆。為了更好的預防和防範DDoS攻擊,也為了能給企業用戶一個安全的保障,機房在綜合了受攻擊的次數和流量統計後,也是必須去考慮升級硬體防火牆的,甚至可以臨時把受攻擊的伺服器通過硬體防火牆進行防護。
如果你需要用戶單獨去花費幾十萬去增加一個千兆以上的硬體防火牆,用戶會想,我為什麼不能多花幾萬去選擇一個更好服務的數據中心機房。
其實,DDoS攻擊是無法避免的,對於數據中心機房來說,升級硬體防火牆是一大成本問題。為了保障自己的伺服器的安全,在數據中心機房無法對硬體防火牆進行升級的時候,用戶本身也只能採用其他的方式去防範。
用戶如何加強防範DDoS攻擊
(1)定期掃描
要定期掃描現有的網路主節點,清查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對新出現的漏洞及時進行清理。骨幹節點的計算機因為具有較高的帶寬,是黑客利用的最佳位置,因此對這些主機本身加強主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連接到網路主節點的都是伺服器級別的計算機,所以定期掃描漏洞就變得更加重要了。
(2)在骨幹節點配置防火牆
防火牆本身能抵禦DDoS攻擊和其他一些攻擊。在發現受到攻擊的時候,可以將攻擊導向一些犧牲主機,這樣可以保護真正的主機不被攻擊。當然導向的這些犧牲主機可以選擇不重要的,或者是linux以及unix等漏洞少和天生防範攻擊優秀的系統。
(3)用足夠的機器承受黑客攻擊
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應對策略。如果用戶擁有足夠的容量和足夠的資源給黑客攻擊,在它不斷訪問用戶、奪取用戶資源之時,自己的能量也在逐漸耗失,或許未等用戶被攻死,黑客已無力支招兒了。不過此方法需要投入的資金比較多,平時大多數設備處於空閑狀態,和目前中小企業網路實際運行情況不相符。
(4)充分利用網路設備保護網路資源
所謂網路設備是指路由器、防火牆等負載均衡設備,它們可將網路有效地保護起來。當網路被攻擊時最先死掉的是路由器,但其他機器沒有死。死掉的路由器經重啟後會恢復正常,而且啟動起來還很快,沒有什麼損失。若其他伺服器死掉,其中的數據會丟失,而且重啟伺服器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一個公司使用了負載均衡設備,這樣當一台路由器被攻擊死機時,另一台將馬上工作。從而最大程度的削減了DDoS的攻擊。
(5)過濾不必要的服務和埠
過濾不必要的服務和埠,即在路由器上過濾假IP……只開放服務埠成為目前很多伺服器的流行做法,例如WWW伺服器那麼只開放80而將其他所有埠關閉或在防火牆上做阻止策略。
(6)檢查訪問者的來源
使用UnicastReversePathForwarding等通過反向路由器查詢的方法檢查訪問者的IP地址是否是真,如果是假的,它將予以屏蔽。許多黑客攻擊常採用假IP地址方式迷惑用戶,很難查出它來自何處。因此,利用UnicastReversePathForwarding可減少假IP地址的出現,有助於提高網路安全性。
(7)過濾所有RFC1918IP地址
RFC1918IP地址是內部網的IP地址,像10.0.0.0、192.168.0.0和172.16.0.0,它們不是某個網段的固定的IP地址,而是Internet內部保留的區域性IP地址,應該把它們過濾掉。此方法並不是過濾內部員工的訪問,而是將攻擊時偽造的大量虛假內部IP過濾,這樣也可以減輕DdoS的攻擊。
(8)限制SYN/ICMP流量
用戶應在路由器上配置SYN/ICMP的最大流量來限制SYN/ICMP封包所能佔有的最高頻寬,這樣,當出現大量的超過所限定的SYN/ICMP流量時,說明不是正常的網路訪問,而是有黑客入侵。早期通過限制SYN/ICMP流量是最好的防範DOS的方法,雖然目前該方法對於DdoS效果不太明顯了,不過仍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網路安全界對於DdoS的防範還是沒有什麼好辦法的,主要靠平時維護和掃描來對抗。簡單的通過軟體防範的效果非常不明顯,即便是使用了硬體安防設施也僅僅能起到降低攻擊級別的效果,DDoS攻擊只能被減弱,無法被徹底消除。不過如果我們按照本文的方法和思路去防範DDoS的話,收到的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可以將攻擊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❹ 如果自己的網路被攻擊了,如何緊急處理
先斷網,然後根據你的網路類型來看,固定ip的,就要加防火牆了,撥號的重撥就換ip了,應該也能解決一部分
❺ 網路安全法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什麼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
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五條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活動,向社會發布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信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七條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路、干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❻ 網站攻擊如何處理
大家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然而國內的伺服器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面臨著灰色產品的蓬勃發展。為了逃避國內的一些打擊。選擇海外機房才是日後的王道!
