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設置 > 網路媒體對議程設置理論的沖擊

網路媒體對議程設置理論的沖擊

發布時間:2022-01-29 20:52:28

『壹』 互聯網傳播對傳統新聞媒體造成什麼沖擊

互聯網的崛起給報紙、電視以及雜志等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挑戰。
據有關統計,約1/3閱讀在線電子新聞的用戶對傳統媒體失去了興趣,電視收視率下降了35%, 廣播收聽率下降了25%,報紙購買率下降了18%。另據美國Paragon研究公司的調查顯示:1998年13%的美國家庭因上網而退掉了訂閱的報紙。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網路傳播以咄咄逼人的發展態勢給傳統媒介帶來巨大的壓力。
一、傳統媒體自身存在的不足
傳統的三大媒體中,報紙是以文字傳播為主,在傳播信息過程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報道復雜的新聞事件過程中,記者只能採取單一的的報道方式,即用文字來表達,對客觀的新聞事件需要做主觀地概括描寫,難免與客觀事實有所差距;第二,受版面限制,新聞信息的容量有限,只能截取最有新聞價值並迎合大多數人閱讀取向的信息,因而缺乏新意,不能全面滿足各個不同層面受眾的閱讀需要;第三,受出版時間的限制,報紙新聞的更新速度最快只能以「天」為單位,雖然也可以用「號外」、「增刊」的方式補充重要的新聞信息,但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報紙的新聞時效性遠落後於網路;第四,報紙的發行量受到地域的限制,導致新聞源有限和傳播效果覆蓋面有限;第五,印刷的報紙存儲繁瑣,不便受眾收集整理保存,造成後期的檢索尋找信息十分麻煩。
廣播主要以聲音傳播為主,其先天不足表現為,一是聲音稍縱即逝,不易於記憶和保存;二是在視覺上缺乏直觀、生動的形象;三是聽眾只能按照電台的播出順序收聽,而且不能回放和選擇;四是無線傳播極易受天氣、接收方位、接受設備、建築物、各種電池波等干擾,聲音忽大忽小,影響受眾的收聽效果。
電視作為傳播媒介的最大優勢是聲畫結合,但與網路媒體相比還是存在以下劣勢。第一,表現形式不夠豐富。網路在新聞的傳播方式上可以結合傳輸文字、圖表、圖片、聲音、視頻、FLASH動畫等多種形式;而電視只有聲音和圖像。第二,電視新聞受節目時間的嚴格限制,只能在規定的欄目規定的時段內傳播規定的信息。第三,在播出其它形式的電視節目時,即時的新聞信息只能以字幕的方式出現在屏幕的下方,既影響傳播效果,又往往不能滿足受眾對該條新聞的更具體,更全面的信息需求。最後,電視和廣播一樣,不能反復收看。
單向傳播是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傳統的媒體的致命弱點。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新聞機構把信息傳播給受眾,沒有受眾的信息反饋這一環節,受眾只能被動的接受信息,而缺少公開就信息發表意見的途徑,沒有反饋沒有互動使得受眾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致使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二、網路對傳統媒體的沖擊
1、網路媒體的開拓創新給傳統媒體帶來壓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受眾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從傳統媒體上獲取信息。手機從單一的通訊工具變為可以上網閱讀,接收彩信,飛信,定製新聞的真正媒體;互聯網則推出網路電視、網路廣播、博客、播客、彈窗、電子雜志,論壇,空間等各種新的功能作為傳播手段。這些「新花樣」無疑為各個層次受眾更多方便獲取信息的途徑。相比之下,傳統媒體則顯得無動於衷或行動遲緩,其結果只能是越來越被動甚至無可奈何疲於應付。
2、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爭奪受眾優勢明顯
受眾的普遍心理是求新求異的,尤其是為數頗多的青年群體,對信息的需求量極大,喜愛新生事物,關注變化動態。他們將興趣、視線、時間更多地轉向網路媒體。有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手機用戶達4.55億戶,2007年初網民數量達到1.32億。與手機和互聯網的用戶或受眾數量直線上升相比,是除了電視受眾基本穩定外,報紙、雜志、廣播的受眾則明顯下降。道理很簡單,一塊蛋糕,網路傳媒切多了傳統媒體必然就少,受眾規模就會減少,原有受眾流失不言而喻。
3、網路媒體搶奪傳統媒體廣告市場加劇
網路媒體的受眾閱讀率(點擊率)既可精確統計又直觀可見,企業投放多少廣告,有多少人點擊閱讀一目瞭然。這一特性迎合了企業的營銷心理,並逐漸成為企業整合營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諾基亞、佳能等國際品牌,正逐漸減少對電視廣告的投放,而對基於互聯網、手機新媒體、賣場視頻等媒體的投放將增加。隨著網路媒體受眾的不斷增多,網頁彈窗,網頁鏈接,網頁廣告等已經成為網路媒體搶奪傳統媒體廣告市場的重要利器。
4、網路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更能吸引投資商
2007年中國網路媒體受到投資市場關注,PPLive、土豆網等均獲得巨額投資。傳統媒體的問題在於增長空間狹小,名牌媒體霸佔嚴重。而網路媒體所具有的傳播優勢、用戶潛力、營銷能力等潛在商業價值,更能受到投資商的關注與青睞。
5、網路媒體多方擠壓迫使傳統媒體改革應對
Web2.0等技術的使用使網路媒介趨向傻瓜化,更多人群將加入到網民的行列中;任何人都可以申請QQ號,瀏覽新聞,開設空間主頁,博客,可以發歌曲,傳視頻,寫文章。手機逐漸向下層普及,已經成為低端消費品。這些新的功能對傳統媒體而言,無疑是釜底抽薪式的威脅,傳統傳媒必須主動改革積極應對守住陣地。
三、傳統媒體應對網路媒體的策略
