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輿情管理是什麼意思
輿情研究的後起之秀曾潤喜博士對網路輿情進行了准確和權威的定義:
網路輿情是由於各種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互聯網傳播的人們對於該事件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輿情是人們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原初表露,可以是一種零散的,非體系化的東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數人認同,是多種不同意見的簡單集合。
網路輿情形成迅速,對社會影響巨大。隨著網際網路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網路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網路環境下的輿情信息的主要來源有:新聞評論、BBS、博客、聚合新聞(RSS)。網路輿情表達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動,具備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由於網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僅依靠人工的方法難以應對網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需要加強相關信息技術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動化的網路輿情分析系統,及時應對網路輿情,由被動防堵,化為主動梳理、引導。這樣的系統應該具備以下功能:
首先是輿情分析引擎。這是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功能,包括:1、熱點話題、敏感話題識別,可以根據新聞出處權威度、評論數量、發言時間密集程度等參數,識別出給定時間段內的熱門話題。利用關鍵字布控和語義分析,識別敏感話題。2、傾向性分析,對於每個話題,對每個發信人發表的文章的觀點、傾向性進行分析與統計。3、主題跟蹤,分析新發表文章、貼子的話題是否與已有主題相同。4、自動摘要,對各類主題,各類傾向能夠形成自動摘要。5、趨勢分析,分析某個主題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人們所關注的程度。6、突發事件分析,對突發事件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綜合分析,獲知事件發生的全貌並預測事件發展的趨勢。7、報警系統,對突發事件、涉及內容安全的敏感話題及時發現並報警。8、統計報告,根據輿情分析引擎處理後的結果庫生成報告,用戶可通過瀏覽器瀏覽,提供信息檢索功能,根據指定條件對熱點話題、傾向性進行查詢,並瀏覽信息的具體內容,提供決策支持。
其次是自動信息採集功能。現有的信息採集技術主要是通過網路頁面之間的鏈接關系,從網上自動獲取頁面信息,並且隨著鏈接不斷向整個網路擴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這項技術對全球范圍內的網頁進行檢索。輿情監控系統應能根據用戶信息需求,設定主題目標,使用人工參預和自動信息採集結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務。
第三是數據清理功能。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預處理,如格式轉換、數據清理,數據統計。對於新聞評論,需要濾除無關信息,保存新聞的標題、出處、發布時間、內容、點擊次數、評論人、評論內容、評論數量等。對於論壇BBS,需要記錄帖子的標題、發言人、發布時間、內容、回帖內容、回帖數量等,最後形成格式化信息。條件允許時,可直接針對伺服器的資料庫進行操作。
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技術在於輿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術包括文本分類、聚類、觀點傾向性識別、主題檢測與跟蹤、自動摘要等計算機文本信息內容識別技術。這些技術一向是國內外信息工作者關注的領域。文本檢索會議(TREC)、情報檢索專業組會議(SIGIR)、文本檢測與跟蹤會議(TDT)等都是展示此類技術最新研究成果的最主要的國際會議和論壇。其中基於關鍵詞統計分析方法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但在其有效性方面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② 如何有效的控制輿情和處理輿情
斯縱通不錯官網看一下
③ 怎樣加強對網路輿情的管控
1. 建立和完善網路輿情管理工作體系。形成上下一致、內外協作的配合機制,建立輿情監測制度,打造專門網路人才隊伍,對不穩定因素進行風險分析和預測報告,向上級機關和有關部門通報預警信息。
2. 充分利用傳統和新興媒體,實現網路輿情預警全覆蓋,保障數據收集的及時性、准確性和有效性。
3. 推進網路輿情應對協調聯動機制,形成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總體協調、實際工作部門主動應對、重點新聞網站發揮主渠道作用的工作格局。
4. 提升省級平台建設,實現功能升級,提升網路輿情監測預警能力。
5. 提升專業隊伍實戰應對能力,加強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推行主動、公開和溝通等手段,減少和壓縮網路炒作空間。
6. 強化應急處置演練,開展突發網路輿情應急演練和處置技能大比武,不斷提升網路輿情管理業務能力。
7. 及時主動回應網民的不同聲音,直面輿情風暴,快速作出回應,將真相公之於眾,有效化解負面輿情。
8. 制定並完善相關制度,強化對涉輿情部門的協調督導力度,設置專人進行輿情監督,提交相關單位限時辦理、及時回復。
9. 健全網路輿情應急機制,完善應急工作體系,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控,及早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
10. 制定不同層級和部門的專項應急預案,增強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
11. 實行風險分析評估制度,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進行穩定風險評估,增強方案的完善性。
12. 加強網路輿情管理,拓寬監督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推動網路管理常態化、規范化,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會凝聚力。
④ 網路輿情如何有效控制
