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共享協作軟體的發展

網路共享協作軟體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2-08-27 22:01:01

⑴ OA軟體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辦公自動化oa系統發展趨勢

以信息化來武裝企業,目前已經是大勢所趨。軋鋼車間里工人通過自動控制系統來完成帶鋼的穿孔、軋制、捲曲等操作;辦公室的員工藉助電腦和網路高速地處理日常的業務;企業依靠ERP等應用系統來管理物料、處理訂單。試想一下,如果硬碟壞掉、網路癱瘓、應用系統崩潰,無論對於個人還是企業,都是一場災難,從這個側面的確反映出人們對於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
所謂OA,即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是辦公工作處理的自動化,它利用先進的技術,使人的各種辦公業務活動逐步由各種設備、各種人機信息系統來協助完成,達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提高生產率的目的。OA系統也是每個企業信息化初期就開始投入建設的基本系統。從C/S結構到B/S結構,從最初桌面辦公軟體的應用、收發郵件到後來公文流轉、車輛管理、會議管理、網上審批等功能應用,OA已經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多、最頻繁的一個基本系統。
隨著企業信息化的發展和成熟,目前很多企業的OA系統已經整合了越來越多的應用,日趨變得復雜,也遠遠超出了傳統OA的范疇,集成了人、財、物、信息、知識等諸多企業的資源,逐步成為一個員工辦公、中層管理、領導決策的知識協同的平台。而新一代的OA更是融合了協同、知識管理、門戶等精髓,OA這棵 「老樹」開始綻放「新花」,脫胎換骨,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因此我們也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新的發展趨勢。
一、企業信息化發展階段
右圖所示,企業的信息化可以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業務操作電子化。電子化即將日常手工事務性工作轉變為機器工作的過程;關注個體的工作行為,可以提高個體的工作效率。該階段以財務電算化、生產製造自動化等為代表。
# 第二階段:業務流程信息化。信息化即通過企業的管理重組和管理創新,結合IT優勢固化業務流程;關注整個組織的流程,提升組織的效率。該階段廣泛開展流程梳理和信息化建設,例如ERP、CRM、SCM、BOSS系統建設等。
# 第三階段:業務管理知識化。知識化即讓合適的角色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景獲取合適的知識和資源,系統推動企業管理生態的建立,對環境的變化作出靈活的反應,業務流程持續改善,全面提升執行力,獲得持久的競爭力。該階段強調實現業務活動和管理活動的真正結合,以KM、協同、門戶等為代表。
# 第四階段:業務決策智能化。智能化即在企業的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能夠智能創造、挖掘新知識,用於業務決策、日常管理等,形成自組織、自學習、自進化的企業管理體制。該階段中,人工智慧、專家系統的思想將應用在企業管理領域中。

二、OA發展階段
OA的發展其實是一個不斷求新求變的過程,縱觀OA的發展歷程,是伴隨著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浪潮起伏。如下圖所示,不同的信息化發展階段也對應不同的OA發展階段:

# 第一階段:文件型OA(1980年~1999年)
我們對OA的初步認識實際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1985年全國召開了第一次辦公自動化(OA)規劃會議。那時計算機還是一個稀罕物,初步的辦公自動化實際上從單機版的辦公應用軟體開始,例如WPS、MS OFFICE、Lotus1-2-3等軟體,當時許多人把OA稱為「無紙化辦公」。該階段主要關注個體的工作行為,主要提供文檔電子化等服務,所以我們可以將該階段稱之為「文件型OA」。
到了90年代,由於網路經濟的到來,政府和一些企業開始搭建網路、建立自己的郵件系統,並藉助Lotus Notes等平台做初步的應用開發,一些工作審批、流轉也有了初步的雛形,OA的概念開始逐漸形成,但是似乎還沒有形成專門做OA的軟體廠商。畢竟,當時競爭還不充分,企業的管理比較粗放,軟體市場也沒有進行細分,而OA的成熟是市場競爭的產物,也只有隨著競爭的加劇才能得到重視和振興,因為競爭迫使企業加強內部管理,規范辦公流程,提供工作效率。
# 第二階段:流程性OA(2000年~2005年)
該階段從最初的關注個體、以辦公文件/檔案管理為核心的文件型OA, 到目前正在成為應用主流的流程性OA,它以工作流為中心,實現了公文流轉、流程審批、文檔管理、制度管理、會議管理、車輛管理、新聞發布等眾多實用的功能。
在這個階段,OA市場才真正興起,一批專業的OA軟體公司開始嶄露頭角,其中有藍凌、慧點、合強、新思創、泛微、點擊、紅帆、凌科、京華、品高、奧尊、朝華、通達等。在2003年之後,更是出現數百家OA軟體公司群雄逐鹿的局面,這一方面反映出市場需求的旺盛,OA系統做為基礎的系統已經成為各家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必選;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行情估計還會膠著一段時間,能夠專注OA系統、不斷升級產品、強調後期服務的OA廠家並不多。有的供應商可能是OEM其它OA的產品,有的可能直接從網上買一套源代碼修改一下就發布了,而有的廠商直接乾脆模仿一些知名公司的產品了事。這樣造成了軟體Bug不斷、系統質量低下、知識產權存在隱患、低價惡性競爭、可拓展性不高等諸多問題。

# 第三階段:知識型OA(2005年~2010年)
隨著OA系統應用的逐步深入,企業的員工每天上班做得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登陸OA系統,收一下郵件、看看公司最新的新聞、處理自己今天需要待辦的工作等。OA儼然成為一個日常工作的基礎平台,企業已經不可離開它了。但是新的挑戰又產生了:如何藉助這個平台能夠讓員工合適的場景下,合適的時間里獲取合適的知識?如何藉助該平台來沉澱組織的最佳實踐並傳遞到整個組織?這樣可以大大節省員工查找知識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提高工作的效率、沉澱組織的知識、提高組織的應變速度,並最終最大化提升組織及個體的產能,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

