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共享 > 模式識別和人工神經網路哪個難

模式識別和人工神經網路哪個難

發布時間:2022-05-15 22:02:06

⑴ 人工智慧學習難嗎

不難的,人工智慧其那就是很不錯的,零基礎就能進行學習的
人工智慧
就業方向:科學研究,工程開發。計算機方向。軟體工程。應用數學。電氣自動化。通信。機械製造
人工智慧可以說是一門高尖端學科,屬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涉及了數學、心理學、神經生理學、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哲學和認知科學、不定性論以及控制論。研究范疇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神經網路、模式識別、智能搜索等。應用領域包括機器翻譯、語言和圖像理解、自動程序設計、專家系統等。

⑵ BP人工神經網路方法

(一)方法原理

人工神經網路是由大量的類似人腦神經元的簡單處理單元廣泛地相互連接而成的復雜的網路系統。理論和實踐表明,在信息處理方面,神經網路方法比傳統模式識別方法更具有優勢。人工神經元是神經網路的基本處理單元,其接收的信息為x1,x2,…,xn,而ωij表示第i個神經元到第j個神經元的連接強度或稱權重。神經元的輸入是接收信息X=(x1,x2,…,xn)與權重W={ωij}的點積,將輸入與設定的某一閾值作比較,再經過某種神經元激活函數f的作用,便得到該神經元的輸出Oi。常見的激活函數為Sigmoid型。人工神經元的輸入與輸出的關系為

地球物理勘探概論

式中:xi為第i個輸入元素,即n維輸入矢量X的第i個分量;ωi為第i個輸入與處理單元間的互聯權重;θ為處理單元的內部閾值;y為處理單元的輸出。

常用的人工神經網路是BP網路,它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三部分組成。BP演算法是一種有監督的模式識別方法,包括學習和識別兩部分,其中學習過程又可分為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兩部分。正向傳播開始時,對所有的連接權值置隨機數作為初值,選取模式集的任一模式作為輸入,轉向隱含層處理,並在輸出層得到該模式對應的輸出值。每一層神經元狀態隻影響下一層神經元狀態。此時,輸出值一般與期望值存在較大的誤差,需要通過誤差反向傳遞過程,計算模式的各層神經元權值的變化量

。這個過程不斷重復,直至完成對該模式集所有模式的計算,產生這一輪訓練值的變化量Δωij。在修正網路中各種神經元的權值後,網路重新按照正向傳播方式得到輸出。實際輸出值與期望值之間的誤差可以導致新一輪的權值修正。正向傳播與反向傳播過程循環往復,直到網路收斂,得到網路收斂後的互聯權值和閾值。

(二)BP神經網路計算步驟

(1)初始化連接權值和閾值為一小的隨機值,即W(0)=任意值,θ(0)=任意值。

(2)輸入一個樣本X。

(3)正向傳播,計算實際輸出,即根據輸入樣本值、互聯權值和閾值,計算樣本的實際輸出。其中輸入層的輸出等於輸入樣本值,隱含層和輸出層的輸入為

地球物理勘探概論

輸出為

地球物理勘探概論

式中:f為閾值邏輯函數,一般取Sigmoid函數,即

地球物理勘探概論

式中:θj表示閾值或偏置;θ0的作用是調節Sigmoid函數的形狀。較小的θ0將使Sigmoid函數逼近於閾值邏輯單元的特徵,較大的θ0將導致Sigmoid函數變平緩,一般取θ0=1。

(4)計算實際輸出與理想輸出的誤差

地球物理勘探概論

式中:tpk為理想輸出;Opk為實際輸出;p為樣本號;k為輸出節點號。

(5)誤差反向傳播,修改權值

地球物理勘探概論

式中:

地球物理勘探概論

地球物理勘探概論

(6)判斷收斂。若誤差小於給定值,則結束,否則轉向步驟(2)。

(三)塔北雅克拉地區BP神經網路預測實例

以塔北雅克拉地區S4井為已知樣本,取氧化還原電位,放射性元素Rn、Th、Tc、U、K和地震反射

構造面等7個特徵為識別的依據。

構造面反映了局部構造的起伏變化,其局部隆起部位應是油氣運移和富集的有利部位,它可以作為判斷含油氣性的諸種因素之一。在該地區投入了高精度重磁、土壤微磁、頻譜激電等多種方法,一些參數未入選為判別的特徵參數,是因為某些參數是相關的。在使用神經網路方法判別之前,還採用K-L變換(Karhaem-Loeve)來分析和提取特徵。