如何選購合適的抗攻擊伺服器,這是很多站長都比較迷茫的一個問題,下面為您詳細解說一下具體的選購方法:
1.機房總硬防多少,單台提供多大防護是衡量抗攻擊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機房總硬防的大小,決定著機房防禦能力的強弱,在租用海外伺服器的時候。首先ping一下,如果能ping通 80%的伺服器抗攻擊能力不行。這個只是一些經驗,不代表ping不同就防護高!最後在通過DDOS壓力測試。測試一下。真金不怕火煉。測試是很有必要的!
2.如果超過防護能力,機房的處理辦法是什麼,這個是最重要的因素.
國內客戶,動輒幾十G流量攻擊。這樣的攻擊,不論在哪個機房,都會受到影響的。所以,在攻擊超過防火牆的防禦能力之後,我們就需要了解機房的處理方式了。一般的美國機房,遇到這種情況,都是封IP,或者直接拔線關機,更甚者直接沒收伺服器。所以;在租用伺服器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被攻擊不關機不拔線,這樣的話,即使超過防禦能力,也會在攻擊停止的第一時間恢復正常。當然,如何去知道機房不拔線。前面說到的測試就可以來證明!
3.機器的價格很重要,不能一味求低,理性看待伺服器價格.
硬體防火牆造價非常昂貴,而且,在運行防護的時候,都是要消耗大量的帶寬和流量資源,所以,一般防禦能力較強的伺服器,價格方面都會比沒有硬防的伺服器要高一些。這也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
最好選擇租用一些集群抗DDOS防禦體系的機房。
舉個例子,10G攻擊,如果單獨攻擊一台伺服器的話,那麼這台伺服器死掉的可能性在90%以上,但是如果它攻擊的是10台伺服器呢?平均一下每台承受1G,這樣一來死掉的可能性就不是那麼大了,進一步說,如果是20台伺服器呢?一台伺服器只有一個點,多台伺服器集群,就能實現多點構成的一個防禦網面,這樣一來,防禦能力就能大大提升,攻擊所帶來的影響也會大大降低。
❼ 網路安全攻擊方法分為服務攻擊和什麼攻擊
DDOS,這個是最常見的,也是電腦管家安全報告提到最多的
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攻擊,現在安全軟體都可以預防
可以裝個電腦管家一類的安全軟體,來加強電腦的防護
❽ 如何預防與應對網路攻擊
如果是在Linux 系統下,可以通過設置 iptables 防火牆規則預防網路攻擊、以及通過定期更新Linux系統補丁來盡量預防各種漏洞。
❾ 如何利用大數據來處理網路安全攻擊
「大數據」已經成為時下最火熱的IT行業詞彙,各行各業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層出不窮。究竟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給信息安全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為什麼網路安全需要大數據,以及怎樣把大數據思想應用於網路安全技術,本文給出解答。
一切都源於APT
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攻擊是一類特定的攻擊,為了獲取某個組織甚至是國家的重要信息,有針對性的進行的一系列攻擊行為的整個過程。APT攻擊利用了多種攻擊手段,包括各種最先進的手段和社會工程學方法,一步一步的獲取進入組織內部的許可權。APT往往利用組織內部的人員作為攻擊跳板。有時候,攻擊者會針對被攻擊對象編寫專門的攻擊程序,而非使用一些通用的攻擊代碼。此外,APT攻擊具有持續性,甚至長達數年。這種持續體現在攻擊者不斷嘗試各種攻擊手段,以及在滲透到網路內部後長期蟄伏,不斷收集各種信息,直到收集到重要情報。更加危險的是,這些新型的攻擊和威脅主要就針對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單位進行,包括能源、電力、金融、國防等關繫到國計民生,或者是國家核心利益的網路基礎設施。
現有技術為什麼失靈
先看兩個典型APT攻擊案例,分析一下盲點在哪裡:
1、 RSA SecureID竊取攻擊
1) 攻擊者給RSA的母公司EMC的4名員工發送了兩組惡意郵件。郵件標題為「2011 Recruitment Plan」,寄件人是[email protected],正文很簡單,寫著「I forward this file to you for review. Please open and view it.」;裡面有個EXCEL附件名為「2011 Recruitment plan.xls」;