1、繼續發揚傳統優勢
網路媒體雖然具有諸多優勢,但傳統媒體同樣具有專業化的新聞隊伍、長期形成的品牌影響力、廣闊的信息渠道以及豐富的經驗等優勢,這是網路媒體在短期內難以超越的。信息時代的網路信息如此巨量,使得讀者寶貴的時間逐漸浪費在各種來源不明、良莠不齊的信息當中。面對信息過量,我們不得不謹慎地區分哪些是我們關注的,哪些是無聊的噱頭,哪些又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假如有一個權威的信息處理媒介,它具備敏銳的判斷力,道德的約束力和高尚的品味,我們的焦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其實傳統媒體一直對自己在信息量、檢索力、互動性等方面的弱勢耿耿於懷,但是人無完人,也不可能存在什麼具有絕對優勢的媒介,發揚自己的優勢比彌補自己的弱勢要容易而有效得多。
然而信息時代傳統媒體的優勢就在於此: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能夠正確地引導輿論。特別是對於政治新聞等嚴肅性新聞,傳統媒體更是處於壟斷地位。大眾傳媒肩負著意識形態使命,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它既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2、適度進行細分融合
從最初的報紙網站、網路電視、網路廣播、數字電視,到新興的手機報,將自己的內容藉助網路媒體的傳播渠道傳播一直是傳統媒體的探索之路。國內已經有許多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台有自己的網站了,未來可能會有博客、播客甚至手機客戶端,這是傳統媒體細分的體現。近幾年,面對網路媒體的強勢,出版界悄然興起了「減版潮」。面對網路的海量信息與易檢索的性質,如果報紙還試圖以繁瑣的信息優勢來應對與網路的競爭,這無疑是不妥當的,這是傳統媒體融合的體現。
3、融合應以由網路媒體牽頭
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的融合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把文字、圖片、動畫、圖像和聲音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信息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網路媒體仰仗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資源優勢實現對信息的整合,而傳統媒體也可憑借網路強大有力的技術臂膀優勢互補,然而這樣的媒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融合的嘗試要以一系列的犧牲為代價,具有品牌歷史以及臃腫機構的傳統媒體尾大不掉,常常在本職與拓展之間疲於奔命,分身乏術,以致資金流失,品牌打折。筆者認為,如果選擇融合,則應該由網路媒體牽頭,他們機構靈活、觀念新穎,在新事物的推廣上也有自己獨特的手段。
4、順應細分的必然趨勢
美國著名營銷學家阿爾·里斯一直堅持細分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差別創造價值,市場的淘汰制也驗證了里斯的預言。網路媒體正是通過細分受眾,滿足個性化需求來爭取受眾的。廣播也是通過其「窄播化」的改進成功度過了電視出現後帶來的危機。
5、以個性特徵凸顯優勢
信息時代的難題不是技術,而是內容。在各種新舊媒體激烈爭奪的生態環境中,要博得一方生存空間,傳統媒體必須揚長避短。當網路媒體擅長於及時滾動報道時,傳統媒體應深入到問題本質,進行追蹤報道;當網路媒體抓住與受眾平等雙向溝通時,傳統媒體就要承擔起官方渠道的權威傳聲筒;當網路媒體以海量信息以及方便檢索吸引受眾時,傳統媒體就要精簡信息,濃縮就是精華;當網路媒體呈現各方觀點,將新聞立體化呈現時,傳統媒體就要努力開掘信息的深度,深挖新聞背後的新聞,幫助讀者從深度和廣度上把握社會脈搏。
6、善於發掘信息資源
傳統媒體一方面應將自身原有的人力資源優勢、資金優勢、公信度優勢、新聞採集優勢等發揮到極致,另一方面傳統媒體更不應該盲目融入網路媒體,應該充分利用數字資源,在如何查找、辨別、選擇、加工網路信息方面進一步研究開發。這既是時代發展,市場競爭對傳統媒體提供的新的要求,又是傳統媒體利用現有優勢資源,進一步拓展服務市場的有效途徑。
7、堅持品牌制勝原則
傳統媒體會不會被網路媒體所替代尚不得而知,但是傳統媒體絕對需要警惕自己同行的競爭。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打造強勢品牌,只有品牌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的強勢媒體,應當擁有非常確定的目標市場,與其他媒體有著清晰的差異空間,鞏固相對穩定的鐵桿受眾群體,才會具備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立於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各有特點,各有優勢,彼此影響,相互促進。網路媒體勢不可擋,將逐步成為對二十一世紀文化、經濟、社會生活影響最廣泛、最深刻的新型媒體。傳統媒體面對網路媒體強有力的沖擊,是坐以待斃還是與狼共舞?筆者以為,網路媒體雖然勢頭迅猛,但弱點也十分明顯。網路給每個人提供了隨意發散消息的平台,這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虛假信息,糟粕信息,炒作,噱頭的產生,從而使不少受眾對網路信息的真實性和輿論導向產生了懷疑。另外,傳統媒體應放下架子,在堅持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的同時,尋求「多元化」、「多媒體」發展新路。伸出橄欖枝與新型媒體一道相互學習、互助互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並肩笑迎中國二十一世紀新聞傳播的嶄新時代。

