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終於意識到游戲的危害,開始全面管控,以防未成年過度沉迷
1、在消費方面,騰訊規定,未滿8周歲用戶禁止使用游戲付費服務;8-16周歲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月累計充值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18周歲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月累計充值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2、在游戲時段及時長上,未成年人在每日22時至次日8時將被禁止使用小游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未成年用戶單日游戲時長累計則限制在3小時內,非節假日限制在1.5小時內。
3、通過騰訊「成長守護平台」,家長不僅可以得知孩子上線時間、游戲時長,還可以接到孩子的付費通知,如果付費項目超過上述規定,家長可以通過客服投訴渠道與開發者聯系退款。
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問題,已經是多年以來困擾很多家長的老問題了,徹底根治需要家長、學校和游戲公司共同監管,國家層面應該立法控制,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廣大群眾以及深受其害的家長父母建議如下:
第一、早該有此動作了,救救祖國未來的花朵和成千上萬的父母們,游戲不但毒害青少年,還毒害我們的下一代,強烈呼籲國家管控騰訊游戲,強烈要求下架全部網路游戲。沒真正管控到位,國家層面應該立法控制!
第二:8歲以下的小孩一般家長都可以管控玩游戲的時長或游戲種類,這個到還好控制,建議10歲~16歲每人都有身份證,鑒於家庭情況及孩子是否需要用手機的情況來看,如有孩子需要用手機那可以用孩子的身份證辦理電話卡讓孩子用,這樣一來孩子在玩手機時,游戲公司方設置好關於孩子玩游戲系統管控的有關方面內容,把好這道關卡,一來也減少了家長為了管控孩子少玩手機發生相互不理解暴跳如雷或有可能出現危機生命安全的現象,這樣也等於幫助家長減少與孩子發生矛盾,再者也等同於幫助了一個家庭挽救了一個孩子,孩子不光是家庭的未來,社會發展的未來,更是祖國的未來,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拯救孩子的心靈及大腦,不能再沉迷於游戲而毀了大好的青春年華,這也是一個母親真切的心聲。
第三:國家就應該全面取締所有一切網路游戲,還一個風清正氣的文明健康社會,網路游戲毀了多青少年兒童學習不上進,年輕人工作不努力,和家庭。
第四:不要只知道賺錢、在我身邊有很多孩子都給害了、人在做、天在看、中國不是靠游戲、強大、強盛。
第五:游戲不光是害了小孩子,成年人也入迷,工作也不做,飯都不吃,覺也不睡的打,希望關停,害了多少家庭。要全部關停,成年人也有上癮的,就跟鴉片一樣!我們國家應該出手,真的毀了大人小孩!有些自控力差的年青的人也是沉迷游戲,荒廢工作學習!強烈呼籲取消所有游戲上線!
第六:玩游戲不是錢的事,與錢多少不是問題,問題是時間差,必須在21:00/8:00禁止一切游戲,其餘時間未成年人不超一小時,成年人不超二小時。關鍵是晚上下課後保障孩子有足夠睡眠時間。騰訊公司學學國外,掙點良心錢。支持關閉網路游戲,少年強則國強,可我們的少年卻沉迷游戲當中。學會懶惰,學會暴力。全力支持國家應全部下架游戲,害人太深了!
希望騰訊負起社會責任!好好向馬總學習!不要為了錢而毀了祖國的下一代。很多家庭整天不得安寧,孩子正在學習的時期。
第七:為什麼不全部下架游戲,難道讓游戲像毒品一樣,一點一點慢慢吸引孩子嗎?等上癮了戒不掉了,不就像吸大煙一樣,毀了家也毀了國,強烈要求全部下架游戲,不要再毀了幾代人了,
強烈要求下架游戲,拯救所有家庭……
『貳』 網路游戲,毀掉了多少孩子
毀了成千上萬個孩子。
不建議身為父母的你閱讀我的答案,因為你可能會因為傷疤被揭露而惱羞成怒,然後歇斯底里破開大罵。
游戲毀掉了多少孩子?游戲是指什麼?其實這類家長並不需要知道,他會不會造成近視?會不會上癮?你都不需要知道。
你需要的只是一個背鍋俠,可以掩蓋家庭教育的失敗、社會教育的失敗、學校教育的失敗,這個東西叫「游戲」。其實十五年前你們管它叫「早戀」、三十年前你們管它叫「偶像」、四十年前你們管它叫「武俠小說」100年後,你們可能會管它叫「愚昧」!