S4井位於測區西南部5線25點,是區內唯一已知井。該井在5390.6m的侏羅系地層獲得40.6m厚的油氣層,在5482m深的震旦系地層中獲58m厚的油氣層。取S4井周圍9個點,即4~6線的23~25 點作為已知油氣的訓練樣本;由於區內沒有未見油的鑽井,只好根據地質資料分析,選取14~16線的55~57點作為非油氣的訓練樣本。BP網路學習迭代17174次,總誤差為0.0001,學習效果相當滿意。以學習後的網路進行識別,得出結果如圖6-2-4所示。

圖6-2-4 塔北雅克拉地區BP神經網路聚類結果

(據劉天佑等,1997)

由圖6-2-4可見,由預測值大於0.9可得5個大封閉圈遠景區,其中測區南部①號遠景區對應著已知油井S4井;②、③號油氣遠景區位於地震勘探所查明的托庫1、2號構造,該兩個構造位於沙雅隆起的東段,其西段即為1984年鑽遇高產油氣流的Sch2井,應是含油氣性好的遠景區;④、⑤號遠景區位於大澇壩構造,是yh油田的組成部分。

⑶ 數據挖掘方向難嗎都需要用到什麼技術,

數據挖掘沒有大家想像中難,一般來說要掌握統計學、聚類分析和模式識別、決策樹分類技術、人工神經網路和遺傳基因演算法、規則歸納和可視化技術。

1.統計學
統計學是最基本的數據挖掘技術,特別是多元統計分析,如判別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多元回歸分析等。
2.聚類分析和模式識別
聚類分析主要是根據事物的特徵對其進行聚類或分類,即所謂物以類聚,以期從中發現規律和典型模式。這類技術是數據挖掘的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3.決策樹分類技術
決策樹分類是根據不同的重要特徵,以樹型結構表示分類或決策集合,從而產生規則和發現規律。
4.人工神經網路和遺傳基因演算法
人工神經網路是一個迅速發展的前沿研究領域,對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認知科學以及信息技術等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而它在數據挖掘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5.規則歸納
規則歸納相對來講是數據挖掘特有的技術。它指的是在大型資料庫或數據倉庫中搜索和挖掘以往不知道的規則和規律。
6.可視化技術
可視化技術是數據挖掘不可忽視的輔助技術。

學習數據挖掘的這些技術和理論,推薦上CDA數據分析師的課程。課程培養學員硬性的數據挖掘理論與Python數據挖掘演算法技能的同時,還兼顧培養學員軟性數據治理思維、商業策略優化思維、挖掘經營思維、演算法思維、預測分析思維,全方位提升學員的數據洞察力。點擊預約免費試聽課。

⑷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哪些研究方向比較好

看你想要在哪方面。如果你是以錢記,那就是智能控制系統比較有出息,容易學並有錢賺。但你是以技術角度看的話,模式識別與人工神經網路與人工智慧與智能自動化將是世界以後發展的方向!然是發展的方向,為什麼我說沒什麼錢賺呢?因為這些是世界的難題,只有你或你們能有所突破才能有大收益,也會因此成為歷史的英雄。看你所要學的這幾方面相信你是人才,是知難而上還是順流而下,看你吧!

⑸ 人工神經網路在模式識別方面有哪些應用

模式識別是對表徵事物或現象的各種形式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來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描述、辨認、分類和解釋的過程。該技術以貝葉斯概率論和申農的資訊理論為理論基礎,對信息的處理過程更接近人類大腦的邏輯思維過程。
現在有兩種基本的模式識別方法,即統計模式識別方法和結構模式識別方法。人工神經網路是模式識別中的常用方法,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人工神經網路模式的識別方法逐漸取代傳統的模式識別方法。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發展,模式識別已成為當前比較先進的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文字識別、語音識別、指紋識別、遙感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手寫體字元的識別、工業故障檢測、精確制導等方面。

⑹ 神經網路優缺點,

優點:

(1)具有自學習功能。例如實現圖像識別時,只在先把許多不同的圖像樣板和對應的應識別的結果輸入人工神經網路,網路就會通過自學習功能,慢慢學會識別類似的圖像。

自學習功能對於預測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預期未來的人工神經網路計算機將為人類提供經濟預測、市場預測、效益預測,其應用前途是很遠大的。