隨著客戶這種需求的產生,OA發展也派生出全新的氣象。以「知識管理」為思想、以「協同」為工作方式、以「門戶」為技術手段,整合組織內的信息和資源發展出來的OA系統,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知識型OA」。其中一些企業如藍凌、明基逐鹿、華炎、AMT等,也敏銳地洞察了這一趨勢,將知識管理的思想融入來日常的辦公協同平台軟體中去(當然,知識管理更強調綜合的因素,管理、文化、IT系統一個都不能少),同時整合進以團隊協作和項目管理為目標的溝通協作軟體工具,包括各種通信軟體,如騰訊QQ、即時通信、VoIP等;實時會議包括電話會議、視頻會議等;群組協作如工作流管理、群件、網路化項目管理;聯系人管理以及相關的信息安全產品如信息加密、身份認證等。這時候OA系統已經不單單是我們日常協同辦公的平台,更是一個企業或組織進行知識管理的基本平台;傳統的OA系統全面蛻變成企業的管理支撐平台,擔負起更加復雜、綜合的作用:

協同工作平台:通過實時通信、在線感知、團隊協同等,將企業的傳統垂直化組織模式轉化為基於項目或任務的「扁平式管理」矩陣模式,使普通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距離縮小,提高企業工作人員協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釋放人的創造力。

知識管理平台:實現知識的沉澱、共享、學習、應用和創新,整個組織能夠積累基於戰略的核心知識資產,為高層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和信息情報;業務部門能夠結合流程開發出各種方法論和模板,通過基於業務的知識流按圖索驥,提升執行力;員工能夠根據自己的崗位隨時隨地使用自己或他人日常工作的積累,對工作做出指導與幫助、提升工作的績效;

項目協作平台:通過為項目團隊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溝通、協作平台,提高多項目組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使項目成員可以在靈活的時間、地點對他人或事務的需求做出即時的響應。實現團隊的通信、共享、管理和制訂各種項目文檔或日程安排,使項目或臨時任務中交流想法、共享信息、協同完成任務變得更輕松。

激情管理平台:從企業文化建設著手,提高員工工作激情,營造一個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勵、相互關心的共同工作氛圍,從而穩定工作情緒,激發工作熱情,形成一個共同的工作價值觀,進而產生合力,實現共同目標。

企業通信平台:建立企業范圍內的電子郵件和網路通信系統,包括Web Mail、網路會議、實時通訊、手機簡訊、WAP和傳真自動收發,使企業內部通信與信息交流快捷流暢,並且與Internet郵件互通。

信息發布平台:為企業的信息發布、交流提供一個有效的場所,使企業的規章制度、新聞簡報、技術交流、公告事項及時傳播,使企業員工能及時感知企業發展動態。

行政辦公平台:實現辦公事務的自動化處理。通過公文流轉改變了企業傳統紙質公文辦公模式,企業內外部的收發文、呈批件、文件審批、檔案管理、報表傳遞、會議通知等均採用電子起草、傳閱、審批、會簽、簽發、歸檔等電子化流轉方式,真正實現無紙化辦公。

信息集成平台:現代企業中已存在的MIS系統、ERP系統、財務系統等存儲著企業一些經營管理業務數據,OA系統能把企業的業務數據集成到工作流系統中,使得系統界面統一、帳戶統一,業務間通過流程進行緊密集成。

# 第四階段:智能型OA(2010年~)
隨著組織流程的固化和改進、知識的積累和應用、技術的創新和提升,最終OA系統將會脫胎換骨,全新的「智能型OA」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該階段OA更關注組織的決策效率,提供決策支持、知識挖掘、商業智能等服務。
可能它不叫OA,換為更能體現其價值的名稱(例如「企業知識門戶EKP」、「管理支撐平台MSS」等),這已經遠遠超出傳統OA的范疇,轉變成為企業的綜合性管理支撐平台。傳統的OA功能已經融進這個更大層面的工作平台框架中,有些功能可能在某些的模塊還能體現出來,但更多是與其它功能模塊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服務的混合體了。
總體來看,未來OA的發展都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徵:

1、 門戶導向:未來OA更加強調人性化,強調易用性、穩定性、開放性,強調人與人溝通、協做的便捷性,強調對於眾多信息來源的整合,強調構建可以拓展的管理支撐平台框架,從而改變目前「人去找系統」的現狀,實現「系統找人」的全新理念。

2、業務導向:加強與業務的關聯,在基於企業戰略和流程的大前提下,通過類似「門戶」的技術對業務系統進行整合,使得ERP、CRM、PDC等系統中的結構化的數據通過門戶能夠在管理支撐系統中展現出來;使得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逐步整合,實現企業數字化、知識化、虛擬化。

3、 知識驅動: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理念,建立知識和角色的關聯通道,讓合適的角色在合適的場景、合適的時間里獲取合適的知識,充分發掘和釋放人的潛能,並真正讓企業的數據、信息轉變為一種能夠指導人行為的能力。

原通用電氣的CEO傑克.韋爾奇說:「一個組織機構獲取知識以及將知識快速轉化為行動的能力是其最終的競爭優勢。」作為企業信息化、知識化基礎平台,未來的OA系統應該為實現這個目標而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⑵ 協同辦公軟體對企業的重要性在哪裡

廣州璐華科技有限公司。

下面內容介紹了協同辦公軟體的作用,請參考:

璐華RuvarOA企業協同辦公系統解決方案

一、OA協同辦公系統的作用
OA辦公自動化系統是企業除了生產控制之外的信息處理與管理的集合。對於單位的領導來說,OA是決策支持系統,能夠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和依據;對於中層管理者來說,OA是信息管理系統;而對於普通管理者來說,OA又是業務處理系統。OA能夠為企業的管理人員提供良好的辦公手段和環境,使之准確、高效、愉快的工作。

規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工作流系統,員工不用拿著各種文件、申請、單據(比如:公文會簽、計劃日誌、用款報銷等工作流程審批)在各部門之間跑來跑去,等候審批、簽字、蓋章,這些工作都可在網路上進行。一些處理彈性大而不易規范的工作流程也可變得井然有序。同時由於系統設定的工作流程是可以變更的,可以隨時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不合理的環節,為企業流程的重組提供有效的事實依據。

節省運營成本:
OA平台最主要的特點之一是實現無紙化辦公,無紙化辦公節約了大量的紙張及表格印刷費用;工作審批流程的規范可為員工節省大量工作時間;完善的信息交流渠道甚至可以大幅降低電話費及差旅費用。

消除信息孤島、資源孤島:
OA協同辦公平台的協同性可以徹底消除由於企業內部各業務系統相互獨立、數據不一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管理分散,管理維護工作量大等因素形成的一個個「信息孤島」、「資源孤島」。