看到沒有,這些東西統統都可以毀掉你的孩子,以後沒有游戲了,還有酒吧、KTV、夜市現在喊著讓所有游戲倒閉的家長,建議你早點著手其他產業,否則你就是在為別人家的孩子作嫁衣噢,不過別人家的孩子可能並不需要。
自己的孩子自製力不夠,你就去鍛煉他的自製力;家庭教育存在問題,你就好好琢磨怎麼解決;孩子的智商不夠,你就多給他補補腦;別惱羞成怒就看什麼都不順眼。
你知道這像什麼嗎?就像一條四處建立規則的狗,在它的眼裡,你就只有吃到屎才算成功。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彌補童年,少看點雞湯文,否則毀掉你孩子的不是游戲,而是你。
三十年前,人們驚呼流行音樂會毀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視節目會毀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們驚呼網際網路會毀掉下一代。
現在,他們驚呼游戲會毀掉下一代。
然而,事實證明,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叄』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人呼籲關閉網路游戲,你會支持嗎
小孩自控能力差,你讓他規定時間玩兒,常常都是白耗精力,說了等於沒說!包括成年人玩 游戲 有時候都把持不住自己,還更別說小孩!
玩 游戲 其實就等同於虛度光陰,也等同於慢性自殺。別人如何理解我不知道,我就這么認為。
此問題的延伸思考:
1、玩 游戲 容易讓人產生對虛擬世界的幻想。各種充老大的想像,各種拿槍拿刀的想像,有時候無形當中就落入現實,這是 游戲 對兒童目前侵害的最恐怖的因素。
2、玩 游戲 容易引發猝死。人長時間沉迷在虛擬的世界,身體不能動彈,得不到運動,影響血疫循環的暢通,因此容易誘發心血管、腸胃消化不良、精神煩躁,憂慮等等不良情緒,甚至容易突發死亡。
3、身體容易遭受輻射影響。一個人長時間處在電腦旁邊或者長時間掌控手機,遭受輻射的影響肯定很大,尤其久坐電腦前的人們。
4、身體免疫力的下降。長時間得不到鍛煉的人們容易走向衰老,機體免疫系統也很容易遭受破壞,從而導致體力下降。
5、視力下降。這個問題更容易理解,長久待在電腦前的人們就像長久玩手機的人一樣,屏幕對眼睛的傷害總是很大的,而且這種傷害的後果往往是不可逆的。
6、前景渺茫,學業頹廢。成人玩 游戲 入迷,容易影響前程。孩子玩 游戲 入迷,直接導致學習成績下滑,並且沉迷 游戲 的孩子往往發展到最後的結果,還很不聽家長的話,性格叛逆,脾氣暴躁。
做為一名孩子的家長,如果有人呼籲關閉網路 游戲 ,我會強烈支持!