『貳』 請問高手傳統媒體與網路傳播在議程設置上面的不同。

什麼是議程設置。如果你有空,可以回去好好看看傳播學,傳播學里提到這個定理的。

好,下面進入正題,回答問題:

首先回答,議程設置的定理。
議程設置: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過大眾媒介形成或影響輿論的理論假設。

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 麥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德關系,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

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相關關系,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形成社會」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矚目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後來也有一些研究對報紙,廣播電視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特點進行了探討.

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特點: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

2)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3)議程設置功能暗示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

有關議程設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見於1958年諾頓·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是什麼這些問題上,它起著很大的作用。

「新聞時效性」是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網路,的時效性,當屬現在最快。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網路是不可比擬的。

網路和議程設置理論出現的時間是接近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在傳統的大眾媒介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說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沒有考慮到網路這個新一代媒體。所以議程設置理論在針對網路討論時是有所變化的。

並且根據,議程設置理論中的特點分析。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顯然網路,是具有議程設置這個功能點的。

其次,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網路,雖然是現代化的一個虛擬平台,但是他也具備,設置議題的原動力。也再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電視、廣播等的現場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和加強了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方式與功能,但由於出版製作的時間、空間限制,由於內容甄別和把關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

網路媒體完全可以做到實時更新、實時報道。也正是由於這個「時間差」的存在,使得網路媒體擺脫了只是轉載傳統大眾傳媒新聞內容的狀況。實時互動性這個特點,使得網路媒體得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加工手法等對傳統平面傳媒的媒體議程設置產生實質性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在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實現形式中,現場直播也是廣播和電視能夠採用的手段,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快速實時性特點。但是,廣播電視的直播一般適用於偶然性和突發性的新聞事件,而現實生活中,實時性互動傳播在傳統電子媒體的日常新聞傳播過程中並不是報道的主要形式。

