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光纖線和網線有啥區別
具體區別如下:
1.材質不同
光纖大部分玻璃纖維。
2.傳輸速度不同
網線最好的7類線,它的傳輸頻率至少可達500 MHz,是六類線和超六類線的2倍以上,傳輸速率可達10 Gbps。
光纖則是目前傳輸最快的介質,可以達到40G-100G.
3.傳輸距離不同。
網線理論的傳輸距離只有100米以內,
而光纖:
100base-fx單模模塊用單模光纖傳 10-20 公里
100base-fx多模模塊用多模光纖傳 2 公里
1000base-lx用單模光纖傳 5公里
1000base-lx用多模光纖(50um)傳 550m
1000base-lx用多模光纖(62.5um)傳 550m
1000base-sx用多模光纖(50um)傳 275m
1000base-sx用多模光纖(62.5um)傳 550m
1000base-f: 使用一對多模或者單模光纖,使用多模光纖的時候,計算機到集線器之間的距離最大可到300-550m(500m),使用單模光纖時最大可達3km。
㈡ 乙太網接受和發送多少正常
乙太網傳送數據時,每兩個幀之間存在幀間隙IFG(Inter Frame Gap),幀間隙的作用是使介質中的信號處於穩定狀態,同時讓幀接收者對接收的幀作必要的處理(如調整緩存取的指針、更新計數、發中斷讓主機對報文進行處理)。
對於Ethernet(10M)幀間隙時間為9.6usec,100M快速乙太網幀間隙為0.96usec,1000M幀間隙為0.096usec,10GE幀間隙為0.0096usec,這個時間正好相當於傳送96bit數據的時間。
下面我們看怎麼把乙太網速率與pps進行換算,假設數據幀的長度為 k bytes(包括CRC),埠速率為R,轉化後的PPS為N,那麼:
N=R/(k×8+8×8+96)
其中k×8表示實際數據幀的長度(bits),8×8表示前導碼(Preamble+SFD)的長度,96bit相當於幀間隙佔用的bits。
下面舉例說明,假設埠速率為100M,發送數據幀的長度為64位元組,那麼線速發送報文換算成pps後,N=100 000 000/(64×8+8×8+96)≈148810 pps。
乙太網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區域網,包括標準的乙太網(10Mbit/s)、快速乙太網(100Mbit/s)和10G(10Gbit/s)乙太網,採用的是CSMA/CD訪問控製法,它們都符合IEEE802.3。
常見的802.3應用為:
10M:10base-T(銅線UTP模式)
100M:100base-TX(銅線UTP模式):100BASE-TX是一種使用5類數據級無屏蔽雙絞線或屏蔽雙絞線的快速乙太網技術。它使用兩對雙絞線,一對用於發送,一對用於接收數據。在傳輸中使用4B/5B編碼方式,信號頻率為125MHz。符合EIA586的5類布線標准和IBM的SPT1類布線標准。使用同10BASE-T相同的RJ-45連接器。它的最大網段長度為100米。它支持全雙工的數據傳輸。
100base-FX(光纖線):100BASE-FX是一種使用光纜的快速乙太網技術,可使用單模和多模光纖(62.5和125um)。多模光纖連接的最大距離為550米。單模光纖連接的最大距離為3000米。在傳輸中使用4B/5B編碼方式,信號頻率為125MHz。
它使用MIC/FDDI連接器、ST連接器或SC連接器。它的最大網段長度為150m、412m、2000m或更長至10公里,這與所使用的光纖類型和工作模式有關,它支持全雙工的數據傳輸。100BASE-FX特別適合於有電氣干擾的環境、較大距離連接、或高保密環境等情況下的適用。
1000M:1000base-T(銅線UTP模式)。
乙太網結構:
802.3通常使用專門的網路介面卡或通過系統主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乙太網使用收發器與網路媒體進行連接。收發器可以完成多種物理層功能,其中包括對網路碰撞進行檢測。收發器可以作為獨立的設備通過電纜與終端站連接,也可以直接被集成到終端站的網卡當中。
