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島即墨田橫鎮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即墨和青島市區的工作機會和居住環境哪個更好些
田橫的未來很美好,拭目以待吧
2. 田橫鎮的歷史沿革
田橫鎮歷史悠久。早在秦統一中國時,田橫隸屬齊郡。秦末漢初,田橫兵敗落荒至此,後五百義士於田橫島仗義自刎,流傳千古。
西漢時,當地隸屬皋虞縣。公元25年-220年,進入東漢時期,皋虞縣廢除,隨之並入不其縣。
公元317-419年,史稱東晉十六國,這一時期是即墨縣的隸屬關系轉移無常,大致屬後趙、前燕、前秦、東晉等國,而田橫鎮仍屬不其縣。
南北朝北齊時,不其縣廢,隨之並入長廣縣。田橫鎮在隋、唐、五代、宋、金時,均屬即墨縣域。
元末明初,倭寇不斷侵擾我國沿海,田橫鎮因東臨外海,港灣交錯,島嶼羅布,成為海防重地。1402年(明建文四年),劃歸雄崖守御千戶所,劃境而治,隸屬鰲山衛,直隸萊州府。1734年,與衛、所一起並入即墨縣,延至清末。
民國初年,田橫鎮屬即墨縣。1939年6月1日,日偽政權建立,田橫鎮屬即墨鄉政處
194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區劃田橫鎮歸即東縣。
解放戰爭初期,即墨縣劃分即墨、即東兩縣,田橫鎮屬即東縣王村分區,稱窪里鄉,轄48個行政村。1945年9月,在寨里秘密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
1947年3月,中共即東縣委設中共巉山區委,駐地窪里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1年2月建立區轄鄉,田橫鎮屬第七區(巉山區),轄窪里、仲村、泊子、房家、羊山、大山、埠西7個鄉,1952年,增設寨里、回龍、巉山3個鄉。
1956年3月,田橫鎮屬王村區轄區,原來的區域重新劃設窪里鄉、巉山鄉、韓家屯鄉和崔戈庄鄉。
1958年8月,巉山區劃為窪里公社和巉山公社,直屬即墨縣委領導。窪里公社駐地窪里村,巉山公社駐地西崔戈庄村。
1961年4月,窪里公社和巉山公社合並為巉山人民公社,駐地窪里村。
1969年11月,建立巉山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4年4月17日,建立中共即墨縣窪里鄉委員會、窪里鄉人民政府,駐地窪里村,直屬即墨縣政府。
1992年2月,窪里鄉更名為田橫鎮。
1999年5月,即墨市成立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將田橫鎮的田橫島、山東頭、東陸戈庄、西陸戈庄、蘇家寨、何家寨、劉家寨、李家寨、董家寨、南營子、現子埠、拖車口、南丁戈庄、北丁戈庄、釣魚嘴、北巉山、南巉山、山南18個村劃歸度假區。田橫鎮轄區縮為30個行政村。
2000年9月,成立中共即墨市委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工作委員會,12月,成立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2006年3月,田橫鎮於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合署辦公。
2006年10月,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黨工委下屬18個村莊黨支部劃歸田橫鎮黨委管理
3. 即墨市包括哪些城鎮,地區
1949年即墨縣劃為15個區、3個鎮。1951—1952年建鄉,即墨縣劃為172個鄉。1956年即墨、即東兩縣合並劃為18個區。1957年改為15個區,2個鎮;1958年成立37個人民公社,後合並為30個。1961年,將城陽、棘洪灘、馬戈庄、河套、陰島五個公社劃歸嶗山區;全縣改為24個公社。1963年改為26個公社。1972年改為30個公社。1984年以公社的范圍為基礎劃為10個鎮、20個鄉。以後有15個鄉先後撤鄉設鎮。1998年5月,將白廟鄉並入鰲山衛鎮,同時,撤銷即墨鎮、三里庄鄉,設立環秀、潮海、通濟三個街道辦事處;9月,設立即墨經濟開發區, 同時將潮海辦事處和留村鎮的9個村莊劃歸經濟開發區。1999年劃為營上、留村、段村、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大官莊、華山、靈山、長直、段泊嵐、瓦戈庄、劉家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馬山24個鎮,太祉庄、石門、喬家屯3個鄉,環秀、潮海、通濟3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2001年經鄉鎮規模調整後,劃為營上、留村、龍泉、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華山、靈山、段泊嵐、劉家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20個鎮,環秀、通濟2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2001年8月設立北安街道辦事處(原營上鎮)。2002年5月17日,龍山街道辦事處在原留村鎮的基礎上成立,全市共有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即墨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6200。行政區劃代碼:370282。區號:0532。拼音:Jimo Shi。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即墨市5個街道、18個鎮:環秀街道、潮海街道、通濟街道、北安街道、龍山街道、鰲山衛鎮、溫泉鎮、龍泉鎮、劉家莊鎮、藍村鎮、店集鎮、靈山鎮、七級鎮、王村鎮、豐城鎮、段泊嵐鎮、移風店鎮、普東鎮、大信鎮、田橫鎮、金口鎮、華山鎮、南泉鎮。 通濟街道 位於即墨市城區西部,是墨市黨政機關所在地。截至2004年底,面積75.66平方千米,轄61個村莊和17個居委會、14萬人。 環秀街道 位於即墨市城區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29.1平方千米,轄38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7.59萬人。 北安街道 位於即墨市城區中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92平方千米,轄61個行政村、5萬人。 龍山街道 位於即墨市城區東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58.4平方千米,轄36個行政村、3.63萬人。 潮海街道 截至2004年底,面積27.2平方千米,轄30個行政村、5.8萬人。 龍泉鎮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110平方千米,轄65個村、5.44萬人。 鰲山衛鎮 位於即墨市東南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積96.7平方千米,轄63個行政村、5.2萬人。 溫泉鎮 位於即墨市東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積93平方千米,轄53個村莊、5萬人。 王村鎮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的王村半島中心。截至2004年底,面積76.88平方千米,轄35個行政村、3.94萬人。 田橫鎮 位於即墨市東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積53.9平方千米,轄30個行政村、3.2萬人。 豐城鎮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沿海。截至2004年底,面積90.28平方千米,轄42個行政村、5.03萬人。 