實現知識傳播:
實現企業對其最重要資產――知識的高效管理、積累沉澱、傳播、應用。完全擺脫人員流動造成的知識的流失。

提高企業競爭力、凝聚力:
員工與上級溝通很方便,信息反饋暢通,為發揮員工的智慧和積極性提供了舞台。無疑,企事業的單位的內部凝聚力將大大增強。

二、RuvarOA的功能特點
璐華RuvarOA協同辦公平台不但繼承了傳統OA產品的所有優秀特性,並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更齊全的功能模塊,極大地擴大了應用的覆蓋面。

☆ 適用,符合日常辦公習慣
適用性是系統設計的第一原則,RuvarOA站在最終用戶的立場上,在適用操作、業務處理、功能展示等一系列問題上進行了深入研究。

☆ 成熟性與先進性
產品採用三層結構模式,系統開發採用微軟目前最成熟先進的.net技術,資料庫採用微軟的SQL SERVER 2000既保證當前系統的高可靠運行,又使系統能夠適應未來技術的發展,滿足業務不斷變化的需要。

支持工作流筆跡留痕、手寫簽名、電子公章。

☆ 安全、可靠、穩定性
系統在實際運行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用戶機密信息,需要對使用信息進行嚴格的許可權管理。系統採用分級管理、統一授權和全面安全跟蹤等方式進行許可權管理。

☆開放性與可擴展性
系統採用開放的可擴充模塊結構,保證以後可以方便地升級以及在同一平台上擴充其他業務功能。

☆ 高度自定義
系統的組織機構、職務角色、工作表單、工作流程、桌面顯示風格、甚至部分功能模塊也可由用戶自定義。

☆ 易學易用易管理
系統採用B/S,客戶端通過IE瀏覽器訪問,功能設計直觀,操作簡便,復雜的功能模塊內即有使用說明,用戶使用基本無需培訓。

☆ 支持集團辦公模式
支持支持集團辦公,集團各機構之間的用戶可以允許或禁止互相訪問。

☆ 支持與ERP系統的連接
開放的資料庫結構,獨立的工作流引擎,支持用戶自定義中間資料庫,使ERP的數據進入OA流程,表單審批、流轉結束以後的數據可以提供給ERP系統使用。

三、璐華RuvarOA功能介紹
功能模塊 模塊內容簡要說明
工作流 表單製作、流程設定、審批處理、流程催辦、流程統計等。
新聞公告 包含「公告管理」、「新聞管理」,管理新聞公告的擬稿、審核、發布與查詢;可自定義增加發布欄目。
電子郵件 內部郵件、POP3郵件收發,郵件管理。
文檔中心 公共文件夾的建立與許可權分配,文件上傳與管理。
工作計劃 部門或個人周計劃、月計劃的起草、審核、發布及執行反饋。
工作報告 撰寫工作日報、周報、月報或其他總結匯報,可提交上級審閱。
行政綜合 「調查投票」、「員工評選」、「外出登記」、「重要提醒」等模塊。發起主題投票、問卷調查管理;評選先進員工;登記外出及返回時間;設定重要事件的定時自動在某個或某幾個固定時間提醒的事件等。
任務安排 工作任務下達、執行、轉發,任務執行進度監控。

個人辦公 管理個人工作日程安排;管理個人日誌,日誌內容可共享給上級、本部門或所有人;建立個人網路文件夾;修改個人資料及密碼;設定工作審批授權、上傳手寫簽名樣式;建立個人的聯系人系統等。
企業文化 包含「電子論壇」、「電子期刊」、成長歷程、企業格言、歡迎新同事、文體活動等模塊。
手機簡訊 通過網關收發手機簡訊,可以建立個人通訊錄、常用短語。
知識管理 知識文檔的分類,知識的建立與查詢。
會議管理 會議的計劃安排登記,會議紀要管理,會議查詢管理。
車輛管理 車輛資料記錄、車輛使用管理、用車申請管理。
用品管理 用品分類登記,入庫、領用申請與審批,領用統計報表。
資產管理 資產分類及登記,使用、歸還、維修、清理、折舊管理。
圖書管理 管理圖書資料,圖書借閱、歸還管理。
合同管理 企業合同的錄入、借閱、終止、銷毀及查詢管理。
證照管理 管理企業證照,設置到期查詢,自動到期提醒。
報表中心 定義需要填報的報表類別、格式,網上填報報表內容。
常用查詢 常用公共信息的管理與查詢。

⑶ 什麼是協同軟體啊

協同軟體是指那些以團隊協作為目標的協作軟體工具,主要包括群組協作管理,如:工作流管理、項目管理等等;各種通信軟體,如E-Mail、即時通信、VoIP等。從軟體應用角度看,協同軟體主要應用於三個方面:行政辦公、電子商務、電子政務。 行政辦公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部分,公文收發、日程安排、通知公告、檔案管理、共享資源管理等等,是行政辦公的主要應用范疇。比如說步長集團採用的就是致遠協同辦公軟體,提升企業執行效率,降低行政辦公費用。

⑷ 文件共享的軟體有哪些哪一個更好用

文件共享軟體有很多的,就連qq、微信等社交軟體也是文件共享的軟體,傳的文件不大的話,在網速還行的情況下,文件共享還可以接受。但是要用到專門的企業辦公,社交軟體還是不能稱為文件共享最好的軟體。
互聯網時代以及大數據背景下的企業,當之無愧的依靠著互聯網這棵大樹在蓬勃發展著。而正因為互聯網的聯結使得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以及企業與客戶之間,再以及企業員工與員工之間,都必不可少用到特有的文件共享軟體,聯合辦公。而近年來如何找到文件共享的軟體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大的難題,因為信息的高速發展,使得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對如何文件共享軟體有著更高更快的要求。
雲技術的崛起,使得企業於雲盤這個文件共享軟體受到許多企業的喜愛。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文件共享,通過建立外部協作文件夾。我們是一家出國留學咨詢機構類公司,現在我們要吸引新的客戶來咨詢,必須要把以往客戶的成功案例通過文件共享軟體分享給潛在客戶查看,而同時我們不能泄露舊的客戶的信息。這在沒有使用企業網盤這個文件共享的軟體之前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在qq等這類軟體上共享這樣的文件給客戶,客戶是可以任意下載和再次共享的,這樣的話我們沒有辦法保證我們以往客戶的信息安全。同樣如果不把成功案例文件共享給客戶看,就沒有辦法說服那些潛在客戶,企業網盤這個文件共享軟體正好解決了我們這樣的困惑。億方雲企業網盤在建立外部協作文件夾的時候,邀請客戶加入,共享文件的時候可以設置文件的下載許可權,那樣的話客戶只能在我們的文件共享軟體里查看我們共享的文件,不能隨意下載。