而從網路中,這樣一個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個,多元互動性的影響 。

多元互動性是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網路媒體的多元互動性可以幫助受眾形成公眾議程。網路媒體作為一個被多元要素影響的媒體,一部分傳播權力分散到廣大網民手中,傳統新聞發布的單向度信息傳播變成了互動性多向度信息傳播。傳統媒體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聞來源,多元化的傳播者、復合式的傳播形態、多樣的傳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網民為代表的公眾可以自行選擇、加工信息,並通過網路傳播形成網上輿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農民工工資問題等,網上輿情對於媒體的議程設置起了很大作用,進而影響到政府議程。

『叄』 與傳統媒體比較,在網路傳播中進行議程設置有哪些不同

議程設置: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是通過大眾媒介形成或影響輿論的理論假設.
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 麥康(McCombs,M)和肖(Shaw.D)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在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中重要問題的認識和判斷與傳播媒介的報道活動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對應德關系,即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
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根據這種高度對應的相關關系,麥庫姆斯和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形成社會」議事日程」的功能,傳播媒介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公眾矚目的焦點和對社會環境的認知.後來也有一些研究對報紙,廣播電視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的特點進行了探討.
議程設置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
特點:1)傳播效果分為認知、態度和行動三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假說是這個過程的最初階段,即認知層面的階段.
2)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3)議程設置功能暗示了傳播媒介是從事「環境再構成作業」的機構.
有關議程設置的直接表述最先見於1958年諾頓·朗(Norton Long)的一篇文章中:
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是什麼這些問題上,它起著很大的作用.
「新聞時效性」是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網路,的時效性,當屬現在最快.關乎媒體議程影響力的重要因素,網路是不可比擬的.
網路和議程設置理論出現的時間是接近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在傳統的大眾媒介的基礎上提出的,可以說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沒有考慮到網路這個新一代媒體.所以議程設置理論在針對網路討論時是有所變化的.
並且根據,議程設置理論中的特點分析.議程設置功能考察的整體的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
顯然網路,是具有議程設置這個功能點的.
其次,在某種意義上說,報紙是設置地方性議題的源動力.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網路,雖然是現代化的一個虛擬平台,但是他也具備,設置議題的原動力.也再在決定人們將會談論些什麼,以及多數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電視、廣播等的現場直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和加強了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方式與功能,但由於出版製作的時間、空間限制,由於內容甄別和把關的需要,通常不可能做到新聞信息的實時傳播.
網路媒體完全可以做到實時更新、實時報道.也正是由於這個「時間差」的存在,使得網路媒體擺脫了只是轉載傳統大眾傳媒新聞內容的狀況.實時互動性這個特點,使得網路媒體得以通過對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加工手法等對傳統平面傳媒的媒體議程設置產生實質性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在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實現形式中,現場直播也是廣播和電視能夠採用的手段,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傳統大眾媒體的快速實時性特點.但是,廣播電視的直播一般適用於偶然性和突發性的新聞事件,而現實生活中,實時性互動傳播在傳統電子媒體的日常新聞傳播過程中並不是報道的主要形式.
而從網路中,這樣一個新媒介,立即衍生出一個,多元互動性的影響 .
多元互動性是網路媒體區別於傳統媒體的另一個重要屬性.網路媒體的多元互動性可以幫助受眾形成公眾議程.網路媒體作為一個被多元要素影響的媒體,一部分傳播權力分散到廣大網民手中,傳統新聞發布的單向度信息傳播變成了互動性多向度信息傳播.傳統媒體不再是第一手的、或者唯一的新聞來源,多元化的傳播者、復合式的傳播形態、多樣的傳播渠道等因素,使得以網民為代表的公眾可以自行選擇、加工信息,並通過網路傳播形成網上輿情.一些重大事件,如SARS事件、農民工工資問題等,網上輿情對於媒體的議程設置起了很大作用,進而影響到政府議程.