2) 很不幸,其中一位員工對此郵件感到興趣,並將其從垃圾郵件中取出來閱讀,殊不知此電子表格其實含有當時最新的Adobe Flash的0day漏洞(CVE-2011-0609)。這個Excel打開後啥也沒有,除了在一個表單的第一個格子裡面有個「X」(叉)。而這個叉實際上就是內嵌的一個Flash;
3) 該主機被植入臭名昭著的Poison Ivy遠端控制工具,並開始自BotNet的C&C伺服器(位於 good.mincesur.com)下載指令進行任務;
4) 首批受害的使用者並非「位高權重」人物,緊接著相關聯的人士包括IT與非IT等伺服器管理員相繼被黑;
5) RSA發現開發用伺服器(Staging server)遭入侵,攻擊方隨即進行撤離,加密並壓縮所有資料(都是rar格式),並以FTP傳送至遠端主機,又迅速再次搬離該主機,清除任何蹤跡;
6) 在拿到了SecurID的信息後,攻擊者就開始對使用SecurID的公司(例如上述防務公司等)進行攻擊了。
2、 震網攻擊
遭遇超級工廠病毒攻擊的核電站計算機系統實際上是與外界物理隔離的,理論上不會遭遇外界攻擊。堅固的堡壘只有從內部才能被攻破,超級工廠病毒也正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超級工廠病毒的攻擊者並沒有廣泛的去傳播病毒,而是針對核電站相關工作人員的家用電腦、個人電腦等能夠接觸到互聯網的計算機發起感染攻擊,以此 為第一道攻擊跳板,進一步感染相關人員的U盤,病毒以U盤為橋梁進入「堡壘」內部,隨即潛伏下來。病毒很有耐心的逐步擴散,利用多種漏洞,包括當時的一個 0day漏洞,一點一點的進行破壞。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APT攻擊,而其最為恐怖的地方就在於極為巧妙的控制了攻擊范圍,攻擊十分精準。
以上兩個典型的APT攻擊案例中可以看出,對於APT攻擊,現代安全防禦手段有三個主要盲點:
1、0day漏洞與遠程加密通信
支撐現代網路安全技術的理論基礎最重要的就是特徵匹配,廣泛應用於各類主流網路安全產品,如殺毒、入侵檢測/防禦、漏洞掃描、深度包檢測。Oday漏洞和遠程加密通信都意味著沒有特徵,或者說還沒來得及積累特徵,這是基於特徵匹配的邊界防護技術難以應對的。
2、長期持續性的攻擊
現代網路安全產品把實時性作為衡量系統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追求的目標就是精準的識別威脅,並實時的阻斷。而對於APT這種Salami式的攻擊,則是基於實時時間點的檢測技術難以應對的。
3、內網攻擊
任何防禦體系都會做安全域劃分,內網通常被劃成信任域,信任域內部的通信不被監控,成為了盲點。需要做接入側的安全方案加固,但不在本文討論范圍。
大數據怎麼解決問題
大數據可總結為基於分布式計算的數據挖掘,可以跟傳統數據處理模式對比去理解大數據:
1、數據采樣——>全集原始數據(Raw Data)
2、小數據+大演算法——>大數據+小演算法+上下文關聯+知識積累
3、基於模型的演算法——>機械窮舉(不帶假設條件)
4、精確性+實時性——>過程中的預測
使用大數據思想,可對現代網路安全技術做如下改進:
1、特定協議報文分析——>全流量原始數據抓取(Raw Data)
2、實時數據+復雜模型演算法——>長期全流量數據+多種簡單挖掘演算法+上下文關聯+知識積累
3、實時性+自動化——>過程中的預警+人工調查
通過傳統安全防禦措施很難檢測高級持續性攻擊,企業必須先確定日常網路中各用戶、業務系統的正常行為模型是什麼,才能盡早確定企業的網路和數據是否受到了攻擊。而安全廠商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事件的模式、攻擊的模式、時間、空間、行為上的特徵進行處理,總結抽象出來一些模型,變成大數據安全工具。為了精準地描述威脅特徵,建模的過程可能耗費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企業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成本,才能達到目的。但可以通過整合大數據處理資源,協調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機制,共享資料庫之間的關鍵模型數據,加快對高級可持續攻擊的建模進程,消除和控制高級可持續攻擊的危害。
❿ 網路安全工作應急預案