⑸ 協同軟體的分類

工作流是協同軟體的核心應用,依據工作流的柔性化程度,可以將協同軟體分為以下3類:
全結構化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的工作流全部固定,啟用前需要對用戶的工作流執行邏輯進行嚴格設定,啟用後各項事務按設定好的流程自動化處理,並且不能做修改。這類協同軟體主要應用於管理相對固定的單位,適用於業務流程相對穩定的事務。從ERP的應用中拓展出來的協同軟體,大多屬於這一類型。現代企業的柔性化管理要求,這類協同軟體滿足起來比較困難。
半結構化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工作流有一部分固定,另一部分比較柔性化;或者是總體框架固定,而具體協作流程柔性化。目前國內大部分協同軟體都屬於這一類型,這類協同軟體部分滿足了柔性化管理的要求,但仍然對用戶的靈活應用帶來制約。
非結構化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的工作流程完全柔性化,可以隨意設定各類管理事務的流程,大大加強了系統應用的靈活性,其產品能夠完全基於非結構化的動態流程,進行工作事務的自動化管理。 底層技術會決定了協同軟體的應用性能和適用范圍,依據底層技術,可以將協同軟體分三類:為以下3類:
以通訊為中心的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以即時通訊、電子郵件等為應用中心,早期的協同軟體都屬於這一類型。後來部分該類協同軟體又加入了VOIP等技術,使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與豐富。這類軟體一般採用20世紀90年初就已經流行的P2P軟體架構,像Lotus 早期推出的Notes部分就屬於這類產品。
以文檔為中心的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基於文檔路由,與外界的交互能力有限,但比較適合文檔型文本和表單為內容載體的協同事務。同屬於Lotus產品家族的Domino就是這類產品,國內大部分的協同軟體也都採用這一技術。
以流程為中心的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全部圍繞著工作流系統展開,工作流的過程管理和內容管理,都基於關系型資料庫之上。該類協同軟體是未來的應用主流,國內外新一代的協同軟體產品都屬於這一類型。它將所有的協同管理事務抽象為表單和流程,表單用以記載管理內容,流程用以指定管理過程。同時,可以實現管理表單的任意定義,和管理過程的可視化柔性管理。 工作流作為協同軟體的核心應用和核心技術,其主要作用是依據一定的規則傳遞任務,並且指定任務處理許可權和原則。依據工作流傳遞任務的機制不同,協同軟體又可以分為以下3類:
基於文件的協同軟體。這類軟體以共享的方式來完成任務項傳遞,是推出時間較早、發展較為成熟的一類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品種比較多,象名極一時的早期協同軟體FileNet Visual WorkFlo ,以及上文提到的Domino 等。
基於消息的協同軟體。這類軟體通過用戶的電子郵件、即時消息來傳遞文檔信息,這類協同軟體適合個人級小型應用。
基於互聯網的協同軟體。這類產品通過互聯網實現任務的協同,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極為迅速,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以上是從不同角度,對協同軟體的分類,各種不同分類標准下的協同軟體產品,會有相互重疊。另外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許多先進的協同軟體產品,在軟體技術和應用上比較綜合,各個類屬的特性都具有一些。對於這類綜合性協同軟體的歸類,本文沒有單獨列出綜合類,可以依據該軟體的主要特性做類別歸屬。不同類別的協同軟體,具有不同的優點和特性,認清分類,是正確選擇協同軟體產品的前提。 新型的平台型OA辦公系統則由於開發方式靈活,藉助支撐平台技術可以在不影響原系統的情況下,獨立開發新功能模塊再加入到原系統平台之中,使得開發周期大大縮短、費用低、風險小,可以說這種升級操作最大程度上做到了為企業考慮,提供長遠保證,並具備基本能滿足全部需求,性價比高、成熟度高的優點。
而平台化OA辦公系統的所有優點又被OA軟體所演繹。在產品規劃中,OA軟體部署了大量的自定義工具,包括圖形化工作流自定義、資料庫自定義、界面自定義、菜單自定義,以及大量的設置和開關,如許可權、角色、崗位、群組、組織等的設置。通過這些功能或工具,讓用戶對系統的控制力大大加強,在日常的使用中不再過分依賴軟體開發商,能夠讓系統計迅速適應管理的變革,並在實際應用中,從根本上杜絕系統孤島、信息孤島、數據孤島的產生。

