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網路謠言與網路輿論哪個更可怕

網路謠言與網路輿論哪個更可怕

發布時間:2022-05-17 02:46:18

❶ 網路謠言有什麼危害

1、網路謠言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干擾。隨著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之間的差異性已經逐步被打破,網路中的一個不負責任的謠言,非常容易成為社會恐慌的爆發點,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網路謠言不斷摧毀社會信任體系。網路謠言偏好於社會上的負面信息,負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網民的關注,瞬間被大量轉載,對事情的真相進行瓦解。而且,此類謠言能夠引起社會公眾更為廣泛的關注,最終引發嚴重的社會危機。

3、網路謠言嚴重損害政府形象。網民在網路上發布的信息不需要像傳統媒體一樣進行嚴格的審核把關,導致網路上的信息真假難辨,無法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全貌,政府形象受到極大損害。

(1)網路謠言與網路輿論哪個更可怕擴展閱讀

預防網路謠言的措施:

1、切實提高社會公眾對網路信息的辨別意識與能力。要注重培養網民的法律思維方式,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網路雖然屬於虛擬社會,但是能夠對社會現實產生巨大影響,公民在網路上的行為也必須依法進行、接受法律監督,自覺抵制網路違法犯罪行為。

2、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網路謠言治理中的主導功能。要及時、准確地將事實的真相公之於眾,以行政機關發布的權威性、科學性信息辟謠。相關行政機關對網路謠言的反擊必須迅速、准確、針鋒相對,在產生網路謠言之時要及時准確發布信息進行謠言公關。

3、切實加大對網路謠言的法律規制。對網路謠言進行行政法規制,必須依法進行,通過《治安管理處罰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大行政法對網路謠言的規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網路謠言的社會危害及其防治