『肆』 關於「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小問題

經典新聞傳播理論對推動人類傳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受到了挑戰。網路媒體的普及使傳播環境發生了裂變,一些適用於傳統媒體的理論在網路時代依然適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效果研究的經典理論,本文探討議程設置理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概述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紀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擬態環境」是指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現實相比,這種看法總是不完整的,並且通常是不準確的。①這種「擬態環境」是由媒體設置而形成的。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這個「擬態環境」的反應,而並非對真實環境的反應,我們只能看見媒體所反映的現實,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思想發端。1972年和1976年,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總統競選研究中,通過定量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他們的研究標志著議程設置理論的誕生,為傳播效果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隨後,有眾多傳播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學者郭慶光在其《傳播學教程》中對議程設置理論這樣表述: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②如今,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網路中多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權的泛化,使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使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新的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改變。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隨著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的,「議程設置功能」的有關概念也不斷趨於細致化和明確化。議程設置理論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廣受關注的話題。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變化或得到了修正。1.受眾的地位改變,議題設置主體發生變化傳統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總是被動地接收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無法同媒體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他們只能在媒體為之設置的議題中挑選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網路傳播釋放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挑選新聞信息,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因其網路分布式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控制權,能實現傳者與受者的互動雙向交流,公眾和媒體成為議程設置的共同主體。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主體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首先,議程設置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次,議程設置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議程設置主體間呈現互動交叉性。③這就是新聞傳播領域出現的「二重議程設置」現象,即在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之外又出現了「網民議程設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數」不僅不再沉默,而且積極參與到社會議題的討論中來。2.公眾的自我議程設置出現,個人議題更易轉化為公共議題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議題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設置形成的。公眾議題形成的過程或方式也變得很簡單,那就是「互動」,公眾在互動中選擇哪些事情或議題是重要的。網路時代公眾自我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是對「議程設置」理論內涵的補充和延伸。如果公眾自我設置議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那麼這一議程就會進入傳統媒體的議程范圍,在網路傳播中,某一網民自我設置議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網民關注,也就會很快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④傳統媒體關注後又會很快轉化為公共議題。總之,個人議題更加容易轉化為公共議題,網民成為許多議題的第一設置者,經過網民的激烈討論互動以及各大媒體的轉載和重新設計,最後上升為人人皆知的熱門議題。3.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弱化,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網路媒體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實現了從下向上的傳播,不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聞的影響力,也會弱化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有些議題可能是傳統媒體比較關注的問題,但如果網路媒體不予重視,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力就會弱化。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根據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人們在接受外部信息時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聽到的情況。網路媒體的快捷性等優勢,使它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隨時隨地發布消息。比如,在溫州動車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後,微博等自媒體就同步直播事件的進展,在第一時間為公眾設置議題。因此,新聞時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媒體對公眾議程的設置能力。4.媒體間的議程設置進一步發展議程設置不僅存在於媒體與公眾、媒體與政府之間,同時,不同的媒體之間也存在著議程設置。在網路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一直是公共議題的設置者,並且引導著公共輿論。然而,由於互聯網的低門檻、信息發布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每一位網民都可以成為議程設置者。一旦網民設置的議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該議題的重要性和顯著性就會大大提升,很快傳統媒體就會將這一網路議題引用過來,進行深入討論。凡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議題,都存在著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積極互動的現象。比如在2012年的寧波PX事件中,由於網民對這一問題的爭議以及意見領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該議題在網路上被迅速擴散和傳播,隨後傳統媒體相繼跟進報道,最終促成了事件的解決。另一方面,一些強勢媒體的報道也會對一些小媒體的報道產生影響,比如人民日報及中央電視台側重於報道哪些方面的新聞,各省、市媒體就會以此為導向來組織相關新聞報道。結語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影響,也因此為議程設置理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媒體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變化。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沒有終結,但的確在弱化,而社會生活並未因此就失去了議程的設置,各種議題仍然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播著。正如麥庫姆斯所言:「不可否認,網際網路的確會帶來新聞媒介議程設置效果上的一些變化,但在目前看來,這些變化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的變化,細節上的變化,而不是議程設置本質上的變化。」⑤注釋:①【美】麥庫姆斯著,郭鎮之徐培喜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頁②劉德傑:《網路傳播中的「議程設置」探析》,《新聞窗》,2009年第4期,第88頁③徐春霞:《新媒體時代的議程設置「主體」分析》,《新聞窗》,2009年第6期,第77頁④谷頻:《網路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軍事記者》,2004年第11期,第48頁⑤董文娜:《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新變化》,《青年記者》,2010年2月下,第37頁

『伍』 新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核實踐發生了哪些變化

經典新聞傳播理論對推動人類傳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在新的傳播環境下,新聞傳播理論受到了挑戰。網路媒體的普及使傳播環境發生了裂變,一些適用於傳統媒體的理論在網路時代依然適用,但是也有不少理論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議程設置理論是傳播學效果研究的經典理論,本文探討議程設置理論在新的媒體環境下的變化。