(2)具有聯想存儲功能。用人工神經網路的反饋網路就可以實現這種聯想。

(3)具有高速尋找優化解的能力。尋找一個復雜問題的優化解,往往需要很大的計算量,利用一個針對某問題而設計的反饋型人工神經網路,發揮計算機的高速運算能力,可能很快找到優化解。

缺點:

(1)最嚴重的問題是沒能力來解釋自己的推理過程和推理依據。

(2)不能向用戶提出必要的詢問,而且當數據不充分的時候,神經網路就無法進行工作。

(3)把一切問題的特徵都變為數字,把一切推理都變為數值計算,其結果勢必是丟失信息。

(4)理論和學習演算法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6)模式識別和人工神經網路哪個難擴展閱讀:

神經網路發展趨勢

人工神經網路特有的非線性適應性信息處理能力,克服了傳統人工智慧方法對於直覺,如模式、語音識別、非結構化信息處理方面的缺陷,使之在神經專家系統、模式識別、智能控制、組合優化、預測等領域得到成功應用。

人工神經網路與其它傳統方法相結合,將推動人工智慧和信息處理技術不斷發展。近年來,人工神經網路正向模擬人類認知的道路上更加深入發展,與模糊系統、遺傳演算法、進化機制等結合,形成計算智能,成為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方向,將在實際應用中得到發展。

將信息幾何應用於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為人工神經網路的理論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神經計算機的研究發展很快,已有產品進入市場。光電結合的神經計算機為人工神經網路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神經網路在很多領域已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其需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其中,具有分布存儲、並行處理、自學習、自組織以及非線性映射等優點的神經網路與其他技術的結合以及由此而來的混合方法和混合系統,已經成為一大研究熱點。

由於其他方法也有它們各自的優點,所以將神經網路與其他方法相結合,取長補短,繼而可以獲得更好的應用效果。目前這方面工作有神經網路與模糊邏輯、專家系統、遺傳演算法、小波分析、混沌、粗集理論、分形理論、證據理論和灰色系統等的融合。

參考資料:網路-人工神經網路

⑺ 深度學習中什麼是人工神經網路

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即ANN )是從信息處理角度對人腦神經元網路進行抽象,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工智慧領域興起的研究熱點,其本質是一種運算模型,由大量的節點(或稱神經元)之間相互聯接構成,在模式識別、智能機器人、自動控制、生物、醫學、經濟等領域已成功地解決了許多現代計算機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表現出了良好的智能特性。

人工神經網路是由大量處理單元互聯組成的非線性、自適應信息處理系統,它是在現代 神經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試圖通過模擬大腦神經網路處理、記憶信息的方式進行信息處理。人工神經網路具有四個基本特徵:

(1)非線性– 非線性關系是自然界的普遍特性,人工神經元處於激活或抑制二種不同的狀態,這種行為在數學上表現為一種非線性

人工神經網路

由系統外部觀察的單元。神經元間的連接權值反映了單元間的連接強度,信息的表示和處理體現在網路處理單元的連接關系中。

總結:人工神經網路是一種非程序化、 適應性、大腦風格的信息處理 ,其本質是通過網路的變換和動力學行為得到一種並行分布式的信息處理功能,並在不同程度和層次上模仿人腦神經系統的信息處理功能。

