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互聯網是哪一年開始發展的
互聯網進入中國15
15年來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1987年-1995年為萌芽階段,1995年-2000年為啟動階段,2000年以來為融合階段。融合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混沌當中正在孕育的新的技術格局和產業秩序
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通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從那個時候算起,到今年9月20日,互聯網進入中國正好是15年時間。你怎麼看互聯網這15年在中國的發展。
B. 中國有多少個互聯網
我想你值得應該是互聯網骨幹網,就是是國家批準的可以直接和國外連接的互聯網。
目前我國擁有九大骨幹網: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中國聯通計算機互聯網 (UNINET)、中國網通公用互聯網(CNCNET)、中國移動互聯網(CM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科技網 (CSTNET)、中國長城網(CGWNET)、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互聯網(CIETNET)。
由於電信業重組,改革,有些網路合並了。
C.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進程
九十年代中期,中國大陸新聞傳播媒體開始步入網路信息傳播時代。1995年5月17日,中國郵電部宣布向公眾開放互聯網服務。同年10月,中國貿易報就在中國新聞界中率先將自己的新聞信息搬上了國際互聯網。中國大陸網路新聞傳播業的啟動,與中國互聯網事業對公眾的開放幾乎在同一時空維度發生,顯示出中國網路媒體的超前與創新意識。 九十年代中期,經過近2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它不僅在經濟領域對世界敞開胸懷,而且在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開始與世界展開全面交流。此時的中國不僅表現出了解世界的強烈慾望,而且感受到讓世界了解自己的迫切需要。作為直接擔負著新聞傳播任務的中國新聞界最為深切地感到了這番前所未有的對於其職業責任的沖擊波。 互聯網所具有的信息傳輸上的高速度、傳播范圍的全球化、傳者與受眾間的交互性、信息形式的多媒體特性,資料庫存儲及檢索、信息製作過程中的低成本以其他媒體所不具備的種種優勢,引起了一些中國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他們開始嘗試在互聯網上開辟全新的信息傳播領地。 在中國的新聞體制下,最先走向互聯網的是擔負著對海外受眾從事新聞傳播任務的媒體。因為這些傳統媒體更為迫切地感到了互聯網帶來的全新機遇。 從1995年以來,中國網路新聞傳播事業已經有了極大的進展,無論是上網媒體的數量還是上網媒體的種類,無論是信息傳播的方式還是商業運作的方法,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短短的六、七年間,中國網路新聞業從無到有,從簡單的相互模仿到各種各樣的獨立創新,不斷地突破現狀,不斷地優化自身。 如今,報刊、廣播、電視、通訊社已經在互聯網上全面開發著網路新聞傳播和相關信息服務的各種功能,中國網路新聞傳播媒體的群體組合陣列已經形成。 根據中國網路新聞媒體1995年至2002年間發展歷程中的呈現的一系列本質上的不同特徵,可將其發展歷程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醞釀發展階段:(1995年1月-1996年12月) 這是中國網路新聞傳播發展的初始階段。1995年1月12日,以海中國外留學生為核心讀者群的《神州學人》雜志開通自己的網站,成為中國第一家走上國際互聯網的大眾傳媒,此舉也成為中國網路媒體傳播事業進入最初醞釀發展階段的起始標志。 這一階段是中國新聞機構嘗試使用網路階段,也是中國新聞機構對網路媒體傳播功能的嘗試開發階段。由於對網路技術的陌生,專業人員不足,設備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對網路信息傳播意義、作用及規律認識上的局限,在此階段,中國網路新聞傳播事業整體上看發展的速度還比較遲緩,運作的水準也較低。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6/01/content_898361.htm
D. 請問現在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有多少
CNNIC發布第15次互聯網報告 內地網民數9400萬
(第十六次的還沒出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3:54 新浪科技
CNNIC發布第十五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新浪科技訊 1月19日下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十五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12月底,內地上網用戶總數為940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8.0%,其中使用寬頻上網的人數達到4280萬;上網計算機達到4160萬台,增長了14.6%;CN下注冊的域名數、網站數分別達到43萬和66.9萬,分別比半年前增長了5萬和4.3萬;網路國際出口帶寬總數達到74429M,IPv4地址總數59945728個,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4.8%和44%。
E. 中國互聯網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IPv6地址增速加快
近年來,我國IPv6地址數量增長迅速。截至2021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62023塊/32,較2020年12月底增長7.6%。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與重點企業分析報告》
F. 中國互聯網發展有多少年歷史
從96年開始現在已經有20年了,一般的大型門戶大部分是98年後興起的。
G.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有多久
Internet發展史 國際互聯網是美國高科技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美國政府出於軍事目的不得已而為之的產物。為了分散因遭遇外國核武器打擊本國軍事指揮控制系統所帶來的危險(即當網路中的某一物理層遭到破壞不至於影響整個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立了一個實驗型的網路架構APRANET,資金來源於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規劃局(APRPA)。起初,只有幾個著名大學院校、研究機構及軍事設備承包商等單位被允許與APRPANET聯接。APRPANET的建立雖然是出於軍事上的目的,但在和平時期,這一網路卻極大地方便了各部門的研究人員在該網路上進行信息及技術數據交流。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undation)又建立了一個更加龐大的網路架構NSFnet。1990年,APRPANET中止了與非軍事有關的營運活動,隨即NSFnet便成為國際互聯網初期的主幹網。由於是政府出資,NSFnet因而只對大學院校及公共研究機構免費開放,而且限制在該主幹網傳輸與商業活動有關的數據信息。然而許多大企業都對網路潛藏的巨大商業機會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並且出現了一些由企業自主興建的主幹網路。到了1992年,由於網路技術已日趨成熟,NSF為了推進國際互聯網的商業化進程,宣布幾年後將停止營運NSFnet,並開始積極鼓勵和資助各類商業實體建立主幹網。從此,國際互聯網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商業化進程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NSFnet也於1995年正式退出。要了解國際互聯網,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及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幾個重要事件。