議程設置理論概述
議程設置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來自於美國新聞工作者沃特·李普曼。早在20世紀20年代,李普曼就提出,大眾傳媒的報道活動是一種營造「擬態環境」的活動。「擬態環境」是指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關於世界的看法,與現實相比,這種看法總是不完整的,並且通常是不準確的。①這種「擬態環境」是由媒體設置而形成的。他認為,我們的行為是對這個「擬態環境」的反應,而並非對真實環境的反應,我們只能看見媒體所反映的現實,這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思想發端。1972年和1976年,美國傳播學者麥庫姆斯和唐納德·肖在總統競選研究中,通過定量研究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他們的研究標志著議程設置理論的誕生,為傳播效果研究開辟了新的視野。
隨後,有眾多傳播學者對此作了進一步研究,使這一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國學者郭慶光在其《傳播學教程》中對議程設置理論這樣表述: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②如今,在網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時代已經到來。網路中多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權的泛化,使受眾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強,使傳統媒體中議程設置理論的基礎被打破,新的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改變。

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的變化
隨著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的展開,「議程設置功能」的有關概念也不斷趨於細致化和明確化。議程設置理論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廣受關注的話題。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議程設置理論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生了變化或得到了修正。
1.受眾的地位改變,議題設置主體發生變化
傳統傳播過程中的受眾總是被動地接收媒體提供的新聞信息,無法同媒體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他們只能在媒體為之設置的議題中挑選和接收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網路傳播釋放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的主動性,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來挑選新聞信息,或發表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因其網路分布式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控制權,能實現傳者與受者的互動雙向交流,公眾和媒體成為議程設置的共同主體。
新媒體時代,議程設置主體也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首先,議程設置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次,議程設置主體地位具有平等性,不同的議程設置主體間呈現互動交叉性。③這就是新聞傳播領域出現的「二重議程設置」現象,即在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之外又出現了 「網民議程設置」,使原先「沉默的大多數」不僅不再沉默,而且積極參與到社會議題的討論中來。
2.公眾的自我議程設置出現,個人議題更易轉化為公共議題
在新媒體時代,公眾議題是自我形成,而不是設置形成的。公眾議題形成的過程或方式也變得很簡單,那就是「互動」,公眾在互動中選擇哪些事情或議題是重要的。網路時代公眾自我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是對「議程設置」理論內涵的補充和延伸。如果公眾自我設置議程引發社會普遍關注,那麼這一議程就會進入傳統媒體的議程范圍,在網路傳播中,某一網民自我設置議程如果能很快引起大量網民關注,也就會很快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④傳統媒體關注後又會很快轉化為公共議題。總之,個人議題更加容易轉化為公共議題,網民成為許多議題的第一設置者,經過網民的激烈討論互動以及各大媒體的轉載和重新設計,最後上升為人人皆知的熱門議題。
3.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弱化,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
網路媒體改變了網民的思維方式、信息接收方式,實現了從下向上的傳播,不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聞的影響力,也會弱化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有些議題可能是傳統媒體比較關注的問題,但如果網路媒體不予重視,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力就會弱化。
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增強了議程設置的時效性。根據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人們在接受外部信息時往往更相信第一次看到、聽到的情況。網路媒體的快捷性等優勢,使它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隨時隨地發布消息。比如,在溫州動車事故等突發事件發生後,微博等自媒體就同步直播事件的進展,在第一時間為公眾設置議題。因此,新聞時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媒體對公眾議程的設置能力。
4.媒體間的議程設置進一步發展
議程設置不僅存在於媒體與公眾、媒體與政府之間,同時,不同的媒體之間也存在著議程設置。在網路媒體出現以前,傳統媒體一直是公共議題的設置者,並且引導著公共輿論。然而,由於互聯網的低門檻、信息發布的自主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每一位網民都可以成為議程設置者。一旦網民設置的議題被廣泛關注和討論,該議題的重要性和顯著性就會大大提升,很快傳統媒體就會將這一網路議題引用過來,進行深入討論。凡是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大議題,都存在著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積極互動的現象。比如在2012年的寧波PX事件中,由於網民對這一問題的爭議以及意見領袖在微博上的助力,使該議題在網路上被迅速擴散和傳播,隨後傳統媒體相繼跟進報道,最終促成了事件的解決。另一方面,一些強勢媒體的報道也會對一些小媒體的報道產生影響,比如人民日報及中央電視台側重於報道哪些方面的新聞,各省、市媒體就會以此為導向來組織相關新聞報道。