乙太網採用廣播機制,所有與網路連接的工作站都可以看到網路上傳遞的數據。通過查看包含在幀中的目標地址,確定是否進行接收或放棄。如果證明數據確實是發給自己的,工作站將會接收數據並傳遞給高層協議進行處理。
乙太網採用CSMA/CD媒體訪問機制,任何工作站都可以在任何時間訪問網路。在發送數據之前,工作站首先需要偵聽網路是否空閑,如果網路上沒有任何數據傳送,工作站就會把所要發送的信息投放到網路當中。否則,工作站只能等待網路下一次出現空閑的時候再進行數據的發送。
作為一種基於競爭機制的網路環境,乙太網允許任何一台網路設備在網路空閑時發送信息。因為沒有任何集中式的管理措施,所以非常有可能出現多台工作站同時檢測到網路處於空閑狀態,進而同時向網路發送數據的情況。
㈢ 無線信標頻率調多少合適
光貓設置beacon間隔一般是調到501000毫秒,推薦500毫秒即可很多beacon是用來做定位應用,需要在短時間內獲取比較多的廣播包,所以間隔要求小一些而這種應用需要長時間電池供電,考慮到功耗,一般使用比較多的廣播間隔是500。
無線路由器的信標是無線路由器發送的周期信號,無線網卡掃描到該信標後則發現相應的路由器並顯示出來,默認是100ms 調低了,頻繁傳送beacon會比較佔用無線頻寬資源對於已連接的wifi用戶沒有好處,影響網速 調高了,新接入。
beacon設定50至1000毫秒就行了,時槽就是路由器廣播發送的頻率,一般的默認值都是100,調的越高就會越占資源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具體頻率beacon幀的值大小需要考慮無線環境,設備性能及區域內信號強度或干擾。
2發送信標間隔時間不同100毫秒,代表間隔100毫秒發送一次信標信號代表間隔500毫秒發送一次信標信號3無線信號穩定程度不同100毫秒因為速度快穩定程度小,500毫秒因為速度慢穩定程度大WIFI的傳輸距離和收發設備中。
Beacon時槽是無線網路發送信標的間隔時間,默認為100毫秒可以取值為501000毫秒這個與上網速率基本沒有關系,只是影響信道的佔用及發現無線網路的快慢為了減少信道的佔用,建議你設置大一點,如500毫秒。
Beacon時槽其實就是SSID廣播包發送的間距信標間隔時槽,Beacon 單位通常以微秒 millsecond毫秒 為單位 11000 秒,一般默認值為100一般無線網卡都是做所謂的被動式掃描Passive Scanning,開啟OS下的無線網路管理。
Beacon時槽1設置Beacon幀的發包間隔,可以設置為40~1000內的值,單位為毫秒ms,默認值為1002數字越大,發送頻率越低,反之如果距離遠,WIFI不穩定時,設置小一點,會提高穩定性,但一般保持默認。
這個是無線網路的信標,一般是100毫秒,表示沒隔100毫秒發送一次信標信號如果設置的更小發送信標的數量就更多,可以更快的被掃描發現但是,如果太短就浪費了有限的無線資源一般設置更長一些也可以,如我的就設置為500毫秒。
Beacon時槽是英語Beacon Interval的漢語意思,也有翻譯成信標間隔時槽Beacon時槽是無線路由器SSID廣播包的發送頻率Beacon時槽通常以微秒millsecond=11000秒為單位,般默認值為100相關設備的無線網卡,一般都是被動式掃描。
這個是無線網路的信標,一般是100毫秒,表示沒隔100毫秒發送一次信標信號如果設置的更小發送信標的數量就更多,可以更快的被掃描發現但是,如果太短就浪費了有限的無線資源一般設置500800毫秒。
AP只要接通電源就會發送Beacon frame信標幀廣播,BI信標幀的發送間隔為100毫秒,也就是說每秒鍾發送10個信標,來看一下捕捉到的Beacon frame信標幀, 看看它裡面都有什麼?最基本的信號強度,所在的Channel信道,當然。
Beacon時槽是路由器無線網路發送信標的時間間隔,一般取值為1001000毫秒,這個不影響路由器的使用,一般取值500即可。
㈣ CC2640R2FRGZR的頻率是多少
CC2640R2FRGZR 超低功耗無線微控制器(MCU),頻率為2.4GHz,專為藍牙 4.2和藍牙 5低功耗應用而設計。