⑻ 神經網路演算法的人工神經網路

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系統是 20 世紀 40 年代後出現的。它是由眾多的神經元可調的連接權值連接而成,具有大規模並行處理、分布式信 息存儲、良好的自組織自學習能力等特點。BP(Back Propagation)演算法又稱為誤差 反向傳播演算法,是人工神經網路中的一種監督式的學習演算法。BP 神經網路演算法在理 論上可以逼近任意函數,基本的結構由非線性變化單元組成,具有很強的非線性映射能力。而且網路的中間層數、各層的處理單元數及網路的學習系數等參數可根據具體情況設定,靈活性很大,在優化、信號處理與模式識別、智能控制、故障診斷等許 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人工神經元的研究起源於腦神經元學說。19世紀末,在生物、生理學領域,Waldeger等人創建了神經元學說。人們認識到復雜的神經系統是由數目繁多的神經元組合而成。大腦皮層包括有100億個以上的神經元,每立方毫米約有數萬個,它們互相聯結形成神經網路,通過感覺器官和神經接受來自身體內外的各種信息,傳遞至中樞神經系統內,經過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再通過運動神經發出控制信息,以此來實現機體與內外環境的聯系,協調全身的各種機能活動。
神經元也和其他類型的細胞一樣,包括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但是神經細胞的形態比較特殊,具有許多突起,因此又分為細胞體、軸突和樹突三部分。細胞體內有細胞核,突起的作用是傳遞信息。樹突是作為引入輸入信號的突起,而軸突是作為輸出端的突起,它只有一個。
樹突是細胞體的延伸部分,它由細胞體發出後逐漸變細,全長各部位都可與其他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相互聯系,形成所謂「突觸」。在突觸處兩神經元並未連通,它只是發生信息傳遞功能的結合部,聯系界面之間間隙約為(15~50)×10米。突觸可分為興奮性與抑制性兩種類型,它相應於神經元之間耦合的極性。每個神經元的突觸數目正常,最高可達10個。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強度和極性有所不同,並且都可調整、基於這一特性,人腦具有存儲信息的功能。利用大量神經元相互聯接組成人工神經網路可顯示出人的大腦的某些特徵。
人工神經網路是由大量的簡單基本元件——神經元相互聯接而成的自適應非線性動態系統。每個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比較簡單,但大量神經元組合產生的系統行為卻非常復雜。
人工神經網路反映了人腦功能的若干基本特性,但並非生物系統的逼真描述,只是某種模仿、簡化和抽象。
與數字計算機比較,人工神經網路在構成原理和功能特點等方面更加接近人腦,它不是按給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執行運算,而是能夠自身適應環境、總結規律、完成某種運算、識別或過程式控制制。
人工神經網路首先要以一定的學習准則進行學習,然後才能工作。現以人工神經網路對於寫「A」、「B」兩個字母的識別為例進行說明,規定當「A」輸入網路時,應該輸出「1」,而當輸入為「B」時,輸出為「0」。
所以網路學習的准則應該是:如果網路作出錯誤的的判決,則通過網路的學習,應使得網路減少下次犯同樣錯誤的可能性。首先,給網路的各連接權值賦予(0,1)區間內的隨機值,將「A」所對應的圖象模式輸入給網路,網路將輸入模式加權求和、與門限比較、再進行非線性運算,得到網路的輸出。在此情況下,網路輸出為「1」和「0」的概率各為50%,也就是說是完全隨機的。這時如果輸出為「1」(結果正確),則使連接權值增大,以便使網路再次遇到「A」模式輸入時,仍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如果輸出為「0」(即結果錯誤),則把網路連接權值朝著減小綜合輸入加權值的方向調整,其目的在於使網路下次再遇到「A」模式輸入時,減小犯同樣錯誤的可能性。如此操作調整,當給網路輪番輸入若干個手寫字母「A」、「B」後,經過網路按以上學習方法進行若干次學習後,網路判斷的正確率將大大提高。這說明網路對這兩個模式的學習已經獲得了成功,它已將這兩個模式分布地記憶在網路的各個連接權值上。當網路再次遇到其中任何一個模式時,能夠作出迅速、准確的判斷和識別。一般說來,網路中所含的神經元個數越多,則它能記憶、識別的模式也就越多。 (1)人類大腦有很強的自適應與自組織特性,後天的學習與訓練可以開發許多各具特色的活動功能。如盲人的聽覺和觸覺非常靈敏;聾啞人善於運用手勢;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可以表現出非凡的運動技巧等等。
普通計算機的功能取決於程序中給出的知識和能力。顯然,對於智能活動要通過總結編製程序將十分困難。
人工神經網路也具有初步的自適應與自組織能力。在學習或訓練過程中改變突觸權重值,以適應周圍環境的要求。同一網路因學習方式及內容不同可具有不同的功能。人工神經網路是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系統,可以發展知識,以致超過設計者原有的知識水平。通常,它的學習訓練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監督或稱有導師的學習,這時利用給定的樣本標准進行分類或模仿;另一種是無監督學習或稱無為導師學習,這時,只規定學習方式或某些規則,則具體的學習內容隨系統所處環境 (即輸入信號情況)而異,系統可以自動發現環境特徵和規律性,具有更近似人腦的功能。
(2)泛化能力
泛化能力指對沒有訓練過的樣本,有很好的預測能力和控制能力。特別是,當存在一些有雜訊的樣本,網路具備很好的預測能力。
(3)非線性映射能力
當對系統對於設計人員來說,很透徹或者很清楚時,則一般利用數值分析,偏微分方程等數學工具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但當對系統很復雜,或者系統未知,系統信息量很少時,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很困難時,神經網路的非線性映射能力則表現出優勢,因為它不需要對系統進行透徹的了解,但是同時能達到輸入與輸出的映射關系,這就大大簡化設計的難度。
(4)高度並行性
並行性具有一定的爭議性。承認具有並行性理由:神經網路是根據人的大腦而抽象出來的數學模型,由於人可以同時做一些事,所以從功能的模擬角度上看,神經網路也應具備很強的並行性。