「雙手抱著手機,兩眼盯著屏幕,精神高度集中」這個姿勢是不是很熟悉,對了,這就是孩子們玩 游戲 時的狀態。現在在很多的場合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姿勢,這一幕讓多少家長和老師痛心疾首。
網路 游戲 不知道害了多少未成年兒童,使讓他們的視力下降,早早的就戴上了眼鏡。使他們沉迷於 游戲 荒廢了學業,為了給 游戲 充值給家長撒謊要錢,甚至是干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案例,孩子一開始學習成績挺好的,疫情期間在家上網課,父母要工作無瑕顧及,孩子受同學誘導玩上了網路 游戲 ,一發不可收拾。把父母給的飯錢都節省下來充了 游戲 幣,白天上網課的時間玩,晚上等父母睡覺後偷偷地玩。
等父母發現後,道理也講了,也打了罵了,可是孩子因沉迷 游戲 無心學習,有了厭學的心理,開學之後上課也無心學習,學習成績是一落千丈。現在回到家就要玩 游戲 ,不給玩就鬧絕食、]自殺,孩子的父母現在跟我們提起來就掉眼淚。
網路 游戲 對孩子的影響真是太大了,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差,玩起來容易入迷。如果沒有成年人的引導和掌控,光憑孩子的自製力是很難把控的。所以說對未成人關閉網路 游戲 ,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支持的事情。
現在很多孩子都愛玩網路 游戲 ,甚至沉溺於 游戲 中影響了學習。如果僅從我個人的角度上來說,我是非常支持關閉網路 游戲 的。我自己是從不玩這些 游戲 的,關閉網路 游戲 能徹底解決孩子玩 游戲 的問題了,不過,又會產生其他一些問題。
姑蘇老師先來談談關閉網路 游戲 的優點:
1.父母可以少操心。
有的孩子平常會趁父母不注意,偷偷的玩,父母很難管。關閉網路 游戲 後,孩子就再也沒有機會玩了。成人也不用擔心孩子上網玩 游戲 了。這可以讓父母少操一些心。
2.能減少孩子上網玩 游戲 所產生的費用。
有的孩子在網上玩 游戲 時,還會買一些裝備等等,是需要花錢的。一位徐先生12歲的兒子從去年7月到今年8月份,在手機上偷偷玩 游戲 ,並充值和平精英、王者榮耀等 游戲 軟體和虎牙、快手等直播平台,共計花費6萬多元。徐先生說,兒子趁大人不注意將銀行卡捆綁到了他自己的手機上,有的是免密支付,所以他對孩子玩 游戲 的花費一點都不知情。
已經有很多孩子因為上網玩 游戲 偷偷花去了父母很多錢。而關閉 游戲 的話,這些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3.能更好的保護孩子的眼睛,避免血腥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長時間玩 游戲 對孩子的視力是有傷害的。 游戲 中的畫面都設計得富有動感,畫面色彩豐富鮮艷, 游戲 中槍、炮產生的火焰很刺眼。現在很多孩子的視力都不好,這和玩 游戲 也是有關系的。不玩 游戲 就能更好的保護孩子的眼睛。
還能避免一些充滿血腥和暴力的畫面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孩子長期接觸 游戲 中一些暴力的畫面,會使他們的性格也變得暴躁。
不過,關閉了網路 游戲 ,有的成人想玩怎麼辦?他們會同意嗎? 游戲 開發公司會同意嗎?
現在很多成年人也愛玩 游戲 ,他們認為玩 游戲 可以減少自己的壓力。在工作了一天後,成年人就是想放鬆自己,而玩 游戲 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放鬆自己的方式。在 游戲 中,他們會忘記生活中的煩惱,讓自己在虛擬的 游戲 中得到價值感和滿足感。
游戲 開發公司就是靠此來賺錢的,否則所有的 游戲 開發公司都可以關了。這些公司每年都要創造出巨大的利潤,因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向國家繳納的稅都不少,你認為國家會讓 游戲 開發公司都關閉嗎?
有些事情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中心。父母只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玩網路 游戲 或少玩。孩子愛玩 游戲 ,通常是因為他們看到父母也愛玩,或感到讀書的壓力太大,於是想放鬆自己。也有的父母總是太忙,沒有時間陪伴自己,與父母難以溝通,所以他們就會沉迷於網路。
如果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孩子得不到關心、陪伴與鼓勵,即使他們不能上網玩 游戲 了,但是他們也一樣會玩別的。因此,父母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發現他們的興趣、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正確的引導會比單純的禁止玩 游戲 要好得多。
你認為呢?