⑹ 協同管理軟體的發展歷程

最初的協同管理軟體(協同OA)被稱為辦公自動化。辦公自動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從PC機加上個人辦公軟體實現的文字處理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大家主要是實現文字處理,就是單機的辦公自動化;第二個階段是區域網的出現,區域網和關系資料庫實現了文件共享、信息共享,這個應該在90年代;第三個階段,即在21世紀初期,這個階段的特點是以群件技術為基礎、以協同工作和知識管理為目標的辦公自動化。第四個階段,即協同辦公門戶,這個階段的特點是OA系統作為整個組織內部信息化的入口,相對於外部門戶(互聯網網站),與組織內各個業務系統進行集成,數據集中展現。
主要是以傳統的收發文管理,檔案管理為主。加入了很多的輔助功能如,BBS、公告板、名片夾、日程安排、報告管理、圖書管理、車輛管理、公司大事記等小功能。這些功能相對獨立,這樣的功能也可以用內部網站的形式實現。這些功能對於企業沒有實際的大的幫助。
而開發和銷售這種產品的企業很多,也有一定的客戶群。這類產品價格比較低,尤其是這類產品開發成本比較低,對軟體公司的要求也不高。但是這類對企業沒有起到實際的使用價值。 第二代的OA產品在功能上加強了,加入了很多功能。例如加入了文檔管理、人事的管理、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在流程方面逐步得到了加強。他的功能還是相對對立,尤其是與企業的業務還是沒有掛接上來,也是停留在將工作電子化的程度。面對這樣的功能,我們會問:這樣的辦公自動化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企業用了辦公自動化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
實際上,這是兩個相關的問題,解決方法的獲得必須要有更高的高度,更寬闊的視野來看待辦公自動化以及其他系統之間的關系。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技術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第三代的OA系統。 當我們的目光移開辦公自動化系統,我們就會發現,在企業除了辦公自動化系統之外,還有財務、庫存、生產、銷售、人力等管理系統。由於大量的信息孤島式的建設,他們之間很少能夠緊密協調起來。就前端來說,我們經常需要進行退出一個系統然後再進入另一個系統,並且發現數據常常不一致,我可以比較肯定地說,中國具有信息系統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這種情況。他們往往具有多個供應商提供的多個系統,但很少集成。也有少數企業採用ERP套件,集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全部集成的企業鳳毛麟角,也可能正在產生之中。
1、集成,這是第一點需求。
從用戶的使用技能和接受程度以及系統的維護成本考慮,WEB界面最容易接受。另外從集成方面來講,必須採用人人支持的web標准如HTML,JavaScript,Activex,IIOP,DHTML,XML,JAVA等才能在一個界面下容納,否則的化,技術難度就會導致集成不可能實現。
2、完全基於web,這是第二點需求。
對於流程,熟悉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人就會想起收發文的流程。那是非常完善的、符合層級結構的、效率低下的流程。對於如何優化該流程,如果我們宥於原有的思維模式和知識領域,我們無法獲得更多。必須基於現代的流程管理思想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辦公自動化系統和管理咨詢如何結合在一起)
3、流程優化的,這是第三點需求。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人人都是知識工作者,要求辦公自動化系統必須具有知識內涵,或者說是基於知識。提供知識管理所需的最基本的IT工具,知識存儲庫和知識交流場所,更高級的意義上提供,基於知識的崗位要求和評估體系。
4、基於知識的,這是第四點需求。
總之我們要求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系統是和其他應用系統緊密集成的,完全採用Web技術的,流程優化以及基於知識的管理的辦公管理系統。 針對信息孤島、應用孤島和資源孤島,協同管理最主要的三個方面就是要實現信息的協同,業務的協同和資源的協同。協同管理理念主要體現為三大基本思想,即信息網狀思想、業務關聯思想和隨需而應思想。
信息網狀思想:
企業中的各種信息都是存在著聯系的,例如費用報銷,這筆費用是什麼時間花的,為哪個項目花的等等這些都是與報銷單相關的信息。如果這些關聯的信息被封存在不同的資料庫或應用平台中,審批者就只能得到簡單電子化的報銷單而無從獲得更多的信息以支持決策。協同管理則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它將各種分散的、不規則存在的信息整合成一張信息網,每個信息節點之間依靠某種,或某幾種業務邏輯關系進行關聯,訪問者就可以完全突破信息孤島的困擾從而輕松自如的穿梭在這張信息網中並獲取自己關心的信息。在協同管理平台中,審批者可以從這張報銷單開始,迅速了解各種關聯信息,包括費用花費的時間、地點、金額,並進而了解這筆費用花費後的項目進展情況,總體預算情況等等。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真實的、全局信息的了解,而協同管理無疑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性。
業務關聯思想:
一個形象的比喻,現代化企業就象一台不停運轉著的精密機器,企業的各個業務環節就象是機器上的各個部件,任何一個部件出了問題就會對整台機器的運轉造成影響。從表面上來看,企業的業務被分為各個業務環節並歸屬於某個部門或某個人員負責,事實上這些業務環節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都必須為企業的共同目標而運作。例如一個客戶會,會涉及到客戶名單(銷售部業務)、市場宣傳資料和方案(市場部業務)、相關物資領用或采購(行政部業務)、發票和費用(財務部業務)等。關注某個或某些業務環節的傳統軟體由於無法對其它的業務環節進行統籌管理,因而企業就不得不在多個應用軟體之間切換以保證同步運作。而協同管理平台則可以對這些業務環節進行充分的整合並納入統一平台進行管理,任何一個業務環節的動作都可以輕松啟動其它關聯業務的運作,並對相關信息進行及時更新,從而實現業務與業務之間的平滑鏈接。
隨需而應思想:
企業的各種資源,包括人、財、物、信息和流程組成了企業運作的基本要素。協同管理將這些資源整合在統一的平台上,並通過網狀信息和關聯業務的協同環境將它們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然而要進一步實現對這些資源的協調和優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資源能夠隨著企業的某個目標或者某項事務而被靈活的組織起來並進行協作,為這個目標或事務各司其能並發揮最大的價值,換言之,也即各種資源能夠隨企業的需要而及時的響應並突破各種障礙實現一致性協作。例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在企業的每個角落裡每天都在發生著。在協同管理平台中,人與人之間的屏障被打破,並可被隨時調動起來組成跨部門、跨企業、跨地域的虛擬團隊。比如說一個項目的進行,隨著項目的建立,各個部門的有關人員都可被加入到項目團隊中,甚至可包括企業外聘的專家、相關客戶、合作夥伴等。為統一目標而設的虛擬團隊成員可以共享項目信息、被分配各自的任務、接受項目經理的監督、相互之間就某個問題進行探討、參加網上的項目會議等。當然在這樣的例子中,虛擬團隊不光包含了人,還包含了財、物等資源,例如會議室、項目資料等。而在協同管理平台中,這些資源可以突破各種障礙而被迅速找到並集合到一起,並實現它們之間通暢的溝通、協調,從而保證目標的達成。
總結而言,協同管理的本質就是打破資源(人、財、物、信息、流程等)之間的各種壁壘和邊界,使它們為共同的目標而進行協調的運作,通過對各種資源最大的開發、利用和增值以充分達成共同的目標。

⑺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四個發展史

追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它的演變可概括地分成四個階段:

(1)網路雛形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2)網路初級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主機互聯,多個獨立的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構成計算機網路,無網路操作系統,只是通信網。60年代後期,ARPANET網出現,稱為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3)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乙太網產生,ISO制定了網路互連標准OSI,世界上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迅猛發展,這階段的計算機網路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4)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計算機網路向綜合化高速化發展,同時出現了多媒體智能化網路,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就是以千兆位傳輸速率為主的多媒體智能化網路。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 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⑻ 網路的起源與發展

互 聯 網 發 展 史

1、什麼是Internet?
Internet是計算機交互網路的簡稱,又稱網間網。它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對獨立的數以千萬計的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通信協議、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數據通信網。