多少年以來,人們從醫學、生物學、生理學、哲學、信息學、計算機科學、認知學、組織協同學等各個角度企圖認識並解答上述問題。在尋找上述問題答案的研究過程中,這些年來逐漸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多學科交叉技術領域,稱之為「神經網路」。神經網路的研究涉及眾多學科領域,這些領域互相結合、相互滲透並相互推動。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又從各自學科的興趣與特色出發,提出不同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
下面將人工神經網路與通用的計算機工作特點來對比一下:
若從速度的角度出發,人腦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速度要遠低於計算機,前者為毫秒量級,而後者的頻率往往可達幾百兆赫。但是,由於人腦是一個大規模並行與串列組合處理系統,因而,在許多問題上可以作出快速判斷、決策和處理,其速度則遠高於串列結構的普通計算機。人工神經網路的基本結構模仿人腦,具有並行處理特徵,可以大大提高工作速度。
人腦存貯信息的特點為利用突觸效能的變化來調整存貯內容,也即信息存貯在神經元之間連接強度的分布上,存貯區與計算機區合為一體。雖然人腦每日有大量神經細胞死亡 (平均每小時約一千個),但不影響大腦的正常思維活動。
普通計算機是具有相互獨立的存貯器和運算器,知識存貯與數據運算互不相關,只有通過人編出的程序使之溝通,這種溝通不能超越程序編制者的預想。元器件的局部損壞及程序中的微小錯誤都可能引起嚴重的失常。 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研究神經網路的目的在於探索人腦加工、儲存和搜索信息的機制,弄清人腦功能的機理,建立人類認知過程的微結構理論。
生物學、醫學、腦科學專家試圖通過神經網路的研究推動腦科學向定量、精確和理論化體系發展,同時也寄希望於臨床醫學的新突破;信息處理和計算機科學家研究這一問題的目的在於尋求新的途徑以解決不能解決或解決起來有極大困難的大量問題,構造更加逼近人腦功能的新一代計算機。
人工神經網路早期的研究工作應追溯至上世紀40年代。下面以時間順序,以著名的人物或某一方面突出的研究成果為線索,簡要介紹人工神經網路的發展歷史。
1943年,心理學家W·Mcculloch和數理邏輯學家W·Pitts在分析、總結神經元基本特性的基礎上首先提出神經元的數學模型。此模型沿用至今,並且直接影響著這一領域研究的進展。因而,他們兩人可稱為人工神經網路研究的先驅。
1945年馮·諾依曼領導的設計小組試製成功存儲程序式電子計算機,標志著電子計算機時代的開始。1948年,他在研究工作中比較了人腦結構與存儲程序式計算機的根本區別,提出了以簡單神經元構成的再生自動機網路結構。但是,由於指令存儲式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迫使他放棄了神經網路研究的新途徑,繼續投身於指令存儲式計算機技術的研究,並在此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雖然,馮·諾依曼的名字是與普通計算機聯系在一起的,但他也是人工神經網路研究的先驅之一。
50年代末,F·Rosenblatt設計製作了「感知機」,它是一種多層的神經網路。這項工作首次把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從理論探討付諸工程實踐。當時,世界上許多實驗室仿效製作感知機,分別應用於文字識別、聲音識別、聲納信號識別以及學習記憶問題的研究。然而,這次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高潮未能持續很久,許多人陸續放棄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這是因為當時數字計算機的發展處於全盛時期,許多人誤以為數字計算機可以解決人工智慧、模式識別、專家系統等方面的一切問題,使感知機的工作得不到重視;其次,當時的電子技術工藝水平比較落後,主要的元件是電子管或晶體管,利用它們製作的神經網路體積龐大,價格昂貴,要製作在規模上與真實的神經網路相似是完全不可能的;另外,在1968年一本名為《感知機》的著作中指出線性感知機功能是有限的,它不能解決如異感這樣的基本問題,而且多層網路還不能找到有效的計算方法,這些論點促使大批研究人員對於人工神經網路的前景失去信心。60年代末期,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進入了低潮。
另外,在60年代初期,Widrow提出了自適應線性元件網路,這是一種連續取值的線性加權求和閾值網路。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非線性多層自適應網路。當時,這些工作雖未標出神經網路的名稱,而實際上就是一種人工神經網路模型。
隨著人們對感知機興趣的衰退,神經網路的研究沉寂了相當長的時間。80年代初期,模擬與數字混合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作技術提高到新的水平,完全付諸實用化,此外,數字計算機的發展在若干應用領域遇到困難。這一背景預示,向人工神經網路尋求出路的時機已經成熟。美國的物理學家Hopfield於1982年和1984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兩篇關於人工神經網路研究的論文,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重新認識到神經網路的威力以及付諸應用的現實性。隨即,一大批學者和研究人員圍繞著 Hopfield提出的方法展開了進一步的工作,形成了80年代中期以來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熱潮。
1985年,Ackley、Hinton和Sejnowski將模擬退火演算法應用到神經網路訓練中,提出了Boltzmann機,該演算法具有逃離極值的優點,但是訓練時間需要很長。
1986年,Rumelhart、Hinton和Williams提出了多層前饋神經網路的學習演算法,即BP演算法。它從證明的角度推導演算法的正確性,是學習演算法有理論依據。從學習演算法角度上看,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1988年,Broomhead和Lowe第一次提出了徑向基網路:RBF網路。
總體來說,神經網路經歷了從高潮到低谷,再到高潮的階段,充滿曲折的過程。