❷ 什麼是網路輿論和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類由網民發表在網路上的並且具有「誹謗性、誣蔑性、侵犯名譽、損害權益和煽動性」這五個特點的言論、文字、圖片、視頻,這一類言論、文字、圖片、視頻會針對他人的名譽、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人們習慣稱其為「網路暴力」。網路暴力能針對當事人的名譽、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亟待運用教育、道德約束、法律等手段進行規范。網路暴力是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網民們若想獲得自由表達的權利,也要擔當起維護網路文明與道德的使命,至少,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客觀。
2019年1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根據規定,網路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台不得開展網路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1]
中文名
網路暴力
外文名
Cyber—bullying/online abuse
具體方式
發表在網路上的並且具有攻擊性的不實言論
規范手段
網路道德手段
美國同名電影
網路暴力
快速
導航
表現形式產生根源社會危害防治措施相關新聞
詞語定義
網路暴力是指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網路暴力不同於現實生活中拳腳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為,而是藉助網路的虛擬空間用語言文字對人進行傷害與誣蔑。這些惡語相向的言論、圖片、視頻的發表者,往往是一定規模數量的網民們,因網路上發布的一些違背人類公共道德和傳統價值觀念以及觸及人類道德底線的事件所發的言論。這些語言、文字、圖片、視頻都具有惡毒、尖酸刻薄、殘忍凶暴等基本特點,已經超出了對於這些事件正常的評論范圍,不但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惡意詆毀,更將這種傷害行為從虛擬網路轉移到現實社會中,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將其真實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細節等個人隱私公布於眾。這些評論與做法,不但嚴重地影響了事件當事人的精神狀態,更破壞了當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2]
表現形式
(一)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二)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
(三)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在形式上
(1)以文字言語做為形式的網路暴力
現實生活中人在生氣、煩悶、情緒不定時,想要通過語言暴力宣洩是很正常的,而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的直接交往,會受到道德倫理的約束,或多或少的抑制了這樣一種宣洩的產生。網路社會是虛擬的社會,在網路上卻比現實更容易爆粗,通過文字的方式發生語言暴力。文字語言暴力這種形式在如今人流量大的網站隨處可見,如天涯論壇、網路貼吧、微博、騰訊新聞評論等。任何一個網路暴力事件,不難發現,其中文字語言暴力必定不會少,粗俗、惡毒的攻擊性語言推動了網路暴力的擴散,也增加了網路暴力的危害。
(2)以圖片視頻做為形式的網路暴力
以圖片視頻做為形式的網路暴力在很多的網路暴力事件中也並不鮮見。我國發生過很多例子,例如篡改他人傳上網路的照片,通過照片的篡改進行侮辱、誹謗、攻擊等。韓國網路發達,網際網路寬頻連接居世界第一,但是也並未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網路社會,網路暴力問題此起彼伏,比較早的例子是2006年一名22歲的韓國女學生的照片出現在一家圖片共享網站時,臉部被人塗改的面目全非,朋友在看到照片後,接二連三的給她打電話確認情況。網路中,目前也存在許多圖畫信息暴力的情況,驚恐的圖片恐嚇他人,通過Photoshop技術惡搞、損毀他人照片,以此攻擊他人,這是一種圖片信息暴力,通過圖片的形式實施網路暴力。
在性質上
(1)非理性人肉搜索
網路暴力事件的另一主要類型是非理性人肉搜索。非理性的人肉搜索最易侵犯受害者的隱私權,而參與者往往認為是一件刺激而有趣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滿足於自身「FBI」能力的竊竊自喜。關於非理性人肉搜索的網路暴力事件比比皆是,電影《搜索》中很好的反應了這點。電影講的是關於公交車上「讓座」事件所引發的網路暴力。電影中,女主角因為在醫院被檢查出癌症晚期而受到打擊,沒有給身邊的老大爺讓座,這件事被人拍下視頻傳上網路,最終引起群體的口誅筆伐,在網路上通過文字言語、圖像的方式進行攻擊,最終人肉搜索和網路暴力將女主提前推入死亡。很多情況下,網民習慣性的站隊到自認為正義的一方,以道德的力量審判他人,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充當了劊子手,卻沒能加以自身的判斷,去辨清事實的真相。但是通過人肉搜索的方式引發網路暴力,最終傷害當事人的方式非常不足取,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用道德的力量去審判他人。