金口鎮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87.85平方千米,轄36個行政村、3.31萬人。 店集鎮 位於即墨市、萊陽市、萊西市3市交界處。截至2004年底,面積109.8平方千米,轄66個行政村、5萬人。 華山鎮 位於即墨市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110平方千米,轄50個行政村、4.5萬人。 靈山鎮 位於即墨市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80.9平方千米,轄42個行政村、3.03萬人。 段泊嵐鎮 位於即墨市西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94.70平方千米,轄42個行政村、3.4萬人。 劉家莊鎮 位於即墨市西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70平方千米,轄28個行政村、3.1萬人。 移風店鎮 位於即墨市西北部大沽河畔,與平度市接壤,面積120平方千米,轄66個行政村、5.6萬人。 七級鎮 位於即墨市西部大沽河畔。截至2004年底,面積78平方千米,轄34個行政村、3.6萬人。 藍村鎮 位於即墨市西南部與膠州市、城陽區交界處,面積43.96平方千米,轄20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3.72萬人。 南泉鎮 位於即墨市西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58.8平方千米,轄33個行政村、3.6萬人。 普東鎮 位於即墨市中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90平方千米,轄48個行政村、4.2萬人。 大信鎮 位於即墨市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42.03平方千米,轄32個行政村、2.70萬人 [1] 。 [編輯本段]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功能提升。修建、完善了城區交通網路,並進行了大規模城區綠化工程,2006年住宅建設竣工建築面積74.6萬平方米,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建成區面積達到46.2平方公里,比上年新增3.55平方公里,增長8.3%;城市化水平達到51.2%,比上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城市供水、供氣、供熱能力繼續加強,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區供水:城區日綜合供水能力達到14.5萬噸,自來水管道總長度達430公里,比上年增加30公里,2006年全年供水總量3310萬噸,其中生產運營用水870萬噸,居民家庭用水1901萬噸,用水普及率達到100%。 城區供氣:2006年全年天然氣供應總量1521噸,其中家庭用量310噸,用氣戶數1.54萬戶,使用天然氣人口4.7萬人;液化氣供應總量7790噸,其中家庭用量7790噸,用氣戶數74220戶,使用液化氣人口35.6萬人,城區用氣普及率98.9%。 城區供熱:全市集中供熱面積283萬平方米,增加2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226萬平方米。熱水管道長度40公里,熱水供熱總量46萬吉焦,蒸汽管道長度48公里,蒸汽供熱總量314萬吉焦。 城區交通:城區公交車線路14條,運營長度176公里,運營車輛146輛,客運總量1461萬人次。 城區道路:2006年年末道路總長度637公里,比上年增加208公里,道路面積803萬平方米,人行道面積264萬平方米,橋梁35座,路燈7000盞。防洪堤長度7公里。 城區綠化:2006年新增城區綠地37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736公頃,綠化覆蓋率37.6%,公園3個,公園面積141公頃,公園綠地面積86公頃。 環境保護及其他: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為4022.4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量864.8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382464萬標立方米,工業粉塵排放量738.8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8.2萬噸,環境雜訊達標面積37.5平方公里。衛生實際清掃面積425萬平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14萬噸,糞便清運量1.5萬噸,公廁數量44座。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100%。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2007年經濟總量持續攀升,產業結構穩步改善。經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3.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7.6%,總量和增幅穩居青島五市首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7.4億元,增長8.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9%,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2.9億元,增長22.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3.2%,拉動GDP增長1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153.5億元,增長12.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9.9%,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伴隨著經濟增速持續平穩,經濟運行進一步由高速擴張向協調穩健轉變。人均生產總值39014元,按現行匯率折算達5441美元。 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關系由上年的8.5:54.5:37.0調整為8.6:56.0:35.4,二產繼續保持對全市經濟的主導支撐。經濟結構有了新變化,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國有經濟、集體經濟、股份制、三資企業及私營經濟類型分別佔到2.0%、2.4%、17.7%、41.3%和36.5%;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有經濟、港澳台經濟、外商經濟所佔比重分別為11.2%、3.1%、81.4%、2.0%和2.3%。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在生產總值中的份額達57%,截止2007年末,全市經工商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達7.9萬戶,年內新發展5910戶;民營企業達7717戶,年內新發展1509戶;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19.2萬人,民營經濟新吸納勞動就業2.2萬人。民營經濟稅收17.1億元,佔全市稅收的61%。民營經濟投資100.3億元,占規模以上投資的49.8%。
4. 即墨田橫鎮在什麼地方 誰給介紹一下吧.