2、Internet的起源和發展

Internet的最早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從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經費,聯合計算機公司和大學共同研製而發展起來的ARPAnet網路。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於軍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網路必須經受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的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他部分應能維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利用。作為Internet的早期骨幹網,ARPAnet的試驗並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路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同時,區域網和廣域網的產生和逢勃發展對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地區網路和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起來。NFSnet於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NSFnet對Internet的最大貢獻是使Internet向全社會開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樣僅供計算機研究人員和政府機構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聯合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的組織―先進網路科學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美范圍的T3級主幹網,它能以45Mbps的速率傳送數據。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幹網都與ANS提供的T3級主幹網相聯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飛躍歸功於Internet的商業化,商業機構一踏入Internet這一陌生世界,很快發現了它在通信、資料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於是世界各地的無數企業紛紛湧入Internet,帶來了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飛躍。

3、Internet在我國的發展進程及現狀

關於中國公用數據通信網 我國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數據通信網,為我國Internet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1)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通信網(ChinaPAC)。該網於1993年9月開通,1996年底已覆蓋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和一部分發達地區的鄉鎮,與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44個數據網互聯。

(2)中國公用數字數據網(ChinaDDN)。該網於1994年開通,1996年底覆蓋到3000個縣級以上的城市和鄉鎮。我國的四大互聯網的骨幹大部分都是採用ChinaDDN。

(3)中國公用幀中繼網(ChinaFRN)。該網已在我國的8大區的省會城市設立了節點,向社會提供高速數據和多媒體通信。

(4)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該網於1995年與Internet互聯,物理節點覆蓋30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個城市,業務范圍覆蓋所有電話通達的地區。1998年7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骨幹網二期工程開始啟動。二期工程將八個大區間的主幹帶寬擴充至155M,並且將八個大區的節點路由器全部換成千兆位路由器。

2000年下半年,中國電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術,對ChinaNet進行了大規模擴容。目前,ChinaNet網路節點間的路由中繼由155M提升到2.5Gbps,提速16倍,到2000年底ChinaNet國內總帶寬已達800Gbps,到2001年3月份國際出口總帶寬突破3Gbps。

關於中國Internet的發展階段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6.6-1993.3是研究試驗階段(E-mail Only)

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聯網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而且僅為少數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發展經歷如下:

1986 : Dial up (Terminal)

1990 : X.25 (1989.11: CNPAC,1993.9: CHINAPAC)

1993.3 : Leased Line(DECnet) (Email Only)

第二階段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階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互聯網,實現和Internet的TCP/IP連接,從而開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務。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互聯網路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互聯網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96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互聯網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長階段。

國內互聯網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2000萬。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1002萬台,其中專線上網計算機:163萬台,撥號上網計算機:839萬台,上網用戶約2650萬人,其中專線上網的用戶人數為454萬,撥號上網的用戶人數為1793萬,同時使用專線與撥號的用戶人數為403萬。除計算機外同時使用其它設備(移動終端、信息家電)上網的用戶人數為107萬。CN下注冊的域名128362個,WWW站點242739個,國際出口帶寬3257Mbps。

詳情可參考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中國Internet發展大事記》。 中國目前有十傢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互聯網骨幹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互聯網骨幹單位。現在有600多家網路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200家左右。

在網路基礎設施方面,近年來,中國先後啟用了數個國際光纜系統。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韓、環球海底光纜系統、亞歐陸地光纜系統;正在建設的有:亞太2號海底光纜、中美海底光纜、亞歐海底光纜。1999年共有13條國內干線光纜投入使用或試運行。光纜總長100萬公里。國內互聯網骨幹網路對原有信道全面擴容,中繼電路以155M為主。隨著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廣泛應用於光通信建設,互聯網骨幹網帶寬可達2.5G-40G。

據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冷榮泉介紹,我國網際網路骨幹網從1996年至今已經歷了3個階段:1996年之前,多數採用64K至2M傳輸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從115M跳到了2.5G;從2002年開始,將逐步進入10G時代。

2002年1月11日,中國電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開通,該通道所構建的長途波分復用傳輸系統,採用了思科公司長途波分復用系統和系列高速互聯網路由器。這一系統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型電信運營商用於構建規模龐大、運行快速穩定的「IP+Optical」網路,並被證明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先進性。這條全國最寬的數據通信通道的開通,標志著我國網際網路骨幹傳輸網從2.5G步入10G時代,標志著中國電信數據傳輸能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電信的數據網已經成為真正的高速數據網路、海量帶寬網。

關於中國十大互聯網簡況

目前我國有10家網路運營商(即十大互聯網路單位),有200家左右有跨省經營資格的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十大互聯網路單位分別是:

(1)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2)中國科技網(CSTNET)

(3)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4)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已並入網通)

(5)中國聯通互聯網(UNINET) (6)中國網通公用互聯網(CNCNET)

(7)中國移動互聯網(CMNET) (8)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互聯網(CIETNET)

(9)中國長城互聯網(CGWNET) (10)中國衛星集團互聯網(CSNET)

其中非營利單位有四家:中國科技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互聯網和中國長城互聯網。這十大互聯網路單位都擁有獨立的國際出口。調查顯示,截止2001年9月30日,我國的國際出口帶寬總和已達到5724M(見下圖,未包括中國長城互聯網的國際出口帶寬數據),與CNNIC在2001年1月的互聯網統計調查報告中公布的2799M相比,我國大陸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里,國際出口帶寬增加了2925M,增幅為105%。其中,與美國相連的有4023M(佔70.3%),與日本相連的有314M,與韓國相連的有251M,與中國香港相連的有749M,與中國澳門相連的有14M,還與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相連。另外,這十大互聯網路單位與國家互聯網交換中心(NAP)之間的連接帶寬也達到3558M。我國十大互聯網單位之間的相互連接帶寬數,以及我國部分ISP與十大互聯網單位之間的連接帶寬數和國際出口帶寬情況請參考中國互聯網聯接帶寬Flash圖。

4、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互聯網給全世界帶來了非同尋常的機遇。人類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當前正在邁進信息社會。信息作為繼材料、能源之後的又一重要戰略資源,它的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取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它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

首先,網路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大大加快了信息的傳遞.使得社會的各種資源得以共享。

其次,網路創造出了更多的機會,可以有效地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有力地拉動消費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生產力進步。

第三,網路也為各個層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互聯網的確創造了一個奇跡,但在奇跡背後,存在著日益突出的問題,給人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比如,信息貧富差距開始擴大,財富分配出現不平等;網路的開放性和全球化,促進了人類知識的共享和經濟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網路的競爭已成為國家間和企業間高技術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網路帶來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劇了文化滲透,各國都在為捍衛自己的網路文化而努力。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這種厚重的文化在網路上得以延伸,這個問題顯得尤其突出。