如何有效的控制網路輿情?:
您好,要建立網路輿情快速應對機制,堅持「三個第一時間」,積極主動地應對網路輿情,主動介入、主動作為,贏得了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即第一時間啟動突發事件新聞宣傳應急處臵預案,派員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通過網路等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信息,搶奪輿論主動權;第一時間組織網路評論員、新聞發言人澄清不實輿論,為突發事件的成功處臵爭取主動。
您好,要建立網路輿情快速應對機制,堅持「三個第一時間」,積極主動地應對網路輿情,主動介入、主動作為,贏得了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即第一時間啟動突發事件新聞宣傳應急處臵預案,派員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通過網路等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信息,搶奪輿論主動權;第一時間組織網路評論員、新聞發言人澄清不實輿論,為突發事件的成功處臵爭取主動。
網路輿情具有以下特點:
1、直接性,通過BBS,新聞點評和博客網站,網民可以立即發表意見,下情直接上達,民意表達更加暢通;
2、突發性,網路輿論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個熱點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就可以成為點燃一片輿論的導火索;
3、偏差性,由於發言者身份隱蔽,並且缺少規則限制和有效監督,網路自然成為一些網民發泄情緒的空間。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對社會問題片面認識等等,都會利用網路得以宣洩。
因此在網路上更容易出現庸俗、灰色的言論。
當前,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網路輿論隨之孕育而生。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造就了「官」與「民」互動交流的新模式,「網路問政」驟然興起。
置身於網路輿論的新時代中,作為領導幹部而言,能否正確應對網路輿論,不僅關乎自身的形象,同時也關乎黨委政府的形象。
本人以為,正確應對網路輿論,應把握三個關鍵。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領導幹部應當了解互聯網,這是正確應對的基礎。
一要加強學習。
了解並掌握互聯網的一些基礎知識,運用互聯網技術的一些基本技巧。
二要了解網路輿論。
要看得懂網路輿論,知曉網路語言的基本含義。
能對網路輿論的性質作出基本的判斷,正確區分出一般網路輿論、網路群體性事件、網路謠言。
知曉網路輿論的發展規律,網路輿論產生的載體,網路輿論產生的現實背景。
三要了解並掌握與網路媒體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
發表具有傾向性的觀點時要進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講,不合理的不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網路輿論雖然產生並流傳於網路上,其根源還在現實生活。
因此,正確應對網路輿論,加強日常工作的處理是重要一環。
首先,領導幹部要加強自身素質建設。
要對時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斷,准確的理解並掌握上級的精神,不說、不做與時代精神、發展趨勢和上級精神相違背的話、相違背的事;對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瞭然於胸,不說外行話;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領導幹部身份,不說與自己身份不符的話;時刻牢記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說與黨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違背的話;不斷的聆聽並吸收群眾意見,尊重民意,不說「雷人」的話。
其次,要創新政府新聞機制建設。
包括建設好並充分發揮好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產生的現實途徑;建立健全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針對性的對群眾共同關心的問題釋疑答難;加強與網友的溝通,採取「做客」、與網友網上聊天等形式,主動的說明問題;加強政府網路平台的建設,主動設置話題,主動的引導網友。
五要加強網路信息的回應工作。
第三,要做好信息公開工作。
主動公開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涉及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決策的結果,並做好充分的解釋工作。
第四,要建立健全網路輿情監督機制。
針對一般性的網路輿論,要知曉,能判斷,有回應。
要特別注意網路群體性事件的監控,對網路群體性事件要做到有預案、有應對、有措施。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應對網路輿論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確的應對措施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這是應對網路輿論的落腳點。
具體要做到四個「堅持」:堅持第一時間處理的原則。
對網路輿論,特別是網路群體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應對,不能拖拖拉拉。
堅持開放的原則。
網路在上達民意、公開訴求、輿論監督、參政議政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和重要。
網路已成為作為社會公眾一部分的網民群體最為直觀、便捷、互動、順暢的參政議政平台,要讓網友充分的發聲,這既是政府的職能之所在,也是政府應盡的義務;堅持包容並蓄的原則,對於合理性的建議和意見,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吸收,一時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進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釋,解釋要盡量做到詳細,不但要講清楚為什麼沒有採納,而且要講清楚在什麼條件下、經過多長時間會採納,同時,還要講清楚已經或即將採取的具體措施;堅持依法處理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