田橫鎮地處即墨東部沿海
從任何城市做大客車到即墨汽車站,不論是在即墨新汽車站還是即墨國營站都可以做公交車101路到達田橫鎮,這里要注意的是101路公交車不是上車售票而是提前在特定售票點售票。憑票上車。所以最好是下了車就問問101路售票點在哪裡
若是在即墨高速路口就下了車,那就從高速路上下去走10分鍾左右找到2路站牌,到即墨國營站下車(投票 一元)。然後在做101路公交車到達田橫
5. 電信在即墨田橫有信號嗎
有電信信號,在即墨電信和聯通共用信號塔
6. (高分懸賞)即墨十八鄉鎮各個鄉鎮比較富裕的村子有哪些
劉家莊、龍灣頭
7. 即墨區轄區有幾個鎮其中哪個鎮的綜合發展潛力能好一點
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共有7個鎮、8個街道,分別為:
段泊嵐鎮、移風店鎮、藍村鎮、大信鎮、靈山鎮、金口鎮、田橫鎮
北安街道、通濟街道、環秀街道、龍泉街道、龍山街道、鰲山衛街道
溫泉街道、潮海街道、區政府駐地通濟街道。
其中藍村鎮、田橫鎮,
人口達到一定規模
區位優勢明顯
經濟發展潛力大
服務功能較完善
規劃管理水平較高
科技創新能力較強
8. 即墨街拍小田橫去干什麼了即墨街拍裡面的演員小田橫為什麼看不見你了不幹了嗎為什麼
他 離職了
9. 求即墨田橫鎮聯通營業廳電話號碼
你可通過以下的方式查詢營業廳:
1、可登錄聯通網上營業廳首頁點擊便民服務>營業廳查詢,輸入省份、地市,或是通過關鍵字查詢,即可查詢營業廳分布情況;
2、登錄手機營業廳客戶端點擊服務>生活>生活服務>附近營業廳,按頁面提示操作即可;
3、簡訊營業廳也可以提供手機號碼歸屬地內的部分營業廳信息(包括:營業廳名稱、地址、電話),可編輯「任何字元」或是「指令編碼」發送到10010,系統會返回簡訊營業廳的主導航菜單,你可以根據提示回復相應的菜單編號到10010,即可進行相應的操作;
除以上方法,你也可撥打當地的10010熱線進行咨詢。
10. 田橫島在哪
田橫島位於即墨市東部海域的橫門灣中,位於即墨市窪里鄉(今田橫鎮)東部海面3.5公里處的東西狹長島嶼,中心位置在北緯36°25′08",東經20°57′32",總面積1.4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公里,距青島碼頭僅68公里。田橫島是一座美麗而又神奇的歷史名島,它的得名緣於一樁驚天動地,壯美凄絕的千古傳奇。
田橫島不僅以其特有的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稱名於世,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氣候特徵、旖旎的海島風貌、豐富的海產資源也使之不負盛名。島上空氣清新,蒼松滴翠,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造就了冬暖夏涼的人間勝境;島上南北兩坡風格迥異,南坡岬灣相間,礁奇水秀,是垂釣的絕好去處,北岸灣深、港靜,是游泳、帆船、摩托艇等海上運動項目的極佳場地;田橫島周圍的海域是富饒的海上牧場,盛產鮑魚、扇貝、海帶等海產品,為島內千餘口漁民的漁牧生涯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此外,遍布海島的人文自然景觀,人皆成誦的神話傳說更使其平添了一份新奇的神韻。坐落於島內最高峰田橫頂上的五百義士墓,墓周長30米,高約2.5米,是田橫島最著名的歷史史跡,也是青島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982年的田橫碑亭,立於墓冢北側,亭內樑柱上飾有田橫五百士垣從義舉至壯烈殉節等6幅彩繪,生動地再現了田橫兵敗、自刎及五百義士慨然殉節這一感天地、泣鬼神的悲愴故事。神龜石、老仙洞、獅身人面石、海神娘娘的傳說等也是田橫島富於地方特色、民俗風情的歷史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