玩 游戲 對孩子影響確實比較大,甚至能夠毀掉一個孩子。但為了孩子的 健康 成長,有人呼籲關閉網路 游戲 ,我傾向於不支持關閉。因為孩子玩是一方面,大人引導是更重要的一方面。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原因,供大家討論。
關閉網路 游戲 ,只治標,不治本為了孩子的 健康 成長,如果只是關閉網路 游戲 ,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孩子本性貪玩,不玩 游戲 ,也可能去玩別的。比如,撲克、麻將或者滿大街游盪,無所事事,這樣都不好。對於孩子來說,總會找到玩的東西,總要填充大把大把的時間。他必然會找到一件他喜歡的又好玩的事情去做。
這種情況下,家長的引導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治本,家長必須引導孩子開發自己正確的興趣。
如果家長愛好運動,引導孩子課余時間打球或者跑步,孩子一定也會很喜歡,既鍛煉了身體,又充實了時間,不是挺好的嗎?如果家長都愛好玩 游戲 或者打麻將,還怎麼引導孩子呢?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都夠了。
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有趣有意思的事情,引導孩子發掘自己的愛好,加以開發,形成習慣,自然而然對 游戲 就不感興趣了。比如折紙,比如魔方,比如玩轉科學小實驗,比如唱歌跳舞畫畫等,都可以。孩子愛上那個,就讓孩子學那個。
這樣,才能治本。
除了 游戲 ,我們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其他的誘惑除了 游戲 ,我們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的誘惑,比如金錢、利益、美女、職位等,這些誘惑是孩子們將來必須要經歷的。 如果 游戲 的誘惑都無法控制,將來進入 社會 後,各種各樣誘惑下,很容易失去自我,成為一個 社會 的附屬,而不是 社會 的主宰。只能被動地生活,難以主動。
孩子上學這一段時間, 游戲 這個誘惑對孩子們是一個鍛煉。 玩 游戲 沒有絕對的錯誤,最關鍵的問題,是控制好孩子玩 游戲 的時間和方式。如果孩子能夠養成一個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能夠控制自己玩 游戲 的時間和方式,那麼孩子的這種自律性,在以後的人生中,將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家長要做的,不是呵斥孩子,而是引導孩子養成一個時間管理觀念和自律的習慣。 雖然有點兒困難,但只要你心平氣和和孩子商量,和孩子討論,形成一個可執行的方案,哪怕是一年的時間,養成這個習慣,那對孩子來說,也是終生受益的。
孩子有了時間管理觀念和自律的習慣,在以後踏上 社會 後,面對其他的誘惑,心裡就有桿秤,就知道怎麼做了。
並不是所有的 游戲 都不好, 游戲 很多大人也玩,還有競技並不是所有的 游戲 都不好,還有一些益智類的 游戲 ,可以開發大腦。即使是競技類 游戲 ,也有一定益處,很能鍛煉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很多 游戲 都需要團隊作戰,需要相互配合和協調,這種鍛煉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
說出來大家不要見笑,我現在打字的速度,就是當時聊天練出來的。我當年也玩過一個叫星際爭霸的 游戲 ,覺得對自己大局觀、手速、組織和分配能力有一定的幫助。只是,耽誤了學習,那是必然,因為,我沒有控制好自己。
再者, 游戲 還有很多職業玩家,還有很多大人玩家,如果關閉網路 游戲 ,這一部分人失去工作,失去了立足之本,也是不妥。
總之,孩子玩 游戲 這件事,要兩面看待。一方面引導孩子正確的 健康 的 娛樂 項目,有了其它 健康 的項目可以玩,自然對 游戲 不感興趣;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玩 游戲 ,要引導孩子養成時間管理觀念和自律的習慣,能夠控制自己,孩子將受益終生。以上僅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我支持關閉網路 游戲 ,不知是誰發明了五花八門的 游戲 ,讓少年兒童沉迷於智能手機,每當星期天,節假日,許多孩子,一天到晚,手不離手機,有時會看得忘記吃飯。
手機 游戲 ,就象磁鐵石一樣,吸引著大大小小的孩子,他們越玩越上癮,有的孩子會興奮得聲聲尖叫,手舞足蹈,他們完全把學習放一邊,滿腦子都是 游戲 的精采畫面。
手機 游戲 ,對孩子們的 健康 成長,真的有副面作用,好多孩子,因玩 游戲 ,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有的還會產生極端的情緒,甚至還會自殺。
做家長的很難制止孩子玩 游戲 ,主要還是沒有閑工夫一直陪在孩子身邊,無論怎樣嚴勵批評,可避開大人眼,孩子們照樣玩得盡興。
游戲 這玩藝,其實它沒有什麼真正意義,是種虛幻的超級動作,孩子們看多了,玩多了,就會異想天開,就象成年人賭博一樣,總想著怎樣贏,因此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孩子們的自控力差,不象成年人有節制,玩玩藝,圖個開心,一旦離不開,甩不掉,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有可能將毀了孩子的一生。
有人說沒那麼嚴重,請看看現在的人們,吃飯看,走路看,就連上廁所都在看手機,不得了啊!
