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議程設置網路時代發展

議程設置網路時代發展

發布時間:2025-03-26 11:44:49

㈠ 網路時代議程設置功能失效了嗎

議程設置功能最早見於美國傳播學家M.E.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於1972年在《輿論季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題目是《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該理論認為大眾媒介雖然不能直接決定人們怎麼想,但可以左右人們想什麼。大眾媒介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影響人們去關注某些事實或意見,並通過設置議題不同顯著度的方式來影響人們討論議題的順序。

有人說,在網路時代,網民自主選擇的權利提高了,不再是被動地局限媒體為我們設置的議程圈層里,我們有自己的價值選擇標准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議程選擇思維模式,因此在網路時代,議程設置功能已經失效了?

答案是否定的。

(1)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長期作用

大眾媒體對於受眾的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這些層面同時也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效果形成過程的不同階段,「議程設置功能」假說的著眼點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上的效果。認知是態度的基礎和前提,而態度又是行動的先要條件,因此對受眾認知方面的影響是最深刻的。而這種認知效果的紮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大眾媒體「長期洗禮」的過程,要想一下子擺脫大眾媒體對於議程設置框架的束縛是痴人說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是創造就是模仿,嬰兒牙牙學語,不也是模仿,人一生下來就自然而然身處在媒體為我們構築的信息環境,我們只能模仿媒體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對於這種認知模式也已經習以為常。因此大眾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作用已經根深蒂固。

(2)議程的話語分析

傳統的議程設置中的議題是經民意調查出的公開話題,而網路上的所謂的公眾議程只是少數網友討論的話題,而大多數網友並不是以網路為直接信息來源,所以網路上的公眾議程對於議程設置理論並沒有直接影響。

網路上的很多的輿論中心一開始只是被少數網友所關注,而只有經大眾媒體轉發,才使得該輿論中心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因此大眾媒體的中介作用不容小覷。大眾媒體的「引發輿論」功能就是通過議程設置所實現的,這是這個時代所賦予的特徵,也是這個時代受眾所賦予的權利。

(3)網路對議程設置的影響

在一個民主的國家,媒體議程一般來自於部分公眾的議程,網路只是部分群體議程的表達渠道,它並沒有改變整個制度結構,所以目前還不能說,議程設置功能在網路上失效了。

但是網路確實給大眾媒體議程設置造成了沖擊,它的表現不是設置方向發生逆轉(公眾議程反過來影響大眾媒體議程),而是大眾媒體設置普遍性議程的能力下降。

㈡ 「三層」議程設置、網路議程設置、議程融合…這些命題重點,要學會!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的「議程」,它由大眾傳媒塑造,指導我們對熱點和經典的關注。議程設置理論揭示了媒體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告訴我們新聞媒介不僅提供信息,更塑造我們的思考框架。


議程設置理論的核心


起源於20世紀的議程設置理論,最初由李普曼和科恩發展,核心觀點是媒體通過反復報道,引導公眾對事件重要性的認識。1972年的麥庫姆斯和肖的實證研究進一步證實,媒體議程與公眾議程高度相關,我們關注什麼,往往取決於媒體的強調程度。


理論特點與層次

互聯網時代的議程設置


網路時代的議程設置,主體多元,既有自上而下的傳統媒體影響,也有自下而上的網民參與。網路不僅放大傳統媒體的議題,還能創造和重塑議題,形成全球化和縱橫交織的議程網路。


挑戰與問題

然而,網路帶來了輿論引導的失焦和議題的失真,以及社交媒體上信息的真實性和社會議題的偏向問題。


理解這些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媒體的力量和我們的信息消費行為,從而在信息海洋中保持清醒。


田心每周五繼續帶你深入學習新傳經典理論,期待你的反饋和下次的相遇!