5、Internet的發展特點與趨勢

Internet發展經歷了研究網、運行網和商業網3個階段。至今,全世界沒有人能夠知道Internet的確切規模。Internet正以當初人們始料不及的驚人速度向前發展,今天的Internet已經從各個方面逐漸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們可以隨時從網上了解當天最新的天氣信息、新聞動態和旅遊信息,可看到當天的報紙和最新雜志,可以足不出戶在家裡炒股、網上購物、收發電子郵件,享受遠程醫療和遠程教育等等。

Internet的意義並不在於它的規模,而在於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礎設施。當今世界正向知識經濟時代邁進,信息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的新的支柱產業,成為推動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新的源動力,並且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特別是近幾年來國際互聯網路及其應用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並且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之一。Internet已經構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和未來信息社會的藍圖。縱觀Internet的發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運營產業化

以Internet運營為產業的企業迅速崛起,從1995年5月開始,多年資助Internet研究開發的美國科學基金會(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經營權轉交給美國3家最大的私營電信公司(即Sprint、MCI和ANS),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

2)應用商業化

隨著Internet對商業應用的開放,它已成為一種十分出色的電子化商業媒介。眾多公司、企業不僅把它作為市場銷售和客戶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為傳真、快遞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價替代品,藉以形成與全球客戶保持聯系和降低日常的運營成本。如:電子郵件、IP電話、網路傳真、VPN和電子商務等等的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便是最好例證。

3)互聯全球化

Internet雖然已有三十來年的發展歷史,但早期主要是限於美國國內的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它的盟國范圍內使用。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各國紛紛提出適合本國國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熱潮,各個國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聯寬頻化

隨著網路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採用、接入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接入網速率慢形成的瓶頸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帶寬瓶頸約束將會消除,互聯必然寬頻化,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並能滿足用戶多方面的網路需求。

5)多業務綜合平台化、智能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將成為圖像、話音和數據「三網合一」的多媒體業務綜合平台,並與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公務、電子醫務、電子教學等交叉融合。十到二十年內,互聯網將超過報刊、廣播和電視的影響力,逐漸形成「第四媒體」。

綜上所述,隨著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趨勢的加強,未來的互聯網將是一個真正的多網合一、多業務綜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來的互聯網是移動+IP+廣播多媒體的網路世界,它能融合現今所有的通信業務,並能推動新業務的迅猛發展,給整個信息技術產業帶來一場革命。

⑼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

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

2.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

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

3.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

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

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

4.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

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計算機網路向用戶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兩個,即連通性和共享。