⑼ 人工神經網路的應用分析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神經網路理論在模式識別、自動控制、信號處理、輔助決策、人工智慧等眾多研究領域取得了廣泛的成功。下面介紹神經網路在一些領域中的應用現狀。 在處理許多問題中,信息來源既不完整,又包含假象,決策規則有時相互矛盾,有時無章可循,這給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神經網路卻能很好的處理這些問題,並給出合理的識別與判斷。
1.信息處理
現代信息處理要解決的問題是很復雜的,人工神經網路具有模仿或代替與人的思維有關的功能, 可以實現自動診斷、問題求解,解決傳統方法所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人工神經網路系統具有很高的容錯性、魯棒性及自組織性,即使連接線遭到很高程度的破壞, 它仍能處在優化工作狀態,這點在軍事系統電子設備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現有的智能信息系統有智能儀器、自動跟蹤監測儀器系統、自動控制制導系統、自動故障診斷和報警系統等。
2. 模式識別
模式識別是對表徵事物或現象的各種形式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來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描述、辨認、分類和解釋的過程。該技術以貝葉斯概率論和申農的資訊理論為理論基礎,對信息的處理過程更接近人類大腦的邏輯思維過程。現在有兩種基本的模式識別方法,即統計模式識別方法和結構模式識別方法。人工神經網路是模式識別中的常用方法,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人工神經網路模式的識別方法逐漸取代傳統的模式識別方法。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發展,模式識別已成為當前比較先進的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文字識別、語音識別、指紋識別、遙感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手寫體字元的識別、工業故障檢測、精確制導等方面。 由於人體和疾病的復雜性、不可預測性,在生物信號與信息的表現形式上、變化規律(自身變化與醫學干預後變化)上,對其進行檢測與信號表達,獲取的數據及信息的分析、決策等諸多方面都存在非常復雜的非線性聯系,適合人工神經網路的應用。目前的研究幾乎涉及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的各個方面,主要應用在生物信號的檢測與自動分析,醫學專家系統等。
1. 生物信號的檢測與分析
大部分醫學檢測設備都是以連續波形的方式輸出數據的,這些波形是診斷的依據。人工神經網路是由大量的簡單處理單元連接而成的自適應動力學系統, 具有巨量並行性,分布式存貯,自適應學習的自組織等功能,可以用它來解決生物醫學信號分析處理中常規法難以解決或無法解決的問題。神經網路在生物醫學信號檢測與處理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對腦電信號的分析,聽覺誘發電位信號的提取、肌電和胃腸電等信號的識別,心電信號的壓縮,醫學圖像的識別和處理等。
2. 醫學專家系統
傳統的專家系統,是把專家的經驗和知識以規則的形式存儲在計算機中,建立知識庫,用邏輯推理的方式進行醫療診斷。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隨著資料庫規模的增大,將導致知識「爆炸」,在知識獲取途徑中也存在「瓶頸」問題,致使工作效率很低。以非線性並行處理為基礎的神經網路為專家系統的研究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解決了專家系統的以上問題,並提高了知識的推理、自組織、自學習能力,從而神經網路在醫學專家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在麻醉與危重醫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中,涉及到多生理變數的分析與預測,在臨床數據中存在著一些尚未發現或無確切證據的關系與現象,信號的處理,干擾信號的自動區分檢測,各種臨床狀況的預測等,都可以應用到人工神經網路技術。 1. 市場價格預測
對商品價格變動的分析,可歸結為對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諸多因素的綜合分析。傳統的統計經濟學方法因其固有的局限性,難以對價格變動做出科學的預測,而人工神經網路容易處理不完整的、模糊不確定或規律性不明顯的數據,所以用人工神經網路進行價格預測是有著傳統方法無法相比的優勢。從市場價格的確定機制出發,依據影響商品價格的家庭戶數、人均可支配收入、貸款利率、城市化水平等復雜、多變的因素,建立較為准確可靠的模型。該模型可以對商品價格的變動趨勢進行科學預測,並得到准確客觀的評價結果。
2. 風險評估
風險是指在從事某項特定活動的過程中,因其存在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經濟或財務的損失、自然破壞或損傷的可能性。防範風險的最佳辦法就是事先對風險做出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應用人工神經網路的預測思想是根據具體現實的風險來源, 構造出適合實際情況的信用風險模型的結構和演算法,得到風險評價系數,然後確定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利用該模型進行實證分析能夠彌補主觀評估的不足,可以取得滿意效果。 從神經網路模型的形成開始,它就與心理學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神經網路抽象於神經元的信息處理功能,神經網路的訓練則反映了感覺、記憶、學習等認知過程。人們通過不斷地研究, 變化著人工神經網路的結構模型和學習規則,從不同角度探討著神經網路的認知功能,為其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已經成為探討社會認知、記憶、學習等高級心理過程機制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人工神經網路模型還可以對腦損傷病人的認知缺陷進行研究,對傳統的認知定位機制提出了挑戰。
雖然人工神經網路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還存在許多缺陷,例如:應用的面不夠寬闊、結果不夠精確;現有模型演算法的訓練速度不夠高;演算法的集成度不夠高;同時我們希望在理論上尋找新的突破點, 建立新的通用模型和演算法。需進一步對生物神經元系統進行研究,不斷豐富人們對人腦神經的認識。