(2)充斥謠言的網路暴力
謠言的危害性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一旦發生會有愈演愈烈之勢。謠言,顧名思義,是虛假的言論,是由不法者惡意編造,網民成為被利用者,謠言傷害了網民群體的相互信任感。民眾一再被造謠者愚弄,很容易變得草木皆兵,使得網路社會的信任感變得愈發的低。網路暴力的發生有的源於遙言,有的並非。源於謠言的網路暴力最開始是由利益人發布不法的謠言,再煽動不知情的網民推波助瀾,而利益人則等待事件擴散,坐收其中利益。有的網路暴力雖最開始並非因遙言而起,卻在整個過程中會以訛傳訛,最終遙言四起,真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當矛盾變得更加尖銳時,網民已經不考慮事件的真相,享受的是破壞和指責的快感。網路本身也包含諸多暴力信息,如網路上的暴力游戲,暴力影視等等。但是無論哪種網路暴力類型,都不是單一存在於網路暴力事件中,往往是結合幾種類型一起,作用於整個網路暴力事件之中。
作用方式
(1)直接攻擊
直接攻擊是指網路暴力事件中通過直接的方式進行攻擊,也就是說在言語上直接用侮辱性和攻擊性的惡毒語言對當事人進行討伐。就網路暴力而言,直接性的攻擊危害比較大,給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也比較明顯。
(2)間接攻擊
間接攻擊則是通過諷刺等方式跟風發表意見,即俗稱的罵人不帶臟字,有的也選擇轉播他人的直接攻擊進行二次攻擊。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網路暴力,無外乎都會從虛擬世界進而影響到現實世界,也因此,在應對網路暴力的過程中,任何一種形式的網路暴力都不能忽視。[3]
產生根源
網路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網民的匿名性,網路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約束,二有一些網民的素質原因,三有社會的不公,四有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等等。
中國網路暴民的出現,與中國網民年輕化、網路的商業化運作以及中國民主環境都有極大的關聯。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公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68.6%的網民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這一特徵在中國網路發展的十一年中不曾變過,18歲以下以及18~24歲之間的網民比例呈上升趨勢。網民年輕化,是網路暴力突現的直接原因。這些年輕的網民,較年長的人來說,血氣方剛,充滿激情沖勁十足,但也容易沖動,容易被激怒,容易放縱自己。主帖事件在網路上一發布,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用鍵盤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顯出不滿與憤怒。而這些憤怒的個體在網路上非常容易結合成一個觀點一致的暫時群體,然後他們以群體的身份,以「正義」名義對當事人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追討與打擊。他們以為自己正在伸張正義,卻忽略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的過度傷害。而且年紀也決定了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及對事物認識的深度。他們既容易受群體情緒的影響,也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的左右,急於對一件事情下是非判斷,而無法迅速看清事件背後的復雜關系與原因。這種年輕的沖動與無知,很容易認同並實施以暴治暴的網路暴力。
&amp
網路本身的特性又比傳統的媒體或是言論平台更能容納這種年輕的沖動與無知。正如一位網路編輯所說,「網路暴民」這個詞並不新鮮,其實「平媒暴民」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只不過「網路暴民」由於其發言成本低、聯合成本低、殺傷半徑大而更顯威力罷了。③不僅如此,網路的虛擬性,使得參與者每個人都可以隱瞞或編造自己的身份,而這種身份匿性又使得現實生活中本該遵守的規范和約束都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這對於自律性不強、容易沖動與放縱的年輕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自由的天堂。