為了孩子,真的需要呼籲,關閉網路 游戲 ,斷了他們的念想。好好讀書,天天向上,將來有個好的前途!
支持的人和那些拉不出屎怪茅坑的人有什麼區別?
精神層面和理性的進步,推動了整個 社會 文明的發展。我們看待任何問題,不應該在有那種不是是就是否的想法,更應該趨於客觀和公正。
小孩子玩 游戲 好不好?客觀來看,從大數據上看,肯定是不好的。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真的沒有這些網路 游戲 的存在,孩子就一定會 健康 成長,會成材嗎?
答案肯定不是的,想想我們80年代和以前的那些人,小時候沒有電子產品、沒有網路 游戲 ,那麼實際上我們都成材了嗎?
愛玩和不喜歡被約束不僅僅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類的共性。即使沒有這些網路 游戲 ,孩子們還會有其他消遣方式,還是不可能做到大部分孩子都去認真學習。
不管在以前還是現在,不管有沒有網路 游戲 ,一個班級里總有成績好和成績不好的學生存在,這是人類個體的差異性。
孩子熱不熱愛學習,能不能 健康 成長,建立在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之上,和學校教育、家庭環境的影響都息息相關。
作為家長和學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做到的是如何正確引導,而不是去埋怨外在因素。
關閉網路 游戲 ,這個支持。我早就對網路 游戲 反感,也見到過許多朋友對網路 游戲 的極度憎惡,尤其是家長朋友們。他們深惡痛絕,無時無刻盯著孩子,不讓他們玩 游戲 ,同時還在責罵那些 游戲 的設計者,允許這些 游戲 暢通無阻地出現在網路上。
不說報道中的許多事例,如一孩子玩 游戲 ,不肯看書做作業,家長氣的怒砸手機,孩子竟然從高樓一躍而下,後果大家都知道的。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小孫子,小姨侄,等。他們為爭取玩 游戲 的權利與家長談條件,真的。有的家長不給孩子買手機(這個支持),家長將手機給孩子玩限定時間。(這個支持)
我的一個孫子,為了控制他看電視,不安有線電視。舊電視壞了,不修。不買新電視機。直到上初中,才有新電視機,並嚴格控制時間。雙休日才允許看,是我大兒子給他訂的時間。初中時,仍然沒有手機。我大兒子將自己手機給他,約定時間收回手機。沒辦法,這就是家長普遍採取的方法。這次中考不錯,上了三中,才給買了新手機。
一個小姨侄兒,初中,本來各科成績還不錯。我知道的。就今年這個疫情,在家上網課,他名正言順地將手機控制在手上了。留守兒童,他爸常年在外打工,他媽又不識字,替人做家政。有時上午一家,下午一家。很忙很累,根本顧不上監督孩子。一開學,老師就說成績掉下來了,掉的很厲害。
究其原因,就是偷偷用手機玩 游戲 ,他媽媽根本管不了。甚至於用手機充什麼值。姨妹到我這兒來,讓我檢查一下手機,我發現下載了許多 游戲 ,徵得同意,我全部給卸載了。我說,這就是成績下降的根子。雖然現在這個姨侄,玩 游戲 肯定控制了。但成績下來了,一下子能上升到原來嗎?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人呼籲關閉網路游戲,你會支持嗎?