⑽ 試述用於模式識別的統計模式識別技術和人工神經網路技術有何異同

統計模式識別是區別於結構模式識別的方法,主要依靠模式特徵的統計特性,來建立分類器。
人工神經網路可以認為是統計模式識別的一種,屬於基於判決的分類器。

閱讀全文

與模式識別和人工神經網路哪個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巨人網路每股凈資產多少錢 瀏覽:294
辦理寬頻無線網路一般多少錢 瀏覽:928
全國網路歌手分布哪個省居多 瀏覽:648
網路電視插電腦上沒有信號 瀏覽:790
長沙網路技術學校哪個好 瀏覽:135
蘋果卡沒網路怎麼辦 瀏覽:191
網路周遊是什麼 瀏覽:400
筆記本搜不到自家無線網路怎麼辦 瀏覽:935
計算機網路層次的傳輸 瀏覽:434
小米盒子增強版怎麼連接網路 瀏覽:218
中廣網路哪裡有 瀏覽:999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哪呢 瀏覽:755
為什麼你網路怎麼樣 瀏覽:928
廣州網路創業集中在哪裡 瀏覽:1000
來自計算機網路技術2班英文 瀏覽:4
請連接網路下載資源人工桌面 瀏覽:652
路由器接好怎麼沒網路 瀏覽:593
一加5首選網路類型怎麼設置 瀏覽:901
電腦網路顯紅叉主機閃黃燈 瀏覽:162
網路上四大俗是哪些 瀏覽:12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