㈢ 議程設置 | 新傳理論18

議程設置理論,自1968年的教堂山鎮研究起,歷經50年發展,成為傳播學領域的核心理論。其發展可分為三個層次,從選舉行為研究擴展到公共議題的廣泛探討。

理論起源於1922年李普曼的《輿論學》,他提出「擬態環境」概念,揭示了大眾傳媒對公眾認知的影響。1958年,諾頓·朗和1959年庫爾特·朗夫婦的理論進一步發展,強調報紙在設置地方議題上的作用,涉及政界人士形象的概念。1963年,科恩的「告訴人們『想什麼』」論斷成為議程設置功能的核心思想。

麥庫姆斯和肖1972年的「議程設置」理論,定義了三個層次:傳統議程設置關注媒介塑造公眾關注焦點,傳媒通過信息分配影響議題優先順序;屬性議程設置強調媒介如何通過報道屬性塑造公眾對議題的理解;網路議程設置則適應互聯網時代,強調議題網路和信息共現的關聯性。這些層次反映了議題設置從單一到多元,從靜態到動態的變化。

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理論面臨新的挑戰和變革,議程設置者更多元,議題更豐富,接受者更主動,效果更豐富,但也面臨輿論引導和議題真實性的問題。這些發展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和研究在不同媒介環境下的議程設置功能和影響。

㈣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議題設置功能是強化了還是變弱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適用於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否依然適用於互聯網媒體?很多研究者認為,在網路傳播中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將會發生變化。在新媒體時代,受眾擁有了自主選擇新聞來源的權利。新媒體環境中,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傳播主體的泛化,使得傳統媒體設置「議事日程」的基礎被打破,網路環境下,新的信息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在保有原有特點的基礎上,又展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網路媒體具有即時、廣泛、互動的特點,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改變,通過網路獲知信息,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4.5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所以網路議程設置功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㈤ 議程設置理論的概要及特點,以及在網路時代的新特點和新趨勢

議程設置理論探討了大眾傳播對公眾議題關注的影響,其核心在於媒介通過報道和信息傳達,以賦予特定議題顯著性的方式,引導公眾思考和關注的方向。這一理論強調媒介對人們「思考對象」上的影響,通過告知公眾「想什麼」來引導注意力。

傳統議程設置理論表明,媒介雖不能決定公眾對具體事件或意見的看法,但能通過報道和信息排列,影響公眾關注的議題和對議題的先後順序。屬性議程設置進一步指出,媒介通過凸顯和淡化對象事物的屬性,影響公眾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

進入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理論展現出新特點與新趨勢。在網路環境下,議程設置的主體更加多元化,包括傳統媒體、普通民眾、社群以及網路名人。普通網民可以自行選擇、加工和發布信息,形成去中心化的信息發布模式。社群作為多元議程設置主體,通過網路論壇、社交媒體等工具,自由分化組合,對信息傳播產生重要影響。

個人議題的公共化趨勢顯現,互聯網賦予用戶判斷信息顯著性的新路徑,使得用戶個人設置的議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媒體議程設置。新媒體環境下,用戶可以超越傳統媒體框架限制,分享和展開集體行動,使得個人議題迅速轉變為公眾議題。

自我設置議程能力增強,社交媒體提供給用戶更大的選擇自主性。用戶通過訂閱、關注、設置星標等操作,自主接收和展示感興趣的內容,形成個人化的議題關注順序。此外,社交媒體中的互動分享和推薦功能,也為用戶設置議程提供了社交層面的支持。

總而言之,議程設置理論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反映了媒介與公眾互動的演變。在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的主體多元化、個人議題的公共化以及自我設置議程能力的增強,共同推動了這一理論的新特點與新趨勢,展現了媒介與公眾關系在數字化時代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閱讀全文

與議程設置網路時代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機頂盒上的軟體不能用了 瀏覽:466
網路時代手機的重要 瀏覽:139
用測速軟體之後網路出現問題 瀏覽:782
車載網路怎麼連接電腦 瀏覽:609
怎麼通俗易懂的形容網路好 瀏覽:13
情侶我和你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574
設有5g網路的手機有哪些 瀏覽:907
網路營銷錯誤思路 瀏覽:828
500台電腦網路拓撲及配置 瀏覽:889
如何轉行網路運維 瀏覽:303
網路盒子小米手機連接 瀏覽:338
永福縣網路教育多少錢 瀏覽:654
如何讓微機課電腦有網路 瀏覽:107
網路驗證哪個便宜 瀏覽:95
網路座機如何轉到手機 瀏覽:275
蘋果有網路機頂盒嗎 瀏覽:101
連接網路組件在哪個盤 瀏覽:807
網路營銷市場分析與定位 瀏覽:839
手機顯示當前無網路但可以用 瀏覽:134
計算機網路串列電纜 瀏覽:87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