為了孩子的 健康 成長,有人呼籲關閉網路 游戲 ,作為家長我是支持的。但是這並不是正確的做法。
網路 游戲 快速發展, 游戲 產業不斷狀大。同樣的,青少年沉迷 游戲 也越來越嚴重。沉迷 游戲 除了影響孩子的學習外,更重要的是影響孩子的 健康 :有些孩子不分日夜地玩 游戲 ,影響了作息時間,長時間地對著電腦、手機,影響了孩子的視力,傷害眼睛;長時間坐著,保持樣的姿勢,傷害脊椎,頸椎。網路 游戲 對於青少年來說,絕對是害處大於益處。
「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電競市場收入將會有所下降。其中贊助收入將從2019年的6.37億美元下跌至6.15億美元,跌幅3.5%;周邊商品及門票收入將從2019年的1.22億美元下跌至1.07億美元,跌幅12.3%。與之相對的,直播收入將會上漲,從2019年的1820萬美元增長至1990萬美元。
2019年,中國電競整體市場規模達到1175.3億元。其中,移動端電競市場規模達到554.8億元,端游電競市場規模為330.5億元,包括賽事門票、周邊等產業的電競生態市場規模則為290億元。」
從上面的數字可以看出,網路 游戲 產業巨大,政府不可能關閉的。關閉網路 游戲 ,除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外,更重要的是會有一大批的人要失業,這不是政府想要的。
網路 游戲 ,就是 娛樂 消費,它並不會主動去加害孩子。不能為了孩子而剝奪成年人的 娛樂 。所以,沒有必要一刀切地關閉所有網路 游戲 。而是應該加強監管。首先,注冊賬號必須是成年人才能注冊,未成年人不能注冊;其次,充值也應該要驗證,只有成年人的支付賬號才能充值。也可以考慮控制時間,不能一天24小時運營。
青少年沉迷網路 游戲 ,家長也有很大的責任。提供電腦、手機的是家長,並不是 游戲 公司。需要充值的,很多也是用的家長的支付賬號,對於未成年的小孩,家長怎麼就可以隨便告訴小孩支付密碼呢?
網路 游戲 應該是多方加強監管,而不是關閉了之。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為了孩子的 健康 成長,我支持關閉網路 游戲 !
作為家長,同時也作為一名老師,深知學生沉迷網路 游戲 之害。 但是,網路 游戲 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從研發,到營銷,到上線,到後期維護,凝結著 游戲 從業者的心血和智慧,也帶動了就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我們家長們的心情國家相關部門肯定也可以理解,但是關閉的可能性不大。
游戲 並不是洪水猛獸,它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 游戲 作為 科技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廣大家長一定要理性對待。
電視剛剛興起的時候,家長怕孩子沉緬於電視劇,怕傷眼睛,影響學習;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家長又怕電腦 游戲 影響學習,傷眼睛;現在,網路 游戲 又來了,不但傷眼,又影響學習。
電視沒有毀掉一代人,電腦也沒有毀掉一代人,網路 游戲 會嗎?
不會!
家長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以身作則,玩手機一定要有度,給孩子當榜樣。
如果錯過了孩童期的以身作則,從現在開始也不晚。和孩子約好,家庭成員玩手機時間,限定好時間,發展一下其他愛好才是理智之舉。
對新興事物,靠堵靠一關了之肯定不是辦法。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一味扔給國家。家長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是第一責任人,這個道理在任何時代都適用。
先表明態度吧,我不支持關閉網路 游戲 。
毋庸置疑的是,網路 游戲 對於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未成年人因為沉迷網路 游戲 而引發的悲劇也不是個例。如果要數一數網路 游戲 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我想三言兩語是說不完的,容易讓孩子沉迷其中耽誤學業、容易讓孩子情緒暴躁、容易讓孩子盲目模仿、容易讓孩子的視力下降等等等等。
那麼,既然可以找出這么多負面影響,為什麼我不支持關閉網路 游戲 呢?