國際互聯網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發展息息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以及技術上的創新是決定國際互聯網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網路的主要功能是交換信息,而採取什麼樣的信息交換方式則是網路早期研究人員面臨的首要問題。 1961年,MIT的克蘭洛克(Kleinrock) 教授在其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包交換思想,並在理論上證明了包交換技術(packet switching)相對於電路交換技術在網路信息交換方面更具可行性。不久,包交換技術就獲得了大多數研究人員的認同,當時APRPANET採用的就是這種信息交換技術。包交換思想的確立在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史上是第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因為包交換技術使得網路上的信息傳輸不僅在技術上更為便捷,而且還在經濟上更為可行。國際互聯網發展中的第二個里程碑是信息傳輸協議(TCP/IP)的制定。網路在類型上有多種,諸如衛星傳輸網路、地面無線電傳輸網路等等。信息的傳輸在同樣類型的網路內部不存在任何問題,而要在不同類型的網路之間進行信息傳輸卻會在技術上存在很大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DARPA研究人員卡恩(Kahn)在1972年提出了開放式網路架構思想,並根據這一思想設計出沿用至今的TCP/IP傳輸協議標准。 在TCP/IP中,「網路」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即任何一個能傳輸數據分組的通信系統都可以被視為網路。這樣,只要採用包交換技術,任何類型的數據傳輸網路都可相互對接。由於兼容性是技術上一個重要的特徵,因而標準的制定對於國際互聯網的順利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TCP/IP標准中的開放性理念也是網路能夠發展成為如今的「網中網」——Internet一個決定性因素。第三個里程碑事件是互聯網頁(World Wide Web,又叫萬維網)技術的出現。早期在網路上傳輸數據信息或者查詢資料需要在電腦上進行許多復雜的指令操作,這些操作只有那些對電腦非常了解的技術人員才能做到熟練運用。特別是當時軟體技術還並不發達,軟體操作界面過於單調,電腦對於多數人只是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之物,因而當時「上網」只是局限在高級技術研究人員這一狹小的范圍之內。 WWW技術是由瑞士高能物理研究實驗室(CERN)的程序設計員Tim Berners-Lee 最先開發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採用一種超文本格式(hypertext)把分布在網上的文件鏈接在一起。這樣,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在大量排列無序的文件中調用自己所需的文件。1993年,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國家超級應用軟體研究中心(NCSA)設計出了一個採用WWW技術的應用軟體Mosaic,這也是國際互聯網史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軟體。該軟體除了具有方便人們在網上查詢資料的功能,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即支持呈現圖象,從而使得網頁的瀏覽更具直觀性和人性化。可以說,如果網頁的瀏覽沒有圖象這一功能,國際互聯網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巨大的進展的,更不用說發展電子商務了。特別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網頁的瀏覽還具有支持動態的圖象傳輸、聲音傳輸等多媒體功能,這就為網路電話、網路電視、網路會議等提供一種新型、便捷、費用低廉的通訊傳輸基礎工具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適應未來商務活動的發展。如果說,最初網路的發展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信息交流的需求,而現在通過網路進行的商務活動或者人們所熟悉的電子商務則是國際互聯網今後發展的主要推進器。可以肯定的是,國際互聯網仍將以一種不可預見的飛快速度向前發展,同時,如何發展網路經濟也將成為每個國家不可廻避的重要問題
H.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水平如何
據報道,12月4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4日發布了《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中國、韓國、日本、英國分別排列互聯網綜合發展水平前五名。
從本次評估結果看,各地立足本地實際,創新發展思路,開展一系列具有各地特色的新舉措新實踐,取得顯著發展成效,其中,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分列綜合指數前五
希望互聯網可以持續快速發展下去!
I.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是人類智慧的結晶,20世紀的重大科技發明,當代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互聯網深刻影響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生活和信息傳播的變革。
中國政府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對於加快國民經濟發展、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加速社會服務信息化進程的不可替代作用,高度重視並積極促進互聯網的發展與運用。中國政府把發展互聯網作為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積極營造有利於互聯網發展的政策、法規和市場環境;通過完善國家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重點信息網路工程、鼓勵相關科技研發、大力培養信息技術人才、培育多元化信息通信服務市場主體等舉措,不斷推動中國互聯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信息消費需求。
中國政府大力倡導和積極推動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和廣泛應用。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與普及,人們的生產、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已經開始並將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互聯網使用人口最多的國家。
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聯網,關系國家經濟繁榮和發展,關系國家安全與社會和諧,關系國家主權、尊嚴和人民根本利益。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是中國政府的基本互聯網政策。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依法管理互聯網,致力於營造健康和諧的互聯網環境,構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互聯網。
中國政府將不斷完善互聯網發展與管理政策,使其更加符合互聯網發展與管理的內在規律及客觀需要。在實踐中,中國政府十分注重借鑒各國發展與管理互聯網的有益經驗,並願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促進世界互聯網的繁榮發展。
發表《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旨在介紹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基本情況,說明中國政府關於互聯網的基本政策以及對相關問題的基本觀點,幫助公眾和國際社會全面了解中國互聯網發展與管理的真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