同時,網路的商業性運作,有時更利用了年輕網民的沖動與無知,對這些網路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我們不排除一些發帖者通過極端語言炒作自己或是故意以此進行有目的的打擊與報復,但是更不能忽視的是,網路媒體在其商業化的運作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故意自編自演相關事件或是放任網路暴行蔓延。為了追求點擊率,網路媒體一向著力於策劃議題,越有爭議性越有「創意」。他們貫用吸引眼球的大圖片、驚心動魄的大標題,以及誇張的細節故事,來對新聞事件進行炒作。如「史上最毒後媽」事件,發布的帖中就稱被虐女童被後媽「打得口吐鮮血,背部六塊脊椎骨基本被打斷」,配發的圖片也是血淋淋的。經各大論壇轉帖後,標題已升級為《史上最惡毒的後媽暴打六歲女兒》。血淋淋的圖片和聳人聽聞的標題成為網路挑動網民神經興奮點的重要手段。後來事件證實六歲女孩吐血只是患病所致而非後母所為。未經核實的新聞就加以大肆報道,很難說不是網路媒體的炒作。而當初「虐貓事件」在貓撲論壇發布後就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而該版版主在對帖子過濾時卻刪除了一些冷靜分析的帖子,而保留了無理謾罵的帖子。④年輕的沖動與激情,在這里,成為了網路運營商家獲利的資本。
年輕網民暴行之所以會在網路上彰顯,之所以會被商家利用,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中國社會當中民眾自由表達渠道的缺失。從這些網路暴民身上,我們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識、法律意識的缺乏。他們缺少必要的民主生活訓練,也缺少有效的自由表達空間或是渠道。比如在基層自治上、在選民與代表的溝通上,在傳統媒體上都沒有多少表達權。網路的出現,立刻成為民眾追捧意見表達的自由空間。缺乏民主修養的中國民眾還沒學會如何自由表達,卻已經賓士在了信息高速公路,其暴力行為完全在情理之中。這只能怪我們沒能提供更多的表達渠道,沒有在網路以外建設更多的表達機制,迫使網路承擔了更多的表達任務。⑤而網路在中國的發展,承載著民眾「自由表達空間」的期待,但真正能形成公眾輿論並通過社會信息溝通以及政府決策起作用的成就感並不多。絕大多數網路上的言論與意見沒有被足夠重視,於是民眾反而在這種公共表達空間中累積了更多的憤懣。於是依仗「馬甲」在身,看不慣的聽不慣的開口就罵,網路暴力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我們的社會仍處於一個相對復雜的轉型期。經濟上的貧富懸殊、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失調,文化上的「眾神狂歡」,加上社會上得腐敗現象時有發生以及全球化帶來的劇烈震盪,都使得觀念碰撞、輿論多元成為當代社會的種必然趨勢。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網路這個匿名的、開放的、管理制度相對寬松的虛擬空間不免成為網民發泄情緒的最好管道。
社會危害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路暴力受害者,網路暴力的肆無忌憚,正在以其獨有的方式破壞著公共規則、打破著道德底線。[4]
網路暴力的危害很廣,從近年發生的網路暴力事件的危害進行匯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網路暴力會混淆真假
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網路這樣一個虛擬的社會,真假原本就難以辨識,而在網路暴力事件的不斷沖擊下,原本難以辨識的真善美和假丑惡變得更加難以區分。通常,對真理的曲解並不在於信息源本身,而在於真理在傳播的過程中被歪曲混淆,網路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混淆了對與錯,真假難辨。
網民進入網路世界,應該具備對與錯的基本辨識能力,可實際情況是,在網路這樣一個虛擬世界,對與錯的界限變得很模糊,當然,如果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是絕對值得推崇的。但是這里的混淆並不是辯證的用理性的態度去理解事情,而是將錯的東西說成對的,而對的事情又變成錯誤的,歪曲事實真相。眾多網民參與網路暴力事件時,會帶有個人情感的去看待事物,換而言之,就是對待一個事件往往會有「第一印象」,這個「第一印象」就是個體對網路事件的第一態度,而在接下來的過程中,進行搜索或者獲得資料試圖去辨明事件真相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進入網路世界的人們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在利用搜索網站進行搜索時,所搜尋到的資料和觀點基本都是和自己原本持有觀念相一致的觀點,這個過程中不但無法將其從錯誤引向正確的觀點,反而會更加強化其原有的觀點。一件事情在網路上引起爭論,引來各方關注和討論,原本是件好事,經過討論和辨別的事情能夠更加趨近真理,可是網路暴力的發生也是網路事件引起爭論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不是討論結果的價值多元化,而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極端觀點佔主流地位,網民不自覺的站隊,無形中充當了網路暴力事件的推動者。縱觀多數能夠引起極大爭議的網路暴力事件,不難發現這樣的事件大多即使未違反法律也多半違背普遍道德倫理價值觀。[3]
網路暴力會損害個人權益和侵犯個人名譽
網路暴力中,參與者非理性的群體攻擊侵犯了網路暴力事件當事人,對當事人的身心造成了傷害,並直接侵擾了當事人的現實生活。尤其人肉搜索風靡開始,網民已不再局限於在網路上通過語言文字或圖像的方式對當事人進行攻擊討伐,通過人肉搜索手段直接從網路虛擬社會滲透到現實社會,對當事人的現實生活進行騷擾。網路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卻找不到具體的實施傷害的人,正因為如此,參與的網民抱著法不責眾的心理肆意而為。網路集體暴力中,網民很少考慮到當事人的心理。而當事人因網路暴力事件,所受的懲罰完全非等量懲罰。當事人需要道德譴責,需要法律制裁,但絕對不需要披著道德外衣打著正義旗幟的暴力去解決。[3]