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⑽ 計算機網路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國家IP與多媒體標准研究組主席蔣林濤先生針對當前網路建設中面臨的挑戰,在本文中就IP網的關鍵技術問題、路由器的分代以及由華為公司率先提出的第五代路由器概念,闡述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並指出了我國網路產業的發展方向。 他認為,人們必須對IP網進行徹底的變革,要採用IP網的核心技術,結合電信網的設計理念,建立新一代的IP網路。 當前,全球的電信網、網際網路、企業網都正處在一個發展的的關鍵階段。人們面臨網路建設方向的選擇、QoS、安全性和可信任性、可運營性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下一代IP網概念的提出和第五代路由器產品的開發,都將非常有意義。 現狀及發展:進入十字路口 1.電信網發展進入十字路口:從目前電信網的發展看,第一,TDM技術已經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TDM設備雖然還在生產,但全世界的TDM研發已經全面停止了。第二,由於ATM的許多標准並未得到驗證,也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三,現在的IP網是基於傳統的網際網路理念,以用戶自律為基礎,自由發展,缺少管理,是一個非盈利的商業模型。因此,傳統的網際網路不能成為未來電信網的發展方向。 2.Internet發展進入十字路口:網際網路對信息化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由於網際網路沒有一個正常盈利的商業模型,網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運營手段,面臨著諸如安全、QoS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無法有效支持實時業務成為限制其發展的最大障礙。 3.企業網建設進入十字路口:在企業網業務已經全面IP化之後,由於傳統IP網的安全與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使目前的企業網建設中IP數據網、視頻網、語音網分別建設,大大增加了建網與管理成本。建設一個能承載綜合業務、具有高服務質量保證並兼具可管理可控制可信任特點的IP網路成為迫切的需求。 關鍵技術問題 目前運營商和用戶迫切需要一個高安全、高可靠、可管理、可運營的IP網,而依靠目前的路由器技術實現起來是比較困難的。諸如QoS、安全性和可信任性、IP網的可運營性等關鍵技術成為未來網路發展重點。 1.IP網的服務質量問題:隨著網路設備技術上的快速發展、路由器性能的極大提高、以及DWDM的大量商用,傳輸成本大為降低。而Internet上的業務發展相對較慢,從而使得網路處於相對輕載狀態,可以在Internet上開展豐富的數據、語音、視頻等綜合業務,開展電話通信等等。然而目前面臨如何調配這些豐富網路資源以滿足不同業務對網路資源的需求,進而滿足不同業務的不同服務質量要求的難題。 服務質量是從業務層面來衡量的。要真正解決服務質量問題,不是只在網路層採取技術措施可以解決的,而是從應用層到網路層多層聯合起來考慮才有望解決。IP網是一個不面向連接的網,因而任何面向連接的技術措施,都是違背IP網的設計初衷的。要解決IP網業務的服務質量問題,最理想的方法是仍採用不面向連接的「分類服務」技術來解決,將IP網中的業務分為幾類,對每一類業務分配合適的網路資源,以保證該類業務必需的服務質量。 IP網的服務質量問題目前主要是缺乏統一規劃和統一協議,致使「分類服務」技術並沒有真正得到廣泛應用。 2.IP網的安全性和可信任性:目前不少人,包括IP領域的部分專家認為IP網是一個不安全的網,用於一般的信息檢索是很好的,但不能用於載入重要的業務數據,不能用來承載重要的商用業務網。因此,電信業務網不敢用公眾IP網來承載,甚至大型企業網的業務數據都不敢載入到企業公用IP網上去。 電信用戶十分自然地認為電信的X.25、F.R、ATM三個數據網是安全的網路。這三個數據網是具有端到端定址能力的網路,目前承擔著大量要求高度安全的業務。 面向連接工作方式是在端到端之間的應用,必須通過信令建立端到端的連接後,才能進行通信;而不面向連接工作方式是在端到端展開業務應用之前無須通過信令來建立連接,直接可以進行通信。對於業務系統來說,端到端之間通信的安全性其關鍵是端到端之間信任關系的建立,面向連接的工作方式是在連接建立之前確定信任關系,不面向連接的工作方式是要在通信過程中確定信任關系。但從安全強度來看,兩種工作方式的安全強度又是相同的。 目前電信級的IP網只是簡單的照搬基於Internet理念的IP網,盡可能向用戶提供一個自由方便的工作平台,除了為了維持網路的生存收取一定的網路接入費,並為此具有一定的用戶鑒權等管理機制外,其餘的事情網路運營者一概不管。長期以來由於Internet的這種無序和不管理,導致了Internet網路管理機制和設計理念相當程度輕視了它的安全性和可信任性。而IP網路運營者必須採用一切技術措施來確保網路的安全性和可信任性,必須對網路的管理負責。 3.可運營、可管理:Internet早期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實現計算機互聯,用戶在此基礎上獲得諸如E-mail、FTP、WWW等傳統數據業務,網路只是「盡力而為」地提供傳輸服務,無QoS保證,無售後服務保證,安全問題也是由用戶自行解決。而電信網是提供商業服務的,它所提供的電信服務是一種商品,因而它既要保證QoS,又要有足夠的安全性、可靠性,還要確保售後服務的能力,同時,網路還必須有很強的可管理性和可維護性。 因此電信級IP網絕不能簡單地將現有Internet使用的IP技術照搬過來,而是必須對IP網進行徹底的變革,有效地解決用戶的接入管理、網路的資源管理(業務系統和網路層資源管理和控制的交互)、網路的安全管理、對網路節點及業務節點的監測、對業務進程的監視、完備的運行維護體系等等這些關繫到運營、管理的技術難點。 路由器的分代及第五代路由器 Internet網路從產生到現在,路由器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里就經歷了五代的技術革新。隨著Internet上各種新業務的迅速發展,Internet已經轉變為具有商業價值的承載網,它必須為所承載的每一類業務提供所需要的服務質量保證和維護管理,因此業界提出了「基於網路處理器的分布式硬體轉發」的第五代路由器。我們可以發現第五代路由器是綜合了以往四代的技術優勢發展起來的。 在第四代路由器中採用了硬體轉發模式,解決了帶寬容量和性能不足的瓶頸問題,但是基於ASIC的硬體轉發在獲取高性能的同時,犧牲了業務靈活性。在設計ASIC晶元的時候,對轉發流程進行了大量優化,使得IP轉發以簡單而固定的方式來實現,從而固化下來,做到硬體化。如果在IP轉發中,還要進行一些復雜的額外處理的話,ASIC就無能為力了。ASIC的設計周期很長,通常需要二到三年才能設計出一個穩定運行的ASIC晶元。業務對轉發流程有影響,需要轉發程序適度調整來獲得高品質支持。ASIC在這方面表現出嚴重的不足。 第五代路由器在硬體體系結構上繼承了第四代路由器的成果,即仍然採用硬體轉發模式和交換網式結構,在關鍵的IP轉發和業務流程處理上採用了可編程的、專為IP網路設計的網路處理器技術,替代了原來的ASIC技術,通過軟體來控制處理流程。對於一些復雜的標準的操作(如路由表查找演算法、QoS的擁塞控制演算法等)則採用硬體協處理器來提高處理性能。實現軟體業務靈活性和高性能硬體轉發的有機結合。第五代路由器由於有了業務靈活性,因此可以把近些年發展起來的MPLS技術、VPN技術、QoS技術、流量工程技術、可控組播技術、用戶管理技術等諸多技術融合進來,成為擁有靈活業務能力的高性能網路設備。 IP網的發展趨勢 下一代IP網路將採用IP網的核心技術(分組交換、不面向連接),結合電信網的設計理念,建立一個更大、更快、更安全、可信任、為用戶提供靈活業務的可管理網路,為營運商提供一個可以達到電信網服務質量保證的IP網,建立可贏利的商業模型。 第五代路由器將在下一代IP網的發展中發揮很好的作用。由於第五代路由器採用了有智能的網路處理器(NP),可以靈活地加進去很多功能,諸如對用戶的管理、對安全的管理等等。採用第五代路由器還可以提供嚴格的管理,能夠把不同的業務、用戶嚴格隔離,為IP網提供極高的安全保障。第五代路由器完全適應下一代IP網可管理可運營的發展要求。 我國網路廠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IT產業雖然製造規模很大,但是擁有核心技術較少,產業利潤較低。下一代IP網路的興起,對我國網路廠商既是機會也是挑戰。我國網路廠商應充分抓住這個機遇,積極發展具有基礎性、帶動性和高附加值的自有核心技術,盡快建立起自主的網路研究、網路處理器設計、軟體開發的完整體系,建立起自主的知識產權體系;擺脫發達國家利用市場和標准方面的優勢扼殺我們的創新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從而大力提高我國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內的網路設備供應廠商,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和踏實努力,已取得巨大的進步。2003年初,華為公司發布了面向下一代IP網路的第五代路由器產品,倡導和採用網路處理器技術開發高端路由器,為我國IT產業發展開創了重要的里程碑。

閱讀全文

與網路共享協作軟體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暗區突圍網路異常是什麼意思 瀏覽:554
hp列印機怎麼設置共享網路 瀏覽:393
單位網路內私設無線路由器 瀏覽:63
聯通的網路怎麼設置的 瀏覽:356
每日翻譯出現網路異常 瀏覽:877
移動網路華數網路100m 瀏覽:250
2020年自考計算機網路管理 瀏覽:478
wifi網路閃紅燈怎麼回事 瀏覽:104
5g網路怎麼設置參數 瀏覽:576
華為設置usb分享網路 瀏覽:472
網路創業哪個平台最靠譜 瀏覽:334
福州虛擬網路電話軟體 瀏覽:341
honor手機上面的網路拉不下來怎麼辦 瀏覽:216
四年級作品一等獎網路安全手抄報 瀏覽:839
惠普移動網路無線列印 瀏覽:346
網路設置鬧鍾 瀏覽:736
什麼是網路情人 瀏覽:47
專科計算機網路技術好嘛 瀏覽:875
網路銷售代理怎麼賺錢 瀏覽:637
網路紅不紅是什麼意思 瀏覽:52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