結 語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和影響,也因此為議程設置理論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媒體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議程設置理論發生了變化。大眾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沒有終結,但的確在弱化,而社會生活並未因此就失去了議程的設置,各種議題仍然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播著。正如麥庫姆斯所言:「不可否認,網際網路的確會帶來新聞媒介議程設置效果上的一些變化,但在目前看來,這些變化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的變化,細節上的變化,而不是議程設置本質上的變化。」⑤
注釋:
①【美】麥庫姆斯著,郭鎮之 徐培喜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4頁
②劉德傑:《網路傳播中的「議程設置」探析》,《新聞窗》,2009年第4期,第88頁
③徐春霞:《新媒體時代的議程設置「主體」分析》,《新聞窗》,2009年第6期,第77頁
④谷頻:《網路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軍事記者》,2004年第11期,第48頁
⑤董文娜:《網路時代議程設置理論的新變化》,《青年記者》,2010年2月下,第37頁

『陸』 媒體應該如何通過議程設置以影響輿論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7

『柒』 媒體的「議程設置」在網路環境下是否還存在為什麼

存在。
媒介議題轉變成公眾議題往往不是一種自然過度,而是需要特定的力量的。比如,媒體設置議題後,往往需要大量版面或時段來報道,通過引起更多人關注討論來形成公眾議題。而在網路環境里,雖然,議程設置權力已經下放,不單單媒體可以設置議程,公眾及其他組織也能利用網路如論壇,微博等來設置議程。但我們看到,絕大多數公眾議題(熱門話題)的形成背後仍然有著特定的權力在運作,比如網路推手,網路公關公司的專業團隊運作。
所以,仍然存在議程設置,只不過與傳統環境相比,發生了些許變化。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捌』 請問議程設置理論在網路傳播中是怎麼體現的

網安大隊的存在就是很好的體現;包括敏感字的xx化等

『玖』 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議題設置功能是強化了還是變弱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適用於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理論是否依然適用於互聯網媒體?很多研究者認為,在網路傳播中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將會發生變化。在新媒體時代,受眾擁有了自主選擇新聞來源的權利。新媒體環境中,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傳播主體的泛化,使得傳統媒體設置「議事日程」的基礎被打破,網路環境下,新的信息傳播模式中議程設置理論在保有原有特點的基礎上,又展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網路媒體具有即時、廣泛、互動的特點,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改變,通過網路獲知信息,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4.5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所以網路議程設置功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拾』 什麼是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媒體怎麼運用其功能去影響輿論的

在傳媒生態日益變化的歷程中,危機事件造成了不同以往的傳播環境。無論是2008年初的南方雪災,還是5月的汶川大地震,抑或是9月的「三鹿奶粉事件」,這些都成為考驗媒體實力和社會責任的標桿。通過比較幾次危機事件,筆者看到媒體在面對危機時,不再是沉默無聲,而是在堅持導向性的同時進行議程設置,更好地發揮了輿論引導作用。