網路暴力會損害網民的道德價值觀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外,網路暴力行為的頻繁發生,會危害網民的道德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念是人類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美好和諧社會得以構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們的行為和處事方式。就學校食堂旳例子來說,每到吃飯時會很擁擠,樓梯中總是人頭攢動,但是卻亂中又井然有序,就是價值觀念在發生作用。交通規則的道理相同,在交通規則還未制定、紅綠燈都還不存在的世界,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也會互相相讓,以使每一個通行的人能快點到達目的地。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影響了個體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個體的行為。
網路暴力沖擊人自身的防衛系統,原本符合社會倫理、符合道德意識的價值觀在網路暴力的沖擊下會被扭曲。原本提倡的辯證法在網路暴力事件中完全被忽略,事情變得只有兩個極端,非A即B。在網路暴力事件中,參與事件的網民盲目的支持某一方過於絕對化的觀點,披著道德的外衣,做著違反道德的事,而且並不認為自己有錯。這里網路暴力的表現就是扭曲的價值觀,把錯誤的觀點當成是真理,堅決不承認錯誤。人在思維上有一種慣性,就是有時會過於堅信某一方面的觀點,並通過其他信息的搜尋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觀點。正因為個體已經偏向於某一方面的觀點,一旦與自己已有觀念不同的觀點侵入,則會存在不安全感,盡其所能的去維護自己的觀點,進而自我欺騙,在搜集與自己持相同觀點的同時加上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原先的觀點被強化,不再接受其他觀點,價值觀被扭曲。[3]
網路暴力會阻礙和諧社會的進程
網路暴力事件加速個人信息的泄漏,引發社會恐慌,阻礙和諧社會的進程。2012年4月半月談對公民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權進行了網路調查,參與人數4142人。其中對於個人信息是否泄漏的調查數據顯示:30%的人多次遭遇信息泄漏狀況,40%的人偶爾有信息泄漏的狀況,僅15%的人極少遭遇此情況,且15%的人對自己信息是否泄漏尚不清楚。由此可見,至少70%以上的人遭遇過不同程度的個人信息泄漏狀況,個人信息安全關繫到個體的切身利益,個人信息遭到侵犯,使得當事人缺乏安全感,容易引發不安情緒。
而對於個人信息存在哪些安全隱患方面,52%的人認為機構或網站擅自將個人信息泄漏或販賣給其他機構或個人,23%的人認為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用於詐騙等犯罪行為,18%的人認為機構或網站的個人信息保管機制不健全,5%的人認為個人在上網時遭遇「釣魚網站」,而僅有2%的人認為是其他原因。很明顯98%以上的人所認為的安全隱患都與網路有關。
網路暴力事件侵犯了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泄漏了網民的個人信息,更加增強了個人信息的安全風險,引發了社會的恐慌情緒。網路空間和現實社會是有共通之處的,有的學者則直接認為,「網路空間」也是「現實社會」,只不過它是一種通過虛擬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新型媒介而已。按照這樣的說法,網路空間,是人們生活的空間,是一個以虛擬為形式的「現實社會」。那麼,在這樣一個社會所受到的一切影響也必然會作用到現實社會。網路暴力是「輿論」場域的群體性紛爭,以道德的名義對當事人進行討伐,可以說是網路自由的異化,這無疑阻礙了和諧網路社會的構建。與現實社會的暴力行為相比,網路暴力參與的群體更廣,傳播速度更快,因此某些意義上說,可能比現實社會的暴力產生的危害更大。網路暴力的產生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危害大、影響范圍廣,而且蔓延趨勢嚴重。
網路暴力作為網路表達自由的異化現象,有的學者認為不僅是對人類公共道德和傳統價值觀念的挑戰,更為嚴重的是,網路上的一些過激言論或行為已經觸及到法律的紅線。也有的學者認為,網路上的發泄情緒所引發的網路暴力,不僅使得社會倫理大廈根基動搖,道德與誠信逐漸淪喪,而且古老的文明傳統即將逝去,與現代文明風氣也漸行漸遠。國外學者也注意到網路暴力的嚴重性,並一致認為網路暴力以及給受害者的騷擾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他們提出,與傳統暴力相比,網路暴力以及網路犯罪來得更加頻繁。而且有人甚至認為互聯網潛在的巨大危害能徹底摧毀一個人的生活,這里摧毀的力量指的就是網路暴力。隨著博客、貼吧、論壇以及視頻網站的運營,人們的行為、話語、姿態,可能通過這些媒介,登上網路平台,遭受公眾審判,而公眾在審判的過程中帶有過多的個人情感和情緒的發泄,往往過於偏激,引發網路暴力。加之人肉搜索的興起,私人信息被曝,網民跟風炒作,擴大事情影響,引發網路暴力,給當事人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3]