理由如下:
1,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與其因噎廢食不如正確引導。
網路 游戲 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容易讓人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的,絢麗多彩的畫面,優美動聽的音樂,引人入勝的環節,讓很多成年人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其吸引力對於自製力相對較弱的未成年人來講更是無法阻擋的。不過,適度的 游戲 也能開拓眼界,尋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增強溝通意識。現實中,姚明和幾位名人也曾是網路 游戲 的擁躉,我也曾見到過玩 游戲 很棒的學霸,他們真的只是在「玩 游戲 」而不是「被 游戲 玩」。
其實,如果家長能夠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有節制地接觸 游戲 ,並不會產生什麼負面影響的。倘若其中有孩子在 游戲 上很有天賦,也能盡早發現。
2,堵不如疏,一刀切地禁止反而會讓孩子對 游戲 更加著迷。
中國的學生中存在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那就是高中以前拚命學習,考上大學之後拚命玩耍。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 游戲 的學生,到了大學之後反而沉迷其中,不但影響了學業,而且也影響了今後找工作。客觀地講,主因是這些學生的自製力不夠,可是,他們的行為也是一種對「童年遺憾」的彌補,正是因為以前沒有接觸過 游戲 ,後來見到之後才更容易深陷其中。也就是說,家長們一味地禁止孩子玩 游戲 並不能真正讓孩子避開 游戲 的誘惑,反而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反面。
3,吸引孩子的事物有很多,幫孩子培養自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其 健康 成長。
游戲 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玩 游戲 並沒有錯,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幫孩子培養自製力,最終讓孩子自己掌握主動權,可以客觀地「玩 游戲 」而不是「沉迷 游戲 」。現實中容易讓人沉迷的事情有很多,家長不可能因為孩子沉迷其中就完全禁止該項事物的出現吧?就算你現在幫孩子擋住了一切誘惑,可是孩子最終還是要長大的,會離開家長的,到時候家長們又能怎樣做呢?
杜絕接觸或者粗暴否定是治標不治本的,家長要以身作則,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做起,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例如:
a,家長要制定規則,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玩20分鍾就是玩20分鍾,多一秒都不行。
b,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度, 娛樂 有節制,給孩子做好表率。
c,當孩子按照規定嚴格遵守時,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從而增加孩子繼續堅持的動力。
此外,家長還可以幫助篩選適合孩子年齡段玩耍的 游戲 ,做好監督和引導的工作。
禁止孩子接觸 游戲 的做法看似直接,短期內或許也有效,但歸根結底還是家長在偷懶,也不能杜絕孩子今後不會沉迷其中。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可以制定 游戲 分級或限制未成年人 游戲 時間等預防沉迷的措施,但不應該簡單粗暴地禁止。
『肆』 最近家長要求關閉游戲呼聲越來越高,關閉游戲會有何影響
積極影響:
防止孩子沉迷游戲的狀況出現
成年人對游戲都沒有足夠的自控力了,更何況孩子呢?所以關閉游戲,可以防止孩子沉迷於游戲,從小就意志消沉,浪費青春年華,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時間。
孩子本身就是愛玩的。在這個新時代,少了80後90後那些質朴的童年樂趣,除了課業的繁重外,孩子也要上許許多多的興趣班,游戲便成為了他們為之較少的童年樂趣了。所以從某種角度說,關閉了游戲,一天之中,寫作業、學習、上興趣班......回到家寫完作業的他們,父母又忙,很多又是獨生子女,難道孩子只能通過看動畫片、對著跳舞機跳舞、自己一個人玩樂高獲得一些快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