網路安全工作應急預案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保不準會發生突發事件,為了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該怎麼編制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網路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為確保發生網路安全問題時各項應急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根據互聯網網路安全相關條例及教育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校園網工作實際,特製定本預案。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1、校園網路安全應急領導小組(下稱領導小組)及職責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級領導
成員:各處室(委、會)、年級組負責人
主要職責及應急程序: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網路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校網路安全常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網路安全和有關技能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的防範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照預案要求積極配備網路安全設施設備,落實網路線路、交換設備、網路安全設備等物資,強化管理,使之保持良好工作狀態;
(4)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網路安全事故處理工作,把不良影響與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保證和促進學校網路安全穩定地運行。
(6)網路安全事故發生後,視情況負責向上級匯報。
2、學校網站不良信息處理小組及職責
組長:分管安全的校長
副組長:分管宣傳的校級領導、招宣處負責人
成員:各處室(委、會)、年級組負責人、網站管理員
主要職責及應急程序:網站管理員應定期巡檢網路信息內容和安全情況,由於我校的對外宣傳網站是建設在成都為人科技(8211),故學校網站一旦發現問題均由學校網站不良信息處理小組指定相關人員與公司溝通,盡快保全證據並處理事故,將影響降到最低。
(1)一旦發現學校網站上出現不良信息(或者被黑客攻擊修改了網頁),網站管理員應要求8211公司立刻切斷學校網站伺服器外網網路連接;
(2)聯系公司備份不良信息出現的目錄、備份不良信息出現時間前後一個星期內的HTTP連接日誌、備份防火牆中不良信息出現時間前後一個星期內的網路連接日誌;
(3)列印不良信息頁面留存;
(4)立刻向領導小組組長匯報,領導小組視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或向公安機關報案;
(5)刪除不良信息,並清查整個網站所有內容,確保沒有任何不良信息,重新連接網站伺服器外網網路連接,並測試網站運行;
(6)從事故一發生到處理事件的整個過程,必須保持向領導小組組長匯報、解釋此次事故的發生情況、發生原因、處理過程。
3、網路惡意攻擊事故處理小組及職責
組長:分管安全的校長
副組長:分管現代教育技術的校級領導、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負責人
成員:各處室(委、會)、年級組負責人、網路管理員
主要職責及應急程序:
網路管理員發現網路惡意攻擊,立刻確定該攻擊來自校內還是校外,受攻擊的設備有哪些,影響范圍有多大。並迅速推斷出此次攻擊的最壞結果,判斷是否需要緊急切斷校園網的伺服器及公網的網路連接,以保護重要數據及信息,迅速向網路惡意攻擊事故處理小組,小組判斷是否須要啟動應急預案。
啟動應急預案後:
(1)緊急切斷校園網的伺服器及公網的網路連接,以保護重要的計算機、學校數據及相關信息;
(2)保全好網路惡意攻擊證據,分析重要數據安全及設備安全情況;
(3)如果網路惡意攻擊來自校外,立刻從防火牆中查出對方IP地址並過濾,同時對防火牆設置對此類攻擊的過濾,並視情況嚴重程度報請領導小組決定是否向上級管理部門匯報和報警;