❸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網路謠言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干擾。

目前的移動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我國通過手機上網的人數急劇增加,目前手機網路用戶已達4.5億人,通過手機上微博、微信的用戶分別達4億人、3億人,幾乎每一個人均可通過移動網路而成為信息的接受者、發布者。

這些網民的眾多聲音、意見建議成為一個十分復雜的輿論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有的網路生態已經被完全打破,我們之前習慣用現實社會、虛擬社會區分現實與網路,將網路作為虛擬社會。

但是,隨著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之間的差異性已經逐步被打破,在當前網路技術更為發達的狀態下,網路事件引發現實社會中的實體事件,網路中的一個不負責任的謠言,非常容易成為社會恐慌的爆發點,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網路謠言不斷摧毀社會信任體系。

網路謠言偏好於社會上的負面信息,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負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網民的關注,瞬間被大量轉載,對事情的真相進行瓦解。

所以,往往發生這樣的事情,網路謠言通常被社會公眾誤認為就是事情的真相而被廣泛傳播,後來即便政府或者相關機構、個人出來澄清,但澄清之後的事實無法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許多民眾的頭腦中始終記憶的是「謠言」而非事實的真相。

網路謠言通過瓦解事實真相的方式,對社會信任體系產生摧毀性的巨大負面作用,一些社會的陰暗面被無限制地放大、擴散,從而不斷導致矛盾的激化,甚至無中生有進行惡意的攻擊,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極大的威脅,讓民眾對政府和社會喪失信心。

3、網路謠言嚴重損害政府形象。

一個網路謠言一旦傳出,大部分網民甚至新聞媒介人士都還沒有形成對信息來源進行核實的意識和習慣,在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網路信息真實性的狀況下就會相信網路謠言,並且將這些網路謠言作為判斷事實和對相關事物進行批評的依據,甚至還有媒體記者將網路謠言作為撰寫評論的「論據」。

網民在網路上發布的信息不需要像傳統媒體一樣進行嚴格的審核把關,導致網路上的信息真假難辨,無法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全貌,政府形象受到極大損害。

網路謠言也並非空穴來風,其可能有著一定的誘發事件,但更多的是由於人們有組織和預謀地進行的,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網路謠言信息的產業化。

(3)網路謠言與網路輿論哪個更可怕擴展閱讀:

網路謠言的預防與治理對策:

1、切實提高社會公眾對網路信息的辨別意識與能力。

目前,網路上的謠言一經發布,許多謠言的接受者缺乏對信息的辨別意識,「自然地」、「想當然地」相信謠言,認為謠言就是事實、就是真相,公民對網路信息缺乏辨別意識、辨別能力,是網路謠言得以迅速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

2、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網路謠言治理中的主導功能。

治理網路謠言,政府要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讓謠言及時得到澄清,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之下運行,促使行政機關和社會民眾間保持信息的對稱,提升政府公信力,避免網路謠言給政府形象造成侵害,避免網路謠言產生更大的社會危害。

3、切實加大對網路謠言的法律規制。

網路並不是法外之地,必須通過法律途徑對網路謠言進行有效的規制,實現「依法治謠」。

❹ 網路謠言的產生原因

1、社會生活的不確定性,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

2、科學知識的欠缺,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

3、社會信息管理的滯後,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機會;

4、地方政府部門公信力,少數黨員幹部紀律的下降,使公眾的不信任感增強;

5、國外,國內一些媒體及群眾觀念淡漠,助長了政治謠言的傳播;

6、網路推手、網路水軍製造謠言,強化了謠言的擴散,挾持了網民的意見;

7、商業利益的驅動,是謠言滋生的經濟動因。

(4)網路謠言與網路輿論哪個更可怕擴展閱讀:

謠言的影響:

謠言是對人、對事、對社會事件的一種不確切信息的傳播。謠言的功能總是消極的。它可以傷害個人,傷害群體,傷害社會,傷害國家,在許多情況下,流言蜚語往往成為不誠實的人的政治斗爭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來比較穩定的人際關系變得互相猜疑、傾軋、緊張;

使原來比較穩定的社會秩序變得十分混亂,變得人心惶惶;它可以麻痹人們的思想警惕,減弱人們的防備心理,使人不知不覺成為謠言的俘虜,它可以破壞人們的團結,削弱彼此之間的信任,製造內耗,瓦解對方的戰鬥力。由於它具有混淆輿論的功能,往往造成極壞的影響。