議程設置之具體表現美國傳播學家拉斯韋爾曾將環境監視、社會協調和社會遺產傳承視為媒體最重要的三項功能。在公共危機來臨時,媒體既要快速准確地傳遞危機信息,又要引導輿論,發揮其重大影響。
1.媒體設置報道時間:及時報道
議程設置理論研究的范圍,是大眾傳播具有較長時間跨度的報道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效果。它在時間范圍上,是媒體中長期的系列報道活動。而對於公共危機而言,它是突然爆發,負面影響力強。那麼,及時地揭示危機信息,是媒體議程設置的關鍵要素。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我國媒體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迅速敏捷。不光滿足了受眾最基本的知情權,也及時地化解了猜疑誤解,將真相公布於眾,從根本上破除了謠言。
2.媒體設置報道內容:人文訴求
公共危機發生後,會引起民眾恐慌,在面臨追求新聞效應和人文關懷的窘境中,大眾傳媒的新聞選擇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新聞報道的首要內容,是密切關系人民生活的危情訊息。當然,這種選擇必須建立在媒體全面客觀的報道上。
「三鹿奶粉事件」中,媒體意識到人文訴求的重要性,充分發揮環境監視的效力,直指危機事件的主要源頭。媒體將報道視角充分投向民眾最關心的事情,從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突出各階段報道的重點,這樣才真正承擔起社會喉舌的職責。
3.媒介積極行動:引導輿論
日常生活中,媒體的議程設置主要是通過報道的選擇和呈現來完成的。在危機關頭,大眾媒體一方面要發揮社會監督的功能,通過新聞觸角及時發現社會中的陰暗面,使被監督者迫於輿論壓力作出反應;另一方面,要多發揮撫慰力量,給受眾帶來危機關頭的心理安慰。這次事件中,因為嬰幼兒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新華社接連播發多條稿件,追蹤事件進展。這種連續性的追蹤報道,不光讓受眾了解災情信息,還發揮了主流媒體的功能,將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所及范圍,引導了社會輿論。議程設置的負面效應我們在肯定媒體作為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它們設置議程時的負面影響及社會後遺症。
1.社會和受眾角度。首先,媒體議程設置過度可能引起輿論壓力,形成社會意見壓迫。在危機發生初期,媒體積極全面的報道無可非議,但是在危機後期,媒體應把握信息報道的度,避免給當事人及企業造成過度壓力;其次,媒體議程設置不當,可能誤導輿論,影響受眾正確認知。危機事件的發生,給受眾帶來身體和精神上諸多傷害,此時急需媒體准確全面的報道。但若報道延遲或內容不當,會使受眾產生懷疑和追問,直接影響媒體的聲譽。議程設置的關鍵是對事實客觀全面的報道,這樣才能滿足受眾基本的知情權。
2.媒體角度。大眾傳媒進行環境再構成時,必須把握好議程設置的度和量。否則,將給媒體自身發展帶來羈絆,嚴重損害其最有價值的媒體信譽。同時,這也會弱化媒介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違反新聞工作者職業准則。而新聞媒體擁有客觀、准確、平衡的報道方式和實事求是的評論方法,才是獲得公信力的有效手段。有效地發揮議程設置能力那麼,在現代社會中媒體如何充分發揮其輿論導向作用呢?
首先,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媒體要尋求新聞價值與政府宣傳的契合點。危機事件是突然襲來的事件, 具有很強的新聞價值,進行議程設置要掌握好量和度的把握。我國的媒體面對兩個報道取向——政府還是社會,要綜觀全局,在把握正確的宣傳導向時聚焦社會問題。在具體操作時,一方面要明確正面宣傳、積極鼓動、做好輿論導向;另一方面,我國媒體要掌握當時的現實情境,做到既最大程度實現新聞價值, 又能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其次,媒體要重視對危機事件本身和普通群眾的報道。媒體具體操作時,應該更加重視人文關懷,給予客觀公正的報道, 並且履行好傳播信息、溝通危情、監督政府,撫慰協調的功能。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事件,新聞媒體必須積極有效地發揮自己的議程設置能力。在這場傳媒戰役中,媒體不僅僅是盡職盡責,而要在協調多方利益的前提下,有效介入危機事件。這樣才能最大地化解公共危機,為社會穩定與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網路媒體對議程設置理論的沖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新手機網路信號排行榜 瀏覽:662
網路設置什麼代碼網速快 瀏覽:333
部隊手機網路泄密教案 瀏覽:755
小米電視的網路信號不好 瀏覽:824
校園ip網路報警模塊多少錢 瀏覽:200
無網路設置ip地址 瀏覽:300
網路和信號哪家強 瀏覽:520
無線網橋網路優化 瀏覽:371
網路盒子怎麼改名字 瀏覽:362
淺談辦公室自動化網路安全 瀏覽:629
為什麼連了路由器網路更慢了 瀏覽:174
空中法治小課堂網路欺凌怎麼處理 瀏覽:182
合肥安廣網路電視一年多少錢 瀏覽:360
usb共享電腦網路受限 瀏覽:744
找網路信號最好的地方 瀏覽:198
拓歌網路機頂盒怎麼連手機 瀏覽:637
華為手機更新鴻蒙系統網路不好 瀏覽:534
計算機網路和4g網路哪個更有前途 瀏覽:632
戴爾網路連接找不到附近wifi 瀏覽:147
網頁認證wifi怎麼設置無線網路 瀏覽:21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