(4)如果網路惡意攻擊來自校內,立刻確定攻擊源,查出該攻擊出自哪台交換機,出自哪台電腦,出自哪位教師或學生。接著立刻趕到現場,關閉該計算機網路連接,暫時扣留該電腦,並立刻對該計算機帶回進行分析處理,確定攻擊出於無意、有意還是被利用。對該電腦進行分析,保全證據,若為有意,報請領導小組是否報警。若不用報警的重新處理電腦系統,監控測試運行該電腦4小時以上,無問題後歸還該電腦;
(5)從事故一發生到處理事件的整個過程,必須保持向領導小組組長匯報、解釋此次事故的發生情況、發生原因、處理過程。
(二)網路安全事故應急方案
1、各小組在發現網路安全事故後,第一時間向領導小組匯報。
2、領導小組得悉網路安全緊急情況後立即趕赴現場,各種網路安全事故處理小組迅速集結待命。
3、領導小組迅速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根據情況依法對外發布有關消息和向上級進行事故匯報,全面組織各項網路安全防禦、處理工作,各有關組織隨時准備執行應急任務;
4、相關小組在領導小組的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按各小組職責和應急程序組織事故應急防護:
(1)確保網站和各類數據信息安全為首要任務,關閉WEB伺服器的外網連接、學校公網連接,所有相關成員集中進行事故分析,確定處理方案;
(2)確保校內其它伺服器的信息安全,經過分析,可以迅速關閉、切斷其他伺服器的所有網路連接,防止滋生其他伺服器的安全事故;
(3)分析網路、確定事故源,使用各種網路管理工具,迅速確定事故源,按相關程序進行處理;
(4)事故源處理完成後,逐步恢復網路運行,監控事故源是否仍然存在;
(5)針對此次事故,進一步確定相關安全措施、總結經驗,加強防範;
(6)從事故一發生到處理的整個過程,必須及時向領導小組組長匯報,聽從安排,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5、組織有關人員對校園內外所屬網路硬體軟體設備及接入網路的計算機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封堵、更新有安全隱患的設備及網路環境;
6、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校園網安全穩定。
7、事後迅速查清事件發生原因,查明責任人,並報領導小組根據責任情況進行處理。
(三)其他
在應急行動中,各部門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的落實。
為了建立健全我校校園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響應工作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公安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等四部門《關於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法規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製定本預案。
第一條、本預案立足於防範和消除以下緊急情況的發生:
1、攻擊事件:指校園網路與信息系統因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造成學校網站或部門二級網站主頁被惡意篡改、互動式欄目和郵件系統發布有害信息;應用伺服器與相關應用系統被非法入侵,應用伺服器上的數據被非法拷貝、篡改、刪除;在網站上發布的內容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侵犯知識版權並造成嚴重後果等,由此導致的業務中斷、系統宕機、網路癱瘓等情況。
2、故障事件:指校園網路與信息系統因網路設備和計算機軟硬體故障、人為誤操作等導致業務中斷、系統宕機、網路癱瘓等情況。
3、災害事件:指因洪水、火災、雷擊、地震、台風等外力因素導致網路與信息系統損毀,造成業務中斷、系統宕機、網路癱瘓等情況。
第二條、網路信息員要定時巡查和監督網路信息情況,通過以下技術手段保障網路安全:
1、通過對網路行為進行管理,降低安全事件發生的機率。
2、對重要的網路設備進行硬體冗餘,重要的數據定期進行本地和異地雙備份。
3、重要節日或敏感時期由網路信息管理中心對校園網路作24*7監控,暫時關閉含安全隱患的網路服務。