❺ 網路的輿論有多可怕,可怕到殺死一市場的人

網路、輿論暴力相當可怕,其可怕程度甚於殺人。
輿論是一把雙刃劍,在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當前網路輿論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由於受信息來源的限制,網路輿論與真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報道和傳播的事件本身不夠確切,有些甚至是謠言,而網路就成了這些謠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誤導輿論走向。大多數網民面對此類消息,很少質疑其真實性,表現出一種群體的盲從與沖動,大部分網民也很容易將個人情緒和傾向帶入言論。此外,還產生了網路黑社會等利益群體利用網路操控輿論。
1、謠言四起誤導網民
輿論並不總是積極、正確的,這其中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消極、錯誤的輿論如謠言、謬理等負向輿論同樣是輿論的一種,在社會中存在,並起著消極、負向的作用。網路媒體所具有的廣泛性、即時性、開放性、共享性、互動性等優勢,決定了互聯網愈益成為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別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網路輿論散發虛假信息,或對社會熱點和敏感新聞進行炒作,造成網路群體理解差異,進而形成謠言,欺騙網民,誤導輿論。
謠言在網上傳播已經成為一大社會景觀,成為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例如2009年5月網民關注的杭州飆車案,人們質疑「70碼」的同時也記住了散布「被告人胡斌是替身」的謠言的熊忠俊。熊忠俊利用互聯網捏造、散布「胡斌替身」的謠言,引發網民猜疑,誤導了公眾輿論,擾亂了公共秩序,最後被依法行政拘留。再如今年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後,北京、內蒙古包頭、河北廊坊、邢台四地陸續出現了當地將發生地震的謠言,引發了民眾的不安和恐慌。謠言在網上傳播往往具有一呼百應的效果,而政治類的謠言則更具煽動性和破壞性,大多數網民缺乏理智判斷,無形中推動了負向輿論的擴大,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
2、加劇了網路道德行為失范
從2008年12月,由姜岩的死亡博客引發的「網路暴力第一案」開始,網路言論被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受到廣泛重視。「網路暴力第一案」是網民言論不理智乃至升級到現實中暴力行為導致的,凸顯了部分網民社會道德准則的扭曲和法律意識的淡薄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網路言論帶有情緒性、非理性、偏激性、粗俗化、盲從性,而攻擊、批判、謾罵性質的言論則占據了網路輿論的主要部分。
網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現有:道德情感冷漠、個人隱私受到挑戰、信息污染嚴重、虛假信息泛濫成災、知識侵權行為盛行以及網路盜竊、網路詐騙、網路破壞、網路教唆、網路暴力以及網路色情等等。不良網路輿論在整個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增加了網路監管難度
2009年12月20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的一期節目「網路黑社會操控輿論,花五萬元可左右法院判決」播出之後,更多的人意識到了 「網路黑社會」的存在。億萬網民跟著網路黑社會的指揮棒貢獻點擊率,並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導和操縱,無意中也成為網路打手的工具,因此網路也要「打黑」。 一些以「公關公司」 或「營銷公司」名義注冊的公司,不僅能為企業提供品牌炒作、 口碑維護等服務,甚至也能按客戶指令進行密集發帖,詆毀、誹謗競爭對手。由於網路管理者不可能對網際網路上的言論逐一進行檢查評價,這些都從不同程度造成了網路輿論形成的難以調控性,加大了網路輿論監管的難度,而在當前,我國網路輿論空間的把關人制度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專業網站的把關和政府部門的把關都難以跟上網路輿論種種復雜因子變化的腳步。

❻ 網路謠言有什麼危害怎麼防範網路謠言八年級政治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程度的提高,中國互聯網上發生越來越多的謊言、謠言傳播事件,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社會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我國互聯網的形象和公信力,引起廣大網民和互聯網業界的公憤。 網路上謠言的泛濫,危害是很大的,謠言有可能會導致一些無法預知、無法挽回的後果。

傳播網路謠言會危害國家的安定,攪亂社會秩序,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例如造謠有強烈地震、宣揚世界末日論,或有恐怖訊息等等

解決互聯網謠言問題,首要強調的是責任意識。不管是輿論的發起者還是網站的管理者,甚至圍觀的網民朋友們,都應該樹立責任意識,各自在自己的責任范圍內維護好網路秩序,不能讓網路謠言肆意傳播,甚至危害大多數人。網民朋友們應多加以理性的分析,能夠正視網路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不過度依賴、不輕信盲從,對於未經證實或難以證實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對網路謠言的識別力和免疫力,這也就可以讓大家免受到網路謠言帶來的危害。
網路謠言危害
1、謠言無處不在
且不說以前都不乏謠言四起的故事,更何況如今是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為自己代言,但是同樣網路上的人素質稂莠不齊,很難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所以防範謠言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到謠言無處不在,並做好心理建設。
2、信息來源
對於信息出處一定要留意,更多的選擇官方渠道的信息,關注政府網站及主流媒體消息,不要盲從盲信。
3、是否符合常理
脫離事實依據,不符合常理的謠言不攻自破,我們平時要加強科學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謠言鑒別能力。
4、尋求幫助
對於真正困擾你的謠言,可以向專業的部門尋求幫助,比如健康保健類的謠言就可以咨詢醫院的醫生。
5、利用搜索引擎
如果遇到圖片類的內容,可以利用現在的搜索引擎進行圖片查找,是否是謠傳的假圖。
6、不要隨意傳播
當你自己都無法判斷事物的真假時,不要急著評論和傳播,不要讓自己成為不法行為中的一個環節。

❼ 網路時代,謠言到底有多可怕

能把一個人通過輿論方面徹底毀掉。 其次 一開始的謠言並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謠言在傳播過程中會不斷的進化升級 到最後越來越嚴重,等這個話題在網路社會火起來,會立馬對當事人造成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並且解釋也沒有用。

❽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由於網路謠言的傳播速度快捷,范圍廣,一旦一些危言聳聽的謠言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引起廣大網民的慌亂,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2、擾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人們經常是為了一個虛假的謠言而表現種種不適當的行為,尤其是面對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謠傳,人們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斷力,從而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就是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後,弄的人心惶惶。

3、破壞政府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近年來,各地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設征地和拆除違法建築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難事。



(8)網路謠言與網路輿論哪個更可怕擴展閱讀:

應對網路謠言的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

3、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

❾ 網路謠言的危害有哪些

網路言的功能總是消極的。它可以傷害個人,傷害群體,傷害社會,傷害國家,在許多情況下,流言蜚語往往成為不誠實的人的政治斗爭的手段和工具;

它可以使原來比較穩定的人際關系變得互相猜疑、傾軋、緊張;使原來比較穩定的社會秩序變得十分混亂,變得人心惶惶;

它可以麻痹人們的思想警惕,減弱人們的防備心理,使人不知不覺成為謠言的俘虜,它可以破壞人們的團結,削弱彼此之間的信任,製造內耗,瓦解對方的戰鬥力。由於它具有混淆輿論的功能,往往造成極壞的影響。

網路謠言產生原因:

1、社會生活的不確定性,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

2、科學知識的欠缺,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

3、社會信息管理的滯後,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機會;

4、地方政府部門公信力,少數黨員幹部紀律的下降,使公眾的不信任感增強;

5、國外,國內一些媒體及群眾觀念淡漠,助長了政治謠言的傳播;

6、網路推手、網路水軍製造謠言,強化了謠言的擴散,挾持了網民的意見;

7、商業利益的驅動,是謠言滋生的經濟動因。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網路謠言;網路-謠言

❿ 如何正確看待網路輿論

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和發展,現在的時代是一個網路比較發達的時代,在網上,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我最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網路輿論?那麼,我們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但是,畢竟網路還是虛擬的,還是不要全信。我個人的態度就是:網路這個東西有時候可以相信,但大部分的時候還是不要相信,否則自己很容易被騙。

閱讀全文

與網路謠言與網路輿論哪個更可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改ip地址讓網路可用 瀏覽:681
手機網路信號哪個好 瀏覽:50
武漢幸福共享網路 瀏覽:120
一部手機兩個人玩的游戲不用網路 瀏覽:514
小米盒子網路播放器軟體哪個好用 瀏覽:147
電腦熱點網路延遲異常 瀏覽:238
網路小說本身存在哪些問題 瀏覽:316
玩王者榮耀wifi網路不穩定怎麼辦 瀏覽:776
2G網路卡怎麼辦 瀏覽:705
手機上的網路太卡怎麼解決 瀏覽:886
網路電視機用電源線是多少伏 瀏覽:79
點擊無線網路不出現 瀏覽:420
計算機網路基礎第七版謝希 瀏覽:588
無線網路通信切換 瀏覽:517
一個人用網路有必要用路由器嗎 瀏覽:368
電信網路隔段時間無法連接 瀏覽:812
網路彩票APP買大為什麼不中 瀏覽:106
手機控制手機網路機頂盒軟體哪個好 瀏覽:955
網路智能攝像頭如何解綁 瀏覽:958
網路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瀏覽:45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