4、網路信息管理中心定期對重要的網路設備和伺服器作入侵防護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三條、若網頁被惡意更改,應立即停止主頁服務並恢復正確內容,同時檢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並排除之前,不得重新開放網頁服務。
第四條、信息服務板塊內容發布實行審核制度,未經審核不得發布。各版主負責本版塊的信息安全,預防繞過審核程序的.信息被發布。若出現未經審核信息被發布的情況,應暫時關閉信息發布功能,直至找到原因並排除為止。
第五條、對用戶上網實行有效監控,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關閉該用戶的網路連接,及時給與警告並記錄在案,情節嚴重的上報有關安全機構。
第六條、如涉及到在校學生,則由學生處與公安處進行調查處理。
為提高應對突發互聯網網路安全能力,維護網路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全局各項工作正常開展,特製定本預案。
一、根據互聯網網路安全的發生原因、性質和機理,互聯網網路安全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攻擊類事件:指互聯網網路系統因計算機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導致業務中斷、系統宕機、網路癱瘓等情況。
(2)故障類事件:指互聯網網路系統因計算機軟硬體故障、人為誤操作等導致業務中斷、系統宕機、網路癱瘓等情況。
(3)災害類事件:指因爆炸、火災、雷擊、地震、台風等外力因素導致互聯網網路系統損毀,造成業務中斷、系統宕機、網路癱瘓等情況。
二、建立應急聯動機制
成立應急預案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郭光孝擔任組長,秦河擔任副組長,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對於較大和一般突發公共事件進行先期處置等工作,並及時報單位領導處理和政府辦信息科備案。發生一般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事發半小時內向單位主管領導口頭報告,在1小時內向政府信息科書面報告;較大以上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或特殊情況,立即報告。
三、 應急處理流程
出現災情後值班人員要及時通過電話、傳真、郵件、簡訊等方式通知單位領導及相關技術負責人。值班人員根據災情信息,初步判定災情程度。能夠自身解決,要及時加以解決;如果不能自行解決故障,由單位領導現場指揮,協調各部門力量,按照分工負責的原則,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入搶險程序。
3.1病毒爆發處理流程
對外服務信息系統一旦發現感染病毒,應執行以下應急處理流程:
(1)立即切斷感染病毒計算機與網路的聯接;
(2)對該計算機的重要數據進行數據備份;
(3)啟用防病毒軟體對該計算機進行殺毒處理,同時通過防病毒軟體對其他計算機進行病毒掃描和清除工作;
(4)如果滿足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立即向本單位信息安全負責人通報情況,並向政府辦信息科報告:
1)現行防病毒軟體無法清除該病毒的;
2)網站在2小時內無法處理完畢的;
3)業務系統或辦公系統在4小時內無法處理完畢的。
4)恢復系統和相關數據,檢查數據的完整性;
5)病毒爆發事件處理完畢,將計算機重新接入網路;
6)總結事件處理情況,並提出防範病毒再度爆發的解決方案;
7)實施必要的安全加固。
3.2網頁非法篡改處理流程
本單位對外服務網站一旦發現網頁被非法篡改,應執行以下應急處理流程:
(1)發現網站網頁出現非法信息時,值班人員應立即向本單位信息安全負責人通報情況,並立即向縣公安局網監大隊和政府信息科報告。情況緊急的,應先及時採取斷網等處理措施,再按程序報告;
(2)本單位信息安全負責人應在接到通知後立即趕到現場,做好必要記錄,妥善保存有關記錄及日誌或審計記錄;
四、責任與獎懲
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對於遲報、謊報、瞞報、漏報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重要情況或者應急處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